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小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科技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科技小知识

农业科技小知识范文1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教学实践;作业数量;作业形式

数学课外作业的主要功能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与内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过程,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作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师生是进行交流的桥梁,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如何布置课外作业是我们备课、教学、反思时必须面对的。

然而当前农村小学课外作业布置存在很多误区,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对课外作业布置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以待抛砖引玉。

一、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较大

目前布置作业的时间大多在下课时间或下课前几分钟匆忙布置,可以说是为了布置而布置,随意性很大,这样常使学生感到作业无趣或不知所措。有的老师甚至随意翻开课本,让学生从第几题做到第几题。学生在此情形下完成的课外作业,质量是很难有保证的。

2.数量过多

不少老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把学生看成是无限容量的存储器,认为做得多才能记得牢,甚至要求学生把做过的练习册、考过的试卷都一字不差地抄几遍。这种超量繁多的课外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对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没有直接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疲劳度,导致学生厌恶乃至放弃课外作业。

3.形式单一

据调查了解,多数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特征是“三个基本”: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机械补充与延伸,基本上是书面作业,基本上是抄抄算算。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反感,最终会导致学生放弃。

以上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课外作业误区的应对策略

1.课外作业要体现出“少、精、全”

“少”,即为合理控制作业量,争取以最少的训练量达到最深层的训练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根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反复斟酌,仔细推敲。根据每一个不同的训练目的选择制订学生最合适的训练题目,以最少的训练量完成最终的训练任务。

“精”,即课外作业要能够集中反映这一节课内容中的精华,凸显一节课内容的重难点,落实教学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中联系紧密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全”,即所布置的作业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有的放矢,精心选择相关内容再布置课外作业,并且要求每节课所布置的作业都要符合教材、学生的情况,切合实际,切忌过深过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可过分降低练习的层次,使学生练而无效。

2.课外作业要体现出趣味性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3.课外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作业中。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家庭作业一般分为巩固性作业、准备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

4.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由于受自身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完”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自己的“果子”。

学生的课外作业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题为必做题;第二类题是提高题,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部分学生可以不作要求;第三类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并完成。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不再有困难。其实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农业科技小知识范文2

关键词 引智工作;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成效;经验

中图分类号 C9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20-01

引进国外智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事部门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是开发和利用国际人才资源服务经济建议的重要举措,是人事部门结合外事工作特点开创的一项新业务。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的引智工作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引进国外智力这项“花钱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工作作为发展农业科研总体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导向。引智工作在观念更新、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提高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不断提高科技人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以引智项目为纽带,促进农业科研与世界接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要在短时间内缩小这一差距,引进国外智力成果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经过多年努力,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的引智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2004年被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

1 引智工作的主要成效

1.1 为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科技事业发展积蓄力量

通过引智部门的推荐,迄今为止共接待国外农技专家100余人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有5人;出国专业考察、学术交流30余人次;出国合作研究1年以上的有2人。通过接待国外专家、出国考察、合作研究或出资购买等途径从美国、荷兰、巴西等30余个国家引进玉米种质600余份,直接利用引进玉米种质资源,先后育成铁7922等18个自交系,利用这些自交系育成品种30余个,已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有8个,其他育种单位直接利用上述自交系选育杂交种60余个,直接或间接育成新的自交系共68个,利用这些自交系又育成品种80余个。以讲学、提供技术指导及新的先进生产工艺等方式,为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使已有的科研项目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1.2 促进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工作的上档升位和品种的推广开发

目前,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承担着省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玉米综合试验站的任务。育成的铁7922、铁C8605-2玉米自交系是利用引智成果选育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品种,均以从美国引进的玉米杂交种为基础材料经过多代选配而来,是我国育成较早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其中铁7922开创了辽宁省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先河,它的应用使辽宁省玉米产量水平第3次迈上新的台阶,也促进了我国玉米产量水平迈上新的台阶;铁C8605-2自交系是近年来我国玉米自交系选育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已成为国内目前十分宝贵的优异种质资源和玉米生产上的骨干自交系。以铁C8605-2自交系或其衍生系为亲本的品种共推广种植1 570万hm2,创社会效益94.53亿元,经专家鉴定,研究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 展示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铁单系列玉米展示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推广种植到全国10余个省市,推广面积达到2 200万hm2,创造经济效益130亿元。利用含有国外血缘的试材选育出的铁单20号、铁研26号、铁研124号玉米杂交种已通过国家审定,具有株型半紧凑、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品质达到国家普通玉米一级标准,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铁单20号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引智工作经验

2.1 重视资源引进和集成创新

针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品种资源,保证引智工作取得成效。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品种资源,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事业之需,以紧凑、耐密、高抗为前提,引进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2 引智思路主要是突出创新

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及种质资源的处理、消化吸收和发展,是引智成败的关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改良培育出适宜国内环境的新品种。引智工作在观念更新、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提高农业科研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了科技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开阔了研究人员的眼界,拓宽了研究思路,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进一步激发了技术人员学习业务、钻研技术、进修外语的热情[1-3]。

2.3 选育新材料是关键

寻求新的亲本材料,采用人工杂交、回交转育等多种技术,配制大量不同的杂交组合。对引进的品种和亲本材料分类定向,经过几年的研究,选育出多份较好的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种。

2.4 鉴定、提纯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引进的种质资源因环境改变有一定差异,不能轻易丢弃,应耐心选择提纯。铁97005-1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从国外材料中选育出的玉米亲本自交系,已成功选育出多个杂交种。

2.5 摸清引进种质的资源特性

对引进的种质资源的倍数性、粒性、育性、抗性、产质量充分了解。通过田间鉴定了解特性,根据其特性与国内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种,配制了逾2 000个杂交种,经过田间鉴定和多点试验,已有3个杂交种通过国家审定,还有一批较优杂交种参加多点试验。

2.6 做好现有引智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

应当使引智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果,要树立效益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好消化吸收、研究创新和成果示范推广工作,把引进国外智力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农业科研能力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来[4-6]。

2.7 学习新技术

学习了先进的试验育种手段和生物技术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引进了大量育种试材,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先进生物工程技术,使先进的实验设备发挥了作用,同时玉米研究工作也从单纯依靠常规手段向常规与分子育种结合方向发展,提升了科研水平。

3 参考文献

[1] 陈惠瑜.引进国外智力 促进科技创新[J].石河子科技,2004(6):30.

[2] 王守民,周亮,李忠德,等.引进国外智力提高农业科技开发能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引智工作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1996(6):46-47.

[3] 何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 加速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5):20.

[4] 王绥之.山东在地方留学工作中独树一帜[J].神州学人,1998(12):15-16.

农业科技小知识范文3

农业高校在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积极有效地推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是农业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农村节能减排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动员社会各层面的力量,真正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科技体系、管理体系以及实现全民节能减排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我国农村地广人稀,村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农业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研的优势,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作出自己的贡献。农业高校教师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研究,能较容易并准确地发现农业和农村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研究成果更加接近生产实践。同时,还要鼓励农业高校教师积极地参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进一步提高农村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在“实践—研究—再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培养更多的农业相关人才,使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不断融入新的生力军,保证其健康良性循环发展。

2农业高校为农村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

农业高校是集农业人才、农业综合技术于一身的社会单元,农业科教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农业高校在推动农村节能减排中的优势不可替代,可以将自己研究的一些节能减排的好成果通过各种合作和项目示范的形式推广到广大的农村,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3农业高校的社会辐射作用推动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高校是社会文化的前沿,充分利用农业高校的资源开展节能减排本身就是倡导一种文化。农业院校的师生数量多、掌握一定的农业专业知识,有充足的宣传、发动力量。此外,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高校教师由于同农村和农民接触的机会较多,更容易得到农民的信任,而且又了解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对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的优势。毫无疑问,农业高校推动农村节能减排,将影响产业界对农村节能减排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采取更为长远的措施。

农业高校促进农村节能减排的措施

1加大农村节能减排研究工作的力度,为农村节能减排提供政策理论和技术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支撑,是解决节能减排技术制约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技术性节能减排的基础。为提高节能减排的水平,农业高校要建立政策理论指导小组,健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组建一批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同时,要加强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2利用项目培训和科技下乡等科技活动,做好农村节能减排的宣传引导工作

要在农村广泛加强科普宣传,营造有利于开展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发挥高校教师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宣传、引导和带动作用,使高校教师在农村节能减排中的工作得到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理解支持。为了更好地落实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农业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活动。采取层层讲授、任务分解等措施,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以促进农村能源建设稳步健康发展。同时,利用项目培训、科技下乡指导等机会,深入农民生活、田间地头,讲授节能减排的实用技术,通过技术使用的对比,增强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让节约理念“入眼、入耳、入心”,逐步使节能减排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10]。

3抓好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

针对农民对新技术不容易理解、接受困难的情况,在农村选择培育一批节能减排的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这既是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是向农民传授节能减排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有效途径。农业高校可以结合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以科技示范户为突破口,通过以点带面,逐步辐射推广,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强化农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同时,要利用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成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和农村节能减排的“三丰收”[11]。

4抓好对农业高校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人才

农业科技小知识范文4

夏中秀:八旬老人自建书屋

正值初冬,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沉湖镇老塔村,78岁的夏中秀戴好了皮帽,端端正正坐在自家院落改建的“农家书屋”里,看着当天的报纸,等待访客。没多久,12岁的小夏进了书屋,熟门熟路拿了一本《分类作文》,说:“爷爷,我借一本作文书。”

“我的‘生意’来了。” 夏中秀随口开起了玩笑,接着戴起老花镜,翻开借书记录本,刚要提笔写,一看记录首先问道:“你昨天才拿了一本,今天又借一本呢?这本是《分类作文》,回家好好读,不要弄坏啊!”如此说完,他才提笔在借书人一栏写下了“夏诗航”,接着备注了书名、书价。夏诗航是小夏的父亲,夏中秀笑着解释说:“我记不住孩子的名字,就记他父亲或爷爷的名字,弄丢了好找家长赔。”

和全国各地村落中常见的农家书屋不同,老塔村的这个农家书屋是夏中秀自费建成的。1996年,在沉湖镇机关工作了40年的夏中秀退休了。回乡后,“烟无瘾、酒无量,只爱读书看报写文章”的夏中秀在老屋二楼设了私人书房,美其名曰“颐养斋”。为了让更多村民便于读书,夏中秀干脆在家门前把菜园子改建成书屋,还将“颐养斋”中珍藏的《三国演义》《迎春花》等两三百册藏书挪到了其中。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觉得人的一生至少得完成一件事,我选择了农家书屋。”8岁时夏中秀就没了父亲,到12岁便辍学了,识字不多的夏中秀偏又喜欢阅读,第一次读起小说《西汉演义》发现有很多字不认得,他问遍了村中的“老学究”,“乡亲们都是我的老师。”

“辍学不忘再读书”,夏中秀下定决心,半夜挑灯读《三国演义》。当时正值夏季,晚上蚊虫多,夏中秀就着煤油灯、钻进蚊帐读书。他不仅阅读,还背诵了其中的重点章节,至今记忆犹新。就这样,通过问人、查字典,夏中秀读完了《三国演义》。等他转头再读《林海雪原》时,他明显感到轻松多了。可以说,阅读改变了夏中秀的命运。夏中秀自谦说:“身为文盲中的一个小小知识分子,我进了生产队的农会,之后又走出乡村,得以在机关单位工作。”

再回乡村,夏中秀得空出版了回忆录《耄耋回眸》,共32万字。管理书屋,夏中秀从不觉辛苦,反而体味到了一份愉悦感。“有村民遇到‘玶’、‘羹’等字不认识,就到书屋问问我,还有人问我‘耄耋’是什么意思,我就给他们说一说,自己也觉得很开心,有些我答不出的,就找《辞海》帮忙。”

退休前,夏中秀的老上司劝他学点儿“手艺(即打牌)”以打发日子。夏中秀却觉得过日子得讲究质量、活得有人生价值,这是他热衷于办书屋的原因之一。2010年初,老塔村村支书找上门来跟夏中秀商量,将村里的农家书屋搬到夏家。老人欣然应允。当年3月,夏老的书屋挂牌成为老塔村农家书屋,加上村民捐的1890册书,累计有藏书2000多册。

在书屋借还书一览表上,夏中秀登记着借书人的详细信息,从2012年3月20日村民夏德彬第一个借出《科学种菜》一书起,迄今共借、还书1497人次。每年,夏中秀还自掏腰包,花费数百元订购报刊杂志。

有人问夏老:“你两个儿子工作在城市,唯独你居住在乡村旧房,成了空巢老人了,这是何苦?”夏中秀说:“为了报答乡人的恩情。”在《耄耋回眸》中,夏中秀写了一首诗给家乡:“水泥曲径丈二宽,左右摆满买卖摊。一街万伞相挤让,千姿百态成景观。鱼肉果蔬布奇阵,粉面酒饼老少欢。问君何苦旅游远,热闹乡市看不完。”

汪新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70多岁的退休教师汪新民,有句口头禅:“富不丢猪,穷莫丢书。”1998年,年满60岁的退休教师汪新民回到家乡羊角桥村。回家后,常有家长领着孩子到家中请他进行辅导学习,更有少数村民登门造访,寻求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解决在农业产业转型难题。很快,汪新民萌生了一个念头——办一家免费读书的书屋。

办书屋的决心一定,汪新民便开始行动了。他首先从100多种报刊上剪辑下600余万文字资料,装订成120册,分成“励志青春”、“科技知识”等几大类剪报;然后写信给昔日的学生和朋友,希望能“讨”点书;此外,他还拿出部分退休金为村民买书。

有一回,汪新民听说有老师把书卖了,便急忙赶去买书。当时,天正下雨,他脱下衣服把书包好再背回家。老伴见状既心疼又怄气,问他要书还是要命。汪新民笑着说:“都要,淋感冒了可以治,书毁掉了就麻烦了。”就这样到处寻书,到2003年,汪新民在自家低矮破旧的砖瓦房里建起了黄冈市第一家农村书屋——“知识小屋”,免费为村民提供借阅服务。

一开始,来看书的人不多,汪新民主动送书上门,还把村里孩子叫过来,给孩子们讲故事,慢慢地“知识小屋”的人气越来越旺了,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孩子们就来书屋学习,就连邻村村民也纷纷来看书、借书。2008年,羊角桥村成为浠水县第一批申报 “农家书屋”建设的村,村里把配送的1200册图书、影碟、报刊和一台电脑放在“知识小屋”。自此, “知识小屋”正式改名为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农家书屋。

为了筹书,汪新民走访了武汉、浠水、英山、蕲春等地的书店,他还给县委书记写信,顺利为农民“讨”到了200册图书。之后,浠水县文化局、县科技局、县图书馆、县新华书店等单位都成为他“讨书”的单位,仅一年就“讨”回了1000多册图书。得知汪的事迹后,湖北省图书馆捐了600多本书,并决定在羊角桥村农家书屋建一个馆外图书流通点,定期换书。此外,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也向羊角桥村农家书屋捐赠了2000册新书、一台32吋液晶电视机和一部影碟机,并花了6800元订购了17个“农家书屋”铁皮专用柜,替换破旧书柜。

10年来,汪新民所在的农家书屋共收集了11类近10万余册图书,创造了上万人次免费借阅的纪录。汪新民还编写了《古典应用文集》、《名人对联故事》等书籍,自费印刷出版并向社会赠送。2011年,汪新民发起了“我为孩子讨点书”公益活动,收到了7000多册图书。随后,他将这些书送给了洗马镇12个中小学。

在汪新民的影响下,老伴顾桂娥成了书屋的义务接待员,常为前来学习的孩子和看书的村民烧茶倒水,提供方便。汪新民女儿的嫁妆也是成担的图书,不仅如此,女儿还在婆家关口镇梅河村办起了免费的农家书屋。前不久,汪新民又开始谋划发展“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选择一些热心于书屋工作的农户,每家配送100册以上图书,每月更换两三次,使文化中心户成为书屋开设的“分店”。如今,汪新民已发展了21家文化中心户,就连邻村村民都能就近看书了。

向宏健:读书“发羊财”

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何立新的电脑中,至今存储着几张湖北省恩施州配送搬运农家书屋出版物的照片:水面上停着一叶小舟,三四个人背着一包包书下船走上山路运书……何立新说:“在偏远的乡村,农家书屋显得尤其重要。”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燕子乡新行村村民向宏健善于从书中寻找致富途径。他曾贷款9000钱买了58只种羊,没想到,当年损失10多只羊。向宏健并未气馁,他分析原因,找来《怎样种好牧草》一书看了半个多月,发现书中所讲的黑麦适合在当地种植。于是,他在燕子乡溪坪村二组租了6000多亩荒地,利用薄膜覆盖技术种植,成功解决了山羊吃草问题。就这样,向宏健养的50多只山羊慢慢地发展到1000多只,从此走上“发羊财”之路。

向宏健深深体会到,读书让自己通向了致富路。为了引领乡亲们一起在书海里淘金,向宏建买了500多册科技书,并腾出自家一间房,办起简易书屋,村民们知道后都跑来看书。鹤峰县新闻出版局得知此事后,借着首批农家书屋和农民读书活动的试点工作,安排县图书馆、县新华书店在向宏健的书屋中新添5000多册图书、100多张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