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把握 重点知识
一、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如,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教学组织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应按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要复习前面所学的声母、韵母、声调等的读法;最后,组织教学时既要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要考虑寻求新知识的生长点。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如: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首先,应把作为教学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其次,教学组织要重视运用正例和反例以供学生学习领会。再次,要组织并督促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于新学习情境中,即做到面对适当条件就能立即作出反应。最后,要明确教学效果的标志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如,写作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节处作细腻描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等。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可专门组织学习方法的教学,看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选取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还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另两种知识的教学组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仿效。
二、针对不同的语言文字务实教学
语言的理解扎实。近几年,“整体感知”的教学由于不能在重点词句段上下细致的功夫,语文教学已在不同程度上失之肤浅。没有细致的语言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只能事倍功半。三位大师语言教学的细致堪称典范。如,袁老师教《狼和小羊》,课文中的“嚷”与“喊”,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大容易分不清楚的。而理解小羊的“喊”和狼的“嚷”,对理解小羊的弱小无助和狼的凶残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中,袁老师启发学生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具体形象的图画浮现在脑子里,从而体会词语的内在意思。她先教“喊”,对可怜的小羊的“喊”,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体会,引导学生想象小羊“喊”时是怎么想的,从而赋予“喊”以具体形象的感情;接着教“嚷”,对狼的“嚷”,她引导学生想象狼逼进小羊时的凶相,再引导学生体会“嚷”的意思和能不能用“喊”代替“嚷”,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体会到“嚷”含有无理取闹的意思,是狼存心要吃羊的大暴露,狼的“嚷”是不能用“喊”字来代替的。
语言的积累扎实。三位大师都能随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教学《开国大典》,考虑到学生描写欢乐场面词语的贫乏,斯老师有意识地找出一些词语让他们欣赏、积累,如描写部队行进的词语,描写红旗的词语,斯老师认为此类词语学生仿效运用都不是太困难的,然而不给一定的提示,归纳,却也易为学生所忽视。
三、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对小学生释义
在中小学的课本上古诗和文言文还是占了很多篇的,但是老师在教授时对字词的解释是十分不到位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曲解词义,误把随文释义当作了义项,有的不考虑文献性质而胡乱解释,如将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疑是”解为“好像”,事实上,前三句都是作者“遥看”之景,第四句,作者并没看到其景,但古人认为实有“银河”。“疑是”正表明作者心中疑疑惑惑,这瀑布似乎是来自九天之银河,这正反映了当时李白的认知心态。还有,《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其实是“井干”的意思,并非我们现在的“床”。再如,将“唯贤是举”的“是”翻译成“适合”。事实上,这是一个宾语前置格式,翻译过来就是“举唯贤”,“是”是提宾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教师在平时多读古代汉语的书,增加知识,在讲到这些翻译时就可以给学生最准确的知识。
四、运用修辞知识训练学生技巧
引导学生把理解和运用修辞的方法结合起来,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教师:“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巧妙的比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请你展开想象,也来个巧妙的比喻,赞美一下小丘。我相信同学们会想出很好的比喻。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盛开的白莲花。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范文2
【关键词】电工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备环节,也体现了中职教育办学的特点所在,因此要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培养,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兼备,其中加强实习教学尤为关键。电工操作技能的训练是机电类专业必学的重要环节。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由于中考落榜或家境困难,而被家长送来学习的,对于一个14、15岁的学生而言,中考的落榜不仅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受到了较大的伤害,许多学生由此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考上高中的同学,抱着在学校混三年的心态来到了中职学校。
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现状,如果不加以纠正及引导,则学生将会碌碌无为地混过三年,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要使他们在三年之内学到知识,形成扎实的操作技能,并顺利的就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操作技能训练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电工实训教学中,学生接触的实验中电压大多数是380V,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于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要设法消除他们对电的畏惧心理。实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电的产生及应用,介绍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安全操作规程。通过这些讲解,使学生克服对电的畏惧心理,并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我要学好,我能学好”的良好心态。在实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给学生安排一些实用的电路连接实训课题,充分考虑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制作兴趣,如:照明电路和电度表的连接、门铃、声控灯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来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
2、在实训教学之前学生学习了部分专业知识,对于许多实训中用到的电器元件知道名称,但实物却没见过,这就需要实习教师在讲解电路之前,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元件名称及形状。以电力拖动中的重要元件交流接触器为例:在电动机功率较大或启动频繁的情况下,使用手动开关即不安全又不方便,更无法实现远距离的操作和自动控制,此时就需要自动开关来代替手动开关。交流接触器是一种自动的电磁式开关,它的触头在电磁力的作用吸合,在反向弹簧力作用下释放,触头闭合和分离使得电路接通和断开,实训教师拆装一个交流接触器,并将其连接到电路中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对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其它元件也如此逐一介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交流接触器等实验元件的工作原理,这样实验过程中即使出现了故障,学生也可以根据上述知识很快地进行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3、通过比赛激发兴趣。学生的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小组比赛,班级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师生之间互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的模式还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接受,教师较难及时接到反馈信息。在实训教学中,在教师讲解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提问、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由学生动手动脑完成实训项目,也就是实验、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利用自制教具讲清原理。如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中我们将所有触头、开关做成活动的,在原理讲解过程中,我们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物示教板观察电劝机正反转情况,对自锁、连锁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实验、实习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阵地。上好实验课不但可以验证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一些复杂的线路,我们先让学生在实验室用软导线亲自动手接线,并进行检测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以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控制为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别连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和电动机的自锁控制电路,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讨论,在分别实现了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的基础上,如何通过一个交流接触器使电动机既能点动又能自锁。学生之间通过分析,形成方案,然后进行验证与实施,最终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这种方式即巩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提高工作适应力
在实习中,实习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在电工实习中存在实验用元器件多、容易损坏、安全隐患多等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可对发给每组实习学生的元器件及线路进行编号,在实验电路接好后,未通电之前一定要反复检查,将有可能出现事故的几率尽可能降低,保证实习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及时批评指正,故意损坏元器件应照价赔偿,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实习正常顺利地进行,降低了实习的损耗;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树立了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
总之,在实习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创建适于中职学生特点的实习教学新模式,是学校教育、企业用工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范文3
【关键词】中师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 方法 技巧
阅读理解是对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检验,阅读理解题是指导英语阅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国内的中、高考和英语等级考试中,题量大,分值最高,句子结构多样复杂,生词量5%—10%,难度较大。除了应试外,阅读也是获取信息、提高人文修养的途径之一。
一、以教材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文章中渗透了丰富的审美及科教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材料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史 、人物、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一般以叙事(narration)、说明(exposition)为主,各学科渗透性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各学科信息的能力和发展学科思维的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改变学生出声阅读、用笔或手指逐词阅读和过多回视等习惯。坚持细读前的略读、带着问题去读;坚持整体学习和整体阅读的方法。提倡以语义为单位,按意群(sense group)和词组(phrases)构成视读,理解句子。遇到生词尽量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其含义,不要查字典或参考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一)限时阅读(timed reading)
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给学生限定时间。每次阅读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引导性表层理解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deducing)单词或句子的意思,采用快读(fast reading)、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等,精心设计理解性训练习,变化提问的方式,如:多项选择(multiple choice)、判断正误(true or false)、找出答案(finding the answer)、填空(blank filling )等,利用已有的线索和学生的背景知识,构建文章的语义图像,预测全文的内容,从而快速地猎取信息,检查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对整篇文章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目的性,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略读又称跳读(skimming)或浏览(glancing)
指掠过细节描写、目光跳跃式、扫描式前进,尽可能快速地、有选择地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略去无关紧要的内容,尽快抓住关键词(key words )、句子和段落(main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理解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general idea),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main idea),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要注意每个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 )(一般为第一句),还要捕捉关键词语及连接词,如:however ,moreover, in addition和序数词firstly、secondly等。
(三)寻读或扫读(scanning)
指带着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扫读时目光从上至下,迅速搜寻所需的内容。如:查找数据内容,分类项目,文件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
(四)细读(careful reading )
指对文章中一些重要段落进行仔细阅读。通过有目标的阅读,加大信息的输入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应做到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的主题句和语言知识点(language point)。
(五)精读(scouring)
指在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逐词逐句阅读课文,熟读精思,不放过一个疑点。抓重点词、句子和段落,详细理解文章内容。在限时阅读、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老师可在黑板上或以投影的形式,列出重点词、词组,让学生讲述文章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先讲述一遍。教师也可把文章按时间、情节或其他线索,划出几个层次,让学生分段讲述,减小复述的难度。如:人教版2003年6月出版的SEFC Book 1 A Unit 5 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s,文章可根据时间划分三个部分,即:Paras 1-2:His earlier works; Paras 3-6:Some of his famous films and his life ;Para 7:The secret of his success.然后,把每一个时间段的关键词、词组列出,通过对这三个大的时间段的讲述,学生对Spielbergs 就有了更深、更详细的理解。
(六)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y)
该活动是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关的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将学生真正地引入到语言的海洋。通过课后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七)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词汇和语法知识,就无法阅读理解进行阅读理解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句子为单位,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方法。
(八)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技巧,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技能
要培养学生准确推断语篇的功能与目的、主题的判断,中心思想、主题句、关键词、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的推断,事实的归纳、语篇连接手段的分析,找出理解的突破口、阅读讨论等。常见的推测作者写作意图目的(Purpose)有:1) The writer writes the passage to___. 2)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___.等。如:外研社2010年6月出版的高中英语Book 2 Module 2 No Drugs 文章中心思想就是告诉我们吸毒对社会、家庭和本人的危害,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以此引起社会的关注,规劝人们:远离!常见回答有关主旨大意的问题有:1)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 . 2)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eal with? 3)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___ .等。以此类问题属于全局性的问题,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下列几种策略有助于快速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①快速浏览文章,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引言;②大多数的文章或段落主题思想通常通过主题句给出,要注意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③如果文章的主题句未给出,应从上下文连贯的意思来理解全文,最后总结、归纳出主题;④对文章所提供的线索或暗示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⑤注意信号词in a/one word,as a result,finally。
(九)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并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评价的多元化,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教师对结果认真分析,恰当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进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积极阅读。同时,也可使他们反思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明确努力的方向。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广泛阅读各类素材,拓宽知识面是阅读成功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循环渐进、持之以恒的练习,就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出一条通向“不教”之境的桥梁,使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样就能够稳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殷红.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技能和技巧[J]. 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2009(03).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培养出符合电子企业、行业需求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以就业为导向,建构中职电子类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有:电子元件识别与焊接、电路板制作、仪器仪表使用、模拟电路实训、数字电路实训、收音机组装实训、彩电维修实训等。这些课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离,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多数是进企业的生产流水线,需要用到的专业技能仅仅是元件识别、电子焊接,其他技能如电路分析、家电维修等并未用到,学生感到学而无用,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实训教学。
根据职业教育“与企业接轨,按企业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办学思想,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学校按企业模式办学,以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托,为学习者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使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以学校为本位,在现有教学实训课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企业实践环境。通过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一个近似真实企业生产的环境中训练必需掌握的技能,让学生进入企业后就能进行熟练生产操作,成为企业有用的人才。
依据这一理念,我校电子和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模式自2008年开始就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入地校企合作办学,在这两个专业中开设“纬创班”,每学期内的每个月都由纬创公司派遣资深讲师到校为“纬创班”的全体学生授课,时间为一周,授课的内容为:纬创公司的企业文化,不同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要求,职业素养和心理健康等。这些内容均为纬创公司员工进厂后的岗前培训内容,把公司的岗前培训提前引进学校教给“纬创班”学生,使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接轨并且有针对性,学生毕业后进入纬创公司就能进行熟练生产操作,学生和企业都感到十分的满意。
二、实施项目教学,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至最终自己对项目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能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在电子类实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彰显“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自2009年以来,我校在电子专业实训教学中就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如《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电子焊接实训》、《彩电维修实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等实训教学均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学生普遍反应容易学、好操作、学得会。
三、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开发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的电子类专业实训课程
课程开发又称课程编制,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全过程。它包括五个方面: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实施与评价。课程模式是指课程开发的构架与思路,是指课程内容和进程在时间、空间方面的特定形式或课程要素的时空组合方式。
中等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课程应采用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要基于工作岗位,其出发点是培养对象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其课程设计的方法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任务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其课程目标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进行衡量,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
四、依据行业(岗位)标准,构建多元化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中传统的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常常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基本目的,而现阶段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目的应以掌握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为出发点。因此,这种技能的掌握应放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来让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只讲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在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时,要关注专业技能培养的效果,更应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一定要依据行业岗位标准,建立“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严格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评价,要包含以下内容:突出技能、能力考核,加强过程考核,构建融技能考核、能力考核、过程考核、知识考核、职业素养考核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参照企业、行业用人标准,结合技能鉴定,制定以能力为核心、以作品(产品)为对象的考核标准;组建由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多方参加的评价机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校企联手,加强电子类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中职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内容以及体制、资金、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始终难以达到“职业能力本位”的目标要求,实训课教学往往是不到位的纸上谈兵,甚至有的实训课程只能在学校教室进行。所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1.根据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完善现有的电子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
2.新建电子焊接实训室(基于企业生产线)、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SMT装配车间、PCB生产车间等。
3.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由企业按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要求进行设计,建成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生产线实训管理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使学生感受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企业氛围。
4.拓宽校外实习基地。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的支持,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一个层次是校企联办,通过与企业直接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形成十分稳固的实习单位;第二个层次是校企协作,发挥行业的间接作用,建成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第三个层次是临时挂钩,根据校企双方需要临时协商,形成临时实习基地。
5.建成实习性校内工厂。学校与企业合作建成校内电子工厂,由企业投资经营,学校参与生产和管理,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便利。
通过与纬创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我校于2010年在校内开设了纬创烙铁手班并建立了烙铁手实训基地,烙铁手班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认证过程完全按照企业烙铁手岗位技能要求定制,教材和培训的设备均由纬创公司提供;授课讲师由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3个月左右的培训,并通过国际企业的A级烙铁手考核认证获得A级证书方可担任;学员从“纬创班”学生中选出,每班20名,学员通过一定课时的学习和培训后方可进行考核认证,考核认证的考官均由纬创公司派遣,学员通过考核后可获企业认证的A、B、C三个等级之一的烙铁手证书,进入企业烙铁手岗位工作后,所获烙铁手证书与岗位津贴直接挂钩。烙铁手班的学员看到了实惠,在学习和训练中十分投入和刻苦,所掌握的烙铁手技能也很扎实和熟练,进企业后得到企业的肯定和好评,特别优秀的学员更是得到了企业的提拨和重用。纬创烙铁手班这种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成功开设和之后的持续发展,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总之,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素质为目标,把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引入校园并融入实践实训教学,掌握企业对中职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制定电子类专业实训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培、校企共建巩固和扩大实训基地,引进先进设备、生产线和管理方法,形成一套科学的电子类专业实训新模式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姚安.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M].2010.
[4]徐宗敏.工学模式下中职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作者简介: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素质教育
随着计算机发展速度的加快,与之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则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技能。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则显得相对不足。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使通过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根据近些年的教学经验,本人总结了如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
一、授课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
二、实践能力的改革
1.实践能力的教学
无论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还是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上机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2.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都突出专业特色,也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该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
计算机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它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加速度的,没有此项能力的话很难跟上技术的变迁。因此,现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为此,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提高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的方法:
1.运用归纳和比较,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第一步,掌握得是否扎实,会影响日后对其他内容的学习。所以,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课下要更加精心地备课,讲课时要精练,并且,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
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我认为案例法和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两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很重要,男女学生的比例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的比例一定要适当,才能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3.提出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的延续。对于某些内容,教师不必全部讲解,可以讲出基本原理、内容,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例如在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就会更容易掌握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竞争能力。对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广大教师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http://.cn.中国电脑教育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重点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零距离就业;教学模式
目前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把“工厂”搬进学校,其目标指向是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就业,是职业教育教学探索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二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把“工厂”搬进学校,作为一种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教学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目前,这种模式已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和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工作模式,成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根本保证,实现职业院校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
造成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两难”现象,根本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时才把学生送进工厂实践,学校难以把握学生的实习质量,从而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企业不愿接收。所以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必须建立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之上,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创造工厂化的实习条件。只有把“工厂”搬进学校,确保学生实习全部在校内完成,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个个都是理论知识丰富、技术工作娴熟的社会急需的有用之才,从而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目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教学场所从传统的课堂及校内实训场地的小范畴转移到“工厂”的大环境。把“工厂”搬进学校,改变实习时才把学生送进校外工厂的传统做法,这样学校不仅把握了学生实习质量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理论,使理论知识和技能实习集中融于动手能力的提高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使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欢迎。
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要求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能力。在实施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新兴产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抓好传统专业教育,还要注意研究如何抓好新兴产业的专业技能教育。特别是在国家实施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战略、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对适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多,而且技能新。因此,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望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适用型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更加感到责任重大,需要进一步应用和改进把“工厂”搬进学校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适用型技能人才作出贡献。
一、把“工厂”搬进学校的模式,关键是抓好“工厂”体系的建设
把“工厂”搬进学校,组织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全部在校内完成,就是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的过程。进而将现代化工厂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生产环境引入教学课程之中,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掌握必需的技能,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符合,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就业目标。
二、把“工厂”搬进学校的模式,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反复地调研、反馈、修整、制定后才能够更好地用于指导教学,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改正来加以完善。为保证工学结合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考核,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素质的考核。如要制定《“校厂”双方联合共建实施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工学结合规章制度》《生产实践过程安全制度》等基础性文件,为“工厂”搬进学校工作保驾护航。
三、把“工厂”搬进学校的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障
由于学校工厂主要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经营生产为辅,生产效率低,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同类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政府应当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明确学校和工厂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实现约束与激励相结合,也可制定相关的激励与惩罚措施。需要政府在税收等政策方面加以扶持,可适当减免。另外,学校工厂设备更新换代滞后,需要政府在财政方面给予支持;学校工厂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技术工人少,因此创新能力差,需要政府在技术方面予以支持;对校内没有条件办厂的专业,如卫生等专业可联系卫生部门在实习实训方面给予支持。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整合资源、深化创新,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严峻课题。目前国家实施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日趋激烈的职业教育市场化竞争的现状,都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工厂”进学校的办学模式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创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庄泽.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2]韩志刚,金长义.关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