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文1

【关键词】  医患关系;儿科;沟通技巧;途径

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着力培育的重要人际关系,医生的天职是为病人服务,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群众患病又离不开医生,患者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爱,医患双方是共同战胜疾病的战友。医生应以服务为宗旨,多替病人着想,尽其所能地减少病人的痛苦,病人应该理解医学的复杂性和医生的难处,彼此间的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和沟通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可缺少的环节。

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是架起患者通向健康之路的“桥梁”,它需要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和文雅的举止做纽带,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融洽医患关系,使医患双方建立信任合作的互惠双赢关系。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所接触的患儿各不相同,其家长背景也各有差异,儿科医生要根据不同患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首先儿科医生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由于小儿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抗病力低下,有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患病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相同的临床症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病因也各不相同,加之小儿自我表达能力差,婴幼儿患病不会通过语言正确地表达其不适和要求,年长儿也不能完整、准确地自我表达,小儿患病后情感控制能力低,就诊时精神紧张而哭闹不安,尤其是有过看病、吃药、打针体验的患儿,面对医生更是紧张或恐惧,查体不合作,给医生诊治疾病带来了困难。另外,家长普遍对疾病缺乏认识,一旦孩子患病,就非常担忧,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所难免。目前的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有些父母对患儿过分溺爱,甚至夸大病情,以引起医生的重视,还有个别父母甚至对医生抱有怀疑和不信任,对医护人员过分挑剔。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儿科医生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根据不同患儿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

儿童时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育不一,患病时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儿科医生要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对年龄较小的婴儿接诊时动作宜轻巧、敏捷、熟练,以减少刺激,并用语言和抚触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与患儿建立感情,消除患儿的陌生感;接触年长儿时应感情细腻,注意方式方法,语言要体现平等,说话的口吻、问诊的话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切不可粗声粗气、疾言厉色,伤害其自尊心。在做检查和治疗时,应不厌其烦地向患儿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有针对性地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即使对哭闹不合作的患儿也必须怀着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和家长共同做好与患儿的沟通。对住院的患儿应主动接近他们,要面带微笑、声音柔和、多加交谈,用热情、表扬和称赞的语言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2 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患儿家长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及性格各有差异。在儿科,尽管孩子是病《中医儿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人,但家长在医患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虽然生病的是孩子,但父母的感觉却比自己生病还要着急。因此,与患儿的沟通很大程度上讲是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和体谅患儿父母及亲属的心情,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从“我是患者,我是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家长的安慰和解释是治疗疾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小儿对病症的表述能力差,医生应认真、耐心听取家长对疾病过程的描述,还应以疾病事实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准确、及时地将自己对疾病的判断、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等,向患儿家长做通俗易懂的解释和说明,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以取得家长的信任,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

3 医疗技术与医患沟通

医护人员除了要有敬业精神、热情的态度外,还要有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和水平,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进行有效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家长带着患儿就医,就是一心想找个好大夫,让孩子的疾病尽快的治愈,恢复健康。这就要求医生首先要有精湛的医疗水平、熟练的医疗技能。实际上,让患者或家属对医疗人员最敬佩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对他们认为放心的人就会比较乐于接受沟通,对治疗十分有利,从而能减少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

总之,医患沟通不仅是治疗病人的需要,而且也是目前医患关系的现实对医护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在医患沟通中医务工作者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诊治伤病,还要以专有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以特有的医学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呵护生命,既要维护医学的神圣使命,又要保障从医者的切身利益,使医患双方在市场经济中和谐共处、携手共进,一同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疾病,一同享受身心健康带来的美好人生。支气管哮喘

1 病案

王某,男,6岁。1992年3月4日就诊。患儿于诊前2年确诊为哮喘,经治病愈。此次发病4天,症见咳嗽、气喘、有痰、日夜皆作,尤其睡前喘时喉间响声明显。病后不发热,饮食不振,夜卧不宁,大便干结,小便黄。用过中西药,2天静滴,症状不减而来诊。检查:神乏气急,面色不华,口唇干淡,舌苔白厚,舌质红,咽不红肿。心音纯,肺部听诊有嘟鸣音。腹软,反向运动水触及。脉数有力。X线胸透可见肺纹理稍强,白细胞常规正常,做过螨试验阳性。诊为支气管哮喘,辨证为儿童哮喘,发作期,实型。治疗除加强家庭调护外,治以祛风解毒、止哮平喘及对症之法。方药:治哮膏外敷涌泉双侧穴,中服小儿治嘟灵,每次8片,1天3次。汤药用紫苏子10 g、前胡10 g、射干10 g、白屈菜10 g、麻黄3 g、苦杏仁3 g、枳实10 g、大黄3 g、地龙10 g、重楼10 g、川芎10 g、全蝎2 g、僵蚕10 g、黄芩10 g,水煎服。治疗4天,不喘,哮鸣消失,少有咳嗽,大便通畅。前方减大黄、全蝎,继服4天,症见缓解,咳嗽大减。治法更为缓解期,肺脾肾三脏共治,以扶正祛邪为主。主药:紫苏子10 g、茯苓10 g、款冬花10 g、山药10 g、熟地黄10 g、橘红10 g、莱菔子10 g、玉竹10 g、山楂10 g、麦芽10 g,水煎服。经治8天,一般状态如常。继服8天,未见反复。过往稳定期治疗,固肾去伏痰,佐益肺脾。方药:黄芪10 g、玉竹10 g、女贞子10 g、补骨脂10 g、太子参10 g、五味子10 g、大枣10 g、牡蛎10 g、海螵蛸10 g。合服婴儿壮。第次3粒,1天3次。连服1个月,病儿每日坚持饮豆汁和吃白梨。经过1个月治疗,患儿恢复正常。备用抗毒灵和嘟咳喘,休药3个月,经过尚可。其音有过感冒,服药而愈,哮喘未见反复。稳定期用方再服1个月,减去婴儿壮。其后以家庭调护为主,坚持食疗,避开诱因。必要时复查。

2 讨论

本例为医患协力治疗较为成功的例案,尤其是家长配合的用心,对诱发因素的查找和避开特别用力。患儿虽病2年,但治疗不断,总是犯了治,治了犯。过去一不知家庭调养,二不系统治疗。此次治疗时间虽长,但病情稳之一直未犯。所用方药,虽可除去各种症状,但其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研究特别吻合。本例之治头轻脚重,扶正时间较长,旨在调整内因,增强御哮之力。

哮喘性支气管炎

1 病案

李某,女,2.5岁。1993年11月9日就诊。患儿生后常有腹泻,时发湿疹。平常易感。有吼喘史,尤其感冒后有痰多日不除。此次于诊前2天,以因感寒蝉而病,症见发热、咳嗽、有痰、嗓子吼响,活动时见重,食纳减少,夜卧不安,大便干,小便黄。未经治疗而诊。检查:神乏,面红,口唇干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咽不红肿。心音纯,肺部可闻湿啰音和哮鸣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脉数有力。X线胸透未见异常。诊为哮喘性支气管炎。辨证:幼儿哮喘,发作期,热型。治以清热消痰,止哮平喘。方药:柴胡5 g、黄芩5 g、青蒿5 g、紫苏子5 g、地龙5 g、的屈菜5 g、鱼腥草5 g、川贝母3 g、射干5 g、僵蚕5 g、葶苈子5 g,水煎服。合用小儿哮喘胶带,每次2粒,1天3次,与汤药合用。治疗4天,热平,咳喘均轻。前方去柴胡、青蒿,加前胡5 g、枳实5 g、橘红5 g、侧柏叶5 g、白芥子5 g、莱菔子5 g、沙参5 g。继服8天而解。再以黄芪5 g、玉竹5 g、五味子2 g、太子参2 g、补骨脂5 g、牡蛎5 g、海螵蛸5 g、女贞子5 g。水煎服,1个月。合用婴儿壮,每次2粒,1天3次。休药3个月后,一般状态均可。巩固服前方1个月,病情稳定,休药观察。加强家庭调护,重在防止呼吸道感染。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文2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环境下,医患关系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高尚的医德、正确的医患沟通技巧是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能够使医学生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应该成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德;医患沟通;和谐社会;人文教育

医学生进入临床,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医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能否联系临床实践的必经之路。医学生进入临床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患者所患疾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其次是如何就病情及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患者进行沟通。临床医学工作者在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医术的基础上,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关系到医疗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医患关系是医学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关系,也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医学生进入临床以后,其身份比较特殊,即既是学生,又是医务人员,如何实现从学生到医务人员的角色转换,在培养良好医德的同时,掌握全面的医患沟通技巧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社会和医疗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医患纠纷格外突出,已经有多起因医患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发生。为此,探讨在新的社会背景环境下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德教育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非常必要。

1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继承性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德规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医务人员所具备的医德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在同时,医德规范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的国家、民族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不同,但是在以患者至上、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这一基本的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要求在全世界却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医德的培养,纵观古代有建树的医生,无不具有高尚的品格。中国历代医家通过言传身授,一代代传递下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德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相结合,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医乃仁术”是我国古代医学界信奉的行医信念,也是古代医者通过行医施药实现仁者爱人、济世救人的高尚理想[2]。西方伦理学认为对医学伦理学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早期参与临床医德实践是美国医学界和医学伦理学界医德培养的有效途径[3]。美国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入学条件是已经完成了4年的本科学习,较好地完成了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的综合提升之后才进行医学阶段的学习。而我国医学院校则是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缺乏之前的综合素养培养阶段,因此在我国,要更加重视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拓展和提升,而不是直接进行专业沟通素养的培养[4]。医学生在进行医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学习目的是最终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并服务于患者,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非常重要。医学生首先要做到“仁者爱人”,要有强烈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意识,肩负治病救人的重任,不能让生硬的机器代替仁爱之心。实践证明,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才能成为有建树的、合格的医生。因此,医德教育应该成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培养也应该是医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

医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医务人员逐渐达到较高的医德境界,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医患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医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医患之间沟通顺畅,有利于病史的收集,增加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对检查、治疗的依从性,避免因误解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有利于提升医疗质量。因此,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在中医学中的渗透,对中医医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即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后世历代医家对此亦多有阐发和充实,使儒家文化在医学中,尤其是医德领域不断渗透,于是形成了今日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医学。中国传统医家历来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孙思邈告诫医生不可“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实质上是要求医者在各方面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2]。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5]。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星级的医生(fivestar)”应该是“保健提供者、交际家、决策者、健康教育家、社区领导者、服务管理者”[6]。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中医患沟通能力是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7]。美国医学院校注重把课堂医学教育应用于实际,实现课堂理论教育、医德实践和医疗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进医院,接触患者,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深入到医院为患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急患者之所急,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些医学院校还通过网络创办道德教育社区,收集一些医疗道德事件,让学生自由讨论对事件的真实想法,使医德教育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从而增强了道德教育的效果[3]。医患沟通是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而医患沟通渠道不畅、相互误解是导致医患之间发生矛盾的导火索,也是一些伤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新的社会背景环境下,掌握好医患沟通的技巧,是保证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医疗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医学生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培养理应成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造成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有诸多因素,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是医学生教育中对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比例失衡,人文素养教育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医患沟通的专业教育几乎为零。医学高等院校是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土壤,目前在医学生教育过程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即注重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服务理念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发生的因医患矛盾导致的伤医事件,究其原因,有些是患者对医院、医生以及护士工作的不理解;有些是受一些无良媒体的误导,导致社会对医院存在很深的成见。毋庸讳言,医德教育的缺失,医患沟通技巧的缺乏也是导致这些伤医事件的重要原因。医患纠纷是新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也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加强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有利于化解医患纠纷,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3.1医学生要树立以患者为主体的服务意识近年来逐渐增加的医患纠纷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医生要加强自身的医德修养,时时刻刻以患者为主体,提高为患者的服务意识。医患关系紧张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医学生在学校理应加强在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方面的课程,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为进入临床后能够尽量减少医患矛盾,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防止医生与患者之间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做好准备。

3.2医学生要认识到尊重生命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前提。在医患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医生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患者也会积极地主动配合医生的医疗行为,使得医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健康得到保障。医学生应该认识到,对生命的尊重是医生存在的价值所在。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也有自身的诉求。当然,患者由于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的限制会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这就需要医生去用专业知识耐心地做出解释,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从而配合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

3.3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医疗卫生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健康的医患关系能够赢的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能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总之,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促进医疗服务与患者需求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德教育、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维持健康的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成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翔.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缺失及对医德教育的启示[J].中医教育,2011,30(3):48-50.

[2]万婕,梁尚华.儒家思想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影响[J].中医药文化,2013(4):14-17.

[3]邝红妹,杨棉华.美国医德教育对我国高校医德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理论,2008(10):44-45,126.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文3

【关键词】 儿科;沟通技巧;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长, 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之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医患关系也显得日益紧张。研究发现, 护患之间引起纠纷和矛盾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护士和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1]。儿科的护理对象为14岁以下的儿童, 患儿自身表达能力较差, 对疾病和痛苦的表达能力有限, 再加上父母爱子心切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对医疗和护理人员要求过高, 常常造成对治疗和护理的不满意, 护理难度较大[2]。因此, 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提高沟通技巧, 提高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护理中常用的沟通技巧, 旨在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医患纠纷和护患纠纷。

1 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1. 1 护患比例失调 目前我国护士人员人数较少, 平均每千人才有一个护士, 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每千人至少有5个护士[3];严重的护患比例失调导致护士的工作日益繁重, 加之儿科病房环境嘈杂, 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和沟通效果下降。

1. 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对儿科病房的护理模式理解不够透彻, 自身技能不够娴熟, 而且对于沟通技巧缺乏理解, 容易造成对病情和护理的解释工作不到位。

1. 3 患者的特殊性 儿科病房的患者多为儿童, 年级较小, 对自身病情常常不能够准确的描述, 容易造成对患儿的误解从而降低沟通的治疗。

1. 4 家属因素 大多数家属对患儿病情预后和发展缺乏必要的理解, 往往对预期结果抱有较高的期望, 对医生或护士的态度有时比较挑剔甚至不配合。部分家属甚至对疾病抱有恐惧心理, 表现出悲观绝望的心理, 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4]。

2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式

目前护患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有语言式沟通、非语言式沟通和抽象式沟通。要根据不同年龄和性格类型的患儿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3 护患沟通技巧

3. 1 和家属的沟通技巧 真诚、尊重和平等是护患沟通的基本前提[5], 作为护士要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着想, 要从心理上同情和理解家属的心情。

3. 1. 1 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闭合性问题 如:“是不是”、“有没有”, 或命令式语言如:“不要”、“不能”等, 从对患者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劝说, 冬天, 很多家属开窗通风怕孩子受凉再感冒, 致使孩子病情加重, 而不予配合, 这时就要从对孩子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讲, 空气质量不好对孩子病情恢复不利, 同时也增加了输液反应潜在的危险性, 另外通风前同病室家属相互沟通, 把孩子盖好, 不要在风口处;病房暖气片上时常会有晾晒尿布、衣物的情况, 这时就要和家属讲这样做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 使用一次性尿裤就可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他们都能够很好的配合。

3. 1. 2 经常和主管医生沟通, 责任护士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有些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几个, 具体用在个体患者身上利用的是那个作用应了解清楚, 避免和医生的告知的不一致而导致家属的误解。

3. 1. 3 经常深入病房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 尽量做到使家属对患儿的疾病和治疗心中有数, 能够正确的对待病情变化和不良的预后, 减少误解的发生和不必要的纠纷。很多孩子在用了抗生素之后会出现腹泻, 要提前和家属沟通告知, 避免事情出来了再解释有些被动。

3. 1. 4 经常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 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 2 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护理人员要保持仪表端庄、言行举止得体, 容易给患儿和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 也容易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要主动向患儿和家属介绍自己, 并介绍整个病区和科室的基本情况使患儿和家属对病区产生归属感和信任。

3. 3 技术操作的沟通技巧 大多数患儿对于静脉扎针输液抱有恐惧心理, 因此常常苦恼而不配合治疗。部分家属对于患儿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不理解, 抱有排斥心理, 要向家属详细解释使用头皮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作为护士要有耐心, 具有娴熟精湛的穿刺技术, 遇到不顺利的状况要保持从容的情绪, 心平气和的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 必要时将患儿单独送至房间进行操作。要尽可能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争取患儿信任和配合。基础护理是作为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也是衡量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6]。因此一定要先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 争取操作时“一针见血”。

3. 4 塑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 对于患者来说, 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 要时刻保持病房干净卫生, 可以增加适当的游戏设施, 使用暖色涂料等。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和护患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便于沟通的进行。

3. 5 保护患者隐私 保密原则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之一, 在工作之余不要提及关于患者的任何信息, 体现人文关怀。

3. 6 催款的沟通技巧 患者住院经常会遇到欠费情况, 这是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催款。由于患者家属通畅对此类话题较为敏感, 在催款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切不可傲慢无礼、语言粗暴。每日定时发放一日清单, 对于即将欠费的患者家属要提前通知, 以免因为欠费而影响治疗。

3. 7 学会倾听 倾听是重要且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大多数家属因孩子患病而合并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作为护理人员要换位思考, 充分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 对家属的倾诉甚至不满要耐心倾听, 并从中发现其潜在的需求从而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安慰。

3. 8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 由于患者和家属自身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和民族信仰等不同, 对疾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家属要达到精细的服务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护士自身的素质建设对于良好的沟通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护士要提高自身修养, 不断充实自我, 除了资深专业知识意外, 还应该关注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4 小结

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是拉近医患和护患关系最好的方式, 在具体工作中使用必要的沟通技巧有助于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 对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27):69-70.

[2] 余建军.儿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护理杂志, 2009,26(6):52.

[3] 黄人键.温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护理事业.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5.

[4] 王璐,史巧云.探讨避免儿科护患纠纷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9):419.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文4

每每提及医患沟通,医生经常会抱怨“很忙”“没时间”,而这只是在重要与次要权衡后的托词和借口罢了。问题的关键不是医生没时间,而是他们认为有比沟通、倾听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但他们却不知道,最终这反而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很多研究表明有效的临床沟通技巧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得以提高,其效果将会持续终生。

那么,有医患沟通技巧就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吗?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患者的权利意识觉醒和膨胀。这就要求作为未来医生的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必须清晰地洞察这一变化,并感悟和认同医乃“仁术”,更是“人术”。临床沟通技巧的培训是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心”与“术”之间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这些年,医疗行业也很重视“临床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但是收效微微。因为往往关注了形而下的“器”(“术”――技巧),却忽略了形而上的“道”(“心”――自我)。

所以在翻译本书时,虽然原著标题为“SKILL”,作者却执意将其翻译为“艺术”。因为艺术是用“心”的,是有灵幻的,是有温度的??如果仅仅将本书中的“SKILL”烂熟于胸,你仍然无法成为患者眼中的好医生,因为你没有透过“SKILL”去感受从医者“患者至上”的价值观,去感受从医者“帮助弱者”的人生观,去感受从医者“敬畏生命”的世界观。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文5

1(略)

2构建皮肤科临床示教中的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2.1选择合适的病人,做好示教前的沟通皮肤科临床示教课的带教老师都是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对待病人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病人对医生的依从性就会提高,对教学的支持也会加大。在选择示教病例时,尽量选择能理解培养“未来医生”重要性的病人或日常沟通比较融洽的病人。示教前,应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最好如实告知病人示教的内容、学生要观察或检查的部位、学生人数等,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对配合临床示教的病人可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2.2加强学生自身素质修养,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学生应明白,穿上白大褂,站在病床旁,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学生了,应尽快实现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要做到仪表大方、举止得体、衣冠整洁,体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这样容易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同时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点,面对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知道如何科学地保护自己,不能表现出畏惧、嫌弃病人,要尊重、关心病人。对于性病等涉及病人隐私时,注意保护病人的医疗秘密,要有严肃的医疗态度,避免对患者产生言语或动作的不良刺激。

2.3恰当应用沟通技巧统计资料[4]表明,医患沟通不良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为了使示教课中医患关系朝着更健康、亲密的方向发展,应注意恰当应用沟通技巧:①学会倾听: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这是发展良好医患关系最重要的一步。有些病人表达欲望强、表述离题,影响示教进行时,可以有礼貌、有技巧地引导病人回到主题上来,不能唐突地打断病人对其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在专心倾听病人诉说时,应有所反应,如点头、发“嗯”、“哦”声,表达对病人痛苦的理解和认同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有利于示教的进行。②使用合适的语言沟通技巧:在临床示教中,使用礼貌性、通俗性、安慰性、鼓励性语言,能使病人感到亲切、温暖,有利于示教的顺利进行。在交流中,要留意病人的情绪,并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病情轻重等选择病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5]。在采集病史时,应注意问诊的技巧,不要让病人感觉如同“审问”一般。③体贴、关心病人:在示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和学生要关心、体贴病人,体检时动作要轻柔,冬天要注意保暖,如观察皮疹时依次暴露不同部位的皮肤,暖手后再接触病人的皮肤,检查完后帮病人盖好被子,并表示感谢。通过这些举动,让病人感到老师和学生在真正为他们着想,而不是仅仅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和标本。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范文6

【关键词】口腔医疗;口腔医师;全科医师;全科医疗

【中图分类号】R178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049-01

口腔全科医师主要从事全科口腔医疗工作,承担着基础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对于普通民众的口腔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口腔专科医师相比,口腔全科医师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而对于口腔全科医师的教育培养体系也不健全,因此临床上口腔全科医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1]。由于口腔全科医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口腔全科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在医疗工作中,通过对口腔全科医师的沟通技巧进行培养,提升其与患者的沟通效果,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口腔全科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1口腔全科医师的概念

口腔全科医师起源于国外,是指经过专业系统化的口腔知识学习与培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口腔医疗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与口腔专科医师不同,口腔全科医师是针对社区、家庭及个人提供全面的口腔医疗服务。其接诊对象不仅包括具有口腔医疗保健需求的人,还包括健康人群。在口腔全科医疗工作中,口腔全科医师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对于提高广大需求人群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口腔医疗系统内,口腔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的最佳配置比例没有统一标准,部分国家设置为1:1,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则将口腔全科医师数量高于口腔专科医师。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口腔医疗保健服务需求[2]。

2口腔全科医师的诊疗特点分析

由于口腔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口腔全科医师的诊疗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口腔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形象,进而影响患者的社交心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口腔全科医师的诊疗难度。在诊疗过程中,口腔全科医师主要是通过诊疗器械配合自己的诊疗经验进行诊断,从模式上来看主要是一对一的医患诊治模式。这种模式患者可以随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因而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口腔医科的诊疗过程往往要进行多次的复诊,这就需要医师与患者提前就诊治进行沟通交流,方便患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全科医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与患者多次对义齿的设计进行沟通交流,以尽可能的达到患者的要求。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虽然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但很多人对于口腔都是一知半解,这一方面造成了患者对于口腔疾病的错误,另一方也造成了口腔全科�t师诊治工作中的难度加大。很多患者都缺乏口腔保健医师,因此需要口腔全科医师耐心与其沟通交流,逐步赢得患者的信任。

3口腔全科医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分析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口腔全科医师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在口腔全科医疗诊治工作中,医患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而良好的沟通更有助于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争取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更好的开展口腔医疗工作。要想获得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与技巧。

3.1医患沟通的原则分析:

医患之间良好关系的维持,其前提是医生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诊断病情。在诊治工作中,医生要获得患者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等基本信息,结合患者的诊断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这是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沟通效果的首要原则。通过准确的诊断,帮助患者解决疾病带来的疼痛等困扰,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医患沟通也是正常人际交往沟通中的一部分,在沟通过程中,结合口腔全科医师的临床工作特点,主要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②能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声;③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患者的疾病提出诊治意见,给患者正确的康复与治疗建议。

3.2良好的沟通技巧的培养:

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沟通原则外,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口腔全科医师应该掌握的。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首先,口腔全科医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给患者良好的印象。这也是口腔全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一位患者都要有有礼貌,既可以给患者留下愉悦的印象,同时又可以让患者心情愉悦,产生安全感。更有利于后期的疾病治疗。其次,在诊疗过程中口腔全科医师要尊重患者,多聆听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隐私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全科医师应该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真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多聆听患者,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以免患者听不懂,产生疏离感。沟通过程中要保持热情,并要有耐心,尤其是当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时,更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的谅解,并积极为患者进行治疗,达到患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