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素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时代素质教育

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1

信息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己不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社会对一个人的素质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在教育领域里出现了一场深刻变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是怎样的?它包括了哪几方面?它跟信息技术教育又有何关系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简单地可以把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分为学习小主人?生活小主人?社会小主人?创造小主人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按照知识?能力?人格发展分三个维度,体现着小学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基础作用和21世纪的时代要求。其中,"学习小主人"各个维度包括的层面有:组织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独立作业能力,知识扩展能力和求知欲?主动性?自信心;"生活小主人"系列包括:自理能力,自护能力,服务能力和独立性?主动性;"社会小主人"系列包括:参与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自治能力和合作性?主动性?责任感;"创造小主人"包括:认知?思维的通畅性?变通性?精密性?独创性和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

以上简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那它与信息技术教育又有何关联呢?

信息技术在小学里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手段等各方面跟其它学科有很大的差异。作为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素质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探索如何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1.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为"学习小主人"

信息技术课可操作性比较强,因此要撑握本学科的知识,就需要主动学习,要敢于动手,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一年级小朋友数空中飘舞的气球;玩乖乖熊游戏;帮小蜜蜂评选采蜜模范;玩有趣的益智游戏;在愉快的心情中孩子们学会了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学科知识。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心,计算机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上inernt网,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了学生在21世纪发展和生存的手段。学习了网络知识课后,学生们大开眼界,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增强了。通过在网上搜索自己兴趣的知识,如,有些学生对科普知识很感兴趣,于是,就主动地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内容,看有关机器人,星球等知识。喜欢汽车的学生,可以到沃尔沃公司的网页上,看多种多样的汽车,了解汽车的结构;喜欢电视的学生,可以从凤凰卫视的网页上一览主持人的风采;有的从网上观看国内?国际新闻;有的查看到国内外文学名著;有些学生喜欢动物,就浏览一些动物网站,加深了对动物的了解,知道了国家保护动物有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由此,可见,在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为"学习小主人"。

2.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为"生活小主人"

要想培养学生为"生活小主人",就要提高小学生在生活中的自护能力和自理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通过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我保护,如,可以看一些如何在火灾中自救和逃难的多媒体软件,可以玩一些机器人救火的游戏;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或一些地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做网页的过程中,做一些以自护为主题的网页,在学会做网页的同时,也学习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学生在上网时,让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从而,使学生在inernt这个虚拟的时空里,不会容易受骗上当,身心健康不会受到伤害等。在教学生"新建一个文件夹"这个知识点时,教会学生学会如何整理自己电脑里的文件的同时,也可以渗透到生活中,教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做到有条不紊等。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我的孩子自从学了电脑以来,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反应事物的能力及思考问题都有较大的进步,树立了信心。真是感谢学校和老师给孩子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 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把教学内容渗透到生活中去,从而,就能培养学生为"生活小主人",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3.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为"社会小主人"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经常是分组进行讨论问题或分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如分组完成一个网页的制作,完成一幅海报的制作等,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展一些小型的电脑作品比赛,提高了学生竞争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每上课之前,都让学生先检查一下自己的电脑情况,看看是否被其它同学破坏了,监督是否有同学在电脑室乱扔垃圾等,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在学校网站中增设了"学生之声"这一栏目,让学生在此倾诉自己的心声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交朋友,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不是让学生沉溺于虚拟的时空,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现实生活,学会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等。要想成为一名"社会小主人",最起码的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责任感?自主性,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是不能缺少的。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上几个方面也能够渗透进去,培养学生为"社会小主人"。

4.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为"创造小主人"

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人才质量观 教育技术 多媒体 教学模式

经济全球化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但也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特别是人才资源和人才质量的竞争,只有高质量的人才才具备竞争能力。而高教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开创了新的空间,更为素质教育体制的贯彻铺好了道路。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过程的融合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用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创建高校素质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素质教育人才质量观的确立是基础

素质教育认为,教育传授知识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现成的东西,而是通过现有知识的启蒙,一方面使学生从原有的自然状态提升到理性的存在状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学的能力与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形成一种自觉的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及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体现人文精神的培育,要靠环境和氛围的熏陶,要靠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素质教育人才质量观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

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着眼于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文化价值观、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念的根本更新,需用新的素质教育人才质量观引导和深化高教改革。[1]所以新的素质教育人才质量观要求用一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这样才能使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塑造成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2]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培养创造性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系统。[3]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指导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因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素质教育教学新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中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可见,构建新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的角色(讲授者―指导者)、学生的地位(接受者―主体)、媒体的作用(演示工具―认识工具)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多种形式地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和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闯出新路子。

3.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提供高效的教学环境

多种媒体供教师使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这种教学环境建有几十个学生计算机工作站(终端),并配有耳机等。网络教室功能强大,这种教室可进行语音教学、协作教学、学生个别化教学和多媒体远程教学。

2)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具备了一定的硬件环境,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就成为必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可丰富网上的教育资源,又可形成新的网络化教学数据库,使更多的教育资源被更多的学习者所使用。

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硬件及软件的开发利用,能充分促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创造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信息时代特有的素质教育新教学模式。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的“时间”,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从而优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1.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求知热情是学习的关键,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恰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并且能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使课堂教学时间效率大大提高。

3)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多媒体网络使电脑表现出的事物能以较自然的方式与人交流,由于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使人的认知很容易接近自然。这样通过网络教学的各门学科,使每一位学生不仅都能共享教师机上的多媒体资料及网络,还能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把握和认知能力。

2.素质教育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角色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说过:“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也不在实验室中,也不在讲授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指导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目中。”[5]这就向教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6]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充分理解素质教育,保证教学的有效事实。这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1)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开发设计活动,因此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

2)素质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教育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教师应作为学生的指导促进者,采用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素质教育的新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会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结

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教育人才质量观,需要新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所以高等学校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人才的个性化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这样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才不会枯竭,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衣俊卿.用新的质量观引导和深化高教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1,(20).

[2]周远清.把教育质量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J].中国教育报,2004,(6).

[3]陈阳,陈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3).

[4]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6).

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思政教育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84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新型媒体技术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微信、微博、QQ以及博客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中,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不仅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扩充,同时还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为了能够让我国的高职思政教育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将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当中,是所有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新媒体时代中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抵制力

相较于国际中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较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可知,在高职思政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一方面能够提高高职学生对于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2 增强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信息与资讯的数量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在面对这些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时,正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需要让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在一个清醒的状态,在搜集网络信息的同时应具备质疑意识。将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即为帮助学生准确的解读网络信息,在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当中准确的判断其价值和作用,不仅不轻信、不散播未经查实的信息,同时还要杜绝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的侵扰。

3 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途径

3.1 整合新媒体资源,尽快占领高职思政教育高地

在最近几年来,新媒体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促使着我国的教育体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工作学习均出现了不小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是师生来说,由于他们每天都要同知识与信息打交道,因此更加容易去接受或制造新鲜事物,在无形当中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中的信息传播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育者,如果想要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与时俱进,优先针对网络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将那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且富有正能量的信息挑选出来,利用这些新媒体资源来辅助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以及组建谈论组等形式来密切的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

3.2 传授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教案更新

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着贴近生活实际的优势,为了能够提高思政课程内容的时效性,教育者应当在课堂当中尽可能多的引入一些教学案例,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让他们针对案例中的事件与人物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思政概念的理解。

事实上,挑选与深入分析教学案例的全过程就是一次难得的媒介素养训练活动。思政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运用PPT或讨论组等方式来将自己所寻找到的教学案例展示出来,同时还要对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自行开展案例搜集活动之前,教育者需要先对他们展开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指导,缩小学生的搜索范围。媒介素养的指导工作可以依靠校内电子图书馆的文献搜索引擎来开展,思政教育者根据课程内容来为学生介绍几个参考书目,同时向学生提供几个可以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站,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学生获取健康媒介信息的能力。

3.3 构建网络课堂,丰富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均已经开启了校企合作与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摆脱掉了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也同样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去搜索一些新的教学途径,努力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胆尝试QQ群、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APP等新媒体手段,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健康完善的思政政治网络教学课堂。

思政网络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政课程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教育者可以编辑几个短小精悍但内容有趣的短句或短文来推送给学生,扩充他们的知识视野;其次,案例介绍。教学案例包括时下新闻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教育者将案例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到一起,以此来吸引学生阅读;最后,职业素养。教育者要根据专业与学生的喜好来调整思政课程的教育重点。例如,商学专业的思政课程应当主要教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工学专业的学生则需要重点教授忠诚与奋斗;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重点强调版权保护与脚踏实地等等。

参考文献

[1]安蓉泉,梁武梅.为思政教育搭建入脑入心的“立交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的“融”理念及其实践[J].观察与思考,2013(04):35-39.

[2]周曦.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01):60-64.

[3]刘亮.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5(07):159.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项目

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4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中小学蒙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蒙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中小学老师提高蒙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中小学蒙语文老师在蒙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蒙语文教学 基本原则 创新策略

中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蒙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蒙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蒙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蒙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蒙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蒙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做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中小学蒙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蒙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蒙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蒙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蒙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蒙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蒙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中小学蒙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蒙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蒙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蒙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蒙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蒙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中小学蒙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小学蒙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中小学蒙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蒙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蒙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中小学蒙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三、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欣赏优秀文章,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掌握标准发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蒙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条件。

四、合理运用生活资源,搭建良好的课程平台

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5

关键词:新时代;美育;公共美术;课程;改革

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部属高校须于2019年9月1日提交美育工作实施细则。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是指导和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由此可见,新时代,公共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美术课程的发展及其现状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根据该文件,全国84.6%的大学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共艺术课程,高雅艺术进校园已有13年。已为学校美育政策体系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打下坚实基础。《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宣布,未来三年,全市所有高校应要求提供公共艺术指导并记入学分,每个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至少参加1~2门艺术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水平。2017年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通知》文件,要确保在2017年底前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与此同时,2019年《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明确学分,大学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其专业教学计划。每个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一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在学习期间通过考核。目前参照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规定,要求普通高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每个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一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在学习期间通过考核。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对于实施学分制的高等教育机构,每名学生必须通过学习,获得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至少2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将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教育部的下属“211工程”学校和省重点学校应开设上述课程。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其他院校尽快开设。明确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教育特色等的优势,提供任意艺术选修课程或实践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纲》介绍了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公共艺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一部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但各省在实施该课程时基本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该课程有艺术介绍、音乐赏析、歌剧赏析、戏剧赏析等,没有实行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课程。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中,有了决定性的基础指导文件,课程建设才有了依据,各省出台政策建立完善美育工作,公共艺术课程有待改善和完备。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日渐使我国高校学生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公共美术教育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公共艺术课程通对大学生艺术理念的灌输,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功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力,从而达到学生身心合一全面均衡发展。

二、改革的建议

第一,以世界的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为研究背景,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为主线。从学校实施公共美术教育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主观、客观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新时代重视美育思想下,以国内外美育课程设置为研究资料,以高职公共美术课程改革为研究基点,解决公共美术教育体系普遍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美育的实施普遍意义。形成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科学且有目的地对课程设计、目标、内容等研究设计,形成系统的研究中的问题,然后获得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系统的课例等记录和分析,形成量化的研究指标,再以充分的实践证明形成结论,形成系统有效的研究。第二,对公共美术课程、美术艺术活动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发展。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包括课程结合高职院校自身院校、专业等特色、特点设置哪些课程,以及如何设置。公共美术课程人才培养是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定各学年公共美术教育的工作计划、实施具体步骤、教学等工作思路,制定系统、科学、完备的教学规划和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确保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和教学收获的实际效益。第三,公共美术课程的融入艺术实践性研究: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应当将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不拘泥于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等,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途径:搭建校园艺术展示平台、组织课间课后欣赏活动、线上微课、校园媒体平台互助、组织校社团交流等方式,2019年《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印发文件中要求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进行修订,学生艺术团队成员的选拔、挖掘,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微课平台展示课,学校的艺术实践活动应该让众多学生乐在其中的参与。第四,公共美术课程的融入思政课堂的实践性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公共美术课堂、德育与美育之间课堂融合的研究等。在新时代美育思想下,紧跟时代潮流,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中思政也是课程设置的一部分,融入思政课堂德育教育,促进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

新时代素质教育范文6

笔者曾经多次参加过教育系统的相关培训。授课的专家们旁征博引,从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的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时代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十分全面地讲述了新时代中学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带好一个团队,建设好一所学校。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如不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仅适应不了校长这一领导岗位的工作,而且也不能适应新时代对校长的新的要求。过去,我们总是以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总认为学习会挤占工作时间,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加强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工作,反而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校长,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 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是新时代中学校长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作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校长,责任重大。它不仅与学校的发展壮大有关,而且与所有师生的前途和希望有关。所以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记得拿破仑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校长这一关键人物的重要性。因此,担负如此重大历史使命的校长,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是无法激情满怀的工作,是无法带领全校师生走出困境走向辉煌的!

在我们的周围,有的校长只关心个人的前途,不关心师生的成长与进步。更有甚者,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连自己都看不到学校的未来与发展希望所在,他们又哪里有信心去建设一所优秀的学校?作为一所学校的优秀领导者,要时刻激情满怀,信心满满;心里要时刻想着全校师生的需求,关心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 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公正廉洁的品质是新时代中学校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校长,要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身旁的每一个人,就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公正廉洁的品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始祖孔子也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作为校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师生要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明令禁止的,即使自己无意中违返了,也要敢于承认错误与及时改正错误。用制度管理人,以德服人,才能使教职工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彼此的行为;才能有一个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建设一支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队伍。

《清官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校长只有公正廉洁,说话才有威信;只有有了威信,才能令行禁止。这是新时代中学校长治理和建设好一所好学校的重要基础,也是新时代中学校长必须具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在管理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评先进、评职称、发奖金、分住房等方面的工作,最容易引发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影响大家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公正、公平、公开,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金钥匙。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荣誉让给别人,把鞭策留给自己;每一位师生都能切身感受到领导者的关注、关怀、关爱,能够感觉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就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工作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只有好校长才能留住好教师;只有好教师才能教育出好学生,这正应了“名师出高徒”这句古话。

3 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新时代中学校长取得成功的关键素质

众所周知,学校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校长,具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素质。如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作为校长,不仅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要使自己努力成为学科的行家里手。一个既不懂先进管理,也不懂学科知识的领导,是无法管理好学校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因此,校长应不断加强科学管理与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的行家与整体管理的“杂”家。

(2)要有正确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切实加强全体师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切实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用脑与用手的结合,“教”与“学”的结合,努力发展学生个性,切实加强各项技能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