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的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的专业范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35-03
临床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作用一直不容忽视。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融、涉及知识范围非常广泛的边缘科学,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现代化的仪器、方法、管理来分析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指导诊疗活动、提高诊疗效率。随着近年来检验相关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诊疗对实验室检查内容与方法的要求日益增高,临床实验室的新项目、新方法不断涌现,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检验医学教学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为临床实验室培养出能够充分适应新局面的检验人员。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新要求
医学检验范畴的不断扩展、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检验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检验数据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加重。因此,临床诊疗对检验专业的质量要求、速度要求、人员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我们不能只拘泥于培养单一的、只具备操作技术的人员,而是要培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高水平医生的教育应包括重复的训练、对训练结果严肃的评价以及学习者对评价的正确反馈。作为教学医院,如何能够尽快满足临床診疗对医学检验专业日益增高的需求、为医学检验科输送合格的专业人员呢?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了解实习生专业水平,开展个体化教学
1.首先,对医学检验实习生进行入科摸底考试:包括临检、生化、血库、微生物、免疫实验室以及相关生物安全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考试。
2.其次,根据各专业考试成绩,将该专业成绩较优的实习生优先分配至相应专业实验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转。由带教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培训操作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强调注意事项,接触初步的质量控制概念。
3.专业考试成绩最低的实习生,在主班岗位轮转一个月,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标本的接收、录入、查询、报告整理、报告发放、门诊采血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由于主班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主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自学。
4.各实验室实习生在一个月后重新进行专业考试。与摸底考试相比,增加本月内实习内容,包括标本的前后处理、仪器操作技能与规范、记录填写、复查复检规则以及与临床沟通技巧、危急值报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等内容。成绩最低者,下月进入主班岗位进行实习。
5.主班岗位实习生月末考试内容为检验相关基础理论、实验室Lis与His系统应用、实验室工作制度与流程、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原则上能够达到及格水平,即可进入临床实验室进行专业实习。否则继续在主班岗位轮岗。
(二)全面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改进以往实习生只进行标本检测相关工作的实习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逐步培养知识全面、流程熟悉、适应能力强的检验实习生。
1.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相关临床诊疗知识匮乏的特点,由带教老师重点讲解实验室数据结果与相应临床疾患之间关系的内容,加强实习生临床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
2.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标本的检测,而是由带教老师负责讲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概况、检测原理、仪器保养维护以及简单故障的处理。要求实习生离开本轮实习岗位时,能够掌握本室操作规程及简单故障的处理。
3.树立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意识。熟知《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各级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实验室管理流程,能够树立协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意识。
4.熟知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要求、内容、流程。检验科微生物室协助医院感染科开展的相关工作现已成为院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生需在知晓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熟悉相关流程,明确此项工作内容及要求。
5.建立循证检验医学的意识。随着临床医学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标本检测和报告发放,而是要逐步树立循证医学的意识,学习对工作内容进行追踪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证据。
6.全年参加科室内、外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实习生参加院内外感染、急救、质量控制、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行业内的专业培训,扩展知识面、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早日进行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岗位要求。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查阅专业文献的习惯,使其了解行业动态,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7.开展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学为培养准医生的人文职业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实践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实习生进行医学伦理学与医德医风教育,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保护患者隐私、改善医患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诊疗病例,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活动的顺畅实施。
8.参与科研活动。医学生在校主要接受的是医学理论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因此,在实习期间参与科室科研课题的实施,能够尽早、有效地培养科研意识、熟悉科研思路、提高科研技能。
9.参与科室工作会议,树立主人翁意识。实习生参加科室工作会议,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将对科室架构、日常工作、行政管理等产生一定的认识,并有助于了解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培养医患沟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人民群众对医疗活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更好地解决诊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临床教学实习,承上启下,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实践,增强其沟通能力。带教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言传身教,教会实习生处理简单的医患沟通问题,并培养实习生的应急能力,将有助于其在工作岗位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诊疗过程顺畅、避免纠纷。
(三)定期进行实习效果汇报
每月最后一周由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制作幻灯片,汇报月实习内容与实习效果,并提出建议与意见。科室带教负责人负责记录并逐一落实实习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四)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因此,教学评价结果是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
1.开展技能考核。
杨海燕等对229名临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出科考核、毕业考核所占总数的比例為41.9%,而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24.7%和18.1%。鉴于此种情况,各实验室实习生每轮转周期(约一个月)(下转128页)(上接36页)将进行本室阶段考核,轮转半年后在带教老师的全程监督下进行实验室实习内容的讲述与操作,由带教老师逐项进行打分与效果评价,并在下一轮实习生轮转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工作。
2.开展专业竞赛。
六个月实习期后,实习生完成全部实验室及主班岗位的轮转,即进行专业竞赛。由各实验室组长负责准备理论与操作试题各一道,进行限时竞赛,记录成绩,并作出评价。
(五)开展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能够提供实时工作场景,不仅教学效率高,且效果显著。通过模拟急诊检验、急诊用血的工作场景,培训实习生对急诊检验、输血进行合理的时间配比、提高检验效率的能力。
三、结束语
医学生生产实习阶段是其专业生涯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基本的伦理品德、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都将对其职业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璟璠等通过参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体会到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把临床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并贴近实际,实现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全方位素质培养,有助于为临床医学实验室输送合格的储备人才,为检验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左岩等
参考文献:
[1]赵志敏.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以神经内科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3).
[2]牛莉.临床教学实习中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家健康,2016,(21).
[3]杨海燕,冯慧芬,靳荣荣.临床本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6).
[4]张璟璠,刘俊芬.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8).
[5]李艳.浅析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大家健康,2012,(7).
[6]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
医学检验的专业范文2
1.医学检验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于组学技术和转化医学的实验室与大型企业开始成长,比如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出生缺陷、产前诊断、耐基因检测、易感基因检测、转化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医学实验(研究)室、检验诊断试剂相关企业、生物技术相关企业等,相关检验产业岗位需要既有检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有检验销售、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由于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产业的不断涌现,检验仪器和试剂相关企业、生物技术相关企业逐渐成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毕业生心目中的重要就业意向。
2.学生就业情况传统医学检验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是医院检验科(常规检验),方向单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根据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3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见表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为医院和医疗公司,数据显示进入医疗公司的比例逐年增加并已达毕业生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工作岗位为医学检验技术、实验室技术和检验试剂、仪器销售,这对传统的医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3.校院(企)合作需求在高职高专办学过程中,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积极探索校院(企)合作办学的模式。2008年与浙江省人民医院签订了检验专业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院校合作教学团队,与5家省市级医院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医院检验科教师不仅来校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使院校合作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毕业生就业趋势,在专业建设中加强了与检验相关医疗企业的合作,2009年以来,先后与2家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签订了订单实习协议,但是这些沟通往往周期过长,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教学水平得不到完善和提高。
2011年1月,对浙江省34家医院(其中三甲、三乙、二甲医院各8家,二乙医院6家,一甲、一乙各2家)以及14家相关企业就校院(企)合作有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相关企业对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教学资源库对在职人员培训以及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都有强烈需求,具体见表2。
二、校院(企)合作网络平台的框架
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合作培养、共同质量评价等多样化合作的方式,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网站系统软件结构如图1所示。网站栏目设置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相关政策、教改与科研、学生工作、校企互动、教学资源下载等部分。校企合作网络平台可通过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实现:
1.共享资源管理主要有本专业动态、职业技能操作规程、专业教学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及常见问题解答等。通过这个模块,医院、企业可以了解本专业动态、共享专业教学资源等。
2.信息管理通过专业概况、人才培养方案、后期教学、校企动态等基本信息,产业单位可了解学校专业概况,包括专业介绍、师资团队、实验实训条件等,及时提出教学建议;学校根据医院、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就业方向模块的开设,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该模块将展示校企合作的最新动态与成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等分类信息,做到校企双方信息互通。
3.留言帖子管理管理讨论区的帖子。通过互动交流,学校把企业、行业的技能标准、岗位要求、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体系之中;企业、行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校设置专业课程和专业建设规划,为提高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需要的无缝接轨创造条件。
4.用户管理记录校企双方每个会员的基本信息,如登录名、密码等。用户注册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用户存储注册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码保护问题、电子邮箱地址等信息的录入;用户登录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已注册用户提供登录服务,提高注册用户对本系统的使用权限。用户类型由教师用户、学生用户和企业会员组成。
5.系统配置管理记录拥有管理员权限的账户的登录名和密码。因该网站为校院(企)合作网站,管理员分为校方管理员和合作单位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具体权限相同。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开发设计背景及理念,本项目组成员对建立学校、医院(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校院(企)合作共建或开发教学资源库的可行性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并构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院(企)合作网络平台。该平台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的内容上网,并实现了在线互动,将原本网下进行的业务网络化,充分体现了设计之初所确立的理念,深化和拓展了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内涵建设。通过该平台,学校根据市场检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及时提出教学建议;学校可把企业、行业的技能标准、岗位要求、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体系之中;企业、行业可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融合企业文化要素的教育,可以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度。以产教结合培养人才为核心,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寻找优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从而稳固校企合作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后,一定会使校院(企)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宽,达到学校、医院(企业)、学生“多赢”的目标,实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回归。
医学检验的专业范文3
作者:林发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已经发展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学科。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临床医学检验水平能够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而医院的医学检验水平对其医疗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缺乏关于医学检验工作者对专业状况认知的调研,为了了解其对专业状况相关问题的观点与态度等,笔者设计调查问卷在医学检验工作者中展开初步调研,为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广西和山东19家医院的医学检验工作者进行调查,包括医学院校附属医院10家,省级肿瘤医院、省级妇幼保健院各1家,市级医院7家。医学检验工作者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有效收回382份,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检验专业状况的认知情况。
2结果
2.1医学检验工作者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学历以5年制检验专业为主,共143人(37.4%),其次为医学检验中专105人(27.5%)、医学检验专科99人(26.0%)、其他专业28人(7.3%)、4年制检验专业7人(1.8%);a医学检验毕业生高考志愿以未报检验被录取为主,共142人(40.1%),其次是检验为第一志愿105人(29.7%)、检验为第二志愿78人(22.0%)、检验为第三志愿29人(8.2%);生源地(第一学历入学时)以农村户口为主,共179人(46.9%),其次为城市户口108人(28.3%)、县城乡镇户口90人(23.5%)、其他(务工子女)5人(1.3%);父母情况(第一学历入学时)中父母为医疗工作者62人(16.2%)、科级干部24人(6.3%)、处级或处级以上干部9人(2.4%),主要为其他工作者287人(75.1%)。
2.2医学检验工作者对检验专业状况的认知
医学检验工作者对检验专业状况的认知的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开展医学检验工作者对专业状况认知的调研,倾听医学检验工作者的心声与梦想,可以查找阻碍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为卫生、教育和人事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以下分析。
3.1医学检验工作者的现状特征不利于提高检验质量与医疗技术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检验工作者第一志愿报考医学检验专业者较少,占29.7%;农村、县城和乡镇户口者所占比例较高(70.4%)。笔者认为这些来自社会基层家庭的学生胸怀理想,具有吃苦耐劳、奋发上向的精神。然而所有受调查对象工作后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1)很喜欢检验工作者仅占4.7%,为生活而工作者所占比例高达51.6%;(2)认为医院检验科存在一些职业机器人者所占比例较高(82.2%);(3)愿意被称为技师者所占比例很低(6.3%),认为技师称谓影响工作心态者所占比例较高(68.1%),同意技师应该改称为医师者所占比例较高(76.2%);(4)希望子承父业者较少,仅占12.8%。这些数据表明工作后,他们大多缺少理想、追求,缺少创造的冲动,缺少对专业的热爱,不希望自己被称技师,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医学检验工作。他们大多数人把检验工作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事业。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事业是利人利己的、没有止境的一种工作。他们大多数人不断地重复实验与仪器操作,像职业机器人一样完成操作程序,直到退休,使其处于消极被动的工作状态,缺少自信,不利于提高检验质量与医疗技术水平。
3.2将具有医学学士学位的检验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检验医师,有利于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3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设立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医学教育的长远发展进行系统研究。2005年,课题组公布了研究的总体报告,指出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学制长短不一,医学人才培养规格多种多样,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有规范的学制学位体系。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原则应为以三年制为过渡,五年制为主体,长学制为发展重点。现实国情表明,美国“4+4”的学制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和实施具有相当的难度[2]。医学检验已经发展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学科,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份准确全面的实验报告是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与制订正确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1]。结合国情与学科性质特征,医学检验本科教育应该以五年制学制为主体。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模式是30年前康格非教授等前辈结合我国国情,极有远见地创建的模式,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目前并未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将其改为了四年制学制模式。中国教育缺乏服务意识、人文关怀、特色及理想[3];检验本科学制五改四模式正是中国教育缺陷的一个具体体现。为此,发出了我国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成为“绿领巾”式教育之忧[4]。高校人才培养只有建立在符合国情、人性、尊严、理想基础上,才能造就有良知、爱心、责任心与创造力的合格人才。本次接受调查者的第一学历大专、中专者共占53.5%,五年制检验本科学历仅占37.4%,但高达72.5%被调查者愿意选择五年制专业学习;同意具有医学学士学位的医学检验毕业生,经过毕业后相关培训及考试,获得检验医师资格,是我国检验医师培养的主要途径的医学检验工作者所占比例高达89.5%。可见,将接受五年制检验本科教育,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者培养成为检验医师是我国医学检验工作者的选择。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必须符合国情及科学发展观。尽快恢复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模式,关系到我国医学检验的健康发展。
3.3落实检验医师职称制度,发挥其促进医学发展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作用
我国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逐渐成为医学检验事业的主力军。如何发挥他们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促进检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关注他们的心声与梦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同意技师应该改称为医师的工作者所占比例较高,为76.2%,说明检验医师是医学检验工作者的一种期待与理想,而实现理想是提高他们工作主动性与创造力的力量源泉。随着分子诊断与个体化医疗等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检验工作与临床紧密结合,需要既懂得临床医学,又熟悉实验检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检验医师。在发达国家早已存在检验医师这一职称岗位。我国为人口大国,各级医院检验科需要大量检验医师,并非每个医院只有2~3个检验医师就足够[4]。我国一些医学检验专家为检验医师队伍的建立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2003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标志着我国医学检验事业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标志着医学检验青年实现检验医师梦有了行业保障。职称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社会、主管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一直被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重要任务之一[5]。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指出,我国职称制度还有许多不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地方,以及制约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地方,需要深入改革。
医学检验的专业范文4
转变办学思想,更新培养目标
我国实施本科医学检验教育以来,国家对这一专业学生的最初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医学检验医师”,但是实际上,由于培养模式陈旧、基础与临床明显分离加之知识结构偏重于检验而缺乏足够的临床医学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五年制本科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并不能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而且国内长期以来并未设立“检验医师”这一岗位编制,使得难以真正实现培养“高级医学检验医师”这一目标。另外,多年来,医学检验在我国一直处于临床医学中辅学科的地位w,检验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性质、学时安排和临床老师的重视程度等原因往往使他们无法真正掌握临床知识。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的仍然是利用仪器、试剂和检验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的技术性工作,发挥的是技术型人才即检验技师的作用。显然,这不仅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也与学校、家庭、社会的投入和回报不相适应。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新一轮教学专业目录提出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且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主要进入各级医院检验科、研究机构实验室、卫生防疫部门、血液中心或医药相关企业,另有少数毕业生进一步攻读学位或进入其他行业,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新生技术力量。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取自于患者的标本,采用仪器、试剂、方法和技术进行工作,而不是对临床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些检验技术人材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或熟悉各种检验技术和方法,做好全面的检验质量保证。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参考国外医学检验专业的办学模式(在国际上,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以四年制为公认模式),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制进行了改革,自2003年起将原来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并且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集中力量加强对学生技术、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调整培养内容,合理设置课程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曰新月异,使得医学检验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检验,而是一门跨基础和临床的交叉性学科,其学科发展最快、新技术应用最多。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体系以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与论文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循序渐进,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2]。但随着医学分科曰益细化,医学课程不断增加,传统的课程设置存在基础课过于枯燥冗长、与临床教学相互脱节、学科内容存在重叠甚至相互矛盾、必修课程学时过多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暇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导致学生知识片面且陈旧老化,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实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3]。将学制改为四年,以上矛盾会更为突出,这促使我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在设置四年制课程时,我们强调突出检验专业特色,精选主干学科,加强了临床检验基础教育,并根据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增加了检验仪器分析技术与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等课程,弱化了一些冗长枯燥的基础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加强了生物医学统计和专业英语课。我们着重加强了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将内、外、妇、儿学科重组成“临床医学概要”课程,并将此课程设在学生实习阶段,使学生在医学检验实习中接受临床知识,更好地理解临床基础知识,使医学检验实践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另外,我校还增设了一些特色选修课,如医学实验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等,加强学生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大胆改革创新,小心探索求证
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制自“五改四”以来,尝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事实证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学制改革
为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完善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促进医学教育及人才管理与国际接轨,卫生部于2003年立项开展“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研究”,对加强卫生人才的培养、准入和管理、规范临床医师的培养、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目前,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已在专科医师分类中设立了检验医师类别,在医院检验科中设置检验医师岗位,临床检验已被中国医师协会纳入建立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首批试点之一,这就对现行的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我校实行“五改四”之后,确立了医学检验专业的2个培养方向,其一为培养检验技师,学制为四年,毕业生获理学士学位,每年招生60名左右,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实验研究等工作;其二为培养检验医师,生源从两条途径而来:①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后按专科医师培养办法进行培养;②八年制医学生在五年临床医学培养后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再进入二级学科按专科医师培养办法进行培养。由于检验医师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了培养规模不可能太大,因此每年培养人数约2~3名。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工作岗位也不同,因此决定了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都不同。四年制培养改变了以往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事实上既不能成为检验医师,又不甘心只是检验技师而导致不安心工作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模式改革
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经说过大学教育不是要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应该教给他们求知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新世纪国际医学教育模式的主流。“五改四”以来,我校进一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符合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我校进行了“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5>、“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learning,CBL)、“以研究为基础”(research-basedlearning,RBL)等教学模式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2009年起我校还进行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将以往教师“满堂灌”和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模式,改为学生小讲座和书面报告占考核成绩50%的模式。由于学生要在课堂上自己讲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兴趣,真正强化了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三、临床实践改革
四年制检验技师培养内容的重点之一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近年来,我校利用寒、暑假期间对在校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提早进入检验科接触临床实践的尝试。我校采取了自愿报名的形式,学生踊跃参加。在见习期间,学生初步了解了检验工作流程、检验质量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等,这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通过见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快地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为四年级的实习打下基础。学生们一致认为提早进入临床见习很有必要。在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中也请检验科的一些老师指导,让他们参与一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实验室质量控制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普遍反应良好。
四、改革初见成效
医学检验的专业范文5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基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2 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机制非常重要,是他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医学检验的专业范文6
【关键词】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分析
【Abstract】The curriculum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is reasonable in relation to the quality of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curriculum of school medical inspection technology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students' practical, of the professional class of 2014 wer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on the curriculum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all kinds of curriculum sett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mak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是指学生依据“自定标准”对其所学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之问的差异做出的主观评价[1]。一般而言,满意度水平体现着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也决定着学生学业完成的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的一种反馈。
通过此次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找出其中不满意的指标,作为今后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加完善。为此,在2012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查时间在学生毕业时期,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安排已经在各医院检验科实习10个月,部分学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在临床上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因此调查数据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主要调查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7%。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原因
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因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声誉好、就业前景好、高考志愿、本人喜欢而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数占63.75%,因高考志愿外被调剂的占12.50%,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自身心中意愿的占88.13%,说明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这个专业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对所学的医检专业非常满意的占6.25%,较满意的占56.25%,满意的占31.25%,不满意的占6.25%,满意度达到94.75。说明学生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非常满意的。
表1
2.3 对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根据表1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职业岗位课的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97.75%,对职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4.40%。说明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最高的是职业岗位课程,满意度在95%以上。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操作技能培养不够、操作技能培养与岗位不符。
2.4 对所有职业岗位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学时数、岗位吻合度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各项指标满意度分别为教学内容99.17%、教学方法98.43%、学习效果97.93%、学时数98.22%、岗位吻合度97.72%。说明对9们课程的5项指标的满意度是很高的,均达到97%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内容,满意度达到99%以上。所有课程中,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最高的是微生物检验课程,其次是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老化、不适用,课程考核方式不合不够不够合理。
2.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教材选用、仪器设备先进性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满意度为95%,教学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的满意度为86.6%。说明在实际授课中教学上的设备跟临床中实际运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
2.6 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表2
根据表2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满意度为96.2%。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为91.9%,虽然满意度较高在90%以上,但有近10%的同学感到不满意,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愿意的最主要原因为实习时间过长、轮转安排不合理。
2.7 在课程设置上,在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
学生认为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临床基础检验73.75%、微生物检验68.75%、生物化学检验48.75%、免疫学检验42.50%、血液学检验40.63%。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满意度为7.50%,通识教育课程(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大学生心理教育等)6.88%。
2.8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的必要性
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学生中,87.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必要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1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9 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满意度
调查的数据中,96.2%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满意的,9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满意的,满意度均达95%以上。
2.10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调查的数据中,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专业技能43.13%,其次是专业知识33.75%、开始医患沟通方面课程32.50%、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27.50%、外语能力26.88%。医学基础知识20.00%、卫生法律知识16.25%、反映最新医学发展前沿的课程或内容 14.38%、人文素质14.38%、科研能力12.50%,数据可作为今后课程设置修改的参考依据。
2.11 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的能力是专业课程知识55%,其次分别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50%、社会交际能力34.38%、自主学习能力30.63%,科研创新能力28.13%、基础课程知识26.25%、文献检索与总结能力13.75%、论文撰写能力10.63%、通识课程知识10.00%。说明,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
3 讨论
学校要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应尽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需要,加强科学性。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培养医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方式上,课程中多增加案例讨论课,这些课程从形式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加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现今,“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在医学界呼吁提高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改革公共政治课和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调整一般文化课的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设置的适当调整,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