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翻转课堂的来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翻转课堂的来源范文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于2012年第3期策划专题,由重庆聚奎中学教师和台湾邹景平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和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经验和做法,至今在国内已有三年的发展历程。三年来,“翻转课堂”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成已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各级各类教师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由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线,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及时地把握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篇名=“翻转课堂”OR篇名=“反转课堂”OR篇名=“颠倒课堂”为检索式,统计年限不设限制,截止日期为2015年2月1日,共检索出989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方法对数据进行过滤会议通知、征稿简则、重复发表的文章等处理,共得到有效文献973篇,中国学术期刊库918篇,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报纸23篇,会议论文7篇,抽取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期刊等字段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对学科领域的研究总结有多种途径,如根据论文综述、专家访谈、调查问卷、课题立项等。其中通过学术期刊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是一个最常用的可靠途径。因为学术期刊有科学研究成果公布、传播、积累、评价和学术导向等功能[1]。文章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2]。
二、统计与分析
1.时间分布
某领域文献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2012-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文献973篇,如图1所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文章数量由2012年的16篇,上升到2014年的822篇,翻转课堂研究受到国内教育界高度关注,为了反映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重视程度,研究计算了三年来的论文增长率,如表2所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文献的增长率远远高于CNKI全部文献的增长率,分别高出729个百分点和52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关注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膨胀,多年来国内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但任何一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规模,都没有当前翻转课堂研究力度和规模强大。表2中,翻转课堂文献增长率=当年翻转课堂文献数/去年翻转课堂文献数*100%,CNKI文献增长率=当年CNKI文献总数/去年CNKI文献总数*100%[3]。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D.S.Price)提出科技文献增长四个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学科刚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随着理论的完备,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各类振荡[4]。结合图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似乎已经处于第二阶段,进入领域的快速发展期。
2.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5]。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计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6]。研究通过BICOMB书目分析软件统计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总量是2091个,在统计过程中,合并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如“微课”、“微课程”、合并为“微课”。选择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频次的37.41%,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除去“翻转课堂”主题检索词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模式(170次)、自主学习(102)次、课堂教学(92)次、微课(69)次、学习过程(64次)、教学视频(61次)、教学设计(54次)、信息技术(54次)、知识内化(44次)、课堂模式(38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本质、关键要素、支撑环境等。
“教学模式”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其词频最高,达到170次,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者比较认同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说法;其次是“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别是102和92次,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的“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递部分,课中教师通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来辅助学生的知识内化。第三是“微课”、“教学视频”也是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二者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研究热点并不意外,研究重点关注“微课”、“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地位、设计与开发等。第四是“教学设计”,词频为54,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区别其他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一切教学和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基础,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基本保障。“知识内化”、“教学效果”分别表现出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本质及其科学性、教学应用效果的关注。
3.各年度高频关键词分析
对所要进行研究的文献按照年度分类统计分析,用同样的方法,使用BICOMB2.0提取当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并进行高频词词频统计,分别提取2012年大于等于2的高频关键词,2013年大于等于4的高频关键词,2014年大于等于13的高频关键词。表4展示了近三年翻转课堂领域研究高频词的变化,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研究热点变化,从而把握未来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4.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
根据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周爱民先生的研究,他将2006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变化作出了分析[7]。参考以上研究思路,在这里我们将国内近三年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3种类型:恒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直处于热点状态,出现在文献中的相对频率比较高和稳定,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流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开始处于研究热点,后期对其的研究下降或者停滞不前,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呈递减趋势或者停止状态,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流星关键词;新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前期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较低,甚至比较冷僻,而越往后对其研究越深入,其出现在文献中的次数和频率激增,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新星关键词。
(1)恒星关键词
如表4所示,三年来在高频词汇表中都有出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文章将以上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此类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且每年呈递增状态,如图2所示。从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特征等方面分析可知,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学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因此教学视频作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恒星关键词是研究的必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和学习本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8],即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由信息技术触发而且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9],在其研究初期,课堂模式和信息技术成为恒星关键词也毋庸置疑。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翻转课堂研究恒星关键词,即反映了翻转课堂研究的内涵特征,发展所处的阶段,同时表现出翻转课堂产生背景和技术条件。
(2)流星关键词
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等五个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3个关键词是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和在线课程没有出现在2013和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教学流程在2013年词频有所上升之后,同样没有出现在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五个高频关键词称之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流星关键词”。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化学课、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是在翻转课堂研究早期出现在对翻转课堂起源研究的文献中,在线课程和教学流程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在翻转课堂早期对其概念和模式的理解上。
(3)新星关键词
翻转课堂从引介到发展,在国内需要经历引介、消化、吸收、创新等发展阶段。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知识内化、微课程、学习活动等六个高频关键词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上述六个关键词没有出现在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到了2013年,它们都变成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从频次上来看,课堂教学频次(16次)最高,其次是自主学习(10次)排在第二,依次是教学设计(9次),知识内化(7次),微课程和学习活动各(5次)。而到了2014年,各关键词频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主学习(91次)、课堂教学(75次)、微课程(60次)成为2014年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教学设计(45次)、知识内化(37次)、学习活动(16次)较2013年频次有较大提升。
2014年新增的三个高频关键词是教学效果、MOOC、应用,如图5所示。随着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和教学效果成为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这样一个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从起源、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论的研究转向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的探讨上,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从关注是什么的引介阶段,进入为什么、怎么做以及效果怎样的消化和吸收阶段。关注应用和应用效果是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标志性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高效课堂的特征,推动各级各类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趋势。
MOOC也成为2014年度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MOOC和翻转课堂在起源上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满足了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MOOC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是在线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因此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华东师范大学MOOC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团队积极探索“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0],并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形态,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预测
文章通过恒星关键词、流行关键词、新星关键词等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的发展演变,并可以对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做出以下预测。
1.从流星关键词分析来看,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翻转课堂是一种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速度之迅速,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无法匹敌的,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的研究快速经历了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所有阶段,尽管吸收、消化、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几个阶段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确实是交叉进行的,从流星关键词的分析来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已经顺利完成了引介阶段的任务,未来研究中,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翻转课堂是什么、从哪里来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为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等更深层次问题。
2.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国内翻转课堂未来研究重点内容
尽管翻转课堂研究规模越来越大,文章数量激增,但是翻转课堂毕竟起源于美国,它是为了满足美国教学实践的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尽管从理论上讲翻转课堂有它的教育科学性,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以上因素的巨大影响,直接照搬,机械模仿。因此,我们要想科学有效地使翻转课堂本土化,必须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构之“本”,发展之“脉”、成功之“道”,而不能肤浅地只在物质化层面搞形式主义的模仿[11]。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从教育学、学习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设计和研究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性等基本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依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3.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应用和教学效果是2014年新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这表明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国内翻转课堂关注的新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直接指向教学应用,从文献分析来看,高校和中小学是翻转课堂应用的重要领域,其次是高职院校,但现有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探讨、教学案例、可行性分析”等浅层次的应用研究中,而具体教学情境中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较客观地检验教学效果,进而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做出客观的检验和评价。而MOOC和微课也成为2014年的高频词,从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翻转课堂、MOOC、微课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三者都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重要途径和表征,因此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内容;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由于翻转课堂研究时间短以及文献数量的局限性,使文章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会在日后研究中持续关注并深入挖掘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J].图书情报研究,2009(1).
[2] 储节旺,王龙.近10年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热点)[J].情报科学,2013(9).
[3] 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
[4]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J].图书情报研究,2009(2).
[5] 侯海燕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学管理,2009.
[6] 陈瑜林.我国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基于CNKI“两刊”关键词、主题词的类团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8).
[7] 周爱民.从2006年中文文献关键词看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变迁[J].现代情报,2007(10).
[8] 宁本涛.“翻转课堂”的基本途径与问题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9]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翻转课堂的来源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远程教育;价值意义
1.翻转课堂简要概述
对于翻转课堂这一名词来说,最早来源于美国,用英文表示则为“TheFlippedclassroom”,指的是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位置颠倒。确切地说,便是把传统课堂教学放置在学生的课后学习位置,把学生课后学习放置于课堂教学位置。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最早出现的翻转课堂也是由录制视频教学,然后上传至互联网而实现的。由于在互联网中上传的视频是免费为大众群体开放的,因此热衷于学习的人均能够通过点播而参与视频学习过程。早期,在“翻转课堂”这一理念尚未形成时,部分学生由于在课堂中因各种原因落下了功课,为了弥补落下的功课,便会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或教学视频,从而利用课余时间将落下的功课补上。显然,这种“补功课”的自学模式便成为学生所习惯的学习方式。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整体,便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
2.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
(1)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般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进而对学生提问,然后将问题加以解决。虽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有所参与,但是长期下来,会让学生觉得自身处于“被动学习”过程中,从而难以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翻转课堂来说,课后学习与课堂教学两者顺序颠倒,教师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将教学课程内容传输于互联网,让学生自行学习,显然,这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更易投入进去,通过对不理解的内容反复多次观看、解读,便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进而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2)有助于检验教师的授课水平。远程教育具备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征。在远程教育中渗透翻转课堂教学,便需要教师重视教育,努力提升自身录制教学视频的能力水平,这样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才能获取有效的知识。显然,在录制教学视频过程中,教师更会去思考如何掌控录制教学视频的时间、如何做到精益求精,进而通过翻转课堂检验自己的授课水平。(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翻转课堂则由学生自己自行掌控,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翻转课堂还能够让学生更喜欢独立思考。(4)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在远程教育中渗透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完全成为主体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远程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使学生不会受到外在环境影响,会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过程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回放、反复播放的形式,直到完全掌握这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显然,这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进一步实现优化学习。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可知,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作用显著。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教育改革的重视,我国也渐渐地重视起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例如,多媒体教学中的微课,便是另一种形式的翻转课堂,此类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掌握课题重点知识的基础上,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我国各大学校教师也热衷于通过制作PPT、录制微视频教学,然后上传至班级群资源共享中,让学生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但符合教育改革目标,而且使我国教学紧跟时展步伐,进一步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进步及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曾莉 单位:乐山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高俊虹.翻转课堂降低远程学习者英语写作焦虑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3,(12):93-95.
翻转课堂的来源范文3
关键词关键词:翻转课堂;在线课程资源;思维导图;协作学习;教学策略
DOIDOI:10.11907/rjdk.16184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8-0208-02
0 引言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革新[1]。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资料完成知识传授,课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协作学习完成知识内化。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众多学校在实践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大量在线课程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慕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程等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高效整合、利用、管理这些在线课程资源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在线课程资源优势和翻转课堂教学特点,在分析翻转课堂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论述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在线课程资源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翻转课堂知识传授环节,提供给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料也由最初的PPT演示视频演变为微视频、慕课等,纷繁多样的学习资源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挑战。
1.1 在线课程资源整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初被广泛采用时,以教师在课前制作微视频(10分钟以内)为主要学习资料。2010年,“可汗学院”推出大量的免费优质教学视频;2011年,MOOC网站的大规模开放及课程资源的大量增加,解决了翻转课堂教学中资源匮乏的问题[2]。国外比较著名的在线课程网站有Coursera、edX、Udacity、Iversity等,其提供的课程主要来源于国际名校的相关课程资源。我国在线课程资源网站也在近年呈急剧上升趋势,如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慕课网等,课程来源以我国名校教师的课程为主。
众多的在线课程资源为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前学习资料,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有限资料,教师也无需囿于技术问题困于翻转课堂前。而面对纷繁多样的在线课程资源,如何对其高效整合、利用,发挥其优势和价值,成为基于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挑战。
1.2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教学遵从的原则之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色的体现。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地点,调整学习进度;课中,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开展协作讨论;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修订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面对教师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料以及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准确把握学习目标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挑战。自主性^强的学习方式容易迷失方向,偏离教学目标轨道。面对众多学习资源,如何正确选取成为又一挑战。
2 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提出后,研究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了剖析,并形成各自教学模型,而借助在线课程资源进行翻转教学的论述比较少。笔者结合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环境特点,针对课前、课中、课后3个教学环节,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补充,如图1所示。
2.1 课前策略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用图表组织和呈现思维活动或知识的工具,是使用者对信息表征工具,如词语、图片、图形等进行组合运用,并呈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从而实现概念的可视化呈现[3]。这种可视化能够使学习者从全局和整体视角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有意识地对习得的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图式是主体的认知结构[4]。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借助思维导图对其自主学习进行干预,能够对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资源利用、任务完成上起到指引、促进作用。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任务等进行明确制定,指明需要的学习资源,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之间借助交互平台进行沟通,从而实现课前高效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及其它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2.2 课中策略
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5]。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此方式共享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课程资源及其它学习资源。课中,学生在学习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确定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以在线课程资源或其它学习资源为检索基础,对检索到的资源进行共享。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学习资源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最终解决问题并反馈,达到个人智慧向集体智慧的跨越,实现教学目标。
2.3 课后策略
学习共同体是由一群有着共同目标、观念和信仰的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探讨、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并运用各种学习工具来构建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团体[6]。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学习共同体的范围,只要拥有共同学习目标的人都可以进行网络上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中,学习者可以在课后与学习共同体成员进行资源的扩充、共享,在线课程资源的学习为学习者构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平台,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在线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4 重构翻转课堂教学的多维度评价系统
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是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中,高效利用在线课程资源提出的解决方案,因此针对教学评价体系,应对其进行补充。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依据的是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系统。而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评价系统,应注重在线课程资源利用、管理、共享的数量与质量、交互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即自主学习过程中,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习者对在线课程资源价值的挖掘,并在过程中给予评价和指导,不断培养、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3 结语
本文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从高效利用在线课程资源的角度出发,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中分别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为在线课程资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实施路径,并对翻转课堂教学在资源利用、管理、共享上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也对教师、学生、平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应当提高对在线课程资源的判断、选择能力,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同时注重资源的质和量。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充分的学习时间,并在教学中注重方法指导。对学生而言,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即对网络在线课程资源的判断、质疑能力,并在自W和协作中增加与他人的交流。在线课程资源的丰富度及其质量成为教师、学生选择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线课程平台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多层次性,同时加强平台的交互性。
参考文献:
[1]沈书生,刘强,谢同祥.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07-111.
[2]杨红云,陈旭辉.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高教探索,2016(4):78-85.
[3]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4]赵佳娜.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建构中应用模式研究――以大学基础英语实践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21-126.
翻转课堂的来源范文4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课 慕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8
Abstract Based on the appearance of new 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odes for Micro-curriculum, Mooc, and flipped Classes, such as from the thinking of flip,this paper tries to flip classroom for Micro-curriculum, Mooc,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flipped classes; micro-curriculum; Mooc; classroom teaching
受现代电子信息化影响,多数高职学生热衷于信息技术设备,对纸质课本的阅读兴趣降低,花费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时间较多,占用了原本属于课堂的时间。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思维,碎片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不相适应。为了顺应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试图寻找一种改变高职课堂教学的方式,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或者反转课堂,它是由教师通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相关知识点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视频,并将视频和相关的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成了师生间相互交流学习、答疑解惑,进而进行知识运用、学习心得分享的地方。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知识传授和内化两个阶段,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这里提及的“翻转”是调换了发生的地点,让学生先在课前独立自学,而课堂时间是教师根据学生们自学情况安排课堂内容,主要是解决学生的课前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内容的深化,进而进行知识运用,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两个过程的时间、地点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转向帮助学生知识内化,这样的话,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优化教学过程。这种先学立足于诊断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后教则是教师针对难点组织具有导向性的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从而使得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以“翻转课堂”改进高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而教学对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正是翻转课堂的意义所在。学生课前先学优先寻找知识的停靠点,进行知识联系和应用,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一方面,高职学生的生源层次不同,知识的储备及链接不同,知识的提取方式不同与难易程度不同,所需的时间不一。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较多,精力旺盛,如若将部分时间花在课前学习,一举两得。后教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点的内化,学生自学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并完成作业,教师课堂上负责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间师生间互动频繁了,这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互动性是翻转课堂的最大价值所在,而互动性必须建立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先学什么内容,如何有效地先学,显然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有效教学理论上讲,先学必须考虑知识的脚手架作用,以便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进行新知的学习,显然,先学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比如说学习资源、学习任务的设计。微视频是翻转课堂使用得最多的方式,微视频之所以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图文并茂,对大脑提供多样化刺激。
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工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表面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这种任务式课堂教学的完成需要学生进行自我阅读的同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课堂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慢。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平等的话语权,从有效教学角度上讲,学生需要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阅读和思考,而教师才能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必须以完善、有效的课外学习资源为支撑,进而奠定先学后教的基础。
3 翻转课堂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科学地建设新兴的在线教育资源,并利用这些在线资源指导课程教学,已然开启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微课” 、“慕课”等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现孕育了翻转课堂的沃土,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凯特林・塔克(CatlinTucker)指出,翻转课堂的魅力在于,它让人们意识到学习可以有多种媒介和途径,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室内或者课堂内。①
3.1 分化知识点,利用“微课”翻转课堂
“微课”一词是伴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出现,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②微课与微视频的差异就在于微课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相应的学习评价和相对完整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一个或者多个知识点,以便可以自定步调进行新知学习。
在经历“工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后,高职学生学习逐渐走向职业领域的各种工作任务,加上专业性和行业性等特色,部分核心课程需要动手操作,如观摩、实验、实训等,许多细致的操作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和揣摩,有些甚至还需要多次的观察,由于时间限制这些过程是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倘若借助微课的形式,将其中一些难懂的关键环节制作成微课,即在教学设计时依据翻转课堂的需要设计微课程,比如说将各个知识点分化开来,将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进行剥洋葱式的分解,形成一微课程,一主题,解决一问题。学生在宿舍中通过网络自行播放,分段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实验、实训课,如果能将课堂学习实验、演示内容等重难点内容,事先做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学习,课堂上教师便可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多数时间用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微课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翻转课堂,课堂内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还乐于探究并内化知识。但是,微课在学生进行知识点相互联系方面相对不足,缺乏大数据生成与挖掘的支持,在学生系统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等方面所起作用不多,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3.2 扩大知识面,利用“慕课”翻转课堂
通过整合微课资源,慕课以其系统性和成熟性,弥补了微课的零散和碎片化,更好地支持翻转课堂。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汇集全球优质教学资源的在线课堂。③教师成了慕课的指导者,辅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教师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究讨论疑难问题并积极完成课堂作业。教育关注人的发展,职业教育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能力的发展着重于整体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等,零散、碎片化的知识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相对于微课而言,慕课作为较为完整的在线课程,可以满足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生课程的需求。学生通过慕课学增加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揭示出亟待解决的先学状态下未能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
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对接职业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实践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课堂时间有限,只能通过课外的时间学习。基于其优质性和开放性,慕课教学可以快速、有效地传递知识,而翻转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探讨沟通了情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体验。④高职课堂教学中,部分理论课尤其是公共课所占比重较大,这些课程不受学生重视,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不明显。如若在这些课程中引入慕课教学,在大量优质课程资源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相关慕课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加强实践环节联系,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形成较为整体的知识面,提升了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性。
微课着眼于微观,多来源于校本资源;慕课着眼于宏观,更多的来源于开放的优质教学资源,二者角色差异的互补性有着共同的追求。微课与慕课都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学生主动学习视频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可以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将着眼于微观的微课融入宏观的慕课,通过“微课”的形式做慕课,以翻转的思维改进高职课堂,从满足学生的需求经验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课堂的“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完美结合。
注释
① 田爱丽.美、加、新、澳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和翻转课堂进展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4(3):78.
② 陈环环.英语教学如何做好微课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59.
③ 易庆f.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94.
④ 姜艳,国荣,付婷婷.翻转课堂与慕课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均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4):110.
参考文献
[1] 易庆f.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94-99.
[2] 张华.中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差异研究[J].科教导刊,2015(9):11-12.
[3] 孙一耕,张停.“慕课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5(1):30-31.
翻转课堂的来源范文5
关键词 翻转课堂;课前任务;ARCS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059-02
翻转课堂(Flipped/Inverted Classroom),又名颠倒课堂[1],是近年来教改探索及实践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哈佛大学教授埃瑞克・马祖尔将学习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教师讲解新知识,即知识传授;第二步是学生主动理解巩固知识,即知识内化[2]。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根本翻转不过来,其中学生课前知识习得失败是翻转课堂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知识习得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同时也是进行问题解决的起点。所以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1 ARCS动机理论简介
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不仅要符合教学目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吸引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相关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理论上是勿庸置疑的,但对于如何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还是一个难题。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凯勒教授分析了许多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引起学生动机的要素主要有四个: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简称ARCS动机模型。ARCS动机模型自创建以来,在许多国家的教育领域得到充分肯定[3]。
本文将以John M. Keller提出的ARCS学习动机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特征,提出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的方法。
1)注意,是一切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引起了学习者的注意力,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后续学习过程[4]。
2)关联,是指学生感到教学与个人需要或目标有关的知觉。在进行课前设计时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关联设计:熟悉化,使用与学生经验相关的语句、事例或概念;目标定向,向学生说明教学的目标和学习内容的价值;动机匹配,把教学与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匹配起来。
3)信心,是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动力[5]。信心的设计从两个方面入手:①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持续给予支持和维护;②让学生对成功拥有更高的期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4)满足,是当学习的结果与学习者的积极期望相一致的时候,学习者心理上获得的满足,是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4]。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四个要素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任务设计
翻转课堂课前任务与传统课前预习的区别 在传统课堂,教师站在黑板前授课,学生不断地记笔记。这种方式完全忽略了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当教师呈现一样的知识时,每个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而翻转课堂的出现,正好可以解决此问题,学生在家可以按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步调进行学习。
传统课前预习与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课前预习是有指导的,并且课中知识案例来源于学生课前作业。传统学生课前预习往往是自己复习所学内容,没有指导性,且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与课上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时而久之,大部分学生会失去预习的激情。而翻转课堂课前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并且课前任务是和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在课中所讲授和讨论的内容是根据学生课前小测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的。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进行及时的反馈。
影响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的基本要素 影响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六个。
1)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的深浅、层次和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存在的问题正是课上的重要依据,需要反复深入学习,不以对错评价学生,而是综合评价,允许犯错。
3)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在于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是课上教学的依据。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翻转课堂学习中需要自定步调的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好的激励不是变简单,而是充满挑战。
5)挑战自我。教师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时要注意课前任务的层次性,另外还得注意将挑战与奖励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了解学生。教师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设备等情况。
翻转课堂课前任务布置模型 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所以,教师最好能够结合ARCS动机理论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前任务,如图1所示。
首先是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事,教学目标的深浅、层次和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在设计课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任务的可行性。要从ARCS模型的四个维度出发,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前学习任务。
第三,准备课前学习资料。在准备课前学习任务时特别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它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内化。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置的几个影响因素。在设计学习资料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结合关注要点检验修改课前任务。完成课前任务设置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ARCS动机理论检查自己的任务是否可行,并不断进行完善。
第五,实施课前任务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前任务学习时,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将其作为翻转课堂设计的依据。
3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教育观念的革新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翻转课堂教学变得可行。为了有效提高翻转课堂的实现效率,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以ARCS模型为基础,以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任务的特征为依托,将动机原理融入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中,力求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更有效地进行,旨在帮助翻转课堂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Brame C J. Flipping the Classroom[EB/OL].http://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flipping-the-classroom/.
[2]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3]张星辰.基于ARCS模型的电视节目游戏元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刘珊.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熊红妹.ARCS动机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翻转课堂的来源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76-02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2000年J.Wesley 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1]。此后经过了多次的演化后所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主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手中移交给学生。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进化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知识的掌握并不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而是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将多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学习工具结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让学习从单一的“课堂听讲,课下复习”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主动、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对知识的传授模式进行了基本的改变,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即:让学生先进行了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反馈式教学,这种颠覆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还使其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其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实现主动的,有目的性的深度学习。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中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是从作业和考试的情况来获取。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教学中老师只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课堂自始至终贯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吸收,在课堂上以讨论和质疑等多种形式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进行消化和深入理解。
一、“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
“材料基础课程”是我校学生所学的最重要,学时数最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主要从一级学科层次阐述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规律。同时,该课程在知识体系构造方面也逐步揉和多种材料共同的科学原理及技术基础,既突出不同材料的共性,又兼顾不同材料的个性。因此,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所传授的关于材料的基本共性的相关知识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前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中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是通过教师事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的。因此,其教学活动中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师所提供的视频。目前,该课程即将成为“慕课”课程,其教学视频是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所录制的。以知识点为基的“慕课”视频为重点,以学时数为基的爱课程网上的教学视频为辅,将两者相结合的课前网络学习将使学生学习能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更快的掌握学习重点难点。
二、“材料科学基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讨论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翻转课堂虽然是一种新型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但其实施并不是在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从头至尾进行。目前我校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同时,翻转课堂也不应该是单纯地将课堂授课内容转移到课堂之外由学生自学就称之为翻转课堂。实施翻转课堂应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做一个全新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的原则是:章节中的前言或综述,或设计太多公式的推导都不适用于翻转课堂。目前,我们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是晶体结构中的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结构缺陷中的固溶体及固溶体对性能的影响,熔融态和非晶态中玻璃的结构学说,扩散中的扩散系数,固相反应中的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等章节。这些内容基本都是该章中的倒数第一或第二小节,都为该章中内容最主要的部分。学生经过前期的内容学习,基本掌握了该章中的一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就容易多了。如果在每章课程中开始或中期实施,可能学生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若再要求他们对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可能就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