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一、引言

我们通常所说“历史”,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界定,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亦即在现在时间节点之前所出现的各类人物、事件等项内容,其依靠文献、建筑、考古文物等形式留存至今,是历史研究的客体;其二则为学习者主观印象中的历史,即依靠对客体进行研究所形成思维印象。对于高中生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于两个历史界定方面的无限接近过程之中,将这两方面拉得越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越成功,其导向功能的发挥作用也就越大。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高中生所有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特定表现与吸纳形式,此类素养同历史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密切相关,是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相应思维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其中所包含的意蕴是非常深远的,如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问题解释、家国情怀感触等,皆属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属于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理论指导方法,它最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种观念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之为参考,对人类发展历程加以了解,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再者,历史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徙过程中的,出于把握人与事物衍生变化特征的考虑,便应当构建一个时间框架,且使时间框架归属于特定的空间范围,由此造成了学习时所需要的时空概念,这亦应当认同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性要素,如果能够将时间同空间进行合理结合,才能继而做到融古今为一脉,达体用为一炉,产生科学的认知效果。另外,我们可以认为史料证实属于必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属于历史核心素养取得过程中的环节保障,学生借助对史料的感知、分析、评价等,从中找到为我所用的信息内容,产生对于历史的基本客观认知,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念,特别是家国情怀等,均可谓之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教师达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效果的准备

(一)转变关注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关注点进行积极转变,使思维方向产生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养习得与培养,也就是要在教学之前,乃至教学之中及之后,把关注点真正落实到如何养成核心素养上面去,由原来的致力于探讨教什么,转变为致力于探讨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历史教育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均能得到呈现,一方面为学生奠定坚实有效的知识储备、技能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得到培养,带动学生更接近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对课程观念进行调整,思考怎么样把知识培养变化为素养培养,亦即认识到,只有可以成为素养的知识,才真正值得向学生传输,并因而掌握这种素养类知识的传输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历史教师这样想,且这样去做了,才能清晰梳理核心素养的认知,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彰显教师的个性化特点,保证学生在每一次课上都能有真正的收获。

(二)认清目标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进取的过程,它既要关注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习得,也要关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的实效性,为了保证这两种效果的实现,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如前所述,按照“核心素养”概念的基本认知,再参考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情感及价值观念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理化渗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历史教师能够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化渗透,也就是说,要让核心素养同具体教育过程统一起来,以起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真实化,而非仅停留于空洞的理论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保证核心素养的统摄功能,教师在此统摄功能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介入,介入时可以从多个环节着手,比如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合作探究的有效组织、对情境问题的积极创设、对情感体验的促进增强、对多元评价的理性构建等。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为了满足上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且让教师准备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在讲授具体历史内容时,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做出策略上的调整。

(一)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

人们在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时,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以自身背景对事件的合理性、影响作用等加以理解,造成了主观历史与客观历史的疏离。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历史事件过程中,应当积极避免自身感彩的过多介入,从而保证不会因自身主观情绪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比如在讲解到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强化问题时,教师即需要以客观的立场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在图片中让学生看到汉朝、宋朝、明清等几个不同时期,皇帝与朝臣在议事时候的状态,让大家分析几张图片中存在的差异。学生很容易能够发现大臣从最初的坐而奏事,到接下来的站而奏事,最后是跪而奏事,可谓越来越谦卑低下了。接下来,教师以明清时期历史为大背景,带领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接下来教师则要求学生回到现实环境中来,重新审视我国古代君主制度强化的影响。这种利用图片进入真实情境,再还原到现实加以理性思考的做法,是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的合理途经,有助于帮助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方面能力的进步,且可以使之将历史思维应用到平时生活里面去。

(二)以核心素养引导开展史实教学

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历史事实时,一定要保证知识传播的真实无误,这是因为史料对于学生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教师一定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知识点都加以认真核对,用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接触这些内容。举例来说,当讲解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关内容时,其中会涉及君主制度演变知识,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教师要按照时间轴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各个时期君主制度的史实,像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到明清的君主集权制度演变等,使学生在真实史料的带动下,自主总结历史演变规律,且进一步分析这种规律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亦需要以史料为基础,帮助学生分析其间的关键点,以保证学习效果即核心素养导向的完善化。

(三)以核心素养引导历史观念进步

唐代名臣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事实正是这样,人们借助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可以由此产生有益于自我发展的人生启示,这也是历史学习于现实有所裨益的重要方面,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性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具正能量的历史观念引导,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带动下产生尊重、自由、自信、平等等思维观念。比如在接触到中国近代反抗侵略、求取民主的思潮内容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到从1840年开始,各国列强的侵略同我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反抗斗争事实,也要让学生同时意识到我国人民所处境遇及反抗的决心,即史实与情感两者兼顾,以带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学习、、等项知识内容时,真正理解我国革命变化及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并在潜意识里产生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思想。总而言之,教师利用把历史知识和相关精神内涵结合起来的办法,会让学生主动挖掘历史史实所附着的思想内容,且使学生能够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吸收,成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历史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同自身生活是存在一定时空距离的,因为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其对历史的深度体验变得非常不容易。而同时,由于教育理念的不落后、教育实践经验的不完善,课堂与学生也同样有着相互阻隔的问题。这两种阻隔的破除要求,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是教师可以用核心素养为导向,依靠其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要求,从事件教学、史实教学、核心价值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改进,以抽丝剥茧般的耐心,和学生一道投入到身临其境式的历史现场中去,将有可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思考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增强其批判与反思的能力,向着理想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态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44-49.

[2]李熙.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间观念为例分析[J].新课程(下),2015(13).

[3]朱能.改变学生“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20-21.

[4]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5]王少莲.选用“间接史料”需理解“中间人手”的时空与观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6]栾永强.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7):190-191.

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一、时空观念的培养

时空观念包含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是指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下加以认识和评价。具备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据此,笔者从四个层次定位了学习目标:一是知道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相关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能够看懂地图;二是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三是形成对历史概念“新航路”的认识;四是形成对世界市场的认识。关于时间的表达,包括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就本课教学内容,教材中出现过如下信息: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萄牙船队开始了最早的航行。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了环球航行。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加以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时间,可以有以下不同的表达方式: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16世纪前后、1500年前后等。关于空间概念的形成,首先引导学生熟悉并解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围绕航行时间、国籍、航线以及影响等内容展开自主学习,画出历史时间轴,并要求各小组之间分享学习成果。同时通过展示14世纪欧亚大陆之间主要商路示意图,使学生从空间上形成对新航路开辟原因的直观认识。综合对比两幅地图,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新航路”的概念,即1500年前后,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远洋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美洲等地的航路。因不同于古代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故称之为新航路。在本课教学的最后,出示17世纪世界贸易示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之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在教学中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充分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全面深刻地了解相关历史现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

二、史料实证意识的树立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史学即史料学”。史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载体,树立史料实证意识是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学习品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笔者引入了如下史料:“中世纪(约5世纪至15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作为热爱神圣基督教并努力推动其发展的天主教徒,国王与王后决意派哥伦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使其皈依吾神圣天主教。”“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可可、烟草,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布匹、香料的交易量也大增。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通过对历史文献、图片、文学作品不同类型史料的选择与呈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材料的多样性,学会辨别一手材料与二手材料、学术论著与文学艺术作品。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全面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学会“在证据中重建过去”,有利于树立实证和理性意识,进而推动历史思维的发展。

三、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史料并充分利用教材中“历史纵横”素材及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缘因素等方面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关于背景、原因的全面认识。通过设问,从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对亚非美洲、对世界三个方面思考、探讨其影响,使学生形成如下认识:商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价格革命则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同时将课后学习延伸的环节作为探究的问题之一,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或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如新航路的开辟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比开辟新航路早出半个多世纪的郑和远洋航海活动,为何没有产生同样的影响?又如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何理解新航路与全球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多种史观解读新航路的开辟,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发展到今天,更多的人从“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中走出来,开始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历史现象。此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帮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多角度认识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开阔了学科视野,重构并完善了历史认识。

四、唯物史观的培育

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3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自主选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也有学者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以及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或氛围,让学生有意识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体验、质疑、反思,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过程以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实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心理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三是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比初中生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相对于初中生具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

调查显示,将近80%的高中生不喜欢“老师侃侃而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那些内容呈现方式丰富,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知识结构逻辑性强的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规律、机械能、恒定电流、分子动理论、机械振动、光的传播、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

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及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可以构建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于基础性的、难度不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课堂互动学习完成,基本上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目的;第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机能;第三,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系统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不必再面面俱到地讲授知识,而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的动向,引导课堂教学活动向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第四,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自学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假如学生在课前没有经历自学,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显得十分被动,甚至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第五,课堂教学的重点从系统地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更注重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而非简单的复述或讲授。

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指导

(一)设疑激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们早就做过“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结论是兴趣最高的那门学科往往成绩是最好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就能产生巨大的内部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可见,学习动机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对话、创设问题、演示实验、物理史实、物理故事等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应用多种手段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喷泉失喷”“高空落蛋”是我们在讲解《超重和失重》《动量定理》时常用的案例,每次开展实验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如,要在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速度为零,加速度是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是否也越大?在学习“物体的内能”这一内容时提出问题:一壶20℃的水,你能用多少种方法使水的温度升高?1千克0℃的水和1千克0℃的冰的内能相等吗?贴近生活的背景材料,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疑问,唤起思维的能动性,而亲历问题探究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自主发展意识;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高等教育被学生、社会广为诟病的现象看起来不少,但w根到底,是没有充分研究社会飞速进步背景下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学情)变化。在“课程教学”这一核心环节进行“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课程教学设计,应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发展”权利。

一、当前高校学情

(1)中小学教育奠定认知学习基础,对“宣讲式”教学最为反感。

(2)大班制教学锻炼机会少,自我表达意愿被压抑、信心不足、经验缺乏能力弱。

(3)中小学“咀嚼吐哺”式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勇气和能力都较缺乏。

(4)对学科分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逻辑不了解,迷茫无助。

(5)入学动机复杂,个人的爱好与就读专业严重错位,兴趣缺失、虚度光阴。

因此改革需针对学情,抓住两大关键展开:一是重拾经典教育理念,统领教学实施进程;二是切实改革“课堂教学”各要素,让每个学生受益。

二、改进方式

1.课堂组织模式改革

借鉴和应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学、心理学成果。将贝尔宾团队角色研究成果以及现代管理学中的团队组织模式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促进个人成长与团队需求协同推进“自主管理”。

“团队游戏”又称为“团队沟通训练”,其“游戏性”的表象提升了愉悦度、配合度、参与度;其“仪式性”环节,能发挥团队自我管理的心理暗示作用;其“捆绑性”协作与荣辱机制,具有对现代社会组织和商业团队的模拟作用,在寓教于乐中形成全程的高效组织,将“管控”化于无形。

学生自主形成5~6人为单位的团队,在制作队徽队旗、提炼口号并进行团队展示等游戏中,极快地形成团队目标、凝集力,合作分工,士气明确显现。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团队得分和个人得分组成。并以团队为单位推选不同代表进行PPT汇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作业提交方式,增加自我表现的锻炼机会。汇报成绩将成为该团队每一成员的成绩。因此团队分工与内部演练均自然形成。个人独立作业更是拉出距离、彰显自我个性与水平的关键,因此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不遗余力。

2.课堂教与学模式改革

在“教”的层面,教师主要任务不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一是对课程地位、目标、评价指标等进行充分解析,每个学生清晰了解本课程地位、任务、知识、能力目标及其逻辑关系。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奠定基础。二是在学习进程中“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在“学”的层面,重在“自主研究式”学习设计,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导演”。一方面,教师将需要掌握的理论体系、技能项目和要点,不是以讲述而是以目录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团队以教材或参考资料为基础,围绕“目录”多渠道查阅、收集资料在比较、筛选、整理中完成研究式自学。另一方面,无论对理论还是技能学习,最终都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总结。集全体学生之力,完成的汇报,无论信息量、文本效果乃至PPT制作水准,都出现不少亮点。

3.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指标,忽视职业素养和工作特征。但是,如“善于积累”“富于创新”“制作严谨”“积极协作”“善于表达”“易于沟通”……却是人一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素质与表征。这些素质恰恰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因此纳入这些指标,并采取自省互评、教师点评等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和逐步形成终生受用的核心素养,才真正夯实“自主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高校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咨询心理学》课程,由于其是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应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几年来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探讨。

一、咨询心理学课程分析

大学课程的开发和创新,必须对课程的性质、特征、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课程的定位,才能更好地组织好课程的教学,使课程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在高校,多数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学习目标、兴趣、热情和协作的精神。针对于此,李子建等人认为在高校教学理念中应明确提出课程教学要注重将理论、技术、方法的学习与大学生学习心态的调整、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反思等紧密结合。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及咨询技法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各种心理理论观点为依据,有其系统的理论体系、特色和技法。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门帮助人的科学,心理咨询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要使本课程的学问具有实效性,就不仅仅是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和理论,以实践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和案例的咨询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随着社会变革,社会价值观的急剧变化和多元化,国民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加剧,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趋向恶化,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生活质量、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人们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发展很快,各类医院、许多大中小学校也都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能胜任这个工作的合格专业人员太少。近年来,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几乎都分配到了各级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人单位在选人时非常强调和重视应聘者的心理咨询临床实践能力。由于我们一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胜任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基于对课程的性质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咨询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研究临床心理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用心育人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是科学、是艺术,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用心授课、用心育人。

1.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观。大学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需从学生知识增长的角度考虑,而知识包括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大学是以知识为操作对象的组织,大学教学既要传播、应用确定性知识,也要探究和发现不确定性知识。当今大学教师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观,不能只重视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不确定性知识的研究,使课程教学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和丰富性,将探究不确定性知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把教学当作一门研究活动,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真正吃透并讲出课程的精髓。所以,授课教师首先要了解本课程在国内外有哪些优秀教材,认真研究和挖掘,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体系。咨询心理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教材版本较少。为了上好课,笔者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包括各种教材、图书论文资料和音像资料。在研究基础上经过去粗存精,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构建一套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体系。

2.心里装着学生,用心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心里不仅要装着教学,装着科研,还要装着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课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学作为事业和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它是感情和感情的共鸣,是心灵与心灵的呼应,是个性对个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优秀教师渊博的学识、潇洒的教态、亲切的神情,真诚、认真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成熟的个性,优美的语言,善良的心地,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不可估量的人格魅力。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知识、技能、素质与求助者心理问题和人格全面作用的过程,这要求心理咨询师要具备适宜的健康的心理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之心。心理系的学生,许多毕业后从事的是心理辅导、咨询和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相应的人格特质,比如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耐心、宽容、乐于助人,有强烈的责任感等。所以在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培养技能,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以身作则,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业上、生活上、感情上、心理上给予帮助。真正的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延伸到课外。教师能给予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影响却是无限的。

三、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只传授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往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听讲;二是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学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首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根据不同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适合使用的教学模式很多,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案例分析”、“咨询模仿”、“行为示范”等。这些教学模式贯彻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咨询案例,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就是在课堂中模拟咨询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咨询者、来访者、观察者,演练某项咨询技法。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更好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心理咨询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从做中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其次,通过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中,坚持“三结合”的教学原则,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一是启发与思考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更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考,学会学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中的疑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精辟讲解,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讨论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精讲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师点评与学生讲解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事先选择某些教学内容和问题,布置学生课下查找整理资料,准备好课件,然后再上台演讲,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和补充,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场地。心理系的学生基本是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学校才安排到中学实习40天,实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没有规定进行心理咨询的实践任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把心理咨询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在中小学建立校外心理健康实践基地,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基地学校的咨询室值班接待个案,开展了网络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实践,教师给以督导。尽管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不占用教学计划中的课堂学习时间,也不计学分,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学得真本领的极好机会,同时,在为社会服务中也体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

3.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咨询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研究及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除开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围绕课程学习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班会活动、团日活动,深入合作学校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指导中小学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以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面向社会及深入其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社团组织,并成为该协会主要骨干力量,为全校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和咨询的活动,每年还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各项活动工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就在于其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的任务更是要让学生学会“助人自助”。因此,在咨询心理学的教学中应凸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Newman F,Couturier L & Scurry J. The future of highereducation:Rhetoric,reality,and the risks of the market(1s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4:53.

[2]李子建,黄显涵.大陆和香港高校课程与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1):77.

[3]周守军,郑忠梅.现代大学教学改革:面向不确定性知识[J].中国高教研究,2011,(1):81.

[4]王金发.用心授课,探索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4,(9):20-21.

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6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落实意义

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育的结合教学,对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改革成为教学发展的重点,核心素养则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可以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教学顺应时代的培养要求,促进高中教学体制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讲,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人性以及人的能力进行培养,对与数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结合,是促进学生自身能力以及自身学习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因而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高中数学教育也更具实际的意义。[2]

二、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落实策略

1.构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课堂

学生通过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能掌握基本的社会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培养要求,这就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更加使用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对于高中的数学教育来讲,就是对教学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观念进行落实。根据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有一定局限性,从而导致核心素养教学课堂的效果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因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创新课堂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需求性人才以及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得到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双面成长。其次,在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遇见问题时有自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技巧的提升。[3]

2.将高中数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氛围

情景教学是优化教学课堂的重要的一种方式,可以带给学生真实的体会,并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根据具体讲解的知识点设定合适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⒂胧?学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统计的基础知识时,可以构建以统计为主题的情景课堂,让学生学习到认识到统计所具备的特点和具体的运算技巧。教师事先通过故事的方式构建情景,先在课前用疑问的方式引进课堂内容,如果有100本使用过的课本,让学生通过抽取其中一本进行磨损程度以及新旧程度的分析,然后通过这一样本来概括其他书的情况,让学生对这样的分析方产生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统计具体知识点并进行讲解,然后系统化的为学生整理和归纳之前故事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并对故事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加深学生的理解的同时,又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再例如,对概率的知识点进性讲解时,可以为先为学生讲解概率的概念,然后再进行情景构建。在生活中时常会遇见概率相关的问题,(2016年全国I高考题)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多少?鼓励学生在平时上学时对该问题进行实践,然后再引入概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既理解知识的意义又学习到知识的用法,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进步。

3.丰富数学教学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高中数学的内容是比较复杂难懂的,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得教学课堂的枯燥和无聊,学生也会没有学习的激情,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因而,让数学教学课堂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是促进教学成效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教师在实际的数学知识点讲解时,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设定疑问课堂,定期组织用一堂课来对学生近段时间数学学习的难点和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问题和难点进行总结也是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判定能力,在课堂的提问也活跃课堂的气氛,锻炼学生组合语言和表达能力。另外,多媒体也是丰富教学模式的一种工具,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课件,还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立体的传达数学语言以及拓展更多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在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推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