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1
【摘要】在对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指标确立的基础上,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3 年河北省迁安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开发区; 迁安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 年度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北省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3454211D)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郭坤,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省迁安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张再生,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资源管理。
循环经济涉及的层多面广、综合性强。如何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科学评价,对循环经济的管理和决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依据评价指标不仅可以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同时还可以加强政府部门、经济开发区的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利用数据资料建立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区循环经济水平进行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指标建立
我国的循环经济起步晚,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开发区始终没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指导和依据。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国家统计局协同相关部门于2007年6月联合编制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首次填补了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并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具体的量化工具和评价参考依据。此后经济开发区作为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和载体,陆续开始进行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一些起步较早的经济开发区更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逐步开始进行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并探索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指标体系。
我国目前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宏观经济和工业开发区两个层面的体系,每个体系基本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量指标。其中工业开发区的评价指标涉及了18 项, 总体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效果和水平。
目前各类工业开发区主要设置以下四类循环经济指标:①资源产出指标。指一次资源(包括石油、矿石、煤等自然资源)消耗所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该项指标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水平,资源利用的效果越好,其指标数据越高。②资源消耗指标。指生产单位产品(或者创造单位GDP) 消耗的自然资源。该项指标反映节能降耗的情况,指标数据越低,说明效果越好。③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指工业生产所产生的“ 三废”(即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生活废物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五大类废旧物等的再资源化程度和综合回收利用程度。该指标数据越高,说明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越高。④废物排放(处置) 指标。指工业“三废”(即固体废物、废水、废气) 的最终排放或者处置量。该指标与资源消耗指标和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相关,资源消耗越少,综合利用率越高,废物最终排放(处置)量越少,环境污染程度越低。
迁安经济开发区是河北省首批确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本文以该园区为例进行绩效评价,以期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探索改进提升的方向。所建立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绩效评价
(一) 评价标准的确定
为了使评价工作简单易行, 在此我们把绩效水平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等级指标的设置依据包括国家出台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指南、纲要等,也包括了河北省及唐山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件(通知) 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此外也参考了县(市) 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文件、统计数据资料等。评价绩效本着立足现在、着眼长远的原则,对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未来绩效持逐步改善提升的预期,设置的评价指标将呈现逐年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比如在“良”指标数据基础上递减或递增10%,则确定指标等级为“优”,对于在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但统计数据缺失的指标,则考虑采用类似替代统计数据或选用专家咨询方法加以确定。指标等级的“中” 拟取“良”和“差”的指标平均值。
(二) 评价方法
根据对国内外工业开发区循环经济指标数据及国内部分地区的调研,对四项考核指标采用专家评估与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基准值,采用专家咨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进行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而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收集整理后的指标数据进行核算。
绩效评价过程具有非线性特点,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模糊数学的运算法则下,对非线性的评价对象进行量化综合评价,由此得出具有量化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确定评价因子集和评价集;第二,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第三,进行单因素评价, 构造单因素评价矩阵;第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第五,根据评价指标结果确定评价对象的水平。
本研究拟采用加权平均法,将已经归一化的各项指标数据作为其所对应的评价元素的权重,而后对评价元素做加权平均,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 对迁安经济开发区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同时,将唐山市“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中2015 年的目标数据确定为“良”,将2011年标准确定为“中”,将2010年标准确定为“ 差”, 同时按照指标增减特性, 确定以“ 良” 的递减或递增10%作为“ 优” 的指标等级。对于在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但统计数据缺失的指标,如SO2和COD排放量以及单位生产总值取水量等指标, 参照2010 年指标下降的程度进行单独处理来确定。有些没有相应判断标准的绝对数指标,如工业固废处置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等指标则予以剔除。最终制定本研究的开发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三) 评价结果及分析
按照已经确定的评价标准,将量化对应关系优、良、中、差赋予相应的分值即4、3、2、1分。设C为指标的评价值,b为所确定的指标因子,c为指标权重, 则C= b1×c1 + b2×c2+ b3×c3+ b4×c4。该结果是一个数值,也即评价结果C 是以数量化形式显示出来的。通过指标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如表4所示的评价结果,单因素加权值如表5所示。
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的指标值C 为2.56,用同样方法计算的唐山市2012 年模糊评价结果为2.09。
在对单因素进行评价过程中,采用模糊评价法,首先得到不同层次指标的分值,通过横向的对比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出评价区域的循环经济绩效水平的优劣,从而找出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和障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管理确定努力方向。同时,由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有效性,在模糊综合评价中进行量化分析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既可减少信息损失,又可使评价结果相对合理。
从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以唐山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作为衡量标准,迁安经济开发区2012 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等级为“优”,并处于唐山市总体发展水平之上。按照迁安经济开发区2013年循环经济发展方案中的目标发展程度将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到2015 年和2017 年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将仍然保持“优”。
从单指标评价来看,2012年迁安经济开发区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得到很大改善,废物排放下降度明显,资源消耗达到《唐山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标准,但其资源产出(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 和资源消耗(吨钢综合能耗) 还有待提升和优化,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物排放的水平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迁安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可以发现,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如资源状况、经济结构、产业链条、技术水平、发展理念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制度等。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第一,建立多产关联新型循环经济体系。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通过产业链条延伸,积极建立精品钢铁、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开发区主导产业间联动循环发展模式。
第二,推进资源节约利用能力提升。推进高新技术在精品钢铁、焦化等传统产业中应用,充分提高矿产、洗精煤、水资源产出效率。
第三,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积极推动开发区链式产业发展,推进开发区精品钢铁、焦化产业主副产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再利用网状化、链条化发展体系。
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2
[关键词]英雄工业园;产业集聚;区域分工;空港经济圈
[作者简介]黄志平(1994―),男,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何振学(1992―),男,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江西南昌 330013)
一、英雄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情况
自2005年英雄开发区揭牌以来,虽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然而其内部的产业结构却存在不少问题。“十五”期末,英雄工业园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为31:54:15。开发区的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出现严重的失衡,以第二产业为主。而在第二产业中,又有技术含量较低的特点。入驻英雄工业园的中大型企业占少数,而且大部分都是食品加工行业,如:江西金牛企业集团、江西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昌亚啤一厂区、江西正邦集团养猪育种有限公司等。从这个层面讲,食品加工成了英雄工业园的支柱产业。在开发区经济中主要是以加工型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大型规模性企业。
英雄开发区缺乏商业、教育等设施,全区除了各企业厂区和一些民宅交错分布之外,没有任何的商业集聚,也缺乏教育设施。外来人口不足,经济缺乏活力。
在区域的布局规划中,英雄工业园的区位功能十分不明确。由于政府招商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而多多益善,因此引进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没什么很强的相关性。
(二)人才资源现状
1.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创新型人才紧缺
区内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配置还远远低于事业单位。从人才资源的基本结构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普通人才过剩和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现象并存,将极大地影响区内人才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2.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层次偏低
技能人才在目前开发区人才总数中占据比重最大,但高技能人才比例偏小,人才素质偏低。农村实用人才中企业经营能人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比例相对较低,这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三)招商困境
开发区政府主要是依靠提供土地以及优惠的财税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由于这种模式并不重视企业内在机制的建立,使得这些企业既在空间上没有形成集聚,也未显示出对开发区强烈的植根情怀。更为关键的是,英雄工业园本身的短板限制了其长足的发展。第一,开发区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第二,区域内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极力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然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没有提供较为直接的资金支持,也缺乏与该地区合作的金融机构,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第三,区域内人力资源较为贫乏,技能人才与实用人才较少,并且距离市区较远,城市化水平较低,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四)环境污染
英雄开发区在开发发展中,整个园区内没有污水处理企业等环保措施,而却拥有晨鸣纸业、中石化昌北储油等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在开发区内,烟囱将废气直接排放到空中、废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据了解,目前整个开发区内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为开发区的持续发展遗留隐患。
二、对英雄工业园的定位
(一)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根据上文对英雄工业园发展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
1.园区内没有完备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分工程度较低。
2.园区内的各要素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融资方式单一,人才资源较为低端,技术资源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区域规划不协调。
3.园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不齐全。
这些都导致英雄工业园无法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二)区域分工与竞争
作为大区域,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希望实行分工是因为地区分工将以较低的成本来满足整体需要;作为子区域,英雄工业园参与分工是因为分工可以增进本地区收益。分工则导致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则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方针。无论是实现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的分工,都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内部实现分工,则内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区域间分工,则在同一产业中根据区域的生产力完成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而影响区域分工的主要因素,则是分工产品或要素之间的价格比,即实现生产分工的平均成本。从英雄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得知,该区域在各要素市场的供给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提供要素的成本会较高。从这个层面讲,在市场规律下,市场更情愿选择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内部分工。这也意味着如果通过政策的调整一定要使整个英雄工业园参与到生产分工中来,就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机会成本。这也是单独为英雄开发区设立独立的管理委员会的一种弊端。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但却无法综合更大区域的整体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互动效益。针对单个区域的区域政策会影响到具有经济联系的相关区域。一定的区域政策制定后,所有受政策影响的区域将同时就政策规则作出理性博弈。假如英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制定政策时只考虑本区域的行为,而未考虑到非目标区域的行为选择,那政策实施的效果必然与预期目标有所差异。因此,英雄工业园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在产业的分工过程中就存在着一种竞争,而这种竞争出现的根源就在于区域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三)工业发展的后花园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昌英雄开发区的关系可以通过“中心―”模型得以解释。南昌经济开发区属于中心位置,英雄工业园则属于经济中心的。经济中心部位由于其区位独特的优势,使生产要素从周边向中心流动。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英雄工业园还将持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地位。
英雄工业园作为南昌经济开发区的辅助区域(简称经辅区)可以实现双赢的目的。一个层面,对英雄工业园而言,作为经辅区可以较好的解决开发成本较高的困境,因为区域内的企业规模会比较小。另外一个层面,对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经辅区的设立可以完善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加强该区域的产业集群度。因此,定位英雄工业园作为一个经辅区,就像是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后花园,如果做好后花园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先做好经济中心的经济建设。
三、开发区经济发展瓶颈的改良途径
(一)加强人才吸引力度
人才的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开发区作为所在地区乃至国家的重要经济增长级,应高度重视人才聚集,以推进开发区的发展,在开发区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人才的聚集和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推动区域经济深入的发展。
(二)打造空港经济区
2008年4月24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开始启动。此次扩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将把自身的物流、商务等配套设施与乐化组团规划建设、南昌经济开发区、南昌英雄经济开发区、桑海开发区开发建设连接起来,进一步推动南昌临空经济圈规划建设。若能合理的整合资源,形成土地、产业、规划的互动,可以带动整个南昌大区域经济的增长,实现区域之间经济互动效益。
(三)加强自主创新
建立完善的区域自主创新体制,要以企业为核心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产业的转型。
1.对企业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财税政策给予企业创新大力支持。鼓励先进的产业,淘汰落后的产业,并在财税政策上减免企业设备创新与更新的税收。
2.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给予企业技术支持与辅导。
3.积极引进其他区域先进的技术以及信息资源。英雄工业园临近四个开发区,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可以积极向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红谷滩新区等开发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以及大量的资金流。
4.构建“赣菜城”的设想
结合英雄工业园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将其打造成一个食品加工产业基地。预期在英雄工业园中分别划分三个关联区域,建成食品加工基地、特色体验超市、物流包装中心三个围绕赣菜生产、销售、出口的集约化“赣菜城”。
[参考文献]
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甘肃;经济开发区;问题
一、甘肃省经济开发区的建立背景与概况
据统计,80年代初期,我国东西部农业人口的人均收入相差并不大,到了09年左右,东西部的差距明显拉大。 根据2005年的统计,贫困发生率在5%的省份有: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基本位于我国西部地。
目前,甘肃省共建各级各类开发区36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32个。甘肃省政府为支持和发展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于2009到2012年出台多个文件,从政策上扶持各地县的经济开发区,并提出争取在全省各县级行政单位的管辖区域内,实现“一县一区”的目标。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昌经济开发区和天水经济开发区是甘肃省内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金昌、天水经济开发区于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甘肃省省级开发区 32个,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方面。
二、相关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理论
(一)迈克尔.波特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划分。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波特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一个阶段的发展是依靠“要素”来推动的,这个“要素”包括了土地,劳动力以及初级的资源。当一个国家没有高新的产业支柱,这时候生产要素都很低廉。此时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优势就是大量投入廉价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第二阶段的发展方式是要依靠“投资”来带动的。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扩大市场,要求要有雄厚的资本来做支撑;第三阶段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创新推动”。随着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扩大,技术创新在生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创新成本将成为产品附加值的主要部分;第四阶段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财富推动”。当财富的积累达到一定阶段,财富的推动力量将会支持并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世界工厂”理论的概述。中国被国外称为“世界工厂”,大概是从2001年算起的。我们发现,不止中国,很多国家都有过世界工厂这一阶段。就拿英国来说,英国的世界工厂阶段从18世纪末持续到19世纪末,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的世界工厂阶段也持续了80几年,日本世界工厂阶段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到二十世界末,也存续了40年的时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世界工厂阶段在各个国家的存续时间在不断的减少。可是“世界工厂”的发展有会有一个从兴盛到衰败的阶段,“世界工厂”会使得制造业和和资本的迅速积累,可是发展一段时间以后,收到资源和市场的影响,制造业水平将会停滞不前,此时制造业企业将会选择对外投资的方式进行新一轮的制造业生产,随着不断地发展,“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会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更迭。
三、甘肃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甘肃,不论是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还是省级的开发区,都存在着基础设施差、建设水平低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甘肃省处于我国生态系统较薄弱的地带,产业之间的不协调致使资源的不能很好的有效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每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外乎按照“要素”、“投资”、“创新推动”、“财富推动”这四步来走的。对于“要素”的依赖就使得甘肃省的各经济开发区都会经历一个从低产出、高能耗的发展阶段,而这个阶段对于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
(二)空间布局的问题。从空间布局来看,不得不提到有甘肃省政府提出的“一县一区”的发展模式。各市县建设经济开发区可以提高各地区对经济建设的信念,各地县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特色,创办出自己经济开发区的优势来,从这一点来看,“一县一区”的提法对于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各地政府想要推出当地特色产品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一区一县”提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各开发区分布的过于分散,如果不注重开发区的协作发展,与其他的开发区之间没有建立人员、技术、项目、信息的共享机制,很有可能造成开发区之间主导产业的雷同。
(三)资金短缺的问题。各地响应号召建立开发区,可各地政府能投入的资金甚是有限,有数据显示,2011年甘肃省政府增加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1.1亿元,这样平均下来,每个经济开发区仅有约为300多万元的资金。资金投入的短缺必然导致经济开发区发展速度的缓慢,如此这般不如加大对重点经济开发区的扶持力度,保证这些重点开发区有好的产值和效能。如此看来,可以在嘉峪关、酒泉、金昌、白银和天水这些拥有资源优势,已经拥有大型工业区域重点布局,以保证这些经济开发区能够有足够的资本积累,有能力推动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甘肃省的劳动力吸纳能力。
四、结语
甘肃省的各经济开发区,在产业结构的布局上,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产业集群;要加强招商引资,统筹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经济开发区的派出机构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避免建设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保证经济开发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德明.东西部差距根源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1).
[2] ,王恺.走出孤岛――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概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4.
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4
××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和大多数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的课题。
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经验及反思
××经济开发区能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形成规模,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经验是:
1、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前提。要在××这样一个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山区小县发展工业园区,政府必须有较强吸引力的政策。对在工业园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我们在地价、电价、水价、税收及其它收费等方面均提供较大优惠。县财政还拿出300万元设立了园区信贷担保基金,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享受信贷担保。为了鼓励企业拓展外贸出口,我们设立了外贸出口奖励基金;为了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我们设立了企业技改扶助基金;为了奖励税收贡献大户,我们把企业交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用于设立了企业发展奖励基金。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
2、坚持优质项目推动,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关键。要增强园区实力,关键是要选好项目,以项目促项目、带产业、强支柱。近两年来,我们自我加压,按照省级工业园区的标准建设园区。对意向性入园项目,组织实地考察,严把质量关,做到“三不引”,即有污染的不引、高耗能的不引、低水平的不引。重点引进规模大、技术强、效益好的项目,特别是境外、省外项目。对大项目招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谈判。仅今年1-10月,我县就引进8个投资超亿元的大型工业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开发区的实力。
3、打造优良环境保障,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动力。新一轮区域经济的竞争,是环境优势的竞争。我们始终对发展环境保持高压态势,下狠心、出硬手、施铁腕,整治环境。同时,重点做好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县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点了2户园区企业,且亿元以上项目均由主要领导担任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所有入园项目都安排了责任服务单位,对大项目,我们还组织了财贸、农林等八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系统进行帮扶,专设了项目协调办;凡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行业都在园区设立了相应的办事服务机构。在完善园区服务体系的同时,我们还把服务工作延伸到为企业破解用工、融资等难题上。通过“无边界”服务,全方位为落户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感动外商,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放心地来投资。
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开发区已完成了初期的规模化建设,并出现了纺织、食品、竹木加工、砂轮、电子、机械制造等几个产业集群的雏形。××经济开发区的一些发展做法,在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深层次的带有普遍性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一是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以××县为例,××曾是全国小水电试点县,拥有大量的富余电力资源,××经济开发区设立初期,一大批企业正是看中了××优惠的水电价格和地价、税收及其它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所以才选择××投资。但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地的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已变的越来越困难,而且难以为继。
二是自然选择的产业梯度转移,不利于入园项目质量的提升。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的落户企业大多来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企业周边市场己经接近饱和,竞争激烈。它们需要发展,需要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扩大市场。××地处中部,是东西部之间的桥梁,可以起到很好的辐射及连接作用,成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地区。许多落户企业把生产重心向内地转移,内地园区企业成为加工基地,利用低廉的生产成本制造产品;原有企业成为销售基地,利用其已经完善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并开发辐射新企业周边的市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企业不可能把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规划在内地园区建设,入园项目的整体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
三是产业的过于分散,不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在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成立初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摸着石头过河,大多数地区 对入园企业的门槛把握的不够严,造成园区产业过于分散。以××县为例,在××经济开发区投产的58家企业中,纺织类的有4家,食品加工类的有4家,建材类的有8家,机械制造类的有10家,砂轮制造类的有8家,电子类的有6家,金属加工类的有6家,其它类别(化工、包装、橡胶等)的有12家。产业的过度分散,制约了园区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二、中部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在完成了初期的规模化之后,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继续走目前的规模扩张的路子,还是有选择地引进和发展特定的产业,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趋势,是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所提出的有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考察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现象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美国的半导体研究中心集中在加州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公路;大型计算机厂家的总部都在明尼波利斯及其附近;跑鞋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俄勒冈。意大利的时装集中在米兰;鞋类集中在马尔凯。德国的钢铁生产集中在多特蒙德、埃森和杜塞多夫;刀具车床集中在雷姆萨伊德,其它国家与地区也都存在这种经济现象。近20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浙江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等地区以一个市、一个县甚至一个镇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嵊州的领带,诸暨的袜子,温州的皮鞋、打火机,柳市的低压电器等等。这些地区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源泉也在于产业集群。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了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理想模式。由于产业集群具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专业化、促进竞争与创新等竞争优势,使得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而且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劳动力供给也不可能支持这种不加选择地无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提高入园企业门槛,不断调整入园企业构成,加大政府选择和引导力度,促使园区各类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聚集,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及举措
毋庸置疑,××经济开发区和大多数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样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产业集群还只是一个雏形,今后一段时间,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坚持工业强县的方针不动摇,按照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加快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进而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1、抢抓机遇,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以后才加以引导,它属于自下而上的产业集群形成方式。按照这一发展规律,我们要紧紧抓住各地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这个难得的机会,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搞好发展规划,明确每个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和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群推进步伐。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因势利导,不急于求成,不刻舟求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能发展的就发展,最终形成1-2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2、大力引进骨干企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围绕产业集群的雏形,继续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上下游大型骨干企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经济开发区的纺织业为例,在引进了全国纺织行业知名企业——恒昌纺织集团、赣鑫纺织集团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引进了投资超亿元的大型企业——金纶石化集团和三邦线业,这些企业全部投产之后,预计生产规模将达到50万纱锭,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通过努力,我们力争再引进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和服装加工企业,使××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重要的轻纺和服装加工出口基地,产业整体优势将日益凸现。
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
[中图分类号] F127.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074-02
湖北省襄阳市目前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即襄阳高新开发区和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者是在2008年建立的湖北深圳工业园(襄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这也使襄阳市成为湖北省内继武汉、黄石之后第三个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这为襄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既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一、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及调研重点
目前,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引进企业111家,协议投资额305亿元,其中投产42家。引进的重点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已投产企业分布在三个领域,分别为以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公司、湖北东润专用汽车公司、湖北超亿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以湖北新日电动车公司、卓灵科技(襄阳)公司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公司,还有襄阳佳海公司,该公司开发了佳海工业城项目,是园内第一个中小企业孵化器。笔者重点对这六家公司进行了调研,他们不仅分布在开发区重点发展的三大行业,而且其实力和投资额在园内都居于前列。
截至目前,开发区基础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园内已具备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但在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任务还很重。开发区管委会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两办五局”,在管理体制和服务上都进行了一定创新。
调研发现,吸引企业入驻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主要的因素分别为优惠政策、市场前景和区位优势,6家公司都看重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开发区领导的实干精神,3家公司表示到襄阳投资的重要原因是为了更靠近市场,还有2家公司重视襄阳的区位优势。在被问到其在开发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时,6家公司都提出本地中高级人才不足,2家公司认为本地融资困难,1家公司提出区内硬件条件不到位。
二、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SWOT分析
开发区的主要优势(S):1.襄阳地区的区位优势,水陆路交通便利,“七省通衢”;2.人力成本较低,襄阳地处人口稠密地区,而且靠近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3.土地价格低廉,对于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吸引力比较大。
开发区的主要劣势(W):1.襄阳市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足,这是本地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2.资金筹措困难,本地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了企业融资;3.开发区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作为一家年轻的国家级开发区,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开发区面临的主要机会(O):1.随着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很多行业和企业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2.襄阳市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提速,襄阳政府高度重视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开发区面临的主要威胁(T):国内大量的开发区之间的竞争。
通过SWOT分析可知,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一方面大力发挥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弥补自身的不足,如加大中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等。在找准自身优劣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尽量避开与发达地区的同质竞争。
三、我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议
(一)完善开发区硬件和软件建设
基础设施等硬件是开发区发展的基本条件,要积极吸引社会各方资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实力建立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目前国内各地区、各类型的开发区众多,竞争很激烈,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多起步较晚,和发达地区相比在软件建设方面的差距更大。因为硬件很容易模仿,但软件往往是独特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软件建设包括管理体制、服务理念等方面。传统政府机构是一种典型的锥形组织,高度集权化、规范化,开发区管委会的部门设置显然不能照搬这种组织结构。开发区应该建立一种团队式组织架构,与传统组织中领导决策不同,团队式组织机构中各环节谁遇到问题、谁解决问题,组织成员有充分的自,当然这对组织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开发区为了吸引企业进驻,除了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之外,还提出“保姆式”、“一站式”等各种针对,但首要的是应简化政府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另外,“保姆式”服务是针对孵化期或创业期的企业,这些服务不能干涉企业的经营自。
(二)培养和引进中高级人才
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很多地区虽然是人才培养大省但同时又是人才弱省,原因在于其难以留住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中高级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对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研中也证明了这一点。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应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也可以联合外地高校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应大力引进本地紧缺的技术、管理人才。无论是本地培养的人才还是引进的人才,留住人才是关键,要从工作待遇、事业发展、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持企业进行合作创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已成为推动一国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纷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我国也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力推动和支持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
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落后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快速追赶。中西部地区企业实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应该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首先要为科技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若干有效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各种科技中介的建设,一是信息服务机构,主要为科技创新提供信息、培训和咨询等相关服务;二是技术咨询机构和推广机构,主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广泛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理论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三是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机构。
中西部地区企业总量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大,除了少数有实力的企业能开展自主创新之外,其他实力较弱的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创新,合作的对象可以是其他企业、客户、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合作创新既可以利用外部优势又可以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
(四)加快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
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以聚集和整合市场、技术、资金、人才、服务等各种优势资源,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一方面应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促进企业孵化器和创业企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的发育,为各地孵化器的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吴佳.60亿元高端服务业落户高新区[J].商周刊,2010(6).
[2]尹雪梅.国有企业发展以及自主创新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3]刘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及创新绩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
开发区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发展问题;思考;建议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各个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各地开发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发展定位及规划问题。在我国,经济开发区在分类上可分为:高科技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产业工业园。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跟风,在缺乏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急忙上马一些经济开发区,导致定位不清晰,规划不科学,不符合当地的产业特点。
2.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规范。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开发区管委会基本上属于政府的派出机构,采取了行政事业管理模式。很多开发区都成立园区的平台公司,但是如何界定管委会与平台公司之间的职权边界,就没有很好地明确。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开发区的管委管得过多,管得过细,管得过死,平台公司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在园区投融资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我国各地政府下放给开发区管委会的经济管理权限不充分,管委会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经济权责界定不清晰。由于国土、工商等系统实行垂直管理,造成了诸如土地储备、规划和审批,环境执法检查等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审批权仍保留在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区无法自行直接审批办理,行政办事效率低下。许多企业办理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既要去政府相关部门,又要去管委会相关部门,更为艰难。
(3)激励机制缺乏。开发区一般远离城区,交通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但是,目前开发区职工待遇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一样,没有任何优势,加之园区条件的艰苦对人才就缺乏吸引力,并削弱开发区工作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园区难留住高素质人才。
3.发展的制约条件问题
(1)土地问题。开发区要建设与发展,前提是要解决土地问题。当前开发区在土地供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土地指标紧张。当地政府获得的土地指标有限,在保障当地的重大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后,剩余安排给园区的土地指标就不多了。②征地拆迁问题。当前征地拆迁已成为制约经济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很多招商引资来的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征地拆迁问题。
(2)资金问题。园区从规划、征地拆迁到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很多地方财政并不宽裕,寄希望于财政预算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并不现实,且园区从规划到项目投产产生效益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周期内,很多地方财政是难以做到持续性地投入资金用于园区建设的。
二、对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建议
1.找准定位,特色发展
发展经济开发区就是要整合利用已有的资源。首先,就要找准定位,特色发展。考虑因素:一是本地的优势产业在哪里,比如有些地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鱼米之乡,就发展农业相关的济区;一些地方制造业条件较好,配套产业链成熟,就可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特色产业的经济区。二是要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及下一步可能需要淘汰转型的产业不能或需要慎重上马。
2.理顺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
(1)创新管理体制,整合优势资源。我国的经济开发区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开发区可以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创新管理体制,整合区域内各类优势资源。要充分发挥园区投融资公司在园区投融资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2)充分赋予园区管理权限。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充分赋予开发区相应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权限,代表同级政府在区内行使经济和行政管理职能。减少管理层次,使得企业从事生产、投资、经营等各项审批事项均能在开发区集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3)创新园区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灵活用人机制,对在园区工作的人员实行聘任年薪制,进行企业化考核管理,同时保留公务员身份。
3.解决发展的制约条件
(1)保障开发区的土地需求。一是土地指标的保障。当地政府在土地指标分配方面,要重点向园区进行倾斜;同时要支持引导园区进行重大项目包装,向上级部门争取土地指标。二是征地拆迁问题。经济开发区的很多在乡镇,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协调好开发区与当地乡镇的关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征地拆迁中的主体作用。
(2)创新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一要充分发挥园区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利用国家的各类政策性贷款,如国家开发银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解决部分园区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同时,充分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引进社会资本与民营资本,开发建设园区。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资金扶持,解决当地财政在园区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费洪平.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D] .科学出版社, 2000.
[2]孙宇.我国经开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J] .中国外资, 2016(23).
[3]刘群.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建议[J] .《中国国情国力》, 2011(5).
[4] 王云姝.基于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文摘版:经济管理,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