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建模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建模开题报告

数学建模开题报告范文1

 

综合性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旨在向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技术人才。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合格与否,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完成、社会经济部门效益能否提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具有会计专业学位点的综合性高校培养方案中,都有独立设置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且时间安排都在最后一个学年,持续时间都在10周左右。各高校都有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均规定了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答辩的要求、程序及论文评分标准等,明确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等各阶段的截止时间,并且全部工作都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完成。各会计专业学位点都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和写作规范,对相关附件也都有相对应的写作指引或参考模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经管类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各会计专业学位点每年都会根据形势发展设计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在第7学期末商议确定选题,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然后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然而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题难定。由于会计学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对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既有规定的账目也有规范的核算方法,只有涉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事项时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一来,如果对于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难免落入教科书的窠臼;而对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也只能对规定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对目前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展开理论研究,探讨其不足和如何改进,以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都是不错的研究方向,但对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的本科生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对综合性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更难,因为其教育模式并不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一定数理分析和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模式。

 

上述原因造成会计方向的选题范围过小,而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学生人数又众多,因而只有将相关或相近研究论题都纳入选题范围才能满足选题需求。相关论题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向,财务危机、财务绩效等财务方向;相近论题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方向,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方向,高管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对于相近方向的选题往往要求必须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以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导致题目设计的难度增大。

 

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难执行。确定选题后,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出研究框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一般来讲,选题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做案例研究,而定量分析则主要做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主线,而实证研究强调归纳和演绎,从样本推知整体,从宏观分析微观。

 

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实证研究的选题,但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却发现并不简单,如数据难找、模型难懂难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等。那些不愿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的学生,后来发现案例分析也不那么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现状和问题”及“问题和原因”,提出的建议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写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多数学生会自行改变开题时设计的方案,任意删减,造成框架不合理,逻辑不严谨。

 

3.写作不规范。教育部门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一般在25%~30%之间。对于定性分析论文来讲,由于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的运用,导致文字叙述占大量篇幅,且多数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降低重复率,学生往往将原本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替换成大白话,甚至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而对于定量分析论文来讲,由于其包含一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处理分析,相比定性分析论文而言,修改任务较少,但仍有降低重复率的压力,因此学生常常会在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大量删减理论部分,造成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分析的支撑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成因

 

1.专业特点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相关论题往往比较敏感,会计数据也会涉及到商业机密(主要涉及非上市企业或敏感信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或案例的,只能针对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公告等)进行分析,未公开的数据则因无法获取而无从分析;以非上市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即使通过一定渠道拿到部分资料,也往往因数据不全而无法分析。上述情况导致有些好的选题被迫放弃,造成会计选题范围小、选题难。

 

2.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当。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献检索、图书情报学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要么设置为选修,要么根本未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二是常用统计软件、财经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由于有些高校对于选修课程规定选课人数的上限,没有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论文写作第一个环节——查阅文献时就遭遇了困难,继而会产生撰写论文的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是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的高峰时期,很难保证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增大,非财经类院校也普遍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并大量招生,而师资力量却并未成比例增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加大,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减少,导师对学生论文质量跟踪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耐劳的品质相对匮乏,加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学校不会在最后关卡亮红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科研技能训练。综合性高校应积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高校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并通过开设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如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既帮助学生修完了创新学分,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除了开展上述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外,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还应在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数字文献资料检索的工具、建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此外,应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对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本文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选题应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应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但这一时期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较多的专业课程,给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建议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或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或其他实践环节的授课学时,减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上课压力,既给学生考研、就业留出空间,又能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投入。

 

3.严把论文质量关。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并增大核算工作量,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指导教师应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科研能力欠缺或专业基础不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告之外文文献的常用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获取的主要网站、案例分析资料的获得途径,并且对数据的真实性、模型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严格把关。经常召集学生开会研讨,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总之,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论题难定、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执行不力、写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从学校方面来讲,应全方位的规划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缓解毕业论文的各种矛盾,减轻毕业生负担;从教师方面来讲,应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技能和方法,以责任心和爱心对毕业论文全程跟踪指导,严把论文质量关;从学生方面来讲,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在毕业论文中的主导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讲,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减轻毕业生论文工作的外界压力。

数学建模开题报告范文2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士学位授予的一个重要依据。[1,2]然而,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该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3]本文将以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努力,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四成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的学生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本文由收集整理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国家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

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那些参与实际课题的学生,学院鼓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劳务费的形式给予其奖励,另外积极鼓励毕业论文质量优秀的学生进行投稿发表。此外,还需对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规范化,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建模开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工程硕士;开放式教学;课程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个目标,其教学实施应着重体现出以下两个差异性:

(1) 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和计算机学科领域间专业设置的差异性,这个差异应能够很好地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 工程硕士课程和软件学院本科课程的差异性,这个差异应能够很好地体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目前国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学科和传统的计算机科学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差异还不显著,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中甚至部分课程只是本科阶段的重复。虽然大都开始强调学生的软件项目实践,但普遍缺乏过程管理。本文在对IEEE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提出了实现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方案。

2软件工程知识体系

2004版SWEBOK将整个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分为11个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KA),其中前5个知识领域是按软件开发的生命期诸阶段排列的,即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后6个知识领域是软件开发中的支撑性或者辅的方面,可能覆盖软件开发的多个阶段,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相关学科知识领域。这些知识领域SWEBOK并没有重新系统规定,而是直接套用已经成型的各领域知识体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叠和不匹配。

在SWEBOK的基础上,IEEE与ACM又共同拟定了CCSE。其中的核心部分是软件工程教育知识(SEEK)。SEEK由十个知识领域组成,包括:计算机基础(CMP)、数学和工程学基础(FND)、职业实践(PRF)、软件建模与分析(MAA)、软件设计(DES)、软件验证(VAV)、软件演化(EVL)、软件过程(PRO)、软件质量(QUA)、软件管理(MGT)。

可以看出,SEEK和SWEBOK基本内容是相近的。总的来说,二者都是包含了软件工程核心类的知识领域、基础类或前导类的知识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3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很多,如翁敬农、刘云等在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规划中提出了“一个目标”、“两种途径”、“三大环节”、以及“四级台阶”的具体步骤。王移芝、林艳琴提出基于“两段教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框架。谢芳清、闫大顺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王浩、胡学钢等提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研究与建设。王志英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提出实践是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并以此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董玮、邱建华等以专业课“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为例给出了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然而目前还没有检索到专门研究软件学院工程硕士教学改革的论文。无论是从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区别,还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区别来看,针对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的教学改革研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也是迫切的。

4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策略

我们以IEEE SWEBOK和CC2004SE的知识体系为主体,结合中国软件产业以及本院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作为我院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实施的依据。以SEEK为基础,我们对软件工程的课程设置进行规划。整个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导论性课程、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和其他课程。如图1所示,该知识体系定义了7个知识体系子类。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和工程学基础属于导论性课程、其他课程包含了职业实践、领域课程、软件工具、工程实践等四个子类。

其中计算机基础定义了软件工程作为计算学科所必需包含的计算科学基础以支持软件产品的设计与建设;数学与工程学基础提供了软件产品获得所需属性的理论和科学基础;职业实践则聚焦于软件工程师以职业行为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所必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应该包含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领域;领域课程包含了对于某个特定领域软件工程师应该接受的特定教育或经验;软件工具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当前主流工具与软件产品等;工程实践则是学生使用所学到的知识从事实际开发活动,提供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工程硕士来说,大部分同学经过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机基础以及数学与工程学基础,因此目前其课程体系建设如图2所示,重点是完成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并结合IT界的最新技术趋势设计相关领域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设计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并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软件工具,强化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5工程硕士开放式教学体系建设

对于如何设计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我们的主要思路是打破原先各子知识体系间的界线,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引入课程组的概念,实现一个完整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整个开放式学习体系包含三个部分:

(1) 设计课程组:在理论环节采用课程组的概念,集中讲授较高层次的、符合硕士生水平的软件工程的某些重要环节;

(2) 开设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或LBD)理念,由指导教师讲述软件工具的具体操作过程,同学实际动手学习;

(3) 强化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中由学生自主选题,并将LBD中讲述的工具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贯穿使用。

5.1设计 课程组

目前我院开设的高级软件工程和本科的软件工程课程内容并没有太大差别,对于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面面俱到,但又都比较浅显,对于工程硕士的培养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设计了软件工程课程组的理念,初步设计了以下课程:

(1)“软件开发管理”(Manag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2)“软件系统架构”(Architectures for Software Systems)

第一门课程主要针对以后立志从事软件工程管理方向的同学,课程针对IT项目集中阐述如何实现风险、资金、工期等各方面的管理;第二门课程主要针对以后立志从事软件高级开发方向的同学,课程主要讲述复杂软件系统架构层上的设计,介绍目前通用的软件系统结构、设计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结构的模型、表述方法等。这两门课程对于软件工程硕士应该至少必修一门。除了这两门课程,其他软件工程类的课程包括了设计模式、软件测试、语言类课程如J2EE、.NET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修。

5.2开设实践教学

针对该课程组,我们开设了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做中学理念,由指导教师(可以由助教担任)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选用具体工具讲述如何使用该工具完成项目开发的某具体环节,工具涵盖了项目管理、架构设计文档化以及测试等软件项目开发的主要方面。

对于软件工具的选择,有两种思路。一种方法是对软件工程的不同环节分别选择不同工具,例如项目管理选Project、开发文档化选Rational、测试再选别的工具这样来做,但结构分散,不利于整体化考虑。另一种是采用套件,完成项目开发全程的所有操作,目前我们选择了两种套件,一是微软的VSTS,该套件和微软的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绑定,适合学习.net开发框架的同学;另一种是IBM的RSA,该套件和Eclipse开发平台绑定,适合选择开源J2EE开发框架的同学。

5.3强化工程实践

大多数的软件学院目前都开设了专门的工程实践环节,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将工程实践环节也纳入到开放式学习体系中,以前面所说的理论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来指导学生更好地高质量完成整个工程实践。

从教学方法上,工程实践应尽可能地贴近现实项目,除了常见的软件工程文档,我们还要求学生提交过程管理类文档(软件开发合同、会议记录、工作日程记录、合同执行报告:财务报告和开发过程报告、个人总结、小组总结等)。

从技术上,学生可以自由选题,也可参考工程实践题库中的选题。选题涉及所有领域课程包含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采用实践教学环节中介绍的工具全程介入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学院设立专门的工程实践网站提供学生选题及交流,以及指导教师的监督。

从教学形式上,则注重如何实现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核心能力分析与培养,要求学生运用职业实践子知识体系中的相应内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通过学生的开题演讲、采用各种工具完成相应的项目文档、结题答辩等环节来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从实践效果评价上,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成绩考核方法、管理考核信息、分析考核结果、评价教学质量等措施,实现完整的考核体系。

6结论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在学科教育与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方面有着事实上的矛盾。软件学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定位不准确、课程实验师资不足、实验教学内容质量不高、实验指导和管理落后等问题。根据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在充分调研IEEE SWEBOK和CC2004SE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软件学院的工程硕士,我们提出了软件工程硕士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建设,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引入课程组的概念,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

[1]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EB/OL]. [2004-08-25]. /ccse/SE2004Volume.pdf.

[2] 翁敬农,刘云. 北航软件学院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1).

[3] 王移芝,林艳琴.“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实践教学,2008(8).

[4] 谢芳清,闫大顺. 计算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8(9).

[5] 王浩,胡学钢,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7(11).

数学建模开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电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and System for the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Specia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GE Zhen, DENG Minghua

(Engineering College, Wuhan Yangtze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 training goal is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specialty who can meet the social needs, therefore, two aspects that should be focused on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paper sh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he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system.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1 当前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民办高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必须把电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摆在重要的位置。但是,民办高校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第二,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多以验证型为主,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较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也比较陈旧,实验教学仅用来验证以及巩固理论教学。①第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第四,实践性师资缺乏。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

(1)实验内容要与时俱进,适应学生需要。必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内容,建立全方位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来替代纯验证性的实验。(2)创新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3)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能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

基于对当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我们将企业实习、技能竞赛等内容纳入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建设主要涵盖三点:实验教学体系、生产与工程实践体系、创新实践体系(图1)。

图 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图

3.1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基础性实验、实训型实验、课程设计。

(1)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实验内容体系、监控体系等方面必须进行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完善、规范、严谨的实验教学体系。传统的基础性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我们可以在保证原有的实验项目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基础性知识,进行实际电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以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电子技术实践技能。通过实验还给学生一种可以掌控实验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在实验的教学监控上,加强实验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讲解、实验过程监控、实验报告批改、总结等教学过程的管理;规定“凡无故缺席实验的同学最终成绩为不及格”,杜绝学生无故旷课;通过课前提问考查学生预习效果;通过监督实验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通过批改实验报告考查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实训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操作性训练和模拟教学。目前,我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传感器实训、电子工艺实训。传感器实训将电路分析和单片机基础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设计和应用,依据相应课程的基本知识设置,通过学生自主地实验,运用最小系统版、各种传感器,掌握基本的传感器检测信号的处理和控制,处理后再结合实际应用程序的分析和软件的烧录,通过获得数据和观察现象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应用方面的研究。电子工艺实训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电子工艺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接触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及电子产品的生产实际,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焊接,组装产品的技能,了解电子工艺生产线的流程和基本管理知识,从实践中还使学生得到严格生产劳动纪律的培养。

(3)课程设计是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我校开设的课程设计主要有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数字逻辑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设计等。

3.2 生产与工程实践体系

生产与工程实践体系包含四个方面: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等。认识实习主要是帮助新生深入了解自身所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课程,为更好的适应就业和升学做好准备。课程实习,是在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走进企业、走进工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阶段。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习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树立职业意识,为专业实习和就业做准备。电信类专业实习的内容包括从事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通信领域相关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承担实习单位安排的其它工作。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够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3.3 创新实践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包括: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着学生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1)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等活动,不仅可消化书本上的知识,还可增长才干和提高技能。②电信类学科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设计大赛、行业资格认证、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赛车竞赛、全国“挑战杯”课外设计竞赛等。参加这些竞赛,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

(2)学生科研。作为一名高素质的电信类专业毕业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本科教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关于科研方法的内容,因此学生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薄弱。特别是在刚开展毕业设计时,对科研项目感到无处下手。鉴于此,我系近年来坚持在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在加强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的同时,还要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传授正确的科研方法。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要阐述如下内容:①选题的意义;②研究创新之处;③研究的主要内容;④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带着问题查阅资料,积极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要向指导教师汇报研究进展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并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①从已经得到的实验结果中得到什么结论。②下一步做什么。如此,在毕业论文结束时,同学们一般都能对自己的课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科研素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最终依据。我校电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的就业率超过90%,优质就业的学生比例也逐步提升,学生参加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各项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但是,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资源条件、实验指导思想等方面都不同于公办院校。因此,改革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注释

数学建模开题报告范文5

论文关键词: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以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为基础,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构建和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认知结构外,还应借助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化创业理论知识,训练创业操作能力,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一、实践教学的含义与功能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实践教学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实践教学目标,遵循实践教学原则,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及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参观和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验证和深化理论知识,训练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和技术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形成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是促进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化,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过程中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也是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职业素质的核心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其职业素质。因此,在符合职业特点的实践环境中,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职业训练,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总之,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知识,训练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教学体系中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设计

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相对分成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应该依托于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渗透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落实在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从而把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落实在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目标中,并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体系。

第一,完善实践教学计划,构建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计划,把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纳入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同时在实践教学大纲中体现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能力训练方面的要素,安排指导能力强的实践教师,完善能够承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配套的监督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第二,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不仅在形式上体现在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之中,还应落实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因此,应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突出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并在实践教学各层次目标中细化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形成层次递进、关系分明、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第三,把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融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活动、参观和调查、课题研究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而且植入了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元素。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和落实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才有利于有效的实施。

第四,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在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都得到了体现和落实,但是还需要在实践教学各环节中确定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这样,从上位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就落实到了下位的实践教学环节目标中,从而便于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具体实现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目标。

三、实践教学环节中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中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实施就是要在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参观和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设计与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密切结合的活动内容,实现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目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化创业理论知识,训练创业操作能力,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并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1.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在实习实训中的实施

在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各专业实习实训的内容,嵌入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成分是实施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食品加工企业实习过程中,除了熟悉食品加工设备和食品加工流程外,还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小型食品加工企业从创办过程、资金投入、产品研发、生产流程、经营管理和市场销售等各个主要环节的内容,并以组为单位完成了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创业计划书。通过这次实习,了解了所学专业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深化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启发了创新思维,完成了各项专业实习的任务,不仅如此,还从中有效地开展了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

再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利用学校的客房部和西餐厅的实训基地,除了进行全程全员各个岗位的实训外,还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研究了连锁宾馆和酒店的创办模式、经营模式、管理特点等问题,并分别完成了创办特色连锁宾馆和酒店的创业计划书。通过这样的实训,使学生了解了各个岗位的特点,明确了岗位职责,熟悉了整个工作流程。同时,深化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应用。不仅如此,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了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训活动更加丰富,收获更大,深受学生的欢迎。其他各个专业的学生也都利用专业实习实训的机会,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利用实习实训之机,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

2.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在课程和毕业设计中的实施

课程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课程和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是开展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又一有效途径。

例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可结合点上渗透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从主题确定、开题调研、绘制草图、修改定稿,到面料选取、加工制作、展示演出等各个环节充满着创意,充分体验了服装研发的整个过程,为今后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服装设计专业确定了中国古典和国外经典的主题,中国古典包括民间剪纸纹样、瓷器花纹图案和蝴蝶造型色彩纹样的借鉴等。在风格上囊括田园风、波普风、波西米亚风和欧美风等,整个设计和展演过程充满着自主性和创新性,在实践活动体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再如,装饰艺术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也把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内容有机结合在毕业设计中,渗透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上。从开题调研、绘制草图、修改定稿,到选取材料、成本核算、加工制作和展出等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体验了装饰艺术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不仅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而且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动手操作技能,对今后从事这一行业,开办装饰艺术设计室建立了自信心。

3.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实施

在广泛而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环节中,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加入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元素,是实施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校学生会的组织下,经常举办学生书市。如2010年5月10日至13日举办了“细品书香,读圣贤书,做智慧人”为主题的春季图书书市,2011年5月4日至5月6日举办了以“拓展广阔视野、吸纳点滴精华”为理念,以“零距离互动、零时差交流”为原则的图书展卖交流会。在此平台上,学生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选取有利地点,主动摆放摊位,陈列教辅图书、工具书等。售书者主动,购书者踊跃。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经营经验。此外,学生社团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还经常举办跳蚤市场活动。

再如,学生社团联合会创业社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以“创业校友访谈交流”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走访创业校友,采用访谈的形式与校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汇集成了相关创业调研报告。二是邀请具有创业经验的同学与其他同学进行现场交流,分享创业的基础知识和自身对创业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发展。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实感知了校友的创业历程,从中受到了启迪和激励。

此外,学生会和团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学生会女生部组织以“彰显你的才能,秀出你的手艺,丰富你的生活”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为参加下次跳蚤市场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会外联部组织学生参观李宁工业园区等。

4.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在课外科技活动中的实施

在课外科技活动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动手操作技能,开展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