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1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效率;财政收支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3)02007005
一、 引言
自2012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延续及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并未好转。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数据,2012年1—5月,CPI同比上涨3.5%,低于全年4%的调控目标0.5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高峰值8.1%低4.6个百分点,物价增速仍处于回落通道。2012年1—5月,中国出口7 744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8.7%,较上年同期下降16.8个百分点。另外,5月工业企业出货值同比增速仍位于低位,显示外需并未实质性好转。
出口大幅下降,内需无力拉动,这对于刚刚经历经济寒冬的地方政府雪上加霜,2012年5月之后,各地纷纷推出相应的刺激计划。天津、山西、黑龙江和江苏等10余省市陆续了累计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1]。其中,贵州预计投资3万亿元,重庆预计投资10年6万亿,四川预计投资6.49万亿元。
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投资势头足以盖过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是应该快马加鞭,还是应该放缓节奏,三思而后行。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应该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条件下启动,是否应该作为刺激经济的常规手段都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二、 地方政府投资动因
1.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点燃,向全球蔓延,顷刻间,全球股市暴跌,实体经济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的宽松政策,各国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务来筹集资金。但是在多数延续高福利政策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却不得不面临债台高筑而无力偿还的局面。欧洲债务危机,使世界各国对经济丧失了信心。
经济形势一度恶化,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势必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自2011年以来,中国对外出口的数据就一直不乐观(如图1所示)。
图12011—2012年中国进出口商品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自2011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1月,进出口总额2 72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出口总额1 498.6亿美元,同比增长-0.6%,创下了2009年以来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速的新低。世界经济形势不乐观,导致世界商品需求萎缩,而中国又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出口在GDP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避免国内经济伴随世界经济持续恶化,维持地方经济正常运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政府大规模投资计划重新抬头。
2.国内经济二度探底,内需严重不足
受国际经济形势低落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也并不乐观。2008 年第3 季度和第4 季度的GDP 增长率分别为9.0%和6.8%,自2001 年第4 季度(6.6%)以来第一次下降到7.0%以下。为了避免经济继续下滑,2008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即“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全面转向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增长。“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之后,国内一度进入投资“”中,各地投资项目纷纷上马。利用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是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由工业增加值增速等10个预警指标构成的经济预警综合警情指数。可对“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后国内经济运行状况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自2008年“4万亿”计划出台后,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开始回升,于2009年触及经济趋热区域,达到经济景气指数最高值。但在之后的3年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开始回调,特别是到了2012年初开始出现急速下滑。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即将触及趋冷警戒线(如图2所示)。
图21996—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上述分析可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
际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国际需求不振,传导至国内直接导致出口锐减。面对国内通货紧缩,投资刺激冷却,国内外需求不足的局势,政府理所当然地开始酝酿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希望在投资的拉动下,缓解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局面。
为缓解经济危机过后当前地方经济压力以及建立中长期地方经济新体系,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更多的是出于地方经济自发需求,似乎是经济运行至此的一个必然产物。
三、 重启大规模地方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刺激力度大,能够使经济快速复苏是政府投资的特点,与此同时,政府投资也会带来低效率、挤出效应、产能过剩及地方财政收支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围绕历年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产能过剩及地方财政收支情况,研究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的必要性。
1.地方政府投资效率逐年下降
投资效率主要体现为投资规模与其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适宜程度,即在一定时期内,投资规模大小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衡量地方政府投资效益,可借助边际资本产出率,该指标的经济含义是一单位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2]为:
边际资本产出率=新增生产总值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100%
新增生产总值(GDP)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三大部分组成,由投资直接引起的GDP增长应该是GDP的资本形成部分。所以上式可以改写成:
边际资本产出率=新增资本形成额/新增地方(中央)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额×100%
计算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投资边际资本产出率逐年下降(如表1所示)。自1978—1990年,地方政府投资边际资本产出率还有一个上升的阶段,但从1991年特别是1993、1994年之后,地方政府投资边际资本产出率快速下降,直到2009年已经跌破100%。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疲软,递增的地方投入带来的效益却一年不如一年,地方政府自主投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超过市场有效需求,从而给经济运行带来危害。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间展开激烈的竞争,采取各种手段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由此引起市场分割、投资过热以及过度或无效行政干预等,这实际上是导致中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的重要体制性因素[3]。结合近年来国内经济运作情况来看,一些扭曲的刺激措施,往往对市场发送不正确的信号。如通过补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手段增加市场有效需求,这样反映到企业就是增加生产、扩大产能。但消费只是在经济低落的时候起到快速恢复经济的作用,所以刺激不是持续性的,一旦消费刺激结束,高消费不再持续,这种一时性和寅吃卯粮式的解决方式,必然使得企业扩张的产能出现过剩。
但工信部及发改委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项目审批环节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担忧。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根据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 000万吨、钢材938万吨,总投资为696.8亿元,并将在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 614万吨的基础上实施[4]。而宝钢2011年产量也不过4 427万吨,其钢铁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产能能够足够满足国内需求的水平上,又新建年产量如此大的钢铁项目,其钢铁区域产需不协调发展的解释似乎并不能站得住脚。
国家“十二五”规划针对电力、钢铁、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和煤炭等12个重点产业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划,截至2012年8月,2012年发改委审批项目约2 40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累计总投资197 119亿元,同比增长24.9%;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5 432亿元,同比增长14.2%。而2011年1—8月,新开工项目计划累计总投资不过157 821亿元,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30 311亿元。在给国内经济注入强心剂的同时,不禁让人感到后怕,药性过后,过剩的产能该如何处理。
在刺激的同时,国家在2009年9月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抑制产能过剩,但地方政府在抑制产能过剩方面却并不乐意主动地配合,因为多数产能过剩产业都是纳税大户,是拉动当地GDP的主力军。所以,地方政府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似乎没有太多新的调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的导向下,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还是集中在基建和制造业等产能过剩领域。
3.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构成。在税收收入总额上,2011年地方税只占全国税收收入总额的45.8%。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52 547.1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0.6%;中央财政收入51 32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9.4%。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主要由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构成。其中2010年上述几项就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62.4%。2011年地方财政支出92 733.7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4.9%;中央财政支出16 514.1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5.1%。
地方政府在只拥有50.6%的财政收入下却要承担84.9%财政支出,收入与支出的不匹配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失衡。2002—2011年,地方财政赤字从6 766.5亿元一路攀升至40 186.6亿元,在10年间增加了将近500%。从地方政府赤字占GDP比重可以清晰地看出,自2008年起,比值快速增长(如图3所示),凸显出中国地方政府赤字状况越来越恶化。
图32002—2011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巨大的投资资金缺口,反映出近几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投资是极为不正常的。为了拉动地方经济,投资必须跟上去,但财政预算是有限的,只能依靠预算外资金。所以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国内贷款等手段筹措投资资金,大量的贷款积压使得地方政府时刻处在高负债危机边缘,若财政收入无法归还贷款和利息,地方政府破产一触即发。在存在巨大投资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必将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恶化,若不能配套出台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地方债务危机将日益凸显。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历年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每况愈下,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重,地方政府收支极为不平衡的情况下,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过于草率和盲目。不能否认地方政府投资对地方经济的刺激作用,但前提是应该在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本地产业结构,估算产能情况,预算当地政府财政收支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所以,本轮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投资时机还不够成熟,而且规模过大,容易对经济产生剧烈影响,若市场无法正确捕捉正确信息,容易进一步加剧经济恶化,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投资的原始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对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起到宏观导向作用。地方政府投资也是如此,其出发点应该以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为原则,充当经济的监督和维护者,调节当地投资结构,引导社会投资往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代表地方政府的意愿,用投资创造地方收益,破坏市场规律,挤压地方民间投资,从而导致盲目投资,制造产能过剩。
第二,改革地方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
以GDP为纲的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旺盛和投资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财政分权制度下,一方面,在收支不合理分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投资创收是一个很好的创收途径;另一方面,GDP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官员的主要指标,地方官员在任命制下,为了表现其在任期间的政绩,投资是快速增加当地GDP的有效办法。但是一旦官员升迁换任,这些巨额投资背后的债务就留给下一任官员,下一任官员为了弥补上一任遗留债务和政绩表现,必然又会大规模地投资,如此恶性循环,地方投资需求必然会飞速攀升。中央政府应设计合理的官员考核制度,改变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和投资低效的局面,让地方政府退出GDP竞赛。
第三,改革项目审批与核准制度,下放市场自主投资权利。
2004年国务院改革单一投资审批制度,将投资项目的管理分为审批制和核准制,即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而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但事实上,审批制的改革实质上只能说是“制度的改良”,审批制的改革未能完全下放企业投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由政府管理企业投资。
政府投资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纠正市场失灵,因而其项目审批制还应该保留。并且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审批,控制其投资的热度,将投资的机会和权利下放给市场。具体可以通过减少企业税收、建立企业投资补贴机制等优惠措施,鼓励市场自主投资。地方政府应逐步减少和取消核准制,进一步完善当地市场运作监督体系, 保证市场公平运作。
参考文献:
[1]10月17日盘前利好消息解读[EB/OL].http:///2012/1017/10136134.shtml.
[2]刘敬芝.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效益分析与评价[J]. 经济管理,2008,(15):32-35.
[3]王立国.张日旭.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30-35.
[4]江国成. 发展改革委:广东、广西及武钢将累计压缩粗钢产能2684万吨[EB/OL]. http:///fortune/2012-05/29/c_112064135. htm.
[5]龚强,王俊,贾坤.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J]. 经济研究,2011,(7):144-156.
[6]郭子佳,王振宇.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2,(2):66-70.
[7]张婷婷.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财经纵横,2012,(9):161-163.
[8]王立国. 投资项目决策前沿问题研究[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9]张卫国,任燕燕,花小安.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11,(8): 26-37.
[10]朱玉明. 地方利益、政府利益与官员利益[J]. 经济经纬,2007,(3): 93-96.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2
一、呼和浩特市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受到外需下降、主要工业企业改造搬迁引起的停产、减产等因素影响,呼和浩特经济运行呈现出“低开稳升,反弹有力”的态势,同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2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为3.0%、上半年增速为7.0%、1-9月为9.0%,经济在一季度见底后,实现快速回升。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先后投入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一期项目已封顶,百度、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将落户云计算产业园。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纤维、金三角塑料光纤、f12高强有机纤维、银宏干细胞、中环光伏二期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术项目,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比较高,成长性又非常强,可能成为“成长型巨人企业”,产值可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
二是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及时启动了远期100平方公里、近期为20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建设,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已试生产,tcl和创维升级扩能搬迁、广银铝业等项目推进良好。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意总部基地、煤炭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加速发展,万铭总部广场、西蒙奈伦广场、伊泰中央公园等一批总部项目,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二期、北方物流总部等一批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紧建设。
(二)供给恢复增长势头强劲,需求增长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1%,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个百分点,恢复增长态势明显。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投资增长强劲。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8%,为近几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4.9亿元、161.5亿元和701.6亿元,增长43%、3.9%和33.7%;工业投资完成151.85亿元,增长2.6%。二是消费市场稳中趋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8亿元,增长13.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三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较1-8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下降20.8%;进口额7.1亿美元,下降13.8%。
(三)财政收入放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1.93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继续放缓。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长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经济展望
(一)关于2013年经济走势预测
2001-2011年11年间,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达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在11年间,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阶段。2001-2007年7年间平均增速高达23.6%,2008 -2011年4年间平均增速回归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可能与国家和的走势基本吻合(见图①),正处在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型的时期。
图1 2001-2011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趋势图
通过上述2001-2011年期间呼和浩特经济增长特征分析,针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按照不同环境和政策力度设计可能的情景,存在两种经济运行情况:一种情况是2013年gdp增长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7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世界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触底回升态势明显,社会投资和消费信心及时提升,中石油、石药、tcl、创维等大企业达产,工业恢复增长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以上的增速;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工业投资回升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费预期信心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2.中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较慢,呼和浩特工业较2012年温和回升,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平稳。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费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二)关于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将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欧元区经济有可能摆脱衰退,实现微弱增长。尽管如此,全球总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放慢到潜在增长率以下,加上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 2013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外部环境好转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态势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2.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制定了“把稳增长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调控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说明前一阶段采取的微调预调措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2%,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50%临界点之上;工业生产触底企稳,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增长14.2%,比8月提
高了1个百分点;1-9月投资累计增长20.5%,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长9.9%,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略高于7.5%,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7%。随着今年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触底企稳初现,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结合现阶段呼和浩特发展特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既有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
(一)有利因素
1.国内经济触底企稳,稳定了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扩大,能有力拉动呼和浩特电力、化工等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会刺激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增长以及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从2012年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看,触底企稳的态势还不稳固,国家“稳增长”的刺激政策不会退出,将更加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这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利好,同时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推进。
3.自治区保增长措施深入实施
我区已出台的扩大电价补贴范围、实施电力综合政策、建立部分工业产品储备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重大建设项目采购区内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加大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事业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将会继续深入实施,对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内部发展空间较大,增长动力较强
一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将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二是2013年随着中石油、tcl和创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的效能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三是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人口积聚能力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加快,内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能有力的支撑经济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风险,可能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影响。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制约力度加大,特别是水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三)实现“双保”及2013年目标的支撑措施
1.大动作的带动作用
围绕着推进城镇化,首府今年以来,力推四大动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开辟新空间;其二是在城东全面启动白塔机场迁建工作,为城市新区发展释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间;其三是在城北实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态长廊;其四是在新机场周边,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区,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这四项重点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轨道工程的实施,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对实现保增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2.大项目的推动作用
为补足工业短板,首府实施了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点推动的36个重大项目中,中国电信等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银宏肝细胞生物、tcl、创维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型光伏材料及应用技术、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中石油500万吨炼油、tcl、创维各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项目已竣工投产。
3.大产业的促动作用
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培育发展,首府已经形成食品加工、电力、生物、冶金化工、电子信息以及光伏、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几个大的优势特色产业。上述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在2011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左右。“十二五”期间,这几大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提升首府工业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3
关键词:国际收支贸易顺差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有逆差外,我国1直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特别是2003年以来,双顺差规模呈迅速扩大的趋势。迄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1万5千亿美元。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下面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的分析,来分析顺差背后的原因。
1、经常项目分析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增幅为134%。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收益项目顺差106亿美元,增长200%;经常转移顺差254亿美元,增长11%。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增幅为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收益顺差129亿美元,增长253%;经常转移顺差174亿美元,增长28%。
可见,经常项目顺差大幅积累,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增幅都在60%以上。
造成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
1。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2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2。我国低廉的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因此,在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对1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的产品中相当1部分已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我国的低廉劳动力优势在1定程度上化为了劣势,导致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也加剧了同他国的贸易摩擦。
3。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1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这使得国外的同类型产业,在国内失去了竞争力,这也在1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进口需求。
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1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依然奉行自由贸易主义精神,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其结果是美国出口机会更少,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进1步扩大。2、资本和金融项目分析
2005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下降43%。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78亿美元,增长28%;证券投资逆差49亿美元,下降75%;其他投资逆差40亿美元。
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4%。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亿美元,下降1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其他投资顺差133亿美元。
2007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其中,直接投资顺差509亿美元,增长64%;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下降83%;其他投资顺差426亿美元,增长21%。
由上可知,近几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为顺差。其中直接投资顺差贡献最大,其他投资项目多为顺差,证券投资逆差呈下降趋势。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原因
1。我国的对外投资情况。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增加较快,2004年对外净投资18亿美元,2005年上升到113亿美元。该项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外汇供应充足,这些为企业境外投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引导企业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
2。对外开放和面向市场的结构性改革,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目的地国家。FDI的大量流入,从两个渠道加大了国际收支的失衡。FDI的流入直接增大了金融账户的顺差。
3。境内机构调整境内外资产摆布,对境外证券投资规模大幅减少,是证券投资逆差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200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调减了短期外债指标,各商业银行境外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同时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贷款需求继续增加,为满足资金需求,商业银行调整境内外资产摆布,减少增持境外债券。
3、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发展趋势
1。从区域分布看,中国目前的外贸交易量主要集中在珠3角和长3角。由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发达地区产业因本地投入成本快速提高而将其部分转移。外贸集中度较高的地区调整外贸增长方式,不仅会促使全国进出口贸易逐渐转向均衡增长,也可能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长加速的动力在变小。
2。从目的地看,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正在调整。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贸易格局正在从“相对集中”到“相对均衡”转变,对3大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在中国最近几个月的出口增量中,和日欧相比,美国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这将有利于中美贸易逐步走向均衡。
总言之,笔者认为,受国内国外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的干预,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会有所缓和,这对于缓解目前过热的宏观经济形势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李涵硕孙晶: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世界,西方发达经济体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垮国公司纷纷破产,各国大型金融企业均出现巨额亏损,所在国家相继采取救助措施进行干预,接管破产银行。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使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一派萧条的景象。导致我国出口需求严重不足,出口加工型的企业订单迅速减少,一批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经济大受拖累。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家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应对。
XX年11月15日,xx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项举措,决定在未来三年内,中央财政共投资4万亿元,要求做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12月3日又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对今后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使处于中部地区的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对招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成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必然选择,竞争日趋激烈。
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响应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县委县政府实施“三化、三集中”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重点建设县工业园区和临江产业园。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入园企业数十家。临江产业园正在紧张规划建设,已有企业开始入驻。十八个专业招商分局到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工作,引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香港互益纺织工业园、江苏常熟锦绣经纬编、新锦丰方便面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区。XX年新签约外资项目4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437。68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264。22万美元,境内市外项目75个,实际到位资金34。07亿元,外来投资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38。29%。
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苏北等地区比在发展速度、招商工作力度上无法相提并论。与临县望江比也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的多,谈的多,真正签约落户的少。
二是引资项目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小项目、一产、三产项目多,大项目少,重大工业项目和财源性项目少,对整体经济拉动效应不足,财政贡献率不高。
三是项目开工率低、资金到位率低、建设速度慢,投产、达产率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速度的要求。四是投资软环境、硬环境难以满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和外商的要求。
三、对如何破解我县招商引资难题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效果不好的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谈几点意见。
第一,强化服务观念,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搭建高速通道和平台,积极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树立“以服务企业为本”的理念,以服务体系建设为起点,细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零距离贴心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帮办制度,县领导对外来投资重点项目实行点对点帮扶,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搭建高速通道和平台。
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责任单位联系点负责制、项目包推责任制等服务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快速建成达效。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超前对接,积极服务,帮助企业分析、解决落户和竣工投产前的主要问题。关注企业当下的生存状况,对工业园区、临江产业园以及各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梳理,建立外来投资企业运营档案,掌握外来投资企业运行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搭建新型发展平台,增强企业活力,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第二,实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实效。为了能更有效地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结合当前形势,清理和调整与当前形势和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文件、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创新各项制度,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督查督办制、绩效考核制,优化细化招商引资任务考核方案。结合当前形势,科学院合理分解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服务机机制,建立重点招商引项目领导帮办制度,为引进重点项目搭建服务平台和高速通道,提高工作实效。
第三,加强招商引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驻外招商分局的布局。招商引资干部队伍,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XX年,我县在各单位派出外出招商小分队的基础上,向苏、浙、沪、闽、粤等地派出了18支专业驻外招商分局,专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被派出专业招商的同志,大多数能坚守岗位,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宣传、推介**,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项目。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驻外招商机构必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加强,结合我县的主导产业,优选一批有开拓精神,特别能吃苦,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到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型材加工业等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开展招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坚忍不拔,出手要准,出拳要狠,务求实效。
第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促进产业升级。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招商市场细分已日趋明显,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成为必然选择。
一是集约招商和专业招商。集约化、专业化园区因大大降低入园企业运行成本和高效的服务而成为企业界的首选,这就要求新建立的临江产业园和乡镇产业集中区,一定要科学规划,建设之初即进行功能定位,引进一个企业就能带来一批企业,实现集约化和专业化招商。
二是产业链招商。选择招商项目要选择有实力的处于产业链前端的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有扩张意愿的,就是金矿,发现一个就一定要想方设法,紧盯不放。这时招商人员就要做足功课,对该产业行业进行详细周到的了解,出口必有行话,目标园区为其及其下游产业预留发展空间,让企业家能切实地看到他的未来,做到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三是利用我县优质资源招商。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招商,似乎我们的资源已经不足,这是我们没有看到。我县目前招商资源还十分丰富,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旅游资源、棉花资源等资源还大有潜力可发掘。这些资源型的项目,要形成产业链、深加工和牵动性。**县地处三省交界,面临长江,背倚大别山,人文历史绵长、悠久、文化底韵厚重,山区、湖区风景秀丽而优美,小孤山是万里长江上唯一的岛屿,是大陆地区唯一的妈祖神庙;白崖寨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其古城墙号称南国小长城,旅游资源可以深度发掘的十分丰富。
另外,我县几十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其中一大批已经成长为产业工人,为我县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品牌招商。在我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形成了一批小有名气的地方品牌。有的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有的还在生产经营,想扩大规模而资金不足。这些产品有的是特殊工艺,有的是原产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是我县潜在的招商引资资源,只是缺乏认识的层次和高度,如果运作得当,就会形成我县招商引资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5
关键词:经济危机 危机恢复 经济政策
2008年10月,美国房地产次级债危机爆发,使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了两难困境:真正走出危机,须在实体经济、金融和财政等各方面切实作出努力,清理债务问题的举措将拖累经济恢复的进程。这必然造成全球危机恢复过程的长期性。中国央行以最大规模持有美国房地产次级债债券,即刻用前所未有的货币性扩张政策挽救了全球经济,然而,我们中国经济却为此付出了史无前例的结构性代价,诸如恶性房地产价格、恶性债务等等。目前全球经济陷入氏期恢复期冲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自然是紧缩的。如何针对目前危机恢复阶段的全球经济形势萎缩的情况,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我国经济学者的广泛关注。
1、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目前美国和欧洲均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在美国,私债危机引发了债务危机。在欧洲,很多欧州国家多年来财政赤字高悬,并用此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加之私人机构购买并持有大部分政府的债务,致使债务危机迅速向私人部门转移,私债危机普遍存在。债务危机在实体经济方面的表现,便是长期过低的国民储蓄率。为此,发达经济体必须提高其储蓄率来克服经济危机。可以说,这是一个经济紧缩的过程,一定会影响经济恢复的进程,延缓经济苏复的步伐。债务危机表现在金融领域,便是过高的杠杆化。债务危机表现在政府部门,便是较高的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如若平衡预算,必须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但这一举措的最终结果果就是压缩需求,使失业增加。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更难带来和谐稳定的局面。
2、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1、国内外经济形势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长期恢复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自然是紧缩的。全球实际消费能力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量,外贸出口的下降意味着国外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在下降。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商品贸易顺差必然呈缩小之势。我们在没有革新现在技术的基础上不得已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来争取市场份额,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随着政策紧缩与房地产调控的继续实施,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僵局。这对于未来的房地产投资将会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是由于国外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有很多是实实在在的损失。过去,中国经济可以依靠制造业强大的成本优势来获取全球市场的美元盈余,所以,中国官方外汇储备不需要增值保值,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增长,也就是,中国官方外汇储备既便那时候出现亏损,也都可以迅速依靠大量贸易盈余来解决亏损。可是,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正在逐步输给韩国、印度和越南等地区。随着货币政策的扩张,我们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以上都是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2.2、国内外经济形势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中国经济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是具有机遇的,第一,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是通胀,但我国的粮食连续几年丰产。虽然猪肉价格涨速比较快,但总体而言,未来食品价格走势还是可控的。第二,输入性通胀虽然在2011年比较厉害,但是最近因为欧债危机重启,美元对欧元可能走强,同时最近油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在回落,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望减轻。随着CPI的下降,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缩的空间就比较有限。第三,2011年以来,考虑到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外需今后将面临较大负面冲击。虽然我国商品贸易顺差呈缩小之势,但是,由于国内需求也在收缩,全年顺差规模不会下降太多,对GDP的负面冲击也不会太大。就国内而言,食品价格尽管难以预测但快速上升的局面基本不会出现。
3、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等不利因素,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致力于在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
3.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呈不断下滑趋势,我们应该保持宏观调控政策中性,尤其不应该再推出紧缩性政策措施。目前我们对未来经济走势具有预测性,提出灵活性的政策措施。在货币政策方面,目前似乎还没有必要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可以考虑,在保证人民币贷款的前提下,适当放松调整流动性的力度,让新增贷款略有增加。这样,可以避免紧缩政策的自我强化风险,缓解大企业以延期支付方式对小企业的资金链的进一步挤压,避免出现大面积三角债现象。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收入增长远高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适当增大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可能是可行的。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小企业的减税力度,如降低营业税税率、推动服务业的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型、进一步降低小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进一步下调小微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等。
3.2、优化投资资金来源结构
鉴于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渐转向内需为主,并且,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内需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将是投资,对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其中,投资资金来源结构问题,尤须引起注意。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可以有力地支持工业化投资,但支持城镇化投资的力度不强。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这样的金融体系,适应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但却很难支撑以城镇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投资。这些投资规模巨大、期限很长、可持续性不确定,且风险集中,如果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来提供资金,或者来源不足,或者风险甚大。
鉴于此,政府和市场应积极推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其中包括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让地方政府掌握更多的财力,在体制和机制层面推进地方政府直接发债,应当给予重视。
3.3、调整我国经济结构
要调整中国经济结构,三方面的改革是不叮或缺的。第一个方面是两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改革,第一个层次是在政府、居民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第一是政府降低居民部门面临的整体税负,第二就是政府要求国有企业上缴更多的红利,并且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转移给居民,譬如说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第二个层次的改革是纠正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服务业。最后一个层次的改革就是当前中国国内各种要素价格都应该市场化,要素不单包括能源、生产要素、土地,还包括资金,资金的价格就是汇率和利率。只有这些要素充分市场化,我们的经济才能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型的增长模式,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才能更好地反应它的比较优势。这些改革到位了,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也就下来了。同时在各种价格市场化的前提下,对外资不要给那么多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税收,这样双顺差自然就会减弱。所以我觉得这三方面的改革都很重要。一方面要看中央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一方面也要看有没有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4、小结
尽管国内经济下滑趋势已有显现,但由于国内外形势高度不确定,目前物价上涨水平仍处于高位,我们仍须对物价上涨保持高度警惕。在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叠加作用下,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减速迹象,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实际消费增幅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保持平稳,但增速下降势头已初现端倪。宏观经济政策依然以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的提法为好。同时,我们应更为密切注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范文6
继8月初美国政府债务被迫走下AAA级神坛之后,日本成为步入债务重灾区的又一大重要经济体。8月27日,标准普尔调低了日本国家信用等级。这标志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已步入负作用发酵的时代。
环境“塌陷”带来的不仅仅是疲软的外需,更严重的影响,来自于风云诡谲的国际资本市场。套利资金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流动的趋势日趋严重,几乎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最大的经济体,很可能将在未来几个月中,成为国际游资冲击的首要目标。
8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消息指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未来外汇管理部门将对“热钱”流入保持高压态势,继续严厉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
净流向或逆转
“8月份跨境资金的净流向,很可能将扭转7月份净流出的格局,最起码资金流入量将比7月份有所增加。”广东省社科院《境外资金在中国大陆异常流动研究》课题组组长黎友焕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进入9月份后,尤其是第四季度,境外套利资金将呈现出明显的净流入趋势,需要提前防范。”
黎友焕介绍,跨境资本的流向与境外资本的流向实际上属于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分对于判断热钱流动形势至关重要,从而可能带来不同的政策布局。
目前,市场普遍谈及的跨境资本流动,实际上既包括从境外进入中国市场的资金,也包括从中国境内流出的资金。
经过半年来对东南沿海地区地下钱庄的追踪监测,黎友焕课题组近期发现,7月份资金净流出现象背后,主要是国内个人及企业自有资金出境规模大幅增加,与境外资本关系不大。
构成国内自有资金流出的主要背景,是国内部分企业家加大投资移民步伐,加大向境外转移资金的力度。面对今年上半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投资移民以及向境外转移资产的趋势有所增强。
“国内经济增长形势不明朗,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引发不少企业家对其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忧虑。”黎友焕分析认为。
对此,一位来自于广东佛山、从事机电制造的出口型企业主对本刊记者表示,早在前几年,他所在的“老板圈子”里就有投资移民的气氛,也有少许案例,但这一气氛并未形成潮流。“但2010年以来,无论是实实在在的投资,还是炒地、买楼这种投机,赚钱都越来越难,刺激了一些人在今年上半年选择了将资金移出去,或者干脆做投资移民。”
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收紧、房地产等产业调控政策频繁出台的同时,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由于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与就业均难以提振,因而加强了投资移民政策的吸引力度,并提高了投资移民的资金准入门槛,这一举措对中国居民投资移民与资金流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期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近60%接受该报告调查的资产富裕者表示,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考虑进行投资移民。在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接受调查的群体中,已完成投资移民的比例为27%,正在考虑投资移民的比例则高达47%。
“我们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出现一波比较明显的移民潮和资金外流潮。”黎友焕表示。这意味着,2011年中国市场资本大量流出的现象仍将持续,并仍将充当跨境资本流出的主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以中国企业家、富人为主要群体的移民潮和资金转移,其资金大多为产业资金,或是在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投机之间“相机而动”的双重属性资金;而瞄准国内资金价格优势涌入中国市场的境外资金,则多为投机性质较为明显的短期套利资金。两种资金的属性对中国实体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显然将有很大不同。
因此,跨境资本的净流入在某些月份放缓,或者出现净流出,很可能只是数字文章,不能因此就认为国际套利资金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有所减弱。“事实上,即使是在跨境资本出现净流出的7月份,真正的境外资金也呈现净流入的态势。”黎友焕说。
价格失衡成诱因
原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副司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近几年境外套利资金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其吸引力主要来自于人民币价格体系的失衡。
其中,人民币升值一直是吸引国际游资流向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在未来数月的升值预期已形成基本共识,这很可能将成为刺激境外套利资金涌向中国市场的催化剂。
一位来自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的外汇交易员对本刊记者表示,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逐渐高企,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节节攀高,使得中国宏观当局倾向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方式,降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从而减缓输入型通胀的冲击。
同时,随着欧债危机、美债评级下调事件的爆发,美元指数将在未来数月面临进一步走低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存在“被升值”的明显预期。
“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2011年底将达到大约6.2,2012年底则可能达到6.0。”上述交易员指出。
吸引国际游资逐利中国市场的另一个诱发因素,是人民币在国内资金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形成过程,与真正的市场化决定机制还相距较远,一般接受中央银行的统一调控,商业银行利率与民间资本价格往往存在较大利差,给国内、国际市场的投机资本带来套利空间。
同时,境内外利差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里显著扩大,也构成了国际套利资金涌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刺激因素。
“这使得境外套利资金几乎可以坐享双重套利,先换成人民币进入银行吃存款利差,再通过兑汇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对本刊记者表示。
虽然QE3能否真正成行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环境,都使美联储难以在短期提高利率。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几个月,中国国内物价继续上升、从而刺激货币当局再度加息,中美货币市场上的利差将对境外套利资金形成更强的吸引力。
未来数月构成境外资金流入的另一个因素,来自于旨在进行产业投资的境外资本,其为规避贷款限额和较高的贷款成本,将通过各种方式力求达成外币投资。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这使不少要进行实体投资的外资企业希望直接引进境外资金。
一位来自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析师对本刊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监管机构对国外企业在中国注册资本金的规模尚未有明确限制。因此,外资企业可能将通过在中国立项、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使其境外资金以立项资本金、子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形式进入国内,再转身从事其他投资。
对于这一现象,陈炳才指出,由于国内企业难以通过这种渠道规避高企的资金成本和严格的贷款限制,因此外资企业变相提高了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外,不排除部分外资企业为逃避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查与监管,以注册实体公司为名,进而将资金转入资本市场炒作。
“资金一旦在子公司之间的账户上转手三次,就很难看出原形,因此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很难有效跟踪监控。”陈炳才说。
泡沫隐忧
境外投机资金一旦以更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实体经济将带来双重冲击――一方面,流入的境外资金将使得中国央行数月来收回市场流动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从而给未来通货膨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而另一方面,套利资金一旦达到逐利目的,将随时从中国市场撤退,伴随国际市场的动荡,中国经济有可能在2012年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本刊记者表示,回顾经济史可以发现,国际金融市场上,后起经济体出现的几次大规模资产泡沫和经济过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领先经济体过于放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
以美国为例,其在1985年发生储贷机构危机,此后美联储采取了低利率政策。而同一时期的日本追随美联储,同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其后5年日本资本市场和经济泡沫快速膨胀的重要原因。而随着美国逐渐走出危机,美元汇率和利率开始步入上升通道后,日本的泡沫经济被无情地刺破。
陈炳才则表示,由于国内要素市场化改革仍有待完善,与国外地价相比,当前国内很多地区的地价仍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因此在缺乏较好投资产品的时候,买地很可能成为境外资金的集中流向。“尽管201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未见放松的苗头,,但境外资金买地的动力仍然较强。”陈炳才说。
后危机时代,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乏善可陈,且尚未培育出拥有大规模市场潜力的投资产业。但在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下,中国保持了快速经济增长,逐利资本希望从短期的刺激政策中分得一杯羹。
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过多的资金,助推了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泡沫的形成。这一泡沫的主要体现,就是物价的普遍上升,包括钢铁等产业在内的产能过剩,以及古董、红木、艺术品等各种投资品价格的大幅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