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1
21世纪是国际化和动态化的时代,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针对服装领域,用户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寿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运用供应链管理以提升我国服装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已成为服装企业管理者及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课题力求培养服装企业员工熟悉并自觉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进行服装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为今后的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特点是针对服装这个具体的行业,从管理视角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和规划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服装行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与供应链运营管理和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供应链原理和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
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作为研究方法,运用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具体来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掌握了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加强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供应链管理不善问题也在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中普遍地存在着。在分析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选取A企业为例,对于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意义重大。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2
关键词:项目管理 供应链管理 作用 竞争力
1.引言
在短短的几年中,全球经济发生大巨大变化,如:关税的降低、世界经济区域的划分、市场竞争的全球化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企业可以将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到供应链管理中,以“组”为单位的顾客服务模式,建立起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新的组织结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有的潜在的客户随时都可能被别的企业夺走,企业的生存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此时,企业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并不只是由一个企业单独决定的,而是由产品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来决定的,产品之间的竞争也就演变成了供应链的竞争。
2.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含义
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直至最后将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销售到广大消费者手中,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网链结构的模式。供应链管理主要就是针对整个供应链关系的管理。
3.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再结合供应链的定义,可以将项目供应链理解为: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现金流、物流的控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周期的网链结构模式。而项目管理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就是在整个项目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它的系统化、协调化、集成化、同步化,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寻找互补的外部优势,将所有参与的主体构建成供应链网链中的组织,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整体优势。这种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更能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供需双方的交流,降低了供需双方的市场风险。
4.项目管理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供应链的管理是企业姑那里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多个企业的合作起管理模式已经与原来单个企业的管理有所区别。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企业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像从前的一个企业的管理一样采取一种规范的、固定的部门建制。
5.项目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中的工作流程主要现有顾客开始,再经过零售商、经销商、制造商、供应商,通过一级一级的传递,将顾客的需求传递过来,再一级一级的将顾客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传递回顾客那里。由此可见,顾客在供应链中不仅是起点还是终点。由于在供应链管理中有着不同的顾客层次,各层次剪得顾客需求不同,就迫使项目管理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即:围绕顾客的项目。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整合出一条合适的供应链,将供应链的运营看作是一个项目来实施管理,并充分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经营理念来管理供应链。
5.1对供应链中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
在传统的企业组织机构中基本都属于垂直式的、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将类似的资源进行集中使用,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奠定了基础。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在于:当涉及多个项目时,每个项目在资源的优先使用权上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存在着权力集中的弊端,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不确定性,会导致项目决策经营状况与原来的预期不符,有的还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
5.2充分利用企业项目组织结构中的人力资源
在企业的项目组织结构中,企业的项目经理可以从企业的租赁给吃了个或基层管理则中进行选择,他们的权利将是企业组织机构赋予的最大权利,有权利调动企业内部、外部所有资源,可以对项目小组内的大小事务进行决策,而不必通过企业的最高领导层。项目经理可以直接领导来自企业各部门的参与项目的人员。
5.3努力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必须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是企业实施供应链项目管理的主要核心。顾客可以划分为:关键顾客、合适顾客、一般顾客三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为顾客整合出一条适合顾客的供应链。再由企业的项目部成立一个小组专门对顾客这条供应链进行管理,项目小组的权力很大,可以有权负责特定顾客的业务,如:顾客需求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生产计划的制定、产品的营销、顾客对产品质量的信息反馈。这个顾客项目小组主要目的是通过整合资源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总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总是一个难点,而将项目管理运用到供应链的管理中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供应链中的各企业之间是一种良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是由于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共同利益决定的。企业的项目管理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3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相互合作不断整合与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在此能够正确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是具有丰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世界顶尖水平的企业。
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流管理具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别。我们所常见的物流管理所指的就是对物资的运输、派送等等一些简单的活动,实现了企业与用户之恋的联系。但是较为广义的物流管理所指的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转化,我们所了解到的广义的物流管理往往都被人们认为就是供应链管理。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建立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反之,供应链管理能够对物流管理有着集成的重要意义与重要作用。所以说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都是围绕着企业的领导核心所开展的。能够及时地对企业的信息流通与资金流通等等有效地进行控制。从最初的原材料的采购一直到产品的生产,能够让生产者一直到消费者形成一个链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始终说法不一,但是一般来说都具有下面一些特点。首先,从范围上来说,供应链能够把所有对产品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都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中,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相互合作从而能够达到同步生产的联系。第二,供应链不仅仅是一条链接,而且还是一条具有增值意义的链接,它能够让所有参与到这一过程的参与者都能够了获取到利益,物流在供应链中增加了产品的价值,让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取得增值的收益。最后,一个企业不仅仅能够承担着一条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还可能是另一个供应链上的另一个角色,一条供应链往往都是由多条供应链组成的。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首先,具有极高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供应链管理作用下的物流管理大部分的信息都来源于十分专业的供应商所提供的的,这样就能够有助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具有更广泛的涉及面、供应链作用下的物流管理所能够涉及的供应链的结构能够对物流企业的供应商的选择以及生产与配送等等都产生影响,这些都已经超越了物流所应该服务的业务范围。第三,对员工的有着很高的素质要求。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是提供的技术服务的咨询公司,所以员工不仅仅需要具有更加丰富的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更加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能够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着超前的风险预见能力和对市场风险的及时应变能力。
(二)供应链管理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更高的效益。传统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往往都更重视都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的最小化,然而在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则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这样会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第二,通过对过程的优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弥补传统的企业的运作方面的缺点,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则更加强调对过程的优化,能够最有效地减少供应链上的不稳定因素,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还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策划方案,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这一目标,从而能够让物流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第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对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往往物流企业很难实现对供应链的整合与融合,供应链管理则能够实现对物流管理的有效供应商加以集结,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能够提供给客户更为合理的物流方案,让所有的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地更新,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重复利用。
(三)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第一,对库存的管理。通过供应链的管理能够实现对库存管理的订货时间与运输时间的缩减,从而能够加快对库存的周转速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与彻底的展出缺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更加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与企业的运作。第二,对订单的管理,订购的过程正是供应商向生产商发出订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供应商的管理以及对订购合同和企业的订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根据青岛数据进行网络补充计划的制定。
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企业能够自主的制定一些相关的销售计划,通过合同签署与其他的公司与企业签订一些长期的合作关系,相互能够达成共识。通过对检查订购的数量以及订购送达的供应商对接收的货物进行支付。第三,对仓库的管理。仓库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仓库简单的货物的验收与运输以及货物的出库检查监督工作,还包括一些代办销售以及委托运输以及库存控制的管理业务。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起源于物流管理同时供应链管理更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最终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智艳芝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4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识别
1.1问卷设计与样本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具体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企业文化环境、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绿色服务体系。另外,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带来经济绩效。根据制度理论,环境管理的压力来自三个纬度,即标准化的、强制性的和模仿性的。因此,本文设计了21个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问题,涉及四个方面,分别为:企业意识和能力、财务绩效和成本、供应链影响以及政府法规。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设定了五个等级,分别为:1=根本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重要;5=非常重要。因为部分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不熟悉,我们在制约因素之前设计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题项,包括五个方面:绿色采购、生态设计、与客户在环境方面的合作、投资再生和内部管理。
根据资源消耗、环境排放以及绿色供应链实践等情况,我们主要集中对化工、电子、汽车和机电行业开展问卷调查。我们首先分析各个行业在中国的分布情况,然后选定这些行业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园,最后主要在苏州、大连和天津开展调研。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我们首先进行了预测试,对四个行业各选定两家企业进行了访谈,每次访谈基本都在半天,主要是看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和有缺项,问题的描述是否能让企业人员读懂。预测试没有发现明显问题,只对个别问题的表述进行了调整。
问卷发放主要通过三种形式:①通过政府部门向企业发放问卷;②对参加项目洽谈会的企业领导发放问卷;③对MBA以及电子、化工专业学位的在读和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回答的对象基本都是企业中、高层领导或者攻读硕士学位的在职学生,因此对问卷的理解比较准确。获得的问卷很多都是实名或者填写了企业相关信息,因此问卷填写结果比较可靠。问卷基本一个企业一份,对于一个企业获得的多份问卷,我们进行了比较分析,大部分填写比较吻合;如出现偏差,我们通过电话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实。
问卷调查从2037年5月开始到9月结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57.8%。其中化工/石化行业95家(占32.9%)、电子行业56家(占19.4%)、机电行业67家(占23.2%)、汽车行业41家(14.2%),其他30家(10.3%)。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考虑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调研,具体为:国有企业123家(占42.6%)、私有企业87家(30.1%)和外资/合资企业79家(占27.3%)。
1.2因子分析
为了识别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我们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题项的KMO值为0.886,大于0.85,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提取使用最大似然解并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分析采用Kaiser标准(特征根大于1)并进行碎石图分析。碎石测试和特征根测试均说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可以选择4个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四个因子提取的信息分别为23.0%、19.8%,18.5%和8.7%,累积为70.0%,这与调研前的预测基本吻合。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旋转因子负荷矩阵分别见表1。
本文把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四个因子分别定义为:企业意识和能力、财务绩效和成本、供应链影响、法规。为了验证因子分析得出的同一因子各个问题是否测量同一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内部信度分析,得到四个因子的克朗巴哈a系数分别为0.92、0.91、0.90和0.82,所有的克朗巴哈a系数值均远大于0.70的标准,因此保证了因子构造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影响力分析
为了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影响力,我们在前面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1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每个因子以及各个题项的描述性数据,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样本数分别见表2;各个因子的关联分析见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制约因素的各个因子值都处在3.50~4.00之间,也就是说企业认为这些因子重要,但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政府法规方面的制约最大,均值为3.96,接近4.00,其中一个题项,即“政府环保等方面法规执法不严”超过了4.00,这说明执法不严是企业缺少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大的制约因素。
表3的结果显示: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四个因子之间相关性很强。如政府缺少激励和执法不严,带来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效益不明显而成本过高,进一步又影响了企业的意识。
2.2影响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因子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制约影响力,我们借鉴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对于第一层因子,我们可以对各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进行归一处理而得。如前所述,四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23.0%、19.8%,18.5%和8.7%,归一化后的系数对应为:0.329、0.283、0.264和0.124。因此,设四个因子分别为yl、y2、y3和y4,则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总评价y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y=0.329yl+0.283y2+0.264y3+0.124y4
二级指标对应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借助与AMOS软件,把各个题项强制归为四个因子,得到各个题项对应于各个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对各个因子下各个指标的标准回归系数进行归一,获得各指标在其主因子上的权重。二级指标最终的权重,用各个二级指标对应于一级指标归一化的系数与一级指标归一化的系数相乘获得。
表4的结果显示,从最后获得的各个指标的权重来
看,权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为: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高,采用环境友好包装的成本高,政府环保等方面法规政策的激励不足。也就是说,这三个因素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造成障碍的影响力最大。
3 结论与启示
法规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最主要的压力;国家和地方法规是影响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调研分析的结果显示,企业认为政府法规是制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规,但执法不严,企业违法带来的罚款小于甚至远小于守法成本。因此,大大挫伤了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另外,绿色供应链管理属于超前的环境战略,其目标远高于法规的要求。目前,环保政策法规只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惩罚,缺少对一些积极环境行为的奖励,因此也制约了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
总体来看,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的影响力最大。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通常带来长期绩效,有时短期绩效不明显。目前,我国企业虽然都感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多企业还疲于应对短期的压力,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也缺少相应的能力。高层领导的重视以及企业内部必要的能力是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我国目前基本处于这个阶段,这与国外领先企业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类似。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供应链 物流系统
在21世纪,企业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增加,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产品周期缩短,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必须改善企业的物流管理。近年来,随着物流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管理成为管理领域的热门词汇,受到学术界的大量关注,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引入供应链,整合上下游企业的优势,共同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概念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版(2006)的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的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也就是说,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的流动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样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职能。
(二)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供应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面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随着供应链观念的发展,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也就是说,供应链的概念拓展到注意企业与其他企业乃至于供应链环境的联系。可以看出,供应链成为一个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的提出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学者对于供应链的理解有所不同,给出的定义也有差异。综合国内外的众多观点,本文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从最终用户到原始供应商的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供应链管理反映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强烈依赖于企业之间的协同战略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一方面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降低总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既要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整合,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也要努力使整个物流系统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目前,物流管理处于供应链整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四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成为支持物流过程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因素。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即无纸贸易得到了最广泛应用并展示了巨大效益。电子商务改变商务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商务模式的影响不可估量,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操作的趋势,将来还将有全新的供应链模式出现。物流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管理已经变成许多大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环节。例如,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已经将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已经从最初的被动支持其他业务活动的职能发展演变成为影响战略决策思维的中心。
学术界曾讨论过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供应链管理本来就源于物流管理,其发展过程就经历了从传统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的演化过程。物流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流管理跨越组织间的界限,寻求综合的物流控制和管理;狭义的物流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库存、运输等管理。实际上,广义的物流管理等同于供应链管理。Copper等学者就认为供应链是物流管理范畴的拓展,它除了包含与物品实际相关的各种活动外,还包括组织间的协调活动和业务流程的整合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供应链管理。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企业间的合作性与协调性。因此,将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前后延伸,拓展了物流的链长,提高了价值链整体协调性,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总量庞大但物流产业竞争力不强
从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仍然不是物流强国。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观念滞后,体制落后等原因,我们至今还缺少规模化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我国物流作业企业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对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物流作业企业的最好写照。
(二) 物流成本上升且企业兼并重组的压力加大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
0.引言
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决策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规划和蓝图,而供应链管理是在今后对供应链能力的不断认知与开发中形成的。本文主要讨论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决策过程,也就是,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战略如何紧密协作及供应链管理如何在组织中实施执行。因为供应链管理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响应,所以它依赖于战略的决策。任何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都应该从战略开始,因为战略要求交叉的多职能的思维,而这种思维与大多数组织中所要求的不同;余下的任务需要协调运作这些战略决策。一个好的供应链战略管理应该把供应链中所有活动视为一个整体。
然而,很多组织对供应链战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既然别的组织都实施了,他们也应该实施。据安德森咨询公司的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公司中有适当的物流/供应链战略的公司不到25%,尽管50%的公司都说他们正在开发物流/供应链战略,但仅有45%的公司知道他们的物流成本。另一项由Ems&t YoungLLP和Stevens技术研究院资助的调查表明,在80个被调查的公司中,仅有13%的公司认为他们公司的供应链战略与公司运营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在Stuart利用客户——供应商关系纵向研究中的数据,研究发现这种一致并没有促使供应链管理在正发展的全面战略决策中的地位和重视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1.供应链战略基本思想
所谓供应链战略就是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规划,它确定原材料的获取和运输,产品的制造或服务的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与特点。供应链战略突破了一般战略规划仅仅关注企业本身的局限,通过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规划,进而实现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供应链战略管理所关注的重点不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身给企业增加的竞争优势,而是产品或服务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供应链中运动的流程所创造的市场价值给企业增加的竞争优势。
费希尔根据产品的需求模式将供应链战略划分为两类: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和反应性供应链战略。费希尔按需求模式将产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产品和创造性产品。功能性产品包括可以从大量零售店买到的主要商品,这些产品满足基本需求,需求稳定且可以预测,并且生命周期长。但是,稳定性意味着竞争较激烈,进而导致利润较低。创新性产品指满足特定需求而生产的产品,企业在产品式样上或技术上进行创新以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尽管创新性产品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创新性产品的新颖却使需求不可预测,而且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般较短。
有效性供应链战略是指能够以最低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的供应链战略。由于功能性产品的需求可以预测,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妥善安排订单、完成生产和产品交付,使供应链存货最小化和生产效率最大化。因此,生产功能性产品的企业应该采用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反应性供应链战略是强调快速对需求做出反应的供应链战略,所对应的产品是创新性产品。这是因为创新性产品所面临的市场是非常不确定的,产品的寿命周期也比较短,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快速把握需求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对变化做出有效反应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通过产品需求划分供应链战略的方式为企业选择供应链战略提供了依据,但是实践中,很多制造企业在规划供应链战略和开展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以下首先分析国内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关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对策。
2.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认识不足
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思想较落后,许多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很多管理者对横向一体化、业务外包等管理思想认识不够,还停留在原有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思想上。有些管理者把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混淆起来,另外一些管理者则把供应链管理理解为供应管理。实际上,物流管理只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电子商务则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部分环节的电子化实现形式,供应链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供应管理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
2.2供应链战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制造业企业仅仅是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看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操作层上的问题,是对企业的生产和供应进行优化的方法而已。即使在国外的很多企业中,供应链战略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Deloitte管理咨询公司对北美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发现众多企业难以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正规的供应链战略。
2.3供应链战略与其他战略不匹配
供应链战略作为制造企业的一项职能战略,需要与企业的竞争战略以及其他职能战略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施。但是在很多企业中,本来需要密切配合的不同战略之间却是孤立的。在制定供应链以及相关战略的过程中,没有能够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考虑战略制定问题,导致不同战略之间不匹配,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不匹配而难以发挥供应链管
理的真正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