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标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的标注

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1

论文摘要:尺寸标注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分析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如何科学安排其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是装备制造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理论部分——制图基本知识(含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和投影制图;技能部分——标准化制图;综合应用部分——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一幅完整的图纸包括图样、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四项内容,其重要组成部分“尺寸标注”是教学要求的重点也是难点。

1 现有尺寸标注教学存在的弊端

根据职业教育类的教学大纲要求,在完成机械制图学业后,学生应当具备熟练的读图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经过多次的教材改革,现在通用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基本上遵循了“分层递进”结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各知识环节的内容有明确的概念。然而,作为图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尺寸标注内容却依然沿袭传统的结构编排,把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模块分成“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基本体的标注法、组合体的标注法到“零件图、装配图的标注要求”四部分分别穿插在四个章节中,实践证明,这种结构模式缺乏科学性,其至少有两个弊端。

1.1系统性、完整性缺失

从知识结构讲,“尺寸标注”部分的内容也符合制图学的结构划分——理论部分:国家标准的规定;技能部分:常用尺寸的注法、基本体的标注法、组合体的标注法;应用部分:零件图、装配图(综合了极限与配合的要求)。然而按照这样的顺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四次介绍到尺寸标注内容,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至少要用两个学期,才能把这一完整的知识模块系统的讲完。

1.2重复替换概念范围造成学习疲劳

按照现有结构,学生学完标注的基本规定和常用尺寸的注法后,认知定位“尺寸标注”就是按要求画对“尺寸三要素”。在间隔一部分章节后再出现“尺寸标注”时,却又依次加入新的标注要求和内容。这样的反复,使学生容易否定前面已接受的认知内容,从而产生迷惑,至终不知所从,由此对该部分知识产生厌倦,使本来比较简单的知识模块,反而觉得复杂了许多,形成学习疲劳,甚至对整个学科其他内容也会形成排斥。

2 科学安排尺寸标注教学

“尺寸标注”作为独立的知识模块,要使学生完整掌握,笔者认为在课程安排上要由浅入深、在课程内容上由易到难、在课程进度上由慢到快使得学生通过连续的、系统的练习,最终轻松、完整地掌握该部分知识。

2.1在课程的安排上由浅入深

尺寸标注是制图课重要的内容之一,尺寸标注从第一章就有介绍,第二章有平面图的尺寸分析,第三章有基本几何体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第五章有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第七章有装配图上的规格、性能尺寸等。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逐步认识,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因此,在制图教学中应把尺寸标注这一重要内容分解在各章节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学生对尺寸标注这一新知识的掌握,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浅”的,才能学到“深”的发展。理论上先要讲清标注的原则,如: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的尺寸为准;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图样上的尺寸为该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每一尺寸,一般只注一次等。标注尺寸的四要素:尺寸线、尺寸界线、起止符号、尺寸数字等这些“浅”的东西必须先交待清,接下来就要介绍标注尺寸的基准、定型尺寸等。因此,在制图课的安排上贯彻由浅入深原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2在课程的内容上由易到难

虽然尺寸标注在制图课上只是一方面内容,但要把它讲清还是要花一定的课时,教学从容易入手,由易到难,学生掌握了容易的内容以后,这些容易的内容就会成为较难知识的阶梯,尺寸标注中要先讲基本几何体的标注,如长方体的标注,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的标注,使学生对尺寸标注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再介绍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多数组合体都是在基本几何体上开槽,叠加而成的。通过先易后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尺寸标注的原则和方法。如果在基本几何体这一部分的标注中学生掌握得不好,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过去有的教师认为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过于简单,可以少讲少练,等到讲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时多讲点,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代替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结果“易”的没学会,“难”的更学不会,学生的作业总是出现尺寸标注不全的错误。假如我们的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中适当多讲一点,多练一些,把“易”的先解决了,“难”的问题就不难了。

2.3在课程的进度上由慢到快

学习新的知识,掌握一门新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开始时,必须慢点讲,使学生学一点巩固一点,稳步前进。在介绍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时,讲课速度要适当地放慢,让学生在听课时有一个思考、记忆、想象和适应的过程。如果我们认为此部分内容简单,只图快往下讲,只会使学生越学越糊涂,最后欲速则不达。再比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重点应放在尺寸的“完整、正确、清晰”,速度放慢,就要讲清尺寸标注中注意事项:同一基本形体的定形、定位尺寸要尽量集中标注在一个或两个视图上,这样便于看图;尺寸应尽量注在主、左视图之间,保持两视图之间的联系;同理,长度尺寸也应尽量在主左视图之间;为了避免尺寸标注零乱,同一方向连续几个尺寸尽量放在一条线上。这部分要在课堂上多做练习,把基础打牢,为后面零件图、装配图尺寸标注奠定基础。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是技工学校制图课难度较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重点要解决好尺寸标注的“合理”问题,基准选择一定要正确。这些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艺知识,但在制图课的教学中仍然要加以重视,向学生讲透,并做一定量的练习,这部分练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让学生把该学懂的东西学会了,教学的进度才会加快。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整合

中图分类号: TU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高科技视野下,识图和绘图能力在生产实际中的地位已越来越受到行业、企业的重视。《机械制图》作为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绘图极大地丰富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变着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当前,以培养图纸制图能力的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亟需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出现代企业需要的、具备识图和绘图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机械制图》的教学亟需变革

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把《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二维图形与三维实体的对应关系,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教学的理论是利用投影手段把研究对象在二维与三维之间相互转换,传统教学模式以画法几何、图解法等二维方法为基础解决三维问题,工程图纸是交流的媒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CAD技术,于是计算机绘图代替手工绘图,而且表现出很多优点,如交互性、精确性、速度、统一性等。教学思路发展成为用传统方法完成制图课程教学后,再花费一些学时学习类似AutoCAD的绘图软件的使用,将两者简单叠加,而且一些教师只教二维绘图部分,将三维部分作为选学或不学,使CAD成为计算机辅助绘图,这并没有充分发挥CAD软件的应有作用。而近些时间里,三维CAD软件飞速发展与更新,为工程设计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如UG、Pro/E、Solid Works、CATIA、AutoCAD等,设计过程变为先建立三维虚拟实体,再投影、编辑成二维工程图纸,与传统的设计、绘图大不一样,使CAD真正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

传统低效的手工绘图方式满足不了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手工绘图已基本被计算机绘图取代。机械产品已经进入数字化设计、分析、管理和生产时代,相应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些学校放弃投影法的基本部分教学,如点、线、面部分,直接讲解立体,增加CAD绘图部分教学时间,这样的做法缺乏循序渐进的整体性,学生增加的还是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学生的工具课,是以后专业课学习的基础,而很多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本门课程上,并没有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打好机械设计的基础。

针对上述分析,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做到制图基础与实体构型相结合,二维投影与三维实体相结合,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与三维实体造型能力培养相结合,结合我国工程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提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模式整合之探究。

二、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整合内涵

利用CAD二维绘图技术及CAD软件的三维建模和编辑功能,比较《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把《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讲授。《机械制图》课程按照从二维到三维的方向讲授,而《计算机绘图》课程按照从三维到二维的方向辅助学习,两门课程在内容上相辅相成,让学生掌握二维图形与三维实体的对应关系,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互整合之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从两个方向人手进行教学,使二维投影与三维实体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使学生不仅具有绘制和识读二维机械图样的能力,还应使学生具有现代设计所需的三维实体造型能力和将三维实体模型转换成生产所需的机械图样的能力,以此为核心完成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提高制图课程教学效果和适应现代工程设计、制造一体化的需要。

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整合模式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互整合的基本内容是一体化整合《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绝不是把两门课程简单叠加,而是把两门课程内容调整并一一对应。《计算机绘图》课程可以选择《AutoCAD》为教学软件,因为该软件除了具有较强的二维绘图功能外,同时具备一定的三维建模功能。从现实意义来说《计算机绘图》课程已经上升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是真正意义的CAD。具体整合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教学阶段:

基础知识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投影法基本知识:点、线、面的投影;《AutoCAD》

讲解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平面图形的绘制、编辑及其技巧。

2、基本立体和简单形体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基本立体的绘制、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及简单形体的投影;《AutoCAD》学习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基本立体的三维建模、编辑基本立体形成简单形体。

3、组合体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组合体的画图和读图;《AutoCAD》学习三维形体的编辑(布尔运算及三维编辑技巧)、复杂形体的建模。

4、机件表达方法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机件表达的各种画法:视图、剖视、断面以及规定和简化画法;《AutoCAD》学习复杂形体的编辑、三维实体投影成二维图形的方法及图形的编辑。

5、零件图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零件图的画图、标注及读图;《AutoCAD》学习零件建模方法、生成二维工程图及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标注。

6、装配图教学阶段。《机械制图》讲解装配图的画图、标注及读图;《AutoCAD》学习零件装配形成装配体及其编辑、生成二维工程图及对其标注。

在每个教学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关键问题是注意两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及相互辅助。可以借助三维虚拟模型帮助理解二维平面图的意义,借助二维平面图消化三维立体的投影特性。比如,讲解到零件图部分时,可以把零件结构的画法与三维模型的编辑结合一起,使二维和三维达成一体化,使学生深刻理解二维零件图的同时,也掌握了三维零件立体的结构特点和建模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淡化两门课程,而理解为“机械设计及制图”一门课程,这才是整合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二合一

一、现状分析

当前很多大中专院校理工类专业都要开设《机械制图》与《CAD》这两门课,但很多学校这两门课程都是相互独立开设,上课的老师也基本不是同一个老师,这就造成的这两门有联系的部分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学时增加,但实际教学效果还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学生基础差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前的手工绘图基本转化成计算机绘图、出图,所以对手工绘图的基本功训练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可以把原先花在手工绘图基本功训练增加到计算绘图《CAD》上,现在一些职业院校也认识到这两门课程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名词:课程的整合,也就是把《机械制图》与《CAD》合成一门新课:《机械制图与CAD》。

二、《机械制图》与《CAD》的课程特点

不少人认为,现在绘图都基本上是计算机绘图,那么就直接开设《CAD》,就可以不需要开设《机械制图》了,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门课程的特点:

(一)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一门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原理与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应用正投影法,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思维和设计能力、掌握贯彻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培养学生的一丝不苟的工作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CAD

CAD中文术语是计算机辅助绘图,CAD软件很多种,现在大中专、职业院校开设的一般是《AutoCAD》,它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种微机辅助设计和绘图,它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和设计的能力。

三、《机械制图》与《CAD》的课程设置

有人这样认为:既然《机械制图》与《CAD》二合一,那么开设课程的时候,两门课就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开设,这种认识存在“误差”,学生没有学习基本规律就盲目把《CAD》引进的课堂,学生学习就比较盲目。

以《CAD》课程为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辅线,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实际识图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的实用性,适当选取必要的理论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虽然必须重视计算机绘图,但仍需要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针对教学课、教学内容及进度,合理安排这两门课程的内容。

在《机械制图》学习完制图的基本知识及正投影法后,就可以让学生熟悉AutoCAD软件,重点练习绘图命令和编辑修改命令,用计算机绘制三视图;在制图学习到剖视、剖面上,CAD课上相应讲授面域与图案填充;在制图学习到轴测图这一章时,CAD课也要相应进行轴测图的画法及学生上机练习;在制图学习尺寸标注时,CAD课上可以相对进行尺寸标注的教学讲解;制图课上讲到表面粗糙度及形位公差时,CAD课上则要进行块的制作及形位公差、尺寸偏差标注的教学;机械制图理论课、CAD课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要相互渗透,有联系的内容要捆绑一起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既能掌握制图知识,又能掌握如何用CAD软件来实现绘图、出图,而且比以前的单独分开教学节省了总课时。

四、课程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第一,原先《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因其理论性太强,而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难度较大,建议在二合一教学中,这部分的内容略讲。

第二,虽然现在绘图基本是利用计算机,但仍然不能忽视手工作图的练习,在刚开始学习制图时,重点就是制图基本知识及手工板图作业的练习,但量可以适当减少。

第三,《机械制图》书中的重点是组合体视图及零件图的识读,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应围绕这两大重点进行。

五、小结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大中专、职业院校的机械类专业要根据本校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义,李俊武.工程制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图 CAD 教学思考

《机械制图》和《CAD》这两门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与应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部分中专院校都有开设,通常都开设为两门课程,第一学期学习《机械制图》,第二学期学习《CAD》。一个是手工制图,一个是电脑制图,在教学当中,我发现学生对电脑制图的兴趣比手工制图的兴趣要高,《CAD》的教学效果要比机械制图的好。众所周知,现在的电脑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那能不能用《CAD》代替《机械制图》,或者这两门课程综合起来成为一门课程,从而更加的实用,提高教学的效果?这就是在教学当中,我对这两门课程产生的思考。

一、教学的要求

中专院校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一线的技术工人而不是技术设计人员,并不需要很高的制图水平,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掌握看图的技巧要比制图的技巧更加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看懂图纸,加工出图纸中的零件就行了。现在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以前短,大概2年左右,如果压缩了课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

二、《机械制图》和《CAD》的关系

那是不是可以用《CAD》来代替《机械制图》?显然还不行。两者的教学目的不同,《机械制图》作为学习看图和绘图原理与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原理、三视图的形成、轴测图的绘制等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手工绘图中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而《CAD》则是一门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快速准确地绘制出图样,比如说标注,就要比手工绘图快速得多,在正确绘图的前提下,CAD是几乎没有误差的,在绘制错误时,CAD也很容易更正,绘制相同的图样,可以复制粘贴,无论是绘制曲线,比如说椭圆,还是三维建模,CAD都比手工制图要有极大的优势,目前在中职院校的技能比赛中,也有CAD这一个比赛项目,主要是在机械设计方面对选手进行考验。但如果让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竞赛,绘制同一个机械图样,虽然都学习过《CAD》,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没学过《机械制图》,不明白正投影的原理和三视图的形成,图看不懂,主要体现在不理解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剖视图和断面图的来由,对机械制图中的多种标注头晕眼花,只能看懂具有立体感的轴测图和立体图,自然无法完成这样的题目。所以说,不能用《CAD》代替《机械制图》的工作。

三、两门课综合的分析

既然无法代替,那综合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成为一门课行不行?我们通过具体的分析来看,《机械制图》的内容有制图的基本规定、几何作图、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组合体、轴测图、图样画法、常用零件特殊画法、零件图、装配图。制图基本规定主要学习图纸规格和字体线形,必须要保留,这个是看图的基础。几何作图主要学习手工制图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段等分、圆的等分、圆弧连接等,其中圆弧连接是难点,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基础不够好,在我多年的教学当中,我发现很少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和掌握手工绘制的方法,但是在《CAD》里面的圆弧连接,就容易很多,用相切半径这个命令就可以完成。所以,可以用CAD绘图和这一章的几何作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CAD作图的便捷,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手工制图的基本技巧。在正投影法和三视图里面,学生常常对三投影面体系这样的空间体系没有概念,单靠模型和黑板,学生找不到对应关系。这里可以用CAD来进行讲解,通过建立一个具体的立体,并将这个立体转动到三个方向,可以很直观的把立体的三个面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的对应,也就是一个立体图到三个平面图的对应关系。在组合体内容中,也可以用CAD建模来进行形体分析法的教学,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没有足够多的模型来给学生看,但在CAD中,建立各种三维实体是很容易做到的。在轴测图一章中,用CAD绘制轴测图,会更加快捷、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甚至可以利用相关软件直接生产轴测图。同样在图样画法中,剖视图是其中的难点,如果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建立了空间形体概念的学生,还能顺利理解剖开零件,但往往对于没建立好的学生,一头雾水,这时我们可以利用CAD的立体建模,直观地剖开零件,让学生理解多种剖切方法和剖切方式。在手工制图里,绘制视图和标注尺寸所需要的时间大概是1∶1,在CAD中,标注时间大为缩短。零件图中的视图、尺寸、标题栏、技术要求都可以工整美观地完成。装配图中,只需在完成零件图的基础上,去除尺寸再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除此以外,加上CAD的实体建模和实体编辑,就可以形成一门综合的课程《机械制图与CAD》。

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新;创设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08-01《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其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设计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

1.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例如: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制图》和《AutoCAD绘图》这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围绕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按照以往的教学计划,职业学校分别进行三门课程的教学,人为地阻断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机械制图》教学中因为学生还没学习过测量和公差的相关知识,对零件图中尺寸的标注无法理解和掌握;《AutoCAD绘图》课程只学习软件功能与使用,教学与机械图样脱节,学生既便学会用软件中的各种功能,但不知在绘制图样中如何灵活使用,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绘制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两门原本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课程进行整合,在一门课程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那么以上由于原有学科体系而形成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从而有效培养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2.教学要有创设的情境

《机械制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3.预期目标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3.1目标的选择确定。教学目标的选择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选择确定目标时,要注意所选对象能涵盖某一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并考虑到能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所接受。选择的对象可以是一次课或一个阶段的学习时间可以完成的。第二,选择的目标要尽量贴合实际。如尽量选择机器部件中的零件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目标的直观和现实,亦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克服学习理论的畏难心理,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愉快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主动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目标在教学中的实现过程。预期目标法的特点是“以用促学”。教师在授课前首先提供学习目标,刺激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完成表达方案或表达方案的一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索预定目标的表达方案的实现过程,在课堂上展开广泛地讨论,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并得以切实地掌握其实际应用。所有的学习探索过程都围绕预定目标的表达进行,完成了预定目标的表达方案,也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能较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习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将探索出一条广阔的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1]胡青泥:面向三维CAD/CAM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研究,《工程图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胡宜鸣: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程图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王志忠:机械制图教学新体系初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年第5期.

机械制图的标注范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阅读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其内容来说,没有深难懂的理论和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讲课并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通过一定课时进行绘图、读图、切制模型和绘制轴测图等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培养机械制图中的阅读技能,使之有利于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一、机械制图中的阅读技巧

(1)标准的多样化

现在在我国的许多生产企业或公司,所使用的机械制图标准往往不是GB或JB,更多的是执行企业所属国家的国家标准、ISO标准或是各自企业的标准或行业标准。

(2)第三视角

国标(GB)采用的是第一视角画法,日常工作中第三视角画法的使用非常普遍。

(3)图幅分区

图幅的分区是为了便于查找、说明或标记复杂图样的细部,这在工作中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常常用到。

(4)表达方案

传统的机械制图非常强调“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今天由于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发展,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已由3D数字化设计模型详细表达,故现代的工程制图往往只表达产品的外观与重要结构,而不再去追求“完整、清晰”地表达产品的每一特征细节。除了用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等视图表达外,一般还提供轴测图,以方便快速、准确读图。

(5)尺寸标注

(a)尺寸的不完整标注

对于零件尺寸的标注,国标(GB)中明确强调要“完整”,但实际生产中有大量尺寸不完整标注的产品工程图,这主要是那些用模具制造的产品。对于未标注的尺寸处理,图中往往会进行类似这样的说明:“未标注的尺寸请参考3D模型”,显然这是计算机绘图技术发展的结果。

(b)重要尺寸

一些对装配和功能影响非常大的尺寸,设计者往往在图纸中用符号标记及文字强调说明,或对尺寸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区分的,不同等级的尺寸分作不同的标记,以促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或手段作重点监控以保证尺寸在规格之内。

(c)坐标标注与列表标注

对于机加工类零件的尺寸标注,实际中常常是采取坐标标注的方式,这是为了在加工的时候方便读图,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加工时所需要的数据。对于多而杂乱的孔,一般采取列表标注。

(d)未注公差注法

对于未直接标注公差的尺寸,国标(GB)中的做法是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作类似这样的说明:“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为GB/T1804-m”,但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工程图会在标题栏中或者其它适当位置直接明了标出,以方便了解及检测。

(e)基准目标

当设计者为了明确、强调其产品在检测时的基准要求,就会在工程图中使用基准目标表达其意图。如标注的基准符号,则是说明A测量基准面是通过三个大小为?13的局部表面来建立的,实际当中就可以用三个直径为?13的圆柱依图中指定的位置支撑起该零件建立A测量基准面。

(f)参考尺寸

有时为了方便计算、检查、了解或判断,在避免标注成封闭尺寸链的情况下,某些尺寸以参考尺寸的形式标注。

(6)标题栏

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标题栏格式不尽相同,其内容相当丰富,包含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如图纸的版本号、设计变更履历、未注公差说明、设计所用软件及文件的格式与存放说明等。

(7)、版本号

如何发行、更改、管理工程图纸,是实际生产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产品的制造生产往往是多个公司、多个部门在不同的国家同时协作进行的今天,一旦更改后的图纸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图纸的发行与管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图纸的版本号。使用图纸的第一步就是确认图纸的版本号是否正确。

(8)、设计变更履历

当产品的设计需要进行修改,改变后的工程图纸的发行是通过工程变更通知(EngineeringChangeNotice,简称ECN)来通知及发行到各相关部门。工程变更通知中含有该产品设计变更的历史、原因,变更前后的内容等信息。如果要追溯产品的历史,则通过工程图中的设计变更履历,根据其中的版本号及工程变更通知文件的号码,追查到相应版本的图纸和工程变更通知文件便可得知。

(9)、明细表

明细表(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s,简称BOM))是组织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依据!明细表一旦发生变化,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工作就要跟随着变动,如时间、成本、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等,甚至影响整个生产计划的成败。

二、机械制图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生产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机械工程制图发展与变化最显著的有两点:一是机械制图表达的重点及手段发生变化,二是机械制图表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制图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实现了有声可视,并且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影视等多种形式融合成一体,产生更生动、形象、逼真的表达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目前。我国一些大中专院校已相继研制开发了《画法几何》、《零件装配图》及其他《制图》多媒体教学光盘。在教学过程中,既方便实用,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可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既是当今时代教学上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教学深入改革的需要。

由于CAD/CAM技术的飞速发展,特3D数字化建模技术的发展,使得从设计到生产不再是传统的作法:从3D到2D再到3D这样一个反复而无奈的转换过程,而是直接由3D到3D的设计与生产过程。这种变化就使得工程图的表达不再局限于纸质上的平面视图,“清晰、完整”地表达产品的形状与结构也不再是工程图永恒不变的主题。除了机加工零件外,复杂曲面的零件往往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清晰、完整”地表达其内、外结构形状,如一些结构复杂的塑胶制品、自由曲面形式的冲压制品等。很多情况下工程图只是用来说明需要检测的尺寸、检验的方法与手段等,主要用来指导检验产品,进行品质控制时用的,而产品的形状与结构的表达以及制造则是依赖产品的3D数字化模型进行。其中《AutoCAD》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种微机辅助设计和绘图软件包,是当前最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AutoCAD》可以看做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做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做是铅笔、直尺和圆规。当然,《Auto CAD》里的工具还要比手工工具丰富的多了。它极大的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是手工绘图效率的十至二十倍,是机械设计及制图的一场革命。还有许多手工不能绘制的图形,计算机能绘制出来,比如CAD三维模型。它取代了手工制图方法,但并没有取代制图理论和制图的一些标准、规范,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理论、标准下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并极大的丰富了制图理论,而且,还增加了CAD制图标准。

除了表达产品的形状与结构外,现代的机械制图中往往包含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诸多相关的信息。很多之前需要其他人员根据产品工程图纸进一步做的工作,现在的工程图中往往已直接表达,如品质控制、检测方法和手段、产品数据管理等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