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后勤服务改善方案

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文1

关键词:公立医院 后勤服务 社会化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改制度也是一波三折,大型医院由于得不到投入,从而导致竞争力逐步降低,但却还要满足大众医疗的需求。大多数中小国有医院则由于自身力量的孱弱则处境危机举步维艰,有的经不起医海风浪的考验最终被这个时代所淹没,更多的则是竭力搏击苟延存活,两极分化的局面自此形成。

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医院规模化经营与后勤服务社会化

(1)医院规模化经营概况。二级医院主要是向含有人口数量一般在数十万左右的社区提供一些医疗、保健、预防宣传服务项目,并且一些二级医院还兼顾教学宣传和研究发明任务,其一般都是一些地区性的医疗机构。如果这种类型的医院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客户就是上帝,一定要落实便民服务,改善门诊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病人的就医等待时间,使患者在进行就医治疗时更加舒心,更加放心。第二,在面对患者的预约以及一些需求时,应尝试通过不同方式,努力找到属于自己医院最贴心的服务形式,如可以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预约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医院的服务效率。

(2)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医院后勤管理的提出突出体现了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进步,建立可视化的经济体制和医院后勤保障体系,开创新一代的风格。

(3)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目前,医院后勤服务采取内外兼顾的战略,具体包括第一,后勤领域实行对外承包政策。第二,在保证自身质量及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对外政策。第三,各医疗单位后勤部门自愿从各单位之中分离出来,为向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独立自主增强经济效益。第四,社会物业公司实现后勤整体上的剥离。上述战略是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行动方案,四种不同的方案有好有坏,不同的地域存在适应与不适用的关系,不同地区应当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

2.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长此以往,医院后勤同样会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是后勤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二是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对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先决条件;三是手段的单调、空洞会促使后勤服务处于被动;四是部门人员分布较广,并且人员的素质表现良莠不齐;五是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后勤的管理,后勤管理的严谨程度关系着医院将来的发展。

第二,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劳务价值已大大的体现了出来,所造成医疗下降空间已急剧减少,医院后勤服务是减少开支的需要。降低成本才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提高服务质量,医院可适当引用社会基本条件。如在大部分大型城市,由于其经济发达,生产力较高效,这便使其服务项目逐渐变成熟,其利润随着对外部市场的服务越来越熟练也开始逐渐增长。同时对于其他行业医院也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因为只有对各行各业有所熟悉,才能够完善自身。在完善自身的条件之下,才能促使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四,医院可运用可利用资源为社会服务,同样医院也需要具有丰富的资源和高超的社交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医院在各种大型领域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整合一系列所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市场而去不懈努力。

二、二级医院规模化经营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分析

1.在院内后勤改革方案实施方面

(1)后勤要实现企业化管理。即一个医院当中的后勤单位应该是独立的,应该有其自己的一套管理体制。不在受到多方面的干扰,其后勤应建立管理层次隶属于医院,然后由这些管理者们对医院的后勤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

(2)融入社会。在医院整个后勤脱离了医院之后,应通过互为参股、资产重组等多种所有制的结构形式和实施方式对其进行完善,使得医院成为一个独立的后勤产业,进而与医院形成明确的分工要求,更进一步来讲,可以使其逐步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2.基于 SWOT 分析的建议

(1)针对劣势挑战的建议。第一,树立管理人员是“医院人”这一宗旨,便于管理其他人。对于那些不满意服务条例的人,可以就其所知内容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促使其质量的提高;为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劳动纠纷,医院应当及时与物业公司签订有效合同,特别是后勤保障人员;公司应精简管理层次员工,保证人员的质量,同样培训那些有实力的基层干部进行管理,逐步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其变成稳定的骨干成员与服务人员的双丰收。第二,为物业公司建立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奠定基础,需要不时考察物业市场;对医院内部采用成本价转拨给物业公司,保证对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正常运作,保证与物业公司之间的长时间发展;积极探索其他有利渠道,为医院及其周围的人或事物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针对威胁挑战的建议。第一,探索新的方法使后勤拓展外围洗涤市场;针对后勤洗涤用具等业务医院应适时培养合适的人才并要求其有相应的服务态度,建立严格的培训体系,完善其自身的服务质量,并将其标准化,形成独特的服务模式,当这种模式实行的时候,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也会逐步提高。第二,公司的人要各司其职,将各自的良好的品质表现出来。公司的产品不仅要将其推上市场,同时还要用实际行动将服务质量表现出来;应明确服务的质量所产生的价格,从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客户所需的要求,同时也要了解同一品牌所做的事,不要蒙头苦干。

3.基于 SWOT 分析的结论

提供在如今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挑战,借鉴于后勤服务的诸多模式,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生活中的各类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开支和减少劳动纠纷,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利益。

4.基本原则

第一,后勤单位要分工明确。其服务者与管理者要各尽其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科技在进步,医院绝不可以坚持“小而全”“医院办社会”的经营模式,应当紧随时代潮流,积极研究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谋求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医院规模化经营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的运行

1.运行的基础

公司制的组织要正确调度好自身的价值。总经理应由医院高层直接调度,其下属管理各方面人员应由公司直接调度,下属向总经理直接负责,总经理向医院高层负责。

2.运行的关键

服务方式的创新。后勤服务成立之时,医院应将大部分资金注入物业公司,少部分用于物业完成的业绩情况调查。这样物业公司在经过培训的前提下,将公司之中的品牌和服务对外推广,使后勤服务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使后勤服务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化的经济体制和医院后勤保障体系,开创新一代的风格,医院应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将后勤服务社会化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笑刚,马艳.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分析与选择[J].现代医院管理,2014(1):86-88

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304-03

引言

西北大学创建于1902年,现有25个院系、71个本科专业,8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2个硕士点。学校现有北校区、桃园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 360余亩,建筑面积81.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 400余人,在校学生24 000余人。

根据[2000]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我校后勤改革从大局和长远出发,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改革创新之路。

一、改革进程

(一)领导挂帅,优选干部,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突破

2000年,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后勤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充分调研高校社会化改革进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台《西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同时,面向全校公开选聘了一批经验丰富,开拓创新的管理干部团队,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推进,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创了良好局面,为后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管理体制,制定配套政策

1.构建了甲乙方管理体制

学校根据国家和陕西省关于高校后勤改革要求,组建后勤管理处,成立后勤服务集团,集团总部设经理办公室、财务部、人事部,下设校园管理中心、动力服务中心、新区生活服务中心等14个服务实体。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甲方管理职能,对集团各项服务进行监督、核算、管理。后勤服务集团作为乙方按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运行。后勤服务集团现有正式职工202人,临时用工1 000多人。

2.建立了激励竞争的人事管理机制

在人员分离上,除“小机关”后勤管理处的人员外,原后勤管理处机关及各服务单位的在编在岗职工成建制划归后勤服务集团,集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经理由学校聘任,各中心负责人由集团自行聘任,报校组织部备案。后勤服务集团员工按照“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的原则竞争上岗,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制度,集团每年按50%的比例向学校上交后勤服务集团的“老人”工资。对于集团因工作需要自主招聘的人员,按照“新人新办法”,采用劳动用工合同制进行管理。

3.建立了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改制后后勤服务由学校行政拨款转变为契约式服务收费,由后勤管理处对服务价格进行测算,并代表学校与后勤集团签订各项服务协议,约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及服务价格。平时对各项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年底时按照服务协议约定进行服务费用核算,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支付。从而形成了市场驱动、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新机制。集团设立了独立的财务机构,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户立账、学校监督”的管理模式,即:集团经营范围内的所有财务工作由集团财务部统一管理,按各服务中心分户立账进行收支管理,学校后勤管理处和审计部门,对后勤集团财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4.建立了资产两权分离的管理办法

为确保改革的稳步进行,学校成立了清产核资小组,对后勤服务集团的各项资产详细核查登记在册,明确了后勤改制前所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学校,将后勤资产的使用权整体移交给后勤集团,实现了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造基础设施,提高后勤服务的物质装备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后勤改革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物质保障。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前,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给后勤改革带来众多不利影响。自2002年以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对后勤设施进行改造。改造扩容配电室五个,新建配电室两座,在全校安装了IC卡计量电表,投入资金对学生食堂、学生公寓进行改造,新建高标准的垃圾处理站一座,投资2 060万元新建天然气锅炉两座,进行十几项大的校园环境改造项目,增添绿化景点和休闲场所,改造面积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万平方米。以上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水电暖等能源供应保障到位,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了后勤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为后勤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我校连续四年获得区“绿化先进单位”,2007年获得“西安市绿化先进单位”。

(四)挖掘利用社会资金,积极探索改革新路

2003年我校开始建设南校区,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校引入陕西国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学生食堂10 213平方米、学生公寓87 783平方米,2006年引入陕西汉林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学生综合活动服务中心12 430平方米。尝试利用社会资金建设高校后勤基础设施,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其企业化的运行方式与学校以教育服务为主的管理方式尚有差距,不利于学校稳定安全工作,因此经学校反复论证对以上项目进行回收学校管理。此次引入外资建设后勤设施的尝试,虽不是很顺利,但解决了当时学校建设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提供了扩招学生的住宿生活保证,也是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益尝试。

二、改革的效果和成绩

目前,西北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来,建立了新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学校后勤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为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保障了学校连年扩招对后勤服务的各项要求,促进了学校管理重心向教学科研转移

改革以前,全校在校生6 000多人因为设施、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学校师生对后勤意见很多,是令许多学校领导头疼的工作。社会化改革以后,在校人数达到24 000人,较原来增加了3倍,但由于不断完善的各项后勤设施给学校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新型后勤服务运行机制督促后勤服务人员从服务态度到服务效率的全面转变;科学的管理手段,规范的管理程序促使各项服务更为全面人性化,全校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后勤服务开始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不再是学校发展的瓶颈,顺利实现了学校领导管理重心向教学科研的转向。

(二)改善了后勤服务质量,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1.适应改革潮流,转变思想观念,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后勤服务集团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文明窗口”竞赛等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使集团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服务决定生存,质量决定发展的改革要求,在职工中树立起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同时,集团为职工配发了新工作服,佩戴工作牌,着装整齐,文明礼貌的集团新形象树立了行业新风。集团从上到下增强了活力和凝聚力,为全校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特别是面对2002年百年校庆、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本科评估、2006年接收南校区学生食堂和公寓管理权、2007年至今仍在继续的平抑食堂物价等非常时期时,后勤广大干部和职工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努力拼搏,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赢得了全校的赞同。

2.内练全员素质,外树企业形象,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随着后勤改革的不断推进,集团在苦练服务质量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关爱特殊困难后勤职工、关爱聘用合同工、关爱服务对象”的“三关爱”的工作新机制;投入近30万元,为外聘人员建设临时职工宿舍楼,解决临时职工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集团还对水、电、物业、维修等各个技术工种的技术工人提供技能培训,为他们的学习和提高创造良好环境。2007年,后勤服务集团成功举办《祖国赞颂暨后勤服务集团成立六周年》文艺晚会,节目均由后勤职工参与演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后勤干部职工的新面貌,取得巨大的成功。科学的管理使后勤工作不断传来喜报,2006年饮食服务中心在“中国高校烹饪技术大赛”取得了一金、一铜的优异成绩。五个学生餐厅被西安市卫生局授予“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的称号,两个学生餐厅被教育厅评为“标准化食堂”。幼儿园获陕西省教育工委“三八妇女巾帼岗”称号,2005年,我校后勤工作被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研究分会评为“全国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培育了后勤综合实力,增强了集团发展潜力

1.全力以赴,发挥优势,多种渠道发掘经营潜力

从2001起,后勤服务集团积极筹措资金,共投资近3 000万元,新建设学生公寓2 2671平方米,为学生宿舍楼安装了暖气,建设2 000余平方米的集味园餐厅,改造学生食堂,进行宾馆装修改造,改善幼儿园教学和环境条件等。集团在抓住校内市场的同时也积极拓展校外服务市场。2002年租赁安康市西安办事处成立学苑宾馆,这也是后勤集团按企业机制运行通过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集团实力的有益尝试。同时,后勤集团积极参与周边经营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引入外来资金先后进行了桃园校区东门外营业用房开发、北校区北围墙经营房的开发建设项目。

2.开放市场,平等竞争

2005年,南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按照新校区新管理的思想,学校将教学楼的物业服务和校园环境卫生两项服务项目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最终由后勤服务集团和方瑞物业管理公司各中标一部分。两家企业在工作中你追我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竞争氛围,不仅使服务质量大幅提高,也降低了服务成本,效果显著。后勤集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社会企业公平竞争,培育了综合实力,增强了发展潜力。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的经验与体会

(一)坚持按新机制运行,“剥而不离”较为符合我校目前的实际

改革之初,我校遵循的“稳定为主导,机制有创新”的改革思路,根据本校实际,不仓促追随大流,不盲目注册独立法人公司,采取剥而不离,注重机制转换的改革路线,使后勤服务集团适应改革体制,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实力,逐渐适应市场发展。现在看来,高校后勤有许多特殊因素,完全按企业化机制运行必然受到稳定安全的压力,服务价格不能完全和市场接轨。我校这种“剥而不离”,大部分在体制内,一部分在体制外的改革方式,更有利于学校管理与支持,也有利于集团持续发展,应是符合我校实际的改革经验。

(二)经费有保障,按价值规律办事才能保障高校后勤健康持续发展

一方面,我校在后勤基础设施改造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另一方面,按照不同的服务标准进行核算支付服务费用,实现了权力与义务的有效结合。相比之下,学校确实比改革前多支付了费用,但师生享受到了较为优质的服务,后勤集团通过服务获得了必要的成本补偿和劳务收益,这种机制的顺畅运行保障了后勤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石稳则大步前行,石滑则站稳脚跟,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有进有退

改革就是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不例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全国高校在改革过程中自行摸索和总结。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过程的反复性。在目标明确,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应大步前行,推进改革;在政策不明朗,前行受阻力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善于分析,稳扎稳打,把握好发展动态。

四、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

(一) 深化改革举步维艰,需政府明确指向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政府指导下的一项重大改革,后勤社会化以来,已近十个年头,各地各校均经历一场深刻的改革变革,也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刚开始的上海模式到武汉模式再到后来的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到底哪一种改革方式符合高校的真实需要,也是到了该总结分析的阶段了,高等教育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正确导向和经费投入主渠道的作用,认真调研这十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绩与经验,分析总结,重新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内涵。

(二) 相关政策不健全,发展环境困难,急需政策支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方面,单靠高校和教育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不同时期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在经费扶持、规费减免、资源配置等方面制定和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保障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和社会属性,扶持高校后勤实体发展壮大。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政府要高度重视,用政策、法规和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彭林权.社会化视野下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1).

[2]魏平峰.构建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的分析与选择[J].高校后勤研究,2009,(1).

[3]胡建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体剥而不离的原因与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9,(1).

[4]张乐天.对中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回顾与反思[J].复旦教育论坛,2008,(5) .

Review of Logistic Socialisation Reforms in Northwest University

ZHANG Li-ling

(Northwest University,Logistics Management Division,Xi'an 71006,China)

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文3

一、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性质

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性是指在教育价值观、政府公共教育职责指导下的,学校后勤积极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进行,服务于关乎社区福祉的公共教育,打破学校后勤是经济思维产物的禁锢,不仅要关注后勤工作满足师生需要,还需要关注后勤工作基于公共利益的归属感、整合力和态度,以及对待公众时回应力的建设。中小学后勤公共服务性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小学后勤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物质保障

教育组织作为增进社会公平与社区价值观的影响机制,正如美国著名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恩所说,教育超越人类其它任何方法,是人类环境的伟大的平衡器,即社会机制平衡之轮。教育公平是人发展机会的起点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直接权益。后勤工作从教育教学中分化出来,是提供师生正常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体现了教育服务的公共性,从本质上顺承了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属性内涵,以及维护社会宏观层面上公平维度的责任。

2.中小学后勤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建设内容

在我国,主要社会公共服务缺乏政府可持续财政的支持,以及有效的分配和监管问责机制。学校后勤不仅仅是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还应该通过德育理念的渗透,发挥好后勤服务的育人作用。中小学校属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需求的公共服务组织之一,“教育的价值基础决定了教育应当主要通过公共选择机制而不是市场机制来实现它的功能”[1],组织的公共性决定其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经济效率,还有关乎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建设。学校后勤服务根植于校园文化中的广大劳动者,他们为师生提供生活需要,在最平凡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践行着为学校服务、为教育服务的育人精神。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公共行政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企业家精神的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行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它强调政府在公共领域中的服务角色,而不是控制公民表达自己的观点;政府追求的是建立在广大公民集体共享的公共利益上的协商对话,而不是基于狭隘的社区观念;公务员是为公民服务,而不是服务于私人利益追逐者的雇员;公共服务关注的不只是市场,还应该是宪法法律、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中小学后勤公共服务在服务性内涵上具有相同的旨归,它对于中小学后勤改革的启示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

公共利益不是个人私人利益的简单叠加,不能追求责任问题简单化。学校后勤服务于学生而不是顾客,学生本质上不同于顾客,要重视后勤工作政府教育的公共利益以及一些关于公正、平等、民众满意的价值观念的共建。

2.树立公共利益理念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要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因为后一种管理者的行为似乎表明公共资金就是他们自己的财产。中小学后勤应该立足维护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公共利益理念,关注整个教育治理系统中的竞争性规范、价值观、偏好等,不能只关注唯效率崇拜和竞争性的方法或是模仿市场竞争的力量,否则教育公平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民主责任将会受到影响。

3.尊重公共服务理想,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

公共服务不只是一个职业范畴,还是一种态度、责任感。中小学后勤服务应该培养一种“公共服务的心境”,其中的工作人员被公共服务的价值观所吸引和促使,不把领导视为对人的控制,也不是善用激励的手段,而是集中精力和参与人员一起协同合作。加强后勤服务中的人员队伍的管理,注重催化性领导的建设,培养有责任心、公民意识、奉献精神的后勤服务队伍。

三、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

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是应然的趋势,后勤公共服务性诉求也是改革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中小学后勤工作出现一些主要问题(见表1),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角色中断与理念偏位,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校车安全问题、后勤人员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表1 我国中小学后勤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

1.效率倾向导致角色的缺失

1992年《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规定了教育属于服务产业,并且按照学校性质不同划分出了三种教育劳务,包括公益性的教育劳务、非公益性的教育劳务、营利性的教育劳务。我国中小学属于公益性的教育劳务,中小学的后勤服务兼具公益性与非公益性,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企业家式政府精神”,强调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竞争性价值规范,把后勤服务推向市场,引入成本收益、效率监控的手段,使学校有限的公共资源能够优化配置。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初衷是为了让学校从琐碎的后勤总务管理中抽出身来,引入专业的服务行业为学校提高优质的后勤劳务。后勤改革的效率倾向使得相关负责人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后勤服务的教育本位,后勤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学校后勤服务渐渐走入了利益膨胀的深渊。诸如各种学校食堂克扣学生营养早、午餐,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人员肆意停电停水,学生因不满服务而爆发的群体性事件[3]层出不穷,不仅发挥不了学校后勤服务的感动育人的效果,反而使得后勤服务充斥着利欲熏心的气氛,后勤服务所扮演的公共资源管家、公共组织保护者的角色缺失。

2.伦理的缺失导致权力越位

学校是具有一定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公共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中领导通过权力寻租,社会企业通过游说、行贿、拉关系、走后门等各种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获取黑色利润。中小学后勤由企业提供服务产品,因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例如,个别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故意设置障碍,或者向某些竞标企业提供学校的标底;接受非法行贿,向行贿人员提供行政审批上的便利;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与企业相互勾结,从学校后勤服务中牟取暴利。这种领导权力的寻租,一方面使得学校后勤管理中出现了远高于实际成本的租金,“搭便车”现象严重,造成学校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权力的滥用,学校后勤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管,必然导致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后勤人员追逐个人狭隘的私人利益,把个人视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违反公共组织的法律原则、民主原则。公共服务人员为了抓住一个机会直接采取的冒险行动的成本,比单单以资源衡量的成本要大得多,因为他失去的还包括公共组织在社会中民主、信任、平等、责任的价值成本,而这些对学校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

四、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中小学后勤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后勤改革中具有公共服务的一些倾向,但因为其理论基础的缺乏,探索之路颇为艰辛。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组织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和义务,以“服务型的教育政府”[4]为导向,学校和政府在改革后勤服务工作中的供求关系、利益分配、职责划分上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后勤工作模式,明确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建立政府财政保障范围内的学校后勤服务体系;深化学校后勤服务的责任意识,建立有回应力和整合力的服务模式;注重人性原则的治理,建立对话交往的感动后勤,吸引与学校后勤工作相关的人员组织参与到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来。

1.树立公共服务观念,建立学校后勤服务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

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得义务教育的经费得到了国家更高层面上的保证,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由原来高度分散转变为适度集中,省和地市尤其是省负责制定中小学经费的支出标准。政府主导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是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各学校自己摸索的后勤服务体系更好地联结在一起的,由政府部门建立后勤服务中心,统一负责辖区内的学校后勤生活需要的物资。中小学后勤服务基本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再进行“产业化”发展,不强制要求高中学校后勤服务完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初步建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体现社会公共福利、让利于民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1)大后勤管理中心,标准化学校后勤服务

后勤工作改革应该“改变过去招商引资、股份制合作、银行贷款进行后勤建设”[5]的做法,将后勤服务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明确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责任和比重,加强学校后勤与政府后勤服务中心的通联,通过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学校后勤建设,制定地区食宿政府标准,改善学校自身经费不足的困境。例如江苏高邮市的学校后勤政府“集体运作,统一采购,营养配餐,师生同伙”[6]的食堂运作管理模式。

(2)政府与学校联袂,保障校车安全[7]

政府颁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校车质量标准,确定校车采购项目,给予校车运营专项资金保障。学校与交通运输部门联手明确校车在交通运行中的优先权,保证学生乘车安全。如果学生上学距离过远,可以考虑适当进行寄宿制管理,对于学生寄宿带来的费用由政府进行补助。

(3)政府补贴,提供免费午餐牛奶

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实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校长为牵头成立“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逐步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营养知识宣传和感恩教育,倡导学生饮食健康教育。中小学食堂原则上应该全部收归学校自己管理,不得再向社会招标,食堂经营状况由学校和政府进行补贴。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企业的收益除一部分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和改善办学条件之外,主要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改善师生福利[8]。

(4)创新物业管理,创建绿色、节约校园

学校绿化、场馆设施,可以适当地借鉴社会上物业管理模式和“第三方监管”[9]的方式,与社区公安机关建立安全监控联络网,引入数字化的安保系统,共建警民安全校园,加强与公安机关、消防机关、城市绿化环境部门的合作交流,依法保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的校园、节约的校园、绿色的校园。

2.建立对话交往的感动后勤,具有回应性的后勤服务模式

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巴纳德将公共组织描述成协调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扩展了关于组织机制运行的认识,倡导组织的公共属性,以及目标价值、尊重、交流在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在学校组织中,我们需要对后勤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育人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公共行政践行“邀请”式的公民参与精神,他们呼吁公共组织中人应该“必须愿意倾听,并愿意把公民的需要和价值放在决策和行动的首要位置。这些有限理性的人必须以新的和革新的方式主动出击,理解公民正在关心什么,必须对公民的需要和利益做出回应。中小学后勤服务应该明确社会服务的责任,坚定教育公益性的立场,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实行柔性管理方法,形成具有一定整合力的后勤工作模式。

(1)注重后勤队伍人性化治理,建设感动后勤

把后勤服务场所融入到建设温情的校园的一个环节中。学校后勤管理中也可以体现出育人的功能,通过人性化的队伍管理,温情校园建设,构建“感动后勤”[10]。后勤服务工作同样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后勤工作人员也是学校整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对后勤队伍不应该仅用制度、规范来约束、驱使,而应该善用柔性的方法,通过人性化的关怀,让后勤服务人员找到学校的归属感,继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例如校园食堂的免费汤的供应、校园保安、“最美公寓阿姨”的评比,让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有机会进入教室或是参加新生开学典礼,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整个教育的园地里去。

(2)明确个人的岗位责任,确保教育培训理论课时,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建立后勤服务问责机制,及时回应师生对后勤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创新学校校园管家管理,可设立长期校园监管首席代表,监督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范后勤财政管理的服务性收费。各学校食堂还可以展开后勤服务评比,工作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竞争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后勤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学校日常后勤管理中,还需要对人员的教育观念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后勤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课时,并进行思想考核。

(3)注重信息公开,创新管理反馈模式

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体检结果;后勤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4]闫冰.深化后勤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76(2):8-11.

[5]吴悦.后勤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4,38(2):14-16.

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在总结我国传统机关后勤服务供给机制弊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政府推行后勤服务外包市场化的理论依据、现实驱动力以及合理的价值目标定位,并就如何保证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公平竞争和规范有序 ,提出一定的制度安排设想。尽管 目前我国政府推行后勤服务外包在总体上进展缓慢,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政府在内部管理体制与后勤服务体制改革目标上寻求“破”旧“立”新的战略选择。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早诞生于制造业领域的外包概念,已经扩展并运用于国内外生产 、商业贸易以及社会服务业各个领域,促成了世界服务贸易和社会服务业 的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改变。随着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已经逐渐融为社会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其供需机制也自然会受到社会经济环境与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我国政府机关是否应 当借鉴诸如贸易行业服务外包的实践经验寻求创新机关后勤服务供需机制机遇?服务外包这种新型供需机制运行于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驱动力和持久力如何?政府机关推行后勤服务外包应如何合理安排制度设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政府机关后勤服务是为政府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提供直接支持并具有明显服务特征的经济生产活动,具有服务对象特殊、政治性强、项 目多类别杂等特征 ,主要包括餐饮、物业、交通、医疗、文印、汽车修理、基建维修等项目内容。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就是指政府机关为降低后勤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服务产品质量,集中精力强化公共决策与公共治理能力,按照模块化、流程化和标准化方式,将原本由政府 自身承担的(如餐饮 、交通、物业等)后勤服务产品研发与生产、服务环节和服务流程改造等一些具有基础性、技术性、非保密性的服务性项 目,交由市场与社会服务企业来完成的一种新的后勤服务产品供给机制。

目前,江苏、四川、上海、杭州等部分省市政府机关已经开始后勤服务外包的实践探索,根据服务项目的类别不同及其性质差异,将机关后勤服务项目主要采取整体或分项、委托管理 、授权经营等方式签约外包给社会服务企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机关后勤服务外包实践进展缓慢,在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另外,由于受传统体制自利性和习惯性思维 的影响,对实行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直存有争议,缺乏理论总结、指导和统一的认识,甚至开始出现针对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质疑和极少数的回潮现象。因此,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实践探索总体上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需要统一理论观点,总结探索经验。

一、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实质上是后勤服务产品供给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对传统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与服务机制的变革 ,是对 既有的后勤运行体系与利益格局 的再调整。我国传统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是 20世纪8O年代以前传统政府管理模式衍生的产物 ,“政府以公共部门的特殊性为由,强化公共服务的政府垄断、集中化管理和政府机构的直接生产,排斥市场主体、市场价值和市场机制”。 传统的机关后勤服务机制行政计划色彩浓,在服务供给机制市场化方面着力不足,是一种封闭式、福利性 、自给自足式的供给制服务机制 ,相对于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发展的要求而言,其自身存在的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投入成本高、管理不科学等弊端逐渐显现,亟需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其中,实行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理论可行性:

第一,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产品具有排他性。政府机关后勤服务需求的主体是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这一特定范畴,服务产品由特定的政府机关消费并由其支付成本,排斥了其他机关、集团及社会公众对产品的受益权,产品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相比大型企业 、集团公司、社会团体等社会单位 ,政府机关与这类社会单位在对餐饮、物业、交通等后勤服务产品的需求都是一种排他性的群体性或集团性消费,并且这些服务产品都属于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活动形成并交易的商品种类。可以说,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产品与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社会 团体等社会单位所需的服务产品具有同质性 ,排他性特征明显。

第二,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产品具有竞争性。产品的竞争性是指任意给定某项产品的产 出水平,当增加额外的个人消费,该产品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大于零。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供给 ,就会增加生产一个单位产 品所需的成本。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产品主要包括餐饮 、物业 、交通等项目内容 ,当增加这些项 目的消费人数时,其相应的供给数量必然要求增加 ,供给成本也必然随之增加。因此 ,这类产品的竞争性特征明显。

第三 ,政府机关后 勤服务产品的效 用具有 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 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 ,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团体享用。而就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产品而言,它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工作之需而提供的产品,其消费和受益对象只能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效用也就相应地属于政府机关,并可分割到消费该产品的工作人员。因此 ,这类产品的效用可分割性特征明显。

综上可知,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产品具有明显 的私人产品特征,而私人产品由市场供给是市场存在的第一要义,如果由政府供给私人产品则难免低效率与高成本,难 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寻求优化配置一些大型企业 、集团公司、社会团体等社会单位在确保本单位核心机密安全的前提下 ,更多地选择服务外包 ,利用市场既有资源配置 自身所需的服务产品,以便能集中精力与资源提高 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革除传统机关后勤服务机制的弊端 ,政府最好 的选择,就是借鉴企业 、公司等社会单位的外包策略,从繁杂的后勤事务 中脱身出来,利用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分工,将不涉及政府机密的后勤服务签约外包给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和较强专业化水平的社会服务企业,政府直接从社会服务企业那里获取更好的服务产品。政府还可以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优劣比较 ,选择最佳合作伙伴 ,寻求最优服务,使政府由传统的“生产者”转变成为“精明的买主”。在西方 国家,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的私人提供并非新鲜事物,“政府的一贯政策是依靠竞争性私人企业提供政府需要 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在美国,政府历来主张“如果某些产品或服务能够通过正常商业渠道从私人企业采购获得,联邦政府不得开展或继续从事此类商业性活动”,强调通过多元生产者之间的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其政府机关所需的后勤服务产品就主要是通过政府采购的途径,从社会服务企业那里选购。

二、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现实驱动力

如前所述,尽管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进展缓慢,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它是社会经济发展 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政府机关后勤服务机制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具有强劲的现实驱动力。

第一 ,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是我国政府转变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20世纪 9O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 目标就是 找准政府职能定位,理顺政府职能关系。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政府职能核心是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责 ,理顺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以及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明确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在公共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中权力与职责分配体系。机关后勤服务是具有商品属性的经济生产活动,将其推向市场,由市场与社会服务企业根据政府机关运转需求提供服务产品,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要求,利于政府机关集中致力于公共政策研究与公共治理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第二,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是社会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务。当前,社会服务业总体发展快速,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提供的服务保障资源日益丰富,服务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已经完全具备了为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品种服务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服务外包也是政府推动社会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安排。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已明确要求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发挥服务外包的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该《意见》还强调推动机关后勤服务产品的供给“由内部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明确了通过社会服务企业为需求量呈现日益增长趋势的政府机关提供后勤服务产品的改革方向。

第三,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是社会服务企业寻求发展机遇的利益诉求。社会服务企业的原始动机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在竞争 日趋激烈的社会服务行业 ,社会服务企业利润增幅呈现递减趋势 ,谋求新 的扩张机遇已经 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社会服务企业,开始寻机利用其拥有的各种资源抢占逐渐开放的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力争商业先机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社会服务企业一旦成为政府机关的合作伙伴 ,政府机关天然具有的社会公信力,无形中会提升其社会信誉度与认可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社会服务企业可以依托相对稳定的机关后勤服务市场 ,利用政府机关的各种附属资源,打造 自身服务产品品牌 ,并无限扩大品牌效应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新的支撑点。

第四,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是政府机关后勤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 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关公务人员对工作与生活的便利条件和适宜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强 ,机关职能正常运转所需的后勤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服务供给方式 由于理念、技术 、方式的落后 ,已经不能适应机关职能高效运转、公务人员需求提高以及降低行政成本的发展要求,导致机关后勤保障需求的增长与传统机关后勤服务供给方式的落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公共舆论监督机制的健全和社会公众对机关公务消费的关注,解决这种供需矛盾,显然已经不适合沿用传统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保障方式。

而将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给社会服务企业,由社会服务企业凭借其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以及制度合理的优势,为机关提供更加专业化、高质量 、物美价廉 的机关后勤服务产品,可以说是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最佳路径。

三、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价值目标定位

政府实行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价值目标主要定位为降低政府机关后勤服务成本,创新后勤服务机制,激发后勤服务市场活力。其中,降低服务成本,用最少的钱购买到最好的服务产品,让政府成为“精明的买主”,实现外包服务的经济效益,是最直接、最主要的价值目标。据统计,传统机关后勤服务机制下所生产的服务产品,要支付相当于同时期社会服务企业所提供同类服务产品约 3倍的成本,让政府承载着沉重的财政负担。而在我国,政府主导的许多改革都源于政府财政拮据或负担过重的大背景,具有政府减负卸载的意图。改变政府传统后勤供给机制的高成本状态,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政府更倾向于实行体制机制上的根本性变革,因为“没有管理体制和服务提供机制改革带来的微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即使政府财政投人扩大数倍也不一定导致所期望的结果”。但是,由于政府改革的价值目标是既定的,而市场各种要素及其变化系数却具有不确定性,很难保证市场供给模式完全按照政府既定的经济效益价值目标的要求来运行 ,进而可能引起政府既定价值目标的错位或紊乱,因此,政府在外包后勤服务时,既要充分评估 市场潜在的风险并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也要注重协调好经济效益目标与其他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第一,防范低价竞争的市场风险。政府机关围绕后勤服务的内容、产品价格与质量标准,选定几家社会服务企业,在综合比较后确定合作方,实际结果往往是竞标价格最低者胜出。这种注重以服务产品价格作为标准 的竞购规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尽量规避两种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一是防范服务产品的质量承诺不能兑现,社会服务企业通过压低价格甚至是低于成本价的手段,争取成为政府机关的合作伙伴,而在生产与供给服务产品时,考虑到产品成本因素 ,在追逐利润的原始动机下,成为供应商的社会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质量状况可能与竞标 时的质量承诺有差距 ,即使政府机关发现质量的差别,但鉴于合同期间进行重新竞购的成本考虑,政府机关往往会降低产品质量的要求,使竞标时的初衷与效应大打折扣。二是防止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 ,政府机关将合同全部交给要价较低的社会服务企业,这会面临让其他竞争者 出局的风险,低价中标者会成为服务产品的唯一供应者并进而衍生出垄断,导致了市场的非竞争性或是不完全竞争性,难以发挥市场机制的竞争 、淘汰与风险功能。政府机关在竞购后勤服务产品时,应规避这两种潜在的风险,保持市场的完全竞争状态和竞争活力,确保服务产品供给的高质量。

第二 ,要实现多种利益的动态均衡。一是要统筹兼顾多种利益主体的诉求,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主要形成的是机关 、公务人员与社会服务企业三方利益主体 ,三者各有其价值目标,政府机关追逐的是以最低成本购买到最有力、最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关公务人员关心的是服务外包机制下获取的服务产品是否 比以往的服务产品更优惠更优质,而社会服务企业追逐的则是竞取一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潜力。服务外包过程中,要通盘考虑三者利益诉求的动态平衡,既要保障机关职能正常有序运转、让机关公务人员满意,又要允许社会服务企业有利可图,任何偏颇一方、致使一方受损的决策,都可能导致政府与社会服务企业合作的失败。二是要考虑多种利益目标的均衡与协调。尽管降低服务成本是政府实行后勤服务外包的出发点,但从实践来看,新旧体制的转轨所需支付的成本可能高于旧体制的运行成本,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出新体制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践探索的初期阶段,不宜只单纯考虑经济利益、以是否降低服务成本来权衡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而是要从长远角度看,综合考虑经济利益、探索服务供给新机制、完善机关后勤服务市场以及社会效益等多重利益目标的协调推进。

四、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制度安排

政府与市场都存在着天然的缺陷。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外包市场完善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在信息认知与判断、制度安排方面的局限性与市场的自发盲 目性等方面的缺陷比较突出。因此 ,如何以多种形式并存、形成多样化的外在约束条件,使“政府成为‘精明的买主 ’是合同外包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如何合理安排制度规则、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服务外包市场运行的政府主导性与公平竞争性,是政府在推进服务外包新机制的实践探索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一,制定服务外包发展战略和规划。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是政府推动后勤服务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应该统筹考虑 内外部环境、方案步骤、制度设计等因素,合理制定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发展规划。一是界定服务外包的项 目范畴。根据政府机关后勤服务项 目的业务特点与性质,制定机关后勤服务外包项目目录,确定外包服务 的范围、程度与方式。二是有序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目前机关后勤服务属于新 旧体制转轨时期,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不宜太快太急,应充分总结部分省市的实践探索经验 ,深入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 ,科学确定开放的力度与进度,避免过快过松开放市场可能导致的混乱无序状态。

第二,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服务外包的源动力无疑是市场机制中的“竞争处方”,只有竞争才能优胜劣汰,才能竞购到优质服务产品。而现成的完整有序的后勤服务竞争市场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在缺乏一个类似的市场竞争模式以供借鉴 、缺失合理的市场规则作为评判依据的情境下,政府在对诸多参与竞争的社会服务企业的权衡比较中,往往很难确定作出的选择是最优的。因此,政府机关推行后勤服务外包,首要应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培育完善的竞争市场。一个完善的竞争市场 ,应选定多重的竞争主体 以保证竞争的激烈性 ,设定合理的游戏规则以保证竞争的公正性,制定科学的运行程序 以保证竞争的有序性政府机关应合理确定社会服务企业的市场准人条件与资质要求 ,规范服务产品招投标程序,为社会服务企业提供 良好的契机与平台,选出真正有实力、有诚信的社会服务企业承担机关后勤服务产品的供给。

第三,掌控服务外包市场运行的主导权。政府与社会服务企业签定外包合同,意味着政府将服务产品的供应权委派给了合作方 ,但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相对于服务购买者政府机关而言,社会服务企业在知识、信息 、专业技术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 ,实践 中许多服务外包合同的真正设计者是社会服务企业而非政府。 政府要成为一个“精明的买主”以及签约外包的设计者与操控者 ,必须着力对市场行情进行调研与分析,拥有与社会服务企业在信息方面的对称权。一是建立一套标准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分析方法,跟踪了解社会服务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社会服务资源的市场价值,比较市场各类服务产品的品种 、规格与质量,让政府成为一个有效 的综合信息源,增强政府在比较、选择最优服务产品时的判断力。二是充分了解参与竞争的各社会服务企业 的资质与实力、社会信誉度、产品的市场营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扩大政府选择的空间与余地 ,在政府与社会服务企业的谈判与合作 的利益博弈中,形成有利于政府主导的格局。

第四,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实行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化,意味着政府对 内部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但并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减轻或推卸,对改革过程与改革成果的驾驭和管理至关重要。政府将后勤服务外包之后,政府并不能充当“甩手掌柜”,而应当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监管手段与方式,加强服务外包的全程监管和质量监管。一是加强合 同管理 ,政府 与社会 服务企业签定合作协议 ,规定双方 的权责利及违约责任,明确产 品的规格 、型号与质量标准。二是健全质量评估机制,加强对服务产品的质量管理,可以成立专 门的质量评估小组,聘请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专家参与,利用专家的技术水平,增强评估的权威性与科学性。三是维护市场竞争规则的效力 ,在竞购服务产品过程中,要保证程序公正 、操作规范,防止公务人员与社会服务企业在 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破坏“游戏规则”, 进行“暗箱操作”或恶意竞争,损害政府及其他公平竞争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伶俐.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服务外包:驱动力、趋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2]周志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 [J].北京大学学报2005(3).

[3][4][9]唐纳德·F·凯特尔.权力分享:公共治理与私人市场[M].孙迎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何骏.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研究[J].云南社会科 学,2008(5).

后勤服务改善方案范文6

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自去年来,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一直在多方奔走、积极争取教学楼改造建设,本学期来,在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我校项目建设迈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盘活土地资源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

我校土地存量较大,为减轻财政投入压力,改善我校办学条件,学校多年来提交的吸纳外来资金,校商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的项目建设方案在区教育局和大屈校长的指导下,我们对项目建设可行性进行了多次市场调研,反复论证和多次修改,完成了前期市场调研文字论述、项目建设的文字方案,并聘请设计院制作了两套平面图效果设计图,这一整套文图资料已形成正式定论作为日后招商引资重要依据。

(三)、校园文化正式进入设计阶段。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一项重要工作,本学期学校后勤牺牲五一假期休息,专门从外地购运了两车价廉物美的观赏石。经过学校积极争取,在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牵头下,学校与全国著名的成都三顾茅庐校园文化策划公司签订了校园文化设计合同,我校校园文化设计正式启动,目前校徽及其相关元素设计进展迅速。我校多年未实现的打造中南校园文化的梦想如今就要实现,至此我校也成为伍家区为数不多的加固、改造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学校之一。

二、后勤管理务实高效。

(二、)公物管理、绿化维护效果显著。 受场地限制,每个月书法月赛及其他大型活动时,学生需将课桌椅搬进搬出,十分不便且课桌椅损坏也严重,为方便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公物良好习惯,学校决定人人使用课桌套,购买塑料小方凳。经过周密准备和细致工作,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契机宣传了此项工作,赢得了全体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最终1个月时间全校1-5年级订做桌布套400套,购买塑料方凳400个。为跟进桌椅管理,大队部将课桌套使用纳入班级常规考核和班主任绩效考核中,一天一检查,一天一反馈,一周一评比,如今我校教室里张张桌子有座套,时时桌子用座套,不仅课桌椅得到了有效维护,整齐统一的蓝色桌布套成为学校一道风景。

我校花坛树木多,绿地面积大,随着天气转暖,为抑制杂草疯长、白蚁横行,本学期进一步实现了校内苗木草坪规范化管理,专门购买了白蚁灵及高效能灭杀草坪杂草的除草剂金百秀、甘草磷,定期杀白蚁,清除操场、花坛、校道周边杂草,这学期来整个校园看不见一丝杂草,整个操场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受到外校教师一致好评。

(三)、资产管理电脑化,物资采购规范化。 本学期,后勤管理的工作中心是抓好学校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消费品这三大类别财产的电脑化管理。制定了有关校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的设备,仪器设施实行“日日管理,分室保管”、“专人使用,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管理体制,各室所有资产及09秋季以来增添的设备设施,以及一直闲散在外无登记的固定物质,均进行了详细摸底统计,并分类录入到电脑中,有效规范了校产管理,做到了条目清楚,有据可查。

结合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物资的采购、领用、借用管理程序,凡各部门欲采购的物品先提交采购申请,一律采用物质验收、入库登记、领用或借用签字手续,各部门资产内部转移必须履行部门转移手续,经总务处调整再入帐注明,避免了物质的重复采购、莫名丢失和破损。

三、后勤服务优质细致。

(一)、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办公环境得到改善。 这一年来我校通过政府采购渠道采购了价值5万6千元的电脑等设备,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网线,配备了电脑,教导处配备了新式打印机,改建新微机室,进一步改善了教师们的办公条件。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筹集了2.万元资金改造出一个约90平米的功能厅,为学校师生建立了能开展大型教研活动举办会议的功能场所,从此中南人终于能敞开怀抱举办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了。学校还购买了300元多元较新的二手行政办公桌4张和崭新书法桌20套,添置了价值4700多元的两支高频音响及相关设备。每样设备的添置,我校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不私自购买,杜绝了不良之风的产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