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

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文1

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案例分析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教学环境,可以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其使用灵活、见效快,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一、几何画板的功能和特点

几何画板最先是由美国的一个公司发明的,而后被用于我国的数学教学中,它将数学组的点、线、面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转换展示了一些数学公式和定理的具体规律,其用于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功能优势和特性。

1.将抽象具体化

几何画板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生动,能够把课本上的数学公式和定律具体的演示出来,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易于理解吸收,特别是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突破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

2.极具动态感觉

几何画板的运用非常的灵活,点、线、面的结合千变万化,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几何图形,动态展示数学规律,也方便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随意的拖动、组合几何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创造教学情景

课本上的文字图片再丰富也不如几何画板来的实际、来的直接,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再费尽脑子去想象图形的空间变化模样,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直接看到图形的变化,方便形成惯性记忆模式,总体而言,就是他能够创建一个数学实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我们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的确确给初中的数学教学带去了很多的好处,下文将进行举例分析,展示几何画板之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用以让教育工作者们更好的利用其几何画板,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推进教育改革。

1.几何画板能够充分地解释数学定理之间的联系

通常来讲,每一个数学定律都是不同的,但有存在必然的联系,如在八年级上期,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二小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习中,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如果把其中一个三角形作平移、旋转等方式,只要保持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值不变化进行变换,可以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在一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当中,采用几何换班,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和学生的实验,就可以把平移概念、等边三角形概念等多个数学概念辐射出来,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巩固或者预习其他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数学定律的本质和规律。

再如,在八年级下,第十八章,第一、二小节的学习中,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性质包含: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相等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一般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通过对这些性质的具体演化,我们不难发现,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且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着必然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是将其切合重新组合成为长方形进行面积计算你,所以他与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2.几何画板能够直接展示数学公式的科学性

数学公式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好数学公式有助于提高数学素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公式这块的教学基本就是死记硬背,对其具体阐释不够,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利用这些公式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使用几何画板教学后,对于数学公式的讲解不再是抽象的口头讲述和平面的板书展示,可以将这些公式在几何画板上呈现出现,便于直观的看到这些公式的规律以及他的科学依据,通过演示还原的公式来源,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够才更具实际意义。

案例分析:七年级下,第二十五章,教学内容是概率初步,也就是对概率的计算。其中包含的公式有:排列公式:A(n,m)=n*(n-1)*…(n-m+1)A(n,m)=n!/(n-m)!组合公式:C(n,m)=A(n,m)/m!=n!/(m!*(n-m)!)C(n,m)=C(n,n-m)、加法概率P(A∪B)=P(A)+P(B)-P(AB)、乘法概率P(AB)=P(A)×P(B|A)=P(B)×P(A|B),让学生单纯的记忆这些公式是不可行的,有了几何画板以后,我们可以用几何画板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来展示这些公式的来源以及他们的科学性,具体方式将八个白块和4个红块放在一起,随机抽书三个色块,通过反复的抽取,来计算抽到白块和红块的概率,找到其计算规律,最后得知p= C(8,3)/C(12,3)=14/15,从而就可以得知概率公式的来源,并且能够学会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几何画板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是科学的、合理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把初中数学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文2

关键词: 分类教学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新课改对各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采用何种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即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即数量关系的共性方面,对分类教学法对初中课堂教学的价值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分类教学法的含义

分类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下面是笔者根据长期实践总结的应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分类教学发有主次之分。

分类教学法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观察及课堂上的总体表现,实施“区别对待”。如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很头疼,还有的看起来很用功但成绩平平。针对这类学生,就要采取分类教学的方法,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2.分类教学法强调理念、定理。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数学观念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实践效果证明数学逻辑思维的可存在性,从而给学生一个明确而又完整的答案。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会接触一些类似于理念性质、定理结构的内容,为此就要提前注意到某些原理公式的重要性,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分类教学法中图形和形状的分类。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会碰到不规则图形的变化,这类问题只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考虑好外界因素与分类教学法的应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例如有些图形不确定位置所在的情况,可通过分类讨论具体的情况。最后总结正确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决初中数学图形和形状变化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中主要应用题的分析。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应用题的种类繁多,典型例题应有尽有,有分数、函数、百分数等列方程解的应用题,同时有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的抛物线的应用等。这些类型的问题本身就有好几种解答方法,甚至是几个应用步骤,所以要进行分类探讨,从中不断得出结果,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爱好,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水平。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类教学的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下面给出分类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属于好动型,喜欢一切有挑战性的事物,不喜欢生搬硬套,思维老套,问题意识较强,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过程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事先设计好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相吻合的情景,促进学生大脑思考和相互交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也可以从数学的思维角度考虑,加强数学基本规则的联系。还可以以平行四边形为图形变化的切入点,由于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物体,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会不会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的可能。这样分类教学方法源于不同的逻辑思考,既然侧重点不相同,达到的效果往往也就不一样。

2.突出学生生活作用,引导其进行数学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恰当的指引,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化。只有将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动性发挥出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才能在数学化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提高,不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变化形成过程。

3.由远及近,分层指导创造。

数学教学分类改革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共同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分小组时,很多老师会用分类异质分组的方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由远到近地实施分层次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加快学习进程。

4.鼓励猜想实践,加强方法指导。

猜想实践是创造的翅膀,只要数学学习过程能以创造的形式进行,就应当让猜想、合情推理占有合适的位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质疑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从逻辑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经历探索猜想、验证、论证的过程,体会到解答问题的过程。结果固然很重要,但过程更主要。在数学分类教学中应多注意方法,指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实现分类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应用分类教学法,这样可以明确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坚持以分类教学法为根本原则,不断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品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使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类教学法的应用更完善化。

参考文献:

[1]罗星坤.浅谈初中数学分类教学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

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文3

一、扣住大纲,精编计划

内容多而杂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只是随着年级的递增难度逐渐加深、知识层面逐渐拓宽而已。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做不到温故知新。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1.我常常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日批改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笔记本中收藏的问题,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达标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2.按达标习题中学生再次出现的错误,确定计划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有了计划,可有的放矢地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的筛选。

3.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说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的复习方案,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让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

2.对课本后的练习题必须在浏览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做或讨论。

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或小组的帮扶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做到纲举目张。

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中的圆包含圆的性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多边形与圆等。这样的简明概括使学生把知识的大海照下了缩影,使漫无边际的知识海洋显现出边际。具体对知识的处理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章节间的总分关系以及章章间的平行或交错关系,并适当地投影与知识体系有关的达标练习,真正收到高效率的复习效果。

四、综合复习,争取最佳效果

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复习,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章节系统知识点的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的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设置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三类习题。

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文4

一、通过旧知识引出新思考

考虑到初中数学的整体逻辑性构造较强,新知识的产生往往需要旧知识的奠基和扩展,也就是对旧知识的进一步结合或思考,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利用已学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实际上,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推导和缜密思考的过程,新知识也是前人在积极探索和思考中逐步引发出来的,教师要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紧密结合点,要找准新旧知识内部的切换角度,从更有利于理解的角度来拓展新知识。旧知识的引出部分实际上也就是整体课堂的引出部分,对这一部分教师应当进行更为精心的设计,使整体课堂自然过渡。例如,在学习方程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解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首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较为简单和基础的,例如,班里有48个人,分别分为3人组和4人组,已知4人组有8组,请问3人组有几组?相信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出来。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得出应该用4×8+3x=48来计算3人组的组数。然后,教师又可以提问,如果是54个人,分别分为6人组和9人组,总共有8组,请问各自有几组?怎么分?第二个问题其实就已经涉及方程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将未知量用x和y表示,这样方程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二、进行针对性探究及引导

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引导活动。同时,为了实现引导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状态,并及时地加以引导。例如,班级内大部分学生对于函数知识掌握的程度较低,针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应当延长函数知识教育的课时,加深加重函数知识的练习量,设计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知识。当然教师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

三、充分发挥兴趣对于课堂开展的推动作用

兴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往往更乐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乐于对数学难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作为课堂的开端,激发学生对于圆的探究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圆有什么性质特点,比比哪一组得出的结论更多也更准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相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学习热情。那么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呢,学生首先会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事物是圆形的,例如,时钟、汽车方向盘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将这些设置为圆形的呢?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圆有中心对称的性质特点,在实际的运用中圆符合人们对于将圆旋转一圈得到原有圆形的特点,实际上这也是圆的内角和为360度所展现的性质特点。

四、课后错题难题的精心引导

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主题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师自问自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优点是更加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为学生营造一种公平、轻松的教学氛围,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主题式教学极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从而从不同的视角入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1. 主题式教学的定义 

主题式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作为重要载体,给学生营造公平、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发挥自我的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效率. 主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长时间的记忆,并把学习内容纳入到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强调了数学学习的情景化和生活化,实现了教学和应用的一致性. 再者,主题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机动性,扩展了其学习领域,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际联系理论的方式来选择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对打破学科界限有很大的帮助. 

2. 主题式教学的特征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展现出了独特的教学特点,重点强调学科表现形式和教学主体的一致性,打破学科限制,提高学科教学的开放性. 首先主题式教学是以主题作为中轴进行开展,其教学设计流程更加科学化,教学主题位于中心位置,围绕着教学主题展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方式,这就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限定,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观. 其次,主题式教学注重教学主体的辩证统一性,教学开展从系统、教师和学生三个基本要素入手,教师发挥其指导教学作用,而学生则通过教学目标来凸显其教学主体地位,从而协调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地位,实现两者的统一整体. 再者是教程和学程的整合,主题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设计,其教学模式的设计凸显课程主题化、内容化,同时延伸到焦点问题的解决以及知识结构的运用设计,从而发挥了学生在主题式教学中的主体性. 最后是主题式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秉承主题化的原则,打破教学单位的封闭性,实现教学时空的开放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思维的延伸,从简单的二维学习空间过渡到三维化的学习空间内,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持续性学习.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 

的呈现目的 

初中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其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学习,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当前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逐渐开展,其课堂呈现的目的是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在主题背景下提出焦点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 同时主题式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主题实现教学目的. 通常而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应当秉承以下几点原则:①教师要合理选择主题背景的设计,其主题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全面促进学习的作用;②教师要全面解放课堂,给予学生更高的自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参与其中,共同维系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度;④教师设置主题应当注重针对性和广泛性的协调,针对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内容,重点夯实学生的知识点,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⑤主题设置具有挑战性,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中要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不但提高了其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其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 

计与应用研究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其打下坚固的数学基础.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要牢牢把握“开放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合理使用数学教学“机智”,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 主题式教学中要合理设置主题 

主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主题的设置,教师要牢牢把握教学内容的主题,在课堂上合理设置主题,避免发生主题偏移的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来构建教学主题,并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列举,并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问题设置可以提高主题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核心保持一致,并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初中数学直线形一章教学中,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概念、判定、性质等,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来列举几个问题:①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实例有哪些?②生活中图形实例的显著特点有哪些?③不同直线形的区别有哪些?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最短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让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教师要把学生的回答用更加专业的术语进行描述,增强学生的印象,并逐步把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知识讲解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直线形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 

2. 主题式教学中要适当进行知识扩展 

初中数学的开放性较强,其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较多,因此主题式教学设计和应用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应当进行适度的扩展,和其他学科建立联系的桥梁,增强数学学习的延展性. 教师在主题设计中可以加入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延展,从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把生活中常见的车辆行驶问题纳入到主题设计中,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合理地设定未知数元,然后再寻找参数之间的方程关系,列出方程组解答,把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题中完成数学学习. 

3. 主题式教学应当营造和谐的学习意境 

教师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应当加强对课堂意境设计的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营造一种全员参与、共同学习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也应当发挥学习成绩较为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这样既加深了优秀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带动全班学习的氛围. 再者,教师要在营造学习意境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我的个人见解,解放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四边形一章的教学中,教学主题有三个,即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外角和为360°. 对于这一章教学,可以采用学习小组讨论进行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学老师”,帮助全班同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4. 主题式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机智” 

初中数学较为开放,同时初中生的学习思维较为活跃,其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带有突发性的特点,针对某一知识点,学生会联想到很多的方面,因此主题式教学要鼓励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其数学“机智”. 教师在设置主题时要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中心,重点突出实际问题的解决,利用课堂机智来淡化数学问题形式,直接深入教学内容的关键;同时教师要化繁为简,让学生在繁杂的理论定理中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调动学生的数学“机智”. 教师在以数学问题为中心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重视问题解决的形式,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机智”淡化数学问题的形式,注重问题的实质. 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和概念,教师应该以数学问题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实质. 例如在讲授《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要把圆的概念、“三点定圆”定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作为教学主题,并把圆与圆弧的相关概念引入到跑道设计的问题中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机智,通过教学目标的转移,从而把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 

初中数学平行的性质定理范文6

一、突出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构成数学的最基本的载体,大量的数学知识将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数学语言汇集成了数学,它具有简练、准确、严密等特征,最为突出的形式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教学中学生掌握好数学语言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进行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

互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普通语言,学生感到亲切、易懂,将普通语言表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即用数学符号、图形以及相互关系正确表述,这将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迁移过程。实践证明:凡是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学生,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把握的就准确,凡是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知识的学生,他们接受数学的能力就强。

2、把握数学语言的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是构成数学语言的骨架与精髓,它们之间的制约与依存关系,构成数学问题的有机整体。让学生仔细推敲,切实把握关键词语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依存关系,将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及准确的理解数学语言,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不可缺少的条件。再如:“经过半径的外端和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中,“经过半径的外端”、“和半径垂直”、“直线”是判断切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把握符号语言的特定条件

符号语言是抽象的简明的严密的数学表现形式之一,它在很多情况下,是文字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但很多时候,符号语言包含着明显的或是隐藏的特定条件,这些特定条件对数学的正确理解及运用却是相当重要。

二、侧重数学过程

数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数学过程是怎样的呢? 1、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关系,即数学关系。体验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及工具,是现实生活的理论总结。体验数学是一种自然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思想。 2、数学过程是学生学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只有自主地、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与能力。3、数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学生主体的体现之一,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获取知识的标志。4、数学过程是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的过程。结果重要, 但获得结果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铺路石、照明灯。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 学生的知识能量、创新能力只有在过程中获取, 在过程中发展。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内容从整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即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称之为表层知识,这些都是教材明确给出的,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而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初中阶段主要有化归思想、类分思想。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配方法等,它是数学的精髓,蕴藏于表层知识之中,而又统帅着表层知识,它和表层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美的教学应该是:理解掌握表层知识,领悟深化深层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并非教师直接交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对深层知识的一种领悟、一种体会,是平时教学中循环往复的一种渗透,是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的一种跨越。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循环往复的,是几种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突出渗透或明确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注重学习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