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文1

在目前,经济社会面临着飞速的转变时期,所以在高速的转变发展阶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未被解决,如果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操作不正确,产生严重威胁的将不仅仅是人民的正常生活,还会引起它们强烈的不满和抱怨,一长串的社会问题也将浮出水面,然而在投资建设方面,对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更严厉的挑战。比如加强建设投资的强度,因此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高度的关注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研究出了新型的技术装备,并且广泛的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中得到运用,桥梁的建设需要良好的施工设备。桥梁的施工单位要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能,也可以降低施工单位运行花费的成本。桥梁工程的施工要遵照大体的设计和布置格局,其中包括外部的地形和地貌、基础环境、水电水利设施等等。对环境的分析要听取每个部门的安排,谨慎认真的准备和排查错误,这样才能使桥梁施工过程合理顺畅的进行。施工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方便通道、供水供电的通道、构建临时的用房、施工材料的选取和实验,确保完成一切的准备工作。

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

第一:钻桩的使用注意要点

钻桩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被很多的施工单位所采纳,它的优良地方特别多,例如:使用区域广、快且方便、拥有强劲外力,不会变形。所以在钻孔的使用过程中要按照以下的步骤:首先把施工的场地制作平整,接着进行找准位置放线,来确定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定位能够顺利的运行,最后将钻孔的桩放进去,最后使用完毕把钻孔清理干净。

第二:在找准位置放线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方面

为了预防放线过程中出现误差,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图纸仔细分析,方便进行紧密的安放,利用测距的仪器和尺子进行测量,核实与确认坐标轴的距离。

第三:护筒的使用

在使用护筒中,发现它极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制作和埋设的过程中,在护筒的周围处应该使用坚硬的物质进行包围,防止它发生形状的改变,和安全受到威胁。根据上一个步骤的定位放线进行精确的填埋工作,保证距离的精准无误。泥浆的池子用来当作临时存放废渣的场地,所以泥浆使用完之后应该及时的清理干净,并持续不断的实施这个过程。第四、打孔在施工过程的使用状况。为了确保打孔的垂直位置,可以使用以下的策略:打孔在开始的过程中,用慢速进行打孔,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定位的精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减压的钻进,之后再调整正常的速度打进,同时还要根据地层的土质来制定打孔的速度和循环提取泥浆的速度比,才能确保成桩的稳定性。打孔作业要连续不断的进行,打孔之后是清洗工作,利用空的调压机,将混凝土清除干净,不能破坏钢筋的硬度。在做清除工作的时候,应该时刻的注意桩头面的平整度,当打孔桩经过了破损检测之后,就可以进行后续的一系列施工工作。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两次进行,首先对孔的深度、直径和垂直度进行严格的分析,满足标注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应的清孔工作,清孔利用换浆法。最后在清孔的最底面放上钢筋和管子,安装完毕后进行。

三、桥梁工程施工的关键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文2

通过以上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避免软土地基对于道路桥梁的危害。从而避免的地基的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第一,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表层排水法。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中软土的含水量较高,可以通过排水法来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地基的破坏极限,提高软土地基的渗透能力,充分发挥地基材料的作用,提高整个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固性。使得地基具有可机械作业的能力。一般来说,这种施工技术比较适于含水较高、土质较好的软土层。具体的施工方法为:在道路桥梁施工准备过程中,在施工前在土层表面挖好长度、深度、尺度适度的排水沟,并将地基内的表水导出。第二,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添加混合剂法。在道路桥施工过程中,若软土层的软土为粘性土质时,可以在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使用具有增大粘度的混合剂,从而增大软土表层的密度,从而增强整个软土结构的抗压缩力,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具体的施工方法:在道路桥梁施工前,对软土地基的土质进行检测,当土质达到运用添加混合剂法时,加入一定量的混合剂,增加土层的粘度,提高软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在添加混合剂的同时可加入石灰及适量的水泥。第三,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排水固结法。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可以再施工前对施工部分的地基进行预加载荷的碾压。在进行碾压时,可以排除部分软土层中的水分,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度及强度。排水固结法则是在这时通过软土地基自身的固结属性而进行排水的方法。在经过碾压之后,软土地基中的软土会固结在一起,这样就增加了软土地基的强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的固结率,可以在软土地基中设立排水柱,增加整个桥梁施工地基的抗剪度。对于较深层次的排水固结施工来说,可以高效地完成作业,大大提高整个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具体的施工方法:排水固结法往往与填土法、加载法一起使用。第四,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加载法。为了有效地避免道路桥梁施工后发生沉降,可以对软土地基进行加载法施工。实现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软土地基上增加载荷,提前使得地基沉降。这样的加载会与道路桥梁建成后的载荷不同,但是可以预先完成部分软土地基的沉降。所以,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避免地基的沉降。第五,道路桥梁工程中挤密法。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可以采用挤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增加软土的密度和强度。一般来说,挤密法主要适用于厚度较大的软土地基以及湿度较大的黄土。在运用挤密法时可以就地取材,原地处理。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在形成的桩孔过程中进行侧向挤压,增大整个土层的密度。并在桩孔中,利用素土与灰土分层进行填装。第六,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加固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固技术可以提高道路桥梁整体的稳定性。我们可以在地基表面进行排水、挤压、垫层,退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采用先进的加固技术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

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运用的注意事项

第一,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施工要注意桥梁的等级要求。不同等级的桥梁对于工程的施工有不同的要求。这也决定了软土地基加固与处理的不同要求。对于等级要求高的道路桥梁应该采取力度较大的工艺技术来处理软土地基,避免沉降以及地面裂缝的产生。而对于等级要求比较低的桥梁,可以预先铺设路面,等软土土层沉降之后再进行桥梁铺设。第二,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环境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施工环境,具有不同土质的软土层,所以应该具体分析软土的土质,然后采取一定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例如,对于一般粘性的软土土层可以采取实压的办法进行处理。对于砂性土壤的软土则可以采用挤密法来处理。对于土层较深的软土地基可以再表层对软土进行处理之后,再配合其他方案进一步加固软土层。对于土层较浅的软土地基的可以先进行表层处理之后,再进行表层挖掘与回填。若软土地基的图纸渗透性较差则需要长时间的排水之后,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处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结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文3

在桥梁工程正式开工前,要遵循图纸的设计,选好地点和其布局的格式,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的环境、施工设备和经验等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以上因素来确立桥梁建设工程的具体施工措施,认真做好检查工作,排除危险因素,确保一切准备工作的完成,这样才能使桥梁工程的施工更加顺利的开展,建设出高质量的安全通道。

2桥梁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

2.1施工的基础技术

测量放样是桥梁工程施工的一项基础的施工技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测量放样技术出现误差,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测量放样技术使用是否正确。首先在使用测量放样技术施工前应对整个施工的现场进行平面整合,以方便现场进行测量和放样,然后按照合格的测量水准点和导线点放样,同时在放样时,使用先进的、精密度高的仪器,在放样技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其精确度,严格检查其所选精确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这样才会使放样结果更加准确,达到所要求的目标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施工当中,方便下一阶段施工的进行。

2.2施工的基坑开挖技术

由于天气原因,在建筑工程上施工的过程中会因为多雨季节的影响而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多雨季节河流湖泊水势会上涨,不利于桥梁基坑的开挖,因此就要选择合适的季节来开展挖坑的施工工作,减少天气因素的影响。在开挖之前,应对施工地点的地理地势进行研究调查,提前设计好开挖计划,根据基坑开挖技术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以及劳动力做好充分的安排,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进度有效地分配和控制施工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设备与人工配合,做好排水工作,做好实时检查的工作,排除施工中存在的危险问题,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注重人身安全。

2.3施工中的浇灌技术

浇灌技术也是桥梁工程施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挖好基坑之后,就应来进行浇灌,它是支撑桥梁的主要工具,支撑着整个桥面,承载着全部的重量,因此,浇灌技术也是工程施工的主要目标。首先在确保桥梁工程浇灌技术所需的钢筋、水泥、碎石等材料准备好后,应当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浇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麻面和蜂窝的状况,按照测量放样的精度严格进行。浇灌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桥梁的质量,因此在浇灌技术方面是一种高技术要求的,这对施工者来说就应该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施工中的缺漏,做好施工工作。

3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

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飞速的提高和创新,并且非常迅速的投入到了桥梁工程的各项生产活动中。因此,认真做好对桥梁技术的全方面研究,将有利于在桥梁工程方面的重大突破,为人类带来更美观、更安全、更方便的交通枢纽,所以,认真学习桥梁工程方面的前沿学科,进行施工技术的全方位研究对管理好桥梁工程是有非常大的作用。另外,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管理(上接第271页)制度且严格遵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规范及技术标准的学习,两点相辅相成。桥梁的施工建设主要是靠规范和技术标准来约束的,想要加强桥梁的施工质量就应该首先遵循各项管理制度及对规范、技术标准的学习,这样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标准、高安全性的桥梁,桥梁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保障。

4总结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文4

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施工技术不正确或技术水平较低,都会导致地基失稳、不均匀沉降现象的产生,最终将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正常建设及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道路桥梁施工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加大管理力度,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技术及实践经验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处理。

1.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道路桥梁桩基和基础环节施工中,其护壁浇筑作业要选用强度一致的混凝土,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护壁高度要比地面超出50厘米,同时做好桩基护壁的防水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用料进行详细检查,确定配比率。由于桥梁工程还涉及到水下作业,因此必须提高水下浇筑的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出现坍塌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符合施工规范的混凝土,才能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1.2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预应力筋安装前,施工企业必须对每个锚具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其质量。尤其是粗钢筋的螺杆和螺母的匹配情况,必须对每个都进行试拧作业。对于水平筋和斜筋分别采用两根粗钢筋或斜杆为型钢的情况,要先固定斜筋和水平滑块,同时固定斜筋的上锚固点。滑块选用临时支架的方式在其垫板的位置上进行定位,随后在水平筋穿入。穿筋过程中必须确保水平筋两端丝头长度的一致性,对滑块位置进行检查且将滑移量进行预留。为降低张拉锚固时螺母拧紧难度,将两水平筋螺母上紧,并确保水平筋的中心对准滑块锚孔。

1.3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

1.3.1设置桥头搭板桥头搭板方式是现阶段处理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为有效对沉降差进行消除,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搭板,这种搭板必须能够承受全部行车荷载。

1.3.2台后填筑桥梁两端出现路堤沉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地基、路基、路面三方面压缩变形形成。其中,地基产生压缩变形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产生变化。在面层填筑过程中,当搭板与桥面拥有相同的面层结构及厚度,就不会出现沉降差问题。

2路桥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道路桥梁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从而加大了市场的竞争压力,在企业获得极大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工程施工压力。为有效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对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市场环境下增加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1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程质量的优劣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的不断攀升,这给国家及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先从施工材料管理进行,必须严格监督及管理施工材料从入场、投入及施工的各个环节。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先对相关证书和验收报告进行核对,并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潮工作。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确定配合比,这样可以避免因压缩问题对混凝土密实度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做好桩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同时对混凝土的稀释程度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就可以进行浇筑作业。

2.2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桥梁工程施工为保障其质量、技术符合施工标准,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避免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施工要求,按照桥梁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施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桥梁施工的预期目标,才能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首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安装预应力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路桥工程梁的主结构进行有效加固,在安装过程中只能通过两端锚固以及梁中的转向装置与梁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对梁板结构能起到保护作用,并对路桥工程的整体预应力进行提升,同时还起到增加路桥工程使用年限的作用。其次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张拉预应力筋,通常情况下预应力筋分为两种:水平筋与斜筋,施工中分别采用两根粗钢筋或者斜杆为型钢,遵循施工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这样才能确保预应力筋张拉符合施工要求。

2.3路桥工程施工过渡段施工技术质量管理随着经济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工程行业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大量应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路桥工程施工过渡段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其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路桥工程施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管理,在填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在填筑方式选择中必须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要确保路堤填筑材料的质量。在填筑台背路堤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符合施工条件的填料进行施工。确定施工材料及其比例。施工过渡段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路桥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周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在确保施工设计图纸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正常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

3结束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文5

关键词:公路 桥梁 软土地基 施工 处理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软土地基是指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该地基上构造物的承载要求, 或者虽然在工程施工时能够达到要求, 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地基自身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 致使地基失稳, 从而造成构造物沉降过大或者不均匀沉降, 进而导致构造物彻底破坏。 软土地基存在两方面问题。 第一, 地基强度和稳定性问题。 当地基的抗剪强度无法承受路面及路堤的外荷载时, 软土地基会发生整体或局部剪切破坏, 导致路堤失稳、 塌方和桥台破坏等情况。 第二, 地基的沉降变形问题。 当软土地基在上部及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过大的沉降变形时, 会导致道路无法正常使用。 软土地基的特性为土层的孔隙比大(达到1.0~1.9), 含水率高(通常为34%~72%), 饱和度大于 95% , 塑限指数为 13~30, 液限为35%~60%。

1软土地基的施工准备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 为了确定地基的地质情况, 同时也为了便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在施工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1.1 施工标记

在开始施工之前采用全站仪确定中桩, 然后使用水准仪测量标高, 确定路堤的脚线, 再根据各路段的软土地基设计图标识放出换填边缘线, 最后用白灰确定出工程的标线。

1.2 挖掘地基

在施工地段进行半幅挖掘, 首先横向挖掘靠近施工路段边缘线的两侧, 沿着边缘线按照设计图所标示的边坡挖掘, 形成梯形土坑, 将挖掘出的土料倾倒在地基两侧。 挖掘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地基的渗水情况, 渗水量小时, 注意观察分析地基的土质情况, 直到挖掘至粉砂土层时, 将碎石土回填, 必须确保填料比水平面高出30cm。 渗水量大时, 要将基底挖成沿道路横向坡率为3%的横坡, 以便于积水能够集中地从道路边缘线处流出, 同时采用抛石挤淤的工艺进行处理。

1.3 检测地基承载力

在所挖掘的地基土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 采用触探仪探测地基的承载力。 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的地方进行局部处理, 经自检、 抽检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分层填筑。

2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

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 地形,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艺和方法处理软土地基。

2.1 一般软土地基加固施工

一般路段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最常见的有三种, 即抛石挤淤、 粉喷桩和挖除换填碎石。抛石挤淤法是在地基底部抛投片石, 将淤泥推挤出基底范围, 以此来提高地基的强度。 施工时要将处理范围内的地表水抽离, 必要时可以围堰排水, 同时注意挖换处理范围内的截水沟、 排水沟,避免再次积水。 抛石挤淤法多用于厚度较小、 表层没有硬壳、 片石能够沉至底部的泥沼地或者厚度为3~4m的软土。粉喷桩法是指将粉体物质加入原状土中, 与一定量的固料进行搅拌, 经过一定的理化作用, 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合柱体, 以此增强整个路堤的强度。 一般使用的固化剂是水泥, 通常首选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挖除换填碎石法通常用于深度不是太大的软土地基工程, 在需要处理的路堤范围内, 将软土挖除, 经过动力触探确认合格后, 用碎石片进行换填。 在这一过程中, 分段进行挖除工作, 分段分层地回填。 在换填时, 要注意换填的石料强度不能小于15MPa, 分层的厚度不大于30cm, 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分层厚度的2/3。 依照规范, 换填的碎石一般经过激振力在320kN以上的压路机碾压后, 表面的石块嵌挤紧密, 没有松动。

软土地基的表层施工处理:往往由于地层表面的土层及其的软弱;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排水,利用铺设或者增添材料的方法来提高地表的强度,用这样的方法来防止地层局部的剪切变形,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机械的作业;同时要注意把填土的负荷尽量均匀的分布在地基上,主要方法是砂垫层法。砂垫层法就是对地基上部的软土层很薄并且含水量较大时在地基上敷垫厚零点五到一点二米左右的垫砂层。

2.2 连接段处理方法

2.2.1 路堤与桥梁连接处的软土地基处理

桥梁通常都采用桩基础, 因此其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基本可以保证, 沉降量也很小。 由软土地基引起的工程问题主要是桥梁与路堤连接处的不均匀沉降, 一般被称为“错台”或者“驼峰”。 为避免发生这种病害, 需要消除桩基的负摩擦阻力, 解决桥梁与公路荷载不一致的问题。 通常采用预压法和平衡压路堤法进行处理。预压法一般是与石灰桩法、 竖向排水井法等并用。 预压法首先是采用与路堤一致的总荷载进行桥台地基的预压处理, 当地基的沉降稳定后, 卸去预压荷载, 进行桥台修筑。 这一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桩基负摩擦阻力和不均匀沉降, 并且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桥台, 也适用于挡墙基础。平衡压路堤法是在采用了预压法后, 在其基础上, 用桩柱式桥台在已完成预压的路堤上进行钻孔置桩。 这一方法能避免桥台发生纵向位移, 同样能够有效消除桩基负摩擦阻力和不均匀沉降, 但是只适用于桩柱式的桥台。在处理路堤与桥梁连接处的软土地基时, 通常采用上述两种方法, 同时结合使用挤密砂桩法、 袋装砂井法、 塑料排水板法、 铺砂垫层法、 超载预压法等工艺, 能够有效加快地基的沉降, 缩短预压的时间, 并且增强预压的效果。 采用预压法和平衡压路法的优点是施工操作较简单、 效果较好, 并且能够减少成本, 节省资源投入; 缺点是预压的时间较长, 且在预压过程中不宜施工。

2.2.2 通道、 涵洞与路堤连接处的软土地基处理

通道、 涵洞与路堤的连接, 一般是先修筑通道、 涵洞, 然后修筑两侧路堤。 通常通道、 涵洞不使用桩基础工艺, 因而通道、 涵洞相对路堤较小,从而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淤塞、 积水等现象,致使其功能丧失。 鉴于此, 可采用反开槽法、 支承桩法、 预留拱度法和扩大断面法。反开槽法即预压法, 是先填筑路堤, 采用与路堤一致的总荷载对通道、 涵洞软土地基进行预压,使软土地基固结沉降。 当沉降稳定之后, 再进行修筑作业。 这一方法常与砂桩、 铺筑砂垫层、 超载预压、 排水板等工艺一起使用, 能够加快软土地基的沉降, 缩短预压时间, 有效提高预压效果。 反开槽法能够消除不均匀沉降, 避免 “驼峰”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但是由于预压时间的需要, 导致了工程工期延长, 并且在通道或涵洞工程中还要增修必要的临时便道或管道。支承桩法的使用较少, 通常是在工期紧, 无法使用预压法, 同时地基沉降量大, 超出通道、 涵洞允许的沉降范围的情况下采用。预留拱度法和扩大断面法实际上对不均匀沉降的消除不起作用, 但是能够保证在通道、 涵洞发生沉降时不会失去功能。

3结语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地形条件复杂多样,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处理这些问题之前, 首先必须处理好工程的地基, 确保软土地基施工的顺利进行, 这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以及工程完成后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公路桥梁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工艺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仍需要不断改善、 创新, 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朱明 , 范建华. 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施工工艺[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 21(1): 26-28.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述范文6

关键词:桥梁;养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加强桥梁养护的作用

目前我国桥梁的病害程度如下:第一,繁忙的交通量和高负荷的超载量促使桥梁病害发展,寿命降低。特别是大量拉煤拉沙等超载的车辆,加速公路的磨损和桥梁病害的发展。第二,以前建桥时很多因为资金紧缺、技术力量薄弱,以及设计不周全、工程管理不善、某些材料不过关、施工留下缺陷等缺点,桥梁的质量不能很好承受现实的作业。第三,日晒雨淋、雨雪风霜和其他恶劣的气候加速对桥梁的危害,而且河道进行盲目地采砂致使矿砂塌陷、环境污染严重,这些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得桥梁的寿命缩短。第四,桥梁管理部门没有尽职对桥梁进行保护。主要是因为资金、设备有限,未能全面及时地检测和养护桥梁的病害部位。因此,加强桥梁的养护工作是很必要的。

2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不重视桥梁的保护工作。

据一项桥梁的统计说明:桥梁病害数量多。近年来由于养护的经费有限,维修工作只是针对影响承载能力的病害桥梁,其他桥梁能利用就行、并没有考虑到做好养护、延长桥梁寿命的工作。而且人们忽视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持久耐用、良好的材料,如果混凝土碳化或钢筋腐蚀对桥梁结构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只有及时对病害进行抢修,才能阻止病害发展,做好桥梁的保护工作。

2.2建立桥梁技术档案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以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周全,其中记载的资料不规范、技术状况不明确。原因其一是当时记载资料不及时、更改桥梁方案时忘记在档案里也进行更改,这样难以掌握第一手正确的资料;其二是建立完整的档案后在移交给其他部门时出错,造成资料丢货或资料不规范;其三就是在对桥梁进行检查、对病害资料进行处理、在桥梁的施工过程等等的工作方式都不规范、与现代的要求大大脱轨,所以记载的资料反映的工作模式也就不规范。

2.3交通荷载增长迅速

今年来交通量及车辆荷载的迅猛增加加速了桥梁老化的步伐,大型车辆及超重车辆的频繁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桥梁的负荷,致使桥梁刚投入运营不久就出现各种病害,尤其是若桥梁在设计时采用低标准设计更难以适应重荷载带来的影响,更加快了桥梁病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形成了大交通量及超负荷运行对桥梁带来的隐形损坏带来的后果远比对公路带来的显性损坏更为严重。

2.4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

当前国内公路养护企业所管养的路段较长,其中桥涵数量较多,养护人员不能满足养护及维修工作的需要,人员不足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桥梁养护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同时养护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检测手段相对落后,大多养护机构配备的桥梁检测仪器较为有限,导致养护人员只能靠目测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对隐形病害则难以及时发现,同时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低导致难以客观、全面的对桥梁进行检测,最终导致难以准确描述及判断桥梁的性能,甚至出现对病害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的现象。

2.5无定量养护规章

当前国内将桥梁技术状况分为五级,在评定桥梁技术状况时采取综合考虑全桥各部位构件权重或同重要部分构件相结合的方法,若评定后的全桥技术状况同重要部分构件技术状况不同时,则选取最不利等级作为评定结果,并且在该种评定制度下对同一桥梁技术状况的评定主要通过养护规章制度中规定的缺损程度以及可能对结构的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和缺损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最后方可得出定性评定结果。而在现实中评定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认知等主观因素,缺少定性的养护规章制度,因此导致最终的评定结果缺乏客观准确性。

2.6养护不到位、维修不及时

在现行的养护工作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各养护部门尤其是一线养护部门对养护工作未能足够重视,养护工作不能实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最终导致桥头跳车、栏杆损坏、伸缩缝填塞损坏等病害不能及时修复,使病害加剧而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

3养护管理问题的防治措施

3.1建设养护并重

若要保证桥梁养护工作质量则应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应要求管理人员对辖区内桥梁进行细致统计,对各个阶段桥梁资料进行科学认真的归档,并严格依据规范对桥梁实施各类检测,并通过检测所得静态和动态数据建立桥梁信息数据库;在设计阶段则应充分考虑后期养护需要,如对墩身较高的桥梁应设置必要的检查楼梯一便于观测支座和梁底的安全性,对特大桥梁应设置永久性观测点并应保证该类观测点在桥梁交付使用后长期完整有效。

3.2建立专业队伍

在今后的桥梁养护工作中应推行工程师制度,具体实施中应重视对检测和检查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相应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应解决好桥梁检测和检查中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应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检查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检查技术队伍,力争养护管理工作决策及时、措施得当,从最大程度上确保桥梁安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3强化养护技术条件

若要改变当前养护工作状况则应在今后的桥梁养护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滞后为及时,即实现预防性养护。而要实现预防性养护,必备的则是技术条件和机制条件。其中,技术条件主要包括检测系统、评价系统以及养护实施设备,并应能实现根据养护工作人员所采集的桥梁缺损的动态数据来对桥梁当前的缺损状态、功能以及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价及分析,并实现根据该结果对桥梁后期变化进行预测,及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便于提出养护维修对策并最大限度的实现量化管理及科学决策,实现桥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不仅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可增加桥梁的使用寿命。

3.4强化预防性养护机制条件

在当前市场化改革实践的大浪潮中公路桥梁养护市场化也凸显了诸多优点,也充分体现了在公路养护中实施市场化的可能性。在今后的养护工作中,应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并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和规划方面的长效机制,并以此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现象,改变以往的经验决策模式,便于更好的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益。桥梁养护工作应具有明确的养护规则、要求及方式,并应进行工料机消耗定额及养护成本核算。可实施养护工作的监理制,使养护工作形成项目部自检、监理抽检以及总段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资金控制体系,既能保护投资效益、降低成本,同时确保养护成本,并促进四新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最终将养护工作中涉及的业主、承包人、监理间的关系理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实现好路率和综合值逐步提高的目的。

3.5强化养护管理系统和执法力度

在桥梁养护工作中应对其进行科学预测,并制定中长期养护规划以及合理利用资金等方面措施,逐步实现桥梁养护科学化管理。通过正确认真采集桥梁的静态和动态数据,保证用正确的数据分析桥梁运行评价结果,看其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在实际管理中相关部门应严禁超载超限车辆通过,严禁对在桥梁上下游采砂及违章用地,对跨越河道的桥梁应设置足够的防撞、限高等警戒标志,以最大限度的防止人为因素对桥梁带来的损害。

4结束语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作。为能更好的做好该项工作,应结合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人力现状及其他方面的瓶颈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建立长效高效机制,筹集足够资金,以便于从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做出保证,方可保证公路桥梁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能够安全畅通,最终延长其使用年限,更好的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JH11-2004)[M].北京: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