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范文1
一、企业并购及其类型
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发展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企业依靠自身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内部成长);二是企业通过与外部企业进行联合或者并购,整合以后迅速壮大自身的资源规模和能力,实现阶梯式跳跃的成长(外部成长)。并购是一种外部交易型战略,可成功推动企业生命周期曲线的纵向扩展。
企业并购的形式很多,与产业战略角度中的横向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及多元化战略相对应,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1)横向并购。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领域相同或生产同质产品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2)纵向并购。即从事同类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并购,也就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
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有很多,主要包括:效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多元化战略理论)、理论、自大假说、价值低估理论。本文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企业横向并购的动因
(1)追求规模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2)减少竞争者,降低竞争强度。
(二)企业纵向并购的动因
(1)控制资源
部分纵向并购的目标是通过对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销售渠道的控制,实现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同时,对上下游企业并购,提高原材料和销售渠道对并购方的依赖,更是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
(2)产业链延伸,提高供应链竞争优势和价值
在竞争环境多变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变成为供应链或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很多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都希望整合整个供应链或产业链,实现在行业取得或巩固其竞争优势。如果成功的并购且很好的整合并购各方的资源,则确实实现供应链的价值提升,包括对顾客的反映速度的提高、供应链成本的整体下降、供应链信息的共享等。
(3)获取财务协同
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
(三)企业混合并购(多元化)的动因
从混合并购来看,其动因主要是寻求协同效应、产业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
(1)分散风险,投资新的产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许多企业通过跨行业并购,涉足新的产业。尤其是许多利润率相对较低的传统行业,往往热衷于通过混合并购的方式进入利润率相对较高的新兴产业。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证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混合并购中的效应并非如预期的那么高,而是呈现下降的趋势。有鉴于此,我们强调在混合并购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作出相应的决策,不要盲目多元化,确保主营业务的做大做强。
(2)获得管理协同效应
有些企业进行混合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现有企业积累起来的管理经营经验、能力、知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通过混合并购,迅速取得在扩大经营范围的同时取得企业之间的协同,实现资源在并购企业之间的快速嫁接和流转,但是,往往在这些资源的流转和整合过程中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企业并购的成效影响关键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并购动因,基于战略考虑的并购,影响并购成功与否或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条件的变化,并购方自身的原因,政府的干预,信息完全性,并购过程的操作,本文认为最关键和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其一是企业并购是否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其二是并购后的资源有效整合。
(一)核心能力是衡量并购成效的关键之一
对企业来说,其动机大体上都是从外部获得各种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和整合外部企业的一些能力。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资源和能力是具有异质性的,不同企业在获得稀缺性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但决定企业获得这些资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间的核心能力的差异。因此,并购的成效关键之一是否有利于提升竞争能力。
(二)有效资源整合是企业并购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并购过程中,整合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可以说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最终依赖于能力的整合管理,它是价值创造的来源和并购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往往决定并购的成效。有时,从战略、核心能力建立等角度看,有些并购是对企业有利的,但是往往由于整合资源过程处理不好而使得并购双方都受到打击,甚至使并购双方都陷于困境。
四、启示
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企业的迅速做强做大,为很多企业所热衷。但是企业并购同样面临巨大的风险,为此,企业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战略的动因谨慎考虑并购的必要性,并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是否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建立以及是否能够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的可行性,进而综合评价并购的价值。在我国现阶段,并不是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性都同样明显,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并购的迫切要求,不能要求所有的行业都实施并购战略。不同企业采取什么策略,我们应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覃西文.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 年8月 第22 卷增刊
[2]陈六宪、詹华庆、张才志.企业并购与核心竞争力.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
[3]Prahalad, C.k,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5-6):79-93
[4]魏江.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本质[J] .管理工程学报,1999,卷(1):53-55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范文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并购就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成为中国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定义以及企业并购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财务问题是企业并购中的核心问题,并对企业并购支付和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和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能够在企业进行并购财务决策时发挥实际的指导意义,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为中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1背景与意义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企业并购就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成为中国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市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日趋成熟的并购环境,使中国的并购市场洋溢出巨大的热情,各行各业都弥漫着并购的气息,中国并购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也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一股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引导和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我国企业界的并购也越来越多,但是如何进行成功的并购,如何在并购时对并购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财务分析也一直是困扰企业界的一个难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希望能够为规范并购行为,为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借鉴,为并购双方提供有益的探索及思路。
2企业并购的定义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
3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综述
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Kode,Ford,Sutherland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D.Brouthers等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内对于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成熟,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消费亏损理论、破产替论、强壮民族工业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并购的直接动机有以下几类情况:完全的政府推樱企业处于被动状态;获取资源要素,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企业构筑企业集团,实现扩张的需要,如生产能力的扩张;获得优惠政策和合理避税;长远发展考虑,如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或为了获取市场机会。经济学家将我国企业的并购动因归结为两类:第一类是并购的一般动因,包括获取战略机会,降低经营风险,获得经验共享和互补效应,获得规模效应,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障碍;第二类是并购的财务动因,包括避税因素,筹资因素,投机因素,企业增值因素,财务预期效应因素。这些学者对于中国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将会使更多的企业重视自身的长远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持久发展。
4企业并购支付和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
当收购企业决定在市场上发动对目标企业的并购战时,它首先要面对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支付问题;二是融资问题。支付问题是指收购企业应以何种资源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融资问题是指收购企业应该利用何种金融工具筹集用以实施并购所需的资源。然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又是相辅相成的。并购支付方式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决定的,在选择支付方式时离不开对融资途径、融资工具的考虑;而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额也取决于并购方选择的支付方式。因此,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方式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收购企业利用何种金融工具实施并购的问题,其所讨论的焦点是一致的:均涉及企业的融资方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内容是股权或资产的兼并收购。并
购的价款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资产置换支付、混合支付、承担债务等4种方式,其中以现金支付方式为主。现金支付方式的最大缺陷是:巨额的现金支付会给收购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基于对我国关于资本结构研究的部分实证结论和建议,我国企业关于并购财务方式的现实选择是:中国企业在选择现金支付方式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债券支付方式或杠杆收购方式,并在适当情况下关注股票支付或交换方式。鉴于资本结构理论在不同假设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发展多样化的财务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是恰当的。国内企业应依据瞬息万变的周边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相机灵活地选择多元化的适宜的金融方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和扩大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空间。
5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
5.1规范并购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集团财务控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并购方母公司与被并购方子公司的关系是资产纽带关系,并购方的意志应通过对资金、财务活动的调控从而在被并购方得到完全的体现,以确保投资回报这个终极目标的实现。这就决定了并购方集团公司财务组织的设置模式。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可在总部分别设置两个管理部门,一是主管总部财务的财务管理部门,二是主管对被并购子公司进行投资与权益管理的投资管理部门,这两个部门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对于规模很大的企业集团,除了前述的两个部门外,还可以考虑在集团内部设置第三个部门,即信贷管理部,专门从事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资金融通。
5.2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为了移植并购方的管理模式并更好地执行并购方制定的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并购方必须向被并购方委派财务负责人,使其负责被并购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被并购方的经营决策。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实际上是两权分离的产物,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护作为所有者的并购方公司的权益。并购方通过对财务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拔、任命、付酬、考核和奖惩制度,降低了财务负责人与总经理“合谋”的风险,增强了所有者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
5.3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经营活动实行产权控制
并购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被并购方的经营活动实行产权控制。(1)报告制度。被并购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事前向母公司报告有关公司资本的运营情况等。(2)信息交流制度。定期召开包括母公司董事、各职能部门、被并购公司及其他子公司总经理参加的扩大干部会议。(3)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包括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分析,既考核各自的经营指标,也考核他们对母公司的贡献。(4)生产经营活动一体化。并购方通过生产、销售、供应等经营环节的控制来保证其产权控制。
5.4实行全面预算和动态监控
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对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以全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具体的操作细则如下:(1)加强资金的规划与控制,避免支付风险。要深入分析资金占用情况,合理确定存货及应收账款的规模,盘活流动资产存量,优化流动资金结构。(2)实行应收账款责任制,控制信用风险。集团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按照“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促进清欠和加强管理。(3)加强投资项目的内部审核c管理,控制投资风险。企业并购之后,应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4)加强对经营贸易的监控,防范经营风险。对达成初步意向的贸易业务,则须对其盈利水平、占用资金及期限风险等进行全面预测,并报公司财务负责人及总经理审核。
6结论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资本运营和组织调整的重要方式。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就是企业对已有的经济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确保资源得到最理想的运用效果。企业并购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只有经过客观、详尽的财务评估分析,充分考虑并购财务风险,选择最优的支付和融资方式,做好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并在企业并购后实施有效的财务重整,才能产生积极的财务效应和其他效应,为企业并购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共荣.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
[2]孙涛.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理论与方法[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周春生.融资、并购与公司控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陈志军.浅谈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工作[J].山东经济,2013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范文3
【关键词】 品牌经济学; 企业并购; 宝洁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055-05
一、前言
近年来,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了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出现,并表现出世界顶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共同控制资源和瓜分市场的格局,其特征是“强强联合,同业并购”。在以宝洁并购吉列为例的众多并购案例中,品牌整合的效果无疑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品牌给企业并购行为带来的经济学效应越来越显著。因此本文以企业并购过程为主线,创新性地运用品牌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宝洁并购吉列的案例,得出了可运用品牌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并购案例特征,为企业并购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
二、品牌经济学与并购理论
(一)品牌经济学
品牌经济学是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描述、解释品牌为何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个体的选择行为,并引导企业、个体进行更好的品牌发展的一门经济学分支。自2006年孙曰瑶、刘华军将品牌引入经济学框架以来,品牌经济学已经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孙曰瑶、刘华军在《品牌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品牌(Brand)是与目标顾客达成了一种长期利益均衡,从而降低其选择成本的排他性品类符号。品牌经济学的品牌概念则是将商标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品类符号。品牌信用度(Brand Credit Degree)是通过品牌这个排他性的符号向目标顾客作出并做到某种品类承诺的程度。
根据品牌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当某个品牌成为单一品类的代言,即品牌信用度B=1时,该品牌商品的需求数量达到最大。因此,当某个品牌的品牌信用度提高后,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需求量也会增加,此时就会使得原来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时,由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是以品牌品类度的提高为前提的,即某个品牌所代表的品类越少,其品牌信用度越高。而随着品牌代表的品类数量的减少,该品牌的替代品则越少,进而使得该品牌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变小,移动后的需求曲线的斜率比原来的需求曲线的斜率要大,移动后的需求曲线将更为陡峭(如图1)。
基础需求函数:Q=a-bp品牌修正需求函数:Q=a(1+B)-bBp
(二)企业并购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是企业理论、经济学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企业并购理论进展非常迅速。对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按照并购事件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并购动因研究、并购过程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
由于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从目前提出的各种理论看,还没有一种理论或模型能够高度概括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并购现象。现阶段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理论、信息理论、问题和管理主义理论、过度自信假说、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势力理论、再分配理论等方面。效率理论虽然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并购动因进行了解释,但该理论通常是指管理层业绩的提高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效率理论在解释企业并购的动机到底起因于何种意义上的协同效应和效率改进尚需深入讨论。本文认为基于品牌互补性的品牌协同效应,是企业进行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
国内外针对并购过程的研究数量繁多,陈健(2005)等人对并购理论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Grossman和Hart(1980)提出了小股东的“搭便车”问题;Baron(1983),Giam marino和Heinkel(1986),Khanna(1987),Fishman(1988)等学者对多个收购者之间的出价竞争进行了分析;Kvle(1985)和Shleifer、Vishny(1986)对要约价格以及期望利润之间的关系作了解释;Bradlev、Desai和Kim(1988)通过实证研究对收购者是否获得被购企业的股份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被购公司的反并购策略作了研究。
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策略以及政府政策的选择、国外并购模式在国内的应用等方面。
国外对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主要集中在并购完成后的企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变化上。陈健等人指出,Deneckere和Davidson(1985),Salant(1983)等学者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的并购效应进行了分析;Matsusake(1993)通过对最新一轮兼并浪潮的案例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企业并购之后利润获取的情况不同的结论。
黄桂萍(2010)指出,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并购给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及并购之后企业之间的财务整合、人员整合、文化整合等方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的方法选择、整合的模式选择等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品牌经济学对企业并购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的研究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品牌经济学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理论体系和相关研究仍较少。此外,企业并购过程的复杂性和企业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无法对所有企业并购行为以一种统一的模式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宝洁并购吉列的经典案例,创新性地从品牌经济学视角对并购动因、并购过程、并购效益进行分析,提出观察并评价企业并购的新视角。
三、并购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2005年1月27日,宝洁与吉列双方公司董事会达成一致,签下了并购合同。根据合同,宝洁以约570亿美元的代价100%收购吉列,包括吉列旗下各种品牌产品和加工、技术以及设施在内的所有业务。并购完成后,吉列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詹姆斯·基尔茨将加入宝洁董事会,任宝洁公司副董事长,负责吉列业务。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换股,以0.975股宝洁普通股换购1股吉列普通股。根据2005年1月27日的股市行情,宝洁纽约收盘价55.32美元,这相当于将吉列的股份定为每股53.94美元,而当天吉列股票的收盘价为每股45.85美元,上升幅度达到18%。同时为了降低交易的稀释效应,宝洁计划未来12—18个月回购大约180—220亿美元的股票。这样看来,这起并购对宝洁的财务影响相当于以60%的换股和40%的现金完成的。按照这两大公司2004年的营业额计算,合并后宝洁将取代联合利华,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业最大的公司。
(二)案例分析
根据品牌经济学基本理论,宝洁并购吉列的并购动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对品牌互补性的考虑。通过对并购双方产品结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宝洁公司经营的产品品类有洗发护发用品、护肤美容品等8个产品大类,旗下品牌超过300个,而吉列公司是世界刀片和剃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同时也生产9种其他消费者产品,旗下品牌超过100个。
通过对二者的产品结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虽然宝洁和吉列的产品覆盖面均较广,但二者品牌并未出现大范围的重叠现象,适合采用品牌互补性的概念进行分析。孙曰瑶(2005),任晓峰(2011)等人提出,品牌互补性,即在一定程度上接近“能力互补品牌联合”的概念。“能力互补品牌联合”是指两个强势品牌在能力上具有互补性,它们的合作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集中各自的核心能力和优势来共同生产一个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本文在能力互补品牌联合的定义基础上,将品牌互补的定义阐释为两个强势品牌基于品牌互补战略,在能力上、方向上具有互补性,企业可以通过品牌之间的联合,实现扩充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阎艳阁(2010)指出,“品牌互补”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顾客价值战略,使企业自身赢得了更大的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是一种超越了零和竞争的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把影响品牌发育的消费市场因子、社会生态因子以及企业生态因子恰当地结合起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建立顾客忠诚,扩大顾客价值。宝洁公司应用品牌互补战略在为顾客提供新的利益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一种全新的战略思维。
品牌经济学视角下企业的并购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结果。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本文参考了陈健(2005)等人对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理论综述,参照黄桂萍(2010),李梅泉(2010)等人对国内相关学者关于企业战略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的文献综述,筛选了相关理论,综合考虑张维(2002),黄丽能(2006)的研究思路,建立了独特的绩效评价体系。童话(2006)从公司溢价并购着手,分析了溢价的理论来源和溢价定价模型,并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不同溢价并购后财务指标变化情况,论证不同溢价并购后的目标公司的实际效果。本文参考了其选取的部分财务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稀释每股收益等,对不适合宝洁公司并购事实的指标予以剔除和调整。冯海涛(2010)认为,恰当选取财务指标可以科学地评价并购效果,应按照并购企业的不同目标选取恰当的财务指标。本文借鉴了他提出的基于经营协同效应和多战略整合目的的企业并购评价指标,结合宝洁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指标做了修正,最终得到了从经营业绩情况、资产营运能力情况、偿债能力改善情况出发的财务效应指标体系。
根据宝洁公司年报,得到了2002年度至2012年度的评价指标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自2004年开始,宝洁公司的营业收入以超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收购吉列之后的2006年更是达到了20.23%的增长率。但是并购完成之后,其营业收入增长逐渐放缓,2009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各项业务皆出现了萎缩。另一方面,即使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宝洁公司仍一直保持两位数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体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而不断增长的稀释每股收益和普通股股利也体现了宝洁公司收购吉列公司之后卓越的盈利能力(如图2所示)。
稀释每股收益和普通股每股股利都在并购吉列之后的1—2年时间内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比如2006年每股收益增长了4%,达到每股2.64美元。尽管因为收购吉列造成股权稀释了8%~9%,但这个结果比宝洁在2005年10月完成对吉列收购后预计的值要低。所以有理由相信,并购吉列这一战略为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作出了贡献。
宝洁并购吉列之后,对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在并购初期(2005—2008年)因新构建渠道尚处磨合阶段,相应的存货周转率下降调整,而之后的数据(2008—2012年)体现出渠道整合的长期效应,并保持在6次左右,说明并购后该公司的存货周转速度较快,流动性较强,偿债能力进一步提高,且表明存货的占用水平较低,存货积压不明显(如图3)。
宝洁公司十年来的流动比率大部分保持在75%~80%之间,处于中等水平。2005年流动比率比之前突减,主要是因为2005年对吉列公司的收购支出了大量现金流;2005年并购吉列之后,流动比率大幅增长,达到了120%,主要是由于吉列公司流动资产数额较大,流动负债规模适中。在以后年度,随着各项业务整合的逐步完成,流动比率逐渐恢复到并购前水平,并趋于稳定(如图4)。
2006年之后的资产负债率有了明显下降,从0.6降至0.4左右,之后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是并购吉列之后的资产大幅增加导致了比率降低,说明宝洁公司拥有较稳定的短期偿债能力。
宝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也可通过品牌经济学理论作出合理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对于宝洁产品的认可度都极高,因此消费者在进行选择时的选择成本几近为零。在考虑品牌选择因素的需求曲线刻画下,宝洁公司能够获得同等程度下更高的消费支持,进而获取更高的营业利润。并购吉列之后,吉列公司原有的重视消费群体并未产生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的消费者认可度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导致其品牌效用度的进一步提高,最终会使宝洁公司持续保持零选择成本,获得更高的消费支持。
由于品牌效用度评价中的市场评价、企业形象等指标的不可计量性,本文根据刘丽芳(2013),钱海波(2006)等人的观点,结合案例实际,选取了商标、专利及技术、客户关系等重要的无形资产,反映并购给宝洁带来的市场方面的影响。
由表2可以发现,并购吉列之后,宝洁的商标、专利、技术等品牌的核心组成要素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并购第一年后,其商标价值增幅达到174%,专利技术增幅达到639%,客户关系价值变为原来的6.5倍多,之后一直维持相对稳定。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并购吉列公司对宝洁公司品牌、市场等各方面的显著提升,也对上述基于品牌信用度的评价理论作出了有力的支撑。
四、结论
宝洁公司并购吉列公司的并购动因、并购过程、并购效应等并购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运用品牌经济学理论作出合理解释,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至同类企业类似的并购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适合采用品牌经济学分析角度的并购案例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并购发生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这是因为此类市场的产品需求量与品牌形象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并且以同行业企业并购为主,由于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的转移成本较高,因此品牌整合较适合于同行业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本身更倾向于以品牌整合为主要目标,通过并购可增强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购双方均是以品牌价值作为经营支撑的企业且具有明显的品牌互补性,即双方企业的品牌所覆盖的产品类型、目标市场重叠度低,且品牌的发展战略、品牌定位不同,并购双方适合走品牌整合之路。
【参考文献】
[1] 孙曰瑶,刘华军.品牌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陈健,席酉民,郭菊娥.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5):85-99.
[3] 黄桂萍,姜艳.企业战略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国内研究综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111-113.
[4] 孙曰瑶.品牌经济学的任务、对象和若干基本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5(11):38-44.
[5] 任晓峰.品牌生态因子与企业“品牌互补”战略[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5):82-84.
[6] 阎艳阁.企业并购后的品牌资源整合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73-74.
[7] 李梅泉.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11(6):28,45.
[8] 张维,齐安甜.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J].南开管理评论,2002(2):21-26.
[9] 黄丽能.美国企业并购的历史变迁与启示[J].经济师,2006(2):91-93.
[10] 童话.溢价并购若干财务指标分析[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 冯海涛.恰当选取财务指标,科学评价并购效果[J].市场研究,2010(10):52-53.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范文4
关键词 并购 协同效应 管理 经营
引言
并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涉及并购战略的制定、目标企业的评估、并购双方的协商和谈判、并购后的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结果表明,75%的企业并购是完全失败的。而支付的价格过高,缺乏协同或协同效应有限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在我国,由制度变迁和市场规律双重作用所形成的企业并购实力市场,使企业并购与新建投资相比,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均有一定的“低成本”操作空间,而政府的介人又往往使得并购价格更低。正是这种“低成本”的交易价格,往往导致企业盲目做出并购决策,给企业并购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实际上,只有能产生经营、管理、财务协调效应的并购,才能突破简单的资产重组,达到获得增值效果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协同效应方面的研究是相对滞后的,因此,对协同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并购的相关理论
1 并购的概念
在国际上,并购通常被称为“M&A”,即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的缩写。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在于前者指一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为一体,而后者则并非合为一体,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居于控制地位而已,被控制公司并不丧失法人地位。从本质上看它们都是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因此人们往往把二者合称为并购。
企业的并购可以定义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成功进入新的产品市场或新的区域市场,而获取其他企业控制权的产权交易活动。人们常把主并购企业称为并购企业、进攻企业、出价企业、标购企业或接管企业等,把被并购企业成为目标企业、标的企业、被标购企业、被出价企业或被接管企业等。
2 并购的类型
企业并购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不同的类型。
1)按被并购对象所在的行业部门来划分,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这也是企业并购最基本的类型。
2)按并购的法律形式分为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
3)按是否利用目标企业自身资产来支付并购资金划分,可分为杠杆并购和非杠杆并购。
4)按是否取得目标企业合作划分,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
5)按并购企业的并购目的不同,可分为财务性并购和战略性并购。
3 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
根据新古典主义的企业理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不例外。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这刚好满足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所以,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企业并购的途径获得更大的利润。以下是并购的几种原因及分析。
1)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synergy)是指两个企业并购后,其实际价值得以增加,其依据是两个企业在并购后有可能在最优经济规模之下运作,从而受益于规模经济。企业并购后,在生产经营,行政管理、调查研究、原材料采购和产品推销等方面,都可以统一协调、组织,减少重复的固定成本,节约人财物的耗费。横向并购比纵向并购更可能获得规模经济,而混合并购更容易获得财务上的协同作用,因为当筹措资金的数额越大,作为单位交易成本一部分的新股发行成本将随之降低。因此,并购后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措大量资金更有利,而且,由于两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在时间上不完全一致,使不能偿付债务的风险得以降低。
2)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打败对手。所以,企业希望通过借助于井购过程产生的生产、营销、研发和财务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来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加快产品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一动因可以很好的解释企业横向并购。
3)交易费用理论
企业的交易费用理论,也称为内部化理论,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兴起的,更多研究的是企业纵向并购的动因。内部化理论的奠基人科斯认为,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手段。企业出现的理由在于,使用市场的价格机制是要支付成本的,而运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手段比运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费用要低。影响交易费用高低的因素包括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资产专用性是指某一资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一般而言,资产的专用性和交易的不确定性越高,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就越大,当达到一定程度,市场交易的费用就会阻止企业继续依赖市场,这时并购就会出现。
4)实现多元化经营
实现多元化经营是企业进行混合并购的主要动因。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尽可能地利甩剩余资源,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能为企业分散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的稳定性。而并购恰恰可以为企业获得生产多种产品所需的资源,为实现多元化开辟道路。
5)价值低估理论
目标企业价值低估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目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未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从而导致其股票价格低于其资产的重置成本。根据价值低估理论,当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时,发生并购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成功率也很高。托宾把这一原理概括为托宾比率(Tobin Ratio),即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与企业重置成本之比。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重置成本有时并不能反映目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未来盈利能力,所以要客观评价目标企业对并购企业的价值必须考虑两个企业间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以及合并后企业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的发展潜力。
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发生企业并购行为的还包括许多外在因素,如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周期性变化、政府的行政干预等。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并购的动因,激发企业并购行为的根本动因还是企业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其他的动因都是利润最大化动因的外在表现形式。
协同效应的探讨
在现代西方并购理论中占主流的是效率理论,而效率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协同效应”。它既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又是企业并购作为一项投资活动的最终收益所在。能否准确地预测协同效应,进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协同效应的实现是各种类型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
1 协同效应的内涵
协同效应是指并购后企业的总体效益大于并购前两个独立企业效益之和的部分,通常被表述为;“1+1>2”。用公式表示为;Vs=VAB-(VA+VB),其中Vs代表协同效应,VAB代表并购后联合企业的价值,VA、VB分别代表假设不发生并购A企业和B企业应该有的价
值。协同效应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协同效应包括:管理资源的整合,如并购后办公设备与人员的减少;利用彼此的营销和分销网络来增加收入;加强讨价还价的能力,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导致成本下降;避免重复进行生产、研发等其他活动。动态的协同效应涉及互补性资源和技能的配合,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对销售额、市场份额和利润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对于诸如汽车等竞争压力强、价格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追求静态的协同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技术变化迅速的行业和由创新驱动的行业,如信息技术制造业,动态的协同效应是至关重要的。
2 协同效应的来源研究
协同效应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在每一次成功的并购中各种不同的协同效应都同时发生着作用。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管理活动、生产活动和财务活动,本文也据此将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分为三类: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
1)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并购后,因管理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具体说就是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别的企业发生并购后,合并企业将受到具有较强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合理配置管理资源的效应。
获得管理协同效应无论对并购企业还是被并购企业都有很大的意义。对于并购企业而言,可以恰当地转移过剩的管理资源。当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超出管理该企业的需要时,它是很难通过解聘形式来释放能量的,因为一种高质量的管理通常只能通过集体协作才能发挥作用。这时充分利用这种管理资源的最好途径就是并购那些缺乏管理人才且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管理队伍提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得更多收益。而对于管理水平低下的被并购企业来说,依附与同行业中管理效率高的企业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2)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收益。并购对企业最明显的经营协同效应,表现为它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的本质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下的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
要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需要存在一个理论前挹该行业确实存在规模经济,并且在并购之前没有在规模经济的水平上营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规模经济就无从说起。同时,这一理论在解释混合并购时也显得苍白无力。混合并购是分属不同行业的数家企业合并,企业的管理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到某一水平,所以不易产生规模经济性。这时范围经济就能很好的对经营协同效应做出解释。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产生的节约。它的存在也需要一个前提,即必须存在可以为不同产品所共享的投人品。
3)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益,这些效益的取得不是由于效率的提高,而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现金流量上的效益,
首先,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亏损递延条款来实现合理避税。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年度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递延,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在当年发生严重亏损,或连续几年累积了相当多的亏损时,这家企业往往会成为并购对象,该企业可能也会考虑并购一个盈利企业来充分利用其在纳税方面的优势。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范文5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动因;规模效益
一、中国电子行业的并购背景
目前我国电子行业的产品多处于中低端,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国内企业比拼更多的仍然是低成本优势。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中,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被公认为是根本出路,但是技术创新的难度和风险要求企业实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而从短期来看,通过企业并购的途径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知名度等,既是保持公司成长性的必要之举,也是积累研发资金和创新资源,解决短期成长和中长期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我国电子业出现对外并购的浪潮,以联想为例,2004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2011年入股nec电脑公司,又在2011年收购medion公司,从而奠定并巩固了其全球前三大电脑厂商的地位,并且正在成为国内最大的pc厂商。在2013年1月,联想首席财务官黄伟明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在考虑所有的机会其中包括rim和许多其他公司。如果对我们和股东有利的机会出现,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于是联想欲收购黑莓又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本文将从企业并购的动因的角度来浅析联想的对外并购行为。
二、企业并购理论与企业并购动因
1.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2.企业并购动因
(1)获取未来战略机会。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首先,并购一个公司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其次,两个企业合并,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尤其是财会信息将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正如投资大师沃伦劵巴菲特所说:“收购一家现代企业,比重新投资办成一个同样规模的企业,速度快得多,费用少得多,效益也许会好得多。收购是企业发展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2)获得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现象。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将被并购企业同类业务合并,快速地扩大业务规模,人员数量和机构网点也随之迅速增多,从而有效降低单位运营成本、增加单位收益,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并购可以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发展和设计,企业的直接筹资和借贷相对容易,企业可有足够的财力采用新发明,新技术和新设备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3)发挥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益的,它主要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协同效应是指两个企业并购以后,其产出比并购前两个企业产出之和大,即“1+1>2”的效应。发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接受新技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可以进入新市场的途径,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
(4)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收购效率较低的企业,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
三、联想对外并购行为的相关动因分析
联想早期的国际化发展并未取得明
显的成效,但随着全球市场与自身战略的变化,联想在海外的动作自2005年收购ibm pc后也一直没有停歇。2005年收购ibm pc部门,2007年收购packard bell被宏碁阻击,2008年联想欲收购巴西最大pc厂商未果,2009年联想收购美国公司switchbox,2011年联想收购nec挺进日本,2011年联想6.7亿美元购medion公司,到今天,联想透露有意收购黑莓制造商rim。这一系列的大规模海外收购兼并,都蕴藏着怎么样的企业合并动机呢。
1.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进入新市场
近年来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容量虽然增加,但由于国外厂商的进入,使行业竞争加剧,加上pc产业步入成熟期,产品的售价大幅度降低,利润空间也大幅减少。因此,国内的电子行业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将借其原来在欧美市场的布局正式进军这些采购力强的地区市场,并依靠ibm现有市场份额从全球第pc制造商(收购前市场份额2.6%)跃居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市场份额将达8.6%),大大的扩大联想在整体上的市场份额。
联想随后收购nec,按照联想和nec的份额对比,该交易完成后,联想将成为日本pc市场份额第一。ceo杨元庆当时表示:“并购nec被日本市场看好,之前nec由于规模原因,虽然有不错的口碑但价格居高不下,联想的并购将为nec的品牌带来更好的业绩。”这表明联想并购nec的很大部分动机是为了进入日本市场。
而后联想收购德国电子厂商medion ag,使联想在德国的市场份额扩大一倍,成为欧洲个人电脑市场第三大厂商。 联想集团表示,双方联手将拥有德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14%的份额,以及西欧个人电脑市场约7.5%的份额。 而今,联想透露欲收购黑莓,尽管黑莓已痛失全美第一大智能手机宝座,但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黑莓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依然高达8.1%。如果拿下这块市场份额,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
2.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
尽管联想在2005年之前,在商用pc市场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开发出不再是仅凭价格优势取胜,同时具备了一些技术优势的开天系列和昭阳系列笔记本电脑,但这两个品牌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难敌惠普,ibm,戴尔等海外厂商。这一势态在联想“迎娶”ibm pc业务后完全扭转——think品牌,而thinkpad品牌在当时中国市场上的魅力几乎无人能挡。联想借助它进一步巩固在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的领先位置,并享受原来ibm才能享受到的消费者的“景仰之情”,成功借助商誉而跳出国内pc厂商的价格竞争怪圈。
加拿大的rim公司曾经凭借风靡一时的黑莓手机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尽管由于受到iphone以及android的冲击,黑莓手机目前正在陷入困境,但是黑莓仍毫无疑问是移动终端世界的顶级品牌。如果真的实现并购,将吸引一大部分的客户人群。
3.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益
联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收购ibm pc部门之后公司规模大幅度增加,这有利于从营销,管理,科研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目标,使原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段时间,在这种规模效益形成之前,联想的利润先是亏损了三年半才开始盈利。
而联想在2011年收购前,以medion的规模,它以前在成本采购、生产上没有规模优势,联想的收购会更好的降低成本。联想集团成熟市场总裁milko van duijl表示:“该收购加速了我们对西欧消费市场特别是德国的渗透,medion对西欧零售市场的认知将带给我们额外的增长机会。我们相信两家公司互补的市场地位与联想的双拳战略是完美的搭配。我们拥有成功整合科技公司,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经验。”
4.发挥协同效应
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认识度不高,缺乏销售渠道。而ibm拥有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二者整合以后,可以形成很好的技术和销售渠道上的互补。而ibm公司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也能够提高联想集团内部的管理效率。黑莓具有全球级运营商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475个电信运营商和黑莓达成了合作,在网用户超过3000万。这令人垂涎的电信运营商关系网,必然也是联想梦寐以求的巨大资产。若能够进行收购,也势必会给企业双方带来价值增值。因此,获得协同效益也是联
不断进行对外并购的一大动因。
参考文献:
[1]赵 玮:浅析企业并购的涵义、动因和模式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1,(5).
[2]张 园:优酷网与土豆网合并案例分析与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12,(3).
[3]郝宏晓:基于企业并购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动因的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5)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范文6
关键词:并购;财务效应;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2-0052-01
近年我国网上购物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人数规模都在以成倍的数量剧增,可见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想要在未来的经济市场上更好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走一条并购的经营模式。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并购包含两个基本概念,即兼并和收购。兼并包括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可以表示为“A+B=A(B)”,新设合并可以表示为“A+B=C”。收购通常是指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或股票,其目的在于重组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收购包括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两种形式。
二、电子商务企业并购的动因
企业作为一种获利的组织,必然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原因是追求资本增值。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并购动机显然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确定并购动因。对于近几年横空出世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并购动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一般动因
1、获取战略机会。并购是因为企业想要获得未来的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这个特定行业发展,一个重要战略就是收购某些行业,而不是依靠自身的发展。这么做可以直接获得正在发展的资源,节省时间,有效地减少耗费在建设上的时间。另外并购在获得对方资源的同时,还减少了竞争者。另外,两个企业采用一样的价格政策,能得到比他们竞争时更高的经济效益。
2、发挥协同效应。电子商务企业的并购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有效的利用被收购企业没有使用的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在现代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扩宽进入市场的途径;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也能融合两个电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等。
3、提高管理效率。一个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显然或多或少的会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若一个非标准化的电子商务企业,被另一个具有标准化管理的电子商务企业收购以后,将会沿袭主公司的管理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进而公司的收益也会得到提高。
4、获得规模效益。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组成企业的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经济是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调整和补充,达到既定的规模经济要求,在产品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则是因为企业并购之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分摊,减少单位管理费用。使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众多行业中站稳脚跟,就要形成规模效益,然而获得规模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公司并购。
(二)电子商务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1、避税。在税法中规定了某些条款,要求企业在并购时把那些具有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的目标,纳税收益能使企业的价值有所增加。直到将其转换为股票,资本收益的延期付款能减少企业的资本收益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并能够促使并购后的电子商务企业采用适当的财务政策,进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2、筹资。筹资是高速发展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并购一家资金充足但是股票价格较低的企业,能够用对方的资金弥补资金不足。资产的重置成本一般高于其市价,企业在并购中并购其他企业而非重置资产。有效市场中,企业的盈利能力才是反应企业经济价值的基础,而不是账面价值。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周转,而企业之间的并购是电子商务企业获取资金的快速有效地方式。
3、企业价值增值。因为被并购电子商务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往往低于并购方,并购之后的电子商务企业股票市盈率会得到提升,股价的提高使每股资产收益增加,从而增加了股东收益,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并购之后,其规模扩大,成本控制、生产技术以及资金来源能力都将得到有效地提升,在面对风险时就会有更好的应变能力,因此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总额就会增加。
4、投机。电子商务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非生产性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可以改善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电子商务企业的投机行为。近几年我国的许多企业并购中,许多企业都以举债方式收购目标企业,在把部分资产变卖,充分利用变卖的资产来获取并购收益。
5、利润最大化。可以说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有赖于市场,所以只有当电子商务企业在市场上被消费者所认可时,电子商务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利润最大化。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电子商务企业就必须有增加该企业在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
三、结论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要想在多姿多彩的市场站稳脚步,必然要紧跟经济潮流,通过有效地并购活动来扩大自身的规模,增加行业在经济活动中资金流量。电子商务企业间的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它同样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政伟.企业并购动机的财务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1,7:73-74.
[2]张迪.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市场周刊,2010,5:51-52
[3]蔡骏.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