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教学 机械制图 实践 重点内容

1、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意义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机械类制图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相关制图标准,能够有效掌握徒手、仪器以及电脑辅助制图等机械制图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投影制图原理并根据自身想象打造各种机械立体模型,灵活掌握机械零件制图与装配制图的方法。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学习机械专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手工测绘、上机操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质量[1]。

2、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手段

2.1要强化空间想象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强化空间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是机械制图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能够较好地读图、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机械制图能力的一项主要手段。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正投影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对以前的点线面及基本体等内容的学习,充分掌握、灵活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绘图到实物、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变过程,使传统的平面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产生空间立体几何的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实物的各个部位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有着明确空间定位。所以,近年来国内部分高等理式院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一些不适合实际,内容陈旧对后面学习知识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增加了一部分有关读图的教学内容,在时间分配也加强提高学生的读图训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读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投影理论基础,更需要平时的大量练习来加以辅助。不然,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可能形成较强的综合读图能力[2]。

2.2大力加强组合体的教学与练习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读图练习过程中,学生对组合体的运用和掌握是一项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在课前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些基本几何形体,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不同组合并画出三视图,锻炼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二是以已知视图为出发点,教师主动构思出多种不同的几何基本形体,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强化和挖掘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三是提升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能力;四是补画三视图中缺少的图线等[3]。通过以上一系列强化组合体的教学做法、训练,来大力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3积极培养徒手绘图能力

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应当贯穿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徒手绘图能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物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见,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表达创意、彼此之间交流设计思想的强有力工具,当然,它也是CAD绘图和尺规等无法替代的最原始、有效的绘图方式。训练学生徒手绘制草图要求心想、手到、速成三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较快地捕捉灵感。徒手绘图能力在CAD绘图软件出现后,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4]。

2.4强化机件表达方法的教学与训练

轴测图的立体感强,有着做图方便,修改灵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可以作为代替模型。在读图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同时边画轴测图,这样,可以对物体上的一点、一线、一面都有着切身的体验。轴测图能把头脑中的抽象物体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强化机件的表达效果。此外,在对基本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轴测图的学习训练贯穿于整章教学中[5]。这样,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轴测图绘制能力,又可以通过对轴测图的学习来加深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

2.5合理培养并锻炼零件综合表达能力

对机械零部件的进行表达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想象力、提高零件综合表达技能的关键,它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特别是零件的读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丰富该环节的教学内容,加大该环节的教学力度,并着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体会、掌握机件的综合表达技巧,才能不断强化锻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水平[6]。

3、总结

总而言之,绘图实践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徒手绘图、CAD绘图等技能,掌握投影制图原理、熟练构造出各种立体模型以及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图方法。可见,机械制图的实践环节,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测绘、实践、上机、课程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高对机械制图教学中绘图实践的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卢传贤.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l998,(增刊).

[2]王慧.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3).

[3]狄渭波.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4]张炳宗.面向21世纪制图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改革与实践[J].《山东矿业学院》,1998.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2

《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投影的方法,把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大小、结构、装配关系以及制造、检测、维修时需要的技术要求等,在图纸上用准确表达出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重点是绘制和识读平面几何图形、组合体三视图、零件图、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装配图。《电梯工程制图》则主要是通过《机械制图》的识图方法,讲解电梯土建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绘制、识读电梯土建图的方法。虽然电梯土建图是以《机械制图》的知识作为基础,但是不强调三视图的作图要求;对于图示方向哪些部件可见,哪些部件不可见,并没有严格要求;关于技术要求,不是针对电梯本身,而是针对甲方需要满足的土建要求。同时,对于《机械制图》中的许多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方法,如齿轮、螺栓,以及装配图等一些知识点,可不作介绍。

二、电梯土建图的特点

通常电梯土建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土建图,主要指出电梯井道的土建要求,如导轨支架的固定位置必须是混凝土结构,图纸应标明井道的宽度、深度、受力要求等。电梯土建图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井道立面图、机房平面图、底坑平面图、层门示意图以及其它重要位置的示意图;另一部分是电梯布置图,主要是指导电梯的整梯安装,如轿厢的定位、曳引机的定位等。由于电梯井道根据楼层的高度,最低的有7~8米,高的甚至达上千米,因此无法要求电梯土建图按照严格的国家标准比例绘制。同时,电梯土建图在图纸的内容上,大多根据各厂家的习惯进行设计。例如,井道立面图中,仅示意了几个门洞的高度,重点关注的是井道的底坑深度、提升高度、顶层高度、机房高度等一些尺寸,以及底坑位置轿厢或对重缓冲距离的要求;机房平面图,重点关注的是曳引机的安装位置,曳引轮、导向轮的安装位置,以及控制柜、动力柜的安装位置,而不会详细绘制曳引机的形状及装配尺寸等;底坑平面图则重点关注轿厢导轨、对重导轨的安装位置,轿厢的安装位置、层门的安装位置,底坑的受力要求等;其它重要细节用局部剖视图表达,如吊钩的制作要求、牛腿的尺寸要求,以及曳引钢丝绳的悬挂说明等;电梯土建图上没有关于电梯装配的技术要求,但是列出了需要客户提供的关于土建方面的技术要求。

三、如何从《机械制图》过渡到电梯土建图

《机械制图》和《电梯工程制图》两门课程既有相互关联,又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教学时如何从原来的《机械制图》知识过渡到电梯土建图的知识呢?这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首先,应调整合理的学时分配比例。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保留制图基础知识,如正投影作图基础、尺寸标注、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剖视图、局部放大图等;删减或简化电梯土建图中不曾用到的画法,如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方法、装配图等一些知识点等,可作为学生自学的知识;增加电梯土建图的知识,如电梯常用术语、电梯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对电梯土建的要求等,这部分内容的导入对从机械制图过渡到电梯土建图非常必要。制图基础与电梯土建图讲解的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6:4。其次,学生进入电梯土建图知识学习阶段前,通过现场井道参观的方法,进行电梯土建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电梯的主要部件、电梯井道有所了解,如底坑深度,提升高度,了解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轿厢、层门、曳引机等。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制图知识,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表达清楚电梯这一特种设备的土建结构。学生通过土建图的绘制,既巩固和加强了绘图读图能力,又掌握了电梯土建图的基本内容,对后续《电梯结构域控制技术》、《电梯安装于调试技术基础》等专业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目标 教学 内容 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学生在学习业课和从事生产实践中,时时要涉及到机械制图知识,要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而且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术素质。计算机的三维设计迅猛发展,必将引发机械制图教学的变革。结合课程特点,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一 、目标调整,注重能力的培养

1、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空间立体概念、形象思维能力和构思创新能力。

2、掌握绘制和阅读零件图、装配图的方法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培养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绘制一般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并具有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

3、了解仪器绘图和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职业能力。

二、内容改革,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

1、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出发,把教学任务重点放在图形表达上,让学生掌握好画图与读图的方法和尺寸标注的方法。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构思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机件表达方法是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贯彻国家标准中的图样画法的规定,教师在授课时多举例多提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这些表达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2、组合课程内容 ,注重计算机绘图技术融合,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工矿企业很多技术图样(新产品的设计,老设备的改造,旧的技术图样的磁盘保存等等)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增加计算机绘图内容,应重点放在CAD软件的二维绘图系统学习 ,学会用正投影法来绘制机械图样,能够绘制一般的零件图、装配图。加上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操作时,可在讲完正投影法后,先集中几堂课学习CAD软件,重点讲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然后逐步引入CAD软件其它内容。同时把CAD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可使图示图解变得精确简便快解。

3、加强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中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工程第一线,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零件、机器设备的测绘,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学生必须要有徒手绘图的能力。而且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日益普及,依据草图直接运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样,而无须通过尺规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技术替代尺规仪器绘图是必然趋势。因此,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是课程改革的一方面。通过机械制图课的学习,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徒手绘图能力和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以达到一般企业对制图人才的要求。

三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打破“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对于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多解问题、方案选择采用思路引导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非重点、难点及描述性内容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把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降低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构造空间模型,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网上建立机械制图电子习题库可由学生自己阅览学习,也可将教学课件直接放在网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机械制图

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对医工类人才的专业日益迫切,医学专业性大学开始开设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机械制图;以帮助传统医工类专业的学生们拓展知识面,提高未来就业的竞争力,满足医疗相关公司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医疗机构中设备医工部门专业管理、医院放射专业科室等工作的岗位需求。课程开设面向医科大学医工类的大一新生,授课对象为一般为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与假肢矫形工程等医工专业的大一新生,课程教学能够引导医工类专业学生建立机械科学的大体框架、奠定学生了解机械科学的知识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程图学基础课程体系中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之一[1~3],在一般的工科院校里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国家标准,培养学生识读一般机械图样,绘制简单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基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4~7]。与理工科大学工程类课程设置不同,机械制图课程在医科大学医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中是考查课;有的医科大学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或者与后续课程衔接连贯性不强。而且,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发现:医工类大一新生进入医科院校,相对缺乏综合类大学或者理工科大学所擅长的工科学习兴趣与氛围,加之学生们对于工程类课程较医学类课程的学习主动性要差很多,这些都阻碍教学顺利的开展。

为了适应医学院校的特点,促进提高医工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来探讨医工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分析解决阻碍教学开展问题;通过分组课程设计训练课程与期中期末考试的考核手段来反馈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与可行,从而尝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构架完备的知识体系结构。

1教学方法

由于缺乏工科学习兴趣与氛围,医工类课堂教学不能采用传统教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课堂任务不仅把知识和理论讲清楚帮助学生建立投影制图思维,增加随堂训练量,及时固化教学成果。采用随堂训练,及时根据学生随堂训练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随堂教学的深度与进度。

教学过程中,一般课堂上以教师的声音为主导,但是要注意多观察学生的"声音",尤其重要章节的课程传授过程中为了保证老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知识的传递效率,以观察学生们听课的反应、点名提问、集体思考提问等方式为手段,提高效率。

讲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时有限,教学任务太多,班级太大,学生上课只听不愿发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医科院校里的医工生自身学习医学课程的意愿更强烈,相对学习理工科课程意愿不强烈,甚至学生因为课程连贯性不强或者较为艰涩难懂等原因充斥着厌学的情绪。这些从上到下的千丝万缕的循环联系,构成了大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保守性的基础。

2课堂教学

2.1 课堂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提供了师生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和平台。根据分析学派的研究,满足教学发生的条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任务词方面推出的必要条件,这就是:①意图条件:即凡是试图引起学习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学活动;②实际展示特定的学习内容;③以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行动。典型的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就是教师讲、学生听[8]。

通过三种方式的课堂交流来辅助教学过程开展。言语交流主要用来传授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传授,身体语言的应用用来辅助言语交流授课,情感交流主要体现有以下四点:①建立初步情感交流的基础;将班级名单上的名字提前熟悉,学生名单中的生僻字事先查好标记,以方便下一步课堂点名熟悉同学的过程中,给同学们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②通过课堂点名来熟悉同学,确保名字与人能够一对一对应上。为了尽量减少占用课堂时间,提前浏览照片熟悉同学,尽快记住每个学生;还可以利用随堂提问等课堂交流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记忆;③通过课堂交流,尤其是前几次课程开展的过程,掌握学生的体态声音等具体特征,此时已经做到见到人就反应出名字,或者听见声音判断出学生是谁了;④通过课堂与校园的交流机会,已经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大致轮廓",包括物理特征与性格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在自主创造或者偶然情况下交流发生的场合,充分利用自己对学生性格特质的掌握,创造情感交流的良好氛围。

教师本人并没有优秀的记忆与识别能力,为了这些情感交流的发生,教师本人利用课余闲暇刻意训练自己。

尤其,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法等讲授环节、知识积累与深度层面、教学经验积累等等,相较名师与老教师等都存在差距,在言语交流与身体语言环节努力提高自己之余,尽可能利用自己年轻有股子热情冲劲的特质来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但是,教学活动中交流的本质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不能主观主义地把教学交往作为解决教与学的矛盾、达到教与学统一的尺度或价值取向[9,10]。

2.2 课堂控制 课堂秩序、课堂纪律的维持是课堂控制的重要方面,也是令大多数老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医科大学课堂上,教师对非医学课程的课堂秩序的维持显得乏力。

"点名"是常用的技术,一般有两个作用,①出勤考核,②强令学生回答问题。机械课程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了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一方面尊重大学生作为成人的自尊与自由,一方面尽量提高教学素养与授课艺术[11,12],吸引学生们来听课。

虽然教师在课堂秩序的控制上权力有限,但是在课堂时间的控制上,大学教师则拥有较为充分的支配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状态调整授课节律,根据课程内容导入、授新与总结的时间比例,以及讲授、板书和其他的时间比例。

2.3课堂艺术 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前,对大学的向往,或多或少地都缘于对课堂的想往,想象课堂上教授们的神采飞扬,想往与大师哲人对话;畅想天马行空很美好,现实的大学课堂青年教师很难很快成为学生们梦想标准下的大师。

在教学组织、授课语言、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以及肢体语言等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上,一方面积极向名师教授学习,一方面建立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具体采取的小措施有:①主体沿用老教师留下的教学组织结构、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教学组织环节;②学习部分大学生们流行的网络语言,在授课中适时使用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授课语言的吸引力;③思考与凝练并逐步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板书中进行体现;④观摩名师与老教师的授课过程,结合自身的条件,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

3教学方法的效果反馈

通过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来提高医工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解决阻碍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分组课程设计训练课程与期中期末考试的考核手段来反馈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与可行。

3.1分组课程设计训练 通过学生进行分组考勤,达到以下两个目的:①节省考勤的时间;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分组的原则是打破专业与男女生性别限制,自愿结合成为小组,将66名学生分为7组。最后分组情况为,每个小组里都有不同专业的成员,男女按照比例平均分配到6个组中,再由成员们自由选出组长1名。

课程设计训练的题目为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理论与实验上遇到的器械与工具,准确测量与在计算机绘图软件下绘制其零件图与装配图。评价标准为对照实物,根据国家标准与绘制理论知识,给出学生们相应的分数[13,14]。

图1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39名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完成绘图作业的成绩统计,图2是假肢矫形工程专业27名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完成绘图作业的成绩统计。图1中生工专业的学生成绩在6~8分内分布:8分5名,7.5分7名,7分11名,6.5分10名,6分以上6.5分一下学生5名。图2中假肢专业的学生成绩分布为:不及格1名,6分以上6.5以下2名,6.5分8名,7分7名,7.5分4名,8分2名,8分以上1名(最高分)。

结果表明,学生在分组完成课程设计训练过程中,绘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主观能力提高较多,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图2的成绩分布较为集中,图1的成绩分布较为离散,这与实际情况吻合,图2所示班级凝聚力稍强于图1所示班级,成绩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合理。

3.2 期中期末考核 为了进一步观察学生们学习的情况,结合大纲要求开展期中测试考核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层次,以调整以后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教学广度、授课深度以及考试难度[15,16]。

期中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见图3与图4,图3中蓝色折线表示生工专业39名学生的期中测试成绩,有3名学生不及格,大部分学生成绩围绕在80分上下。图4中蓝色折线表示假肢专业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有5名学生不及格,学生成绩分布在70?郯80分之间。

根据期中测试成绩结果调整授课节律,根据课程内容导入、授新与总结的时间比例,以及讲授、板书和其他的时间比例;调整授课深度,在严格遵守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书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期末考试题目的难度,适当拓展教学广度,加强授课效果,期末考试成绩相比较期中考试成绩理想很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验证教学方法可行。

5结论

为了提高医工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采用切合机械制图课程特点与授课教师自身素养结合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来探讨医工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阻碍学习意愿等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组课程设计训练课程与期中期末考试的考核手段验证教学方法合理与可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构架完备的知识体系结构。

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深入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师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力。

6致谢

本研究依托北京市自然基金(No.7132029)的资助。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同事张海燕、闫松华、宋红芳、吴宝平、王辉、张昆亚老师的支持与帮助,研究的开展同时得益于学校教务处与学院教务处的老师们的优秀工作:感谢各位老师。衷心感谢与研究者一起开展研究的2012级的同学们!

参考文献:

[1]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王兰美.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田凌,冯涓,刘朝儒,主编.机械制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华中理工大学等院校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杨小庆.工程制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齐玉来等编.机械制图(非机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7]杨惠英,王玉坤,编著.机械制图(机类、近机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16-17.

[9]袁维新.教学交往:一个现代教学的新理念[J].上海教育科研,2003,(4):4-9.

[10]周浩波,等.教学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6.

[11]李雪英,陈静,李振宇.机械制图与微机绘图课程兴趣教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8下,第24期:114-115.

[12]林胜.高职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0中, 第29:142-143.

[13]唐晓初.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制图体系研究实践[J].图学学报.2012.l0,v33(5): 137-140.

[14]续 丹."3D 机械制图"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图学学报.2012.l2,v33(6):124-129,97.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数控模具专业课程优化 改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47-02

数控模具行业在中国的近几十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模具的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模具技术人才在市场中是极为短缺的。对于数控模具专业来说,现有的机械制图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来教学,那么学生在课后仍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模具的图样,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数控模具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就必须要有其针对性和特殊性。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进和实践机械制图课程。

一、优化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顺序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零件图和装配图是机械制图课程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并且其与后续的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学好了这部分的内容才能够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然而很多学生反映这门课程的内容过于琐碎和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都难以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教师在讲课时只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造成学生只能在头脑中想象零件的模样,因此也就无法将零件技术的知识理解到位。我们要对模具专业的机械课程进行改进就需要从设计它的讲课顺序入手,只有充分让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零件D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理论课程结束之后穿金工实习的实践活动,同时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优化和改进传统的教学内容

为了优化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让这门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数控模具专业,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联手的合作模式,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社会职业作为依托,彻底贯彻实用为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新时期的教学原则,重新构建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以培养学生认图和识图的能力为教学主线,不断地优化、整合传统的机械制图内容,充分地将投影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数控模具行业中的典型案例有效结合起来。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生在学习专业时陷入局限性,笔者认为,在对机械制图教材内容进行改进时需要将制图标准、简单图样、基本体、组合体、轴测图以及零件的表达方法等内容安排进教材的前半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改进与传统的教材并不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在设计教材内容时,设计者可以以模具的零件图形作为例题来讲解投影法,也可以将其作为零件尺寸标注的具体案例。

在教材的后半部分,则主要是以讲解标准零件、常用零件以及零件的装配图纸为主要内容,为了贴近模具专业的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在传统的教材内容中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连接画法、工作状态下橡胶的表达方法、销孔的习惯画法以及模具行业中弹簧的图纸画法等。我们前面讲到零件图和装配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制图教材在编制这两部分内容时既要将传统模具的表达方法表现出来,又要同时兼顾最新发行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画法。例如,我们在课程内容的改进中可以灵活地穿插两套模具装配图,一套装配图主要以讲解完整的装配图是如何由分散的零件拼画而成的,另一套装配图则主要以讲解将完整的装配图以及模具装配拆画具体的组成零件图。

笔者上述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编排方式,既体现了职业教学以重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为主的传统教学中认图和识图的基本训练,又体现了新形势下服务模具行业实际生产任务的识图与制图的训练,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让学生既学到了传统机械通用类的表达方法,又锻炼了数控模具职业背景下专业的读图和制图的能力。

三、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的教学实践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程都需要有实际案例的导入,在指导案例中所采用的教学图样都必须是较为完整和详细的工程图样,图样中主要包括视图、标题栏、图例尺寸以及制图的技术要求等,引用图样案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讲解制作工程图样的标准与技术规范,让学生了解工程图其实是一门专业的技术语言,这种案例教学法的采用能够激发学生产生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缺乏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学生,不能够严格要求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整个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而是应当有选择性的、以逐渐递增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每次上课导入教学案例时都要事先明确提出本次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讲解时要注意做好教学引导,通过设置陷阱或者漏洞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主动地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经过总结和积累就会发现:其实在工程图上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是运用一种特定的方法来表达的。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机械图形与实物之间的转换方法,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就在无形当中既锻炼了专业能力,又强化了学习的动力。

(二)利用现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必须够用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52-02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十几年来广大图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但绝大多数都是高等院校围绕其教学实际开展的。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技工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广大技工院校的课程改革及实践是有滞后和留有一定空白的,笔者所在的学院正在开展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课程教学改革,总结各类教学改革模式及方法,重点针对技工院校的学生特点,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工程文化基础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交流能力等的创新课程目标。而另一个重心则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作业,导师引导其学习和思考贯穿于每一次作业中,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参与实践、学习和钻研并进的教学框架。经我们教研室几个学期来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研究,得出了一条适用于技工院校特点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课程目标

(一)按照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规定,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在技能培养与函授课程相结合,授课时数势必相应减少,授课对象是高考未上线的学生的情况下,仍要达到多学时相同的目标是不现实的。从专业要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必须调整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鉴于此,我们研究分析得出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目标是:“初步培养和发展形象思维和设计思维能力,了解常用的机械图样,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基础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及专业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总结各校已有的模式,如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图”课程的制图入门、机械概论、通用零部件设计和常用机构设计、工程设计和创新设计五阶段的新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的以“设计”为主线、以“三维”为核心的现代工程设计图学的新体系教学改革;上海交通大学“现代机械工程图学”提出的机械工程图学和软件应用为必修兼图形处理技术为选修的课程模式,都涉及到了短学时重实践的教学方案,经各校的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类大学有寓学于研的竞争机制、有导向研究的教学方式、较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强大的师资和一流的学生素质,上述多种因素使得其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但是这种模式不能简单地复制到像我们这类教学型的地方技工院校,更何况是针对我们这种有学习情绪和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从我们以前的改革经验来看,往往是为了固守传统教学目标,精简学时,减少手工作图和上机绘图的课内训练次数,把这些训练作为课外作业留给学生,同时又没有做到监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的授课热情受到挫伤,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学质量的一度下滑。

(三)新的教学目标明确对开展教学工作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以此为依据,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尽量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作业及辅导,使之统一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这条线上来。

二、创新课程内容体系

为了贯彻上述教学目标,提出了与技工沟通交流、CAD绘图、画法几何、制图基础、专业制图5个模块组成的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体系。72学时的内容体系如下表:

(一)与技工(一线技术工人)沟通交流模块的内容主要是模拟生产实践一线,通过具体零件图纸来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重点,什么要特别留意;明白识图的重要性,读图到底要读出哪些要素来;并且认识到个人在车间、甚至工厂整体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初步了解一线技术工人研究处理问题的特点、思考方式及沟通协作等,从而理解如何有效快速地促进整体工作的完成。

(二)CAD绘图模块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二维零件图的绘制及三维造型。包括基本命令的流水讲授,基本几何体及零件的造型,最好安排三张零件图的造型及输出二维图纸。

(三)其他3个模块的整体要求主要还是降低专业重心,注重体验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主要还是培养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初步绘图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

为了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在学期初就引入三维造型及二维绘图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并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效联接;以三维造型为主线,实现实体造型与投影绘图无缝结合;个人学习与导师引导的分组合作交互参差;课堂讲授与作业、讨论、造型、绘图出图、发言表达有机统一;课程中重点强调自觉性、组织力和责任感,让学生“自由”发挥(导师大体引导下),以此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形体思维、认识表达、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一系列工程基本素质。

四、授课效果调查、测试及评价

最后对学生开展了一次授课效果的调查与测评得知:有86%的学生表示教学目标和授课方式好,78%的学生掌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69%的学生能独立地读图及用CAD绘图,86%的学生工程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91%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普遍欢迎的。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到更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获得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经过这次教学实践初步证实,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有一定优势的。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大胆地试着去创新,但是准备一定要小心(全面性和针对性),使之在以技术技能教学为主题的技工院校中能够走出一条新的路。

【参考文献】

[1]童秉枢,田凌,冯涓.10年来我国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认识与成果.工程图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