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壮医药线点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至今病因不明。本病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笔者近年来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最小24岁, 最大7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分类标准[1]: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痛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有上述七项中的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2.治疗方法 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取肝俞、脾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及足少阴肾经太溪穴。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禺、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治疗时遵循以上选穴原则,采用壮医药线直接灼灸在选定的穴位上,一点为1壮,一般每次每穴灸1~2壮,10次为一个疗程,停3~4天后再行下一个疗程。
3.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功能恢复,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有效:症状减轻,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功能均无改善。
4.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6例,占44.5%,显效12例占33.3%,有效5例,占13.9%,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
典型病例
曾某,女,57岁,2005年10月18日就诊。主诉:双指、膝关节、踝关节晨僵、肿痛3年余。经多家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药、西药、针灸治疗,效果不佳,现觉症状加重,行走困难,伴头晕、怕冷、腰膝酸软,舌淡红,胎白腻,脉沉细。X线摄片示:病变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轻度狭窄,骨性关节面模糊,血沉103 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痹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瘀阻经络。按上述方法治疗1个月,症状全部消失,行走自如,查血沉10 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恢复正常工作,1年后随访,未复发。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至今病因不明。本病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肝肾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邪之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善病痹”,《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治疗以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宣痹止痛为主。方取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俞穴,起到温阳益气、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作用,取上下肢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等穴,以取其阳明经多气多血,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疼痛局部循经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邪等无所依附,痹痛遂解。临床上多采用温针法、灸法、火针法治疗痹证,正如《灵枢·官针》云:“猝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临床采用火针疗法,疗效显著,李文增[2]采用火针治疗RA 25例,发现火针治疗RA集刺法与灸法于一体,共同起到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功能、控制风湿活动的作用。唐治安等[3]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RA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多种壮医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碳炭,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穴位上,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具有消炎止痛、宣痹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散结、祛风除湿、活血行气、强壮补益等功效。其作用机理是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经过对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效果灵验、适应证广、无污染、容易学习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期; 针灸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痹症”范畴,因其证候的特点,又有“顽痹”,“厉节风”之称。其临床表现为对称的多发性小关节,以手、腕、足等关节最常受累。我国RA患病率约为0.3%~0.4%。该病病情迁延,关节的反复肿痛常可引起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严重者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RA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4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风湿科病房和门诊患者,共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活动期判定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热痹阻证[2]。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13例,女28例;年龄16~77岁,平均(46.5±30.5)岁;病程6~48个月,平均(26±21)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27例;年龄16~75岁,平均(45.5±29.5)岁;病程6~50个月,平均(28±22)个月。两组患者均表现关节疼痛、晨起僵硬、肿胀、肢体功能显著障碍,红细胞沉降率(ESR)>30 mm/h,C反应蛋白(CRP)>10 mg/L,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针灸治疗:主取:督脉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肝俞、脾俞、肾俞、命门,手足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足少阴肾经太溪穴;局部取穴:肩关节取肩俞、肩贞、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趾关节取八风穴,1次/d,30 min,10 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药物组成:干姜20 g、丁香20 g、肉桂20 g、莪术20 g、荜拨20 g、麻黄20 g、高粱姜20 g、肉豆蔻20 g,水煎煮40 min(煎药机煎药,温度达100 ℃),浓煎取汁3000 ml倒入足浴桶,其内放入一小凳,嘱患者踩在小凳上,先熏蒸,后待药液冷却至38 ℃左右后再踩入药液中清洗患处,即炎症关节,每次45 min,2次/d,10 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实验室指标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80.4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室指标情况 观察组中治疗无效的4例和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8例ESR和CRP没有变化,观察组余37例和对照组余33例治疗有效的患者ESR和CRP变化情况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无任何晕针现象。观察组治疗期间有2例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瘙痒,可忍受,未中途退出治疗,停药后皮肤过敏症状消失。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遗传、感染、内分泌等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该病5~10年的致残率可高达60%,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西医治疗方法单一,且对肝、肾、消化系统、造血系统毒副作用大,有时副作用甚至大于治疗本身,患者的长期依从性不佳[3]。祖国传统医学对RA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现代科学实验已证实,很多中药可以控制和减缓炎症反应,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同时提高痛阈值,起到消肿止痛作用。笔者对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RA进行了研究,该方主要发挥了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此方法无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运用,且疗效迅捷。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疗效确切。且该方法安全性较高,仅有2例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瘙痒,停药后过敏症状自动消失,提示了该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本研究因条件所限,样本量较小,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扩大样本量,以期对该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陆洪品.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49-50.
[2] 吕明,刘晓艳.风湿康复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5):93.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085-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属中医“痹病”范畴。我国的发病率为0.38%~0.44%,现临床所用西药和激素虽能使部分病人得到缓解,但起效慢,副作用明显。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我院风湿科2001~2004年期间住院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对本病的分类标准。均长期服用1~2种慢作用药(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及小剂量强的松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不佳,仍有关节痛及晨僵。按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2.18±3.92)岁,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1.37±1.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西医方面:主要表现晨僵、关节疼痛肿胀以及畸形,活动障碍等,有些病人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中医方面:主要表现头昏、腰痛、腰膝酸软无力,小腹凉,偶有心悸、胸闷,肢体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舌尖边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顽痹,证属肝肾阴虚,痰瘀阻络,寒热错杂。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氨喋呤10 mg,每周1次;静脉注射强的松1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黄芩、黄连、野;待患者自觉心悸消失,头昏减轻,腰痛及腰膝酸软无力稍好转,将上方各味中药加量继续服用;待头昏消失,腰痛、腰膝酸软明显好转,将山药、牡丹皮加量,同时加用徐长卿、桑寄生、鸡血藤、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补血养血、活血通络;待肢体关节酸痛、麻木,屈体不利较前好转,加附子、肉桂温补肾妇,服至小腹凉感、腰痛、腰膝酸软消失,并将汤剂改为丸剂巩固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1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痹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建议的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关节肿痛明显好转,功能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有效:关节肿痛好转,主要化验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和治疗前比较均无进步。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见表1。
3 讨论
RA属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机制多有论述。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儒门事亲》则认为“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时至今日,现代医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潘氏等[1]认为RA不应以风、湿、寒、热来论其基本病因病机,而应从阳虚气弱,四末不温为基础,瘀血浊凝聚关节为基本病机来认识。风寒湿邪可诱发或加重病情,但RA关节病变的直接病邪却不是风寒湿之气。治疗时也步步顾及到阳虚与瘀血。刘氏等[2]认为,RA与一般的热痹不同,其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寒胜其热;主要是风寒湿三邪已经深侵到肝肾、筋骨,尤其是伤害了肾。且病程较长,寒湿、痰浊、瘀血、贼风互为影响,凝聚不散,经络闭阻,血气不行,又可加重病情,常见为肾虚寒凝证。中晚期RA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寒凝络闭,经络蓄热,痰瘀互结,风湿痹阻,脏腑之虚主要在肾,且有寒、热、阴、阳之别。李氏等[3]新近提出RA是“新病入络”的代表病证,毒损肢节络脉,络道亢变,络脉虚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
本研究中患者均久病,素体虚弱,不宜使用虫类等克伐过重的药物搜风通络,此类药物多为辛燥之品,具有一定的毒性,用之不当,易伤正气,正气一伤,邪气难除。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中药六味地黄汤为主方,益气养血,补其肝肾,扶其正气。同时配黄芩、黄连、野清热解毒消炎,以制其热,在患者体质逐渐增强的基础上再加以作用平和的桑寄生、徐长卿、鸡血藤、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补血养血,活血通络,以进一步增强体质,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并在滋补肾阴的同时配以附子、肉桂,温补肾妇,以达阴阳平衡,进一步增强患者体质,患者配以适当的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速康复,取得良好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在辨病与辨证结合思维模式指导下的联合西医的治疗方案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在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体征、功能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潘远根,旷惠桃.类风湿关节炎病机的再认识[J].中国中医药信息,1998,5(1):12.
[2]刘玉铱,范金茹.旭痹健步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1(3):8.
[3]李文芳,王为兰.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河南中医,1992,12(3):36.
[4]张妍,王亮,王波,等.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4例[J].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07,35(1):48.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4
或因感受风寒,导致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拍打疗法治疗上述疾病,可获奇效。
热姜汤拍打法
姜为老姜的干燥品,其性味辛,热,具有温中、回阳、逐寒之功效,主治胃腹冷痛、虚寒吐泻、手足厥冷和痰饮咳嗽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干姜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醇、姜辣素和多种氨基酸,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兴奋大脑皮质和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适应病症:适用于冬春季感受风寒,出现头痛、颈痛、四肢关节或全身肌肉疼痛等症;或经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者。
治疗方法:取干姜30克,用刚刚煮沸的开水约150毫升冲泡;或加水250毫升左右,用小火加热至沸腾,立即倒入搪瓷碗中,10分钟后趁热使用。治疗者洗净、擦干双手,用双手蘸热姜汤,先在患者的颈后(第七颈椎处)、双侧肩膀拍打,然后在腰椎部、双膝部拍打,最后在双侧小腿肚处拍打。每天早晚各1次。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再受风、寒;不宜饮酒和吃生冷食物。如能配合晚上热姜水烫足,则疗效更佳。加强防寒保暖,防止受寒复发。
热米酒拍打法
米酒性味辛,温,具有解表散寒、升提阳气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米酒除含酒精外,还含有多糖类、多种氨基酸和少量维生素。酒精可促进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适应病症:因冬春季感受风寒所致的颈痛、上下肢疼痛、双小腿转筋以及痧症所致的局部不适等症。如能配合中西药物治疗,疗效更佳。
治疗方法:取40度以上米酒100毫升左右,倒入搪瓷碗中,炖热至稍烫(约70度左右)后取出,趁热使用。治疗者洗净、擦干双手,用双手蘸热米酒,先拍打患者颈后(第七颈椎处)及其附近,再拍打两侧手臂、脊柱两侧和双大腿根大静脉处。每处拍打20~40次,以局部皮肤发红微痛为止,手劲要由轻到重。休息3小时再重复拍打一遍。每天早晚各1次。
注意事项:可适量饮酒,但不宜吃辛、辣、生、冷食物。忌受风、寒,并注意加强全身和患处的保暖。
热苍术艾叶汤拍打法
苍术性味辛、苦,温,具有健脾燥湿、祛风辟秽之功效,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寒湿吐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苍术茎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具有血管扩张、镇静和麻痹作用。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之功效,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痛经、月经不调,外治湿疹和皮肤瘙痒。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艾叶的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此外还含有腺嘌呤、胆碱、多种维生素和淀粉酶等,对局部有镇痛、营养和促进康复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护理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pain and curative effect. Sel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34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randomized, 17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of 1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2%, the control group was 64.5%, two groups is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pain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n the basis of ease, improv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 key words 】 nursing intervention;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pain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疾病,通常患者四肢关节会感觉到疼痛、肿胀,且会呈现出对称性表现,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拖延日久,病情会随之加重,从而导致关节畸形或者其它不可设想的后果[1]。本组研究选取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与疗效,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选取的34例患者经过病史问询、X线片照射、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照组17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从47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53.2±4.7)岁;观察组17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从45岁到83岁,平均年龄为(54.1±3.6)岁;两组患者均具有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1.2方法
对照组在日常服药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主要是对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禁忌事项等进行指导与说明。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及日常用药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所述:
首先,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生理心理状况等进行初步评估,然后根据相关标准自制调查表,包括患者年龄、病程、疼痛程度、多发期等,并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受感染风险、药物史及相关反应等;
其次,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系列的沟通了解,并通过礼貌、文明有条理的思路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对其讲明此病的表现,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成功案例等;增加患者治愈的自信心;然后,通过与患者间的语言、动作等互动,改善患者的焦虑、紧张、耐受力差等心境,尤其是对于已经形成抑郁的患者,应该多给予关怀,帮助并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尤其是应该对此类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性格进行了解,从而针对其特异性差异而制定出较具个体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第三,应该正确指导患者,让其明白服药与治愈之间的关系,服药时间、剂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增加监督与观察,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第四,按照相关条例与措施,对患者的四肢关节功能进行恢复训练,可通过按摩、按压、尝试性舒展关节等轻微的活动来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然后逐渐的增加强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从意愿上与意志力上愿意自行伸屈,增加患者的主动康复性;还应该从饮食结构的调整、营养的摄入,增加强筋骨、补益气的食材,帮助患者疏风清热、增强体魄;还可以增加其它的中医辅治疗,如针炙等。
1.3判定方法与评估标准
若患者不适症完全消失,各项检查达标,则视为显效;若患者此类症状基本改善,但局部依然存在疼痛症状或轻微不适,检查基本恢复,则视为有效;若患者症状并未消失或改善,且检查未有明显功能恢复,则视为无效。具体的计算公式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或100%-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疼痛等级评分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疾病,通常患者四肢关节会感觉到疼痛、肿胀,且会呈现出对称性表现,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拖延日久,病情会随之加重,从而导致关节畸形或者其它不可设想的后果。从致病机理方面来看,至今的研究尚未对其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结论,然而通过临床经验与治疗效果综合评估,通常认为这种病多因骨质变化、受潮热、感染、损伤等时间过长,而渐渐造成影响并引发症状,一般这种病会在天气变化时表现的尤其突显,尤其是解放后的时期,这种症状最为多见,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与饮食结构、劳动强度的降低等,此类疾病虽不多发,但是其表现依旧,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
在临床治疗中,会通过口服一些药物来加以改善,虽然可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但易复发,药物依赖率依然很高,因此,在临床实际治疗中,会给予护理干预以及建议采用传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控制疼痛、化解湿气、增加气机的通畅等;另一方面,也会利用现代化的运动理念,增加患者的适量运动并帮助其肢体功能恢复与心理状态调节。
本组研究中,在口服常规对症西药的同时,也给予了患者一些护理干预,并通过情感疏导、情绪导引、心理干预、正面影响、饮食调节、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手段,与患者一起渡过治疗难关,并与其家属、医生、护士等共同建立起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治愈体系,这样更有助于患者从多方面综合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在缓解的基础上,提高关节恢复功能,并帮助患者舒缓心理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6
膝关节疼痛是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引起膝关节痛的疾病常见为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而以老年骨性关节炎最为多见,笔者自2006年开始运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疼痛5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女性36例,男性14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较长为2年,最短的是6个月,患者做针灸,理疗,按摩等效果不明显。
1.2临床症状和体征
膝关节强直,屈伸活动困难,屈伸度在15-30℃之间,关节周围有压痛,活动时关节疼痛加重,膝关节周围的组织坚硬,弹性差,膝关节正侧位片示:构成膝骨面关节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部分关节面边缘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变窄,髌骨上下缘韧带钙化。
1.3治疗方法
①定位:弯曲双膝关节,取疼痛膝的内膝眼、外膝眼,常规消毒,如关节腔肿大明显,腔内有积液应先抽出积液,然后取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20,关节腔内注射,一周注射1次,4-5周为一个疗程。
②中药治疗:通过辨证施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药方:黄芪30、桂枝10、杭芍30当归30、川芎10、全虫6(研吞)、鸡血藤15、木瓜15、僵蚕15、甘草5,水煎服5剂为一疗程。本方黄芪宜重不宜轻,气虚加党参、白术,关节软麻木加杜仲、牛膝、伸筋草、海风藤等。
2结果
通过用上述综合治疗后,显效为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的有38例,占76%,好转为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改善7例,占16%,稍有好转为疼痛好转,关节活动较前改善5例,占10%。
3讨论
膝关节疼痛是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引起膝关节痛的疾病常见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关节游离体等,而以老年骨性关节炎最为多见,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病变以关节软骨损伤及骨质增生为特点,因是负重关节和多动关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屈伸困难,僵硬,肿大弹性差,活动受限,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血行不畅,经络痹阻,筋脉失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以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舒经活血等作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射关节腔内起润化做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发挥弹性作用,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化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因此在治疗期间要求病人注意休息,减少关节的负重,避免剧烈运动,治疗后关节疼痛缓解、伸屈功能改善,肿大僵硬消失,活动较前方便,临床上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膝关节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掌握适应症及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在社区及基层医疗单位康复理疗科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实用骨科封闭疗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汤华丰 .199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