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机化学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机化学问题范文1
【关键词】热力学;无机化学;讨论
我们在无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感到需要运用能量变化的规律来阐明一些化学现象,用热力学的知识来加深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热力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阐明无机化学中的关于化学平衡常数及其推导、无机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等问题,有助于从理论上来定量地讨论化学反应,寻求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和指导进行无机合成。为了阐明无机物性质及其无机反应的规律,当应用热力学的观点时往往比单靠微观结构观点更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现举例说明。
一、关于化学平衡常数及其推导的讨论
标准平衡常数与G
气体反应:a A + d DgG + h H
等温等压下,热力学推导证明:
G= +RTln
上式称为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
(称为相对压力商)
反应达平衡时, G = 0,等温方程式为
G= +RTln=0
=-RTln
G=-RTln
称为标准压力平衡常数
=·()-n
n=(g+h)-(a+d)
等温方程式可写成: G =-RTln K + RTlnQ
任意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Q < K ,G < 0 , 正反应自发进行;
Q> K ,G > 0 , 逆反应自发进行;
Q = K ,G = 0 , 反应达平衡。
三、关于无机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的讨论
例4 离子性化合物在水中溶解的难易程度,可以根据溶解过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1 2 3]来加以讨论: ΔSG=ΔSH-TΔSS。当ΔSG0,溶解不能自发进行,即为难溶解的物质; ΔSG=0,溶解处于平衡。由ΔSG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溶解过程的焓变和熵变都对自由能变化作出贡献,所以在研究溶解过程的自由能变化时,应从ΔSG和ΔSH两方面进行整体分析[4]。一方面,由于在溶解过程中,焓变通常很小,熵变的重要性有时显得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又由于焓变的影响通常很明显,判断比较容易。
溶解过程中的熵变包括两个方面:(1)在离子化合物溶解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中,由于离子的电荷强电场的作用,使得在离子周围形成了一个水化层。显然,水化过程使系统的混乱度减小。(2)离子的水化破坏了水原有的簇团结构,使水分子变得自由,结果是体系混乱度增加,水合过程的熵增加。因此,溶解过程的熵是增加还是减小决定于这两个方面哪一个占优势。如果ΔsS0,使盐的溶解性增加。显然,当离子的电荷很高和离子半径较小时,离子的电荷密度较大,第一种效应占优势,此时熵值减小,不利于溶解过程的发生;相反,当离子电荷低、半径大、离子电荷密度小,此时,第一种效应较弱,此时熵值增加,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自发进行。 转贴于
定量分析NaCl和AgCl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数据,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离子性盐类溶解性问题的深刻理解。这两个化合物在溶解时都是吸热的, ΔS均大于0,但又都是熵增的,即ΔS>0。
ΔS=ΔS-TΔS
NaCl:
-9.10
42.8 >0
(单位:kJ·mol-1)
AgCl: 55.5 >0 65.5 >0 33.6 >0
但在NaCl的溶解过程中焓变的正值较小,熵变项的贡献对ΔS的影响又比较大,最终使得ΔS0。故NaCl为易溶的物质而AgCl为难溶的物质。然而,CaCl2和CaF2都同它们相反,它们的溶解过程因Ca2+离子的电荷高、半径小因而是熵减的过程,又由于F-的影响比Cl-更大一些,因而熵减的更多:
ΔS=ΔS - TΔS
CaCl2:
-65.5
-82.2
-56.0
CaF2:
1.7
6.6
-151.3
CaCl2和CaF2,二者的差别在于CaCl2同时也是焓减小的过程,其较负的焓效应足以克服相对较弱的熵变产生的不利影响,因而ΔS仍为负值,所以CaCl2易溶。而CaF2却是焓变的增加和数值比较大的熵减小过程,因而ΔS仍为正值,故难溶。
结论:
无机化学问题范文2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为教学主线,由教师精心提出问题或由学生困惑产生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1~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在传统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的一门理论和实践性较强、应用比较广泛的课程,是我校轻化工程、高分子、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由于各省高考对化学学科的要求不同,导致各省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尽相同,导致了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起点参差不齐。面对这种情况,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将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是作为一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尝试了问题教学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2问题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的优势
从客观上讲,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高中与大学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初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就是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而问题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能极大地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从而积极思考,加强与教师的互动,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其次,问题教学法不需要教师过多考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去发掘,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得到提示。再有,高校的教学不像高中教学那样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学中教师有相对较多的自。高校工科的教学更加强调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教学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不用过于系统化,这也为问题教学法创造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3问题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了问题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下面主要从设问、问题探究、交流讨论和反思4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3.1设问
提出问题的方式不拘一格。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设计,然后提出问题。而且对于某些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一步实现的,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解细化,通过分解细化后的小问题的解决实现最终问题的解决。例如:展示一份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试样。它可能变成了什么呢?即混合碱分析的问题,其包括混合碱组成的判断、合适滴定方法的选择、指示剂的选择原则等。要解决混合碱分析的问题,这些细化的小问题必须先解决。②在课堂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问题,学生会感到具体、亲切。这样有助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勤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例如在学习氧化反应时,可以预先展示生锈铁块等日常生活常见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教师从问题引入了课堂要讲的内容,学生自然就会紧跟老师的思维,层层深入,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明显。
3.2问题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查阅,展开具体的探究,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求知的欲望较强,所以在实践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例如: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探究,学生都知道混合碱的组成是什么。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和NaHCO3等,如何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可采用双指示剂法或氯化钡法)。总结出了双指示剂法定分析混合碱组成的分析过程和相关结论。
3.3交流讨论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会对学生学习过程、工作和生活态度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正确的启发、引导、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参与。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正确方向;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一般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如当讲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章节中,讲完氧化数、氧化还原电对、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等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和总结氧化还原反应这章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电池电动势E与化学反应一般原理中判断化学反应方向ΔG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再次,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对类似混合碱分析的讨论和交流,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如:由混合碱分析的全过程扩展联想到对定量分析过程的概括,为分析其它实际样品提供了参考。在这样情景下学习,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探究与创新精神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
3.4反思
通过反思,教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省,找出不足,然后努力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不断发展,同时学生必须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例如:“在未知溶液中加人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可以判定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吗?”学生往往作出肯定的回答,而实际上如果溶液中含有SO32-、CO32-等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我在想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呢?我经过认真反思知道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学生对离子间反应本质及溶解平衡等知识认识不清所致。为此,我设计如下实验:在盛有Na2SO4、Na2SO3、Na2CO3溶液的3支试管中,加人滴BaCl2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人同量的盐酸,再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这回彻底明白了。通过反思教师找出自己教学的需要改进之处,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不足之处,这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4开展问题教学法的效果与体会
无机化学问题范文3
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无机化学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强调学习方法,建立化学思维
无机化学是我校药学专业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有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思想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对于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还很不适应,这样势必影响大一无机化学教学的质量,更有可能影响学生们今后对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化学课程的学习。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大学生们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且已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大部分人抽象思维困难,学的较死,难于举一反三,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缺少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因此在大一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结合化学发展史介绍化学对人类生存及人类文明的影响,并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从强调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突出重点,及时总结教学规律
无机化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因而内容庞杂、分散,特别是元素化学部分,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寻找规律,及时总结教学内容。例如,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均属于化学平衡,这样化学平衡就是重点讲解内容,从平衡的基本特征到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应用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多举例、多练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能够举一反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无机化学各论部分教学中,各章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大,但都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因此,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元素周期表,强调同族元素的共性和特性,抓住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及时总结规律。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酸碱性递变规律、碳酸盐热稳定性等。还要坚持运用基础理论贯穿到元素学习之中,使元素部分的学习变得不必死记硬背其性质。根据具体章节内容,教师还可讲授一些无机化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发展和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它不仅扩大了学生视野,而且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也非常必要,从而使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掌握教学内容。
三、联系实际应用,丰富课堂内容
无机化学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期就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化学分支学科,历史悠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地引入一些科学家小传、化学重要发现的介绍,来丰富课堂内容。如杂化轨道理论的奠基人――鲍林等,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和教育家戴安邦在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等。
教师在授课时,应紧密联系实际,恰当反映化学在医学、药学、能源、信息、材料等方面的作用。如介绍元素的自然资源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丰富稀土资源和稀土功能材料;讲解配位化合物时,以抗癌药物顺铂的发现历程为起点,介绍人体微量元素与健康,结合大环类配合物(如叶琳环等),介绍Fe、Mg等金属离子在生物酶大分子中的作用等。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其对无机化合物相关性质和化学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使无机化学课程更好地为学习后续化学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中还要及时更新内容,跟上时代。将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知识如纳米技术、水热合成法等渗入到基础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过渡金属元素时,对磁性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展示我们在某些药物为配体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进展,增强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主观能动性。
四、加强与后续化学课程的联系和交叉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它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三大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面对课时减少的情况,首先应认真选取教学内容,舍去一些次要的内容,提炼每章重点,对重要的内容进行精讲。无机化学化学原理部分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四大平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我们首先把与中学教学重复的部分删除,精简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这两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相对独立,而且在以后的物理化学课程中还会学到。各种酸碱理论要清晰介绍,尤其是酸碱质子理论,是后续分析化学课程中酸碱滴定的基础;在分子结构部分,加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内容,此部分与有机化学课程理论相关,而且也是学习元素知识的理论基础。
五、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无机化学教学上,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调整,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CAI课件,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电脑,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有机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每次授课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具有以下价值:
一是增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轨道杂化理论,通过动画的形式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了科学家小传,学生听后改善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是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彻底解决教材重点、难点的学习困难问题。在元素部分教学中,讲述的内容多而课时少,网络与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授的信息量大,节约了板书的时间。配以各种模型、实物照片和动画,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尤其是能生动地反映微观结构的图像,如涉及原子轨道、杂化轨道和分子的空间结构等,可以通过Flas的形式展示各种轨道的形状以及成键方式,将微观、抽象的行为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解决了教学时数少与教学信息量不断加大的矛盾,有利于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
四是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真听讲,课堂气氛活跃,激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使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五是适合大班教学。
六是具有可重复性。目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我们编制的教学课件,可以在网上阅览,能随时修改更新,不需要专门的软件编程工程师,特别适合广大高等院校的教师、学生应用,还能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在一些讲解中适当的进行一些提问,带动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为大一新生乐于解习题的特点,在一些知识点选取一定的填空体和选择题,让学生即学即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注意课程间内容的交叉、专业的结合,并应做适当的拓展;合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方法。在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进取、探索与总结,以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出适应新时期无机化学教育的教学体系。
无机化学问题范文4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探讨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工艺专业等化学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针对我校中职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掌握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我对《无机化学》的重点章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内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探讨。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在设定这章教学目标时围绕了两个重点展开。第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在教学中,我简化运算,强调运用,向学生讲明熟记、理解、运用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目的性,做到心中有数。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1.能写出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V=C/T,单位,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熟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3.根据平衡示意图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4.熟记化学平衡的特点,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熟记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能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7.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 教学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直接采用演示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省略了理论推导。采用这种方法,现象更直观,能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刻记住结论,并能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要求方面,我做了以下工作: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药品的使用安全,讲明实验原理、目的。
4.教师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考中教,引导学生考中学。
3.考核
关于考核,我做了如下尝试:
考核分两部分进行:第一:技能考试;第二:理论考试,参加了技能考试方可参加理论考试。所谓技能考试就是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用理论知识解释。以下有五个问题需要学生需要抽取三个内容设计实验: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技能考试的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在实验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究,学生的潜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得以挖掘。学生亲自做实验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变成操作者、实验者,思考问题变成主动。技能考试的缺点:知识面不能覆盖全章。这就有了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很全面,理论考试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个部分教学的探讨,是我对《无机化学》教学进行了一次尝试,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我深切感到:教学改革需要大家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胡育,张元勤等,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5月
无机化学问题范文5
一、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污染常与环境中各种化合物或元素的含量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果、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的内容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而化学学习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措施等为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行为指导,某些化学问题的解决直接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比如,用氢气这个新能源代替当前普遍使用的煤和石油与它们的提炼物,可以减少SO及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用乳酸或者是新的聚乙烯聚来代替制造一次性饭盒,从而减少“白色污染”。
当前,全球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候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急迫性,就能加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找到环境教育的最好切入点,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了解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比如,在高一无机化学教学中,学习卤族元素知识时,应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臭氧空洞的形成,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自觉抵制含氟制冷剂的冰箱与空调的购买;在学习氧族元素知识时,可以结合SO的化学性质,介绍酸雨的形成,以及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在学习N元素及其氧化物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面对这些污染,学生要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人类在自身发展的时候,要学习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否则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法制的角度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学习SO与HSO知识时,介绍一下《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电镀知识时,介绍《水污染防治法》;学习水泥制造的时候,介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等。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这样给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比如,很多学生的家里买了新房,在装修的时候,就要考虑环境污染的因素。可以组织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跑市场的实践调查活动,就能了解装修材料的性质;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查询,了解装修材料的污染情况,比如,哪些大理石的辐射比较严重?哪些油漆的甲醛含量高?
高一无机化学主要以元素族的学习为线索,因此,每当学习一个单元后,教师就可以利用总结本单元知识时,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知识与环境问题的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方面的交流。比如,在学习卤素这个单元后,很多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发泡摩丝、涂改液、氟立昂等物质都有破坏臭氧层的作用,从而达成了少用或不用这些物品的共识。
三、结合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树立“持续发展观”
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方面的,持续发展的意识已经是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主张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主张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这样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将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当前的高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新人,非常有必要掌握我国的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在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化学教学增加了资源利用等方面知识的介绍,教师可以从资源利用等问题入手,使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国策;通过对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制取、用途的学习,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从而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对待资源问题上,就要考虑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考虑造成环境的污染。比如,P是植物生长所必要的元素,少量的含P化合物,能促进植物正常的生长,假如是大量的含P化合物,就使植物非正常的生长――疯长。当含P化合物进入水中后,就会使水营养化,最终使水变黑、变臭。因此,我国已经停止含P洗衣粉的生产。在具体的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重要化工原来的制法,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利弊,从而形成控制“三废”的产生、尽量能回收“三废”的意识。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的意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也是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好机会。化学实验需要很多的药品,实验结束时又有很多需要处理的废弃物,如果在实验后,将这些废弃物不作正确的处理,不仅会对实验室的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可能严重地影响到实验室周围的环境。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强调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实验结束后,要将废弃物放到指定的容器,以便统一回收或处理。
无机化学问题范文6
【关键词】中学 化学教学 量子空间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54-01
(小叙):课篇第一章节细读、研读、探透性知识点。
1.寻找研究方法 2.课题的研究内容
3.课题研究的一些成果 4.巩固建筑语录
【序言】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不断地发展着,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其中很多是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这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例如:
1.纳米铜(1nm=10?9m )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2.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
3.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
4.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
总之,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信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潜质作用。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光彩。
【寻找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与自然界的水;空气、氧气(氧气的制取)、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
第四、五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简单统计应用;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 :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七单元 C与C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
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 (1.CO2 的制取? 2.CO2 与CO的区别、联系?)
应用: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
环保问题:“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自留田地:“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第八、九单元 金属与溶液的问题;
熟记、认识:金属、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十一、十二单元 酸与碱 、盐与化肥 、“化学与生活”。
生活中常见的:1.酸与碱
2.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3.盐
4.化学肥料
人体: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有机合成材料
学生自认化学常用仪器。学习“附录”相关记录 。
【课题的研究内容】
无机化学中量子(分子、原子)力学论
量子化学(Quantum chemistry)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础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研究范围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反应等问题。
量子化学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
1927年海特勒和伦敦用量子力学基础原理讨论氢分子结构问题,说明了两个氢原子能够结合成一个稳定的氢分子的原因,并且利用相当近似的计算方法,算出其结合能。由此,使人们认识到可以用量子力学原理讨论分子结构问题,从而逐渐形成了量子化学这一分支学科。
【课题研究的一些成果】
生物大分子体系的量子化学计算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尤其是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量子化学可以在分子、电子水平上对体系进行精细的理论研究,是其它理论研究方法所难以替代的。因此要深入理解有关酶的催化作用、基因的复制与突变、药物与受体之间的识别与结合过程及作用方式等,都很有必要运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这些生物大分子体系进行研究。毫无疑问,这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有目的地调控酶的催化作用,甚至可以有目的地修饰酶的结构,设计并合成人工酶;可以揭示遗传与变异的奥妙,进而调控基因的复制与突变,使之造福于人类;可以根据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过程和作用特点设计高效低毒的新药等等,可见运用量子化学的手段来研究生命现象是十分有意义的。
【巩固建筑语录】
化学中常见“离子反应”包括:“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两部分。
无机化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有实观性:基础高层次的“化学方程式”们。
其次,稀土元素中的各种化学量变、质变及各种物理、化学性反应。
再次,金属的利用、及高等积存用途。
还有,就是气体的大力层存在行式。如同:水、陆、空,人类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初中九年级化学上、下册课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