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文1

关键词: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对策;有色金属企业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141-02

某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120余家,从业人员23000余人,主要以铅、锡、铜、铝、锌、锑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为主。以火法冶炼工艺为主,部分企业兼有湿法冶炼,本文对该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从2003年以来致人死亡和重伤的事故进行统计,由于企业工艺、设备落后,生产设备设施布局混乱,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80%事故发生在私营和有限责任公司。20%发生在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国有企业呈现出外包工程和劳务派遣人员发生事故突出的特点。下面就事故类型分布特征和特点进行分析。

1 安全事故总体趋势分析

2003~2011年共发生安全事故25起,死亡28人、重伤11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如图1所示,有色企业安全事故总体趋势分为三个阶段:在2003~2005年为逐年上升阶段,2006~2010年为平稳阶段,2011年为高峰段,达到9起。由于2006年后已建有色金属企业开展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监管呈现高压态势,企业整改和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2011年发生的9起事故中,除2起改扩项目事故外,其他7起发生在生产过程,最突出的是6月份事发多起,主要是企业生产开停较频繁,员工流动性大,习惯性违规、违纪、冒险作业突出,企业安全管理松懈。从事故发生的活动状态统计如图2,企业生产过程发生事故占60%、检修发生事故12%、项目新建和改造发生事故占28%,所以要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图1 各年安全生产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统计图 图2 事故发生活动状态图

2 事故特点分析

2.1 事故类别分析

对该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死亡事故类别统计,发现中毒和窒息事故比较突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较多,发生过的事故还有起重伤害、爆炸、灼烫、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和其他共10个事故类别,各种事故类别比例如图3所示:

图3 事故类别分布图

2.2 共性特点分析

2.2.1 烟气布袋收尘室作业事故多发,在该岗位5次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并且发生过爆炸、火灾、灼烫事故。除尘室内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由于工艺多用布袋除尘,需周期性定时清除,所以企业要加强监管,把密闭空间作业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2.2.2 按事故原因分布统计,该地区有色金属企业事故发生原因有以下特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操作知识,有限空间作业违规突出,现场处置不当和缺失防护用品,通风和照明强度不够,作业环境不良等特征突出。通过统计还呈现出改扩建工程中外包工程事故多发占60%,多数为无资质施工单位。因安全平台防护栏缺陷造成高处坠落比重大,在高坠事故中占60%。因高压放电致触电事故比重较大,占触电事故的60%。

2.2.3 从事故发生时间统计看,事故发生时间相对较集中,上午8~11时的时间段发生事故最多,特别在9~10时这个阶段,出现最高峰值,说明在这一时间段现场检修活动和其他生产活动比较频繁,应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重点检查违章指挥和违规作业行为。其次在中午1~3时的时间段,事故也出现一个峰值,主要是人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注意力分散,这时段尽量减少工作安排,让作业人员调整休息。

3 事故防范措施

从统计的事故特点分析,企业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安全工作,做好防范事故措施。

3.1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来强化安全基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和规程。

3.2 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作业现场管理

一是对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在作业活动频繁时段,对错误操作,使用不安全设备,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加油、修理、清扫,穿戴不安全装束,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查处。二是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对动火、高处等作业加强现场监管,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安全规程作业。

3.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十分薄弱,多数在恶劣环境下从事体力活动特点,企业要注重班组安全教育,告知岗位危险因素,强化安全意识,使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3.4 加大安全投入

一是企业要按法规认真落实新改扩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避免安全设施不全或不配套,大量的事故隐患不能在建设阶段排除,本质安全低。二是要配置安全所需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和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用品。

3.5 加强对外包工程,外用工安全管理

由于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各种形式的外用工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很大,企业以包代管的现象严重。企业要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外协用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外协用工安全培训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对外协用工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和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

4 结语

通过整理有色金属企业发生的事故,可看出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机构建设和监管力度,加强危险因素识别,强化高风险岗位的作业管理,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筑固安全基础,不断持续改进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常见事故分析与防范对策丛书编委会.生产制造企业常见事故与防范对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310-318.

[2] 储胜利,裴玉起,周石燕,李自荣,龙飞.机械制造企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

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践;创新

为了提升铜冶炼工艺技术水平,促进节能减排,更好地适应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奥炉改造工程”)作为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于2016年3月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1]。近年来,工程建设安全伤亡事故频发,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内以及国内建筑业均有发生工程建设安全伤亡事故,如2016年4月29日,铜冠建安公司一名作业人员在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高空作业6.8米未系安全带坠落死亡,特别是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这无疑给奥炉改造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1奥炉改造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建成后的奥炉改造工程既是冶金企业,也是危化企业,安全施工难度大。参与奥炉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众多,既有EPC总包单位,也有单纯的土建、安装单位。既有铜陵有色公司内部企业,更有大量中标的外部企业。各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和外来施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机械设备,涉及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交叉作业等,施工管理及组织复杂。奥炉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总体实行业主负责制,业主对工程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总体管理与协调。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融合在整个项目管理体系之中,而又自成独立的体系。项目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他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在参照国内其它铜冶炼建设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奥炉改造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1.1健全和完善奥炉改造工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奥炉改造工程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成立单独的安环保卫部及安环专业组负责安全职能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工程现场安全,工程部设置安环保卫项目组,项目经理直接管理现场安全,其它各部门设立兼职安全员。每月召开安环保例会,总结上月安环工作,布置下月安环工作重点。(1)安环保卫部安环保卫部作为奥炉项目部安全环保管理部门,在奥炉项目部安全环保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主要负责奥炉项目部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各部门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2)安环项目组安环项目组是奥炉项目部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执行组织,依据集团公司外来施工单位和奥炉项目部安全相关制度,监督监理单位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监督施工单位履行相关安全手续,并负责对奥炉项目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外来施工队伍安全资质的审查,代表项目部对施工单位进行项目部级安环教育、安全检查、违章处罚。定期向奥炉工程项目部安环保卫部汇报奥炉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落实奥炉项目部安环会议决定。(3)安环专业组为推进奥炉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环评、消防设计评审等工作顺利开展,便于各部门之间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奥炉工程项目建立以安环保卫部负责人为组长,安环项目组负责人为副组长,专业工程师及安环保卫部技术员为成员的安环专业组,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划分专业,责任到人。1.2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安全意识是对安全责任和安全感的认知和定位,是脑海形成的安全概念、想法和思路,是个体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和安全意志的综合反映。安全意识涵盖三方面内容:安全重要性(对生命或财产的态度),安全预见性(对危险的警觉,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安全可行性(对危险的应对处理)[3]。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均定期参加安监部门安全培训,学习相关安全知识。每期经理办公会前进行“安全环保,意识先行”宣誓,强化安全意识。各部门除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意识先行”宣誓,还会定期组织安全学习,并将学习记录加以整理归档。1.3构建并完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制度。针对部门安全职责、安全教育、外来施工单位管理、治安保卫、防护用品使用、安全保护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安全检查、安全奖惩、应急管理、职业卫生等领域建立了以《奥炉项目部安全、环境、消防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安全行为分级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奥炉工程项目建设期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覆盖,涉及安全生产都有章可寻。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安全投入计划,监督施工过程中安全投入资金充足,确保资金作为项目安全投入使用,安全投入不到位禁止施工单位开工建设。1.4建立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局域网和档案室是奥炉项目部的信息及资料中心,线上线下的信息畅通,资料完整是安全管理的信息保障。局域网保障各部门沟通联系,辅之即时通讯软件,提供最全面的信息交流共享。档案室作为信息储存中心,保存有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安全教育档案、隐患整改记录、安全生产交底、安全整改处罚通知单、事故分析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协议等安全基础资料。1.5落实安全责任和安全考核市安监、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均与奥炉项目部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奥炉项目部安全管理职责以及安全奖惩方式。奥炉项目部各部门均与奥炉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奥炉项目部安全责任书》,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以及安全奖惩方式。除签订责任书,奥炉项目部还根据《奥炉工程项目部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对各部门进行每月安全绩效考核。安环项目组根据《奥炉工程项目部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进行月度安全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目标实现情况、安全管理资料完备情况、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实际状况三部分。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

2.1资质审查。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审查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工程安全业绩和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施工单位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对参与奥炉工程项目部施工建设的单位奥炉项目部安环项目组会同鑫铜监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严格资质审查,未经安全资质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单位,严禁进场施工。2.2安全培训教训。加强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只有通过安全培训教育才能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转变,安全教育培训要从“四不伤害”入手。这其中的内涵就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但要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如:建筑施工上的安全事故案例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规范等等,才能让施工人员所能接受。2016年共给施工单位安全培训282次/1278人。2.3施工人员入场体检。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项目得以稳定推进的保证,为确保入场员工身体健康满足岗位要求,对经过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的人员,首先必须通过有资质医院体检才予以办证。对于超龄、体检结果不符合用工健康要求的人员,拒绝其入场。2.4施工过程安全管理。(1)重点抓好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一是抓好安全风险意识的强化。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全员的思想深处,贯穿到整个建设的全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全员牢固树立“三点共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火、责任重于泰山,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三是要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进行定期评审考核,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进行纠正;对触及风险“红线”的,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总之,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在于抓好消除风险的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全员齐用心,真正把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说只要涉及安全就会有风险,就要对其进行认真管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2)深入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强化现场安全监管。一是开展定期安全检查。每月安环例会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查出安全隐患及问题立即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二是日常巡查。每日跟踪工程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强力进行监管,开展高密度、无死角的现场安全巡查,第一时间在工程例会、j局域网和现场曝光台上予以曝光警示。2016年共查、整改安全隐患263起,查处“三违”25起、28人次,处罚15500元并及时曝光警示。三是针对工程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施工单位多的实际情况,督促同一区域内施工单位之间加强沟通,交叉作业前相互签订安全协议,不签协议不允许施工。四是建立现场监控体系,提升封闭式管理水准,覆盖厂区主干道、施工现场等点位的监控网络,进一步强化“人、车及物资”管控,动态掌握施工情况,保证现场安全保卫防盗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3创新奥炉安全教育模式管理创新

3.1安全会谈机制。建立新进场施工单位“一对一”安全会谈机制,对安全进行交底,并形成会谈纪要,督促约束参建各方严格遵守安全制度。3.2安全培训教育交流会。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推进,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是安全培训教育是第一步,为提高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水平,举办外来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交流会,参加人员: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总安全员、培训单位施工人员及业主安全管理人员。一家安全培训,多家参加、让各家施工单位在安全培训教育有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其目的使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3.3封闭式管理奥炉工程施工区域率先完成土地平整、主要道路、围墙、门岗的建设,完成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硬件基础。成立封闭式管理领导小组,常务副经理任组长,经理助理、技术高管、安环保卫部负责人任副组长、技术部、商务部负责人及工程部各区域项目经理任成员,负责协调解决封闭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硬件基础完成开始,奥炉工程施工区域就实行封闭式管理,保障施工区域的安全与独立施工。3.4创新激励模式。开展施工单位之间以争夺“流动红旗”形式开展安全评比竞赛活动,调动各施工单位之间竞争意识,共同提高。去年,施工单位建安公司是获得流动红旗最多的单位,因此在年底安全总结会上受到了表彰奖励。开展“安全一家亲”活动,每年度评选表彰一批“安全贤内助”,以家庭的亲情来感召员工自觉提升安全意识。

4结语

奥炉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通过一些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安全管理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持续保持工程施工安全零事故,实现了平安工程建设。奥炉工程投资大、时间长、工期紧、任务重,尤其是工程即将进入关键时期,现场施工人员人数进一步增加,安全管理从平面化、单一化向立体化、交叉化推进,涉及到的危险作业越来越多。奥炉项目部将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满足项目安全管理的需要,持续提高奥炉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适宜性。

作者:杜福财 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钟文渊.利剑出鞘向污染宣战[J].中国新时代,2014,06:90-93.

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文3

一是找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二是查问题,促使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三是为学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四是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素质;核心职业能力;研究与实践

一、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兼容,以有色金属行业所需专业为重点,以有色金属锡资源开发为龙头,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其办学经费由云锡公司全部投入,毕业生就业有“以云锡为主”的办学特点。基于企业办学的特殊性和用人用工的针对性,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应该注重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深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受教育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职业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取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所以,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是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是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和云锡公司用人的实际情况,云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四大类。

职业能力包括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三个组成要素,其中,核心职业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核心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种跨行业、跨专业的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的基本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作用和主导作用。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规定核心职业能力共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的能力。2010年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证培训项目(CVCC项目)总结为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六大模块。

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对于求职者来说,可以适应就业、再就业、职场升迁的需要;可以应对就业风险;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调整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由于我院是依托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办学,办学的宗旨就是为了解决公司的用人用工问题。因此,只要在三年的求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都有留用公司工作的机会。根据调查:学院93%的学生都心甘情愿地选择云锡公司就业,只有6%的学生毕业出路选择继续去学或其他方式就业。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提高工作绩效、提高效益的基础。十一五以来,云锡把人才工作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因此,公司全力推进实施“营造环境,培养并重、优化结构、保障发展”的人才强企战略,充分挖掘和探索技术人才培养的各种有效途径。人才是当今经济社会“第四利润”的源泉。

最后,对于学校而言,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终生就业、全面发展服务。学院积极配合云锡人才强企战略的推进,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行业支持、自主办学”为办学思路,以“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持云锡公司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为主要任务,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推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根据云锡公司的用工需求和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学院在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中,首先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的组成基石。职业道德是指适应各种职业的特性和要求而产生的道德规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本行业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院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中,从国家制定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出发,紧扣集团公司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活动等手段,促使我院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造,内化、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知识素质是职业素质组成中的关键因素。处于知识经济的当今社会,学生就业是根据所学专业从事相应的工作,学生要在市场中与各类群体竞争岗位,其核心竞争力就是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来取胜,知识转化率快慢体现了求职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因此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竞争的实力。可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即将进入云南锡业公司工作的学生来说,作一个“T型”人才,即知识面要广、博,技术掌握要专、精、深,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能力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组成要素,也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职业能力包括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三个组成要素,也包括一个人综合运用智商、情商、灵商的均衡发展。其中,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院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规定核心职业能力共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能力,采用职业活动导向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竞争机制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就业最基本的心理准备。要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就必须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上。因此,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挫折,积极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是提升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素质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

1、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依据。我院依托企业办学的条件,建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有色金属行业人才需求为主、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理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专业设置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为参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教学改革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利用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人才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理实交替、模式教学、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

2、 整合人才培养的资源

校企双方有效整合企业办学的优势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的办学的亮点。

一是整合校企的人才资源。学院定期邀请云锡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改革,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学院还结合教学教研的需要,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教学及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组建一支“专工兼备、编制灵活、待遇随岗、长短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自学院成立6年来共选派近60名教师到云锡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是整合校企技术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的办法、教学质量的评估办法、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标准。同时,积极鼓励学院教师参与云锡的生产技改科研项目9个,提高学院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整合校企管理资源。实行校企共管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校企共同完成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督导、成绩考核鉴定等工作。建立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践能力和品德、纪律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

总之,通过开展学院与云锡公司各厂矿单位的深度合作,有效整合校企双方的人才、技术、管理、设备利用等资源,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学院课程体系的建设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导,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按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技能以常规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导向”逐步推进改革和建设。课程体系强调必须、够用,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和完善。校企联合编写具有云锡特色的,适用于学院人才培养的教材,例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抓好实习实训,落实顶岗实习,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符合高职办学的要求,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45%。

4、 注重实践教学的管理

学院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一是实习地点以一线生产车间为主,教学环境工厂化,工厂氛围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首先,学院与云锡所属27家厂矿单位签订了生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协议,形成了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训设备以一线生产设备为主,更具真实性和操作性。其次,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由云锡控股公司投资1800万,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已经竣工,并且公司还下达了学院2208万的实验、实训设备购置安排,第一批已经进行招标采购,大部分设备已经到位,目前,学院校内共有3个实习实训基地,23个生产实习车间。其中,校内机电实训中心,校外云锡老厂分矿,已经被列入省级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

二是实习指导教师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主,更具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更强的岗位操作能力。

三是实习内容以一线生产的工艺流程为主,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生产岗位的技能要求。学院机电系08级学生在参与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维修电工专业比赛中,唐国民同学获得二等

奖,赵狄同学获得三等奖,学院国土资源系11级学生在参与201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选矿专业团体二等奖。

通过实践教学的建构和管理,学生们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塑造得到了强化;学院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得到了提高。例如,针对国土资源系的学生,学院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力、责任心、职业操守的锻炼;针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则偏重于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操作、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加强调法律意识和诚信道德的内化。

5、 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相互作用,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践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学院积极参与云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每年“矿工节”的演出;通过建立校内大学生社团,例如机电系组织的“电光社”,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表1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法律教育校园文化活动

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实习实训中养成职业道德精神

知识素质 学习方法的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式 专业知识的运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能力素质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认识性实习 专业技术掌握生产性实习 创新思维培养专业能力实习考证

心理素质 正确认识自我克服不良心理 培养交流意识团队精神 增强应变能力

表2

较好% 适中% 较差%

与人交流 46 46 8

与人合作 74 26 0

数字运用 25 70 5

信息处理 21 70 9

解决问题 36 63 1

自我学习 39 60 1

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培训基地建设 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广东肇庆地区职教基地的构想与探索”(项目编号:12ZC-1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18-02

2005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在肇庆市建立广东省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并在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生源组织等方面给予重要指导意见,在规划用地、资金支持、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市城区职校为中心,以各县(市)区职校(职教中心)为网络,以骨干职校为核心,肇庆形成了“一园多点、一线多校”的广东省首家职教基地。职教基地形成了以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和职技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基地的建立,对于充分发挥地域和地缘优势,整合职教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县镇劳务经济发展,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和劳务合作,培养实用人才和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肇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有利于整合优化职教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肇庆有“粤西明珠”之美誉,它处于珠三角与大西南之间东引西连的位置,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城市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过程中,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员比重大,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源潜力。具有打造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地域优势和区位优势。肇庆职业教育在粤西地区和广西等省(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初步形成“西迎东送”的办学格局。随着“广佛肇经济圈”的构建,近年来,肇庆经济的发展迅猛,工业产业不断推进,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职教基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为职教基地提供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的平台。建设肇庆职业教育基地,有利于充分发挥肇庆职教基础优势,提高全市职教发展水平,加快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为肇庆当前及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针对肇庆职教办学经费紧张、职教基地建设用地紧缺、品牌专业偏少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建设职业教育基地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规划,实施基础建设工程,职教名师工程,专业建设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化等措施。一是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职业院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市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各职业院校实训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二是加大高技能、高素质师资力量的引进力度,鼓励外国专家、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学历,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调整布局,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现状,大力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强化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四是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做大做强公办职校,鼓励职校和企业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拓宽发展空间。

(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面对近年来珠三角核心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大趋势,肇庆市各级政府敏锐地把握住省委实施泛珠三角战略的机遇,纷纷走进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集聚地,肇庆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和打造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载体,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肇庆地区正致力于从粗放型开发模式向集约型开发模式转移,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才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肇庆在建立广东省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基地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要求相结合,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依托我市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肇庆的区位条件、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等优势,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机械和汽车配件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造纸和木材加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先扶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现代农业技术、旅游、有色金属、仓储物流、包装印刷以及汽车零配件制造等我市急需的紧缺专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我市现有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打造广东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区,立足服务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国际化技能人才。

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文5

5月6日,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和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同时,由陕西省有色集团和省财政共同组建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将作为资金周转平台,参与该移民计划。2011年到2020年,安康、汉中、商洛3市共移民60余万户240万人,首期任务需投入周转资金60亿元,其中陕西有色集团筹集50亿元,省财政配套10亿元。

搭建资金周转平台

面对如此庞大的计划,资金如何筹措一直是外界广为关注的问题。相关人士表示,这一“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的移民工程中,将充分借助大型能源国企的力量,来充分实现政府意图。其中,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已于4月底成立,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该平台的作用是,在政府财政力量暂时无法支撑搬迁的情况下,先行垫付补贴,随后政府财政再填补进来,起一个资金运作和时间缓冲的作用。未来10年里,该公司将在陕西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在陕南移民搬迁项目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性和公益性为宗旨,由企业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政府给每户移民3万补助

按照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陕西省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分两个阶段,即2011年至2015年,重点安排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8万户约140万人;2016年至2020年,安置移民搬迁22万户约100万人。“十二五”期间,总投资为435.9亿元,移民搬迁的范围主要为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五类。

移民搬迁安置的核心问题,是宅基地用地、建房面积、建房补助和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为了鼓励村民搬离故土,陕西省提出,对于搬迁安置的建房资金,将由政府给每户移民搬迁户补助建房资金3万元,对“三无户、特困户”由政府补助建房资金4万元。搬迁后,每户有1~2人掌握实用技术,每村有1~2个主导产业,搬迁到城镇的群众收入力争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检验标准

5月6日召开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省长赵正永强调,要以“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作为检验标准,切实抓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加大财政补助、整合各类资金、争取国家支持以及吸引民间资本等途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尽量让搬迁群众少出钱或不出钱,确保群众搬得出。统筹推进城镇和居民集中区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文化等条件,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增加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解除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搬迁后群众生产生活的稳定。切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加群众的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确保群众能致富。

5月23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第八次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把陕南移民搬迁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逐户建立档案,强化监督检查,严防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确保建设质量。

有色金属教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育理论 实践培训

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制度规定,倡导教师积极履责,鼓励教师在职责上做努力,引导教师明确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入教学,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采取行动,切实把号召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根本办法是加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落实。本文就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意义、必要性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一、加强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明确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对教育的重大意义。只有明确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重要性,提高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认识,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的要求上来,才能把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高校应始终围绕“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性问题,求是、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规划未来,着力把握高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定位,切实贯彻落实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以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出现了重科研、重名利的风气,甚至还有很多高校教师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忙于“副业”,热衷赚钱,在本职工作中明显投入不足,懈备课、怠科研,轻教学,重逐利,个人利益至上,从追求精神价值向追求实惠价值转变,渴望名利双收,甚至忘记教师的根本职责,把教育理论素养、教学艺术研究和教学水平提高排斥在外,以致很少与学生接触,对学生态度冷漠,忽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塑造,故而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明确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的必要性。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思想品德和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知识、高尚品格,而且要具有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高校教师大多受过良好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学历高、科研强,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理论、技能技巧,势必影响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能够提升其教育观念及思想政治素质,以培养其教育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促进整体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能够帮助教师树立竞争和开放的观念,使其能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其“迈向”双师型高校教师。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世界范围知识经济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对人才需求的加大,促使对教育需求不断加大。这一背景下,教育改革显现出重要性和紧迫性,传统教育模式对教育制约性越来越显现,我们应对传统教育模式不合理性进行反思,对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彻底改革。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师是主体。专业人士提出,为了把教育教学做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在创新改革中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对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提高极具意义,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教师都应对现代教育观念的接受、对热点趋势的了解进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都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二、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大多存在投入大、效果微的现象。现就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大部分高校没能形成一套长期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运行机制。大多数培训都缺乏相应政策支持与措施保障。其次,高效管理者容易忽视教育技术的培训。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存在着思想被动的消极情绪,认为教育培训是一项强迫的要我学的活动,没有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做到我要学。最后,绝大部分高校教育培训步入了技术化误区,忽视了教师教育理念的培训和转变,缺乏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养,培训中存在“重专业技术,轻教育理论”现象,培训效果不佳,导致很多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只注重硬件技术运用,不懂得如何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工具以及信息,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三、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切实加强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应积极组织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活动,激发教师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研究,加深教师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热爱。如:举行竞赛,如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为内容的基本功竞赛、研讨会等,通过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素质。通过相互学习品评、认真听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相互提高对理论与实践的掌握能力,促进自己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能力的提升。2.体制机制是保障。建立健全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体制机制,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不断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激发大家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阳奉阴违”的消极懈怠心理。严格把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甚至增加其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构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长效机制。3.齐抓共管促落实。为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得以落实,必须形成多方联动机制,使齐抓共管有理有据有机制。要形成齐抓共管,杜绝因大家抓导致大家都不抓、大家管导致大家都不管的尴尬局面,必须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各司其职,杜绝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在针对高校教师制定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考核制度时必须制定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分解任务,同时必须制定针对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并将其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形成相互约束、相互激励的体制机制。在具体贯彻落实工作中肃清消极懈怠局面的出现,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落到实处,教师才能最终回归到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有用人才的正确轨道上来。

结语

我们坚信,在我国政府机构、相关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在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相关配套措施的有力保障下,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必将起航,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淑梅,焦道利.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的任务驱动[J].甘肃科技,2005,21(05): 187-188.

[2]姜素兰.充分发挥师德建设在创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88-91.

[3]雷济菁.论高校师资培训模式的创新发展[J].高等教育,2010(4):38.

[4]华健,吴伟蔚,张驰云.教师是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主体[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5(02):4-6.

[5]梁玉兰,张字宁,教.中国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02):22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