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冶金装备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冶金装备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特钢;发展趋势;研发方向;竞争优势
前言:本文论述了当前钢铁行业钢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高品质特钢需求越来越大,现在逐步改善特钢生产设备,选择研发方向可以有利于企业在未来钢铁行业竞争中占据前沿地带,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近年来粗钢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而特钢发展却相对滞后。世界强国特钢产量占粗钢总量比例都在15%以上,而我国只略高于6%,在特钢产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合金钢占比我国仅为4.9%,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特钢生产还以结构钢等中低端产品为主,高速钢、合金模具钢等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高端钢种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内优秀特钢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将会提升,业绩将会不断得到改善。
目前国内诸多特钢生产设备只相当于国际上世纪90年代水平,生产效率低下,品种有限,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明显跟不上国际步伐。随着特钢产业发展,设备面临着升级换代,除了节能环保要求外,质量控制是我国特钢行业将长期面临的难题。另外技术水平脱节,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且技术进口减弱,实验室研发产品转化时间过长等,都影响着特钢的产能扩张。
特钢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模具钢、弹簧钢、冷镦钢、特种合金等。结构钢用于各类工业机械传动件、紧固件、结构件等。特钢对质量及性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使其产品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核能、军工产品等特殊领域。
汽车、机械是特钢的主要下游行业,其中汽车约占35%,机械约占24%,是特钢行业最主要的两个需求市场。汽车行业是特钢目前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特钢占比超过60%。以机械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大的基础性产业,是特钢消费的大户,同时也是过去拉动特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很多大型成套装备制造的整机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但关键配套零部件受限制的现象非常普遍,零部件自主化将促使相关材料开发加强,特钢行业将受益。
高品质特钢作为新材料重点领域之一,享受到其他新兴产业带来的巨大拉动效应,未来国内特钢企业的发展趋势应是加强研发,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寻求进口替代。“十二五”期间高性能特钢作为获得重点支持的六类新材料之一,成为促进特钢子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高端装备制造是未来驱动高端特钢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升到国家产业战略层面,飞机、高铁、海工、能源等总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万亿,高端特钢市场需求将全面提速。同时高端制造的国际需求也将同步提升,我国高铁、电网、风电等的建设成果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国际市场大门也随之敞开。未来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步伐会不断加快,特钢行业必将从中受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紧密相关,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本身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高端装备支撑。
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目前产业链不成熟制约海工装备发展,现在中国已拥有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工装备,但中国在建造这些海工装备时,仍有很多配套产品必须依赖进口,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较低。专家指出,以前中国海洋工程高端制造业多数是采用进口设备,现在更多的是如何把国产的和国外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可持续的,是最大限度聚集资源和能力的。
再比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这一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到25%,并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市场满足率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
2010年,在中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中,机床工具业、仪器仪表产业、通用基础件高端产品产值分别仅占30%、18%和5%。由此,中国每年均需要进口3000亿美元左右的机械设备。目前,中国95%的高档数控机床、70%的智能装备依赖进口,自动化控制系统更是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
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年~1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届时,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到2020年,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由目前的8%左右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
高端装备制造要求开发高强铝合金等轻型合金材料、稀有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要的高品质特殊钢。在开发高品质特殊钢方面,要求“加快突破气相沉积、等静压、先进熔炼、高效合成等材料先进技术和装备”。这就要求冶金装备制造业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冶金装备。
冶金装备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业;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12-01
一 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陕西制造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促进制造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研究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紧密衔接、互动协同等产业联动方式,探索两业联动运作模式和实现策略,使制造业与物流业形成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特色的产业高度化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制定政策,指导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密切联系、协同发展,对陕西、关天经济区乃至西部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 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联分析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来对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系统中各因素间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从而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促进和引导系统迅速而有效地发展。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就可以说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关系密切;反之,二者关联程度较低。以下是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本步骤:①确定分析的指标;②确定数列的因变量参考数列x0(母序列),和自变量比较数列xi(i=1,2,3…,n)(子序列);③对数据进行变换,采用无量纲化处理;④计算关联系数;⑤计算关联度;一般根据经验,当分辨系数ρ=0.5时,两因素的关联度大于0.6时,就认为两因素的关联性显著。在这里规定,ri为关联度,当0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支柱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均值,见表2-1。
由表2-1可以看出,无论是货运量还是货物周转量,都和陕西省支柱产业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一样,也就是说他们的相关性的顺序是一样的。其中纺织服装工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都超过0.85,属于关联度极强,协调性作用也极强。食品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在0.65-0.85之间,关联度较强,协调作用较强。能源化工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虽然都超过了0.6,在关联显著性范畴,但是关联度为中,协调作用中等。
陕西省产业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与物流业的总体关联度呈较高势态。观察关联度排序不难得出,纺织、医药、电子通信设备等的精益生产与物流业的关联效应大于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工业这些大量生产的制造业。说明重工业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空间还很大,需要进一步的物流需求释放。
陕西是生物资源大省之一,独特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相关行业人才优势也很明显。
电子及通讯设备、装备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它们为物流业提供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的支持。电子及通讯设备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准确性、时效性提供了软件支持,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识别技术(RFID),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本身对物流的需求也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能源化工工业每年的产量巨大,增加值对陕西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因为其产业还是以粗放式生产经营为主,其物流基本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没有特别大的改善,物流效率也一直都没有特别大的提高,所以和物流产业的关联效应还是较低有色冶金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增加值增长迅猛,但是总体来说产业规模较小,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也有限,所以关联度并没有很强。
冶金装备发展趋势范文3
英文名称:Refractories & Lime
主管单位: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鞍山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7792
国内刊号:21-1154/TQ
邮发代号:8-2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冶金装备发展趋势范文4
有色冶金新材料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在发展高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研究开发工作,并制定了相关发展计划。新型高强高韧、高比强高比模、耐热耐蚀铝合金材料的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国不断开发并生产出具有更高使用性能的新型铝合金材料,以及具有良好耐蚀性、可焊性、中高强度的多种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各种先进的航空或航天飞行器、低成本发射装置、超轻油箱计划以及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核心计划中。美国是世界上铝及铝材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在装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各方面都居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研发的部分高强高韧铝合金、铝锂合金、喷射沉积快速凝固耐热铝合金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速列车和地铁车辆用大型高性能铝合金型材已研制成功,并投入大批量生产。铝材制备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升,铝合金在多元外场作用瞬时连续大变形下凝固组织控制技术取得突破。
美、日、欧盟、俄罗斯等国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和众多高新技术的发展,一直把高强高导铜合金作为研发的重点。国际铜合金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先进制备和精密加工技术,电子、电工及军事工业用超高导电铜合金形变原位复合技术,超高强弹性导电铜合金及其高均匀化制备技术,超低氧铜制备技术,机械行业用耐磨铜合金与钢廉价复合技术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投资数十亿美元,实施各自的镁工业研究开发计划,扩展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本通过立法限制工程塑料的使用,率先将镁合金用于制造先进电子装置的壳体,并逐步推广到大型家电中。我国是镁资源丰富的国家,但镁合金材料深度加工制品的发展相对滞后。近几年,国家将发展镁合金材料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镁合金新材料的研究水平因而得到了明显提高,开发了ZM1~ZM10等十几个牌号的镁合金。通过细化、净化、微合金化等手段,使铸造镁合金的性能大幅度提高。镁合金铸件、压铸件已应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等领域,并开发了镁合金阻燃技术、镁合金熔体环保型保护技术和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等先进制备技术。
国外钛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国家。克劳尔法仍是生产海绵钛的主导工艺,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技术已在钛铸锭的制备上进行了商业化应用,大型锻件和精密锻造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激光成形等近净成形技术正在不断地得到应用。钛在生物医学和汽车上的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新型医用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高强钛合金、低成本钛合金等合金研究比较活跃,新的制备、成形加工技术方兴未艾。我国钛合金的研究水平大体与国外接近。在开发研究新材料的同时,我国也在钛加工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自行设计制造大型真空电弧炉的能力。我国开发的中强钛合金TC4、TA15、TC18,超高强钛合金TB8,高强、高韧、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21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镍钴作为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有色金属原材料,是生产各种高温、高强度合金、磁性合金和合金钢的主要添加剂,长期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建筑、轻工、航空航天航海、电子电池以及军事工业等。镍基合金能耐高温、断裂强度大,专用于制造燃气涡轮机和喷气发动机等。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在医学领域应用相当广泛。此外,以镍氢电池为动力的汽车也已投入市场。世界上镍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日本、美国、德国和俄罗斯。钴基耐高温合金或含钴合金钢可用作燃气轮机的叶片、叶轮、导管、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导弹部件以及化工设备中各种高负荷耐热部件和原子能工业的重要金属材料。钴基耐磨合金能耐高温和硬磨,用于制作挖掘装置的硬磨部件、航海柴油机、航空发动器的排气阀等。我国既是不锈钢大国,也是镍消费大国。在高温合金方面,我国研发和生产的大部分高温合金为镍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占一小部分。高温合金目前已满足航空、航天以及舰船动力装备要求,并逐步扩大到民用,诸如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运输以及环保等工业领域。中国核电高速发展需要大量蒸发器用镍基合金INCONEL690管。未来几年,泡沫镍、球状氢氧化亚镍以及储氢合金粉等高能电池材料以及多品种镍粉、镍钴氧化物粉体是动力电池材料及燃料电池用材,将是开发的重点。镍氢动力电池的强势地位再次被巩固。国家工信部在2009年6月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首次明确指出镍氢电池的重要性超越锂电池,成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各镍氢电池厂商相继提速推进市场化进程,镍氢电池是目前商业化最为合适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热镀锌合金锭产品的发展趋势看,粘附性好、加工成型性好、耐蚀性强符合环保要求的高铝低铅系列合金和无铅Galfan合金将是热镀用锌合金锭的主要发展方向。铝-铜-镁铸造锌基合金由于其机械性能好等优势,已在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件、小五金、玩具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铅及铅合金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蚀性广泛用于电化学行业,铅锡带箔主要用于国防工业和医疗器械等行业。铅及铅合金是电解行业的必备材料。
由于贵金属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优异的催化活性,被广泛用于现代尖瑞科学研究、高科技领域、军事工业和代表时代特征的民用工业。国际贵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仍主要集中在汽车催化剂、精细化工和化肥催化剂、电子工业、玻璃工业、石油精炼、生物医药、首饰等领域。当前,贵金属材料研究正向着新能源材料如燃料电池组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特殊功能薄膜材料低维化、生物技术、生态环境治理等的先进适用技术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在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应用于水轮机、航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等。我国新近研制开发的定向凝固Ni3Al基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和高温抗蠕变性能优异等特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温结构材料,在1100℃的持久强度超过美国的EX27合金,现已应用于生产航空发动机2级涡轮导向叶片。
未来几年,有色冶金新材料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其产品市场需求保持较高的增长,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的科技发展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及应用过程绿色化趋势。我国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的科技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先进国家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水平低、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性材料亟待开发,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环境和资源负担过重等方面。目前我国主要通过“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计划支持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发展。同时,国家政策、资金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向新材料投资,促进了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政府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2甘肃有色冶金新材料
甘肃是我国有色冶金矿产资源的富集地区,是我国重要有色冶金原材料工业与深加工基地之一,有色冶金产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甘肃省有29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居前10位的有53种。镍、钴、铂族金属、硒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锌矿居全国第三位,铜、铅矿居全国第四位,锑矿居全国第五位。“十一五”时期以来,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通过调整结构,战略性重组和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新材料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形成了以兰州、金昌、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带,进行了以镍、钴、铜、铝、稀土、贵金属等有色金属为主的新材料和不锈钢新材料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拓展。有色冶金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技术装备水平与工艺水平以及经济效益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织结构和地区布局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与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大型龙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中小型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差距表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平衡,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科技供给能力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畅;科技与经济融合度不高,高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低;科技研发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科技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落后。目前,甘肃省在冶金有色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需求铜、铝、镍、钴高性能金属及合金结构材料装备及先进加工技术,镍钴铜与贵金属精深加工、铝型材、铝合金深加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铜铅锌冶炼与加工、新型不锈钢薄板、稀土新材料制备和先进加工技术,以及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技术与研究成果。
3甘肃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战略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强化自主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新能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和重大装备等产业发展的需求,以镍铜钴及贵金属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为发展重点。建立高水平的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营造有利于新材料高技术产业聚集式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群。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促进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2发展原则
特色优势原则,关键突破原则,循环经济原则,国际合作原则。
3.3战略目标
以冶金有色新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并形成多元化、开放型、多功能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功能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支撑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发展与提升。立足甘肃省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紧抓国家支持西部和甘肃发展的良好机遇,重点发展电池材料、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稀土材料等为核心的冶金新材料,力争在重大基础研究、关键工艺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把甘肃省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西部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
4重点研发领域
围绕先进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省内科研、产业和有色金属资源等优势,优先发展铜、铝、镍、钴高性能金属及合金结构材料,做大做强有色金属能源材料,积极培育基础原材料和稀土新材料的升级,扶持新兴材料发展,攻克新材料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主要包括镍钴铜与贵金属精深加工、铝型材、铝合金深加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铜铅锌冶炼与加工、新型不锈钢薄板、稀土新材料、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与环境保护等领域。
4.1镍钴铜与贵金属精深加工
以镍、铜、钴及其合金的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镍铜钴及其合金新产品高技术开发和压延精深加工技术,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精密铜管、电子铜板带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贵金属、高纯贵金属、贵金属粉体材料及贵金属压延加工、贵金属盐加工以及贵金属催化剂、信息产业用贵金属新材料高技术系列产品的产业化;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铜合金材及制品)。
4.2铝型材、铝合金深加工
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带材的短流程制造技术;高强高韧系列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研制加工技术与应用;大断面、中空大型铝合金板材铸轧技术,后加工成形技术和着色、防腐技术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铝合金回收再利用技术。
4.3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
锂离子电池材料;高容量镍氢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动力电池高性能基础材料制备技术;高性能(耐磨耐腐蚀、低成本、轻质高强高韧)风力发电机叶片复合材料;节能材料。稀土发光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以及轻质高强材料、冶金、建筑、电力等产业节能技术发展需要的相关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
4.4铜铅锌冶炼与加工
先进铜铅锌冶炼、加工技术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产业化。
4.5新型不锈钢薄板
资源节约型不锈钢、特殊领域用高性能不锈钢和高功能性不锈钢材料及技术;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等新牌号不锈钢及其板材的轧制设备和技术。4.6稀土新材料高纯度稀土氧化物和稀土单质的分离、提取技术;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催化材料、贮氢材料、发光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稀土转换膜技术与器件开发。
4.7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与环境保护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色金属再生及循环利用技术;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有色金属加工节能技术;深部采矿技术和高效选矿工艺、矿山安全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开发。
4.8其它新兴材料
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发展电子元器件支撑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医用新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
5关键技术
5.1高纯净技术
高纯系列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从低品位原料中提取和制备高纯铂族金属技术,有色金属合金熔体净化技术。
5.2微细化技术
镍钴铜超细粉体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铝、镁、镍等有色金属合金以及高性能钢的组织细化技术,大块纳米晶材料的研发,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产品的微细化精密加工技术。
5.3短流程技术
短流程连续炼铅节能冶金技术,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产业化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铅富氧闪速熔炼工艺、铅旋涡柱闪速熔炼工艺等;短流程连续炼铜节能冶金技术,氧气底吹炉连续炼铜技术和闪速炉短流程一步炼铜技术,铜材料短流程生产技术、铜合金高效散热管生产技术;有色金属加工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技术;高精度铝及铝合金材料短流程连续化制造技术。
5.4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降耗配套扩能技术改造,低碳排放技术,有色金属污染防控及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技术,铝冶炼重大节能技术,湿法冶金节能技术。
5.5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技术
铜、铅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技术,有色金属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湿法冶炼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技术,炉锌灰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金川铜镍钴及铂族贵金属资源高效开发及产业化,矿产与废杂原料的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共线生产技术。
6重点研发项目
冶金装备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冶金行业; 市场; 开拓
一、我国冶金行业市场现状
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由钢铁进口国变成出口国,且出口额逐年扩大,极大拉动了中国的冶金及冶金自动化市场。然而在经历了“黄金十年”之后,冶金自动化在09年陷入了低谷。金融危机使出口大幅下挫,给整个冶金业带来巨大冲击,使去年冶金自动化市场总体规模锐减。
展望2010年为起点的后危机时代,冶金领域的资深技术和管理专家从行业大势上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分析,坚定了冶金与冶金自动化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方向。
过去钢铁业的发展呈粗犷型,大量投资用于上新项目,片面追求产能。金融危机对冶金市场的调整无疑是个助推器,加速了其结构优化。尽管金融危机对冶金业的发展造成了暂时性的停滞,但行业发展机遇仍然很大。从宏观发展来看,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前期,要达到真正工业化社会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尽管速度很快,但是其水平也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从这两个方面来判断,中国冶金业至少还有十到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虽然钢铁位列国家调控的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之首,但傅建鹏认为“过剩”是暂时性的。中国人口有13亿之众,地域发展部均衡,经济活力正在从沿海向内陆推移。二三线城市,尤其是西部,基础设施、房地产、生活消费、工业生产等需求潜力非常大。
当然这些市场潜在的需求以什么样的方式释放出来?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像过去十几年中把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市场透支,还是按照政府的宏观调控,分步骤、均衡、稳步地向前推进?这是一个发展战略的问题。国际上一些大型的咨询机构和我国的一些研究机构预期中国的钢铁总需求约为七亿到八亿吨,现在中国的产能达到了六亿多吨。而且中央政府、行业协会都在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即便不增加产能,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产能也可释放出近两亿吨产能。从“质”的方面而言,冶金企业正在从过去高成本、低效率的产能转型到符合现在社会大环境的环保节能、高效产能。同时,目前中国的钢铁及有色产品结构仍不尽合理。一些高端产品,如某些特殊钢还需要进口,而超宽型的船用钢板国内只有宝钢、沙钢等少数厂家能生产,高端的汽车钢板、高强度无缝钢管等产品仍供不应求。宝钢等大型钢企去年三四季度利润已开始大幅回升,并相应调高了2010年对冶金市场的预期。
二、联轴器的市场份额
联轴器行业作为我国通用机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作为重大技术装备的基础零部件,2006年,国内联轴器总产值约300多亿元,预计“十一五”末,中国联轴器行业总产值将达到到500亿元。
泰尔重工生产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鼓形齿式联轴器及剪刃产品广泛运用于钢铁行业热轧板带钢、中宽厚板钢、冷轧板带钢、长材钢、管材钢等生产线。
截至2008年,中国已连续12年居全球钢铁产量第一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大量交通、能源、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钢材需求旺盛,同时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大量消耗钢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汽车、造船、电力设备、重型机械等行业都加大产量和出口量,也是导致我国钢铁生产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三、综合竞争能力突出
中国一重在中高端冶金轧制设备制造领域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基本覆盖了宝钢、首钢、鞍钢、武钢等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线,而从2008年开始,泰尔重工已成为中国一重配套用联轴器产品在国内最大的生产供应商。
据相关数据显示,泰尔重工2007年和2008年在冶金行业用联轴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34%和12.88%,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目前的产品性能、客户资源、质量控制、技术装备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生产自动化水平、数控设备使用率在行业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在技术开发、生产设备、质量管理、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巩固国内推动国际化的步伐
近年来,中国冶金行业保持着高速发展,冶金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急剧扩张,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成为潮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冶金企业出现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成为冶金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课题。企业的竞争,也从传统的产品、技术、成本的竞争向资本、资源、服务的竞争转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专家预言,今后几年,冶金行业将全面进入行业洗牌阶段。
泰尔重工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质量为基础、信誉为保证、竞争为动力”的经营理念,坚持全方位、立体化的经营模式,在维持国内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逐步推进国际化进程。
公司已在国内建立了向设计院、主机厂和钢铁企业同时渗透的立体营销模式,与中国一重、首钢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立以技术先进、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上乘为支撑的销售网络体系,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和服务。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根本上巩固和加强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此外,泰尔重工还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加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派遣员工出国学习和交流,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峰.餐饮废水的除油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景沫.金川二矿区贫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冶金装备发展趋势范文6
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不断引进大量自动化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冶金生产集成控制水平。企业经过初期的资本积累,从原料准备到生产出最终产品,注重将资金投入到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上。繁杂的生产工艺既促进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也给企业带来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采取引进部分先进技术,不断发展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适合自身发展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功能提升和技术创新。
二.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前,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适应冶金企业生产需要,主要从国外引进冶金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软件,基本属于流程型。到后期,冶金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软件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有较大提升,生产过程工艺环节逐渐变多、连续性增强,逐渐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和适用性,而且包含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实现了较大的历史性转变。随之而来,生产流程存在着各种突变和不确定因素,更加注重向技术要效益理念的培育。其中,原燃料成分和生产技术条件经常发生波动。为确保新一代冶金工业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软件平台的应用冶金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人员需要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物料、能量、质量等,制定最优的生产作业计划,推行自动化管理,使得冶金工业自动化管控效率和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三、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控制软件的研发,在生存中求发展的历史阶段下,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兴起了自主研发的冶金工业工程自动化控制平台技术类软件,大幅度降低人工操作故障率。在应用水平、管控质量、运行效率等方面通过采用冶金生产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很多环节和细节,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变人工操作为自动化操作,逐渐取代进口软件,使所用相关设备按照程序逻辑,优于国外进口自动化系统控制软件。按部就班的进行,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采用和实践,大幅度减少人力,使得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军的能源管理控制系统等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升,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基于节能环保与钢铁产品制造流程优化的设计,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四、冶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早期的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局限在装备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运行效率等。虽然在创新的路上经历一些磨难挫折,但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冶金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最大化、生产能耗的最小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各地的冶金技术水平仍然存在未来亟待解决的不平衡问题,因此对钢铁工业生产的结构、功能以及效率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自主研发创新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1)提高并改善自主集成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水平加强对制造整体流程的研究和投入。在坚持原有钢铁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加大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研究,对生产过程进行改善,引入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等理念。改进控制系统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数据采集方面利用最新的仿真计算,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对历史生产过程调整模拟,建立广义模型、优化和完善控制技术过程,在脱离冶炼过程下改变参数与模型,从毕建良而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2)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据挖掘与应用通过改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水平,对钢铁工业各环节产品实行实时监测、评估与控制生产出优质的钢铁产品,运转高效、误差率较低,工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钢铁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基于在线分析检测监控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实施动态实时监控。并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研发出对生产设备实施全过程实时诊断的新型自动化控制技术,达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生产的自动控制。(3)冶金自动化控制系统优秀的服务提高冶金自动化控制技术核心科技的服务是技术产业之源,需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以科学理论的研发为基础,对服务的质量要求与日俱增,可以在冶金工业科技研究领域取得历史性进步。目前,冶金企业追求一种零故障的目标,这就要求自主研发一套先进的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体系。除了设备软硬件配套衔接,本身的检修外,还需要产学研相结合,改善操控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4)冶金自动化控制系统要不断开拓创新自动化控制系统产业创新主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要想长期生存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取人所长补己所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拓创新。未来一些新技术,在其原有冶金流程的基础上,融入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例如将智能仿真技术运用在控制系统运算比对上。机电一体化测量也必将取代现代的测量技术,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将测量精度大大的提高,调整出最佳控制效果。
五、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