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在线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法课在线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法课在线教学

书法课在线教学范文1

关键词:发现式 教学 小学数学 应用

发现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课题和资料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主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更适合使用发现式教学法,这版教材重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来体会知识和感受知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自主学习。所以说,发现式教学法比较适宜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使用。以下对发现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一、发现式教学的具体特点

发现式教学主要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

(一)问题性。发现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来总结自己的结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积极性。

(二)实践性。发现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书本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主,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合作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发现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来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开拓性。发现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从单一的课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践来了解知识,利用自身的主动性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五)主体性。发现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认识到自我学习的重要性。

二、在运用发现式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在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适应性。在运用发现式教学时应该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掌握知识的水平,选择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生活实例编写的,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适合不同类型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将教材和实例相结合来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

(二)情境性。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创设具体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到实际的情景中去,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感体验来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中,应该注意将问题和实际相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教学差异,使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对知识进行探索。

(三)发散性。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多变性,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对课堂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进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积累经验,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思考,研究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引导教学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学习方式,并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四)导向性。教师的导向性是发现式教学能否开展的关键,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并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对新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教师的导语要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适应教学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生能力,并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导语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事前设计的导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对导语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发现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下根据发现式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情况,对其应用进行分析。

(一)实践。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定的环境,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研究途径,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知识,并探寻数学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学会对数学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数学情境、发现问题并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认识知识、交流讨论、形成概念。

(三)合作。合作交流一般分为两个形式:一是在班级内进行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探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学生之间能互相交流思维和想法,在学习方面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二是进行集体思维,这种形式适合于班级集体参与,展示知识的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并对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两种形式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身能力。

总结:

本文通过对发现式教学特点的分析,了解到发现式教学应该注意的几方面问题,并探讨了发现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让我们对发现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式教学能给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合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和推广。

书法课在线教学范文2

关键词:现场教学 微生物 课程开发

《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是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从事分析化验工作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实习、实训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缺乏认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也不可能对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理解。而现场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些矛盾,学生不仅能较容易地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能较早的接触和体验到实际工作场地和工作内容。

1 《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中应用现场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于《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施现场教学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第一,现场教学法突出教学的现实性,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和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二,现场教学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教学方法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导的现状,在现场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第三,现场教学法充分调动了教学的互动性,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改变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很好的学习并践行了团队精神。第四,现场教学法完善了对学生的评价,现场教学中,对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平时表现成绩三个部分,能对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全面的评价。

2 《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中应用现场教学法的条件

现场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实施现场教学法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第一,师资条件,从事现场教学法的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并且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必须过硬,同时最好有在企业的工作经验。第二,配套的教学环境,现场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也不是坐在教室里一味的听,而是教室与学生同时进入企业或仿真实训基地,使学生对陌生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所以教学环境的选择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合适的教材,现场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章节式的教学内容,而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单元进行,所以合适的教材也是必备条件之一。

3 《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中应用现场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我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于2003年开始对《微生物分析检验技术》这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实践证明,现场教学法直观、生动,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课堂气氛明显改善,学习热情显著增强,现场教学法实现了边做边学的教学模式,使学习环境变得灵活宽松了,学习内容与实践贴近,更加生动有趣了,师生间的互动明显增强,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第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显著改善,通过具体的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对各项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三,团队精神明显增强,协作意识显著提升,现场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均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无数次的讨论、争辩以及合作,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不知不觉的在学生心中生根了。

4 结语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虽然现场教学法在《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组织教师编写适合的教材,完善教学现场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创造更好的现场条件以取得更好的现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德银.现场教学的三大要领[J].教学与管理,2001(1):51-52.

[2]浙江行政学院课题组,刘振华.现场教学法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3]周永.基于校企对接的现场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1).

书法课在线教学范文3

关键词:微课法;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福建省福清市红博小学为对象,在具体的教学调查中,将受访群体分为学生组和教师组,首先,学生组为该校62名各年级学生,男生37人,女生25人。其次,教师组为该校教授美术的专业教师4人。

1.2调查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展开实施。首先,编订《美术课堂微课学习体验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或课后时间发放给受访学生,整个调查中,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6%。其次,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对4名该校美术教师展开访谈,收集他们关于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成图表形式,为后期的分析提供依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群体调查结果

学生是微课教学中的受教群体,他们对微课学习的体验,是反映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本次调查编订问卷对受访学生群体展开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喜欢美术课吗?第二,老师经常采用微课形式组织美术教学吗?第三,对于美术课堂的微课教学,你的体验是?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将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为:25%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45%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3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其次,关于第二个问题的结果为:30%的学生表示“经常”,50%的学生表示“偶尔”,20%的学生表示“从不”。最后,关于第三个问题的结果为:50%的学生表示“很完美”,30%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20%的学生表示“不好”。

2.2教师群体调查结果

教师是微课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者,了解他们对微课的态度,对于判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也十分有帮助。此次调查中,主要通过一对一访谈收集了4位美术老师关于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访谈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会经常采用微课形式组织教学吗?第二,你主要采用什么方式组织微课教学?第三,你觉得影响微课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第四,你会对微课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吗?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将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为:3位老师表示“经常会”,1位老师表示“偶尔会”。其次,关于第二个问题的结果为:3位教师表示“采用传统的视频微课模式”,1位教师表示“会将传统微课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设计一些新的教学元素”。其次,关于第三个问题的结果为:2名老师表示“自身的微课制作技能不足”,1名老师表示“缺乏系统性的微课教法培训”,剩余1名老师表示“学校的微课教学条件较差”。最后,关于第四个问题的结果为:4名教师均表示“不会”。

2.3影响美术课堂微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整体而言,该校美术课堂的微课教学开展现状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影响现有的微课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总结如下:①教师教法的问题,在教法上,受访教师组织微课教学的形式过于“套路化”,即:沿用传统的视频形式,组织美术微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不足;②教师技能的问题,受访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的匮乏,也是影响美术微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③教学评价的问题,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使得现有的美术微课教学效果难以实现精确评估。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该校美术课堂微课教学开展现状良好。由调查结果可知,无论是学生对微课学习的体验,还是教师进行美术微课教学的频度,都能够反映出该校美术微课教学的开展现状整体良好,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微课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学生也能够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

第二,制约美术课堂微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呈现多元化态势。调查结果也反映,目前,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该校美术课堂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包括:教教法比较套路化,缺乏创新;教师微课制作技能不足,影响微课制作质量;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微课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效果难以有效评估。

3.2建议

第一,美术教师应在教法上勇于创新。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美术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形式多样,在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竭尽所能,通过多元化的微课教学形式去呈现美术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例如,可将传统的微课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组合,构建“微课+游戏”“微课+小组探究”“微课+现场绘图”等形式多样的混合型微课堂,不断丰富美术微课的形式,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校应加大对美术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中,该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美术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的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校内微课讲座、选派优秀美术教师外出培训微课技能等方式,不断打造优秀的美术微课教学优质师资团队,为美术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三,应尽快构建系统的美术微课教学评价体系。为使美术微课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评价,并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建议该校美术教研组应尽快编订系统性的微课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应采用量化的形式,分为学生自评、家长帮评、教师总评三个环节,各环节中都应设置具体的指标,在每节美术微课结束后,教师可通过问卷发放、小节测试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展开阶段性、总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01).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书法课在线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职书法 现代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1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现代教学以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把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入教学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高职书法的现代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到高职书法教学的全过程中,经过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共同完成书法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高职书法现代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提升,而且推动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高职书法课教学需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改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完成其教学目标,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好为高职书法教学改革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优化高职书法教学模式,把书法课的理论知识和书写训练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信息技术为高职书法教学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既是高职书法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

二、高职书法现代教学的方式

(一)可视化的书法技能教学

可视化的书法技能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书法课整合,通过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显示灯多方位信息用语制作课件,逼真地展现书法原作和创作过程,把书法艺术的技法重现给学生,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书法艺术的教与学,特别是书写示范是书法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书写示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地理解中国书法所蕴含的技法及技法的表现程序,实现向理性认识的跨越。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示范性书写、碑帖鉴赏,改变过去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状态,增加书写示范的直观性,会使教学任务变得简单、清晰。在多媒体示范教学中,可以“慢镜头”示范、“快镜头”示范,也可局部示范、整体示范。使这样既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又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这极大地改变了书法课堂教学的狭小空间,使书法教学课堂更具有魅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书法教学,还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特别是名家作品,以前难以寻觅,甚至连临摹、翻刻、翻摹的版本都难得一见,更难以接近。运用信息技术就可把名家作品记录、保存、再现、传递给学生,特别是技巧性的学习,可反复演示技法过程,使学生能尽兴发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多元化的书法教学手段

1.单一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图片及单一的实物展示转换成生动有趣的音像效果,可增加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和科技量,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解决书法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书法欣赏课,需要对大量的名家作品进行欣赏,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所需的名家作品资料,将名家作品在课前用PowerPoint进行编辑链接,编制好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清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不懂的地方还可与同学讨论,也可询问教师,让学生在学习和探讨中得出结论。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教与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使其去探索、质疑,并寻找答案,从而构建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2.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书法教学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如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教学课件,使书法课堂教学能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教学内容。通过看、听、动手临摹与多样化手段,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形象。在书法教学中,特别是从临摹作品转向作品创作阶段,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字化集字集文的方法教学。通过ACDsee、Photoshop等软件,把原碑刻上的字集成一句名言或是一段文字,进行集字创作训练。此外,还可利用网络媒介,查询同一文字的不同书写形体,让学生不断地探索知识,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书法学习中的学以致用的综合职业能力。

3.社会化的书法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既是技术和工具,又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桥梁。网络资源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资源、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中,运用各种信息搜索工具,获取相关书法知识的信息,自主地体验到书法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基于网络资源的平台学习更加开放,笔者在书法教学中采取以下手段:一是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确定书法知识学习的一个目标,要求学生解决;二是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网络学习资源,以减少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盲目性;三是要求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搜索、分析、组织,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结论;四是教师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书法探究学习,自主地参与人机互动的体验。在实践中做到书法学习的“实践实作”,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达到书法学习在社会化实践中的完成。以下是几个书法专业网站、论坛地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化学习交流平台。

中国书法网http:///

书法家http:///index.asp

书法家园http:///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http://.cn/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http:///

这些网站和论坛可以让学生进入社会去探讨书法技法与交流学习心得。此外,学生还可参加社会上不同地域的网络书法比赛或展览,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达到共同提高书法技艺的目的,使信息技术不断优化高职书法教学。

三、高职书法现代教学的思考

1.高职书法的现代教学使原来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将信息资源适时、合理、灵活地应用于书法课堂教学,是优化高职书法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2.高职书法课把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着积极影响。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艺术修养和自身综合职业素养。

3.高职书法的现代教学,可以突破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不了的重点、难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加深学生对书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高职书法课堂教学的提高。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书法课堂教学,要适用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对象。书法教学中的信息资源的应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组织,有选择地灵活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来代替教师的教学,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要与学生相适应。只有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积累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处理。如果强硬地把课件、动画充塞进课堂,就会违背整个教学意图,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揭示问题的内部联系和本质,不利于教学思想的渗透,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为高职书法教学服务,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现代信息技术促成了高职书法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丰富了教学体系。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高职书法的现代教学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杰远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包建新,林子文主编.大学书法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 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5).

书法课在线教学范文5

The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Mini-class

in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HUANG Guangguo

(Jiangdu Distric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Abstract The mini-class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construct the efficient, independent learning system and the informative classroom.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of mini-class in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the writer thinks over these problems such as mini-class's orientation Chinese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mode,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the mini-class in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in China.

Key words mini-class;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autonomous learning

1 微?n概念诠释

1.1 微课概念界定

微课全称即“微型视频课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重点或难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在美国微课盛行始于2007年可汗学院,后流传到我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李玉平和胡铁生。2012年以来的全国微课竞赛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一场规模盛大的“微课热”。微课成为各级教育和各门学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微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的实证研究。微课根据教学设计的不同阶段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微课制作流程一般为:课题选择―设计编写教案―制作相关课件―微课的录制―微课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1.2 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第一,时间短。“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第二,内容简而精。“微课程”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第三,容量小,使用方便。“微课”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通常是rm,wmv,flv等格式,便于学生随时在线学习或下载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4)资源“情景化”。“微课”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中,加强“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思维能力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意义

微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能否有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明确,资源多样等特点。根据《儿童心理学》可知,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侧重形象思维等心理特点,微课恰恰迎合学生的心理,用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图像和动画,将课本知识由抽象变形象,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把新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知识点,比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等制成微课视频,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资料,学生根据微课中的信息去读课文,查字典,感知作者的写作思想,便于学生课前掌握一些知识点,顺利推进学生后续的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2 帮助学生掌握难点重点及查缺补漏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一般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想象去理解。通常老师的讲解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在加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难免会发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重点难点掌握不够好的情况。特别是有些成语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比如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1》中的四个成语,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其中喜气洋洋和张灯结彩比较好理解,而欢聚一堂和普天同庆相对抽象,就需要用微课制作视频动画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难点,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课后的仔细地观看微课,查漏补缺。

2.3 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不多,如果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学生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通过微课补充和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显得非常必要。课外知识通过制作微课来实现,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和详尽的讲解,愉快地接受更多的知识。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课时,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蚕姑娘蜕变过程:蚕卵―蚕姑娘―黄姑娘―白姑娘―蛾姑娘。这个过程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蚕蜕变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图片拓展蚕丝的相关用途的相关知识,比如制作成蚕丝被、丝巾、睡衣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蚕丝商品,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学习,对蚕产生一种敬佩和感激之情。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课外知识及拓宽知识面。另外,微课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2.4 有效提高识字、书法教学效果

传统语文识字书法教学,通常由老师在黑板上依次书写笔画笔顺来进行的,特别枯燥乏味,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微课可以录制识字动画素材,形象生动地展示汉字书写的笔顺笔画及规则,利用动态视频极大调动学生的识字写字的兴趣,学生欣赏优美的硬笔书法的同时,更加自觉认真学习标准统一的笔画笔顺,提高书写质量。可以说,微课使识字和书法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同时微课视频教学内容可以重复观看,便于学生反复学习和复习,有效地突破汉字书写难点和易错字。最后,微课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微课的制作,学习使用PPT,录屏,截屏等软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研水平。因此,微课是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拓展和补充。

3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应用的思考

微课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但应用效果并非尽如人意,微课的理念、管理和应用策略等方面,普遍存在定位不清、课件质量不高及教师制作水平偏低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微课高效应用的瓶颈和关键所在。

3.1 微课的作用或定位不够清晰

有论者认为微课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一场革命,也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并试图将微课作为新一轮“一刀切”式的课改。这种看法过度渲染微课的作用,对我国教育教学极为不利。微课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重大变革,但绝不是颠覆式的革命。也就是说,微课在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上,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过程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并不能代替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课堂模式,只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有效?a充。因为微课短小精悍,所以在广度上和深度上明显不足。一般性知识点的学习或者系统性的复习等知识还是以课堂教授为主。并且,客观来讲,很多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无需画蛇添足的制作微课,而且微课的制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一线教师来说,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微课主要用于课外的答疑辅导,其定位是“解惑”而非“授业”。

3.2 微课制作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微课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多数质量不高,少数较好的作品多是为参加竞赛请专业公司制作完成,多数一线教师对微课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完成选题、设计、教学、撰写字幕等环节,但完成质量不高。微课内容的制作更多局限于资源的简单聚合,缺乏资源的整合性和交互性。制作技术水平不高,存在拍摄镜头单一、画面不够清晰、声音不够清楚、问题阐述不够明确等问题。可见,大多数教师急需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培训。另外,语文课件制作可利用的资源不足,教师自己制作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受到技术及设备短缺的限制。微课虽然时长仅仅5~10分钟,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往往需要十多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于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来说,有点勉为其难。微课的开发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提高微课作品的质量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联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及激励机制。

3.3 微课设计:受众差异化和个性化

书法课在线教学范文6

[关键字] 文化外交 软权力 人际传播 文化传播

引言

近年来,“文化外交”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提到了同“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军事外交”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大力开展文化外交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我国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文化软权力”资源,开展文化外交,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中笔者试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就此作一番探讨,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一.文化软权力与文化外交

近年来,“文化软权力”、“文化外交”等名词不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软权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约瑟夫?奈指出,“软权力作为一种吸引力,其意指的就是‘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魅力吸引对方的能力’。” 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的软权力,与由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等表现出来的硬权力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给文化下了明确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取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作为一种软权力,不同于石油、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等资源性的硬权力,它具有扩散性、非垄断性乃至共享性,而且具有传播快、影响大、知识性、娱乐性和易接受性等特点。” “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 文化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一国文化软权力的增强有赖于该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只有当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

由一国政府所从事的对外文化交流行为被称为“文化外交”。同政治、经济、军事等其他外交形式相比较,文化外交的“柔”性特点使其更易为对象国民众所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是我国文化外交的重要资源。要想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需要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度。

二.文化外交的传播方式

我国开展文化外交,向国际公众传播中国文化主要通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

人际传播是最原始、最传统,也是最便利和人性化的传播形式。同样,“在国际传播领域,人际传播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传播形式。国家政府间所展开的人际传播成为文化外交的一项最基本、也最为自然的内容。政府间的人际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文化外交的最重要部分。”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电影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国际文化传播构成了文化外交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外传播媒体门类齐全。随着《今日中国》、《中国画报》、《北京周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在海外的发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落地,新华网、国际在线、人民网、中国网等世界性多语种网站的建立,使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步提高,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

三.文化外交的人际传播策略

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文化外交、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汉语国际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在国际文化传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历史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等文化强国都曾经不遗余力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过自己的语言。时至今日,它们还通过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文化交流中心、语言教学中心来普及自己国家的语言。语言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使得这些国家的文化在他国人民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开来。以美国为例,美国之所以能够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远播全球,除依靠自己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外,也依靠了英语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在国际交往中还不像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那样拥有优势地位。因此,我国首先需要唤起各国民众学习汉语的兴趣,逐步扩大汉语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广泛。汉语及其承载的中华文明正在吸引着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与兴趣。据国家对外汉语办公室统计,目前在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所大学里,开设有汉语课程,很多国家的中学甚至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除中国人之外,世界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万。

我国抓住了“汉语热”带来的契机,在很多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派出汉语教师,亲自教所在国群众学习汉语。2004年11月,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有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学堂遍布在世界的105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平台,除汉语教学外,“孔子学院”还开办有很多介绍中国文化的课程,例如,太极课、武术课、剪纸课、书法课等,孔子学院不仅让汉语成功走出了国门,也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

孔子学院通过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友谊之桥。笔者认为今后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促进孔子学院的发展,以更好的发挥孔子学院在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针对目前汉语教师比较缺乏的状况,孔子学院应促进汉语教师的本土化,进一步加强本土教师的培训工作,注重发挥本土教师的作用;其次,汉语教学取得成功与优质的教材分不开。目前虽然有10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适合外国人学习习惯及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优质教材并不多见,目前急需开发新教材;第三,应根据孔子学院所在国民众学习汉语的实际情况,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四,根据所在国民众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情况,举办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第五,要进一步加强与所在国高等院校、主流媒体、知名企业的合作,扩大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影响力。

2.借大型国际性活动之机传播中华文化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重大的国际性活动,例如:奥运会和世博会等,是展现民族风貌、文化魅力、赢得国际的难得机遇,在这方面,中国通过近年来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传播经验。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标志的国际盛会成为了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提升国家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北京奥运会不仅向全世界传播了奥林匹克理念、宗旨和精神,也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中国文明、进步、和平的当代形象。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再次利用这一盛会的机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了自己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和取得的现代化成就,不是仅仅立足于世博会活动本身,而是实现了中国对外大传播的预期目标。世博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世界对上海这一个城市的关注,而是对整个中国的关注。

“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让世界来到中国,让中国向世界敞开。两次伟大的标志性事件,构成了西方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交汇。” 此后,2010年举办的广州亚运会则展示了中国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2011年西安国际园艺博览会则突出了西安这一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古都的特殊地位,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价值观。

今后,我国应利用承办各类重大国际性活动的契机,积极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传播过程中,应对中国丰富的精神、智慧资源进行由表及里的开拓与萃取,深入探索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意,力求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深入的传播中华文化,引起各国民众的广泛关注。

3.举办文化年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同世界各国的人际对外文化交流蓬勃开展起来。我国在国外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各种图书展、图片展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服饰、中国手工艺品、中国戏剧、中国音乐、中国书画、中国武术频频亮相于世界舞台。这些活动在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地主流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其中,中法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外举办“文化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历时二年(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先后举办了七百多场活动,其中在法国境内的400多个丰富多彩的文化项目,满足了法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在法兰西大地上,一道亮丽的中华文化风景线使法国人如痴如迷,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深深的印在了法国民众的心中。据统计,中国文化年期间观看各类展览和演出的法国人达200万。

中法互办国家年活动虽是两国文化层面的交流活动,但两国政府以文化交流为契机,把两国文化关系扩展至政治、经济等领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法文化年成功举办后,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中俄国家年框架内的“中国文化节”以及“中日文化体育年”、“中韩交流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年”、“中印文化年”、“中国希腊文化年”等也受到了国外民众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文化年”活动中,中国文化鲜活地走近了目标国民众,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欢迎。不仅如此,文化年以文化交流的形式促进了中国与目标国在政治、经贸等其他领域关系的全面发展。而西方主流媒体对“文化年”活动的广泛报道,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公众中的形象。

笔者认为,在国外开展中国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等活动是我国推进文化外交的一条可行之路,应予以足够重视。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文化年等活动大多属橱窗式展示行为,具有暂时性和偶发性,带来的是短期的效果。然而对国际受众而言,一次性展示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只是一种新鲜感,很难由此获得对中国文化稳定而清晰的印象。如果要使中国文化深深印刻在国际受众心中,还需具有远见的眼光、实行长期的文化传播战略。

今后在举办文化节等活动时,要根据目标国的文化特点、国民性格和该国民众的审美情趣等来确定文化节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当地民众的文化项目。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时,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文化往来的同时,还应该增加与周边邻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

4.地方政府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国的各地方政府也应充分发掘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文化活动,促进中国地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可以通过与各国地方城市结成友好城市(或称姐妹城市)来加强与各国地方城市的友好往来。各省、区、市也可以通过在海外举办文化周等活动,将本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推向全球。

以在印度举办的“感知中国?印度行――四川周”活动为例。2011年4月25日至30日,“感知中国?印度行――四川周”活动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拉开了“中印交流年”序幕。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四川省政府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主办。活动包括开幕式暨“多彩四川”大型歌舞表演、“锦绣天府―文化巴蜀”图片展、四川(印度)经贸合作推介会、四川旅游推介会及四川美酒美食品鉴会等。其中开幕式演出《多彩四川》浓缩了四川人文风情和地域特色,原汁原味地尽显巴蜀文化的内涵,为印度民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独特的、多彩的中国四川文化的机会。印度观众对演出给予的热烈反响,说明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是增加中印民众彼此了解的最佳途径之一。

大约2000多年前,一条源于蜀中的“南方丝绸之路”或称“茶马古道”,经云南,进入缅甸,到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成为中国古代西南地区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与欧洲各国的古老国际通道。四川自古以来就见证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印友好交往的历史。四川省就是依托自身与印度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从而在印度开展了四川周活动,并取得了成功。

同蒙古国接壤的我国近年来多次派艺术团到蒙古国演出,同时也邀请蒙古国艺术家来演出,特别是由蒙古国艺术家和我国内蒙古艺术家同台演出的蒙古语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地方对外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吸引世界的目光,而如何才能为海外媒体和民众所瞩目,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发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此外,各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策划一些立意新颖、内涵丰富的活动来吸引海外媒体的注意,从而提高地方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

5.加强与国际重点受众的往来

“所谓重点受众就是与传播主体国有着特殊的利益关系,对其所要达成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一部分受众。这部分人的态度、立场与传播主体国的相关度最大。他们对于传播国的理解和支持能够形成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因而使该国的目标顺利实现。”

如果可能,将来可以多邀请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商界人士、学术精英等来中国参加“文化之旅”等活动。这些精英人士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通过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与普通中国人面对面交流,他们将增加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现状的了解,进而获得对中国的好感和同情,从而促进本国政府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外交决策。

此外,要重视海外汉学家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海外汉学家的交流和合作。海外汉学家在向世界介绍中国语言、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充当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对中国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中国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印象。此外,作为研究中国语言、历史、文化、政经等各方面情况的学者,海外汉学家在本国政府对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

在中国留学、工作的国际友人也是我们要重点加强联系的对象。例如: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学成回国后,将对传播中华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

文化在影响他国民众方面的作用是逐渐的、潜移默化的,然而却是极具力量的(丝毫不逊于军事、经济等硬权力)。对外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要制定长远目标,切不可急于求成。在树立“文化中国”和“和平中国”的国家形象方面,中国的文化外交事业将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李智 《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第52页

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第1页

李智 《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第143页

程曼丽 王维佳 《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第59页

程曼丽 王维佳 《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第64页

李智 《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第157页

金元浦 “文化中国:上海世博中站立着的国家形象” 《中关村》 2010年9月 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