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机械制图;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准确、熟练地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后续专业技术的学习能力,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当前机械制图教学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中职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尤其是平面几何基础差,加上缺乏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及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致使他们学习困难。其二是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传统,课堂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忽视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深感枯燥、乏味,产生畏学、厌学心理,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针对《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笔者认真研究了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一堂课或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和任务,而是要看每一个学生是否学有所获,是否有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并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机械制图》这门课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直观教学,构建空间思维

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中职生普遍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加上缺乏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及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而《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灵活的采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去观察、分析,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作为《机械制图》的重要的理论内容,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和投影模型让学生去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三投影面体系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点,得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这比教师靠书本讲授效果要好的多。再如学习组合体的相贯线、截交线时,由于概念抽象,图形复杂,很多学生难以想象,导致学习困难,这时可以用实物和模型来演示,让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构建空间思维,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除了采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外,还可以采用表达内容丰富、直观效果更好的多媒体技术。

二、任务驱动教学,引领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使学生找出哪些是已学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并逐步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实操性很强,特别对于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学习,需要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掌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把握知识,提高技能,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以零件测绘教学为例,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零件测绘的过程、方法和步骤,综合运用前面各章所学的知识,提高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同时,在零件测绘过程中,掌握量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零件测绘的基本过程是:给出零件—了解、观察、分析零件—徒手绘出工程图样—测量零件并标注尺寸—必要的技术要求说明—核查、校对,绘制出标准的零件图。可以把整个测绘过程设计为一个大任务,教与学都围绕着完成任务来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激发课堂活力

传统的授课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交流少,学生之间交流更少,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而小组合作学习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教师不必居高临下,满堂灌输,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充满活力。而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胆量和团队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在《机械制图》这门课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合作探究。以读装配图这一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例,笔者课前布置了读虎钳装配图的任务,把相关装配图的知识融入其中,并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看书、找资料,可以解决一部分较简单的问题,如装配图名称、比例,零件总类等。剩下一些较难的问题,如装配图的装配关系,尺寸关系、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等,笔者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先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学习。学生在交流意见和看法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理解,可以集中小组的智慧,从而再解决一部分问题。小组内部讨论完之后,还会有一些问题理解不透彻或者没有解决的,这时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学习,即课堂研讨。在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碰撞,很容易产生灵感的火花,促使知识的生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全班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要善于引导和组织,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

四、模拟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

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机械制图 激发兴趣 教学灵活 实践 创新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制图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就不可能用心去学习,因此,我们必须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就可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大致归纳了两点。

1.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技校的学生都是90后,个性特点比较强,较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不浓。在很多时候,他们听课只是对老师的语言、动作、为人感兴趣,如果他们接受老师的为人,对老师所教的这门课也会有较高的兴趣,但是如果他对老师产生厌烦感,在学课时也会产生烦躁感,而变得不愿意学。根据这一点,开学上好第一节课就显得相当重要,老师在上课前要多准备实例,比如一些儿童组装玩具的图样、组合家具的组装图样等等。让学生自己由图样猜测实物,分析图样上的细节,初步认识图样的作用,然后告诉他们如果在生产中能够熟练地看图样并绘制图样,就等于掌握了工程技术的通用语言。它还是国内外技术人员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教师要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新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教师对第一课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做到精心设计,直接关系到以后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课程感兴趣了,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为学好本学科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利用简单的教学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学好机械制图课,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技校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对这类专业基础课是首次接触,因此,我们要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模型这一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另外,老师可以自制一些简单模型,便于学生直观学习课本的例图,有利于学生从事物到图形的转换。同时学生看到老师亲手制作模型的工作成果,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心理,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对于一些知识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只看课本的图形,要做到真正理解透彻是很困难的,特别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这两个知识点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用白纸板作为三投影面体系,使用两个小珠子配合演示。课堂上让三个学生一组,以小珠子当做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珠子(可设为A点)并用强光电筒照射,一人用尺子作垂线,另一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到的平面点的坐标,很直观地看出各投影点是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最后总结,只要知道X、Y、Z轴的坐标,即可知道三投影点的位置,反之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直线投影有了直观的认识,理解了直线投影的特性。在以后学习“两点的空间位置”和“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也可让学生应用这种方法,动手体验、观察结果,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不再是灌输,而是有意思的实践。

二、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是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在教学中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就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选择一些模型让学生自己思考,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练习时如遇到无法想象的图形,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模型,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制作模型很困难,教师无论怎样想方设法地比划,学生也是想象不出具体形状,这就需要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利用3DSMAX制作三维动画,可以任意摆放模型的位置,任意拆开分解,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一目了然。配合Flash课件将三视图的绘制过程按步骤演示,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剖视图这部分内容时,运用3D图像演示假想剖面的位置,可以在屏幕上多角度演示机件的内部构造,并结合剖视图的作图过程演示,使学生轻松地看懂机件的内部构造。这样,学生在比较直观和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手工绘图形式由于其劳累、繁琐和效率低下,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在教学时我们适当地介绍和演示简单的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的操作,比如AUTOCAD,使学生感性认识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优点,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后上岗工作做准备。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个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例如测绘实践的教学,第一步,教师要明确测绘实践的要求、做法及学习目标,按实际情况将学生分好小组,指导学生准备测绘设备、工具、指导书等。第二步,教师讲解测绘设备(较多使用机用虎钳)的工作原理,示范拆装零件和测绘主要零件。学生模仿教师,一边测绘、一边画草图。第三步,小组讨论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要具体研究各零件表达方案,当小组的草图方案完成后,教师进行指导、检查,同时让学生修改,最后绘制成一张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当小组内全部完成绘图任务后,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对各同学的表达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对于高级工班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学过的制图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制作、论文写作、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活动。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新课程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如果教师不能主动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工程制图;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旨在巩固和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现有的教学过程通常采用教师课前布置题目,学生分组进行拆装,拟定绘制方案,教师进行绘制方案的检查,学生分组进行部件测绘、绘制草图的过程。如何进行工程制图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借助现有教学资源,建立一种用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工程制图实践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新疆各大工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民族学生工程制图实践课程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的工程制图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民族学生来说并不适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民族学生工程制图理论基础及绘图能力相对薄弱,部分学生甚至还有语言障碍,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很多绘图能力及技巧都需要教师手把手示范。针对此种现状,现有的慕课及微课教学手段对少数民族学生并不完全适用。(2)现有工程制图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民族工科学生工程制图空间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直接由之前简单的形体三维图直接转换为复杂机械的绘制,很多同学无法适应。因而教师需要选择一些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来进行实践课程教学。(3)课堂上学生的兴趣点都在拆卸机器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拆装,进行部件尺寸测绘,对于零件及装配体表达方案选择、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明细表的填写等方面并不注重。在课后又无人指导,学生碰到绘图技术方面的问题,仅依靠自己又无法解决,因此大多学生对测绘实践课没有兴趣,最后提交的图纸错误也很多,远远达不到工程制图实践课课程教学要求与目标,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良性开展。(4)现有民族学生工程制图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依据教师示范,可以掌握拆装、测绘等实践操作技巧,图样表达技术却没有掌握,实践项目内容一更换,学生又完全没有了头绪。如何针对现有新疆民族工科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现状,利用已有教学资源,构建一种新的适用于新疆少数民族工科学生工程制图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课程学习难度,给予更多工程实践项目的学习与指导,以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及图纸表达能力,在培养民族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

现有的教学模式种类较多,各大高校教师也都选择适用于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进行授课,并无固定模式可寻。针对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与要求,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本文建立一种适用于少数民族学生层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方式主要为微课视频、项目式教学、课堂授课等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教学的授课模式。微课视频是目前上课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手段,课前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提炼后进行授课的视频短片。利用该视频的学习,学生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很轻松地掌握章节内容的重点知识。但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也需要教师花很多的时间提前准备[1-6]。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特点就是每个实践教学项目都包含多项工作任务,可以由几个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开始前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任务分工,项目开始后学生需要利用已有基础知识,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去完成各自的任务。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各自任务时也有可能遇到仅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将项目组的其他成员集中在一起,通过共同集中讨论,协商解决遇到的难题。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项目前期是由学生按照计划独自完成的,仅在讨论阶段才出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由于基础薄弱,民族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在自学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在此阶段可以采用教师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作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全程参与的方式进行指导,时刻准备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尝试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7-13]。

3工程制图实践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案例

工程制图实践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授课前先进行项目内容规划、制定项目任务要求、制定项目工作计划;针对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接受程度进行评估,并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项目任务学习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直至课程教学任务结束。按照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交流-评价为序安排工程制图装配体测绘实验。而在装配体测绘项目选择时,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能够完成简单的功用。一方面机构功能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绘制的图形较简单,学生可以没有困难地绘制出正确的图形,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绘制技术又得以掌握。一般选择小型机械,如千斤顶、机用虎钳,手摇式苹果去皮机等能完成一定功用的小型机械作为装配体测绘模型。以装配体测绘为例进行工程制图实践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案例为例进行说明。该实践项目案例流程见图1。课堂教学在进行手把手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整个装配体如何进行测绘的过程学习,教师还需布置一个简单的测绘项目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写出项目整个完成流程。该教学方式在2016学年20班民族学生中进行了采用,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学生中反映较好。教学后学生对该课的反馈意见中,大多同学表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并且很多同学表示希望能增加一些食品加工方面的机械,比如和面机、制馕机,烤肉机等。我们将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兴趣不断地增加、补充新的教学视频资源。

4结语

将微课及项目式教学引入原有教学模式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程制图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际上是在工程制图实践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增加零件测绘部分的学时,继续改造及完善可组装、拆卸的模块化教具实物模型和制图开放展示实践模型室。努力构建传统图学理论与现代技术应用相结合,重视教与学的结合,重视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实践环节与现代设计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研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研究,建立课内外相辅相承的学习方式的课程体系,积极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不断地进行网络资源案例的补充,辅助少数民族工科学生的工程制图实践课程学习。该方式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并能培养学生的参与学习及参与设计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晓菲,穆浩志,牛兴华,等.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6(6):81-84.

[2]穆浩志,薛立军,牛兴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大纲的改革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6(5):711-717.

[3]吴艳英,陈海虹,吴锦行.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48-149.

[4]刘金川.基于WEB的《工程制图与CAD》精品课程建设[D].华北电力大学,2014.

[5]邓启超.与三维造型技术相融合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5-119.

[6]蔡萍,孔松涛,李杰,等.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92-193.

[7]谢建华.基于成绩分析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146-147.

[8]熊志勇,罗志成,陈锦昌,等.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研究[J].图学学报,2012(2):108-112.

[9]何永玲,李尚平,陶卫平,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工程制图教学互动平台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2):23-25.

[10]温宝琴,高广娣,罗昕,等.民族班工程制图教学方法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9-80.

[11]沙吾列提•拜开依.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9(6):158-163.

[12]吐尔逊古丽•沙地克,朱顺先.谈少数民族班《工程制图》教法探讨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7-120.

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文4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术项目 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二、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三、项目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零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应用、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选择。解决办法是以项目形式设计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聘请企业专家答疑,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是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文5

模具测绘实训是高职院校中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模具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一个重要的模具结构认知教学环节。模具测绘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配合、工程材料等课程之后,以对生产中使用的真实模具的拆装及主要结构认知为主线,完整测出模具零部件尺寸,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经过整理,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及零部件装配有全面的认识。模具测绘不仅是模具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手段,更是模具制造岗位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认识典型模具结构,了解模具工作原理、模具零部件的功用、零件相互间的装配形式和配合关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能正确使用模具拆装常用的工具和辅具,掌握模具拆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产品测绘能力;学会模具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能熟练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制图能力。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模具拆装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具备产品测绘能力;掌握对测量尺寸进行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模具行业常用相关标准、资料和手册,会正确选用并查阅;能正确选定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具备一定的识读、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制图能力。2.方法能力。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及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3.社会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具有创新精神。

二、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不管在什么领域,所有职业的工作过程的结构大体上是相同的,一般都可以简要地划分为确认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和结果记录等这几个阶段。针对模具企业工作过程,将工作内容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融合,结合模具测绘实训要求,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策、实施工作计划、反馈信息、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评估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资讯

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师生共同解读“任务背景”、“工作任务书”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1.基本知识技能回顾。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制图、公差、材料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钳工工具使用、检测量具使用等技能进行回顾。2.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每个小组思考讨论该项目的关键信息,领会任务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模具的分类、模具结构及其组成、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等模具原理性知识;模具拆装工具与使用技巧、模具测量工具与使用技巧等技能性知识;模具拆装步骤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信息查阅、收集、学习理解并研讨、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专业书籍,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并对学生收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领会到复杂的项目需要进行分解处理,同时通过分工、协作,其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协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计划

小组内每一个学生根据在资讯阶段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以报告的形式制订模具拆装、测绘工作计划,初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不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干涉,只给出启发性建议和引导,并记录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出现的问题。此环节培养学生综合提炼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工程知识应用、技术方案写作等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决策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和比较,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具拆装和测绘工作计划,经与教师充分交流后形成小组最终工作方案和步骤。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谁负责拆装模具、谁负责测量尺寸、谁负责画零件草图并记录尺寸等。通过此环节,学生能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正确判断和制订工程方案的能力。

(四)实施

各小组按照确定的最佳工作步骤和计划开展工作。根据小组分工,做好模具拆卸、尺寸测量、草图绘制、模具装配复原、试模等工作,并单独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CAD图纸。做好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和要点记录,并完成工作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场面和观察细节,对各小组所画结构简图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等进行指导和评价记录;对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草图绘制质量等作评价记录;对模具装配质量作评价记录。此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提升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

(五)检查

1.小组自查。学生对装配复原的模具进行人工合模验证,并在成型设备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模具间隙是否调整均匀;检查图纸中视图表达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完整、形位公差是否正确、表面精度是否合理等。2.教师检查。教师主要确认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记录问题情况。通过此环节,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上实现了提炼升华,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优化组织教学。

三、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考核评价体系

机械制图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电 课程

一、机电类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

(2)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

(3)掌握满足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

(4)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理论,其有较强的机械制图、识图能力,具有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工装设计方面及—般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的能力。

(5)掌握机床的结构、原理,具备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能力。

(6)掌握以电工电子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为主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调节、维护、技术改造、数控设备的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阅读和应用本专业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获得中等技术等级证书。

(8)能通过有关部门考试取得下列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或B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以及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二、机电类专业教学要求

1.开展机电类专业社会调研和国内外比较研究。

2.按机电类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3.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4.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5.提出师资、实验、实训基地、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规划。

6.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三、机电类专业教学设计

1.归纳和总结适合实践教学的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项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小组教学法:是根据教学任务、目的,结合学生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讨论、实训,体现各小组特点的一种方法。

实例教学法:又称为产品教学法,是以制作实际产品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工艺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讨论和设计各环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加工方案。

模拟教学法:是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据此还可获得重复训练机会,以及随时进行评价的可能性。

2.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改进考评方式

高职机电专业教育是把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不仅获得的毕业证书应达到这一标准,而且获得的“双证书”或“多证书”也应达到与此相应的标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认证的学生的成绩可以当作本专业相应课程的学习成绩,或者把某项国家认证引入正常教学程序而取代相应的学科教学。

在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应避免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动手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工作计划制定、元件的安装与调试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

(2)对于知识目标,着重考核学生对元件工作原理、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方法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4)社会能力,则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心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的考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后递交的报告作综合评分,知识目标方面则主要通过考试或通过回答教师给出的与项目相关的问题进行考核。

3.注重机电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机电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专业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机电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作者单位: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