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盈利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票的盈利方法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1

关键词:沪市地产上市公司 现金股利政策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自Miller and Modlgliani于1961年提出MM理论以来,许多学者围绕MM假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别运用不同的理论对MM定理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发展了资本结构理论和股利政策理论。林特(1956)通过对美国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在1946年至1954年间,美国各上市公司一般都保持一个长期的目标股利支付率,公司的股利变化与长期可持续的净收益水平一致,这个基本发现就是多数经理试图维持一个稳定、正常的股利。Fama和French(1968)对美国股票市场中股利支付率下降的相关历史数据作了定量分析,得出股利支付率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三个方面有关,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有可能支付现金股利,而成长机会越多的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小。Rozeff(1982)、Schooley和Bar-hey(1994)发现,股利支付率与公司过去的成长回报以及未来的成长回报呈负相关关系。若公司过去和未来收入具有高增长率,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维持这一增长,因此具有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往往为了维持未来的增长而支付较低的股利。

(二)国内研究我国学者对股利政策研究,主要以信息传递理论和理论为主。刘星、吕长江等(1997、1999)对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影响现金股利的因素主要有:投资价值因素、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流动能力等。刘星等(1999)探讨上海股票市场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的存在性。以313个分红送配方案为事件样本,考察在这些事件宣告前后各20个交易日(即41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结论认为股利政策在宣告日前后均会产生异常报酬率。从而证明了沪市股利政策的信息传递效应确实存在。原红旗(2001)从理论角度,以沪深两市1994年至1997年的股利方案为样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公司的当期收入与发放现金股利正相关,公司的累计留存收益与股票股利正相关,可分配收益少、每股资本公积金高的公司会以转增股本代替股利。但没有发现股利政策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吕长江、王克敏(2002)用成本理论解释了公司股利水平与管理层股权比例负相关、与盈利能力和公司股本规模正相关这一现象,认为管理层股权比例与股利水平可替代地降低成本。原红旗(2004)在《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41.95%的公司选择不分配股利,35.67%的公司选择发放现金股利。而其他的股利发放形式则比较分散。据此可以大体了解,虽然中国上市公司总体股利支付意愿不强,但如果进行分配,首选股利方式为现金股利,同时在混合股利的多种方式中,集中体现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或现金股利和转增股本相配合,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在股利方式的选择上,对现金股利有明显的倾向。

二、地产类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一)盈利能力股利来源于公司的净利润,盈利能力越强,现金股利的支付率就越高。针对房地产行业,央行2003年出台的“121”文件,全面收紧了房地产信贷,再加上央行接连几次地提高利率水平。使得我国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筹资渠道更加短缺。由于地产类项目投资周期长,项目初期的投资往往数额较大,但利润回收得较晚,所以即使是盈利能力强的地产类公司也需要通过配股获得新的资金。鉴于目前我国证监会对配股的限制,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发放股利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方法,获得配股,因此也会相应提高现金股利发放。

(二)资产规模资产规模越大,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公司规模越小,往往扩张的要求越强烈,因而会较少的支付现金股利和较多的支付股票股利;相反,大公司扩张欲望不强烈,凭借其实力和声誉,更容易获得资金,因此,可能较多的发放现金股利。

(三)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很大,对于地产类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股利政策:股权集中度和流通股比率。在我国,大股东倾向于获得资本利得,股权越集中,现金股利支付率越低,股票股利支付率越高。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获得现金必需要依靠股利收入,而流通股比例越高,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的比例越低,则现金股利支付率越低,股票股利支付率越高。

(四)成长机会公司成长机会越多,为扩充资产所需的资金越多,未来资金需求也越大,因而此时公司保留盈余而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就越高。即:成长性良好的公司,为满足公司扩大生产的需要,倾向于少支付现金股利或以股票代替现金发放股利。

(五)流动性流动性对于地产类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典型的特点。地产类上市公司具有行业最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最低的存货周转率。这些都与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特点有密切关系,应收账款账龄明显偏长,且大部分都依赖于银行。前几年地产业的过度投资,造就了现在存货数量巨大的局面。这大大降低了地产类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公司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使得流动性越低的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小。

(六)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债务负担越重,越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而将留存收益用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避免财务结构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现金股利支付率越低,股票股利支付率越高。

(七)地产市场情况房地产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影响着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成长机会以及其他指标。房地产市场中房价越高,上市公司在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经营业绩越好,成长机会越多,支付股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基于前文研究分析,本文分别选取了23个变量(表1),作为沪市地产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其中,因变量为每股现金股利(X24)。

(二)样本收集为剔除不同股利政策类型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本文需要,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中2002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除ST股、PT股之外的房地产板块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数据涉及样本公司2004年度的股利分配情况,共采集得到1032个样本数据进行统计研究。样本公司占地产类上市公司总数的80%以上,能够很大程度代表地产板块上市公司情况,从而保证本文实证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主要数据来源为这43家沪市地产类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以及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为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选取的数据仅为年度股利分配数据,不包括中期分配。由于进行中期分配的公司数量较少,选取年度数据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首先利用

主成分分析工具(spss)分离出影响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再对主要因素进行排序,确定不同因子之间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与内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各因素的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α=0.005),检验伴随概率小于判定值,可以拒绝零假设,即认为系数矩阵不太可能是单位矩阵,待分析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由此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主成分分析。

(二)计算因子分析的初始结果对变量作因子分析的初始结果,可得出因子对样本变量的总体解释程度,以确定是否每个变量都能被充分解释。由第三列表示的最终计算因子共同度,虽然部分共同度有所下降,但总体解释程度都在70%以上。可以确定,对该23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所得出的公共因子能够充分解释各变量的含义,体现各变量的特征。

(三)绘制碎石图,估计主成分数量碎石图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公共因子数,纵轴表示各因子的特征值,判断将提取出10个因子。当分别提取1-10个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较为强烈,当提取12个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很小,基本趋于平缓。由此可知,提取lO个公因子左右对原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著作用。

(四)计算各因素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因子提取与因子旋转选取累计贡献率能够描述原变量总体方差80%以上、排序在前面的各因素为主成分。输出结果如(表2):由碎石图判断提取出十因子,首先求出旋转前的因子初始统计量(计算结果略),此时前10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3.63%,可以确定由碎石图得出的结论基本正确,并且该10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方差,符合主成分分析要求。采用方差最大法计算因子的提取与旋转,并求出因子提取的载荷矩阵。可以看出:提取了10个公因子并进行旋转后,因子对原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达到83.63%,说明可以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83.63%,大于80%,可以认为这10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表3)是按照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结果。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比如:第一因子变量旋转前,在每股收益、土地增值收益、地产销售增长率、总资产、总股本等14个变量上都有很高的载荷数;经旋转后,第一个因子变量的含义更加清晰了,在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和地产开发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上有非常高的载荷数,主要反映资产收益率和存货周转率的信息。第二个因子变量则基本反映了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经营性现金倍数的主要情况。其他因子变量分析类似。

(五)因子命名与解释根据以上旋转结果,可对10个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各因子变量的命名和主要解释如(表4)所示。

(六)计算因子协方差矩阵和因子得分因子分析后因子的协方差矩阵(此表略)中,除对角线上的协方差为1外,其余协方差均为0,协方差矩阵是单位矩阵,可以确定,因子变量是正交的、不相关的,因子分析所得结果没有异常。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因子得分是因子变量构造的最终体现。结果如(表5)所示。输出结果给出了用回归法计算的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根据该输出结果可以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1=0.013X1+0.367X2-0.034X3……-0.108X23+0.127X24

F2=0.035X1+0.018X1+0.006X3……+0.039X23+0.033X24

F10=-0.168X1-0.048X2+0.062X3……+0.426X23+0.021X24

(七)回归检验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使用2004年沪市地产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相关数据对因子分析所得的10个因子进行回归检验,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使用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为标准,选取进入方程的标准为0.05,剔出方程的标准为0.1。检验结果如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731,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的解释程度为73.1%,基本可以解释样本数据的特征。输出结果中的F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00,小于判定值(α=0.005),顺利通过F检验,可以确定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输出的D-W检验结果的值为2.063,可以判断样本数据的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输出结果(结果略,反映在每股现金股利模型中)显示有8个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分别是因子1(盈利能力)、因子3(公司规模)、因子4(地产业盈利能力)、因子5(流动性)、因子6(地产市场情况)、因子7(公司市场价值)、因子8(股权结构)和因子9(经营能力)。各自变量t检验的伴随概率数据与α=0.005的判定值无显著差异,可以确定,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常数项的回归结果:逐步回归后常数项的Beta值为0.858,常数项的T检验伴随概率为0.000,小于判定概率(α=0.005),可以确定,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0.858,显著不为零。至此,可以得出各因素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如下:

每股现金股利=0.073F1-0.003F3+0.041F4-0.091F5-0.002F6+0.147F7-0.095F8-0.132F9+0.858

因子分析输出结果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地产业盈利能力和公司市场价值这三个因素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正相关关系。盈利能力越强,就有更多的利润可供分配,因此相应会提高现金股利支付率和股票股利支付率。地产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地产销售和租赁,因此,公司在地产业的盈利能力决定了股利政策的选择,同时当公司的市场价值越高时,说明公司盈利越高,支付股利的实力也越大,因此支付股利的可能性和股利水平也就越高。而公司规模、流动性、地产市场情况、股权结构和经营能力这五个因素与每股现金股利呈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越大,股利支付可能性越小。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还很广阔,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仍渴望继续扩大规模,而由于地产业利润期较长。扩大公司规模所依赖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之前年度的盈利,所以公司规模越大,扩张所需的资金越多,发放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小。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明显偏长,且大部分都依赖于银行,这大大降低了地产类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公司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所以,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坏账比例越高,越依赖于银行资金,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小。房地产市场情况越好,即地产价格和租赁价格越高,公司扩张的欲望越大,也就越需要资金留存在企业中,因此,支付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小。股权越集中,现金股利支付率越低,股票股利支付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高,现金股利支付率越低,股票股利支付率越高。公司经营能力越强,公司的扩张越快,扩张所需的资金就越多,未来资金需求也就越大,因而此时公司保留盈余而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就越高。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2

Abstract: Dividend policy, as one of the three core contents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of listed companies, is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uch as company management and investors.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dividend policy, and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ividend policy.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dividend policy; research

1 股利政策概述

1.1 股利的性质和形式

股利是指上市公司从净利润中提取一部分按持股额分配给股东,这属于一种投资回报,也就是“股息”和“红利”的简称。在实物界,将股利分配叫做“分红派息”,所谓“分红”是指股票股利,又称“送股”,而“派息”则是指现金股利。股利从两个方面来看,以公司为对象的话,股利即指公司从盈余中派发出去的现金。以投资者角度,股利就是股东从公司收益分配当中获得收益。

目前我国使用最普遍的就只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股利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1)现金股利。上市公司通过金钱这种方式给股东支付红利就是所谓现金股利,是平时比较容易见到的股利形式。

(2)股票股利。在会计领域称它为股利分配形式中的公司收入分配。它是公司把股利通过增发股票来支付的,也将股票股利叫做“红股”。

(3)财产股利。将分配给股东的股息和红利中除了运用现金的方式分配的其他资产就是财产股利。

(4)负债股利。上市公司将分给股东的股利中以债券或者应付票据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负债。

1.2 股利政策的含义与内容

以前我们认为“股利政策”就是指公司支付给其股东们现金股利的一种策略,当时只包含着支付多少和支付周期的问题。现在跟以往不一样,多了许多另外一些方面的内容,例如可以以股份回购的方式去发放股利,不按照正规形式向股东分配现金;也可以是向股东支付股票股利等不是支付现金股利,等等。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向股东支付股利是公司对股东的义务,但是,对于像股东支付多少股利却未做出硬性规定。其次就是股利支付的形式,股利支付的形式就是公司支付股利时所选择的一种形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等。

1.3 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

1.3.1 法律法规限制

首先国家的公司法、税法这些有关企业在股利分配方面?定,涉及到股利分配政策确定。如果公司想要自己决定股利分配政策,就需要在遵守法律硬性要求下才可以执行。例如在公司法中规定:必须在补上前些年度亏损和提取一定比例的法定公积金后,本年的税后利润才可以分利。法律方面主要有以下三原则:保护资本完整、股利出自盈利、为了保护各方的利益需要保证债务契约。

1.3.2 企业外部环境

一个市场相对活跃、投资机会相对较多、经济环境相对宽松,那么企业就选择多发放股利和少留存盈利的政策;相反,如果经济环境相对较差、投资机会相对少,企业就会适当选择少发放股利和多留存盈利的政策。当一个公司规模越是庞大,实力越是强大,它的市场融资能力越强,可以推测出它对于股利的支付力度就越强;反之,则弱。在一些刚刚成立的新公司以及小规模企业,对于它们来说想要在初期来筹集资金和打入资本市场都不是易事,正是这样,跟那些大公司比较平均股利支付率,它们也会低很多。国外资本市场或者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最基本、最重要股利形式就是现金股利,但目前在我国,股票股利成为更被投资者们所喜爱的股利形式。

1.3.3 企业内部因素

首先是盈余的稳定性。如果仅仅考虑以前的盈利能力,企业很难决定是否分配股利或者是如何分配股利,需要进一步考虑当前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能力。通常来看,当一个企业的盈利稳定且有规律性时,对于未来发展前景就更易于控制,它的股利支付率也会越高;相反的话,则低。还有就是公司的投资机会。要想让股东心甘情愿把利润留在企业,那么就需要企业给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才可以。所以,公司如果有较多好一些的投资机会,就应该选择少发放现金股利的政策。

1.3.4 股东因素

在国外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例如英国或者美国,当股东偏好某一种股利形式时他们一般会满足股东,对公司经理层来说有很多外部的压力,再加上股权属性较为分散,但是在我国公司经理层会通过股利分配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效益,利用特别的股权结构导致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的权利分配;有避税的嫌疑让高股利收入股东们不同意多发放股利。对于股利政策的决定来说,股东和投资者们对股利分配持有的态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为了有效地平衡各个股东之间和公司的关系,需要客观全面地考虑他们的态度问题。

1.3.5 其他因素

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财务状况、管理风险等都影响着股利政策的制定。但这些因素对股利政策制定的具体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而研究的重点是有限的内部影响因素,而忽视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融资环境,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企业所在的行业等的影响。

2 物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

公司一般通过股利支付率的高低以及支付形式是否稳定来制定股利政策。因为在物流上市公司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这就使在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时更加注重大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小股东的相应权益,导致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并没有根据公司长远的战略发展制定政策,并且政策目标性不强,股利分配政策周期短且随机性大,致使股票价格波动频繁。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2 既派又配现象普遍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因此,在承担巨大风险的同时,股东有权利要求获得更高的收益。自1995年至1999年,不进行利润分配的上市公司总数呈递增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中微利的占有相当份额,并且资金流动速度慢,如果进行派现,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有巨大影响;二是因为有些上市公司总股本数量以及流通股规模很大,相应的其扩张能力就会遭到削弱,送股无法成为现实。但自2000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不是上市公司业绩的良好,也不是公司转而考虑大多数股东的利益,而是因为上市公司想借用这种手段来进行融资。证监会对公司配股资格有以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须连续三年超过10%,因而,一部分公司就采用了发放现金股利的方式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_到相应配股资格。

2.3 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形式,一是一部分公司的董事会对股利分配方案进行经常性的修改,导致股利方案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使得在二级市场上,股票波动频繁。二是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内部会有多种并行的分配的方案。为了满足不同投资主体对股利分配不同的喜好,一家上市公司通常同时持有许多性质不同的股票,公司就会依据股票分配的不同制定多个方案,导致有时这些方案是相互制约甚至会损害股东利益。

2.4 重股票股利,轻现金股利,公司不重视股民的现金回报

物流上市公司不重视现金股利政策,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很重视股票股利。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浓厚,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现金股利则应更受重视,现金股利可以作为最直接,最稳定的投资回报,对投资者更加有利。物流上市公司为了融资的需要或者扩大股本规模,会在执行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时,进行配股、公积金转股等的扩张行为,但是转股、配股都不属于股利分配范围。如上市公司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红利超过国债比率更高的现金回报,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一个高风险的补偿。

2.5 股利分配形式受股权结构、股本规模影响较大

根据实证分析,物流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股利分配倾向于股票股利。股利分配和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往往以现金股利方式;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规模较大,往往通过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分配相结合,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是很小的,通常采用股票股利分配,这与股权结构、资产规模对股利分配的形式有关。

2.6 股利政策变动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体上分析,连续和稳定的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显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都会使股利政策稳定连续,让企业长期拥有较高的市场评价。在做出大量分析后,管理层确定在改变股利政策的情况下会带来更多利益,企业才会调整股利政策。相比之下,中国一些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考虑现金股利的稳定性。这种无长远考虑的股利政策不仅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度,还会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埋下隐患。

3 对于物流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3.1 法律制度方面

政府部门应完善宏观调控及各项法律法规。2000年末,当证监会要求现金分红成为再筹资条件时,派现公司数量就已经逐渐变多,导致股利支付率有所升高,由此看来政府调控是一种可以改变政策的强而有力的手段之一。

3.1.1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督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的法律之外,还需要有一些外部市场在监督方面的法律,更好地完善法律监督的体系。对发放股利的资金应加强法律限制,纠正我国上市公司以前出现的很多不分配现象和非良性派现的现象。同样现象在内蒙地区上市公司中也出现过,不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会对公司的未来长远发展有一定影响。

3.1.2 强化外部监督和约束,减少行政干预

相关外部监管部门应该通过法律监督股票市场的运作,政府等行政方面相关部门避免直接参与其中,使得提高股利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让投资者更好地预测未来企业发展前景。

3.1.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上市公司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问题,决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各方面价值判定和投资决策问题,进一步影响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够得到保证,更关系到股票市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所以应该让上市公司将信息披露做到具体详细,对于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方式进行细化规定,为了让投资者获得的公司相关信息更加准确、真实,更加增进投资者对投资的理性判断和价值选择,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3.2 物流上市公司本身方面

3.2.1 保障股东权利的实施

上市公司在红利分配时,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要做出重大决策。每当股利分配的政策明确以后,因特别重大客观原因上市公司可以对分红方案上进行改动或者调整,但随意改动分红方案使得造成股东的回报降低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些事项的前提都是要以股东权利为出发点,需要详细规定和说明原由。

3.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自身应该建立起单独的董事会制度和健全的监事会制度。在招股说明书上企业需要直接表露自己单位的股利政策。其中内容可以包括上市公司完善的对于股东回报的具体规划、分红方案和决策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股东大会需要仔细研究对股利分配的规定和决策,让社会对此进行外部监督,让投资者通过进行各方面进行比较,采取适合自己的投资形式。

3.2.3 健全公司经理人激励机制

为了让经理人能够尽心尽力为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着想,可以采取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方式,或者综合多种激励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一心从股东利益出发,使得成本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让股东得到最大的利益。

调节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为了防止公司盈余被过度的保留,需要提高股利支付率。通过分析我们知道,2000年后现金股利的分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发展成为股利分配的主形式,但股利支付率低造成股民对其没有太多回应,首先需要让公司的留存利润对公司未来发展和股东利益实现变成有利因素,通过制定相应法律规定对连续几年或者其中一年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分配一定股利,否则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惩罚。

3.2.4 分红政策不搞一刀切

很多以往经营业绩良好、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股东收益大部分以现金分红的形式发放。由于一些业绩增长速度较低,股价也不高的企业分红不多。但有一些快速成长的公司分红较少,甚至不进行分红,其原因快速成长的企业有着大量资金需求,若是这时在分红政策上搞一刀切,强制性对企业按照规定实现大量现金分红,肯定会影响到股东们的利益。所以说单独看现金分红一定不是越多就越好,应该多方面考虑公司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来加以决策。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3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证券市场 监管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但发展最快的品种,诞生伊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把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带向了新的高峰。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开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能够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以相对较低的转轨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

一、股指期货概述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产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挂牌成立,并在成立后迅速于2006年10月30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上市公司数量、市场总量、交易量、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截止至2010年03月31日,我国境内上市股票数量已达1896只,股票市价总值达17.3万亿元,初步形成了现代证券市场的基本运作架构。

国外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不但可以使资本市场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健全,而且同时有利于增强金融系统抵抗总体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衍生品的市场功能,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1.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将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波动周期,从而促使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但是仍有不少观点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恰恰是股指期货产生的前提,而非结果。从各个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看,往往是股票市场波动频繁、风险积聚的时候;(2)股指期货的价格变化恰恰是对股票现货远期市场波动的反映,而不是波动的根源。股指期货对宏观经济等各种新信息的敏感度高于现货市场,它可以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使期现货市场产生联动作用,加快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反应速度,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提高现货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2.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后会不会造成股票现货交易清淡、行情低迷呢?我认为不会。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股指期货推出会加大股票现货市场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是更好地繁荣和推动股票现货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1)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增强投资者更广泛参与股票现货市场的信心。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有了管理风险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更积极地进入股票现货市场,市场总体资金量会大大增加;(2)推出股指期货会使股票现货市场更加活跃。因为期市多空双方为影响股指期货价格而大量交易股票会提升股市交易量,这一点在期货到期日会表现得尤为明显;(3)推出股指期货给投资者提供了熊、牛两种市况下均能盈利的机会。我国暂时处于单边市,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改变这一情况。

3.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投资思维方式的影响

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加了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市场呈现单边特征,投资者只能通过股市的上涨赚取利润,在下跌的时候只能承受损失或不作为,因此,博弈的双方都只能造成一种市场表现,即股市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时间有所差异。而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呈现双边特征,不但市场上涨可以赚钱,而且在下跌的时候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超额收益来获得利润。股指期货推出后,期货市场会出现三类投资者,他们各自的投资思维方式和操作策略有所不同:(1)套期保值者,以实现现货的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2)投机者,直接入市买卖股指期货。这种将交易策略建立在大势研判和仓位控制的基础上,以获取暴利为目的的投资方法,他们的风险和收益是呈正相关的;(3)套利者,这些套利方法主要包括同指数期现套利、跨市套利以及跨期套利等等。

三、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相关法规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既可以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可以利用其杠杆效应进行过度投机。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预防和打击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的过度投机,稳定整个市场。在法规体系上,我国虽然推出了很多期货市场,期货交易的法律法规。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从长期来看,应按照国际惯例,制定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的具体法律规定,从而形成在统一期货法规下证监会依法监管与交易所自律管理的股指期货监管体系。

2. 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从制度安排上防范市场风险

金融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事关金融期货的平稳推出、功能发挥和长远发展,是各项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期货在国际上虽然发展比较成熟,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广大投资者还比较陌生。金融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较高,与商品期货也有很大不同。要通过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增强对金融期货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使投资者理性参与市场。对于金融期货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既要看到投资机遇,更要看到市场风险。要帮助和促进投资者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提高市场操作水平,充分认识金融期货的特点,客观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以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4

一、“卖空”机制与资本市场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买卖股票,有两种盈利方式。一种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另一种是“高价卖出,然后再低价补进”。前者是“作多”,而后者就是“卖空”。所谓“卖空” 卖空是指股票投资者当某种股票价格看跌时,从经纪人手中借入该股票抛出。日后该股票价格下落时,再从更低的价格买进股票归还经纪人,从而赚取中间差价。卖空者经营卖空时所卖的股票来源主要有三个:其一是自己的经纪人;其二是信托公司;其三是金融机构。对于出借股票的人来说,向卖空者出借股票是很有利的。因为这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而且还有可能使股票升值。不管股票的出借是以收取利息为条件,还是以股价的升值为条件,对出借者来说都是一种收入。与此同时,出借人往往还会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手法是以卖空者出卖所收取的款项存入经纪人账户。卖空包括两种形式。其一,卖空者以现行市价出售股票。在该股票下跌时补进,从而赚取差价利润。其二,卖出者现在不愿交付其所拥有的股票。并以卖空的方式出售股票,以防止股票价格下跌。从而起到保值的作用。如果股票价格到时确实下跌,他便能以较低市价买进股票。在不考虑费用的条件下,这样卖空的收益与拥有股票的损失相抵消,便能避免损失。

应该认识到,“卖空”交易的意义是重大的。

首先,有了“卖空”交易,投资者会更加关心企业的负面消息,并从提前获知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获利,多了一条获利渠道。在没有“卖空”机制的市场上,投资者只有在利好的消息下投资者才可以赚钱。相比之下,因为不具备盈利机会,企业的利空消息,也就是企业不合理经营方面的信息就很少有人关心了。这不利于对企业形成约束至少在强度上远远不够。

其次,“卖空”交易机制还有助于市场挤压泡沫。泡沫本质上是预期高于实质经济成分的部分。虽然在景气经济运行中出现泡沫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经济增长总是波浪式前进的。当某种过度的繁荣或景气阶段过后,适当地挤压经济运行,包括股市中的泡沫,是有助于经济回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比如,香港的“盈科数码动力”是一只大家都认为有很多泡沫的股票,但“盈动”股票的价格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有所下跌。但是,当后来“盈动”股票被列入交易所的“卖空名单”之后,“盈动”股票的价格就开始下跌。也说明“卖空”机制加大了市场挤压泡沫的能力和强度。

第三,从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看,“卖空”交易还可能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流通性,缩小市场的买卖价差,从而减少交易成本,使市场交易变得更加活跃。另外,投资者“卖空”股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为了进行套利或对冲,所以,建立“卖空”机制,还会有助于健全市场交易的手段,改善市场的效率。

第四,“卖空”还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持仓成本。通过“卖空”,投资者可以在股市走低的环境下不断获利,从而间接减少自己所持股票的购买成本,降低损失。

总之,“卖空”机制在给上市公司形成压力、维持市场应有的流通量以及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方面,都具有不可置疑的作用。事实上,“卖空”交易是一个健全证券市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卖空”机制与公司治理

投资者的“卖空”交易,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市场行动。但是,在一个相对健康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卖空”机制就能成为激励和约束企业董事和经理人的机制,使其能够实现股东利益而努力工作。“卖空”机制对于公司治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这样一个过程中:

对于投资者,无论他是不是公司股东,他都会关注有关企业的负面消息。在没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公司的负面消息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他持有公司的股票,把握信息只能使他更好地进行决策,减少损失,但绝没有盈利的机会。相反,在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所有投资者都可以从企业的负面消息中获利。于是,负面的消息就会成为大家有利可图的信息来源。大家就都会关注企业的负面情况,关注企业股价可能的向下的走势。

当股东认为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会因为经理人错误决策或管理腐败行为而影响企业价值,进而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在没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只能简单地“用脚投票”,卖出公司的股票。但是,在有“卖空”机制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对公司的改组还有期望,他们就可以继续持有公司的股票,同时高价卖出,低价买进,一方面减少损失,另一方面也向董事和经理传递出不满的信号。而对于那些不是公司股东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则可以通过“卖空”机制在股价走低的过程中交易获利。这样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就会加大在市场交易中“空头”的势能,把股价打压下来,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以上所说的是由于股价下跌,外界会对企业经营层形成压力。同样,从经理人自身利益来说,“卖空”机制也会对他们实际经济利益造成损失。我们知道,经营者的报酬是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长期激励性报酬是主要的内容,其中如股票认购期权、股票升值权等,其价值都是于股票的市场表现有关的。在市场交易是以“卖空”为主的气氛中,经营者行使权力,实现其收入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这也是一种约束经营者的机制。

三、我国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提供了有能力的投资者纠正管理不善公司的可能性。当一个企业经营不善的时候,首先是董事会对管理层施加压力,甚至是更换新的管理者。如果在董事会的这个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股东大会就会通过选举更换董事会。

不过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弱势无效的市场(张亦春,2002),无效市场的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如下表:

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可以用股价来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表示公司价值;而且能够纠正公司治理效率低的情况。从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保证信息的“充分披露”的重要性。如果一国能够法律和在资本市场相关的制度上促使信息能够顺畅传输以及培养投资者的信心,那么这个国家才能够建立发达的股票市场(伯纳德・布莱克)。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5

[关键词]股利政策;文献综述;影响因素;市场反应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6)03―0016―04

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还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之一。同时,股利分配作为企业回报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从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出发,形成了股利政策研究的三个视角:一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其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二是同样从上司公司的角度,分析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三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市场对于股利公告的反应。本文将按照这一思路对我国近年来的股利政策实证文献进行归纳和评价。

一、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的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处于转轨时期,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且上市公司多由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成,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李长青(1999)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归纳了四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不高,不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2.股利形式不断推陈出新;3.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4.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魏刚(2000)从理论的角度指出,股利支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少成本的一种途径。王信(2002)通过比较A股与H股上市公司在派现比例上的差异,认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低派现,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一股独大”。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以1997~1999年间231家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发现管理层股权比例越低、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股本规模越大,则公司股利水平越高。对此,他们同样从理论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即认为管理层股权比例与股利水平可相互替代地用于降低成本。应展宇(2004)以1992―200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裂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认为由于股权分裂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整体偏低,且有诸多盈利的公司即便成长前景很低也不愿意派发股利;许多公司宁可使业绩下降,也不愿意选择以送股方式派发股利;即使派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也极低。

二、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综述

1.盈利能力

刘星、李豫湘、杨秀苔(1997)最先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分别以1992、1993年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股票市盈率对公司的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都有显著影响。杨淑娥、王勇、白革萍(2000)采用逐步筛选法对1997年A股上市公司纯派现、纯送股和纯转增三种股利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的利润两方面因素影响,并为正相关关系;股票股利受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影响,且成正相关关系;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主要与资本公积金存量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有关,其中与前者成正相关关系,与后者成负相关关系。赵春光、张雪丽、叶龙(2001)通过对1999年底之前上市的210家A股公司1999年相关数据研究发现,每股股票股利与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每股净资产有关;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有关;每股现金股利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以及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胡庆平(2002)对1997-2000年间的沪市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有较好的分配方案,可能发放现金股利,净利润增长率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发放高股利。刘淑莲和胡燕鸿(2003)采用多元回归对2002年的29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有关企业特征与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发现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收益正相关。

2.股权结构

学者们对股权结构与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深沪两市1996-1998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全部372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股东权益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成正比;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控股比例与股票股利的支付额、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成反比;业绩不佳的公司倾向于采取长期负债的方式支付股票股利以满足股东的要求。魏刚(2000)以389家公司的1167个样本为观察值,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权结构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支配股利的概率越高;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而流通股股东偏好股票股利。原红旗(2001)分年度对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1994―1997年的股利方案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股利形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胡庆平(2002)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对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很大,流通股比例越小,越有可能发放现金股利,流通股比例大,越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另外,当公司拥有好的投资项目或处于高速成长期时,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或者是不分配股利;当公司有外部的融资时,可能采取现金股利。伍利娜、高强和彭燕(2003)从我国股市的制度背景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2000、2001年间上市公司的高派现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股本规模越小、流通股比例越高、投资基金所持股份比例越高,则越容易发生异常高派现。这表明公司存在通过高派现来达到配股融资的动机。而杨淑娥等(2000)则发现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均受总股本的影响,前者为正相关关系,后者为负相关关系。

3.行业因素

周好文、李增福、唐春阳(2004)以2000―2003年间的838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的行业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行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具有显著影响,股利支付的差异在行业大类和行业门类之间是普遍存在的。袁天荣、苏红亮(2004)以2000―2002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89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问题,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超能力派现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4.公司规模

在对公司规模这一特征所进行的研究中,赵春

光等(2001)发现:每股股票股利与企业规模有关;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企业规模有关。至于二者的具体关系,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得出的结论是公司规模与股利支付水平成正比。

5.公司上市年限

伍利娜等(2003),袁天荣、苏红亮(2004)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问题均发现,超能力派现与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

6.公司其他特征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研究还表明一些非显著性因素也对股利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刘星等(1997)发现资产流动性水平对公司的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都有显著影响。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资产流动性与股利支付水平成正比。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采用Logistic模型对504家上市公司1997-1999年间的股利分配行为进行了分析,考察了资本结构等企业特征与发放股利概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比重、成本、公司规模、投资资金中的负债额与发放股利概率同方向变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与发放股利概率反方向变动。

三、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的相关文献综述

为了研究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学者们选取了不同的分析指标,通过各指标在不同股利政策下的差异,区别不同股利政策公告的市场反应,以验证股利政策是否具有信息含量。

张水泉、韩德宗(1997)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沪市1992―1996年期间的350次现金股利、股票股利与配股事件的公告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三种公告的累积超额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市场对三种信息的反应有所不同,对现金股利的反应最为明显,股票股利次之,配股最小。陈晓、陈小悦和倪凡(1998)研究了我国首次股利的信号问题,发现首次发放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公告都可导致正的超额收益,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的公告效应显著高于现金股利的公告效应。魏刚(1998)从超额收益的角度证实分红公司的超额收益高于不分红的超额收益;现金股利的超额收益低于股票股利超额收益。俞乔、程滢(2001)从同一角度研究发现,无论是首次公告还是一般的分红公告,公告日当天及公告日后一天股价都会出现超额收益。在具体的分红方案中,市场对送股或混合股利的分红政策有较强的正面反应,而对纯现金股利则不敏感;红利公告对市场交易量的影响方向与市场价格的波动方向一致,但对前者的影响更为持续与显著。陈伟、刘星、杨源新(1999)根据股利政策在宣告日前后均会产生异常报酬率这一现象,证明了股利政策的信息传递效应确实存在;单纯送股、配股、派现三类事件引起的累积超额收益率依次减小,反映了市场对送股的欢迎和对派现的漠视。程艳(2(X)2)从超常收益的角度证明了市场对不同的分配方案反应程度不同。现金股利遭到市场冷落,其超常收益显著负值,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既派又送)受到市场欢迎,二者超常收益均显著为正值。田祥新、徐国栋、周永强(2003)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孔小文、于笑坤(2003)也证实了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但同时也发现现金股利、股票股利、混合股利对未来盈利的预期没有差别,无法根据公司发放的股利类型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陈伟、刘星、杨源新(1999)还研究了股利变动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股刊增加与股利减少事件的宣布能够产生信息传递效应,但两类事件的信息传递效应存在差异,市场对股利增加方案的反应次于对股利减少的反应,这与国外的股利变动效应不一致。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陈浪南和姚正春(2000)在初步控制盈余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现金股利不具有信息效应,送股和配股则可导致正的超额收益。何涛、陈晓(2002)则在控制了盈余信息、审计意见、年度、行业、规模等因素的情况下,证实“纯”现金股利的变动信息(没有送股、配股等方案)对股票的超额回报并没有显著影响。

股利政策具有信息含量,这一结论基本得到了证实,股利政策基本具备怎样的信息含量?魏刚(2000)证实股利政策的变化受持久盈利的变化所驱动,股利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持久盈利的信息。但是,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没有制定长期的股利支付目标和路径,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非预期盈利。李长青、沈艺峰(2001)运用符号测试和回归方法检验股利变化与当期利润、未来盈利变化符号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的变化虽然能够向市场传递一定的信息,但所传递的内容与西方成熟市场有较大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变化并未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而只是公司当年盈利情况的信息。罗健梅、黎春、刘煜(2001)以1998年进行分配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股利能较快反应某些公开信息。这也说明我国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披露渠道不够规范,且投机性较强。钟田丽、郭亚军等(2003)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中2000、2001年单纯派现的公司和不分配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相关数据的F检验和T检验发现:现金股利水平越高的公司,下一年的收益状况越好;在我国频繁变化的股利政策背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确通过现金股利分配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公司未来的盈利信息。曹媛媛、冯东辉(2(X)4)对1994―2001年支付股利的253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信息内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遵循不稳定的股利政策,使得我国公司的股利政策的信息内涵与西方信号理论存在一定差异,即股利变动不反映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

姜秀珍、全林、陈俊芳(2004)以1999和2000年度为数据窗口,选择公布年度财务报告的深沪两地上市的公用事业、能源电力、路桥隧道三类上市公司(A股)共33家作为样本。实证结果发现,股利政策对股价有一定的影响,股利信号理论起主导作用。当公司不能满足股利目标存在股票价格下降时,具有更多现金流量波动性的公司将要支付较低股利,现金流量的波动性对股利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后分配。

四、研究结论

(一)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实证研究的总结

从我国关于股利政策现状的实证文献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呈现一种“三多一少”的情况――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多、股利分配形式复杂多样、股利政策波动多变、股利支付少。总之,股利分配形式极为不规范。对于我国股利政策现状的成因,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一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调整成本的一种途径,并且,“一股独大”也是造成我国股利政策现状的原因之一。二是从股权分裂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研究表明由于股权分裂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意愿整体偏低。

(二)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总结

1.基于盈利能力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基本趋于一致,即盈利能力对股利政策有显著影响,且为正面影响。2.国家股股东和法人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流通股股东偏好股票股利,这一结论是毫无争议的,但与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上观察到的现象恰恰相反。这主要是由我国股市的特殊情况造成的。而各种股权所占比例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仍无定论。3.企业规模显著影响股利政策,且为正向影响。4.公司上市年限对公司股利政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5.不同行业间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差异。6.税收对股利政策有显著影响。同时,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还包括资产流动性、资本机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但各因素对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的具体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且研究方法及研究变量的选择也比较单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结论的权威性。并且研究的重点多限于公司内部影响因素,而忽略了公司外部影响因素,例如国家政策的影响。而对于我国,政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超过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忽略了外部因素对研究结论是一个很重要的缺陷,近年兴起的法理金融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三)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的总结

关于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在信息传递效应上取得了基本共识,即股利的确包含一定的信息,从市场反应来看,市场对送股或者混和股利的分红政策有较强的正面反应,而对单纯现金红利则极不敏感,并且配股政策的实施均导致了上市公司自身经营业绩的下降。但在股利政策传递的信息内容上还存在争论,研究还存在很多“真空地带”,例如,在如何处理信息群集问题,如何区分股利公告效应与盈余公告效应,如何区分股利公告效应与除息日效应等问题上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财务指标的选择、不同股利分配形式下的股利支付率计算、研究样本的选择范围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精确,在横截面分析基础上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得到更为有价值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刘星,李豫湘,杨秀苔.影响我国股份公司股利决策的影响因素[J].管理工程学报,1997,(3).

[2]陈晓,陈小悦,倪凡.中国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1998,(5).

[3]陈浪南,姚正春.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0,(10).

[4]王信.从理论看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J].金融研究,2002,(9).

[5]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12).

[6]魏刚.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6).

[7]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一个基于理论的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

[8]赵春光,张雪丽,叶龙.股利政策:选择动因――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财经研究,2001,(2).

[9]李常青.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刘淑莲,胡燕鸿.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4).

[11]伍利娜,高强,彭燕.中国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3,(1).

[12]杨淑娥,王勇,白革萍.我国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0,(2).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6

关键词:股指期货;统计套利模型;成对交易;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25-04

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应运而生,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做空机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包括套利在内的新型盈利模式。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人们对市场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造成市场大幅波动,使期货合约之间、期货与现货之间产生不合理的价格关系,进而产生套利机会。因此,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为套利交易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股指期货套利交易,尤其是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套利交易,有助于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维持合理的水平,从而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真实数据,选取中国A股市场上与沪深300指数高度相关的一揽子股票作为现货组合,在考虑一定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统计套利的可行性,并论述了具体的套利策略。

一、文献综述

股指期货的统计套利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较早,理论与研究方法也相对成熟。Cornell等(1983)提出了持有成本定价模型,该模型是根据完美市场假设推导出来的,即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为:Ft,T = St×exp[(r-d)τ]。其中,F、S分别为股指期货理论价格和股票指数价格,r、d分别为无风险利率和股票分红率,t、T分别为当前时刻和期货合约到期时刻,τ=T-t表示距期货合约到期日的时间。尽管理论上指数套利操作会使得指数期货实际价格回归于其理论价格,但由于持有成本定价模型假设过于苛刻、与现实证券市场条件不符,使其在解释及预测期货价格走势时有所缺陷。Klemkosky等(1991)提出了区间定价模型,在持有成本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市场限制。Jakubowski(2006)基于华沙证券交易所新型的股指期货指数,通过构建无套利区间模型,比较新型股指期货市场与成熟股指期货市场之间期现套利的差异性,发现新型股指期货市场已经体现出了成熟市场的某些特性。

由于中国股指期货兴起时间较晚,因此相关实证研究成果较少。崔建军(2007)选取上证50ETF作为现货替代,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杨小强(2008)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了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李传峰(2011)基于沪深300仿真数据对股指期货期现套利进行了实证分析。

由此可见,目前对股指期货套利的研究多限于国外证券市场的数据及国内沪深300仿真交易。由于国外证券市场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程度差异巨大,且仿真数据使得投资者对期货的盈亏关注度不足,导致目前的股指期货套利研究对中国股指期货发展指导意义不大。因此,本文立足创新:一是选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真实数据,选择沪深300指数中所占权重排名前十五的股票,计算各自所占的权重,得到一揽子股票组合作为现货组合;二是分析期现套利的策略时,采用成对交易的方法,主要运用协整技术对股指期货的统计套利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利用GARCH模型对以前的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二、成对交易统计套利的原理

(一)股指期货统计套利的概念

统计套利是指用统计方法挖掘套利机会的投资策略。统计套利的核心是对金融及其他经济时间序列,应用计算建模技术以发现和利用统计套利机会:识别资产组合内部的统计错误定价关系,并对错误定价的动态性进行建模,制定和实施统计套利投资策略。常见的统计套利方法有:成对/一揽子交易;多因素模型均值回归策略;基于协整的指数跟踪和指数增强型投资。统计套利对证券市场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统计套利可以减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第二,统计套利可以产生转换到任意资产收益率上的超额收益;第三,统计套利可以减少对市场趋势判断的依赖,从而产生低风险、低波动率和稳定的收益。

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统计套利交易时,必须知道市场什么时候对股指期货定价出现偏差。当股指期货价格高于无套利价格时,应采用正向套利策略,即在市场上卖出被高估的股指期货,同时买进现货;当股指期货价格低于无套利价格时,则应采取反向套利策略,在市场上买进被低估的股指期货,同时卖出现货。

(二)成对交易套利的操作

成对交易是指当两只股票价差偏离长期均值时,买入相对低估股票的同时,卖出相同金额的相对高估的股票,待到两只股票的价差回复到均值时,将两只股票分别进行平仓。

运用日数据进行统计套利的操作:t日,买入相对低估的股票A,同时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相对高估的股票B;t+1日,卖出股票A,同时买入股票B,以买券还券的方式将股票B归还给证券公司。

运用日内高频数据进行统计套利时,可能涉及到日内操作,具体操作如下:t时,买入相对低估的股票A,同时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相对高估的股票B;t+1时,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股票A,并与证券公司约定以直接还券的方式,将t时买入的股票A直接归还给证券公司,同时买入股票B,以买券还券的方式将股票B归还给证券公司。

三、数据选取

(一)现货组合的构建

本文主要利用股票组合来复制现货指数,兼顾流动性、可控性和便利性。股票组合的选择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所选股票是否具有代表性;二是所选股票的跟踪效果是否良好。本文选择沪深300指数中所占权重排名前15的股票,数据样本选择区间为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依据各股票计入沪深300指数的相关规则,计算各自所占的权重,得到一揽子股票组合(如表1所示)。

(二)期货数据样本的选择

本文采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真实交易日收盘价作为期货数据。由于同时上市交易的股指期货包括4张合约,即当月、次月以及之后的连续两个月,其中当月到期的合约流动性最强,所以,本文选择的期货价格序列是把当月合约的收盘价连接起来而产生的,即为当月连续价格。选取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完成到期交割的12个股指期货合约。

四、统计套利的实证检验

本文实证采用的是一种具体的统计套利模型——成对交易来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套利机会。虽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但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做空机制也将推出,未来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投资机构应转向多种盈利模式,借助做空机制推动机构投资者开始进入对冲基金的时代,这也是中国股市走向成熟化、健全化的重要一步。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一年的日收盘价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参考基本面分析,初步认为一揽子股票价格与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二者每个价格序列都有365个数据。

由图1可以看出,一揽子股票组合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走势非常相近,且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选择股指期货合约IF0901和股指期货合约IF0902。为减少误差,在以下的计算中,对价格序列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分别记股指期货合约IF0901和股指期货合约IF0902的对数为lnS与lnP。对lnS与lnP两个价格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lnS与lnP本身都不是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表明二者都是一阶协整[I(1)],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EG检验法检验协整关系(如表3所示),两个价格对数序列的OLS回归方程为:

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的直接估计法对序列lnS与lnP进行估计得:

由上式可得lnS与lnP序列的标准化协整向量为

价差序列表明了lnS与lnP之间的差距水平,所以可根据对价差的分析来构建跨期套利的交易策略。以往的研究在确定交易策略时,主要是直接根据价差序列的简单标准差的倍数确定交易触发条件与止损边界,没有考虑价差序列方差的时变特性。就金融时间序列来讲,价差的方差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假定模型的方差不是常数是一种合理的考虑。为更符合价差序列的波动情况,提高套利交易效率,用GARCH模型计算价差序列的条件异方差来代替价差的简单方差,分析spreadt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初步判断spreadt序列是一个AR(1)过程:

对上式进行条件异方差的ARCH—LM检验,得到了在滞后阶数q = 5时的ARCH—LM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F统计量和LM统计量均非常显著,且P值接近于0,拒绝原假设——残差中直到q阶都没有ARCH,说明spreadt序列具有ARCH效应。然后,用GARCH(1,1)模型估计序列spreadt的条件方差方程,用Eviews软件估计GARCH模型结果如下:

条件方差方程中三项的系数均为高度统计显著的。

根据求得的股指期货时变标准差,建立交易触发条件与止损边界和制定交易策略。根据确定的组合比例,构建可供交易的区间,可以将区间分成三类:第一类,无套利区间。在该区间内视为不存在套利机会,无须构建套利组合;第二类,套利区间。在该区间内,投资者应积极行动,构建套利组合;第三类,止损区间。一旦价差spreadt达到该区间,应立即对冲套利组合出局。

本文对交易触发条件与止损边界的设定(如表5所示)。

其中,σ为样本内简单标准差,σt为GARCH模型计算出的时变标准差。

因此,具体的交易策略为:当mspreadt≥σt(或σ)时,卖出1股IF0901股指期货空头,买入1.0271股IF0902股指期货多头;当mspreadt≤σt(或σ)时,买入1股IF0901股指期货多头,卖出1.0271股IF0902股指期货空头。具体资产配置比例,应根据当时的股票价格来确定。建立交易头寸后,当mspreadt回落至[-σt,σt](或[-σ,σ])区间时,进行反向操作,了结头寸;当mspreadt≤2σt(或2σ)时或者mspreadt≥2σt(或2σ)时,反向了结头寸,及时平仓止损。以相应的每日收盘价作为交易头寸的买入和卖出价格。在选取的样本区间(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中,策略1共有3次套利机会,策略2共有16次套利机会。

分析沪深300股指期货收益统计(如表6所示)可知,策略1的波动率为0.032%,策略2的波动率为0.091%,组合的区间波动率都非常小,说明该组合的收益是相当稳定的;同时,策略1和策略2的β值为1,符合统计套利策略的市场中性的定位。由此可知,本文建立的组合是在不关心市场涨跌的情况下进行的投资策略,无论在什么市场行情下都能保证一定的投资收益,市场波动性和风险性都比较小。

五、结论

本文利用股指期货真实交易数据,以一揽子股票组合作为现货组合,应用成对交易统计套利模型,详细论证了在考虑一定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利用股指期货进行统计套利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因此,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股指期货与相应股票的投资组合,实现股指期货的无风险套利。

成对交易统计套利的最大优势在于基于市场中性的判断,不需要对市场走势进行独立判断,运用统计套利所得到的收益率基本与市场整体收益不相关。按照马科维茨(Marry.A.Markowitz)的资本资产组合理论,在这样的投资品种加入现有的投资组合,可以扩张组合的有效边界。并且,在成对交易统计套利模型中,除了初期选定交易对象之外,不需要依赖人为的判断,所有步骤都可以通过统计参数进行判断,因此适合开发自动交易系统进行统计套利。

参考文献:

[1] Cornell B,French K R.1983.Taxes and the pricing of stock index futures[J].Journal of Finance,38(June):675-695.

[2] Bialkowski J,Jakubowski J.2008.Stock Index Future Arbitrage in Emerging Markets:Polish Evidence[M].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Vol.17,No.2:363-381.

[3] 马理,卢烨婷.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统计套利模型的实证[J].财贸研究,2011,(1):88-93.

[4] 李传峰.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套利模型及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1):55-64.

[5] 杨怀东,伍娟,盛虎.基于高频数据的成对交易统计套利策略实证研究[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013,(1).

[6] 徐佳伟.统计套利策略研究报告[EB/OL].对冲网,http:∥.cn.[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