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的核心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的核心思想

教育的核心思想范文1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觉悟,其教育重点在思想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心理健康知识为教育依据,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并以科学研究作为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其可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以信念、品德、意志、想象等为重要内容,优良的品德、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使人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共同的基础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心理健康上变为可能。

一、当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飞跃性的提高,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和网络时代的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潮流给当代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大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到社会上的信息,但由于其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与经验,在当代社会一些丑陋现象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产生滑坡现象,拜金思想、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流行,致使其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偏差,这一现象势必影响着当代高职院校对我国社会今后人才的培养。

(一)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不良现象。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以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涌现,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的社会道德伦理价值标准的认识较为肤浅,导致部分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形成且未得到及时纠正。在此前提下,大学生的往往会有一些违规范的行为,比如有些大学生缺乏公共道德、酗酒斗殴及为了追求享乐而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例如眼下盛行的非主流思想,正是当代大学生缺乏正确思想认识的表现,盲目的追随社会潮流,缺乏一定对与错的思想认识,致使错误道德观的形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主要原因都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在新形势下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和认识,从而导致其人生价值观发生改变。

(二)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学校的大学生在拼命学好专业技能及获取证书的同时,却不知该面对着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命运不懂如何把握,在自身所要面对的就业以及前途方面十分迷茫,这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复杂且困惑,导致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产生,时间一久,这变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往往随着周遭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然当今社会日夕万变,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并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大学时期又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信仰标准,自我观念尚不成型,面对如此形势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加上他们缺乏对新旧观念进行整合、调节的能力,势必会使他们心态失衡、道德困惑。通过上述不难看出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大学生院校应该注重加强两者的培养。更应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把握两者间的联系

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将大学生培养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四有”公民。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要求,它主要包括政治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以及道德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具备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上的明确要求。从以上两者的教育目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并且从内容上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便会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不完整。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齐抓共促,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不可替代性

教育的核心思想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方法,加强思政教育的创新,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法。这篇文章就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二、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思政教育工作是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一项工作,它是培养学生适应自身与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情况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中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严重影响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更好地作用,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对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进行改革的同时,加强创新,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最首要的一点是了解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目前我国思政教育发展和改革有一定起色,但同时也不容乐观。思政教育的课堂上,对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关键,但目前为止,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变化不大,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也不好。可见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没有深入到高校以及课堂内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因此,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化改革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思政教育进行创新是促进思政教育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重要举措。

三、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思政教育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也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但是当前条件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还有一些问题,而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时代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教育理念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思想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了适应大众思想观念的发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革是极为必要的。目前情况下,思政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就是教育理念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保障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还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使其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理念的落后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极大阻碍。

(二)教育内容与新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不符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内容和教育要结合相应的历史条件,结合相应的社会生活以及其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要切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关注社会近况,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但在当代社会,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社会实际不相适应。首先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内容脱离实际形势和任务的需求,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是教育的内容多而杂乱,条理性和系统性不强。在原有基础上将新的教育内容一概全收,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教职工在讲课的时候,讲课效率低、质量差;最后就是教育内容单一。目前思政教育的内容没有注重时事以及社会发展的情况,社会大众对求知、审美、社交行为等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思政教育中却少有这类内容。

(三)教育方法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对象的特点

此外,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极大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质量低,效率也低。当代青年人具有极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自主思考能力较强,因此,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而有些教育工作者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再适应大众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只停留在课堂上,大致的流程就是教育工作者讲解,学习者分析讨论,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封闭,而当代青年人思维开放活跃,视野较为开阔,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青年人实际运用的需求,也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最后,落后的教育方法难以满足青年人成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适应青年人的特点,不利于青年人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讲思政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落后的教育手段,对青年人思政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着极大的阻碍。

(四)教职工业务能力与水平能力低,综合素质差

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和水平低,综合素质差,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教师的整体政治素养低,知识储备少,结构单一。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整体的政治素养就比较低,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因此,他们的教育方法就非常缺乏启迪性,没有吸引力。除此之外他们对自身要求不严格,除课堂教学外,很少对思想教育政治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差,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教学效率低、质量差。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普遍的问题。

四、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应该更新旧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点面结合、实事求是;其次,改变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职工的整体能力与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想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要更新教职工的教育理念,只有更新了教职工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教职工讲课更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创新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新教育内容要从三个方面来做,首先要解决教育内容不切合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做出改变,要使其内容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应;其次促进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增强内容的具体性;最后增强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三)提高教职工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职工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内容,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意识的关键性因素,想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先要提高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和一些教育机构在聘请教职工时,一定要严格把关,保障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保障其专职业素养。教职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时刻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教职工还应该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综合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增加自身讲课的吸引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教育的核心思想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融合;教学创新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积极、全面、系统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抵触情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有效性与引导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性、差异化与针度性,才能真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第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影响着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取向,进而形成了学生个性化的判断体系,这是学生基本思维逻辑的组成部分,也就变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大学生教育而服务,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大学生教育教学而服务的,都带有明显的教育性与引导性。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被动性的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动性的教学活动,是学校组织起的整体性无差异性的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共同性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1]。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互补,教学形式上相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互补,在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相似,进而就方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以心理健康教育来向内重点拓展学生的情绪与个性能力构建,强化学生在心理综合素质;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外全面优化学生的认知方法与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得到全面地扩展,也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方法探索

第一,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能力大融合。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首先应该构建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大融合。一方面提升所有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两个教学学科之间的再整合与选择性融合,保障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两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且教学活动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与教学性,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2]。第二,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制度教育教学计划。高校需要重新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将其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考核制度建设、教学情境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寻找一个共同性的教学目标,并为此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更加有方向、有目的、有细节、有侧重的组织与实施,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第三,立足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使得教师需要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一方面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更强的普遍性与系统性,同时还应该保障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收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心理诉求,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可以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3]。第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创新时,需要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结合起来,拓展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导的方法体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兼顾集体性与个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教育性与疏导性、方法性与情绪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选择的整合与创新,进而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4]。

教育的核心思想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家庭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都是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素质的主要途径。它们相辅相成,思想品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也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

思想品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武器和人生目标,为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它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未成年人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

教学实践证明:思想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心理辅导中的自由联想、暗示、心理换位等许多沟通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使思想品德教育更有人情味,从而减少教育工作的阻力。

在目标、理论基础、内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等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或者互相取代,两方面必须配合得当。它们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因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多样化,比如通过在班级设置“文明监察员”,邀请相关单位举办法制知识讲座,举行文艺表演,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活泼多样的方式开展更为学生接受,反过来又促进了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好处就在于可以突出家庭和学校在育人上的协调配合,一是通过学校给家长授课,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帮助家长解决家教中的难题;二是积极引导和吸收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监督和管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相结合

首先,教师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其次,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第三、教师本身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做学生的榜样。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他们把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可见,无形教育的效果会大于有形教育。所以,重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格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运用教师微笑的表情,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消除中学生心理的紧张和淡漠,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例如增加投入,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具体包括墙壁的粉刷、教室的布置、宣传展览品的粘贴和悬挂、花草树木的种植、景点的安排等,都从育人角度进行精心设计,一丝不苟,让学生在一种美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再如,对所有教师还要强调师表和身教,争当“文明教师”、“爱生模范”,教师形象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领悟做人的道理。另外,很有必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育对学生心理的塑造和完善也有独到的作用。

五、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得以直接实施

学校利用课堂教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日常的心理辅导讲座;设置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个别心理咨询等活动,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置校园网心理咨询处、真情告白、道德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专栏,与被教育者之间也可以网络互联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满足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需要。

教育的核心思想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历史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实际效果,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进而也给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心理健康都是在不断发生转变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结合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这样也才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有效性得以提升。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辨别能力低下

经相关研究证明,大部分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背景,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加上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也就间接导致他们自身思想政治辨别能力的低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和长处,但是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方面却存在诸多的缺陷,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变得愈加复杂,多种文化和观念的碰撞交融,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辨别能力开始变得低下。

(二)缺乏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很多高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应有的高度。由于缺乏重视性,使得大学生心理素质上也频繁出现各种问题,这不仅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实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正是由于高院校教师以及相关负责人都没有认识到精神、心理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上也不会提供必要的支持。比较常见的就是:资金保证力度不足、管理体制和实施缺乏规范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停留在表面

在教育部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之下,部分高职院校虽然也开设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通过分析却发现,这些都利于形式,并且也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性的效果,如果放在更大的时间维度来检验效果,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

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就特别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学生心理就很容易出现起伏和波动等问题,加上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也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寻求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健康的心理意识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不仅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实现思政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式和方法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主要表现为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会通过这种文化形态的展示,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校园良好的环境。科学也曾研究表明:外部的多重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所以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就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只是,在良好校园文化心理环境营造的时候尤其需要特别提高重视的是:动静结合。体现在“动”上,主要就是指高校可以在校园内的一些大屏幕上,或者食堂的电视上播放一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视频,短片等内容,甚至还可以组织高校各专业的学生参加相关的心理素质教育演讲,辩论比赛。这不仅促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以及心理素质能力。由于学生长时间身处校园之中,因此他们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些“动态”校园文化的影响。

而体现在“静”上,主要是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活动的地方,张贴一些和心理素质教育有关的名人名言,比如:遭人嘲笑是不舒服的,因为嘲笑的是你的短处,用短处创造出奇迹就是对嘲笑者最有力的回击。这主要就是告诉大学生面对别人不一样的关注,要调整心态,并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充分利用当下的互联网技术

当前世界是一个信息呈指数增长的时代,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冲击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在巨大的挑战下同样也充满无限的发展机遇,只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才能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首先是,增强新时期负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网络和信息化意识,并把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放到重要工作安排日程上。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所带来的挑战,可见,只有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才能充分利用这种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其次是对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要有清楚的认识。虽然通过互联网技术,很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都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广泛的宣传,但是也要讲究时机,尤其需要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状态,只有通过科学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最终才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有效性,否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将流于形式。

(三)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高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会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首先,由于这两项工作,都是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因此高职院校除了选择一些受过专业化、体系化培训的教师以外,还要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开展专业的知识培训,并以有关高校的思政专业与心理专业为依托,提供学历进修机会。

其次是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对这两项工作的融合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而那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为专业教师设立若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相关课题,这样也才能促使他们的理论水平以及专业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

除此之外,针对心理教育问题,高职院校还可以在校内以及校外建立相关的心理辅导主任、辅导教师、学生干部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治疗室。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中,或者是生活,学习中,学生一旦遇到了问题,就能及时得到专业教师的有效帮助。

三、结语

实际上,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不仅是因为它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大局,同时也决定着每一个学生今后所形成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的监察力度,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变得更加具有指向性并做到与时俱进。总体而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实际上也是当下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历史要求。

参考文献:

教育的核心思想范文6

一、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整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整合目标不清。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部分老师对此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为运用而运用。要么局限于对教材和板书的机械式投影;要么喧宾夺主,只注重感官刺激,追求视听效果,不能突出教学重点,不能突破教学难点。

其次,教学资源选择不当,不实用,不准确。有些教师忽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真实性、时效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在选择材料时比较随意,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片面追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大量的材料,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优越性

首先,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充实了教学容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政治学科涉及现实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知识,容量很大。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难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穿越古今中外,纵横于各领域,从而有效扩大了教学容量,拓展了教材,使课堂节奏加快,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寻相关热点问题和情景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由静到动,化压抑为兴趣。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法去讲解就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若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资源,考虑信息呈现的时机,呈现的方式,呈现时的快慢节奏等,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就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信息技术的运用营造了形象生动地传授知识的环境,增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辟了新思路,能让学生多动脑思考。

再次,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第一,教师的功能和作用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向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这种指导和帮助主要体现在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多种资源学习,学会进行非线性的跨越式学习。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媒体时,将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媒介变成学生的认知工具。第三,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由课堂上的显表现转变为课外教学设计中的隐表现。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出来。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三点内容

首先,坚持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整合”并不是简单地混合,而是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渗透,从而实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不是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效果就越好,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教师在具备传统教学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控制好幻灯片数量,确保幻灯片质量。教师应避免“为用技术而用技术”,放弃“课本搬家”和“课堂搬家”。

其次,确实由“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方面的潜力。我们可以把新的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创设更加简洁、生动、务实的高效课堂。教师既要明确“人是技术的主体”,控制好技术的应用,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激发、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进行合理的教学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延伸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