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毕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毕业就业方向范文1
摘 要:面对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新的就业形势,学校要从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应用性出发,结合职校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改革现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规格、多方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中等职业学校要直面问题所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实情,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子,改革现行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析需求,研究对策
地域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才需求。笔者学校地处山区县,电子类、机械类毕业生多数输送到大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就业。可是计算机类毕业生去大城市就业机会不多也不适应,一方面跟高学历求职者竞争不是对手,另一方面自身能力与专业技术欠缺。因此,异地就业市场不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缙云县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居民家庭都用上了计算机和网络。通过调查了解到,本地的很多个人与企业还是比较喜欢录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此,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只要是“物美”,立足本地寻找发展平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还是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笔者通过收集就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对缙云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了解到,比较适合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办公室文员、仓库管理员及车间统计员、计算机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网站建设及维护人员、图形图像处理师等。从这些需求情况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应用功能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面宽而需求规格多样的特点。
因此,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互动,结合职校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改革现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规格、多方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定位目标,明确规格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在此大目标指导下,中职学校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一方面,可以依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多规格、多方向的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正视职校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允许每位学生“学习起点不同,专攻方向不同,成才目标不同”,将专业人才培养分多个层次。
从需求信息收集可知,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开展工作,即计算机操作员,这类工种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低,只需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第二类是依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进行工作,如售后服务人员、网管、网站建设人员、图形图像处理师等。这类工种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方向技能。因此,学校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分两个层面,即计算机操作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未来从业的意向,自主选择一个层面的某个方向进行专攻发展。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根据国家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建议,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和中职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习需求,实施“大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战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三、制订方案,落实措施
中职学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就业导向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学校实际出发,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和能力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突出专业培养特色,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要集中、合理、实用,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要与学生能力要求相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广,知识更新快,可学内容多。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应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切忌过大过多。例如,把《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缩为一门《电路基础》,《C语言》和《QBASIC语言》选学一门,同时针对岗位培养需要,把网络与三维设计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增加一些实用性的专业方向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发展,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专业方向课程进行精雕细琢,从而掌握更专业化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形成特长优势。
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为适应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应按“大专业多方向”方法设置课程,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为三个模块,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模块细化为多个专业方向,如文字数据处理、微机安装维护、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建设管理、图形图像处理等。各专业方向根据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培养需要开设相应课程,并渗透行业知识。如网站建设管理模块开设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络安全与维护等专业课程。课程管理坚持“基础统一,选修放开”原则,对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行学、统一考试,使每位学生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专业方向课程实行“活模块”选学,分方向选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意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特长精修。此外,学校的教学计划编制要便于课程管理和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避免“统一”与“放开”的冲突,尽量将专业基础课放在前三个学期开设,从第四个学期开始集中开设专业课,实行分专业方向教学。
2.加强能力培养,提升就业优势
对于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来说,学生技能优势不强、实践能力薄弱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要努力搭建适合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教学平台,突出技能优势,进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行“操作+应用+实训”的技能教学模式,提高实践能力。“操作”是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要熟练。首先,在教学计划上,增加上机操作的课时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带有大屏幕投影的计算机房上课,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再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定时开放计算机实验室。比如在课外活动或周末开放机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增加操作机会。
“应用”是指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首先,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强调以应用为主,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其次,理论学到一定程度,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综合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网络技术课,可以布置校园网方案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等习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资料等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次,开展各种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科技活动和竞赛。如组织网页设计大赛,参加校园网设计与维护等,让学生有机会检验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
“实训”是指接触实际工作岗位参与实习训练。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让学生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例如,学习Photoshop时,让学生去摄影楼,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如此一来,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行业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等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自助式”专业技能分向培养策略,突出技能特长。“自助式”专业技能分向培养策略是指将计算机技能进行优化组合,分层次、分方向,归类为基础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两个模块,专业方向技能模块依据岗位需求细化为多个方向模块,然后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及未来从业需求,自主选择一个方向模块的技能精修,开展“自助餐”式技能分向培训,从而形成专业技能特长的个性化技能培养模式。分向培养策略的实施可采用“课内打基础,课外练特长;理论统一学,技能分向练”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技能兴趣小组和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的形式来实现,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修或双休日等时间段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辅导教学,强化特长训练。例如,想成为网管的学生就参加网络技术兴趣小组,跟随学校网管员,学习局域网组建、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技术,在解决校园网维护维修问题过程中学习、锻炼、提升,从而初步具备网管员应有的专项能力。
四、关注市场,注重实效
学校的市场就是用人单位,若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在办公室中闭门造车,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门科学技术,其软、硬件平均一年甚至更短就要更新一次。这种发展使得学校人才培养总是滞后市场需求。因此,学校要经常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修改教学计划,补充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学校要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检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改进培养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未来的中职在许多专业领域都将被高职取代,适合中职生的岗位将减少很多。面对这种形势,中等职业教育在有危机感的同时,要看到自身优势,正视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沈才梁等,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及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2]王万森,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 2006(2).
计算机毕业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 就业 流向 分析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博弱、技术功底差。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分部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硬件这方面在目前看来就业人数已供多于求,而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上还是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创新人才!也由于高层计算机技术的深奥,各方面技术的结合,使得高层技术岗位人才十分的贫乏。由于竞争的激烈,同时学得不深,有的学生虽说学此专业但是就业时也转入其它行业的也数不胜数!
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1.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2.要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是我们生活的灵魂。例: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windows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
3.专业知识技术好,基础知积功底好,社会知识渊博。
4.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大部分是有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才。
5.具有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才,领导能力最重视的是天资、号召力、管理能力,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你的情商(eq)。不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令人信服的领导,而是要成为一个有“谦虚”、“执著”和“勇气”的领导。
6.诚信做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守公司技术或商业方面的机密。
三、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数据
1、主要区域:
2、单位性质:
四、综合分析
1.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从总体而言,计通学院就业行业及单位以灵活就业为主,占到了总比例的71.85%。国有企业为3.45%,三资企业为2.47%。自主创业0.49%,升学人数为3.7%。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是“铁饭碗”的观点,而是适应形势发展,投身到了充满生机活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中去。
计算机毕业就业方向范文3
1.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需求增强。一般来讲,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服务企业,坚信理念的思想,即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除了单一的理论知识外,已覆盖了毕业生走向社会而应掌握的各个角度及细节方面的内容。从用人单位角度讲,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
2.毕业生应端正就业观念,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就目前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其就业观念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和就业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应结合自己专业内容认清就业方向,避免将就业目标集中在热门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等,防止出现毕业生就业“等”、“靠”、“挤”现象,造成就业成功率偏低。同时,要避免就业时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一味追求高职、高薪的工作单位,而忽略各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中小型企业。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来源不同,包括高职生与普高生、城市生和农村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生源等等,这些直接导致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教授出现了复杂、层次不一的现象。若采用就低不就高的教学方法,无疑导致层次较高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埋怨大量时间浪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上面,打击其学习积极性;相反,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学,就会使层次低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形成“吃不了”现象,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将产生极大障碍。
2.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的及方向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不同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是以精英教育为目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地方或偏远地区,以产学研结合,实现专业与就业互动,培养的毕业生要能够适应企业、事业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要面向市场需求和面向应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为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沿袭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而应点面结合、由浅入深,充分考虑学生认识程度和接受能力,把实际应用环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不合理,达不到教学要求。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较快,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因此要求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强大,而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呈现年轻化,专业教师的队伍并不稳定,高学历、高职称及“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未能及时培训、学习进而得到新知识、新技术,这也将影响实际教学质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4.考核方式落伍,不能反映学生技能。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课程的考核,基本采用原有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并未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列入学生成绩考核范畴,这将影响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技能的体现,影响学生学习热情。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
1.了解企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稳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必须向市场需求型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素质和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类专业进行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而所在区域往往不只一所高校开设计算机类专业,所以重要的是结合学校自身优势、针对所在区域内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去确定差异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本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配备专业教师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除在校内开展适合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课程,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企业特色课程、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的理解度、加深对企业的认知度,有利于其将来在企业稳定、持续、快速地成长。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早已远远无法满足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需求。开创新型教育模式,必须构建合理教师结构,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情况,结合用人单位的各项需求,组织多元化教学,营造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3.以实习或工作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把此项合作教育模式作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定向的重要策略与方法,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项目协调人,对外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谈判和签约,确立具体的合作教育项目;对内他们是学生的顾问和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特长及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劳动力市场情况选择专业,确定方向,安排学生外出实习。
四、结束语
计算机毕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化学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72-01
一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意义
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从事中小学教学。进入信息社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一新手段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计算机必将成为学习及工作的重要工具。信息获取不再完全依赖图书馆、书店,互联网已逐步成为信息获取与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正逐步取代黑板成为最重要的教学展示设备。远程教育、在线答疑正蓬勃发展。为迎接这些挑战,化学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已受到普遍重视。
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依赖信息技术的科研新方向。化学学科要求的计算越来越复杂,化学信息的存储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化学机理的微观表现、化工过程的自动控制,都要求化学工作者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在化学中的特殊应用技术。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尤其是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要紧跟学科前沿就必须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二 把握专业特点,提升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专业特点,学院对教学计划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内容组织必须贴近化学教育专业特点,并充分融合化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
1.系统开设课程、厚基础、重实用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对于不同的学科形态,强调不同的专业基本能力。一方面,学院召开教研会,讨论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注重化学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选择与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最实用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orelDraw与Origin、化学信息学。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学校师资情况列出可开设的课程表,加以课程描述,供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包括AutoCAD、Web程序设计。该教学计划注重基础,突出引用,强调实践。
2.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注重效率
首先,认真准备电子教案。出于经费的考虑,学生通常只选购一本基础教材,而这本教材往往是为多个专业的学生编写,内容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备课时需更多专业特点,了解课程知识在化学教育专业中的典型应用,从而制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课件。其次,注重课堂提问、练习检查等反馈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改善上机实践。机房安装红蜘蛛多媒体教室软件,投影仪。上机环节,先教师同步示范,学生再练习。同时在教师FTP服务器上提供练习题目,实验步骤及详细的解答视频供学生下载。另外,下机前,对每位同学的上机作业做一个简单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3.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院定期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装机比赛,并给予奖励。为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提供活动场地、提供服务器,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包括增加计算机化学方向、化学教育技术方向师资队伍人员编制,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计算机课程教学,对这些教师,工作量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化学方向的中青年教师跨学科报考计算机方向、教育技术方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院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三 效果评价
实施新教学计划后,从学生到课情况看,缺课、旷课率明显降低,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通过率提高很大,学生上课能提出建设性的问题,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毕业生的就业面拓宽,毕业生在工作中承担一些新的任务。这些毕业生因知识结构新,动手能力强,能适应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被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统计表明,参加过辅修的毕业生,就业率更高,所签工作满意度更高。这些积极的信息促进了低年级学生参加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苏育志、张建华.化学教育专业计算机辅修课程的改革和实践[J].化学教育,2003(6):11~12
[2]杨光辉.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2(1):34~36
[3]黄允中.“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1):28~31
计算机毕业就业方向范文5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网络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了解与网络工程有关的法规;
5.能够运用学习知识和外文阅读能力查阅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计算机软件;
4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工程师;
2 运维工程师;
3 网络管理员;
4 系统运维工程师;
5 网络运维工程师。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计算机毕业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就业观念;就业目标;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教师要强化学生就业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就业教育当作是学生毕业之际的一种速成教育。学生进入学校,先着手学习计算机课程,临近毕业,再把就业的注意事项集中警示一下,至于以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学生自行消化和解决。但实际上,进入中职学校,“就业”的理念就应该在老师和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因为学生“就业”,就是教师的培养,绝大多数中职生都面临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在校期间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学生一旦树立了明确的就业观念,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就业”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会自觉地树立“就业”计划。所以当学生置身于“就业”的空白期时,就业教育的开展当仁不让,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引导学生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在校生活,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更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个长期的职业规划。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入校后不仅对计算机学生进行本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还要积极应对学生的就业素养。学生一入学,我课堂上总会先和学生沟通,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而90%的同学会蛮有兴趣的说电脑能玩啊,然后就表现出对电子竞技的热爱,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要学什么知识、毕业前应考取何种相应证书,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更是一头雾水。针对学生的茫然,我往往在第一节课就开设就业教育课,明确其所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告知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对的标准和要求,用人单位的基本素质要求,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去考取相关的证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这种就业观念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统筹学生就业目标
中职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但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却很薄弱,计算机科目开得五花八门,学生的技能水平却是蜻蜒点水,在真正的工作岗位显得无所适从。在学校学生没有就业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规划学生就业目标,指导学生至少在某个专业方向上能胜任工作岗位。我们学校把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的在校学习,专注文化素质、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操作的培养。这段时期重点是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将来的专业技能做准备。在教学安排上,要协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可行性,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第二阶段也是实训阶段,该阶段的培养我们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按各自的特点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各个团队由专职教师负责,教师设置学生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这一阶段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有部分相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侧重,还要选修与专业对口的相关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应该清楚自己的实力,就业的目标和方向一旦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这就达到了我们培养中职学生的目标。
就目前专业情况和社会的需求看,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大有市场的,如各企事业单位、各电脑公司、各网络公司、各广告公司等,我们有针对性提供给学生选择的培养目标:如计算机操作应用人员,要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常用计算机外设,解决办公无纸化的能力;计算机组装、维护人员,能熟练安装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具备软、硬件故障维护的识别和维修;计算机销售人员,能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特点,能准确定位用户对计算机设备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安装和维护人员,能组建局域网的工程,熟练运用网络设备产品,维护简单网络的正常运行;网页制作、网站维护人员,能熟练的掌握动态和静态网页制作软件,能操作相关的多媒体处理软件和设备,设计和维护实用的网页的实践经验;广告、园林、产品等设计人员,熟悉运用各种图形图像绘图软件以及相关的绘图设备,熟悉一两种程序设计语言,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教师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教师在常规教学中,点点滴滴都渗透就业能力的培养,为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必修课程一定要稳打稳扎,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其次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课程教学上,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地在“做”中“学”。例如我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到上海英业达集团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操中学会技能,学生从计算机生产到熟练安装各种软件和硬件及计算机维护及维修,加强学生专业动手技能,做到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岗位相结合,取得了实用的良好效果。
学生在项目进行阶段,教师还要偏重于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适当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艺术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融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应对困难的抗压能力。可以按照学生技能及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项目课题,各小组学生群策群力,分析项目要求,提出作品方案,拆解项目模块,应用开发项目步骤,综合思考项目结果。在项目进行的每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在对企业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活动中,对企业的传统文化、背景建设、企业的宏伟蓝图等都进行设计和构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中。还适时举办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和竞争意识。通过各种省、市及校内技能竞赛,拓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挥个性和特长,为成为真正的蓝领做准备。
中职学校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而教师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操作者,为了学生能有美好的未来,更好的融入职场,我们应该作一个良好的铺垫,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顺利度过“就业”的盲区。
参考文献:
[1]韦家明.加强职业指导做好就业工作[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