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与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机化学与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机化学与分析

无机化学与分析范文1

引言: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及基础课,如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1]。该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课程内容较为分散、理论性强、计算量大的特点,因此,大部分学生视为较为难学的课程,学习效果差。本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教学经历,分析了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现状。笔者根据近年来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现状

1.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教学难度大。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提倡,大部分学校从高二文理分科后,要求文科学生只需掌握化学的必修知识。但是高校扩招以后,部分理科专业如食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等专业也开始兼收文科学生,由于生源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很多文科生对很多基础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对于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非常吃力,大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无法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给专业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难度。

2.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课时少。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一年级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由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合并而来的,因此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而本门课程的课时总量为70个课时,其中20个课时安排为实验实训课,理论讲授仅剩50个课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由于上课时间紧张,教师难以细致地讲解一些难点知识,加之文科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跨度较大,学生可能存在听不懂、不理解的情况,而且该课程安排在一学期内,周学时量大,对于较多的知识学生可能记不住。慢慢地感觉这门课学习困难,望而生畏。

3.考核体系不完善,不注重实验技能。一般来说,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考核是由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试卷成绩(60%)三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成绩所占比例较少,因此评定依据主要是出勤率和实验报告单,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技能的锻炼,出现利用做实验时间书写实验报告,而不动手操作的现象。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对企业用人的需求,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在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因此,无机与分析化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策略

1.调整教学内容,建立适合检验专业的教学体系。

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因其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具有知识面广、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计算难度大的特点。但作为一门非专业课,该课程的课时不断减少,面对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很难对所有内容进行全面讲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教师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大胆地取舍,重点讲授与后续专业课,如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血液检验等课程内容有相关联系的一些章节和理论,使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将该课程与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该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及应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觉性。

多年来系部根据专业特点,选用针对检验专业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材进行教学,但是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该课程内容是分开编写的。为了使相关知识体系内在联系起来,减少重复内容,具体讲授时教师是将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讲述,以强化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课题组将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即:溶液、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法),进行组织教学,具体如表1。

2.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比较重点知识的传授,如对于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用板书讲逻辑性更强,通过一步一步推导,学生的思路紧跟老师的讲解,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动画进行展示,则更加生动直观。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动画、视频、文字、声音等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优势,能够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在医学检验专业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即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多个具体的问题,以提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教学内容,如:讲到酸碱质子理论时,可以通过提问:酸碱理论有哪些?有什么局限性?从而引出酸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2]。

此外,还可以尝试案例教学法、娱导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使学习效率显著提高[3]。

3.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面对大学课程内容多、专业性强的特点,还没有从“填鸭式”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因此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由于大学教师大多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所以课后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答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以校园为依托,建立网络课程平台,设置课件资料、视频讲座、典型例题分析、自测题库、在线答疑等栏目,及时更新资料,供学生查阅学习,这样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及时掌握所学知识点。通过在线答疑栏目,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和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通过建立微信、QQ群等讨论平台,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及时答疑解惑。网络课程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板书及课件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促进资源共享。

4.重视实验教学,完善考核机制。“纸上得来终觉浅”,无机与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4]。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及教学内容,开展必需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操作,如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等的使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先观看实验录像、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反复练习的方式,达到“教学做”一体化[5];每次实验操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尤其要重视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处理,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并且分析产生误差及误差较大的原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够不断加强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养成。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兼顾职业技术素质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提高为30%,并且规定实验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取消其理论课考试资格,从而保证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无机化学与分析范文2

一、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1、教材、教学方式方法

(1)教学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对原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内容上没有单独一门课程来得详细、具体,知识点有一定的跳跃性,学生难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另外,教材中的例子不多,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对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兴趣不浓。

(2)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目前无机与分析化学主普遍采用“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教室既“导”且“演”[2],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听课时易疲劳、厌倦、教学效果差。

(3)实验实训少。无机与分析化学其实包含了两门课程,要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短,内容多,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分析化学术语、计算、注意事项等内容,更多的时间花在理论教学,实验操作的时间就较少了,而化学的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导致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过于抽象了,自然就有了害怕学习的心理。

2、学生方面

(1)基础薄弱。中职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上不了高中才选择读中职学校。这类学生基础比较差,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差,自学能力不强,通过预习对书本理论知识还是很难理解。

(2)认识偏差。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药剂专业认识不够,觉得无机与分析化学不是专业科目,以后工作用不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不重视该学科。有些学生把该课程看作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就像和英语一样,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从而在学习方法上也就存在问题。

(3)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入校前因为学习成绩不良形成的不合理的认知状态,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产生了厌学情绪,一听说还要学化学,就不由的产生了恐惧。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求,长期处于一种悲观失落的状态,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较多的失败感,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畏惧情绪。

3、教师水平

由于中职教师基本毕业于医学院校,而非专业化学教师,所以教学时在课程导入、公式应用等方面,教师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兴趣,教室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对策

1、教材改革

(1)中职教育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培养“服务型、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强调了实验在教学中重要地位。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①选准教学起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不管是老师上课还是学生学习,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在刚开始一门课的教学时,要选准教学起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怎样把握好教学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把教学起点适当放低一些,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注意讲新带旧,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对那些难度较大而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妨避开,待以后解决。因为,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习比较容易的题目,反而容易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也会随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容易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信心,激起学习的逆反心理,导致自暴自弃[3]。

②变换教法与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在教学程序上,应强化质疑环节,使教师的设疑、学生的质疑、师生的共同释疑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时间上,应注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采用“引(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铺路)、扶(指导学生自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放手让学生自已探索)、评(教师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形式上,要引进“小组学习”,扩大学生参与面,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在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教师深入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在小组学习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鼓励每一个学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对于那些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的学生,只要参与都给予鼓励,并把他们的参与同集体解决问题的成功联系起来,帮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3)增加实验实训时间

①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②开放实验室,实 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作现场指导,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③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

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末解决,又加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能够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尊心。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下层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为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是“将军”。能做一名“优秀的士兵”也是学生的成功。

2、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1)突出学科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都是父母决定的,自己对该专业并不理解,更不要说这门学科对其今后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可以先从专业认识入手,再谈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其实就像是造房子一样,无机与分析化学就像地基,专业学习就像高楼大厦,没有稳固的“地基”,哪来的“高楼大厦”。(2)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药剂专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中职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体现出其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学生能够真正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中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合理优化的专业知识结构,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顾问,解决问题的参谋。

参考文献:

[1] 石宝珏.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无机化学与分析范文3

关键词:现代仪器;无机分析化学

【中图分类号】X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9-0242-01

引言:我国大气污染占据环境污染的50.6%,这表明,在治理环境问题时需对大气成分进行准确检测,保证大气有毒物质得到有效净化。化学分析技术刚好可以满足目前我国环境化学领域的实际需求,不但能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还能在处理水环境中发挥出真正的分析作用,故而需扩大其应用范围。

1環境无机分析特点

1.1种类繁杂

通常情况下环境分析过程所涉及的样品种类非常复杂,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与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水、土壤、空气、固体废渣紧密关联。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在空气环境中已经检测出300多种污染源,其中多氯联苯这种世界性的环境污染物已经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从学术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目前多氯联苯异构体实际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10个,但是目前仅仅有102个得到了鉴定。

1.2环境无机分析化学的分析对象状态不稳定

由于分析对象成分复杂,不同的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其自身会随着时间产生物理变化。并且环境污染其本身是流动的,可变化的,在收集环境无机分析化学的样品过程中可能改变了分析对象的稳态环境,或者与其他因素相互影响,进而影响了分析对象的稳定状态,对分析过程造成了障碍,影响了分析结果。

1.3科学分析空气有机物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大气污染的实际占比已超过50%,其中大气污染物中挥发性物质占据大气污染90%,故而需着重分析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应用固相萃取技术时,首先需使其处于低温状态下,然后对其加以采集。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正常组分能够直接通过固相萃取柱,而挥发性有机物则留在柱内,以便检测人员快速采集有机物,最终可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若在具体应用环节引入了醛酮小柱,那么在液相色谱法的支持下可对空气中的汽车尾气等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分析,并且保证其回收率高达105%,这对于空气治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另外,还可在采样期间利用活性炭等萃取剂对固相萃取柱进行填充,以此增加检测精准度,并适当提高检测效率[1]。

2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2.1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可以实现对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各项成分的准确判断,因此为现代环境监测提供了制定标准的指导性。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对物质的标准定值一直是一个难题,利用现代仪器分析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物质的标准定值,为环境标准提供依据。因此,现代仪器分析成为了环境无机分析化学分析的标准与基础,依据环境容量要求与测定的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对比,继而完成推论,指导环境治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代仪器分析的数据准确有效,通过结果进行研究,判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准确有效的监测环境,为优化环境提高数据支持是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2.2(超)痕量污染分析

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痕量元素以及超痕量元素对环境的威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形式,为了能够实现对(超)痕量元素影响环境的有效控制,在制定出相关检测标准的同时,在环境无机分析化学领域中现代仪器但应用前景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对于(超)痕量元素来说,其载体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在的环境无极分析化学中应用的检测仪器,必须要能够同时是用在大气、水体、土壤、食品等几个方面。因此从检测仪器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达到相关的检验要求,就必须要在灵敏度方面进一步提升,要能够针对(超)痕量元素进行快速检验,而且重点要针对“三致”物质进行的精确检验[2]。

2.3增加有毒药物回收率

无机化学与分析范文4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 无纸化考试

教育信息化就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基本要素并在教育系统中广泛地进行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等操作,以形成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传输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理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过程智能化等为显著特征的新型教育形态。

教学评估是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无纸化考试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在课程结业考核中的运用。无纸化考试,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专业教师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学生名单导入、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成绩导出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从业考试管理模式。所谓无纸化考试简单地讲,一般是指通过电脑来进行考试即无纸化考试就是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不是在纸上对题目进行解答,而是直接在计算机上从试题库中抽取并或是组合成一套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通过计算机来辅助评定考试成绩的一种考试方式。大学英语这一门学科考试的特点决定大学英语也可以采用无纸化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在部分学校试行了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自200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网考试点考试已经举行多次,而且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十一五”的工作计划中也已经提出,要在传统的考试中引入高科技方式,所以无纸化考试可能作为将计算机技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一种高科技教学评价体系。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大学英语2015-2016第二学年期末考试首次采用了无纸化考试。该次考试是继大学英语分级考试和毕业补考无纸化考试尝试后,首次大规模将无纸化考试运用到期末考试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次无纸化期末考试从试卷的构思,核查,试卷及名单录入到正式考试前后及时三周,涉及2014级和2015级大学英语AB级及五年一贯等班级 67 个,参考学生达 2795名。每门学科备有五套试卷,考试采用试题题目乱续和电脑阅卷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学生作弊,充分保证了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与往年的纸质考试相比,无纸化考试节约了纸张,省去了老师阅卷的繁琐,而且成绩更加真实和公正,全面客观的反映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无纸化考试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考试方式,与传统的纸质考试相比有很多优势。

首先,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能够节约资源,提高考试效率。大学英语是我校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分级分方向后,大学英语涉及的考试类别多,期末试卷的出题和印刷是一大难题。无纸化考试通过在线题库,随机组合试卷,考题乱序的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过量,同时免除了试卷印刷、分装、运输、回收以及保管等多方面的繁重的劳动,不仅节省了考务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避免了大量的纸张和油墨等材料的浪费,降低了考试成本。考试结束,通过计算机和考试系统的各种功能,考试结果非常准确,而且客观题部分的分数当场就呈现在眼前。这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其次,考试成绩更加客观公正,这是考试评价的宗旨和目标。在此次大学英语无纸化无纸化考试的过程中,学生的考试题目源于题库,教师通过考试方式设置为考题乱序,可以让前后左右相邻的学生的试卷都不相同,杜绝考试中考生作弊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更能较好的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体现考试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考试结束后,客观题的考试每场结束以后,考试系统自动统计完成,考试成绩以Excel表格方式将所有原始数据输出,不存在人为的主观性的干扰,基本避免了人工评卷的误差,而且系统所保存的文件具有时间上的记录,结果不能轻易更改,考试成绩真实有效。

再次,考试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性和更新性。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题库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分级分方向的各类大学英语课程考题涵盖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通过建立和开发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题库,可以建立具有本院特点的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的考试体系,针对本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和基础,更加有针对性和真实的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历次考试题库的更新和添加,试题库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到的考核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测试面也比较广泛,因而测试的内容既可以检测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又可以检测学生认知水平的多种层次。

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无纸化考试作为一个新型的考试方式有效地推动教学的各项改革,考试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无纸化考试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使考核方式信息化。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分级分方向教学将英语教学细化和专业化,无纸化考试考试模式的一次变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无机化学与分析范文5

关键词:教务管理 精细化工程

一、教务管理精细化的背景及内涵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等,无不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箍桶理论也同样告诉我们,事情往往容易在最薄弱、最细微的地方出现问题,更强调了细节的重要。

教务工作大多是一些琐碎、繁杂、细小、重复性的事,做好了也许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是做不好,却直接影响或导致学校教学秩序的紊乱,或者有损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均说明了精细化管理在教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眼光、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和特点是个性化培养、自由选课、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弹性学制等,与传统的学年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多规格和个性化的培养机制,学分制更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培养方案和学生选课更加丰富多样。学校围绕个性化培养这一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排课与选课、考试管理、毕业审核、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大量的尝试与革新,教务工作也要承担比以前更多的任务,提供更加复杂、多样的课程,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与指导,承担起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职责。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及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粗放型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教务管理模式。

二、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意义

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和方向。以细节体现特色、用细致弥补缺陷、借创新推动发展,它对于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科学化管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教务工作的品质,以及促进学校的科学、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完善和理顺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并构建大量的规则和规范,并且系统地、有计划地、稳步地推进。

三、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初步构想

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应坚持“一条主线”,做好“二个层次、三个方面、一个支撑”的工作,即以对教育和服务对象的关爱、体察为主线;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健全和理顺管理及运行机制;在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执行力方面,发展新思路,于理念和教务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可操作性的规章,加强执行力,追求规章与执行的和谐统一;完善现代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全方位地推进教务管理的精细化进程。其核心是以刚性的制度规范教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强化责任和落实,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1.健全和理顺教务管理及运行机制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及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教务处承担的教务管理具体实务过多,不能较好地履行应有的教务改革研究、教学过程指导与监督等职责;二是教务管理实行学校、学院两个层次管理及管理中心下移以后,学院承担更多的教学事务,大量琐碎、具体的教务工作运行中欠缺指导性的实施细则和规范;三是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及学院内部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因而出现学校教务管理与学院的具体实施两者间出现脱节现象,影响教务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应做好:教务处从宏观上加强对教学及教务管理过程的指导与监督,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运行;教务处制定学校教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务处和学院各自的职责,各学院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各项教务细节管理的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教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在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学院内部,健全教务管理常态性的沟通与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讨学校(或学院)教务发展与规划,讨论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解决教务管理渠道及运行不畅的问题,形成各司其职、高效有序的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

2.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创新理念

在工作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认真完成一项工作,有的人过程较粗,有的则做的很细;有的仅仅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有的则处处替师生着想,自发地将事做细、做精,多干了许多看似职责以外的事,为师生排忧解难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不同教务人员精细管理意识的差异。

作为现代高校的教务人员,应深刻领会和把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实现思想观念的全方位转化,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打破传统,克服思维定势,树立新观念,以高质量地做好管理和服务为已任,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一份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责任,自觉地培养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意识。

3.构建和谐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则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在教务管理实践中,我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师生的个性化要求与现有教务管理规则的矛盾与冲突现象日趋显著,师生的要求得不到合理地解释和解决,教务人员也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或者规则不明确,从而使得各层级教务工作缺乏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规范,而导致原有的规定无法满足变化较快的教务管理实际。

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工程,规章制度起着奠基的作用。管理部门应深入师生当中,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务管理的诉求,细致地做好调研和需求分析,疏理现有的规定,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精细管理的思路,将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务管理的目标,精确把握教务管理的过程和细节的设计,加强人文情感关怀,健全和谐的规章制度,规定任务,明确职责。

4.建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提高执行力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将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段话对教务管理有着非常好的启示意义,尽管学校有较完善的规章,但为什么不能较好地得到执行?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分层管理的教务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幅度较大的问题,减少了管理环节,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流转,但是由于机制不畅、制度不完善、各层级对规定的理解偏差、任务繁重、心浮气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或逐级打折扣,使管理效能降低。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形成较高的执行力,要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得到贯彻和落实。为此,要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导向化激励机制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升执行力的必要手段;加强过程控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环节,要重视对执行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大对执行结果的检查和评估;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和充分挖掘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员素质,直接决定执行的强弱;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5.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必要的手段。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学籍管理、考试安排、排课、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诸多教学管理的内容。除完成基本的教学管理功能外,系统在总体设计中应注意增强对师生的服务功能,如教学信息查询、相关数据统计、学籍预警、系统提示、功能帮助、短信通知等,注重对细节管理的设计与实现,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几点说明

第一,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由于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应处处体现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第二,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是小题大做,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一种对师生爱的情怀,表现出的是全方位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行为。

第三,在精细化管理中,“管理”实际上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师生在办事的过程充分享受精细化所带来的体贴、关怀与温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质。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和社会对个性化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已经迫在眉睫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基本做到了规范化,离精细化和个性化这两个层次还有一定差距,大多处于探索试行阶段,尚未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从此意义上说,教务管理任重而道远。

教务工作者应该考虑到,仅仅满足于现状而应付式的完成任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要求了。将小事做细、将细事做精,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变成习惯,形成特色,产生理想的管理效应。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才是成绩!

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与分析范文6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高校一年级化学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甚至是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的进门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结合;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有多名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李慧泉等提出了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等七个方面构建“科学研究依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支持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反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陈田将绿色化教学引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从改革实验内容、推广微型化实验、重视三废处理、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对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途径和建议。魏少红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增加设计行实验、倡导绿色化学提倡微实验、适当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对实验中异常显现的分析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建议。探究式教学,是对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改革,通过复合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探究问题―厨房中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游离态I2还是化合态I-或I03-(探究I-、I2、I03-的氧化还原性规律及成分检测)?

(1)提出问题:I-–I2–I03-的氧化还原性如何变化?

(2)理论探究:φθ(I03-/I2)=1.209V,φθ(I2/I-)=0.5345V,高氧化态的I03-氧化性强还原性弱,低氧化态的I-还原性强氧化性弱。

(3)实验设计:取食盐试液–滴加淀粉溶液;取食盐试液–滴加淀粉溶液–滴加氯水;取食盐试液–滴加淀粉溶液、稀硫酸溶液、碘化钾溶液。

(4)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5)归纳结果:归纳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案例二:探究问题―如何分离鉴定溶液中含有的Pb2+、Sb3+、Fe3+?

(1)提出问题:化合物的特性及离子的分离鉴定。

(2)理论探究:化合物基本知识及离子的分离鉴定。

(3)实验设计:取试样溶液–滴加稀盐酸-分离沉淀和上层溶液;取沉淀―热水–铬酸钾溶液–黄色沉淀;取过滤沉淀后的上层溶液–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分离沉淀和上层溶液。取第二次过滤的沉淀–稀盐酸–硫氰化钾溶液–血红色溶液;取第二次过滤沉淀后的上层溶液–锡片–黑色沉淀。

(4)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5)归纳结果:归纳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无机化学学科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尤其是元素化学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梳理知识点,有利于内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做好无机化学实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直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创造性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泉,祝泽周,崔玉民等.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2]陈田.关于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