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的意义

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概念 讲授 本源 提高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械制图》是一门概念抽象难懂、知识关联紧密,基础理论系统,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的原理、特性与应用;由空间立体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到空间立体的想象转换;之间的关系繁纷复杂、交织错节,给讲授和学习带来了十分的困难。但也不难发现概念是该课程的本源,抓住了概念就抓住了课程的根本。

一、讲清讲透概念的本意、夯实学习课程的基础

概念的本意就是概念所表达的事物的本质,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原本含义,或者说就是事物的本身。概念讲授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整门课程讲授的成功与否,讲清讲透概念的本意,是对该课程讲授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教师授课要求的最底线,也是对该课程讲授的根本要求。

怎样才能讲清讲透一个概念的本意呢?首先要求教师对概念有一个完整透彻的掌握,清楚概念的本意,清楚要讲授的概念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清楚要讲授的概念在本教科书中的定义内容,以及学生群体之前是否对本概念有所接触,接触到的定义内容与本教科书定义的内容有何异同,研究采用怎样的定义内容来定义如今的概念,研究概念的从前、现在与今后,研究所授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知识的关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简单、易懂、专业、发展、提升的原则,讲授所要讲授的概念。

例如在讲授“视图”这一概念的时候,可首先将其定义为“物体的正投影,就称为视图”。解释为“按照正投影的原理绘制出来的图形,就是视图”;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很差,只进行上述的讲授,恐怕会有许多同学难以接受和掌握,必须通过具体的举例和例题的演练,才能将“视图”这一概念表达清楚,易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与此同时,还必须进一步讲清楚,“视图”这一概念的“模糊”性,也就是具体意义与广泛意义的矛盾性。即“视图”的广义是指所有应用正投影原理所绘制出来的图形,如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其狭义是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具体的所指也有所不同,要举例说明,有时是指正投影而言,有时是指基本视图而言,有时是指剖视图而言,有时是指断面图而言,有时是指某个设备的整体图纸或部分图纸上面的所有图形而言。至此,“视图”这一概念算是讲清也讲透了,但还要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消化过程,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掌握与使用这一概念。只有讲清讲透了概念,才能保证学生掌握并正确使用概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夯实学习课程的基础。

二、联系并区别概念、牢固概念知识的系统性

不同概念的本意,是对不同事物本质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独立特性,是相互区别的;但不论什么样的概念,都是对大千世界不同事物某一组元的定义,而不同事物组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密切的有机联系,把握这些联系与区别,是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关键,是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例如,“投影”与“正投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本意,是相互区别的;但同一系统的事物组元,两者又有着自然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显然在两个概念的构成要素上又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我们必须弄懂的事情。

又如,投影方法——正投影——视图——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基本表示法——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等,是构成课程的概念知识的一个系统。这些概念知识之间,联系紧密,逻辑顺序单向,讲授与学习都必须遵守这一特性,遵守逻辑顺序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知识的系统性,牢固课程概念的关联,建构起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

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2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在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甚至更多的智能。这八种智能包括:体现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的逻辑数理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偏重于技能方面的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还有就是体现心智方面的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在每个人身上不同程度地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点。由于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而每种智能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明,是否成功。姜大源教授也说过:人才观的问题,涉及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的问题;人的智力类型的不同,其成才的目标、方式及途径也不同。必须承认,中职学生在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方面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差异。中职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动,却不善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理论学习,却善于实际操作。所以,用普通高中学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中职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科学的。认真分析中职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某些智能方面中职生特别具有优势。比如,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而在有些智能方面并不亚于普高学生,比如,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中职生只是在逻辑数理智能方面较弱。作为中职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发现中职生究竟在哪些智能方面有优势,给他们找到正确的智能定位,并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并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未来所从事行业的专业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中职教师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掌握专业知识,使他们将来具有更强的立足于社会的竞争力。

机械制图课程特点及其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汽车、机械等工科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该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构思能力、画图以及识图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普高课程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区别。学好机械制图,对读懂专业制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多元智能人才观指导机械制图教学实践

学好机械制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这对于基础较差,没有一点实践经验的中职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这也是我多年教学感到十分头痛的事情。因此,必须改革制图课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要激发学生学习制图的潜能,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机械制图教学实践,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中职生自身具有优势的某些多元智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拟就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培训学生的其中四种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展开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观察视图用橡皮泥切制实物模型,训练和培养身体动觉智能身体动觉智能是指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动手的能力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制图课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动作以及触摸等方式将所获得的综合信息进行内化处理,左右大脑协同地进行工作,并长久地保持信息。科学与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不但不会使学生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还能激发学生进行连续性的学习。例如,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萝卜根据视图切制实物模型。在训练时,首先,教师将视图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事先准备好橡皮泥、小刀等材料,然后,让学生观察视图想象物体的实际形状,边观察,边动手切割橡皮泥,并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动手能力的训练,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多次反复进行,并适时进行对形体分析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提高动手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反复进行切割模型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手与脑的结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以实物绘制三视图训练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而机械制图的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二维视图和三维空间立体之间互相转化的思维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在机械制图课程上的体现就是将二维视图想象成三维的空间立体形状;二维视图想象成三维的空间立体形状的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将三维立体绘制成二维视图的训练来培养。比如,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时,当课程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拿出事先要求他们准备好的三个全等的正方形硬纸片,用透明胶粘连,做成三面投影体系,每两个人一组分到一个小木模型,让他们绘制小木模型的二维视图,在绘图过程中,强调重点需要注意的细节:首先,要使学生运用正投影方式按比例绘制;其次,要务必遵守三个视图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原则;再次,要让学生熟悉和正确摆放三个视图的位置以及视图中所体现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通过采用这样的直观手段反复训练比较,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及绘制视图,逐步培养他们学会有条理、有层次地组织自己的知觉,形成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训练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察觉、体验以及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图,并能据此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可以训练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例如,在学习零件图这一部分时,由于有的泵体类零件结构较复杂,依靠中职生的个人学习,可能会掌握不够全面。所以,科学的方法是:将一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不同结构的零件分发给各个小组,通过各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共同绘制一张零件图。然后,各小组间交换零件再进行这样的活动,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同一个零件的讨论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合作学习,提高绘图技能,也提高人际交往智能。因此,在“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人人参与,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学生之间彼此进行充分的交流,特别是当自己的想象出现偏差、经别的同学点拨和集体讨论,很快纠正过来时,学习兴趣既跟着提高,又形成了积极的人际关系。

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思考;探索

引言

在学校开展机械制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的能力,明白一个作品中设计者想表达的思想,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较难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和实践经验,仅仅是理论和模型的探讨已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个问题,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路

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就是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单独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通过整体教学来实现教育的目的。一体化教学在近年来大受欢迎,其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其教学方法就是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一般都是一位老师或者是一组老师来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这个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消化学到的理论知识,效果立竿见影。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两者穿插开来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模型和挂图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多是停留在理论和模型上,没有具体的实习课程,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也较难以理解。一体化教学则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将问题与实际生产联合起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各个内容的含义。例如在讲解《零件图》这章时,制定教学计划一定要具体详细,首先教学目的要明确,了解零件图所表达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如何标注零件图的尺寸以及了解零件图和技术上的要求。其次就是明确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就是关于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难点就是理解形位公差。在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时,老师可以先是采取老方法,如利用挂图、模型以及投影等方式将本章的内容讲解完,然后让学生们开始实习,在实习过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让学生们都带着问题动手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在实习过程中,将班级可以分为两组,由两位老师分别带领实习。两组学生交替进行实习,其中一组结合课本,研究公差的计算,另一组老师带领加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老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工过程中老师每遇到一个知识点,都要停止加工进行解说,一定要做到让每位学生都体会理解。

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的其实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将传统的灌输模式变成启发模式。在学习尺寸标注时,要将叠加类的组合体例子进行解说,让学生们知道组合体的基本概念,同时还将学生们引导回到之前学习的内容,调动原有的经验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懂得学习机械制图的意义。在完成拓展任务时,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分组讨论的过程可以增加教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同学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增加他们的情感和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他们的沟通态度,让每个学生都在交流与体验中体会到愉快和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传统课堂中“老师是主角“的教育模式在当下,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全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一改往日传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很好的引导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消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和心里障碍,双方增加了交流,配合的也更加默契。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通过交流增加了接触,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课堂上所举得例子其实大多数都是生产实践中真正存在的,通过真实的例子来展现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真正的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3.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机械制图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分组讨论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保证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体会成功的乐趣,而且可以让学习成绩理想的学生有用武之地。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每个同学的自主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们的思想空间无限的放大。学生们对于合作和交流也都有了新的感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某校曾经做过一个测试,为了监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用学校相同专业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一个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则还是原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两个班共同学习之后做了一个测试。测试的结果就是应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那个班的平均分是83分,另一个应用传统教育模式的班的平均分时72分。测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结束语

在理实一体化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课题。选择的课题要适应理实一体化,其难易程度一定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全程跟踪。特别是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一定要参与进来。教师放手不代表教师要放任自流,一定要多方巡查,发现学生有错误就及时指正。实践证明,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开阔了想象空间,培养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在专业领域内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机械制图;辅助应用

机械制图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其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基地,机械类的加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非常重要。作为设计制造的一个载体,机械制图是工程设计人员的必备能力。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制图已经成了产品开发、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大力推广。

1、计算机辅助制图与传统制图方式的比较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使用的一些图形支撑软件主要是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系列,也有很多自主研发的绘图软件,比如清华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联合设计的高华CAD这一软件,主要的应用目标是工程机械设计制图的生成,图形应用能力较强,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有着极强的开放性,给用户提供了方便,还提高了机械制图的质量,使计算机复制制图在机械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加速了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与传统的绘图方式相比,计算机辅助的机械CAD制图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辅助制图脱离了图板、三角尺以及铅笔、橡皮等工具,只要一台计算机,对着屏幕进行操作,按着键盘和数遍,这样就大大的较少了制图的劳动强度。

其次,机械绘图实现了标准化,也实现了一体化操作,绘图人员能够集制作、修改、复制于一身,这样也能统一制图的风格、文字、层次、颜色等,方便后期的修改,大大提高了绘图的质量,完全可以依照实际的尺寸进行图形的绘制,不用在意比例的问题。

再次,计算机辅助制图可以复用,可以对已经生成的图纸进行修改或者复制,制图的效率不断提高。计算机智能绘图,画面的剖面线,剪切,尺寸的标注等都能在计算机中一键完成,运用菜单进行命令的控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制图,还可以引进一些专业软件,比如,行业设计以及绘图一体化等等,这样就能把一些检索性的工作编制成相关程序,在使用的时候直接调用就可以进行程序。

第四,计算机辅助制图使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图纸的电子化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可以把电子图纸到网上,也可以存储、复制到光盘上,从而进行电子检索,这样就不再需要繁琐的图纸柜,更不用考虑防火、防腐蚀等问题。

最后,计算机辅助绘制的图形具有多彩性,传统的图纸都是黑白线图,统一色系,但是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在色彩上、视图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可以制作动态图形、爆炸图形、多个视角的矢量混合图形等。

虽然计算机辅助制图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现在我国实行的技术标准规定仍旧是针对手工制图来说的,对于制图的画法、符号、图纸大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在最近几年的标准修订过程中也多少涉及了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应用,但是仍旧不是特别全面。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融合与应用

计算机制图是在机械制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具体应用标准是在原有的机械制图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进行修正,计算机CAD制图是对机械制图的一种依赖和发展,当然,也是一种补充。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支持标准以及其他的标准。支持标准主要是一些标准的术语、开发的规范要求、图形系统、产品的数据和图形规则。其他标准是由方法标准、结构要素以及相关常用件等标准组成。

计算机绘制图形的基础就是机械制图原理,并未绘制二维机械图提供了比较先进的手段和制图工具。只有掌握了机械制图原理的人,才能顺利绘制出所需的机械图。要不断的适应机械技术的发展,要在绘图效率和图纸应用上取得进步。用计算机绘图的时候,线形和图面是使用计算机制图的保证,这样比例的确定与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在制图的尺寸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借助计算机也会比较容易实现。只有把机械绘图与计算机绘图进行融合,才能快速绘制出使用的机械图样和三维实体。

在计算机辅助应用中,要根据计算机绘图的特点,从而制定了字体、图线、画法以及计算机本身特有的分层、颜色等进行了规定。在制作CAD工程图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矢量字体,选用的是A0-A4幅面图纸,字母及数字高为3.5毫米,汉字高为5毫米。还有特别注意制图中的字间距和行间距。计算机辅助制图中可以运用的有十五种线型,但有的绘图软件如AutoCAD的线形库acadiso1in中的15种线型为ISO标准,也可以采用。在CAD制图中,屏幕上常用的颜色标准是,粗实线为绿色,白色是细实线,虚线是黄色等,绘制机械图样时常用线型放置如下:01层--粗实线,02层一细线,08层--尺寸要素,05层--细点化线,10层--剖面符号。由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的UG机械设计软件就是计算机辅助应用手段的一种,这款软件将CAD/CAE等技术高度系统化,用途更加广泛。不断具备同类软件的功能,还拥有一些灵活的建模、仿真照相、动画渲染等功能。这些卓越的功能使得软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性能也相对比较稳定,有很好的扩展性,是计算机辅助机械制图技术的一个主流产品。在应用中,要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达到传统机械制图中无可比拟的制图效果。

综上所述,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这样就对机械制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也波及到了机械制图领域。计算机辅助制图大大提高了机械制图效果,在工业化进程中扮演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集成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制图加快了技术进步,推动了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制图质量。从而推动了机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行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海建.机械CAD制图发展及其标准浅谈[J].潍坊学院学报,2008(12)

[2]林晨岚.章易程.唐琴.利用UG绘制AutoCAD工程图的方法和技巧[J].装备制造技术,2010(3)

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改革

机械制图课是跨机械大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数控专业技术课的核心课程,进一步说,机械制图课程是直接关系到数控专业学生能否学好其他科目的关键性课程。

机械制图课注重基础理论与动手操作课内容的衔接,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来实施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改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确立学生为主体是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征。机械制图课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作为为宗旨。机械制图课教学活动的灵魂就是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是一种让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大面积地培养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自我能力,这是全面推行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主体性原则。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教学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体现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参与中接受知识。例如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来教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进行情境设置,将理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图画、视频以感观性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化为一个个具体、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号变为生动的丰富形象;从而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直接地感受内涵于情境中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思索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

三、教学中教师中要努力营造学习数控专业的兴趣氛围,诱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捷径之一。”作为机械制图课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学习制图课的兴趣氛围,诱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机械制图课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职校学习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职生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够、学习不努力,存在应付心态,为此,要多次深入探讨,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增加新的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兴趣,给学生开展小专题,倡导启发性课堂教学、发现式教学,使教学变成“授人以渔”的过程。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想象中驰骋,在活泼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运用肢体语言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学生要热心、耐心,同时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不能偏爱优生而忽视甚至歧视差生。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切忌一味指责。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使用激励教育方法,要努力去寻找、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知而感到委屈。

四、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

良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提高对你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五六十年代推行苏联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法,学生在课堂上味同嚼蜡,严重地制约了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从教以来多数采用启发式、议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从而使我所教数控班学生的学习效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讲多练是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率的关键。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在这特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大幅度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求教师精讲多练。所谓“精讲”,是指教师把所讲内容中的精华化成自己精练的语言为学生讲授,其他的部分则留给学生自己解决。所谓“多练”,并不是指给学生加大作业量,搞题海战术,而是指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为学生能力和多方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例如,三视图、部视图、半部图及基本视图等的画法,一般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亲自体验一下,对照出某些工件觉得用什么图比例最好,从而教师在加强讲解自己的思路,然后让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

机械制图的意义范文6

一、会计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按博弈论的观点,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其实是局中人,会计制度是策略,会计信息供方和需方以及会计制度的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必然策略的水准。他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博弈过程中的策略和利益调整。会计制度博弈是为了获取利益。会计制度制定机构掌握了制定权,利用裁决权让其他局中人为制定者所代表的集团服务。

会计制度的博弈双方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会计实务界()之间的关系。会计界一般是会计制度博弈中的中介角色。一方面,会计理论界通过讨论和制定会计法规与政府发生联系,直接感受到较为充分的政府的“旨意”;另一方面,会计理论界又需要从实务界广泛听取意见和“呼声”,才能使制定出来的制度有可能达到“均衡状态”。但如果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缺乏沟通,便会使得会计制度的制定者过多地接受政府的“旨意”而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会计制度的制定者也就成了政府的代言人,最终使得会计制度的博弈由政府与企业的对弈转化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对弈。这一矛盾的转化,显然不利于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进一步完善,也难以使会计制度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博弈,在现实中表现为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若有破绽或漏洞,市场主体就会利用机会钻营牟利,政府一旦发现了便会采取措施完善原来的准则,制定新的准则加以疏导、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便会展开新一轮博弈。经过多次博弈,会计制度就会不断得到和完善,公认程度便会日益提高,纳什均衡便会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会计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博弈过程,是一个帕累托优化过程。

二、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点

制度变迁可以采取“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方式。所谓激进式制度变迁即一步到位的制度变革。它是一种间断性的跳越,不具有过渡性的环节。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逐步到位的制度变革。它是通过几个过渡性环节的相互衔接而呈现的连续性变异的演进过程。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基本上是一种渐进的方式,即先在旧制度的边缘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通过新制度的不断发展来逐渐缩小旧制度的空间,然后达到整个会计改革的目标。这种渐进式的会计制度变迁决定了我国会计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1.强制性中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两种基本类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能利用政府的强制力的优势降低会计制度变迁的成本。尽管纯粹的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可以取得会计制度的高效性,但由于政府的有限理性、集团间利益冲突和知识准备不足等因素可能影响制度变迁的效果,以致我国二十多年来的会计制度变迁采取了以强制性为主、同时带有一定程度的诱致性的做法:将政府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与公众自下而上的探索和试验相结合,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制度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强制性中的诱致性在我国的会计制度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大大减少了自上而下的整体改革过程中由于信息不足可能出现的风险。

2.我国会计制度的渐进式变迁是由会计制度的特点及国情所决定的。会计对经济的发展虽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深层次上看,会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适应。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技术变迁可视为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在因素,新的知识被用于改变企业生产技术时,会使会计实务的更为丰富,诱导会计制度的改变;而经济体制变迁则是促成会计制度变迁的外在因素,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适应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环境,必须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新的经济体制。会计主体通过自身会计实务的变化去适应新的会计制度的变化,可称之为会计制度适应性。它是每个会计主体生存的前提。只有适应了会计制度的变迁,会计主体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我国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然后再进行整体协调。从实践来看,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式变迁比整体均衡推进的阻力要小,摩擦成本相对较低。

4.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即制度的惯性依赖。在新旧制度交替的时候,从传统制度中脱胎出来的会计主体,对旧的制度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在传统的惰性力面前,要推行新制度而改变会计处理,其内在动力是不足的。如我国有些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就习惯性地使用旧的,对于一些推荐采用的新方法却不重视,以致严重地了制度运用的深化。

5.会计制度变迁和其他制度变迁相协调。我国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首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而资源配置的转变继而又促使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从实质上看各项改革的推进,表现为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而会计制度作为资源配置、产权制度中的一种信息产生和传导机制,作为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无疑应和整个社会嬗变过程中其他经济制度变迁相协调。例如,证券市场的创新了我国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为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得以逐步规范和完善。

三、渐进式会计制度变迁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1.利益冲突导致会计制度变迁。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产生了外部收益(外部收益是一种在已有的制度安排中主体无法获取的收益),只要这种外部收益存在,就表明社会资源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有效状态,应进行帕累托改进。制度变迁的目的就在于使显露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以外的收益内部化,以求达到帕累托最佳状态。所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外部收益内部化,不断增加社会福利,实现我国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2.会计制度改革是各方集团利益均衡与妥协的产物。会计制度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处理的一组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利益分享的制度安排。其中,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就是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与相关利益集团合作性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我国1993年的市场化会计制度改革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强制进行的。之前,博弈双方虽然一直处于一个“势均力敌”的僵持局面,但一直存在着会计制度改革的呼声。而当时的会计制度改革一开始就在很大程度上以保护国家利益为前提,然后才考虑到社会组织或公众利益。这种国家利益占上风的主张,一度使当时的企业利益不如改革以前,如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税收利益的最大化,对资产和收益的计价未能采用真正的稳健原则。这一会计制度变迁属于典型的“非帕累托改进”。因而在实务上,企业出现了“假账林立”的对抗局面,将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