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的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的理论

景观设计的理论范文1

1.1下凹绿地

通过蔡剑波等人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下凹绿地可以有效降低雨水的径流速度及径流系数,但要注意下凹绿地的深度不宜大于1.5m,以免导致积水太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与人民生活的便利。

1.2路基安全防护绿化带建设不合理会影响道路

路基的稳定,因为绿化带中水分会渗透进入路基之中,对地基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为了降低这方面的影响,确保道路的稳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在绿地与路基相连接处,添加防水设置;②设置阻水墙,常用材质为混凝土;③在绿地下凹前建立缓冲地域,便于降低径流速度,减少渗水影响。

1.3布置进水口及渗透管(或溢流口)

侧石切口的作用是将道路及其附近区域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将其排入绿地下凹处,完成对雨水的生态管理,其在“绿色海绵”系统中充当雨水进入口的作用。如果雨水径流量过大,超过“绿色海绵”的处理上限,就可以通过渗透管或者溢流口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其它雨水管理设施中,从而保证雨水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

1.4土壤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土壤除了要具备保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以外,还应有适当的渗透性。因此在施工建设以前要检测分析土壤的性质,构建“绿色海绵”通常选用砂质土,因其渗透性好,便于雨水渗入地下。但如果土壤为粘质土或壤土,则需要改善土质。

1.5种植土上铺设覆盖材料

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排出了大量尾气,严重污染了空气和雨水,而“绿色海绵”会将雨水滞留,为了避免被污染的雨水污染种植土壤,可以选择一些当地美观的且不污染环境的材料构建覆盖层,保护土壤。

2“绿色海绵”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2.1行道树绿带

树池式行道树,即在人行道上采用树穴种树的方式进行绿化,并依据人行道的具体宽度,确定覆盖形式。同时其还通过使用透水材料铺设人行道,便于雨水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进而对其净化、存储,形成“绿色海绵”系统。在人行道上以连接带的形式种植行道树,并用侧石将其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而再次建立一个“绿色海绵系统”。由于人行道的本职作用是便于路人行走,因此连接带的规模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一般绿地构建的模型都是池壁垂直和底部平坦的下凹样式。同时,由于行道树的遮蔽,树下光照较少,因此在选择树下植被时要选择适合背光处生长的喜阴植被,如麦冬草等喜阴植物。

2.2分车绿带

道路中的分车绿带主要作用是处理道路上的雨水。为了实现道路绿化生态美观的建设要求,道路绿化建设多以“绿色海绵”和常见植被作为绿化带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绿化带中“绿色海绵”和绿化植被的建设规模可参考当地降水量,经专业排水机构分析商定后确定。“绿色海绵”的长度与雨水径流流速成正比。为了降低雨水径流流速,可建立“景观坝”用以降低径流速度。在分隔带侧石上留30~40cm宽的雨水汇集口,便于将“绿色海绵”搜集的雨水汇集,注意沟底的坡度,横向坡度可以倾斜而纵向坡度要稍微缓和。“绿色海绵”的构造方式自由,只需注意根据干湿带的地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绿化植物。

2.3路侧绿带

人行道与道路红线中间的绿带即路侧绿带,其目的是处理人行道及其附近的雨水。靠近人行道的路侧绿带的设计要求限制很少,只需注意“绿色海绵”系统的绿地地形,应是浅宽面状的下凹绿地。“绿色海绵”的边坡根据情况可设计为倾斜或者垂直形状,底部则是平底或者有一定坡度,同时根据绿化带的规模决定是否建设“景观坝”,绿地景观的形状并无太多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2.4植物选择

①尽可能地选择本土植物作为园林绿化植被,也可以挑选一些合适的、已被驯化的其它地域植被;②选择根系强健,茎叶茂盛、能有效净化污染的植物;③选择生命力强、适应性强的植物;④选择可和谐共生的植被群,以免不同植株间存在竞争关系,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保持绿化景观的持续旺盛。同时由于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影响,绿地的含水量并不是一定的,含水量随着季节而发生变化,夏季降水量较大植被发挥调蓄作用,而冬季降水量较少,因此,所选植被要具备抗旱和抗涝2种能力。

3结语

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已被大规模实施和推广,社会各界人们都在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而努力。项目规划者更要以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完成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所应具备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迈克•怀特.雨水公园:雨水管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M].张光磊,张瑞梨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景观设计的理论范文2

关键词:景观规划;建筑;风水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36-3

一、风水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历史考证

在历史上,风水既是有关东方人居住环境的审美艺术,也是中国哲学思想体系和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及景观规划上的具体展现。在西方建筑文化传人中国以前,几千年的城镇、村落、庭院、房屋几乎都是按着某一套风水理论体系来发展的。风水理论体现出中华民族敬天法祖的建筑景观文化,“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水”即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就有生产和繁衍。

西方学者对于中国风水的研究始于叶兹(Yates,1868),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期的西方殖民者把中国风水视作建筑工程中最大的障碍,大多数基督教传教士和建筑师都认为风水是一种巫术(Black art)或行骗(De Groot)活动,根据记载,为了保卫诸如铁路隧道、公路桥梁等工程的顺利进行,西方殖民者不得不动用军队阻止风水捍卫者的对抗活动。从20世纪开始,西方学者对于风水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英国科学技术史论专家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充分肯定了风水对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在论及“中国建筑的精神”时,李约瑟激动地谈到:“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当然不在话下,城乡中无论集中的或散布在田园里的舍宅,都经常显现出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李约瑟,Science andCivihzationinChina,VolIV:3)。”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法是直观感性和实用理性的,在谈及建筑空间问题的时候从来都是与人的因素和时间因素结合考虑的。这种思维特点的整体性和思维方法的直观性,为大量明显属于巫术的迷信禁忌提供了容身之地,故此李约瑟又把风水称之为准科学(Quasi―Science)fquasi汉译为准、拟、好像、意为类似)。准科学的概念中既包含了科学的实质,又掺杂了伪科学的成分,这样,既指出了风水中迷信成分的存在,又划出了二者的界限。由此分析出,中国人在长期的劳作与生活经验积累中,对生存环境的优劣产生了较为合理的感知,这种感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了中国风水学的基本理论。

从李约瑟的观点来看,那些模糊的猜测成分,比如天、地、人的感应,就目前的科学水平也难以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但无可否认这种联系的客观存在性。中国风水学中很多所谓“迷信”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巫术活动的积淀,“巫术及蒙昧存在的必然性是科学发展的相对性,”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若夫司基(Malinowski,1884―1942)曾经精辟地指出:“无论有多少科学与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满足他的需要,它们总是有限度的……人与事中有一片广大的领域,是非科学的用武之地。它不能消除疾病与腐朽,不能抵抗死亡,不能有效地增加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更不能确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个领域永久是在科学之外,它是属于宗教的范围”(马林若夫司基《文化论》,1944)。马林若夫司基在“文化设备”功能性阐述中也提到巫术的目的是为了动摇现有的自然及社会秩序,它也是人与自然及命运抗争的一种措施。由此可以分析出中国人长期以来在各种建筑及景观设计中加入风水理论,实际上是增强抵抗灾难的信心,借此获得一种有益的生理功效来战胜恐惧,类似于“心理暗示”的精神治疗效果。

景观设计的理论范文3

符号互动理论是奠定社会心理学基础的一种理论取向,是带有社会学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长期统治着微观社会学,目的就是要解释通过符号而完成的互动如何使人真正成为人。这一理论重点研究人们在不同符号上所赋予的意义,互动者如何把握互动情景,符号对不同的人是否具有相同的意义。

景观与一般符号具有相同的语言学特征,比如复杂性和组合型等。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表达不同景观的不同含义,新的景观符号和组合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源源不断地产生。总体而言,不同时间或环境的历史性、地方记忆性、社会价值性等因素能够影响景观符号新的意义形成。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符号的应用在“能指”层面与过去的一些符号保留相似性,而在“所指”层面上传达不同的信息。如果在特定的景观环境中,所要营造的主题与传统符号象征的意义一致,那么就可以在设计直接添加传统符号作为园林元素。这种象征性的符号是建立在社会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当接受者有着相应的知识背景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大地艺术的先驱可以算是野口勇,野口勇是日裔美国人,父亲是日本诗人,母亲是美国小说家。他云游世界到了埃及、希腊、秘鲁,看到古代遗留下来的金字塔、雅典卫城、玛雅石墙等遗迹给了他莫大的启发,寻根日本后又从日本石匠和枯山水学到很多东西,从而创造出出乎意料的美。野口勇可以算是一个世界公民,他创作力惊人,在雕塑、舞台布景、园林景观等很多领域都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也是杰出的家具设计师,其思想影响了后来工业产品的设计,有一种说法先有野口勇后有宜家,他被称为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2大流派“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先驱。耶鲁大学贝尼克珍藏图书馆下沉庭院是野口勇雕塑作的一个集中展示,也是对龙安寺枯山水的一种现代诠释。场地和雕塑全为纯白的大理石,金字塔象征地球,向远古遗迹致敬;圆环象征太阳,永远照亮我们;立方体象征机遇,调和地球和太阳。这3个雕塑也是对3个基本几何形体的思考,金字塔代表三角形,圆环代表圆形,立方体代表正方形,这3个物体构成着一组特别的关系。金字塔被象征成了地球,如果对单独一个金字塔形的话,参观者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金字塔与地球的联系,那么只有在这个环境下,金字塔形雕塑的“能指”与“所指”才变得与众不同。作者做出这个大地艺术的寓意并不只是几个简单的雕塑,他希望人们能与场地的雕塑互动,能在与符号的互动中成为真正思考的人。同时,作者也希望自己创作的这个作品能让人们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以及希望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感染能够与场地互动的人。北海道札幌M0ere沼公园的这个作品是一块儿童游戏场地,野口勇为儿童做过许多游乐设施。这件作品又可以看做《贝尼克珍藏图书馆下沉庭园》的再发挥,同样是金字塔、立方体、圆环,但在这里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加入了色彩。野口勇取名为“樱花之林”,场地中间种有2棵樱花树,遥想多年后的某个春天,樱花盛开,儿童在这其中攀爬嬉戏,定然是一副非常感人的画面。可以说野口勇打破了龙安寺枯山水的空寂灭,创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充满美的世界。美国加州情景剧场是野口勇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一个同样充满了想像且极具象征寓意的庭园。其内涵浓缩了日本禅宗的境界,可以将其看成是日本禅宗庭园的西方版本。设计把一系列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以一种看似任意的方式置于平面上,以一定的叙述性唤起人们对这些景观的联想。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组成部分也试图创造出与世隔绝的隐秘的冥想空间,可供观者步行的步移景异的庭园,让观者可以随意走于庭园中,当观者漫步于庭园中时,整个庭园由静态转换为动态,这种转变正是由于观者自己不断变换视角从而欣赏到园中不同景观的结果。作者将不同的符号元素和谐地放入一个场景,希望人们能在与之互动时体会到作者想要借助符号元素来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含义,如利用不同雕塑来代表符号元素完成互动,让人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达到用符号与人们互动的效果,并且将一切都保持在和谐的前提下做出这样的规划,选用了大体量、几何构图的雕塑来布置庭院。设计浓缩了日本禅宗庭院的意境,更加关注空间设计,体现出了加州的丰富地貌。

这些案例都在不断阐述这么一个理念,设计师希望通过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是文字、表情、文化,亦或是一块石头,来完成与观者的沟通,如果观者都通过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符号明白了设计师的用意,那么这个符号的互动就是成功的,也达到了设计师的目的。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可以让人们完成正常沟通。在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难以引起足够的注意和兴趣情况下,将一些常见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加强环境语言的信息传递的作用。从大师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创新的运用符号的独特性可以使景观变得更具活力。

景观设计的理论范文4

关键词:城郊空间;田园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

1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基础

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高度的综合性。与自然保护、规划、景观设计、野生生物学、土地评价、地理学、环境科学、林学、农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尤其是目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与景观生态息息相关,有着广阔的前景

1.2 景观美学理论 景观美学的研究,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景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3 景观安全格局理论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

1.4 可持续性发展理论 “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观”同样是田园景观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城市建设中,为了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协调开发与保护,对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2.2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乡村田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从深层意义上讲,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

2.3 区域文化植入原则 地方区域性生态原则是一种适应性原则,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是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面作用最小化。

2.4 景观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优势景观管理的结果。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既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景观结构和功能。

2.5 整体综合性原则 田园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

3.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与内容

3.1 规划目标 在进行田园景观规划具体的设计以前,首先确定田园景观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设计。目标的制定针对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即分别提出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

3.2 田园景观规划的核心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是通过田园景观规划将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的引入,在自然景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体系。

3.3 田园景观规划的内容

3.3.1 区域位置 近郊空间可以按照田园景观的方式发展,中国城市大规模快速发展促使了城乡一体化空间的巨大变革,在城市近郊建设和发展乡村田园景观,开辟了城市乡村新型绿化途径,优化了城乡空间的结构。

3.3.2 综合资源评价 对项目所在地进行综合资源合理的评估分析,可以有效的保证各种资源合理性、有效性的被利用开发。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料(历史沿革、古今名人、文化习俗等等);技术经济指标;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温、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道路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3.3.3 田园景观的特点

1 功能的多样性田园景观是集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它既满足观赏功能、生产功能、科教、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具有多功能特征的景观形态。从而增加田园景观当中的科教色彩和娱乐项目,丰富了田园景观的景观结构。

2 生态性 从田园景观自身的发展要求来看具有维护自然生态机构,维持景观生态性的特征。是影响田园景观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3 地方性 根据基地的现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应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在现有的种植、养殖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结合当地土特产的开发,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田园景观。

4 文化景观特性 田园景观具有文化形态,这些独特的文化与城市文化有着强列的反差,这正是田园景观的精神所在。所以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甚至饮食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与田园景观结合,所营造出来的景观则更具有神韵。

3.3.4 景区类型与功能分区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在景区与功能关系上要保证景区与功能的合理有机组合,既要满足人们对景区的审美要求,同时要满足人们居住生活方式的功能性。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开发基本可分为四个类型:农产品提供型;乡村空间提供型;体验交流型;综合功能型。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各景区依据主体特征景观或有特殊价值的景观进行的典型景观规划。典型景观景区可包括如下景区:

1 各种花卉种植区 以观花赏花和园艺学习为主要功能,建立以高档鲜花、盆花、盆景为主的花卉园艺景观。景区以花寄情,将人间的喜怒哀乐以生命的形式予以表达,即可使游人的情感得以抒发、释放,有达到了绿化美化山野的目的。

2 休闲酒店餐厅区 休闲酒店餐厅为家庭和朋友聚会提供舒适怡人的时尚休闲空间。酒店的总体设计体现“亲近自然”这一主题,让游人在“对酒当歌”的同时感受“采菊东篱下”的田园风格的悠闲。

3 菜园果林区 该片区展示果品及季节蔬菜的栽培技术及生产过程主,同时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采购和购买等服务。用优质水果、新鲜的蔬菜全面取代种植作物,推广、引进适于本区域的优质高效益的品种。

4、渔业景区 利用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势,建立深水区的鱼类放养,供人垂钓,水湾处修曲桥,浅水区放养鱼、虾、蟹、贝等供游人捕捉。一静一动的画面,为人们创造了一处妙趣横生,童心再现的游玩天地。

典型景观规划必须保护景观本体及其环境,保护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应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典型景观的特征及价值,突出特点,组织适宜的旅游项目与活动;应该妥善处理典型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关系。

3.3.5 交通道路系统设计 在田园景观规划交通道路设计,主要以步行或借助其他简易的交通工具,如:传统马车、自行车或电动车等,对生态环境进行视觉中的感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将生态学思想融进道路网的布置当中,尊重客观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在游客游览各个景点的时候,景观视线变化较大的区域,应该利用植物和村落建筑以及道路的布置进行调整。道路的设置应该满足各个景点功能需求上的连贯,比如消防、送货、清理、紧急疏散等道路功能上的安排体系化、合理化。

3.3.6 植物配置 田园景观规划设计,从植物造景来说,在植物的选择上应选乡土植物,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在此基底上加之园林要素,通过规划设计合理搭配山石、建筑、水体、植物,营造出供人们欣赏的美景。在造景手法上,不提倡大量的对称式、规则式种植,而应该多用丛植、散植、片植,路边植物带可种植为花镜的形式,这样更加和谐自然,更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 小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城郊空间田园景观规划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且设计思路和理论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城郊空间的田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及理论研究,总结出适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城郊的空间景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3):39~41.

景观设计的理论范文5

关键词:节约理念;园林景观设计;杜绝浪费

1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浪费现象

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只注重视觉效果而忽略节约与环境保护理念的现象。如水景设计不完善,造成水资源浪费,且后期维护费用增加;利用大面积的探照灯、霓虹灯等高耗能的灯具来打造城市夜景,浪费资源的同时造成光污染;绿地所使用的植物都是不科学地随意搭配在一起,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失调且不具备层次感,忽视了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一味的花高价引进外地的材料包括高档进口石材、豪华装饰木材,而放弃本地所拥有的材料,造成资源浪费。

2 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

要充分发挥园林的绿化功能,园林建造要争取一步到位,避免频繁改造,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另外,城市园林最终是供人使用的,所以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各方面人员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将城市园林设计成集生态、休闲、健身和文化为一体的公共建设,力求在最小的空间内发挥最大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园林景观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2.1 所选物种质量要高,因地制宜

在选择植物时要多选择符合当地地理特点的经过国家改良的优秀植物,而不是选取国外高价的与我国气候不适宜的植物,那些外来物种的采用,不仅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还增加了资源浪费。在园林建设中应该合理规划绿色植被,使之美观又有层次感,突出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建设出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

2.2 充分考虑植物种间关系

植物种间关系包括植物间的竞争力、适应力以及其它能力,这个会影响植物群落的演变,所以,在选择植物的时候不能过于单一,应该选取多种植物增加彼此的竞争。物种相近的植物放置在一起,会受到彼此的影响,起到相互促进或者彼此制约的效果。

2.3 保证植物群落稳定

在园林景观生态的设计中,为了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设计师应当选用与当地城市的气候特征相适应的物种,这些物种能适应于当地的生存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态循环。通过对物种的植被进行合理的分布,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保障物种的生存的同时也可以调节生态平衡。

3 园林景观的节约性设计

3.1 节水设计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而园林中最多的就是植物,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应该注重节约水资源,做到水资源重复利用。

3.1.1 根据地域特色设计水景。若是在北方这种缺水的城市,应该根据当地地理特色来设计多功能的水景,例如,建造溪流式的水景,在雨水丰富的季节就可以提供人们观赏溪水,若是干旱没有充足的雨水还可以利用溪流底部的各种各样的卵石来吸引人们的眼光,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3.1.2 水重复利用。若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喷泉或者是瀑布等水景,那么就可以利用潜水泵将水加压提升,那么喷水池内的水就可以重复利用也不妨碍喷泉瀑布这些景观的需要,另外,这些水景使用后的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植物,冲洗厕所等等方法来实现一水多用。

3.1.3 采用意境水。意境水就是利用其它造景元素代替水资源, 创造并展示水的意境美, 让人能通过想象来感受到水的存在。如在园林景观中塑造一些符号如水车、假山、石桥、微地形变化来表达水的意境。

3.2 节能设计

①减少大规模的夜景照明,采用节能措施。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采用大量夜景照明不利于植物在夜间的生长,而且浪费了巨大的电力资源,所以,园林建设必须减少光污染,让植被正常生长。②利用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可以将风能、太阳能等一些清洁能源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解决照明所需要的电能,从而实现园林设计绿色环保,安全清洁便于管理。

3.3 节资设计

增加野生植被,减少名贵花卉。名贵花种若不精心呵护,在室外园林建筑中不容易存活和过早凋谢,在花坛中增加野生植被不仅将花坛的观赏性提高,还可以突显园林的地方特色,而不是套用别人的模式,让人们看到的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园林景观。野生植被很容易存活,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减少维护费用。

4 结语

建造节约型的园林景观,便于实现城市生态化。只要设计师能够进行科学精细的规划,因地制宜,将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节约资源,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基于节约理念的景观园林设计对于大力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景观设计的理论范文6

关键词:节约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且更注重追求一种人性化的生态、环保、健康、优美的生存环境。园林化环境已成为人们居住区最基本的要素, 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与时俱进, 尽快提高认识, 及时调整居民区景观设计定位, 更新设计理念。

一、节约理念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所谓的节约是指在同等成本的投入中降低成本输出来达到目的的一种行为,而且其具备着有效性和可实施性。其中,当设计人员将节约理念融入到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时,节约的对象不仅仅要包含资金、能源等节约,同时还应该涉及到应如何在此基础上得到聚居区居民的适应。在对居住区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同时保留其固有的本质,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如今,随着节约的大力提倡,合理地对城市居住区园林进行规划,合理地对自然与城市间的关系进行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对城市的环境给予改善,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而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与落实。

二、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特点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据了解,目前很多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设计单位只提供最基本的的设计方案,具体牵涉到诸如保温、隔热、西向房的遮阳等细节却往往被忽略。我们应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应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分析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阻止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应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观生态场地;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为此,应力求每户有通向住区之外的风廊通道;应充分利用绿化、地形、建筑、景观小品,尽量组织通透深远、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应以曲代直,在住区环境空间布局形态上避免横平竖直的建筑城市化形态,还住区自然园林空间的生态面目;应结合地点特征,努力创造出其他住区所没有的景观生态优势,建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完全生态化社区。

三、目前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1)不合理的利用客观环境,忽视了居民的需求

一些住宅小区在开发时为了提升小区的档次或达到快速绿化的目的, 在居民区庭院前后不足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 栽植了许多大规格的乔木, 其冠下又没有任何的点缀;或者干脆布置成一大片空旷的草坪,而无遮荫分割空间的乔灌木配置。这种景观的营造既浪费资源又浪费空间。

(2对居民服务的根本缺乏意识

居住区园林景观不仅是美化环境的需要, 更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其中各种功能设施都要满足他们的需要。然而事实上,有的居住区绿化中忽视了残疾人的生活需要,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有的居民区,布置园路和用绿地做隔离带没有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要,本来居民只需两分钟就可走完的路程要走上十几分钟, 导致居民为了节约时间而在中心绿地中踩踏出一条人工的园路;有的居住区没有给老年人和孩子设计适宜的活动场地等等。

(3)缺乏对植物景观长远效益的考虑

为了追求居民区的园林景观能够快出效果, 设计师往往在构图时只注重小区的休闲设施、铺地、小型广场、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的营造。这些景观构图内容丰富, 易于表现, 且施工完毕后也容易很快达到很好的视觉景观效果。开花植物、 彩叶树种等植物景观却往往被忽视,居民区环境中乔灌草配置的植物景观偏少, 缺乏持续不断的、丰富多彩的园林生态景观,,忽视了生态环境给居民带来的长远效益。

四、对居民区环境景观设计节约理念的思考

(1) 对居住区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

根据居住区的地理特点与环境特点进行水景设计。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 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 层次多样。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因地制宜、景因境出、景为情造, 体现天人合一的景观。以当前我国的北方城市来讲,因为北方地区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加之气候干燥,使得其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在居住区进行水景设计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其环境气候等特点,同时,还要让设计初的水景具备节约用水的功能;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确保滞洪蓄水的实现同时,把这些水资源进行合理化处理,然后根据环境设计和未来应用等环节的结合,再对水景进行设计,让其与污水处理有效共行,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其中,比如把一些雨水汇入到小广场的喷泉中,或者草地中,这样不仅可以清洁环境,还可以满足绿化的需要。

(2) 结合居住区的地域特点,节能设计

在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可以充分结合该地区的景观人文特点,以及该地区所具有的一些材料展开设计,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该地区所具备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合理利用再生能源,使之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在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合理地利用太阳能或者是生物能等不具备污染的能源,进而将能源浪费现象降低比如,在对居住区公园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装置将风能或是太阳能等进行转化,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电能的输出,还可以创造出独特地园林景观;另外,加强废气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在日常实践工作当中,总是会有一些废弃的材料没有受到利用,这时,设计人员便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废弃的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比如将一些楼房拆除所遗留的砖块等进行回收,然后将其用来对居住区小公园路面铺装等;在一些边坡绿化工作中,设计人员还可以对一些废弃的旧轮胎进行回收,而这些轮胎则能够在边坡绿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代的居住区园林生态建设及保护工作中,节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目前水资源的更加缺乏,以及土地资源的更加紧缺,这便对我国城市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其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问题。首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求设计工作符合当前规定的节约型,同时,还需要设计人员以保护优先和生态平衡等发展理念作为设计方针,全面地将节约理念融合到设计工作中,使得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各项环节符合节约理念的要求,从而满足居住区人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田利颖.石家庄市节水型园林的发展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8(5)

2 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