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后勤风险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后勤风险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后勤风险点

行政后勤风险点范文1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巨额贷款的债务压力和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引进多元化投资已成为必然的趋势,BOT项目速效方式在高校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BOT在高校应用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BOT 高校 应用 利弊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许多院校出现了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发展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及建设的投入,学校的收费也大幅度增涨,但是这些有限的投入和收费远远解决不了扩招所带来的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困境,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引进多元化投资已成为必然的趋势,BOT项目融资方式在高校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BOT在高校应用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

一、BOT融资方式简介

BOT是英文Build Operate 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指特许投资商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营该设施回收投资并获得利润,期满后将此项目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

二、BOT融资模式在高校中应用分析

我国的高校一般具有教学行政设施和后勤服务设施等不同的功能区。教学行政设施主要有教学用的教学楼和办公用的行政办公楼,另外还有必要的图书馆、实验室、校内网络中心等教辅设施。后勤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学生的吃、住、活动等场所。后勤服务区的收益率较高,采用BOT方式比较容易吸引投资者。学校根据具体的收益率预测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后勤服务设施的项目建成后有稳定可靠的收益,项目风险小,建设周期不长,利润虽不算高,但有稳定的回报,因此最适于采用BOT模式。

对于收益率低的教学行政区BOT方式不易吸引投资,学校可以与校外投资者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并在特许权协议中承诺对项目的稳定收益,如签订租赁合同使用其教学行政设施、付费使用实验设备等措施;还可以适当延长其特许经营期。

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BOT融资方式作为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有效模式,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BOT在高校应用中的利弊分析

把BOT投资模式引入到高校后勤领域中来,是对传统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与运行方式的一种冲击,我们必须对其利弊加以分析。首先,高校引进BOT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有利于缓解高校建设经费投入的不足。目前高校建设资金来源于事业收入、项目专项经费和银行贷款。由于事业收入、项目专项经费有限,大多数建设项目靠银行贷款,要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通过BOT方式融资,缓解了学校资金困难的局面,缓解高校规模化发展的“瓶颈”约束。

2.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通过BOT方式融资,高校在付出部分收益权的同时,将经营风险部分地转嫁给投资者,从而降低了高校经营风险。

3.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后勤经营和管理体制。由于项目的回报率与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约束机制。BOT项目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先进的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体制。

4.有利于高校后勤的均衡发展。政府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经济信息等手段对高校后勤实施间接调控,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保障高校后勤设施规模和结构的均衡发展,满足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5.有利于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采用BOT方式,投资人的目的是追求投资回报,在利益驱动之下,自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促进了后勤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

综上所述,引进BOT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益,摆脱目前我国普遍的教育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但从我国情况来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BOT项目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政策指导。BOT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BOT融资项目实施过程长,特许权运营期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期间涉及合作企业和政府多个部门,涉及价格、税收等政策。而目前,BOT方式在高校的应用还在探讨阶段,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政策。

2.高校和有关方面严重缺乏从事BOT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BOT方式作为一只占新型的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在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规划、招标、合同谈判、项目实施、经营管理、收益计算与分配、业主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协调等方面缺乏人才,甚至许多人还不知道BOT是怎样的一种模式,更不用说如何积极运作。

3.投资人急于收回投资忽视社会效益,与学校存在麻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学校的资金风险转移给了运营商,运营商追求最高的回报率,相应的增加了经营成本,因而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损害师生利益的事情。高校要维护学校稳定,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项目经营和管理上,学校和投资者的目标取向存在差异,容易引发一些矛盾。

4.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会对BOT方式产生影响。高校后勤引进BOT方式建设的主要是食堂、学生公寓等基础性设施,在签订经营协议时项目公司会对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学生的入住率、学生公寓的收费标准等因素进行约定,而这些因素均需主管部门批准。因此,在协议中约定上述因素时将形成一定的风险。

5.投资人为减少项目建设成本有可能导致建筑质量降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为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投资,可能会采取选用廉价建筑材料等措施降低建设标准,导致消费环境水平降低及建筑物使用寿命减少等后果。

四、结束语

BOT投资模式是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于教育事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改变了高校由国家财政单方面投资的局面,高校引入BOT投资模式,不仅符合该模式的基本特征,能发挥其优点,而且具备吸纳资金的外部环境。尽管BOT方式的推行还可能存在各种问题,但随着它的逐步完善,BOT方式在高校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会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飞燕.内资BOT在高校中的应用探讨.高教论坛,2005(4)

[2]刘文青,马小丽.浅议高校后勤设施BOT模式的风险管理 .时代经贸,2008(16)

行政后勤风险点范文2

关键词:管理风险防控;医院管理;核心制度

现在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医院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正在寻求适合自身的医院改革和创新的方法。现代医院跟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善,现在更追求的制度化以及标准化,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现代医院对其内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制度进行区分管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管理的风险,有利于医院内部管理的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以医院管理风险防控为出发点,并对医院管理的核心制度进行研究,最终表明加强医院管理风险防控和核心制度的建设能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一、一般资料

1.研究对象

选取某省8家三级医院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综合性医院有5家,专科医院有3家,通过调查文献的形式,对这8家医院的管理风险点进行监控,并对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与管理流程的风险防控进行详细地探究,并确定存在风险的等级。

2.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主要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和某省颁布的《某省2016年三级医院评价标准》对医院有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医院日常运营与管理有很大关系的,同时对这8家医院的管理核心制度进行初步归类和筛选。(2)专家判定和问卷调查。经过有关的医学专家对其判定,对核心制度继续进行筛选,最后选取了医院行政管理、医护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药品耗材设备管理、后勤建设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管理这6方面56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被调查的医院员工对所列的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进行评论分析。本次调查问卷总共分发了120份问卷,且收回的问卷都是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百分之百。(3)统计分析。调查出的数据,以统计学以及SPSS24.0软件,将这些有关的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及分析对比,将医院的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按照1-5分表示。1分指的是“不重要”,2分指的是“不太重要”,3分表示“一般”,4分指的是“比较重要”,5分指的是“非常重要”。对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的分差比值进行比较,是建立医院核心制度的基础,同时也为风险等级的评定提供有关的数据支持。

二、结果与分析

1.对不同管理制度认同度分析

可以看出对不同管理制度的认同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同度最高,在74.3分;后勤建设的认同度最低,在53.5分,

2.管理制度的重要度

从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其管理制度的重要度从表2中可知,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的重要度与认可度大致相同,财务管理的重要度最高,为4.64分,最低的后勤建设管理,为3.28分,

3.高风险制度的防控等级划分

根据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以及重要度进行分析,对现代医院的风险防控进行等级划分。重要度均值小于3.88的风险等级一般,正要度均值在3.88到4.56之间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而大于或等于4.56的则为高风险等级,

三、讨论

最近几年,随着新医改措施的不断深入推行,以及各部门对医院的服务水平的不断规范,医院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们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跟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提供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作还很艰巨。因此,现代医院十分注重医院的管理制度,将人们所认同以及重要度高的管理制度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制度。对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的加强管理不只是为了贯彻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也是为了提升现代医院管理的风险防控水平。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还知道了高风险等级的管理制度,包括了分级护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医院沟通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这几个制度。所以,医院要在以后的管理上,对这几个高风险的管理制度进行重点管理。下面对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提几点建议:

1.完善医院管理核心制度建设

医院管理核心制度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的重点制度,同时也是医务工作者所要遵循的工作准则。医院应该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重点医疗管理制度作为本院的核心制度,同时针对自身发展情况,筛选和制定适合自身的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这样才能使医院的管理核心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才能使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才能让人们信赖医院的医疗水平。

2.完善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的监督机制

无论是管理核心制度还是其他制度,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督机构对核心制度的建设进行督促。医院的管理机制是依靠内部进行相互监督,以保证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对管理核心制度的监督,还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患者的监督,自身监督和外部监督一起执行才能让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能够有效贯彻落实下去。

3.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完善医院的管理核心制度,一定要对其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进行强化管理,要确定医院管理的风险点,加强对风险的防控。通过对风险点的管理、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能、规定责任制等手段,对医院管理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进行完善。

四、总结

管理风险防控的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要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注重对医院核心制度进行分析和加强管理,从而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终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服务水平好、医疗水平高、治疗环境和谐的医院环境。

参考文献

[1]倪丽.基于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4.

[2]郑锴,郝峰.基于管理风险防控体系的医院核心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12):24-26.

[3]赵明才.基于管理风险防控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80-81.

行政后勤风险点范文3

关键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机关后勤服务是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保障是机关事务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内容,W市局在广泛调研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持续推动机关后勤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进程,不断完善社会化保障。

一、W市局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

2004年,W市政府机关整体搬入新市行政中心,W市局抓住机遇,积极创新载体和方法,开始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多年来,在保洁、会务、安保、工程、设施设备维保及后勤配套服务等工作中积极进行市场化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物业服务市场化、食堂采购市场化以及安保服务市场化的整体格局。

(一)物业服务市场化

在市场化的选择上,该局主要通过政府采购选取专业公司,要求必须三星级以上酒店或一级物业公司,具有相关资质,有能力提供保洁、会议、绿化、设备维保等后勤保障服务管理,有相关业绩、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且注册资金在300万元(含)以上。与此同时该局根据以往服务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对招标内容、标段划分方式、考核细则等进行适时调整,以更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二)食堂采购市场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人员到市区各大批发市场和苍南、瑞安等地开展调研,掌握行情。在物品采购上,实行公开询价竞价和一级批发市场采购方式,将采购的物资分六大类进行询价竞价,工程和服务项目直接向社会采购,建立健全公开、公平、透明平台,择优选择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通过联动协作机制,主动加强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探索建立多食堂联合团购、政府招标采购等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机关食堂的服务能力。

(三)安保服务市场化

W市行政中心是省级重点安保单位,该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本着“花钱买平安”的理念,对市行政中心安保工作实施社会化,推进市行政中心“大安保”格局建设。一是整体打包购买服务。委托W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做好市行政中心安全保卫具体工作,为市行政中心安全保卫、治安巡逻、交通疏导、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二是改进管理模式。社会化使该局从原来的安保人员管理、培训等具体事务中剥离,注重抓安保工作制度和标准建设,专注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全面提高行政中心的人防、技防、物防水平。三是建立与市直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安保大队、局应急队、派出所、警卫局的资源和力量,明确相关单位工作分工和职责任务,形成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市行政中心“大安保”工作机制。

二、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为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方式,该局在实践中采取了系列手段,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

为切实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购买服务活动,该局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W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机关后勤服务的实施办法》,对购买内容、购买程序、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成为该局实施购买服务活动的约束文件。购买服务活动由购买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各处室负责具体实施并接受机关党委的纪律监督。同时,制订了《W市行政中心后勤服务考核办法及细则、相关标准及要求》,规范各类服务标准。

(二)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

为了切实发挥满意度调查的监督作用,全面提升保障能力,该局大胆创新,以购买服务的思路,打破原本封闭的调查模式,引入第三方调查的新模式,首次采取委托调查的方式,聘请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对驻市行政中心各单位开展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取得良好成效,真正发挥第三方评价监督作用。

(三)开展网格化管理

为加强对服务单位的考核,确保服务质量,该局将市行政中心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实行区域责任制,采取网格化管理,落实区域责任,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监管,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统筹调度、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并通过日检、周报、月总结的形式,对服务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运用竞争机制

该局在市行政中心引进两家物业单位,形成相互比较与竞争,服务质量互相比照,优劣一目了然,给服务单位形成压力,促使其努力做好服务。同时规范合同内容,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考核细则与考核结果的运用规则,留取部分资金用于服务考核奖罚,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予以发放,并区分不同分数级对应不同档次的奖励,促使服务单位力争上游。

三、推进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准的若干思考

较为厚重的实践经验积淀,让W市后勤服务社会化方面的成果较为成熟。不过,也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社会化服务购买的量度,还有就是标准化理念下的具体操作规范落实,等等,或者是现实中的问题,或者说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最为关键的是,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运行过程从清单设计到组织招标,从运行管理到评价监督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我们既立足实际又不断创新。

(一)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购买

机关后勤服务是否全面实行社会化不能一刀切,为把控风险,应根据需求有选择地进行服务购买,服务严格把关,关键环节自行管理,避免社会化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时机,创造条件,成熟一个项目推行一项,特别在经费预算上,市场商品成熟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证购买活动顺利进行。

(二)以标准化建设为着眼点确保规范

今年,该局将实物定额与服务标准制订纳入法治后勤的建设重点,将根据市机关运行的需求,制定公务用车、安保、会议和物业等四个方面保障所需的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机关运行服务体系,实现各类服务保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三)以强化监管为突破口确保高效

在采购环节,坚持阳关政府建设思路,如该局近期食堂大宗物资采购,进行询价竞价公开招标,在《温州都市报》、局门户网站、行政中心食堂LED大屏幕等多渠道招标公告。为强化监督,特别邀请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监督员参加评标,局纪检组派员监督,做到全程规范、公开、透明。在管理环节,以多种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路润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 2013

行政后勤风险点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是高校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相应的教育投入来支撑,虽然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正在逐年上涨,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和教育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经费紧缺仍然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公办高等院校在财政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向银行贷款的方法增加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的投入,还本付息的负担使高等院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随着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高,财务风险已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高校贷款风险

我国公办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得高校在近几年的扩招过程中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这个过程中高校不得不考虑如何改善办学条件和办规模的问题。银行贷款作为解决短期资金制约的有效方法被高校广泛利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公办高校对贷款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建设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贷款的论证不充分,贷款的规模也大大超出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出现了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借新债还旧债高等院校,从而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了教育科研事业的进行与开展。

(三)资金运作风险

资金运作风险是指资金在调度、投放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或者使本金蒙受损失[2]。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使其效益最大化,将资金投放市场,进行各种投资活动。然而市场往往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投放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了偏离,或者使本金也遭受到损失,这就是高等院校的投资风险。高校如果没有提前预测或对资金市场的风险估计不足,就会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

(四)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高校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的违规、缺位及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引起的财务风险。

第一,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够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第二,我国公办高校按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费用,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购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往往与现时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相差甚远,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严重不实。第三,目前大部分公办高校已实了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但由于改革进行得不彻底,在经营体制、财务管理、经营模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学校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投入,这无疑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风险。

二、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高校贷款风险控制对策

随着公办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迫使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多数高校都采用贷款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而银行方面相对于企业来讲也更愿意将资金放贷给高校,高校应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这种心理尽量压低贷款利率,降低利息成本。由于贷款利率只能高于物价上涨水平,高校贷款应选在物价相对平稳、偏低、下跌的时机,同时充分利用高校日常运行的沉淀资金,通过宏观调控,及时借还贷款。

(三)资金运作风险控制对策

实行资金运作风险“第一责任制”站。即对每一投资项目中的相关责任人,实行投资管理和回收经济责任制。在投资过程中因操作不符合规范等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要承担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由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第一责任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

加强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我国金融家经叔平认为,金融从业人员一要可靠,二要用功高等院校,三要有能力。公办高校对于资金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应如此,资金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充实知识量,时时更新宏观经济、金融及证券等相关知识,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及国内外资金投资市场的变化情况。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分析预测风险的能力。

(四)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对策

1.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院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院校应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等院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执行哪一种财务管理体制,并需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并颁布,不得随意变更。

2.完善会计核算,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高校管理层在高校运行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经济决策主要依赖于可靠的数据资料,如果财务部门不能提供出真实的,全面的财务信息,将严重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质量。同时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应借鉴企业的核算方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正确反映出资产的实际价值,使得管理层能够正确评价高校的办学能力,为高校制定出长远健康的发展战略。

3.促使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勤集团在为高校教学与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前提下,自主地进行资产运营,学校不得干预其资产的处置及其实物形态的改变。高校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后勤集团进行控制。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控制经营者,以实现高校资产利益的最大化,以避免因国有资产损失带来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崔艳萍.浅谈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与防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6):93-94页

[2]陈然,赵灶娇.关于实现高等学校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的几点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52页

[3]赵汉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初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64页

[4]李三喜,徐荣才.3C框架-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手册及应用.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5]曹娟娟.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制度成因及控制对策.会计之友第10期中

行政后勤风险点范文5

一、坚持服务宗旨,履行工作职责有了新的作为

一年来,全局上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努力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市级机关服务、为机关干部服务,全面完成了各项后勤保障任务和日常保障工作。

1、为中心工作服务,做好政务保障工作

去年以来,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全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四区一市’”的总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转型提升、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好中求快”的总要求,全力做好各项政务保障工作。一是做好重大会议活动的保障工作。一年来先后保障了市两会、全省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会、组织参观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第十三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会议、活动79场22650人次。二是做好行政中心有序运转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卫制度,保持行政中心安全稳定,全年配合公安、等部门劝解上访事件388次。加强配电房发电机的检修保养和消防整改,新增各楼层消防标识、消防疏散示意图300余套,顺利通过电力、消防安全验收。完成了地下停车库路面、消防消控、会议中心LED电子显示屏等近十项重大设备的更新改造。全年共接到报修电话2112余次,完成率为100%。三是做好市级有关领导、部门的车辆保障工作。将安全行车放在首位,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统一拆除警报器装置,及时排除车辆故障,消除行车安全隐患,全年共行驶120多万公里,未发生一起责任交通事故。

2、为市级机关服务,做好事务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财务管理。认真完成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加强项目经费编报,提高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对局属单位审计监督,进一步理顺财务关系,将会议中心收支并入机关服务中心账目,将机关食堂财务、医务室药品核算并入局财务处,建立“大财务”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存量住房管理。根据有关单位机构调整情况,统筹分配行政中心部分办公用房,建立健全公房档案和资料库,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强存量公有住房和房产的租赁管理及现金收缴工作,完成了市委办、市府办等11个单位15个帐户337名干部职工(含事业单位)的住房公积金审核调整和年度审验工作,缴交住房公积金517万元、办理住房公积金支取、转移、贷款等87人次。三是做好绿化保洁的监督管理。督促有关保洁公司清除卫生死角、疏通污水管道、清运生活垃圾,坚持优化美化环境,定期进行绿化补植,全年种植、更换各类树木百余棵、观叶植物2650余次,种植各种花卉82600余株,进一步提升了行政中心绿化品位、档次;四是做好其他各类事务管理工作。全年共接洽办理机关集体户口迁移15人次,张挂横幅、新增和调整部门标牌110余块(幅),做好对理发室、邮政所、小卖部的综合管理。

3、为机关干部服务,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机关食堂坚持安全、健康、科学的原则,将标准化供应与多样化供应相结合做好餐饮服务,目前形成了卤味、净菜、点心等多品种外卖供应,针对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搭配菜肴等办法,保持价格稳定;机关医务室自觉遵守诚信服务承诺,全年接待就医门诊2.5万余人次;细致周到地做好市级领导及担任过地市级实职领导职务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从机关干部工作、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地方的入手,积极开动脑筋,拓展服务内容。考虑到行政中心离市区较远、机关干部生活很不方便,开设了净菜超市,确定两个基地定点供应各类新鲜蔬菜,确保提供安全健康产品,较好地解决了机关干部后顾之忧;行政中心浙北超市重新装修营业,营业面积由60平米扩大到150平米,场内商品由800多个品种扩大到2000多个,价格和浙北大厦超市同步;在每个楼层改造安装直饮水机,饮水更健康、更安全。

二、坚持改革创新,后勤管理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一年来,全局上下坚持不断推进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内部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活力、凝聚动力,机关后勤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1、推进服务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能

针对行政中心会议服务、动力设备维修和安保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偏多、效率不高等问题,2010年下半年,局党组决定对这三项工作从2011年1月1日进行服务外包。实施外包以后一年来,这三项工作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更大的提升,各方面运转正常,各项服务更加专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改革后,管理服务成效明显,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服务水平使机关事务工作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有关单位的一致好评。

2、推进经营管理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后勤经济是机关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一年来,我们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全局创业创新的活力。年初,局党组决定在宾馆、文印中心、服务中心会务部、机关食堂卤味部等四个经营部门实行经营目标考核,并分别印发了《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全局积极性。宾馆全面实施区域营销管理模式,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75万元,员工收入水平得到同步提升;市机关文印中心加强了市场拓展力度,成效明显,全年完成营业收入431万元,比上年增长70万元;城中加油站年内建设完工并投入运行。

3、推进内部管理创新,完善制度规范

局党组根据机关后勤工作特点和我局实际情况,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扎实推进内部管理创新。将机关服务中心的人事工作和财务工作统一整合到局里来,适当增加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级,符合现代管理学扁平化的发展方向,在局系统内部逐步形成了大人事、大财务的工作格局,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各有关处室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社保卡升级更换、编制实名制管理申报等全局性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局党组还先后修订完善了《公务车辆管理办法(试行)》、《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项目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存量公有住房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重新调整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梳理人事档案,使机关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坚持厉行节约,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一年来,不断完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做好行政中心节能工作,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完善节能工作体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修订完善了《能耗统计与信息报送制度》、《节能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并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市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制定下发了《2011年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进计划》。开展能耗统计新制度培训、能耗统计软件培训,9月份举办了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软件培训班,年内已开始大面积使用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统一软件报送。配合省、市能源监察部门完成了市行政中心、三县两区行政中心以及开发区、度假区办公大楼的能源监察和执法稽查工作。在2011年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中,市被评为“优秀”等级,在2011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考核中,我局被评为“‘十一五’市节能降耗先进集体”;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市市级公共机构年度考评。加强节能宣传,多途径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向全市公共机构发出倡议,电视媒体第一时间做了报道。积极上报节能工作动态,全年有4篇正文、4条信息被省“公共机构节能网”录用,编辑一期《机关后勤工作信息》公共机构节能专刊。

努力挖掘节能潜力,加强行政中心节能技改

市行政中心节能工作在落实各项节能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节能技术改造。一是对101会议室进行LED节能灯改造,改造后节电总有效率达60%,年节省电费约1.5万元左右。从使用效果来看,光照度和改造前相比有增无减,会议反映普遍较好。8月2日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对此做了专题报道。二是对行政中心蒸汽管道改造。由于原管道系管沟埋设,受雨水和地面沉降影响,蒸汽损耗极为严重。经多方论证和专题调研,将管道改为直埋式,蒸汽损耗得到有效防止。三是节能成效显著,市行政中心全年用电283.86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10.52%;用水4.66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43.92%。

3、加强重点环节约束,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

一年来,牢牢抓住财务支出、项目采购、公车使用、会务接待等重点环节,强化管理约束,不断降低运行成本。在科学测定的基础上,下达了2011年度行政中心运行经费项目额度指标,根据实际支出情况,找准成本节约的切入点;今年实施的各项维修改造工程、物资采购等均按相关程序透明运作,区分不同情况通过公开招投标或协议供货等方式进行,全年有5个项目进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涉及金额561.9万元,有47个项目由局采购办自行组织集中采购,涉及金额209.1万元,所有采购项目均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局内外反响良好;公务用车实行定点维修和定额管理,严格维修保养审批程序,据统计,全年车辆行驶公里约165.1万公里,耗油24.78万升,耗油量同比下降9.65%,车辆维修费用共计79.6万元,同比下降3.1%;由我局负责的全市大型会议、活动保障中,我们在就餐接待、礼品发放等环节动脑筋,既要办好会议,又做到节俭办会。

四、坚持创先争优,机关后勤工作呈现新的气象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创业创新好班子争创活动,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后勤工作迸发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抓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有声有色

自觉融入大局,围绕中心、服务中心,在各项党建创建活动中加强自身建设。抓好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全年共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16次、机关学习日学习6次;抓好党群组织建设,按规定、按程序做好局直属机关党委、各基层党支部、局团总支换届工作,按标准做好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今年以来有1名同志转为正式党员,1名同志发展为预备党员,5名同志列入预备党员政审考察;关心群众生活,全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6户64人次,送去慰问款及日常用品等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局直属机关党委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在职党员赴湖南红色旅游;局工会组织工会会员开展生态农业考察学习,组织参加市直工会各类比赛;局团总支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开展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等活动;局妇委会组织开展“三八节”妇女外出考察学习。

抓好干部人事工作,优化队伍结构

我们开展了全员竞聘工作,激发了全体机关干部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的热情,在全局范围内营造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通过竞聘,所有中层干部都进行了换岗,全体职工也进行了重新聘用,换岗后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由51周岁下降到47周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技师以上职称。同时,我们开展了宾馆领导班子成员竞聘,重新配备市机关文印中心领导班子,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年青同志走上领导岗位。我们按规定、按程序做好各项人事工作,注意解决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调动、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热情。根据人员变动情况,晋升了两名主任科员;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契机,对机关服务中心二十名同志的职称和工资进行了调整;调整局编外用工人员工资,月增资在400元以上。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制度防线

行政后勤风险点范文6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新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这部分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要求的后勤保障制度,提高这一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级集中管理

构建政府资产管理新体制,首要前提就是要实行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按照政府资产管理安全完整、节约有效的原则,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明确资产管理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管理中的缺位、虚位和越位的问题;有利于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营。

具体管理模式: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和分级管理。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资产和地方政府资产分别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级所有和分级管理有助于划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责、权、利关系,强化资产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级政府(含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和社会团体)资产的产权,系统或部门只拥有占有使用权(这是由于各部门资产均主要来源于本级财政)。这样可较好地克服现行的“所有者空位、虚位和占有使用部门的越位,形式上是国家所有,占有者实际所有”的体制弊端。

2.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类集中管理

国有资产中,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具有不同的特性,其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不尽相同。经营性资产以营利目标为重,非经营性资产以社会公共管理目标为重,资源型资产以社会经济持续性协调发展为重。同时,仅从非经营性资产方面,又分为单纯保障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资产,以及分布在科、教、文、卫、城市基础建设等领域内的社会公益性资产。这两类资产,又有着不同特点,特别是分布在各个领域的公益性资产,由于行业的不同,其政策趋向、管理特点和发展目标均有不同,因此,政府资产实行分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专职由政府资产主管部门对保障政府运行的相关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即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在权属统一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和对潜在的准经营性资产实行授权(委托)经营制度,并依法规范资产的配置、处置和收益行为。

二、构建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

为提高这一部分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资产保障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与财政协同,资产和预算部门分立

新的体制要以培育完善、独立的资产产权人利益和资产使用人利益为着力点。通过立法设立独立的资产产权人和资产使用人,并确立其为市场关系中的主体。资产产权人对一切使用其资产的行为和主体收取使用费,并用于资产的更新、改造和维护,是市场关系中的卖方。资产使用人代表众多的资产使用单位,以一个统一的部门出现,实施后勤保障,处理一切的行政事务,也就是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从财政取得资金,并同产权代表人协商资产使用价格,结算使用费。这实际上是强化和完善了现有的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彻底改变现有后勤管理分散的局面。建立了这两类主体,也就彻底告别了传统的财政资金无偿使用的时代,行政成本的观念从此将深入行政活动过程本身,市场机制的引入,将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保障性资产管理部门和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相互依托

因行政单位资产还肩负着保障服务功能,而后勤保障具有即时、必需的特征,为此,在将后勤保障性资产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还是要保留一小部分保障性资产,用于为特殊的重要人员、部门和事件服务,这是部分资产需要保密或不便于进入市场购买时必不可少的保留。这部分资产也需要进行核算,与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不断提高使用效率。保障性资产只能来源于财政资金,不允许来源于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的划拨,两者之间保持彼此的独立性。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则要根据行政单位的保障标准,做好与资产使用部门的费用结算,同时也要做好闲置资产的经营变现工作。

3.产权营运部门要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营运部门是资产管理的具体实现形式。资产管理部门在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产变现、加速资产更新等具体目标的要求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探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营运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比较科学的方法是采取国有控股的形式,引进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实现资本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进行资产营运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国有控股公司的形式,实行稳健的经营策略,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探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机构设置的有效路径

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新型的保障性资产管理体制,其授权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是关键,是重要的组织保障。

总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新的探索性工程,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环节,建立独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历史的必然。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