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规划报告

景观规划报告范文1

关键词:农业种植 规模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20-01

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大农业发展已不相适宜。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规模化经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当前,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前提下,必须把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一、当前安仁县农业种植规模化经营发展现状

安仁县有耕地面积 42.35万亩,其中水田34.11 万亩,旱土8.24万亩,极具开发潜力的丘岗山地140万亩,其中坡度在15度以下的宜果面积42.9万么。近几年,安仁县把落实中央土地流转政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以及与发达地区相比则相距甚远,据调查统计,全县农业规模化种植面积为4.6万么,约占耕地、宜果面积的5.97 %,其中水稻规模化种植为11000么(其中种粮大户面积为6000么,龙头企业订单生产基地为5000么),只占水稻面积3.22 %,烟叶规模化种植面积5100么,占烟叶生产面积1.55万么的32.9%,水果规模化种植面积为2.5万么,占水果生产面积5万么的50%。目前我县农业生产种植规模化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通过耕地承包,推动规模种植。这种形式主要以水田、旱土为主,种植作物多为一年生或一年多生:如水稻、蔬菜、烤烟等,一般不签流转合同,只是随要随收回的口头协议,承包期限多为三年以下,有的甚至是一年一包或一季一包,且种植规模较小,形成较大规模比较困难。

第二,通过山地租赁,进行集约经营。这种形式主要以荒山、荒地为主,种植作物多为多年生、高效而见效慢的作物:如水果、药材、经济林等,均以合同制形式明确双方责权利,租赁期多在十年以上,有的甚至在三十年以上,且规模较大。

第三,通过企业带动,实行集中经营。这种形式就是农民分散生产,集中经营。最典型的就是我县食用菌生产,企业在自己种菌同时,发动周围的农民共同种菌。企业为菌农提供菌需物质和技术,菌农所需物质包括菌种以及种菌的所有原材料。农民只要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程种就行,原材料准备和产品销售是企业的事,风险也由企业承担;另一种形式就是公司与基地实行订单生产。最典型的就是我县的生平米业公司,每年与农户签订优质稻生产订单达0.5万亩,由公司提供种子,由农户种植,最后按合同优质优价收购。

二、目前安仁县农业种植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集中难。一是农民观念认识还有偏差。从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农村不少农户把土地“流转”与“失地”相混同,在他们看来流转即意味着失地,故土地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流转,有的甚至荒了也不给人家种,如全县的旱地、边远水田就出现大片抛荒现象,有的连片达100亩以上,问题特别严重。据东南阳光公司的阳总反映,他想扩大脐橙种植面积,当地农民不但要价高,少数农民甚至百般阻扰,使他扩面的愿望难以实现;二是近年来国家又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政策,促使不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增强,如种1么水稻,国家给予农民各项补贴达110多元,特别是很多地方农民种不种粮,甚至抛荒,均可享受各种补贴,使水田规模化种植更加困难;加之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大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

2.经营发展难。采取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目的,首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最终目的则是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是扮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角色之一,但据了解,很多企业在发展一定程度后均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进一步发展难。不仅是东南公司反映扩面难,牌楼乡神州村种粮大户何广南同志他现在承包的土地均是农民弃耕的荒田,他想扩大种植面积,但农民的良田就是不愿意承包给他,他感到非常无赖;二是发展不稳定,订单生产面对千家万户,因市场因素影响,往往履约率最低,市场好的时候,农民不履约,产品不给你,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如生平米业公司只所以订单生产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就是与分散种植水稻的农民履行合同难;三是面对市场和天气的不稳定因素,规模经营既有规模效益,也有规模风险,如2008年我县百年一遇的罕见冰灾,使东南阳光公司的2000多么脐橙受到重创,造成90%以上脐橙不能挂果,当年损失就达100多万元,使公司元气太伤。

3.发展水平低。我县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还是刚刚起步,政府投入不足,资本进入少,除东南阳光公司起点高、标准高外,其它规模化经营与现代农业要求相距甚远,主要表现:,排灌、道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差,品种、施肥、栽培、植保等农业技术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差。

三、如何促进我县农业种植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最近几年,农业徘徊不前,据了解主要原因是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一个是因农业效益不高,除去成本和工资所剩无几,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另一个就是每个农户人平不足1亩地,依靠承包田致富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故多数农民是不靠田但也不离田,以粗放经营代替了昔日的精耕细作。因此,过去的经营体制已经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寻找新的农业经营体制势在必在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则应运而生,它又是一次农业革命。如何促进我县农业规模化经营,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政府要制订和规范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引导土地等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分散的土地使用权集中。一种是以市场形式通过拍卖或租赁走向规模化经营,如旱地、荒地、荒山等农民依赖性弱的完全可市场运作,或采取长期租赁经营,期限要在10年以上;一种是以企业经营,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走向规模化,实行“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经营,如水田、旱地、荒地、荒山等均可;一种是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即统一技术标准,农户分散生产,合作社统一经营;其它还可采取承包、订单生产等达到规模化经营。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政府均要积极支持、引导、干预土地流转,保证“自愿、合法、有序、有偿” 流转。二是政府要逐步完善好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土地流转后无后顾之忧。三是政府要大力推行“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接纳农民就业,另外要对失去土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向发达地区输送劳动力,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保证社会稳定。

2.多种政策向农业规模化经营倾斜。规模化经营有规模效益也有规模风险,且属微利经营,其中以粮食效益最低。建议政府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企业,除享受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外,对参加农业保险的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给予保费补贴或免费投保,以降低农业企业的风险度。对涉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农田、水利、公路等基本建设设施的规划、立项和投资要优先解决。另外有好的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并在技术上给以支持,提高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使产品上档次、创品牌、出效益。并确立优质稻、脐橙、食用菌、优质油菜、优质茶、优质蔬菜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项目,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这些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不断做大做优安仁主导产业项目。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还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一是从区域来说,发达地区、平原地区、人多地少等地方可先行先试先走一步;二是从土地来说,旱地、荒地、荒山、边远地可先推行,而水田则要逐步推行;三是从作物来说,高效、有特色、多年生作物等先搞;四是从经营形式来说,要遵循依法、有序、有偿原则,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流转,逐步探索最佳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

参考文献

景观规划报告范文2

【摘要】 本文探讨了农村公共综合体在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景观规划问题,提出了农村公共综合体的生态景观建设的方案,对具体的景观规划内容和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综合体

城市的建设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我时常梦想着我们如何生活、工作和娱乐,90%的公共建筑来自于这些梦想,而专业化的建筑设计仅占10%。对于农村的建设来说,这更是个难题。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农村聚居环境自然生态、农业与生产和生活建筑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分析,探究农村综合体的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意义,寻求人与景观协调稳定关系及发展的一种新途径。

(一)农村景观模式规划

在农村的景观规划中,除了景观网络,还应包括景观体,景观体可以定义为景观要素的空间组合,这种真实组合可以构成空间生态系统。农村景观至少是一个三维立体景观空间,例如村落形态、农村建筑景观的空间配置、自然天际线韵律的掌握、农村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等等。

(二)农村整体景观意象与景观规划

所谓的农村景观意象,是指人们在对农村景观的认知过程中,从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根据景观意象的形成来源和过程,将农村景观意象划分为原生景观意象和引致景观意象两大类。原生农村景观意象是通过对农村的亲身感知后获得的景观意象:而引致景观意象是通过一切媒介所获得的景观意象。

农村景观意象具有以下特征:

1、农村景观意象的个性化;2.农村景观意象的地方性;3.农村景观意象的社会性。

(三)农村景观功能与土地利用

农村景观功能区是乡村景观评价成果的综合反映。农村整体景观规划是在农村景观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景观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景观分析为核心,以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系统为支撑,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中心,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农村景观环境进行规划,确定农村景观的总体特征、格局和发展方向。农村景观规划是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农村的景观类型、价值、人类活动的特征、存在的问题、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方式、问题解决的途径、未来的演变趋势等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归并后,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景观资源基础、人类活动特征、景观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未来景观的发展方向,以及具有共同景观价值一功能特征的景观类型在空间上进行归并,形成景观区域的过程即为景观区划。依据农村景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参照农村可持续景观体系的原则,我们可将农村景观划分为农村景观保护区、景观整治区、景观恢复区和景观建设区四大区域。从这四大景观区域的划分,了解人类活动对景观的不合理利用程度以及景观区域存在的主导矛盾,同时认识到景观区域在农村景观中的价值功能所在。

(四)以聚落为核心的景观规划

以聚落为核心的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农村聚落景观意象、性质和功能规划、土地利用景观规划与景观平衡、聚落形态及扩展空间景观规划、聚落规模与功能区规划、聚落体系与农村聚落风貌塑造、农村道路系统与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绿地系统与生态景观环境建设规划、景观区划与区域景观控制规划、自然景观灾害控制等规划内容。由于农村聚落的大小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景观环境不同,因此规划的需求也就处在不同的规划阶段。现阶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景观规划的实际内容和技术标准,坚持保护历史风貌优先原则,与自然景观环境相适宜的原则,合理、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原则,因地制宜、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功能突出与协调发展原则,以及改善农村人类聚居环境原则,由此来实现农村聚落景观的高度协调性。

(五)农村村落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学、环境学、人类学等理论的支撑下,根据当地环境容量对水、土地、空气、树木植被以及农田进行评估控制村落人口调整其发展规模,在对村落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消耗与恢复之间达到生态平衡,以保证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吸取与借鉴国内外村庄建设的经验与总结,可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1、继承传统村落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环境的思维:中华民族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其基本在于重视自然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古人常常通过周密的考察,应用“风水”观,在村落选址、布局和房屋的建造中,把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体,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不轻易破坏自然景观,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这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我国当代的农村建设的整体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村民对村庄建设与管理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同的利益观念,在人们心中形成节制与保护生态资源景观的意识,改善村镇中出现的混乱无序状态,改造村庄环境,恢复自然环境。中国传统生态村落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建造方法,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从文化或是生态的角度而言,对传统生态、可持续的设计方法的吸收与借鉴,不仅可以实现有效的节能,而且对于延续当地文化、习俗和认同感都是不可或缺的。

2、吸取国内外景观规划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乡村景观规划都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对于村镇的规划通过规划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领域的分析研究,综合考虑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种因素,对村落的规模、社区类型、村落空间以及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此外,通过结合先进的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理论与经验,重视村落发展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发展生态旅游、景观农业观光等产业,带动村落经济繁荣。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建立先进、科学的起点,为新农村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

(六)村落人居环境设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措施,农村区域的生活、生产等活动内容,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分析。

交通体系:在农村地区,交通体系的规划应以人体尺度为标准来进行设计。根据科学依据,村落范围的直径通常不会超过1.5到2km,即每个人都能够在二十分钟内步行从一端到达另一端,或者驾驶汽车在五分钟内到达,通过公共小汽车可以到达稍远地方。村落内的道路系统鼓励以生态、健康的自行车或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解决机动车的污染、噪音以及交通问题,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人行道至少1.5m宽,在活动密集的公共区域应适当加宽。街道设计要结合树木植物,以改善空气

(上接第18页)

业与学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下,企业一般都乐于接受学生实践。

3.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景观规划报告范文3

关键词:礼泉县;唐建陵;规划设计;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02—01

一、景观规划设计唐建陵遗址文物须做好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一)区域位置特征的分析

礼泉县地形复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有唐昭陵和唐建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7处省级、6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0余处其它文物点。其中,唐建陵有4座陪葬墓,有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最细腻雕凿的50件代表唐代石刻艺术巅峰的作品。加上周边昭陵博物馆的5000余件馆藏唐代精品文物和礼泉文庙古建群等,共同构筑起礼泉丰厚的盛唐历史文化宝库底蕴。随着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唐文物的修缮修建投资力度,旅游线路的升级改造,这为开发唐建陵遗址垫定了区域性地理优势条件。

(二)遗址开发价值的评估

唐建陵为唐肃宗李亨陵墓,是关中唐十八陵文物遗址之一,地处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将山南麓上,与昭陵东面相对峙,与梁山乾陵西面隔川遥望,由陵园、下宫及陪葬墓区等组成。其中,陵园呈不规则平面矩形,为夯土城垣,东、北、西、南墙长为1524米、 879米、1373米和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南神门内有献殿,外设长763米神道,有筑乳台1对和依自南而北排列的华表和翼马、驼鸟、仗马与翁仲等石刻造像。50件石刻不但保存最为完整雕凿最为细腻,而且是唐代时刻艺术作品巅峰的代表,极具开发价值。并在1956年被国家定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政府拨款对遗存石仪整修加固和修建砖碑楼,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地方文物开发背景的调查

近年来,礼泉县立足 “文化”之乡的文物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过程中,充分挖掘文物精髓到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市场链条中,凸显在旅游业上文物卖点,用文化撑起礼泉旅游的一片天。为把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展现给世人,更好地传承唐文化,政府打出了以盛唐文化之旅等项目的各种载体活动,全面展开营造系列盛唐文化的热烈氛围,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魅力来吸引大批游客休闲消费,以及开发商的投资兴业,形成县域在内外以“大唐贞观文化朝圣”主导关注参与热点的浓厚文物开发背景。

二、景观规划设计唐建陵遗址文物的主要具体注意事项

(一)应在尊重全面认识遗址文物的价值下进行规划设计

唐建陵的遗址文物是用实物向世人见证唐代社会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某一侧景。规划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破除以往对遗址价值认识的传统观念,不断地向历史和艺术、精神或宗教、象征或身份、自然及经济等价值多元化拓展,总结出唐建陵遗址文物的多方面遗产价值。其次组织由各学科专家,多方人士共同参与的评估,较全面地认识遗址文物的价值。第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上传好查找出的精确文献记录, 包括分析、规范的草图和有照片的报告,从而避免个别价值被忽视后, 造成规划设计上的不足与缺陷。

(二)应在充分发掘遗址文化价值的条件下展开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唐建陵遗址文物时,应紧密结合整个地域内的唐文化活动载体为契机,借助盛唐文化之旅,充分挖潜唐建陵文物的价值,主要集中在唐建陵独具特色的50件保存完好又雕刻精细的石刻作品上以及陵墓的开发建设,尊重历史,回归原相。同时有机结合已得到开发建设东面对峙的唐昭陵,以明珠国际集团投资方策划创建的“大唐贞观文化博览园区”为抓手,将唐建陵规划建设融入在整个大唐文化打造的组织内,与大唐贞观文化朝圣大殿、长廊、九嵕山大唐风情园与养生园,九嵕山贞观文化纪念林、大唐宗亲陵园等项目形成文化朝圣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大唐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应在交融艺术与文化相结合的理念下进行规划设计

随着西方文化铺天盖地席卷,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日渐消失,因此,设计者要转换思想意识,通过切准地域文化,紧密联系本地域的历史、文化及环境,避免出现了 “水土不服” 的现象,体现出地域风土文化个性,民风民俗不同的审美情趣,使每一位来到此地的人们都能深深感受到当地所蕴藏的文化和历史,产生兴趣和良好的地域认同。同时本地的市民拥有一种引以为荣、富有爱心的自豪感,视景观为己物的真实感。

三、结语

总之,对唐建陵景观规划设计在于设计师们能将实质环境融入到文化内涵里去整体设计,减少干扰度,注重文脉的连续,文化的弘扬,以及历史文化环境与场所的保护,创造出灿烂的地域文化特色。

景观规划报告范文4

关键词:景观设计、集宁路、 文化创意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地方政府在以文化促发展的策略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社会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趋势下,文化产业园建设量日渐增多,同时文化产业园景观规划建设在挖掘和发展文化、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设计简介

2.1 项目区位

本项目规划用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镇域范围内,西距市府所在地集宁区12公里。南临集张铁路,北靠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在园区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 发展条件分析

a.优势分析

a).自然资源优势:园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光、氧)极好,具有舒适的度假条件。有蛇图包山、磨子河、黄旗海、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

b).人文资源优势:集宁路古城遗址及文物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人文载体,诉说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园区有敖包祭祀文化,如长生天和崇石,以及独特的蒙族生活习俗、音乐、节庆等体现了特有的草原文明。

b.机遇

a).国家宏观经济导向: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政府实施多项政策、措施,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

b).地区政府发展策略: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地区政府以体制和政策的创新推动这一发展趋势,即以遗址文化为依托建立文化产业集群。

c.挑战

园区发展面临着自然、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挑战。

a).自然影响:项目所在地区旅游适宜季节仅5个月,园区内水源匮乏,如何延长旅游季,增加效益,以及如何解决园区内的水源问题,是园区发展的一个挑战。

b).人口影响:园区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对其市场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本地区内人口不到50万,市场潜力有限。

c).交通影响:G6横穿园区中部,绕城高速线纵向贯穿湿地草原,分别从东西南北割裂了园区景观。如何降低G6以及绕城高速线的景观破坏力,是园区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

3方案分析

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园区空间结构——一轴一带、双核、六区。

一轴:东西向园区发展轴

一带:南北向磨子河景观带

双核:以元代集宁路古城为核心的古城遗址文化区;以创意产业、商贸、会展为建设目标的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区

六区:高端度假区、草原生态休闲区、杨树林绿色营地区、山地运动休闲区、敖包祭祀区、草原风情区。

3.1北岸高端度假区

a.分区范围:该区北临110国道、南临草原风情区、西临巴音塔拉镇、东临汽车旅馆。

b.规划要点:整个高端度假区的形态设计构思是“丝路之舟”,利用周边建筑中水规划高端度假区水景;建设用地选择靠近巴音塔拉镇的区域,在巴音塔拉镇给高端度假区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带动巴音塔拉镇的发展;沿水布置面积较大的独栋式度假旅馆,临近110国道布置联排式度假旅馆,沿草原丝路布置度假区餐饮等商业设施。

3.2草原生态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邻商业区,西邻汽车旅馆的预留发展用地,南至草原丝路,便于车辆的进驻,北至110国道。

b.规划要点:汽车旅馆错落布置,以保证游客在休息时也能的观赏到壮阔的草原风光,使得游客即使行使于国道上依然能透过树林看到这些坐落于林间的精致建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建设用地的北侧设计了户外休闲运动场地,南侧沿草原丝路设计了公共广场和步行道路,便于游客休闲运动。

3.3杨树林绿色营地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敖包祭祀区,西临古城遗址文化区、南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以一条蜿蜒曲折的红色景观木栈道,由北至南串联汽车营地营地区,为游客提供观赏园区的休闲景观道;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地点选用原有废弃坑地,局部回填用作建筑用地,其余部分用作磨子河泄洪洼地,打造生态景观水景;利用入口广场与景观木栈道尽端的娱乐广场提供儿童娱乐、小型运动器械、集体活动等场地空间。

3.4蒙征运动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西北临磨子河景观带、南临集张高速铁路、东临敖包祭祀区。

b.规划要点:蒙征运动休闲区取材于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该区以此为故事背景,结合地形在旗杆山西北麓地势较平坦区域设置多项休闲运动;开发迷你高尔夫游戏,赛道布置以伐金战争的进程路线为依据,再现伐金战役的铁马金戈;以蒙古族崛起的主要历史情节为内容,以蒙古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发主题冰雕展示区,向人们讲述蒙古民族在马背上崛起的辉煌历史。

3.5敖包祭祀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559县道,西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南临集张高速铁路,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改造和增建二台沟民俗村沿街院落,打造商业民俗户,打造村庄商业街;

依附自然地势,充分利用河道平坦开阔地段打造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户外演出场地,结合敖包祭祀、蒙古族民俗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以笔直宽阔的敖包之路串联入口广场、祭祀文化广场、敖包相会广场、雕塑步道,打造极具序列感与仪式感的空间,营造肃穆、崇高的祭祀氛围。

3.6草原风情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侧为遗址核心区,西侧为园区西边界,北接园区环路,南接集张高速。

b.规划要点:展示游牧民族生活习俗、民间竞技、民间戏曲等独特生活形式,展现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精神气质;用乡土花卉打造一座色彩绚烂的“丝路花海”,丰富草原湿地的景观,给其他区域和在风情区内游览的旅客高品质的视觉享受。

4结语

文化产业园在景观规划方面以现有景观生态格局为依据,建立覆盖整个规划区域的“全空间生态网络”,园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地网络系统主要由生态公园、生态绿地与各类廊道所组成。实现一轴统领、一带补充、两核并驱、六片联动、北拓西扩的景观空间发展。同时,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

集宁路文化产业园是以景观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反哺景观规划建设,这将提升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水平,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优化集宁路的景观生态结构,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京成.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吴晶星,黄建云.创意产业园的多义性场地规划解析[J].规划设计,2008,04.

[3] 颜琳. 创意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王淑芬,河北石家庄人,工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造景、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及旧区更新研究等。

景观规划报告范文5

关键字:矿山公园;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 A

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形成的遗迹,不仅展现着独特的地质风貌,更承载着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具有巨大的价值。近年来,地球环境恶化这一问题已成为人们研讨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议题时绕不过的话题,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人类面对生存环境的主要矛盾。为保护重要的矿业遗迹,同时使环境恢复到自然的状态,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思路,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1国内外矿山公园发展状况

1.1国外矿山公园发展状况

矿业遗迹是人类矿业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和需要保护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国外还没有“矿山公园”这个提法,但对于地质遗迹、矿业遗迹都有比较规范的保护性法规和做法。自1975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以来,已先后有波兰、法国、玻利维亚、墨西哥、德国等国的矿山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保护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普遍价值和重要意义的矿山遗址的典范。同时,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通常是依靠设置国家公园的方式对这类遗迹资源加以保护[1]。

20世纪60年代初期,矿业遗迹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类纳入到国家公园和地质公园中加以保护和开发的,如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东部建设的巴拉腊特镇矿山公园。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环保运动的高涨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1972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是最先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的先例,景观设计师哈克尊重并利用基地现有的资源,从已有的元素出发进行设计,而不是把这些资源、元素从记忆中抹去。经过有选择地删减后,剩下的工业设备被刷上了鲜艳的颜色和简单的覆盖后作为雕塑或室内器械被重新利用,将工业设施和厂房改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式的做法,保持了其历史、美学和实用的价值,体现了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20世纪90年代,设计师尝试用景观设计的手法,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用景观规划来处理废弃矿区的公园。美国蒙大拿州Anaconda铜矿Old Works改造项目,建设依托周边壮观的山区风景和原有的历史风貌,将其开发改造成高尔夫球场,最终带来上百个工作岗位和数百万美元的收益。使优美的矿山环境与矿产开发遗迹融为一体,成为展示自然与人文历史场所,甚至成为著名的旅游地和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

设计师们通过这些案例的实践证明,景观学和生态学的有机结合,非但可以有效改善工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且能推动生产、旅游观光等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在相关论著方面,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中的部分内容涉及到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人工场地:对后工业景观的再思考》(ManufacturedSites: Rethinking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是一本迄今为止针对废弃地更新的汇集百家言论的专著[2]。

在该领域国外研究较早,由于工业技术先进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成功解决了景观的碎裂化问题,将散碎的不同异质性的景观合理组织起来重新利用,使生态系统生产力有所提高;利用生态设计原理,尊重地方性原则,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对我国矿山公园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1.2我国矿山公园发展情况

国家矿山公园系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空间地域。

我国废弃工业遗址景观再利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矿区开展生态恢复工作,绿化造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此后,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通过生态恢复植被重建等方法改造矿山生态环境条件的做法开始运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大地艺术、场地精神等的兴起,使矿山废弃地的治理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融入了观光、游憩和工业旅游等内容,继而出现了矿山公园的概念和具体实践。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正式提出矿山公园的概念。2005年,我国产生了首批28家国家级矿山公园名单;2010年,经过严格审查,第二批33家国家级矿山公园的名单也已出炉。总的来说,61家矿山公园覆盖了十几个矿种且特色鲜明,都有较高开发价值。如俞孔坚大师设计的广州歧江公园,为矿山公园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借鉴和参考。与此同时,矿山公园的具体实践也在一些地方陆续展开,如已建设成的鹤岗国家矿山公园,修复了被破坏的矿山环境,成为岭北典型煤矿城市特色和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工业遗迹。鸡西恒山国家矿山公园在总体规划时,利用矿井、矿工、矿产品等为主要景观题材,充分展示了煤矿文化。在工业废弃地开发的一些相关理论方面,如王向荣对西方近年的后工业用地的改造作了阐述,指出了后工业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生态理念,对矿山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国内矿山公园建设的基本现状是:宏观上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一致,设计目标明确,特色也各有侧重。但缺乏对同种类矿产矿山公园的细化设计,各矿区自身的特色挖掘不够深入,设计缺乏针对性,易导致“千园一面”[3]。

2矿山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1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矿业遗迹保护必须与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相结合,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先评价后开发,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永续利用为目标,积极提倡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理念,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4]。

2.2 矿山公园可持续发展特点

①保护环境的景观空间格局。作为矿山公园,它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属性,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准确把握其建设定位事关矿山公园建设的成败与效率。植被恢复与重建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恢复生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山公园,以生态恢复为主,整个生态体系的恢复是主要问题。对矿山公园来,是为观光者提供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场所。景观功能充分围绕遗迹保护、工业景观展示、矿区生产、科学技术教育与宣传的内容配合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植物景观的营造,主要是增加其多样性。

②合理运用资源的景观规划。作为矿山公园有别于任何一个园林景观或生态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其场所特质所决定的特定的景观特性和环境特征。具有与此相适应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功能定位及目标定位,所有这一切建立在对矿山遗迹的景观特质与环境特征的详细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以及完整的矿山公园规划设计体系。

③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公园风格。不同的矿山公园有其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诸如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特点,同时还具有地域文化背景,矿厂从建设到生产一直到最后枯竭这一特定时段的历史背景。每个矿山公园在规划设计及其建设过程中皆要紧密地联系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及历史时效。突出个性特色应该尊重并遵循事物发展的过程,景观设计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与场地之间反复对话交流的过程,设计师只有对场地进行深层次的观察和理解,才能把握其个性特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及大地艺术等,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用景观手法体现工业景观元素藉以突出其特色。

④增加经济效益的再生设计。在对矿山遗迹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存在着资源的景观功能置换性不强等问题,认为废弃地上的工业景观,没有什么保留价值。也就没能合理的和效利用起来,造成建设成本加大,物资浪费现象严重,特色不够鲜明,导致资源的景观功能置换性不强。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对退化景观的恢复与设计可以产生新的美学和对美感新的理解。加强资源的景观功能置换性,避免将废物转化为污染物,而将废物变成资源,取代对原始自然材料的需求,产生新的经济效益,降低改造的成本。

3矿山公园发展趋势

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用《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与管理条例》以及地方各级管理实施办法,指导矿山公园的申报、规划、审批、监督管理等,为矿山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以促进矿山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2 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结合当前地质公园建设,配备相应编制,行使公园的行政管理职能,监督公园的建设、宣传、计划、规划实施以及科研立项等工作,为矿山公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3.3 规范矿山公园的建设规划和景观设计

针对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制定出详细的规范,在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等项目的建设方案与实施计划,作为指导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指南,为矿山公园建设提供具体设计规范。

3.4 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

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在保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提下,制定矿山公园建设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确保矿山公园的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孔祥南(1989-),女,大连工业大学设计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曹福存(1969-),男,辽宁朝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锦瑞,宁丽平,时力华.矿山公园建设与对策研究――以唐山开滦矿山公园建设为例[J].现代矿业,2009,(3):1-4

[2] 牟永峰,弓弼,李皓.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4-208

景观规划报告范文6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1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