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1
内容摘要: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全局。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及农产品物流信息网“三网合一”的建设与整合的分析,构筑农产品供应链的新型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视化和可追溯,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质量安全,进而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 农产品 供应链 食品 质量安全
供应链管理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并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最有力的竞争工具之一。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从最初的生产到最终用户的管理行为日趋复杂,对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在这种形式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从组织生产、满足日益变化的个性化需求、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严格农产品安全与质量出发,由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管理来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刘德军等,2009)。从物流理论来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这些理论大多建立在工业品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上,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仍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来提高其管理水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农产品供应链是由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物流服务经销商、消费者等各个环节构成的组织形式或网络结构(冷志杰,2006)。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被形象地比喻为“种子――食品”,在我国通常被称为“田头――餐桌”。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十分突出;同时,生鲜农产品又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小,具有消费普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农产品供应链具有资产专用性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市场力量不均衡、对物流的要求高等特点(李军民,2007)。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即以消费者需求引导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不是环节的单独管理,而是将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来严格控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参与者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收益,并通过一定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供应链上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朱毅华,2004)。
我国企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重视供应链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引起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决策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生产加工成本、市场成本无形中被加大;社会化资源整合能力的不足等使得供应链管理中参与各方处于断裂或较少关联的自流状态下,形不成供应链的一体化组织协同运作;资金严重匮乏,导致企业发展战略严重受阻;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偏爱人海战术,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还远没有达到操作自如的境界,因此称不上严格意义的供应链管理(欧阳斌,2009)。
物联网概况
2009年8月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通过物联网,世界上任何物品都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被标识、追踪和监控。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提出,它的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RFID技术。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无需人的干预。实质就是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 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且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这些信息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管理。
(二)物联网的组成
典型的物联网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见图1 ),即RFID系统、中间件Savant系统和Internet系统。其中,RFID系统主要包括RFID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及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Processor)软件;中间件savant系统由Savant服务器、ONS(Object Naming Service)服务器、PML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服务器及相应的数据软件等组成;Internet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服务器等组成(李如年,2009)。
(三)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物联网系统中的RFID阅读器可控制射频模块向电子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信号,同时可对电子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从而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电子标签上的其他相关信息传输到Savant系统以供处理。通常其工作频段和电子标签上频率是一致的。在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系统中,阅读器在接收到来自电子标签的载波信息,并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会将其信息送至计算机中的中间件Savant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处理后传送到Internet,然后再在Internet上利用ONS找到该物品信息所存储的位置,由ONS给Savant系统指明存储该物品的有关信息的服务器,并将这个文件中的关于该物品的信息传递过来。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严把食品安全源头
多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进行有效跟踪和追溯是一个极为迫切解决的全球性课题。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从源头开始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一套质量追踪、追查、追溯的机制和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旦农产品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危及消费者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时,可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监管部门的违规责任。通过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盒标识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广大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物联网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产品生产(甚至是原材料生产)开始,就在产品中嵌入EPC 标签,记录产品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消费者在购物时,只要根据卖家所提供的产品EPC 标签,就可以查询到农产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食品,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彻底解决了商品信息仅来自卖家介绍的问题,使消费者通过物联网能主动了解产品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不会以卖家的意愿来决定的。
(二)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构筑“三网合一”新平台
“三网合一”指的是因特网、物联网及农产品物流信息网,通过对这三个网络的建设和整合,构筑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新平台。在“三网合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各个网络所承担的功能不一样,它们各自所托的资源也不尽相同。首先,因特网,它所依托的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资源,通过它的全球范围内的复制性建设,可构筑在信息高速流转时代的技术平台。其次,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即原料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通过物联网,企业可以实现对每一种农产品的实时监控,对物流体系进行管理,不仅可对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督和信息共享,还可对农产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对农产品当前所处环节的信息进行预测,估计出未来的趋势或意外发生的概率,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预警,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最后,要充分运用农产品物流信息网强化追溯、预警和信息,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起一个“以生产技术档案为管理平台、以产品追溯条码为信息传递工具、以产品追溯标签为表现形式、以查询系统为市场服务手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信息可查询,质量安全可追溯,问题产品可召回。这既是企业针对新的市场形势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农产品物流管理在高科技技术背景下的一次观念更新和对长远发展目标的锁定。
(三)发展现代物流新技术,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三网合一”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必将得到应用和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兴物流技术是实现农产品物流通畅、跟踪其质量水平以及事后追踪的关键。如,一些企业发展了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高新技术追溯系统,如农场主使用电子耳标识和相关数据收集卡来追踪食品或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健康记录和饲养记录等。还有电子签票拣货技术、GIS 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 技术等新兴物流技术的发展,对于跟踪、保障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逐渐构筑起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孙小会,2009)。因此,必须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三网合一”建设,以支持多层次、多目标的供应链集成化管理,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缩短供应链运作的时间,在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链集成系统,以确保农产品能不断的由供应商流向最终用户,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环节的整体管理水平。
结论
现代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管理已成为提高农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手段,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已经逐渐彰显优势并代表未来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方向。然而,目前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国,由于物联网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尚处在培育阶段,相关文献大多仍停留在技术本身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必将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整合,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德军,张广胜.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冷志杰.集成化大宗农产品供应链模型及其应用[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李军民,朱有志,曾福生.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提升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J].江苏农业大学,2007(2)
4.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合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5.欧阳斌.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2
>>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 农产品供应链中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的营销 绿色农产品营销中“云营销”理念的应用 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论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对策 农产品营销中市场细分策略应用 微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行业的应用分析 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事件营销策略在农产品品牌塑造中的有效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4]余利娥:《物联网在农产品体验式营销中的应用途径及存在的问题》,《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5期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3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18-02
一、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供应链是当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全社会的共识
1.国外农业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状况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信息及其供应链发展迅速,作用显著。国外对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应用都十分重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农业物流理论系统实用,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业物流组织和管理尤其是从事农业物流的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比较完善,尤其是农产品跟踪与追溯系统的应用十分成功,农业物流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我国农业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状况
我国农业物流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得到普遍重视,许多省市都成立了农业物流协会、进行了发展农业和物流的规划,一大批农业物流的企业也应运而生,农业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都对农业供应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物流的意见与建议,农业物流的研究方兴未艾。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需要
1.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实践处于初创阶段,有待于完善和提高
由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这就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总的来看,我国对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初创阶段,研究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具体的运作模式也有待完善和提高。
2.我国供应链节点分布不均衡
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节点分布的不均衡,配送难度大,原料基地一般集中在适于原料生产的区域,生产基地分布于原料基地附近,而销售市场则遍布全国乃至全球,这种供应链节点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农产品配送成本、敏捷性都受到影响。
3.农产品供应链的作业过程不够标准和规范
农产品供应链的作业过程不够标准和规范,运送方式相对落后,供应链上各主体、各个作业环节间由于作业过程和标准的规范性不够,造成供应链效率不够高,安全及质量保证不够完善和可靠,供应链作业成本控制性不强,农产品配送的目的地不同、距离不同、货物不同、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也不尽相同,缺乏有针对性的相应的作业过程和标准,其结果是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下降,削弱了竞争力。
4.物流信息手段落后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信息传递手段落后,产品流通时间拉长,难以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销售通道的层级较多,数据传递报送速度慢,且数据不够准确,于是经常发生同一时期供应链上断货和压货并存的现象,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数据,严重影响整条供应链上各主体的正确决策和有效运作。由于信息手段的落后,使得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及监控面临困难和不到位。
三、消费水平的提高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涌现迫切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副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优良、品种丰富、产品新鲜安全、供应及时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要求,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心愿,这就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的保障及其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节约和价值增值,建立和发展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建立起有效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利用有效的信息系统手段,形成规范而标准的作业流程及管理方法,最后达到准时配送、精确配送是解决农产品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降低成本、加速市场流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根本出路。
四、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供应链可靠性较差问题的需要
完整的农业供应链包括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由于我国目前分销模式仍以核心企业―配送中心―多级分销商―消费者这种传统分销渠道模式为主,分销商凭直观或经验做出预测,其准确性难以保证,断货或压货现象严重,普遍存在缺货成本或跌价损失,加大了供应链的总成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保质期,由于预测的不准确所产生的逾期产品加大了物流成本,整个供应链的可靠性也较差。
五、我国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需要
在农业供应链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产品物流企业,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规模化的种植基地的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农产品安全检测与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与整合、核心农产品企业的形成、农产品市场的经营与开拓、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平台的打造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展农业物流的宝贵经验,对于发展农业物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许多问题也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解决,更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
作者单位:王多宏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交通运输系
严余松四川师范大学
张蓉成都铁路局重庆客运段
参考文献: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 创新 一体化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高级形式,农产品供应链就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者、中间商及消费者等组成网络体系。由于农产品所具有的鲜活易腐性,保存期短,具有一定的自然生产周期,以及有季节性、地域性和易受气候影响的特征。农产品供应链与工业品供应链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时必须考虑不同农产品的特性,不同农产品有不同的供应链模式。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的组织协调和集成,实现全程优化,对市场实现快速响应,最终达到供应链整体成本最低,顾客满意度最大,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农产品供应链上有众多环节,涉及众多产业,可以吸引大量的就业人口,又可带来农产品的增值。通过供应链高效的信息流动,使农产品生产者、清费者、经销商等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供求信息,从而可以大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浪费。
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特点构建不同的供应链模式,对于供应链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民又大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生。农副产品是农民的主要产品,其中一部分他们自产自销,更多的要提供市场、满足城市消费者需要。农产品是与我国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从农产品生产出来到终端的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如产前的种子、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产中的种养环节―产后的分级、包装、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环节―最终消费者。这样的一种产业链实质上就是农产品供应链。而当前这种供应链主要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农民在这条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差,农民还难以从这条产业链中真正获得应有的价值。所以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种给农民带来收入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
在我国农产品生产中,一方面是广泛存在着的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小农户生产,另一面也有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专业化生产。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上也有与之相对应的二元结构形式: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和现代农产品供应链。
1.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户经营的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农产品供应链。
在这种传统供应链模式中,是由产供销所自发形成的物流链,这种供应链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很不稳定的。农产品生产者基本上是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户,在整个供应链中间从事流通环节的也是以小商小贩为主,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各自为战,基本上没有协作,也没有从属关系。不同环节之间在交易之前没有承诺,交易后也没有约束。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存在农产品收购时恶意的压级压价,损害农户的利益。由于对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难以把握,在很多情况下农户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根据以往的供需情况来决定,或者是跟风生产,对市场需求不能及时响应,容易导致农产品生产供应的大起大落。对农户的生产过程也无法进行监控,容易导到致问题食品进入流通。
2.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这种供应链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
超市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是生鲜农产品,在生鲜农产品的采购上,主要有供应商供货、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和直接从农产品产地采购三种模式,他们代表超市向农产品供应链上游延伸的程度。超市采购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供应商配送和全部或部分农产品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两种模式运送到超市门。
超市作为供应链主导环节发挥作用,主要通过制定和监督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标准、化学药品的投放标准以及可追溯性的规则,对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这样,超市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以需求信息和品质标准为纽带,通过对生产资源、物流资源、零售资源的有机整合,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而且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以超市为主导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需要超市对供应链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要求农产品生产者有一定的规模,并且能农产品生产者与超市之间要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盟。在当前以家庭承包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情况下,农产品分散生产是主要生产形式,这些小规模生产者难以直接加入进这条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中,而且现在还缺少能被供应链合作伙伴共享的信息平台。
三、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创新
农产品的分散生产在家庭承包经营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供应链源头是众多分散的小农户,这小农户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市场信息不灵,交易成本高,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 农民增产不增收。一方面,小农户生产方式产出低且不稳定,不能保证稳定的供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还存在着为谋取暴利,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人为炒作某些农产品,造成消费者不得不高价消费某些农产品,而农户又不能从中得到好处的情形。而且产品质量监控困难,造成问题食品层出不穷。传统供应链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农产品的分散采购和销售的方式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导致实施利用率低,货损率严重,物流成本过高。我国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产品的不合理物流严重,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使得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差。
以超市为主导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中还没能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这种模式目前还主要是以生鲜农产品为主,覆盖不全面;其次,由于超市的经营成本较高,超市农产品价格通常高于农贸市场上的价格,在消费者收入还不太高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主要还是在集贸市场购买农产品,只有少部分收入较高者或者是为图省事者才会经常从超市购买农产品;第三,由于职能部门监管不力,超市农产品同样存在质量问题,而且一旦出现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超市凭其强大的实力,更容易掩盖和摆平。第四,小规模农户的产品难以纳入超市的供应链管理中。
在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构建上,一方面既要适应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方式,又能向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稳定、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并且要实现供应链参与成员的多赢。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和各地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建立符合实际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
针对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以小农生产为主体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单个的农户力量弱小,通过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把分散弱小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联合体,参与市场交易。以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一个由农户、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一个战略联盟型供应链网络。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手段,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把供应链上的成员一个利益共同体,组成一个一体化供应链组织,这种供应链模式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企业。供应链成员之间通过有法律约束效力的合同方式联结起来,规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样一来可以使原本属于上下游不同企业之间的外部交易转变成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内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并能降低农产品生产者的风险。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农产品生产环节是最为薄弱的一环,由于个体农户的生产规模小,必须组织起来在与龙头企业的交易中缺乏谈判要价能力,容易受制于龙头企业,使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面对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要使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价值,降低风险,就必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专业性的农产品生产合作组织,增强农户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利用合作组织的力量,获得较为充分的市场信息,提高交易谈判的能力。通过农合组织与农产品流通、加工等龙头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型或连锁超市,利用龙头企业的强大的实力和网络,把农产品及时、安全的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个成员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有着各自的利益,成员之间通过整合,使农产品供应链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使农产品价值增值,从而达到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增加供应链整体效益的目的。这其中还包括各个参与主体都能够分享价值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各利益主体的优势,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受到一定的条件约束,只有达到一定的条件,供应链管理模式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产品各类繁多,产品特性各异,流通渠道和市场特性也不同,所以其供应链模式也不同.根据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特点,进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创新。
由以上几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中,可以看到,要使供应链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内部都有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商业连锁企业一般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如连锁超市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商品的标准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POS系统、引入了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等。关键问题是要使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在供应链组织中,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供应链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结束语
农产品是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对于丰富市场农场品供应,降低流通成本,减少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农户是农村供应链物流的起点 特别是小农户更是一个庞大分散的供应源。单靠小农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难以改变在供应链中的弱势地位的。这需要政府合理引导农户加快土地流转,使农户的生产规模扩大,并组织农户在自愿的原则下建立各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流通的公共信息平台,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取消对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使供应链的经营成本降低。扶持和规范基于供应链系统思维下的各种力量(核心企业、政府、农民组织,产品协会及超市等)对小农户的各种资源(基础设施、资金、信息、技术等)投入,它能帮助小农户增强市场适应性.提升竞争力.并凭借供应链的优势使农民达到增收的目的。当然,这种资源和政策的投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小农户的思想意识和营运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胡定寰:农产品“二元结构”论一论超市发展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5(2).
[2]王素霞,胡定寰: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现代农业科技[J].2007 (9)
[3]郜振廷 于卓:超市采购鲜活农产品存在问题及对策.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6)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5
农业物流是指在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联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徐益敏,2005)。和传统物流一样,就其过程也可以分为农资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它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联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刘磊,2005)。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加工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很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产品信息、加工常识、技术支持一览无余,但主要是朝“专而尖”方面发展,辐射面有限。
(二)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偏“商”,包括农产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由它们来联接农产品初级产品提供者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城市终端的的消费者。其特点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会选择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农户、加工企业或生产基地须“抱成团”,以迎合这种倾向。流通企业往往对农产品标准、农药残留量、产品包装甚至生产技术都有较严格的标准。而总体上,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这种标准的执行常常不到位。相对于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运作模式来说,这种模式运作效率较高,并能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往往运营网点广泛,如上海联华、乐购等,它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直供合同,把城乡对接起来(焦必方,2002)。但总体上来说,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流向还是单一的。只是“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互动,没有双向流通,而实际上农村市场巨大。
(三)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批发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功能相似,但在规模大小、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农产品批发中心按其地理位置来分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城市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联接的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公司用户、终端消费者;二是乡镇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联接的是作为农产品供应者的农户与批发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农产品批发中心在目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农产品批发中心往往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肉禽蛋市场和粮油市场(何秀容,2002)。它以批发为主,但往往批零兼营,同时具有市场管理、物流配载、工商税务、产品检测等功能。农产品批发中心能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的基本情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批发商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广大消费者进行消息封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一些批发中心信息平台是缺失的,有一些批发中心即使有信息平台,但透明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快、在线交易不畅。我国农产品批发中心从量上来说接近饱和,但从质上来说,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绝大多数批发中心还是处于粗犷性经营中,专业市场不够细分,精深度不够,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下,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担当农业物流运营的大任,这也是商业繁荣下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表现,它虽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却能较有效地联接起分散的农户和城里人的餐桌。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帮助用户获取物流服务、流通速度、产品价格、在线交易等支持,特别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的青睐(骆温平,2001)。此种模式下,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有利于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跨区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尚在规划和完善中。只有当物流服务网络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城市。绝大多数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在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都还很不健全,亟需完善。
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业物流模式
(一)农业物流模式构建应坚持低碳经济原则
1“.低碳”原则。低碳,意味着农业物流发展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优化农产品的流动,从对物流源的控制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车辆实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转型。从农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割据,缺乏统筹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各自为阵,分散经营,缺乏公共的、统一的及公信力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导致物流节点间衔接度不够,货流不畅。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农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农业物流需要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经济”原则。经济,意味着要在规划农业物流网络、控制物流源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现行的农业物流模式由于分段、分散,资源不够整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性与农业物流主体的个体性对接度不高,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布局农业物流网络,可对农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可以使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并兼顾生态环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
构建坚持低碳经济,首先应从网络布局着手,网络是实体的“点”和虚拟的“连线”交织而成,故布“网”一定意义上重在布“点”,很显然政府层面规划就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了组织的网络化,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城乡能否双向互动的关键。其次,经营性企业从具体运营层面应发挥主体性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停留在“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双向流通,这样一是农村广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也会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故若以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居间性作用,实现“城乡对接”,不仅有利于流通环节低碳化,降低运营成本,也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市场的开放与融合。
1.政府主导: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这一模式是指通过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城乡双向的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其流通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网络结构。鉴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应符合低碳化,应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布局、重复建设,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联结、层次和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节点功能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物流网络布局和功能结构,因此,通常将发展物流节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发展物流节点应坚持低碳经济的原则。
第二,农业物流应纳入已有流通主道,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应和工业物流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并存于政府统筹规划的分区域、多层次的物流园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线路和节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导致城乡资源和要素不能顺畅流动。如何按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是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然需要网络的许多成分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黄静兰,2003)。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是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组成成分,也扮演着主角,它们又有各自的供应链网络,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促进了节点的发展。
第四,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购买和合作销售(赵慧峰,2002)。通过“合作购买”(主要针对化肥、配合饲料、农药、农业机械等农资品)和“合作销售”(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城乡间商品和服务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城乡间商品的快速配载、农资供应、实时跟踪,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咨讯服务,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费用,并且由合作社组织合作销售、合作购买,“统一计算,费用分担”,使农户能取得稳定的收入,调动了农户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积极性。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中心;供应链实施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32.058
1 引 言
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节点,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的功能。南通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作为覆盖南通、辐射周边的唯一源头的集散市场,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小觑。因此,应以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将它打造成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一站式”联运供应链综合型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这样才能改善地区农产品流通现状,降低流通成本,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农民收入,也将会成为南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体系。
2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供应链现状
在《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的供应链现状研究》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并分析了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的供应链运作现状,同时提出功能不完善、交易和结算方式传统,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低、经营户管理和培育程度不够、市场销售经营渠道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虽针对问题在最后给出了物流中心今后发展的趋势的建议,但没有详细阐述实施策略。因此,在此提出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今后详细的实施策略,一方面有利于物流中心加快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南通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现状。
3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供应链的实施策略研究
3.1 完善物流中心功能,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一个规范化的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应该具有货物集散、电子结算、信息、标准化建设、综合物流(深加工、配送、仓储、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商品拍卖、金融服务等功能。对照这个标准,物流中心目前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从2012年至今,货物集散、检验检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电子结算、信息也在进一步地推行中,电子商务建设项目也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努力打造综合物流平台。农产品的交易要求要比工业产品高,要想提高交易水平,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只有实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科学整合。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方面是发展冷链物流;另一个方面是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想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必须依托大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扩大企业规模,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才能得到推广。只有实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科学整合,这样才能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依托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江苏惠生农副产品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由南通农副产品物流有限公司与南通好便当净菜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成立。公司位于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内,交通便利、供销资源充足。目前已建成冷库400平方米,加工区、配载区、办公区共计1000余平方米。虽然公司目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硬件设备投入、软件信息化建设、全程冷链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另一方面,物流公司通过流通加工来实现农副产品的增值,可以减少农副产品损失,延长保质期,提高价值。可针对大型酒店、超市、学校、企业食堂等大型客户,结合提品特征,提供研磨、洗涤、色选、细分、单元化、组合化、初加工、包装等业务活动,更好地方便客户。物流公司出资一方南通好便当净菜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专业从事净菜、肉制品等的研发与加工,现已引进各类现代化机械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能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公司目前拥有生产车间、冷库、仓储等生产性用房6000多平方米和1000平米无菌包装车间,配置了全自动气调包装流水线两条以及日本进口大型速冻机1台,大型洗菜机2套,制冰块机1套,大小冷库4座,1500吨气调保鲜库1座,还拥有几十种蔬菜及肉制品加工机械,公司还配置了产品化验室、农产品农药残留检验室。这将为物流中心发展农副产品流通加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共享
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方面应以交易信息为基础,全面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交易区应该全面实施IC卡结算,所有交易应索证索票。在交易信息的基础上,今后所有信息收集与、货款结算、指挥调度、客户服务、加工配送、会展拍卖、检测检验都应该实现电子化管理,真正实现无现金交易。在物流中心网页上及时更新最新交易信息,包括数量及价格,如果查看公司最新网页信息,还是一周前的价格信息,这就对市场的指导意义不大了。对比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全国排名第四)网站一直在更新当日最新的价格(包括最高价、最低价、中间价),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交易信息系统,及时动态更新每日价格、供应、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形成全省、全国的农副产品标准价格的流通信息,并及时提供农副产品信息,这样就能调节销售和采购数量,使得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使生产者、消费者均获得利益的保障。另一方面,做好农产品溯源信息衔接工作。国家为了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逐渐建立起来。但是农产品安全涉及生产、流通、销售、监督等多个环节,而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农产品安全信息方面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将上游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溯源码推向流通市场,以便消费者能及时获得农产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中的信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全程安全管理。因此可借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平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设,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3.3 整合农户与经营户,采用“推-拉”混合式供应链
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一般都是推式供应链,以农产品生产者为主导,根据预测进行生产,从而推向市场。这种方式往往因市场的变化、信息传递的失真等因素,风险较大。借助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完善买卖信息,完善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能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者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调整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同时,物流中心还可以指导大型农户进行生产,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供应链一体化集成。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推式供应链,从而采用供应链局部拉动式农产品供应链,通过“订单”来组织生产、流通。这样农户一方面可以减少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农产品积压造成的损失,同时避免自行进入市场而带来的风险,保障了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因订单来源于顾客需求,所提供的优质、安全的产品更是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另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可以借助供销合作总社这样的优质资源,将农产品研发、农资供应等供应商集成到农产品供应链中,发挥规模优势,使得农产品生产者获得新品种、高品质、高功效、低成本的农资。如图2所示。
图2 “推-拉”混合式供应链
3.4 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小农业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2012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支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电子商务建设方面,继2014年在淘宝网开设通农物流商城店、开通微信公众号“通农物流”后,2014年8月通农物流网上商城进行了试运营。可是,这些电子商务运作最终无疾而终,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互联网+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也会成为破解农产品流通困局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产品电商要想分享电商蓝海中的这块大蛋糕,必须得解决好几个问题:①农产品源头的规模化。②农产品的标准化。③农产品的品牌化。④专业的农产品物流。⑤呼叫中心平台建设。⑥懂农产品和电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⑦实现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其实,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前期社区直营店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品牌基础,同时,产品标准化建设方面对于产品分类、编码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培育了一定规模化供应基地。在原有的电子商务建设基础上,随着农产品供应商、消费者的思维转化,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分析南通地区消费者需求,打造“通农物流商城”品牌,创建属于南通人自己的“菜篮子”购物网站。比如省内依托农批中心成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的南京众彩宜鲜美,实现了网上订货,进行专业订单处理、分拣加工中心、质量安全检测、专业配送到市区众彩宜鲜美社区亭店。这样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农产品集散功能和配送分销的主渠道作用。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时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
3.5 培养农产品供应链复合人才
不论是前面提到的信息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供应链实施、第三方物流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因此以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带动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高农户收益,离不开懂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以及懂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的复合人才。因此要重视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只有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发展才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与开设有物流专业的高校合作,目前南通地区各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具体见下表,目前还没有学校涉足农产品物流领域,这可能与农业发展在我国的现状有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4年,自2010年开始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来培养物流人才,专业发展也一直想借助学院多年的以农为特色的历史资源,寻找企业合作培养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人才。因此,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可以选择意向院校进行订单式培养,共同培育企业所需复合型人才。
4 结论与展望
总之,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转型升级之际,要不断完善物流中心功能,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作用;与高校联合培养所需复合人才。预计2016年交易额能达到120亿元,交易量能达到180万吨,收入达到1.3亿元,所投资的冷链配送中心,日配送能力可达100吨。物流中心围绕发展冷链物流、发展特色市场、发展直营店、发展电子交易加快市场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员工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档次、提升经营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发挥它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在今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浦玲玲.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主导的供应链现状研究[J].物流技术,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