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

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思想在数学教育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所在,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及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质量。初中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及重点。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点培养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二者概念的定义,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旨在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思想及方程的本质,提高学生在面对具体数学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二、相关概念

(一)函数思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引出的是函数的概念。函数描述的是自然界中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函数思想主要是通过具体问题的数学特征,分析具体数学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进行问题的深入研究。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学生“联系和变化”的能力。在具体解题中,首先应该根据题意构建函数y,然后再利用函数的增减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变换等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模型主要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等几类,大部分的数学函数题也是围绕这几类函数模型的。

函数思想并不只是针对函数类数学题而存在的。函数思想虽然基于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的掌握,但是在各类数学题中都能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解题中,应该善于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进而构造出函数模型。初中生在解数学题过程中应该锻炼自己的审题能力,能够对题目进行充分、全面的解读,这是培养学生函数思想的重要前提。

(二)方程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方程思想主要立足于具体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通过学生正确理解,将问题中所给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相应的数学语言,进而转化为既定的数学模型。这里提到的数学模型包括方程、不等式、混合式(方程与不等式共存),然后通过计算获得方程或者不等式的解,从而使得数学问题得到解决。值得强调的是,与函数思想一样,方程思想的适用范围很广,它并不只针对方程问题存在。就像前面提到过的不等式中同样用到了方程思想。随着对初中数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们能够体会到方程思想的用处很广,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笛卡尔将方程思想进行了具体的概括,他认为的方程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在数学领域,几乎到处都有等式与不等式存在。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教育,大部分内容都是建立在等式与不等式之上的。哪里有等式,哪里就有方程思想。具体应用到初中数学中,设未知数、列方程、研究方程、解方程都是学生应用方程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应用案例

(一)函数思想的应用

我们在初中数学中所遇到的数量关系有时没有那么直观,如果利用函数思想建立数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建具体的函数模型研究初中数学问题,可以使很多东西简单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的进步。

例如:据报载,我省人均耕地已从1951年的2.93亩减少到1999年的1.02亩,平均每年减少0.04亩。若不采取措施,继续按此速度减下去,若干年后我省将无地可耕,无地可耕的情况最早会发生在( )。

A.2022年?摇?摇B.2023年?摇?摇C.2024年?摇?摇D.2025年

解:设x年后我省可耕地为y亩,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93-0.04x。

令y=0得x=73.25。

考虑实际情况x应取74,无地可耕的情况最早会发生在1951+74=2025,所以应该选D。

上述例题的解答问题就体现了函数思想。通过建立时间与耕地面积的函数关系使题目简单化。倘若直接计算,也能得到正确答案,只是解答过程会相对繁琐并且容易出现错误。其实,利用函数思想解决初中数学问题的中心思想很简单,就是构建函数关系式。但具体应用起来并非易事。学生要综合考虑函数的性质、图形及实际情况解答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列出函数式就可以了。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相关练习。

(二)方程思想的应用

1.方程的思想在代数中的应用: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思想解决。

例如:1)■+1与■互为相反数,求m的值;

2)p(x,x+y)与q(y+5,x-7)关于x轴对称,求p、q的坐标。

解题思路就是根据给出的语言描述,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及关于x轴对称的性质列出相应的方程式,然后对方程式进行求解。

2.方程的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最典型的就是给出边(角、对角线、圆的半径)的比,求有关的问题。

例如:若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是1∶1∶2,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解题思路为:设每一份为x,三个角分别就是x,x,2x,

则x+x+2x=180,解方程得x=45,所以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方程思想在具体应用中就是利用方程观点,用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再对方程进行求解。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根据题意列方程的能力,这是利用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文2

关键词:抓重点;积极性;知识体系;学习习惯

根据任教多年的经验,综合相关的数据分析,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后进生的比例在持续增大。因此,初中数学要想抓好教学成果,老师们必须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一、后进生原因分析

1.抓不住重点是后进生最普遍的现象

初中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比小学更强烈一些,而且学习任务也不轻松。学生往往因为自制力较差,耽误了一两节课,因此后面的课程再也难以听懂,也就无法运用课本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解题。比如:在学次函数的过程中,面对各种类型的二次函数,如果学生不善于抓住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等图象特征和性质,那后面的学习过程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乱成一团。

2.缺乏积极性是后进生最大的“拦路虎”

在收上来的作业中,哪一本作业是学生自己做的,而哪一本是抄袭的,我都清清楚楚。后进生因为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再加上成绩落下了,更加不想听。因而平时作业也懒得做了,随便抄抄了事。举个例子: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的学习,即使我在上课的时候强调了无数遍,“sin30°+sin60°≠sin90°”,但是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犯这样的错误,证明他们没有好好听课。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即使老师如何强调都是没有用的。

二、后进生转化的策略探究

鉴于此,笔者认为转化后进生应重点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入手。

1.教学知识系统化,构建教学知识网络体系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知识的环环相扣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老师们必定要熟悉课本,在自己头脑中构建课本内容体系,再把这个体系向学生们推荐。举个例子:在讲解无理数的时候,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无理数的抽象概念,这时,老师可以对数字做一个专题串讲,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再到无理数,讲解完毕之后,当堂测验,从而确保效果。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各个击破,老师最好能够有耐心地把教学效果落实到个人,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上台来接受考核。

2.呵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信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后进生因为学不好而更加不想学。拿我班级的一位学生做例子,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因为勾股定理比较简单,与之相关联的内容是平方公式,所以在讲课之前,我把那位学生找来,细心辅导他平方公式,然后让他回去仔细预习,并鼓励他说:“无所谓起点比别人低,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当他在课堂测验上解对题目的时候,我对他大加赞扬,并告诉他这种学习方法是有效的。而且经过了他的验证,他也深有体会。我的表扬带给了他信心。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学不好的同学的痛苦。我一方面会鼓励他们,另一方面也会整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案设计,同时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位学生,告诉他们智力与数学没有关系,只要勤奋就好。尊重他们,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直到开出花儿来。

参考文献:

[1]刘彩红.浅谈初中数学策略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解题练习 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解题中学习解题,即在尽可能不提供现成结论的前提下,亲自独立进行数学解题活动,从中学习解题,学会数学地思维,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因此数学的解题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P19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教科书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的探究活动,通过任意画平行线的一些截线,探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我们应该明白数学解题并不是一味地做题,解题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索学习的过程.又如,在探索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后,教科书安排了一个思考栏目,让学生由性质1推出性质2.实际上,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在欧式几何中,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可以证明的,比如性质1我们就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由于初一年级阶段,尚未学到反证法,教科书是直接承认了性质1,但性质2和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性质都是让同学以此为题已知同位角相等,推出内错角也相等.这样的引导式解题练习,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逐步进行简单推理.

我们在几何学习过程中,解题往往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往往就存在于某一个定理或某一个概念,在或者可以说存在于某一个基本图形中,这“一念”一旦点破,问题就迎刃而解,而根本问题在于,这一念是由别人点破,还是自己攻破.初中数学几何问题中的这些定理都是可证明的,而且在课堂上都是由某一个概念或者某一个基本定理推导而出。我们在学习这个定理之时,一定要通过解题独立感悟出来,这样形成的经验才可能有广泛的迁移性.所以解题经验获得和积累必须通过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才能实现.

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我们常说的审题要仔细,这便是我们如何理解题意,在读题过程中,对象的定义总是第一位的,因此解题时搞清楚“它是什么”也是第一位的.而这个“它”代表着题中的任何一个对象:名词、句子、概念、符号、图形,等等.在读题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它的本质意义.

如:(2014・北海)某经销商从市场得知如下信息:

他计划用4万元资金一次性购进这两种品牌手表共100块,设该经销商购进A品牌手表x块,这两种品牌手表全部销售完后获得利润为y元.

(1)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要求全部销售完后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26万元,该经销商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3)选择哪种进货方案,该经销商可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分析:首先这是一道考察一次函数应用的题目.题中y表示的是利润,那么在读题时就要明确利润y=(A售价-A进价)x+(B售价-B进价)×(100-x)列式整理即可;而(2)问中的进货方案则是考查学生对于不等式组的应用,(3)利用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增减性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大,并求此时的最大利润即可.我通过这三问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逐层递进的关系,(1)(2)两问更是为(3)问打下了基础,只需明确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解:(1)700x+100(100-x)≤40000,

x≤50;

y=(900-700)x+(160-100)×(100-x)

=140x+6000(x≤50)

(2)令y≥12600,

则140x+6000≥12600,

x≥47.1,

又x≤50,

经销商有以下三种进货方案:

(3)140>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50时,y取得最大值,

又140×50+6000=13000,

选择方案③进货时,经销商可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13000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难度适中,得出商场获得的利润y与购进空调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在解答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中,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文4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上好启始课,培养学习兴趣

启始课的一门学科的向导,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初中数学会产生神秘感,陌生感,尤其是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从内心深处会对初中数学产生一种抵抗情绪,对自己能否学好初中数学缺乏信心,因而如何上好启始课则显示得至关重要。所以,在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例,如:怎样测量一座山的高度;不过河如何测量河对面某建筑物的高度等;这些问题这生都很熟悉,但真正是不理解的,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初中数学十分重要,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树立学习信心,产生学习热情。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几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商场出售的A型冰箱每台售价2190元,每日耗电量为1千瓦・时,而B型冰箱每台售价虽比A型冰箱高出10%,但每日耗电量却为0.55千瓦・时,商场将A型冰箱打折销售,(使用期为10年,每年365天,每千瓦・时电费按0.4元计算)如果只考虑价格与耗电量,那么至少打几折,消费者购买才合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2.活动性原则

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开展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例如:在讲授正弦与余弦的增减性时,可先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究,然后引领学生得出增减性。

3.科学性原则

数学的发展规律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学生能认识到数W与我有关,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兴趣。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讨论课上应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例如:研究灯光与影子的关系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小明与小强的影子谁的影子更长?”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从而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利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等章节,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与它们一起进行整理分析,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从而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解题能力。

3.注重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手、脑、眼、口、耳都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数学教师提问问题明确清楚,纠错表亲温和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清楚,有些教师提问时,会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叫一位学生站起回答,有时学生或许没有听清问题,但也不好再问,所以容易形成学生答非所问或闭口不答的情况。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重复问题,让学生听清问题后再做回答,或者教师提问时,可先叫学生,再说问题,待学生听清问题后,再让他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和温和的表情来面对学生,不要带着鄙视的目光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情绪,对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问题回答得更全面和完美。学生回答问题不管对错,数学教师都要细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当学生忘记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促使学生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教师要对症下药及时纠正。教师温和的表情和语调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催化剂,教师严厉的表情有时候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小心翼翼,心里有话没有勇气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敢表达,自己的解题i骤不敢书写到黑板上或练习本上,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严厉批评学生,更不该体罚和辱骂学生,以防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除上述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留意和总结,并使之有效结合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措施,用兴趣引导学生也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做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导用 教学方法 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福建省宁化县教育局在2012年秋提出了适合教育,适合教育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它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施加不同的教育和影响,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天性与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释放,思维得到开发,成长更有尊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导用”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被广大宁化县数学教师与社会关注。下面我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导用”教学法的体会与思考。

一、关于数学“学导用”教学方法的理解

所谓“学导用”是指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前编写成学案,学生根据教师的学案,自主预习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得到结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得失。遇到不懂的问题,生生讨论,教师参与点评。当堂测试巩固本节课学习成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简单来说,“学导用”实际就是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及重难点书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对本节课心中有数,该完成什么,不该做什么。

“学导用”要求数学教师的课前准备要非常充分。(1)数学学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到底要学什么?是新课学案或复习学案还是练习学案,教师要在课前潜心钻研。(2)学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不是知识的单一重复,也不是让学生啃硬骨头,要适当地启发,让学生想一想,“跳一跳”就“摸得着”,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产生联想,产生知识的迁移,经历形成新知识的过程,既发展思维又提高能力。(3)心设计学案,让学生充分利用该学案,在学案的引导下,能有效地学习,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总体分三步走:“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

(一)学什么?

由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学案要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其对照学案先预习,了解本节学习内容是什么,要掌握什么内容,这个过程正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分析解决问题。如在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y=ax■的图像与性质》中学习目标就是:①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像;②熟悉抛物线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对称性;③通过观察、归纳等方法掌握y=ax■型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与性质。重点为二次函数y=ax■图像的画法和图像特征的归纳,难点为二次函数y=ax■的性质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只有了解本节课要学什么,学生才能带着目标学习和解决问题。

(二)怎么学?

要完成学案上的各个问题,必须对教材好好钻研,这时学生就会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弱项,并且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学案要照顾所有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如《二次函数y=ax■的图像与性质》中先用一个预习案:

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是?摇 ?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摇 ?摇。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是?摇 ?摇。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像的一般步骤是?摇 ?摇、?摇 ?摇、?摇 ?摇。画出二次函数y=x■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叫做?摇 ?摇,如上面的二次函数y=x■的图像叫做?摇 ?摇;抛物线y=x■的的对称轴是?摇 ?摇;抛物线与其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摇 ?摇,抛物线y=x■的的顶点是?摇 ?摇;抛物线y=x■的顶点的位置在?摇 ?摇。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这些问题,为本节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着用一个探究案:1.画。在同一坐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1/2x■、y=-1/2x■的图像,并结合函数y=x■的图像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同一坐标系中观察函数y=1/2x■、y=-1/2x■的图像,并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于动手慢的同学可以让他通过其他同学的二次函数图像观察这些图像的特征。

2.想。观察函数y=x■的图像,试分析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的?函数y是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函数y=x■的呢?y=1/2x■,y=-1/2x■呢?

3.填。设计一个表格学生填填表格涉及二次函数的各类解析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增减性,顶点是最高(低)点(表格略)。

3.比。请同学们结合所画的函数图像思考下列问题,看谁最快最准。

二次函数y=ax■的图像和性质:

1.抛物线y=ax■的对称轴是?摇 ?摇,顶点坐标是?摇 ?摇。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摇 ?摇,在对称轴的?摇 ?摇(即当x?摇 ?摇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摇 ?摇(即当x?摇 ?摇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此时抛物线有最?摇 ?摇点,即当x=?摇 ?摇时,函数y有最?摇 ?摇值为?摇 ?摇。

3.当a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画,想,填,比,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学的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自己对本节知识认识的不足,通过交流探讨,教师点评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y=ax■性质的理解。

(三)学会了吗?

学生经历知识的归纳和探究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的思想。但要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就要靠当堂测试。当堂测试题是根据本节课的目标与内容设计的测试题目,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梯度。通过当堂测试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对比,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且通过当堂测试为下节内容提供设计目标的重要依据。

如在《二次函数y=ax■的图像与性质》中设计当堂测试如下:

1.函数y=1/4x■的对称轴是?摇 ?摇,顶点坐标是?摇 ?摇,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摇 ?摇。当x=?摇 ?摇时,函数y有最?摇 ?摇值为?摇 ?摇。

2.已知二次函数y=4x■,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摇?摇?摇?摇)

A.图像有最低点 B.图像开口向上

C.当x0

3.二次函数y=mx■有最高点,则m是多少?

4.二次函数y=(k+1)x■的图像如右图(图略)所示,则k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5.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x,面积是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画出此函数的图像。学生可自主交流批改,展示当堂测试成果,教师也可以课堂展示小组成果,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堂上通过对学案的学习,学生进行了互查,讨论,总结。

通过以上三步走,学生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而且学会了学习,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习热情。

三、“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情况:(1)在小组讨论或自主学习时出现了几种现象:懂的滔滔不绝,不懂的默默无闻;借讨论在聊天;借自主学习在发呆,等等。(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前怕狼后怕虎”,放不开。(3)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观念一时难以扭转。(4)时间控制得不好。

初中数学函数增减性范文6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难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较难理解,更加难以应用,特别是二次函数中一些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函数图像变化,如函数图像的平移等,利用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手段很难描述出其运动的过程,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出来,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用“几何画板”来演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从y=x2y=(x+12)2y=(x+12)2-5,鼠标一动,参数一改,二次函数图像上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等立即就出来了,生动形象.“几何”是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又一大难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对称与折叠让初学者看不懂、摸不透,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例如:如图1,已知AB=AC,AE=AF,求证:∠B=∠C.分析:初学“几何”的学生做这道题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公共角找不到;二是AB,AF有一部分重叠,AC、AE有一部分重叠,让学生找不准对应边.如果将图1分解成图2的两个三角形,再由图2平移到图1,学生就一目了然了。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画图像的过程中能够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像,让学生清楚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等有一个既理性又直观的认识,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展示题目和图形.数学应用题,特别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都出现了一些文字在100字以上的题目,如果当堂抄写太多的文字,不但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会因为老师的字迹不清给学生带来不便,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用事先准备好的电脑平台就能让题目快速、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于教师来说,各种函数图像的作图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原因不仅是作图速度慢耗费时间太多(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需要描十个点),还存在所作图像不精确影响直观认识的问题(例如数据较大的统计图).因此作图成为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一大障碍,而这些因素必将影响到课堂效率,而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就能轻松解决.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丰富的教学与学习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当前因特网上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数学教育网站,教学与学习资源都能很方便地获取,如教学素材、课件、习题,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结合课程和学生实际情况,把网上资源再组织、加工,为己所用.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网站,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展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利用信息技术把相关内容做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学生在人机交互时,如果答题正确给出鼓励性的评价;若答题不正确,则给出解题提示.在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中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开展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信息技术以其网络化的优势构建了民主、平等、自由、公正的教学氛围,教师只需坐在终端机前就可以了解全班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对某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同时,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同学听不见,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体现对其个性的尊重.对于那些学有余力或有独创见解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和教师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在网络教室上课,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教师也能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以及学生在课堂内讨论、动手操作、练习等情况,采用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比“今天做、明天收、后天改、再补缺”的效果更快、更好,能更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