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

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国际货代;供应链服务;市场规模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12-06

1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分析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现状和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中国跨境物流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仍是世界的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逐渐变成世界的物流集散中心,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跨境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998年至2008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贸出口行业遭受较大的打击,并且连带整个外贸产业链的整体衰退,跨境物流行业作为外贸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不少货代公司都在减员,有些规模小的公司甚至难以为继。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外贸经济的逐渐恢复,跨境物流行业也出现恢复性增长,逐渐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准。而在中国政府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刺激下,市场出现新的机会,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物流业振兴规划的适时推出,助推了行业发展。短期内行业企业受益于税费优惠,而长期政策引导将会明确行业发展模式,有利于:①市场规范步伐加快;②信息平台整合,扩大规模优势;③可能的政策优惠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融资环境;④重视技术创新,有利于长远发展。

根据上海市国际货代行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中国国际货代市场规模已达8000亿元。在未来5年内,都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其中海运国际货代市场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约为7成。

根据测算,中国海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11亿标准集装箱增长到2013年的1.64亿标准集装箱,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空运国际货代市场相比海运而言,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要小得多,大约为15%。

根据测算,中国空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275万吨成长到2013年的380万吨,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诞生于经济日益全球化、服务外包的大背景下。在国际上,供应链管理行业是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尚不是以独立行业形式存在,因此国外并无专门的供应链管理行业分类。但国外此类企业的管理思想、发展途径、赢利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是中国供应链管理企业普遍学习、借鉴的对象,对我国供应链管理行业的产生、发展、未来产业升级均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供应链管理从属于“现代物流”的范畴,其发展已越来越趋于独立,表现出更多自身特色,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亦不断出现。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供应链管理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所采用的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模式。

从物流服务对象来看,企业如果仅仅将运输与仓储环节外包给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节约的成本大部分是由自己组织运输与仓储的所损失的设备设施利用率。供应链管理则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重构与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效率的提高具有更大的作用。

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来看,运输与仓储业务的准入门槛一般较低,竞争激烈,固定资产投资较多,业务利润微薄。而供应链管理服务则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提供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较少,且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可以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进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从供需结构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保守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基本都是供大于求;而专业化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够满足企业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严重缺乏。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简单粗放的物流企业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而且,我国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环境与美国物流业80年代的发展环境极其类似,一是政策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给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新技术革新,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开始迅速普及,铁路集装箱运输也开始迅速发展;三是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企业纷纷通过物流外包、撤出非核心竞争业务来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借鉴美国90年代以后的物流发展特征,我们可以预见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主流很可能是供应链整合管理,而且增值型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供应链管理是比传统的储运服务更为高级的物流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公司的供应链贸易业务包含了采购执行和销售执行两端,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2.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入WTO以后,中国国际贸易额的成倍增长,2001―2009年中国商品进口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商品出口年复合增长率为20.7%,这为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提供了广泛的业务基础。

2009年,中国与物流及供应链相关的总支出约7211亿美元,70%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在过去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中国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潜力很大,推动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是跨国公司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甚至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中国,这会产生大量的供应链贸易服务需求;第二是中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增加了对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的需求;第三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刺激了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衰退之后,中国物流及供应链市场价值年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准,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率。到2011年,中国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价值将达到100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

3 中国跨境综合物流与供应链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1 物流行业竞争格局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总量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业内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物流服务商只能提供简单的传统物流服务,而提供系统化、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不多。

从参与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来看,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一是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邮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国储运等,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二是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如锦程国际、新时代国际、飞马国际、怡亚通、新宁物流等,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三是外资物流企业,如DHL、德迅(中国)、嘉里大通物流、丹沙中福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主要占据高端市场;四是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如海尔物流、神华物流等,利用其与生产企业的密切联系发展供应链服务。

国内目前的物流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内容以及关注的行业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也各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其中,有部分拥有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公司,如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境外国有企业控股的跨境综合物流公司,另有少部分民营资本参股,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使其兼具上述国有、民营、境外三类物流企业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民营资本的介入,使其拥有机制灵活、市场反应速度较快的特点,在细分市场的客户开发和维护方面具有优势,并且拥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依托境外国有资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拥有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本土网络和覆盖世界主要国家的海外服务网络具有规模优势,且海运物流业务和空运物流业务平衡发展,是行业中极少数同时掌握丰富海运、空运运力资源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之一。

3.2 跨境物流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我国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内企业众多,特别是2005年国家政策允许外资企业进入货代行业后,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截至2008年年底,在商务部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8400多家,但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海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26家企业,空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由于历史较短,规模很小,没有品牌影响力,竞争力较弱;少数企业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规模优势,但仍然是地域性的品牌,缺乏跨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具体而言,我国跨境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竞争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竞争较少。由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跨境运输需求旺盛,加之该地区海运、空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对货源的争夺和对运力资源的争夺最为激烈。中西部地区则因经济相对不活跃,跨境运输需求较少,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该地区国际货代服务资源投入较少。

第二,区域内或单一行业竞争激烈,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跨境物流行业尽管市场竞争者众多,但受自身资金实力、管理和技术能力所限,以及由于全国物流市场相互割裂,其竞争表现在某一区域市场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例如长三角区域跨境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对某一行业客户资源的争夺,例如对电子制造行业的客户资源的争夺,而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

第三,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较少,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跨境物流企业只能提供海运物流或者空运物流服务,能提供多式联运(如海空联运)和满足客户其他不同需求的跨境物流企业较少;在提供跨境物流服务时,局限于报关、订舱等传统服务,在提供运输方案优化设计、综合物流服务方面较少,因此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3 供应链贸易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供应链贸易从属于“现代物流”范畴,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但整体来看,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主要竞争还集中在物流运输层面,增值服务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国外同类企业有不小的差距,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商开始出现,但其行业渗透度及服务集成度都还不高,多数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侧重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使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竞争状况呈现出细分市场相对垄断的竞争势态。而且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市场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小,地域集中度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但从理论上讲,所有进口业务都可能成为供应链贸易企业的服务对象,目前供应链管理企业所占份额极低,表明供应链管理企业渗透程度还不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由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是专业的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资源整合、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范围是界定企业模式的重要方面,也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

首先,从资源整合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仅拥有少量固定资产,基本上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类运行风险较小,在发达国家由于底层物流设施较为成熟,社会资源获取余地较大,很多国外第三方物流公司采取这类模式,并能提供较高的物流水平;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物流企业,该类公司需要较大的投入,拥有雄厚的资产、自己的网络与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

其次,以服务内容来说可分集成度较低的功能型物流服务和增值型物流服务,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综合集成服务和系统咨询设计服务。集成度最低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这类企业提供诸如货代、运输、仓储与配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他们的竞争力在于充分有效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功能物流服务的经营效率,达到比自营物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作,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际上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提供综合集成服务的物流企业能够把供应链上的一段或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高度集成、有效衔接,进行运作、管理和优化,他们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的、专业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最后,服务范围是指物流企业所服务的行业范围。有些企业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服务,另外一些企业服务范围很广,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在成熟的物流市场上,物流企业为了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一般将主营业务定位在特定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其物流运作模式是不同的,专注于特定行业可以形成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经对比分析研究,根据企业提供服务内容的深度和覆盖行业和地域的广度,我国主要现代物流企业表现如图8所示。

4 结 论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范文2

烟草物联网

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烟草行业建设物联网是指依靠传感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多媒体设备等物联网技术采集获取烟草产业链上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行业内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等网络资源进行信息传输与交互,运用智能计算技术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决策和控制的一种网络体系,包含了以种植、加工、采购、生产、销售、配送、营销、服务、管理为业务主体的烟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涉及了种植加工、生产制造、质量追溯、物流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专卖管理、协同营销等烟草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对行业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进步、管理、服务水平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同时,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进一步强调 ,“卷烟上水平”是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要积极推进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瞄准物联网前沿技术,努力建设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中国烟草物联网。

近年来,烟草行业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标志的行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但与行业改革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建设现代流通的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行业部分烟草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将物联网先进技术运用于卷烟物流作业流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行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物联网与传统烟草产业全面融合,有利于推进卷烟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在全行业范围内优化配置,有利于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不可替代的行业现代流通网络。

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着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烟草行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地集中于对分销渠道的控制。西班牙阿塔迪斯和日本TS等跨国烟草公司的经验表明,依靠先进高效的物流掌握卷烟分销渠道是形成卷烟市场控制力的重要手段。构建中国烟草物联网,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征、水平先进、高效迅捷的烟草智能物流,既是行业立足于目前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下的战略选择,更是着眼于未来发展主动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物流作为行业营销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新的亮点,成为体现行业水平、展示行业形象的窗口,打造中国烟草物联网,一定程度上也是烟草行业整体水平、形象、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其实,烟草行业在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方面都起步较早。2003年,为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行业正式启动了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核心设计思路就是通过“一打两扫”的业务流程,将工商企业端传感设备采集到的卷烟成品物流信息集成到行业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从而实现对行业卷烟生产经营环节的产量、库存、销量和流向基础信息的及时跟踪、监控和管理。该系统通过运用条码、电子标签(即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有效提高了卷烟成品出入库效率,解决了成垛卷烟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统一问题,初步具备了行业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此后,随着行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物流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先后设计开发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烟草商业企业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工商营销信息共享平台、烟草商业企业仓储监控系统等一批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并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这些物流信息系统以及射频识别技术(FR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广泛运用,烟草行业基本实现了对卷烟成品物流进销存和分拣配送信息的实时采集、跟踪与监控,为下一步物流信息的集成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通过近几年来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烟草行业现代流通体制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现代物流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物流建设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逐渐显现,已具备一定的物联网发展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一体化的行业物流体系。目前行业物流运作基本是以一个地市作为资源配置区域,单体运作较好,但缺乏全行业整体运营规模优势,且仅限于卷烟物流,更侧重于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烟叶卷烟物流一体化、工业内部物流整合、工商物流一体化运作有待完善。二是目前对卷烟及生产经营设施感知还不全面、不及时、不共享、不准确,更谈不上对场景环境的自动感知。三是尚未实现标准化和互联互通。由于完整的供应链尚未真正形成,物联网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与全程物流物联网标准化运作还相距甚远,造成行业物与物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不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四是智能化处理和应用水平不够。目前产业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系统还未实现互联互通,烟草供应链物流信息尚未形成闭环,对行业各类物流数据智能处理和分析运用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建设思路

为了能够抓住“十二五”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烟草物联网建设会以“先进实用、统一完整、安全可靠”为建设原则,以“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为发展目标,以烟草产业供应链为业务主线,以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为重点,实现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面感知、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系统应用高度智能。

烟草行业建设物联网将会遵循三大原则开展,即先进实用、统一完整、安全可靠。

先进实用是指积极采用传感设备、电子标签(RFID)、多媒体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云计算、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神经网络和全息技术等先进实用、成熟可靠的物联网技术为行业物联网建设服务,充分体现物联网的技术特征和网络要求。

统一完整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基础和资源,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确保中国烟草物联网覆盖“两烟”物流全流程,涵盖行业生产经营各业务环节,贯穿国家局、省级公司、工商企业三层组织结构,实现全业务、全过程的可知、可视、可控,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高智应用”的建设要求。

安全可靠是指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确保行业数据的传输安全、存储安全和使用安全,并优选可靠技术,保证物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

按照先卷烟物流物联网、后资产和烟叶物流物联网、最终建成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发展思路,烟草行业将会分“三步走”,开展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

一期工程:到2013年,基本完成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实现对卷烟物流资源(包括卷烟条、件、周转箱、托盘、车辆、叉车、仓储、货位、分拣等)的全面感知、确保卷烟物流资源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信状态;实现对卷烟物流作业流程(包括:卷烟生产、出入库、分拣、配车、运输等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卷烟物流基础管理(费用、成本、环境、安全、质量等)的精细化,确保卷烟物流的经济实用性和高效性。多措并举,最终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流程最优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标。

二期工程:到2014年,基本完成行业资产(主要指卷烟生产制造)和烟叶物联网建设,实现对行业重要资源和烟叶生产、初烤、复烤过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一些相关项目的开展可以并行进行。

三期工程: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行业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对整个烟草产业链(包括烟叶种植、烤烟、制丝、卷烟生产、仓储、运输、营销、服务等)的全面贯穿,实现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通过以上三期工程,力争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和打通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基本实现“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的总体建设目标。

图注:行业内专家参观无锡物联网基地

链接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总体框架

中国烟草物联网总体框架包括:一个管控中心,两个支撑体系,三层技术架构,四类感知技术,五大应用领域。

(一)一个管控中心。

负责系统管理行业物联网介入登记注册、标准、公共计算、信息服务等业务,同时展示监控行业各个关键生产经营环节。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面向服务体系(SOA)基础技术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系统集成,实现标准统一管理、设备注册接入、终端接入管理、痕迹管理等功能,为行业提供物流数据交换服务、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公共应用技术支撑等服务。管控中心分国家局端物联网管控中心和省级物联网运营中心两级。

(二)两个支撑体系。

安全体系 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物联网管理机制和制度,运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等手段,加强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确保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

标准规范体系 通过对烟草制品编码、电子标签标准、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相关通讯协议等物联网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确保行业物联网互联互通、规范有序运行。

(三)三层技术架构。

感知层 利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传感器技术,通过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采集设备等对行业物联网各个节点和主要物品信息实施全面自动采集(感知),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感知”。

互联层 行业各主要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将“感知”的数据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与交互。

应用层 行业物联网各应用系统通过行业物联网基础支撑平台实现彼此之间跨应用、跨系统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并实现智能运算、智能处理功能,实现“全面监控、全面提升”。

(四)四类感知技术。

物品识别感知技术 包括射频识别、二维条码等技术,主要用于识别烟叶、片烟、卷烟、托盘、周转箱等物品个体信息,确保物品与业务活动信息的关联。

传感感知技术 包括温度测量、湿度测量、红外感应等技术,主要用于对烟田、仓库等生产经营场所和气候、环境等进行感知监测。

位置地理感知技术 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基站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主要用于进行移动或固定物体的位置识别和地理环境信息的获取。

视频语音感知技术 包括视频摄像、智能图像处理、语音通讯、语音识别等技术,主要用于获得现场更加直观的一手资料,并能够实时通讯,传递感官信息。

(五)五大应用领域。

智慧物流与体验式商务 综合应用物联网各类先进技术,充分整合行业物流资源及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烟草农(片烟)、工、商物流一体化行业物流管控体系和高效率、低成本、优质服务的行业物流运行平台。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体验式营销服务,使客户能够亲身体验到卷烟商品的相关属性和状态信息。

质量追溯与防伪 采用各类物品识别技术及网络连接技术,通过实现物物相连对烟草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跟踪追溯,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需要时可进行回溯查源,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专卖监管。

环境与安全智能监控 通过智能识别、多媒体传感技术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智能安全监控平台,对行业生产经营一些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相关环节的参数进行智能分析和提前预警。

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建筑节能;施工管理;优化

引言

我国的污染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资源消耗坦是最多的,为了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管理和能源匹配的问题成了目前重点研究的问题。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需要依靠各种资源来发展的一个行业,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消耗浪费,人们逐渐意识到对资源的节省,但是效果是不明显的。为了追求更快速的效果,避免出现浪费过量消耗问题,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的研究日渐提上日程。我国已根据实际晴况,结合建筑行业发展实晴对建筑管理纤日能源匹酉撇出了一系列的研究。

1、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特征

1.1 管理对象的动态性

目前,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控制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节能工程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只有拥有良好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的水平,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具有较好的效益和信誉。同时,建筑工程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和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为了较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确保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质量,采用有效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的措施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受到的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使得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控制存在很大的波动,因此,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的对象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同时,我国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并且我国很多地方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也不到位,这样就使得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动态性。

1.2 管理目标的综合性

为了更加严格地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质量,需要从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中的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施并不是非常完善,很多地区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水平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因而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系统化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很有必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的水平,需要对基础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综合性管理。

1.3 管理行为的专业性

为了确保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因而要求建筑节能工程管理行为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一种基础产业的建设更加要求配置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人员,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水平。尤其是对于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来说,实现对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专业性是提高我国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

2、如何优化建筑节能技术

2.1 门窗节能技术的应用

门窗作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促进空气流通,加强采光以及对建筑物起到围护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门窗也是建筑中能量最易损失的部分。门窗造成的能量损失主要体现在:门窗的框扇和玻璃造成的传导上的能量损失,辐射热损失,隙缝带来的能力损失等等。当下,门窗节能技术的处理方式有加强门窗材料的保温及隔热的能力,加强门窗封闭性,合理配置建筑物每个朝向的窗墙比,设置恰当的遮阳系统。门窗节能的技术应用当中,较为有效果的一是窗框型材材料和断面型式的选择,而是玻璃的选择。门窗的材料众多,且近年来节能材料发展迅速,技术含量都比较高,有塑木复合型材、铝合金断热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铝木复合型材和UPVC塑料型材等,其中属UPVC塑料型材应用最广。UPVC塑料型材由硬质聚氯乙烯高分子的原料制成,生产中污染低,能量消耗较少,且导热系数小,密封性佳,故而保温隔热的效果不错。UPVC塑料门窗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德国,大约占到一半的比例。为避免因门窗玻璃造成的能耗量大的现象,目前通过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加工制成了诸如中空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和智能玻璃等。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外界光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反应,分为两种智能玻璃。一种是光致变色的玻璃,当有光进行照射,玻璃感光自动变暗,使光线减少穿透力,当光的照射停止时,玻璃又恢复透亮,使光线容易穿透。还有一种是电致变色玻璃,两篇玻璃之上进行导电膜和变色物质的镀化,借助电压的调节,使其变色物质发生变色反应,调节照射进来的光线,从而起到节能的作用。目前电致变色玻璃的生产造价太高,实际的应用还比较困难。

2.2 围护结构的科学设置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围护栏结构在建筑工程中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部分,从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来看,粘土砖有广泛的利用,它具有容重低、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等的特点受到广大施工单位的青睐,使用断桥隔热型材料制作的金属门窗,外墙部分保温技术的合理使用以及对外遮阳系统的科学布置等等,这些技术都可以促进建筑工程中节能控制方法的发展。

2.3 建立健全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体系

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中都存在质量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因此,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健全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体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进行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时,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有必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进而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第二,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约束注册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水平,避免不合格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从事到实际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科学化的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第三,制定出合理的责任制度和建筑节能工程管理评价水平的制度,使得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只有致力于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才能确保整个建筑节能工程管理质量有效的提升。

2.4 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使得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对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意识到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通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发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为整个建筑节能工程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结语

在当前节能理念广泛普及下,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节能控制方法具有客观上的必要性,对于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节能性是十分有利的,需要施工管理者予以重视,并积极的做好节能控制方法的落实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卫山.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王秋良.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