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专业技能

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文1

关键词:专业建设;物联网;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66-02

自2001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均处于发展中,各学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有关研究[1,2]。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为社会输送大量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人才。长沙理工大学于2003年申请了此专业,虽然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做了大量调研,也借鉴了不少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但是网络工程毕竟是一个开办时间不久的专业,最早开办此专业的院校时间也不长,大家都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因此,在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过程难免会考虑不完善,在随后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实际发展来进行调整。

以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是一种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领跑者。物联网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国内的物联网热推动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如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设置良好课程体系,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必须时刻把握时展的脉搏,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不同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已经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方向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3,4]。但以上研究从学科建设角度关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文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进行了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的调研,提出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技能训练、增加实验室实践机会等新思路,探讨了在新技术条件下,如何将网络工程专业改造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的优势专业。

一、专业调研目的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受到新的挑战,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与所想掌握的知识及技能需求,同时了解学生的就业预期,收集在校生对工作单位、岗位、薪资水平的实际想法,旨在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获取第一手资料,也为人才培养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

二、调研对象及内容

调研对象为长沙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2009—2012级在校学生,约230位。因为新生2012级学生刚入校,所以设计的调查问卷有所区分。在发给学生调查问卷的同时,通过当面交流了解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议。此外,通过和学校的招生就业等职能部门了解本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调研内容设计围绕调研目的进行,以专业技能、专业课程体系、就业意愿为调研主体,为了后期分析统计的需要,调研表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辅助当面调研了解。调研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内容。1.学生急需了解的专业技能;2.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反馈;3.学生对就业的意愿和期待。

三、调研结果分析

经过对四个年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调研,与学校就业职能部门联系,学生对这次调研表现出极大的支持,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所学课程在应用程度方面进行填写调查表,同时将学生对专业技能各方面重视程度反馈给学校。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技能和课程结构方面进行了答复。而且,学生大都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给学校和老师留言,对教学的肯定、建议,这些对老师启发很大。本次调研,我们发放调研表230份,收到有效调研反馈表共计217份,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1.物联网技术课程的开设。针对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我校尚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情况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情况以及希望掌握的技能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到了有关的反馈数据。反映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哪个方面的技能最重要的选项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物联网方向,而在最希望参加哪方面的培训的选题中43%的同学选择了物联网方向的知识,远远超过其它选项,说明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情况下,对物联网知识是比较期望学习的。

2.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在对课程设计如何完成的问题中,51%的同学是独立完成的,并且剩余的中有39%是自己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只有一成的同学没有自己去实现,说明同学对于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珍惜,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期望学校改善哪方面的条件时,有45%的同学选择了开放实验室和提高实验室条件,比奖学金(7%)、自主研究性课题(17%)、专家讲座(5%)、的比率都高表明学生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就业岗位、地域及薪资分析。针对学生比较关心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和预想的就业薪资和就业区域问题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情况。在和学校就业职能部门的帮助下,本文得到了近五年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尤其是近两年不断攀升,在今年更是达到了98.48%,相对其它专业,具有较明显的就业优势。而关于在校学生对就业后的薪资和地域分布,可以得到学生对就业后的刚开始薪资还是有比较理性的看待,将近70%的同学把起始薪资定位在4000元以下,而有近80%的同学讲就业地域定位在省会以上城市,可能和IT行业的发展机会有关。

四、调研结果应用

根据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在专业建设方向调整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将原来的网络工程培养人才方向由四个方向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软件开发、网络工程与设计、物联网集中调整为两个方向,即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物联网方向。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增加网络防护技术、数字认证技术、操作系统安全等课程,而在物联网方向上增加传感器网络、RFID、云计算等课程。更加明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加快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决定利用省部共建实验室资金建设物联网实验室,满足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需求,增加其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尽可能开放现有的实验室,开展远程实验等研究。

而关于学生的就业预期要求,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的满足学生就业愿望,实现更好的就业。

五、结语

在物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调整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其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本校2009级到2012级两百多名学生中开展了新技术条件下,学生对专业建设的需求调研。本文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应用,论证了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增设相关物联网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建设和开放物联网实验室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解了学生的就业预期期望,将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更大地促进了本校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同时对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有一定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田生文,邹海林,杨洪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5):101-105.

[2]王春枝,李红,熊才权,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23):86-89.

[3]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教学;网络工程实验;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网络工程实验对科技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科研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工程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发展需求,必须优化网络工程实验。

1 积极建设和应用网络仿真硬软件

网络仿真设备,是指可模拟各种真实网络条件的各种软件。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借助网络仿真设备,可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理的网络工程常常还需要众多的路由器及网络设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且教学呈现的便易性也远不及仿真教学。因此,高校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降低网络工程实验的成本。在当前的研究中,最为大家偏爱的是网络模拟软件NS2就是一款免费的软件模拟平台,适合并且能满足虚拟网络工程实验需要。NS2是一个新进的模拟器,可全真模拟离散事件,也可支持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其最大的优点是可免费模拟。因此借助NS2构建虚拟的模拟环境,既可大大节约实验成本,还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可借助该方法,将NS2仿真设备巧妙应用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中,使其积极发挥作用。

2 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建设

高校网络教学中网络工程实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可借助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牢固、清晰地把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笔者依据自身多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经验,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驱动观点,其包含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两部分。①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指社会所提供的研发环境及试点项目等所透露出来的导向信息。社会应积极扶持及手段及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以为网络实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借助校企联合形式,构建高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平台,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建立足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基地,促使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更有效地渗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提升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率与效果。②学生需求。学生是网络教学的主体,要想提高他们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学生们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以激起他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才能长久地促进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3 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及提升型实验基地

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及提升型实验基地,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最有效方式。

第一,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建立虚拟型实验平台,主要包含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由于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还不够先进,加上资金紧张等客观因素,因此导致了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和实验基地建设需要的软硬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这就给虚拟实验平台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在学生们进行的很多项实验中,因条件限制,实验都无法完整完成,也不易得出精准的结果。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新生技术,学生对于实验环境不熟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来没有充分熟悉环境,实验就做完了,这都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率。笔者依据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有效的解决措施:①借助外网构建虚拟性质的实验平台,以弥补实验基础设施不足的缺点。这样的话,就冲破了当前只利用局域网的缺点,为学生创造了更充足的实验机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②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首先教师应布置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对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计算机程序操作技能能先做个预热甚至是熟练掌握。其次,教师应巧妙设置疑问和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注重实验方法的选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建立提升型实验基地。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主要是实现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建设提升型的实验基地。这里所说的提升型实验基地,应拥有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及优良的实验设备,将以往的实验项目稍加改良,就可实现网络实验项目的模块化。另一方面,也应加强网络虚拟系统的管理,使之形成更为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实验基地实验性质实验性质应该是:创新性与提高性;实验硬件应该包含:实验硬件:屏幕布、投影仪、数据中心、计算机等等。

总之,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在高校的网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其地位,并积极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将网络实验与网络知识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教师与校方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芳琼.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2011年1期.

[2]魏来,吴坚.浅谈计算机虚拟网络实验在高校实验教学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年21期.

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文3

【关键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近年来,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实现中国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部分高校从2001 年开始设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边缘学科,又是一个新兴专业,使得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分歧。如何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汲取相关院校的经验、人才市场新的需求制定出适合当前需要的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我们根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统筹本科总体培养方案。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将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始终贯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内与课外全程全方位支持学生个性发展,使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得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才能,为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网络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的优化主要包括:优化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确保理论教学系统化;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用、选编力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其总体要求是确保基本内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兼顾发展性内容(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强调计算机科学与Internet网络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信息现代化,同时通过引入网络技术应用于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构建网络工程教学特色课程。

在优化调整理论教学体系,创建理论教学新模式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创建科学的实践教学环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强调应用性,理论教学和技术训练的侧重点突出“学以致用”。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承担“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具体任务,在实际工程技术方面应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整个培养过程突出了实践性,要特别注重本科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三、确立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紧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旨

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网络工程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 21 世纪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基础牢固、支柱坚实、专业灵活的原则,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最终能够培养适应 21 世纪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加大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力争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一系列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具体体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由入门到发展,突出综合性、专业性、设计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真正得到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和信息网络安全,同时考虑到了网络工程能力训练的前段、中段和后段问题。

五、课堂与就业相结合

“学有所用”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也是专业得以继续发展壮大的源在动力。应把学生的在校学习体系与学生将来的市场需求相结合,进一步体现网络工程的重要专业特色。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逐步增多,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毕业生的质量是网络工程专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是关系到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能否长久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动手能力要强,要善于使用新的技术,能很快为企业创造效益。

六、结语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网络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网络实验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是网络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课程体系架构是否完善,是否决定能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其工程特点,多方位考察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要素,并以此为依据。

考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特别注意与校内实验室在工程实践环境上的互补,选择好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综合的工程实践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悦,张远,贾忠田.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科学规范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

[2]丰洪才,李雅琴.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3).

[3]姜腊林,易建勋.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

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文4

 

1 概述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络信息安课程,该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并且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挑战。由于专业性质不同,为了使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符合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并且跟上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步伐,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

 

2 网络工程专业特点

 

网络工程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工程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乃至信息技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迅速发展并且应用广泛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网络工程专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在我国很多本科高校中都有开设。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网络设备的配置,深入了解网络的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网络管理能力,可以胜任中小企业的网络管理工作,并具备发展成为网络工程设计专家的能力[1]。以商丘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该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现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所属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校学生一二年级主要学好程序设计、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等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网络设备管理、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学习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关注学科前沿,鼓励学生利用好实验室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我校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多年来在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一直开设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3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开设现状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起点还较低,国内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奇缺。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在信息安全专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

 

目前,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开设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学时分配上我们采用“34学时理论+18学时上机”的模式。在考核方式上采用“20%平时表现+80%理论考试”来计算总成绩。结合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不断更新教材,以求跟上时代和技术的潮流。我校先后选用吴煜煜[2]、周明全[3]、石志国[4]、袁津生[5]等人主编的教材,这样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最新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过硬的数学、操作系统和网络知识。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级程序设计(C、C++、Java)、计算机网络(TCP/IP)、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数据库系统。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加密与解密、公钥体系、TCP/IP协议安全、应用层安全、攻击与防御、网络站点的安全、操作系统系统与数据库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且抽象,实践问题规模难度大。这样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在我校是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既不能像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专业课那么详尽和深入,也不能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一样成为公共选修课那样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最基本的原理、最常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解决最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必须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和我校学生水平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和学的效果都达到最优化,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层次上。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性不强,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信息安全课程学习的兴趣不持久,实践能力不强,而且现有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课程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的角度来出发,我们尝试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

 

4 教学改革与探索

 

4.1 翻转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6]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参考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一、创建教学视频。我们根据上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使用录屏软件将课件和讲课声音录制下来,然后将课件或视频通过网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先行学习并收集好学生反馈的问题。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这样学生先自我学习或通过讨论来掌握知识点,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上再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该方法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明的论文[7]中提到,可以作为改革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来学习使用。

 

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授课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授课要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网络安全实验均在我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成,学生上机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采用圆桌模式分为8组,每组8位同学,能同时满足64位学生做实验。我们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参考袁津生[5]等教材,安排了如下实验:①VMware虚拟机与网络分析器的使用;②RSA加密算法的分析与实现;③加解密算法的分析与实现(DES、AES等);④Hash算法MD5;⑤剖析特洛伊木马;⑥使用PGP实现电子邮件安全;⑦X-SCANNER扫描工具;⑧用SSL协议实现安全的FTP数据传输。除了正常安排的16个上机学时之外,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对网络安全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网络信息安全原理和技术的认识,提高网络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加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另外,工学结合,引进第二课堂,创建实训基地,争取在网络安全相关的企业和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合作,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我们以后也要逐步探索的教学方式之一。

 

4.3 教学方法的一些改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讲一些实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上课前提出一个问题再开始讲课。例如:假如你是一个公司新任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对某台路由器进行相应的配置,但是你不知道该路由器的enable密码,该怎么办?这样就能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完成任务的方法,主动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做好师生互动。另外授课要尽可能地生动、幽默。

 

课堂知识、搜索引擎、论坛和专业站点、期刊论文(CNKI),这些都是学好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搜索引擎、论坛、期刊论文等,关注前沿的信息安全领域发展动向。

 

增加先驱课程知识的讲解。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我们参考裴定一教材[8]。例如,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的内容涉及到模运算、矩阵置换等数学知识,在讲解相应的数据加密知识时一定要将涉及到的先驱课程知识讲解清楚。

 

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鼓励对网络安全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学习。

 

4.4 加大投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设施

 

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平台[9]应该以网络为基础,将网络原理、网络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实践类等课程集成在同一平台上,采用群组动态交互式实验方法,利用共享网络墙形成公共实验载体,实现网络实验从单设备组网到不断叠加和扩展,使学生从规模化的网络中理解路由协议和网络效率。在这样的实验平台下,利用共用服务器,各个群组组成网络攻防、信息战等实际场景,根据现场不断变化的信息实时设计技术方案,灵活应对网络的动态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与调整,以培养学生高度的应变设计能力。

 

4.5 改革课时分配和考核权重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为了增加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要合理分配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的权重,在现有考核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实践成绩的权重。在考核的形式上,综合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的成绩注重关注实验小组讨论的表现,个人实践的表现等。

 

5 结论

 

网络信息安全的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也是一门发展变化很快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最新科学知识,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前沿动态,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授课内容、授课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今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教学方式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也会逐步地应用到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的教学上。总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革和探索。

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文5

1.1“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实验计算机科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其中包括了对算法的理论研究以及对计算的极限、计算系统的实现等等研究。“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学科分为计算理论,编程方法与编程语言,计算机元素与架构以及算法与数据结构着四门学科,除此之外还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并行以及分布式计算,人机交互,机器翻译,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数值和符号计算等等其他重要领域。“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使学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内的问题时,能提出行之可效的实际解决办法[1]。

1.2“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方向主要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的理论和设计等领域知识,其中还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结构、Internet和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协议、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需求与规划、网络设计与理论、网络管理与维护等等。“计算机网络工程”学科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网络设计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开发与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等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就业科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计算机应用。这类主要就业于初级程序员、信息与数据处理销售等。针对这些就业方向,学习应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二、网络方面。这方面主要从事网络管理、安全与维护方面工作。对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减少计算机理论知识课程的设置[2]。

3.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策略

3.1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确定培养方向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策略实施的实际依据,它以实际社会需求为客观标准,来设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侧重点。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个人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为基本,并对其进行有机结合,以完成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中又因为专业技能与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方向可跟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三类。第一类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类注重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类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处理。

3.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经告诉我们环境、氛围对人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而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教学时,应该穿插一些实践操作或者是对学生自主设计的程序的分析和讲解,即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急迫感,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注意力的集中,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浓厚的学习氛围[3]。

4.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范文6

关键词: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设计;学分置换

作者简介:费雅洁(1968-),女,河北唐山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王健(1976-),男,辽宁旅顺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转型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UPRP20140166),主持人:费雅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2-0069-03

一、引言

2014年是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年,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了职业性在人才培养中突出性,因此在高校转型形势下对职业性与专业性有效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变得十分紧迫。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各自为政,相互隔离;随着实践过程中问题的不断涌现,高校和企业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逐步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但高校自身存在的惯性、惰性以及教师知识老化、实践经验不足、实验设备更新慢等问题,使校企合作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将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有效融合,形成满足我国网络行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证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国家和企业两级认证体系,职业资格证体系的成熟为研究、实践探索和实施“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切实可行。

二、“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知识体系上看,普通高等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和操作技能的应用性。因此,要实现双证有效融合,首先就必须将双方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融合。

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中将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知识;

二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设计、实现、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国家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试知识点归纳为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企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各自的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其重点在于具体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知识点包含在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中。

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最大化,通过大量的企业走访,与专家座谈,请专家指点,最后将两者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融入网络工程专业规范知识点体系中,经过有选择性的加工,形成“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确定了知识体系后,根据典型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知识点的相近性和能力培养的连续性,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对细化后的知识体系进行分割、排序、归纳、统筹设计,形成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群,进而构建了“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三、“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

课程体系中既包含了理论性强的课程,也包含了实践能力强的实践课程。在培养过程的设计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兼顾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中设计了“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在此过程中,学校负责专业理论课程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一般采用模拟环境进行实验,学校实训基地负责该专业面向企业通用的岗位技能及国家级通用证书的培养,一般采用实际设备进行实训,校企合作培训基地负责本企业岗位技能及企业证书的培养,一般采用实际运行环境进行训练、岗前培训或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还应共同开发理论和实践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如: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加入与行业新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活动等[2]。

“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三个场所中交替运行,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模拟环境实验、学校实训基地的通用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基地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衔接起来,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很好的克服了订单培养只注重企业岗位需求忽视专业综合培养的问题,既满足了企业岗位专项技能的培养,又满足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了学生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学生技能的螺旋式上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岗位就业能力。

“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三个阶段分界分明,而是三个阶段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直接过渡到学校实训基地,如图2中①所示;或者从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过渡到下一个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再过渡到学校实训基地,如图2中②所示;也可以从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过渡到学校实训基地,再回到学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如图2中③所示。最终从学校实训基地推进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如图2中④所示。

三个阶段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交替运行,特别是学校负责的两个阶段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交替,在模拟环境的练习与实际设备的练习相结合,虚实结合,通过在虚拟环境的大量练习,减少了真实网络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真实网络设备使用周期,降低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成本。

“三点互动、交替运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一般采取“2+1.5+0.5”或“2+1+1”的运行模式,其中的“2”为主要专业理论课程和基础技能的培养,“1.5”或“1”主要负责面向企业通用的岗位技能及国家级通用证书的培养,“0.5”或“1”主要负责企业岗位技能及企业证书的培养。

四、“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方式的置换

“双证融合”的考核方式集中体现在学分置换和互认上,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形成国家和企业两级比较成熟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但国家和企业证书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级证书的学分置换应分别设计。

国家级资格证书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比较完善,可以置换相应的理论课程,根据获取的资格证级别对应相应的课程。 由于初级资格证书涉及到的知识点单一,水平低,可以与课外培养学分挂钩;中级资格证书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综合,难度增加,建议免修免试“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课程,成绩为80分;高级资格证书涉及到综合知识,难度很高,过级率很低,建议免修免试“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网络系统管理”2门课程,成绩为90分。

企业资格证书则重在考核企业设备的操控能力,所以与相应的实践环节课程相对应。以CISCO认证为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CISCO证书,如表2所示。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与时俱进,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要构建基于就业视野的高等人才培养模式[3]。“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环节,无论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模式的选择等都应该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就业率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