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微课程 实践性

小学信息技术是基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理念、使用技能,从而能够有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微课教学是一种被国内外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手段能够和信息技术课堂特征充分吻合,保证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的手段

1、加强基础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通过微视频能够有效诠释每个知识点,深入解析教学重难点,将课堂教学的实验案例做到仔细讲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完美诠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点。

2、突出实践应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是课堂教学与上机操作相互结合,而课堂教学与课余练习相互配合的学科。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可以将上机操作的课程内容通过微视频进行录制,将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通过微课视频的暂停、快进、倒退等功能进行播放,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需要自主浏览,能够认真观看掌握微课视频的重点和细点。

3、强调趣味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生社会生活中广泛接触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知识,其如何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微课教学,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结合,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做到生动展示和趣味建设,保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做到手脑结合的学习体验。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的措施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做到分层次教学,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拓展课堂教学的不同空间,保证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1、结合微课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小学信息技教学的微课内容大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某个知识点、某个技能目标和某个实验案例,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问题教学,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和合作学习,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将计算机病毒的类型、特征和安全防护要点做成不同的微视频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提供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和合作学习。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来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预防的措施和计算机病毒的法律界定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和合作学习,对于抽象的病毒知识做到清晰了解,而生动的教学模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微课视频提升探究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通过微课视频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探究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实践应用。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初探Windows》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Windows操作系统的教学知识分成不同的知识点做成微课视频,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和退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将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开始菜单、鼠标的使用技巧等教学重点、难点做成单独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认真了解和熟练掌握,在课余时间反复操作。提高学生对于Windows系统的操作兴趣,加强他们对于鼠标的操作,尤其是双击操作,实现Windows系统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解析。

3、采用微课模式拓展学习空间。微课视频能够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真实记录,教学难点、重点的反复播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线上教学内容放到线下来学习,将课堂重点放到课余时间反复观看和理解。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认识WORD》的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知识点比较多,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掌握教学知识点,这就需要微课教学来将WORD教学课程内容做到认真分解,将WORD启动和退出方法、窗口各个栏目组成和工具栏显示、隐藏等知识做到认真录制和仔细讲解,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认真操作,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做到有选择的学习和观摩。在线下空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WORD操作案例,积极开展自主和合作学习,保证WORD学习的有效延伸。

总结:小学信息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信息技术的解析、实践操作的完成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些都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来诠释和延伸。教一定要加强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利用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带动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化和具体化,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TPACK;职前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71-0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上[1][2]在经历了强调“技术”和“学生”对技术的自主应用两个阶段后(第一阶段整合的主要模式是WebQuest,第二阶段是TELS),AACTE最早意识到在前两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没有认真关注“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教师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将对今后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持续、深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并于2008年提出了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简称TPACK。

在国内,实施了多年教育信息化工程后,教师能力成为影响深度融合效果的重要因素逐渐凸显。“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在国内外火热研究TPACK框架的大背景下,教育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厅[2014]3号,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教师厅函[2014]7号,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从本质上讲,TPACK框架与我国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国内、国际都意识到“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重要作用”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是培养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山西大同大学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课进行全面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做个案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改革方案的确定

1.课程目标的确立[3]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教育宗旨的总体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它导引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向,并决定着学生对课程的可接受程度。

TPACK和《课程标准》都给了我们要重视“境脉”的启示,要根据学校定位以及职前教师的特点来制定课程目标。山西大同大学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现已成为大同及周边地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集聚培养中心,文化科技创新中心,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和社区终身学习基地。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工作,承晋北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基于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本课程的总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培养他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提高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体目标有:使职前教师系统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培养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很好地规划教学;能够运用技术工具(尤其是学科技术工具)获取、加工和制作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教学资源,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基于学科的技术素养,为迎接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从情感和态度方面看,本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本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掌握与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教育应用方面看,本课程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2.课改方案设计流程

在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我们依据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制订本课程改革方案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4]。

3.具体的课改方案

(1)学习者分析

本课程的课改方案是在2014年春季学期选课的师范生中进行实施,选课结束后一共选课人数为79人,主要分布在数学与用数学、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等专业,主要年级为2011级。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师范教育的《计算机基础》、《心理学》、《普通话》和《教师书写技能》等基础课程,以及本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获得了一定的学科知识(CK)、技术知识(TK)和教学知识(PK)。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学习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更多,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方面的课程,从课程的开设方面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起点水平更高一些,这也需要我们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该学期同时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有《教育学(含职业道德)》、《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物理)等,在第7学期还开设《数学方法论》、《物理教学技能》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内容方面应突出本课程的特色,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2)确定课程改革方案

结合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由以前的重知识培养转变为重能力培养)及上述对学习者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尤其是学科软件方面的知识(TK)、学科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以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技术支持的实践设计中。具体的说,主要任务是“帮助职前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在理论指导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使整合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由于是初次实施课改,所以我们只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具体的方案如表1所示。

三、TPACK框架下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效果评估

1.效果评估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课改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能力标准》及本课程实际情况,笔者自编了调查问卷,主要用于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课改实施前后的测量。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量表,采用自评估的形式,从技术素养(10题)、计划与准备(10题)、评估与诊断(5题)三个方面出发,共设计25道题目,每题从“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级程度进行判断,依次编码为数字“5”至“1”分。③开放性问题,用于收集学生对课改的建议。

参与式观察法主要用于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对课改的真实态度、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信息。

访谈法主要用于在课改后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自评价、对课程改革的建议等。

2.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前测

在实施课改方案前,对选课的79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并全部回收,没有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100%。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应各个层面问题,取其平均分值。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平均分换算成百分制,具体情况见图2。

从图2可知,该批选课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在技术素养方面要优于计划与准备、评估与诊断方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于其他两个专业,这和前期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是一致的。

3.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后测

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后测主要采用了个别访谈、团体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5]。

(1)个别访谈、团体访谈结果分析

在个别访谈对象的选取方面,此次研究运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性抽样”,以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来展开研究。基于研究的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结合强度抽样和分层抽样进行采样。实际采样时,综合样本的所属专业最终确定选取1男3 女4名大三年级的师范生作为访谈对象。选择他们的原因主要有:①选课学生中男女生比例约为1:3,因此所选访谈对象为1男3 女;②选择大三年级,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对专业有了深入了解,且面临就业,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识要高于大二年级;③通过观察发现,这4名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且愿意提供真实资料。基于上述考虑,选择对他们进行访谈增加了本研究的效度。

下面是访问的4位职前教师的具体信息:①小任,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生,女,代表普通师范生。②小赵,2011级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女,代表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范生。③小杨,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女,代表普通师范生。④小刘,2011级物理学专业师范生,男,代表普通师范生。

依据访谈提纲,通过引导让受访者谈谈对这门课程改革的看法、学习心得以及他们在课改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变化。以下是对孜恢扒敖淌Φ姆锰缸芙帷

小任:开始我认为这门课程会和数学专业其他理论性课程一样枯燥无味,再加上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一般,估计不会有大的收获。但因为老师将教学与软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学习了素材的收集与处理,还学习了常用的教学软件、学科软件等,而且还提供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这些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自我感觉设计能力提高很多,技术方面也会了很多。

小赵: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我来说帮助挺大:一是技术方面不再只是单一的运用,如PS在教学资源包开发时得到充分应用,真正明白了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是老师给的模板、模式很实用,用时直接套用外加简单修改就行了。感觉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建议的话,我觉得教学方式方面是否要转变下,现在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大家的主动性还是没完全调动起来。

小杨:老师讲的“素材的获取加工以及软件的操作”这些知识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以前我们只了解简单的Office操作,课程学完技术方面有很大进步。通过学习收获最大的是:教学设计时,对章节的内容都要条理清楚,以学习的软件技术为技术支持,设计合理的教学单元包。这门课程教会我们,信息时代,技术不是教学的唯一法宝,要懂得技术与教学的相互配合。

小刘:这门课让我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认识了更多教学软件,技术水平强了很多,在完成多次作业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提高不少。以讲授和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影响了学习效果,建议换个别的方式。

课程临近结束我们对全班同学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并通过发放便利纸的方式进行不记名的学习效果和意见的征集。分析收集的内容,总结如下:①思想观念的转化:“在这个课程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的认知水平有所提升,以往看来满堂灌输的教学,在这种结合技术的教学里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对技术的学习欲望越来越浓烈。”②技术素养的变化:“很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几款以前只听说不会用的软件,比较说网站制作软件、Flash、几何画板、ScienceWord等。”此外,教学设计能力(计划与准备)的变化:“我学到了许多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去设计一个教学。”

通过上述访谈,以及对便利纸上信息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此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改革,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该课程的学习对其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铺垫和准备,并且学生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我们也从访谈中发现了问题,如教学方式如何改革,这是我们后续研究值得思考的问题。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课改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改革,各个专业的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各层面上都有所提升,具体见表2。为了更直观的显示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改前后的变化,我们将表2的数据转化成了图3所示的图形。

四、研究结论和反思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转变职前教师培养观念、根据学习者需求改革课程内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表现在技术素养和教学与准备两方面。这也说明,在TPACK知识框架下进行本门课程改革是有意义的。同时,由于是初次改革,我们只对培养目标、知识体系重点做了改革,教学模式仍采用在普通多媒体教室里以讲授和讨论为主的模式,评价方式仍采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改的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上继续加大课改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在教学模式方面尝试学生线上自学+教师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有利于培养职前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维度的能力。对于学生线上自学,我们已经开发了本门课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并在不断的完善中,为后续课改提供了线上学习的条件。同时将本门课程和《微格教学》这门课程进行捆绑,可以要求学生将本门课程完成的教学设计在《微格教学》课上进行实施,培养其“组织与管理”维度的能力。教学方法上,除了采取讨论、示范、引领、案例支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外,还将采取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学习评价上,以教师、学习者、学习同伴、网络课程为评价主体,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5):5-10.

[2]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47-56.

[3]王丽珍等.关于师范院校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18-21.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文3

一、内涵与模式

教师工作坊这里指一种混合式的教师研修模式,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于网络研修平台,发挥学科专家和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性骨干教师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培训。本质上是由学科专家、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异质化的学习共同体。名称上借鉴了传统手工作坊的意蕴,强调教师缄默性的教育智慧的凝练与分享。操作上它将短期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在岗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提升。通过工作坊,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研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校本研修,还可以进行网络空间教学等活动。

教师工作坊的主体是研修的教师群体,由培训者和学员共同组成。对于工作坊的培训者,教育部有关文件中统称为“主持人”,由高校专家、优秀教研员(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三人行”核心团队。湖南省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主持人”细分为“学科专家”“坊主”和“坊主助手”三种角色。每个教师工作坊“学科专家”“坊主”各一人,“坊主助手”根据研修活动开展的需要可设多人。研修学员几十、上百甚至数千人不等,统称为“坊员”。工作坊成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事先会被分配到预设的研修社区,赋予相应的角色,并自动拥有该网络平台的实名制“个人空间”。

教师工作坊一般基于单一的学科或领域开展研修,有些综合性的工作坊也是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工作坊研修模式突破了单一远程培训、集中面授或自主研修的局限性,将几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要力争做到以下“六个结合”:

(1)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可以分段进行),地方性的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数天不等。集中面授时要求理论讲授、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提升“主持人”工作坊的主持能力。面授过程中,举办方要注意观测学员的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遴选并确定坊主,组建主持团队。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线上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重在专家引领、主题研修、反思实践、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网络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课程学习、交流研讨和“个人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在线生成、推送分享功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2)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建坊以后,主要由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在线上进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研讨交流等。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巩固学习效果,实现学用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3)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应配合工作坊主持人,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优化研修内容,明确研修任务。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提供丰富适用的课程资源,供学员选学,实现按需施训。

(4)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通过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和工作坊主持人的规划设计、教学指导、组织协调和诊断评估等,引领研修持续高效开展。建立坊内学习小组,实现分层研修;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坊间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协作研修。

(5)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研修项目实施机构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探索利用测评工具进行诊断分析,帮助学员发现问题。针对重难点问题,依托典型案例,专家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6)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通过专家指导,基于学科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形成系列研修成果。建立研修成果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分享研修成果,生成遴选高质量成果。

二、目标与任务

教师工作坊实行坊主负责制,坊主可由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坊主在学科专家的指导和助手的协助下,共同引领一定数量的区域骨干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具体实现三大研修任务:

1. 培训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教师工作坊

通过集中培训培养各学科(领域)“种子”教师,担任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建省级教师工作坊。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培养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主要包括团队打造与引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主题并引领研修的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示范能力、工作坊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现场诊断与指导能力、资源汇聚与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分学科(领域)组建县级教师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基于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等。

2. 发挥主持人引领作用,生成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作坊主持人在本区域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其从优秀迈向卓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主持人持续发挥影响力的工作机制,为乡村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为各地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及服务于乡村教师一线教学需要的实用教学资源。将教师工作坊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对接,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遴选汇聚、智能推送和交流分享。

3. 整合教育信息化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推行教师工作坊研修,有机整合全省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优质空间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性空间”等项目,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程与要求

教师工作坊研修应是有组织的活动。教育部印发的《“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对“种子”教师的遴选、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流程提出了指导意见。为了保障湖南省“名师工作坊”和其他“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效,便于相同学科(领域)实时交流分享,有助于研修成果的提炼汇聚,对研修平台、开坊流程以及工作坊主持人提出了相应要求。

1. 统一研修平台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统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http://

)进行。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具备成员管理、计划、课程学习、资源推送、活动组织、成果汇聚、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

2. 规范开坊流程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规范了各类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开坊的基本流程:报到确认分班开坊申请提交坊管理成员设置班级管理成员通过开坊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在平台上均有公告说明。

3. 明确坊主责任

择优遴选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专职培训者)和一线名优教师担任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业绩优异,在全国或本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②具有丰富培训经验,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③能够为人师表,引领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愿望强烈,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强;④省级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或“青年精英教师”培养对象,其他省级名师候选人或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高校专家优先。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和履职情况,直接影响到工作坊的研修效果。工作坊主持人肩负着组织管理、专业指导、监督评价、成果提升等四大方面的职责。①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引导学员登录,通知公告,管理学员行为,学情统计反馈等;②专业指导方面,负责制订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活动,提供研修资源,诊断关键问题等;③监督评价方面,点评学员作业,推荐优质资源,推荐优秀日志,监督研修进程等;④成果提升方面,主要是策划特色活动,总结研修经验,汇聚优秀成果,生成培训课程资源等。

在明确教师工作坊坊主(主持人)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的基础上,还应分别对学科指导专家、坊主助手的工作条件与职责提出相应要求。同时,对工作坊坊员的研修活动提出合适的、可操作的考评标准。

四、课程与资源

丰富、优质而实用的课程资源是吸引教师长久留在研修平台的关键因素,因此,预设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与动态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显得同等重要。教育部相关文件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课程设计与资源提供分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师工作坊每次研修活动都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全员准备,各自阐发自己的理解认识,形成争鸣与碰撞,做到有理论思考、有实例研讨、有反思总结。研修主题涉及六大领域,即师德素养、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工作坊研修指导等。

研修课程由教师培训机构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根据研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学员实际需求,围绕一个或若干研修主题,分阶段设计系列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应包括学习目标、专题内容、典型案例、研修活动、研修方式和成果要求等。研修课程应标明必修与选修,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

由于工作坊研修倡导混合式研修,不同的研修阶段(或环节),培训要求以及课程资源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面授阶段侧重工作坊主持能力,包括工作坊研修规划和指导能力、线上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线上协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课程资源设计与整合能力、研修效果评价能力等。网络研修阶段重在为坊主设定切合的研修内容,帮助其在指导学员的同时,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凝练教育思想,塑造教学风格,提升专项能力。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二是提升培训能力,具体包括培训教学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指导能力、区域性教师培训设计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等。

承担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培训机构须提供高质量资源,满足学员必修课程的学习需要。资源应针对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聚焦学员的共性需求。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要参照MOOCs方式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每段课程不超过15分钟,能够通过即时问题测评和作业互评监控学员学习过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四分之一。资源应聚焦课堂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焦点问题,有效整合典型案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2倍。

教师工作坊推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每个成员既是原创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享用者。主持人在培训机构的支持下,结合研修主题,通过自主开发与推荐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研修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实录、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微课程等。每位学员围绕研修主题,在学习小组帮助下,开发不少于2学时的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微课程和研修日志等。

五、组织与保障

教师工作坊研修虽然已经推行两年,但还是新生事物,要确保常态化、有效地开展,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考评,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1. 加强组织管理

建议实施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各司其职。“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线上研修。省级项目办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建立项目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与,提供研修支持服务,开展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等。

省教育厅要将工作坊研修纳入全省项目规划,为学员线下研修提供经费支持,做好学员选派管理、工作坊研修监管和绩效评价等。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本地学员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将研修学分计入教师培训学分。

培训机构负责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组织实施工作。组建研修专家团队,做好平台支持与服务,提供课程资源;会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员学习管理与评价;按要求做好项目总结评优等工作。

工作坊主持人负责主持工作坊研修活动,做好整体规划、研修指导、活动组织、资源提供和学员评价等工作。高校学科专家提供研修专题的理论指导,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坊主助手协助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进行日常研修,协助做好学员评价工作等。

2. 加强考评监督

“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省教育厅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相关标准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指导工作。

省教育厅会同培训机构做好省级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工作和学习成效及时对工作坊主持人和学员进行动态调整。

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考核要坚持实效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参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标准,利用大数据做好监测工作,综合评价各工作坊及相关主体的行为,将相关结果定期反馈项目办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研修社区显要位置公布优秀名单,优秀成果,并向学员“个人空间”推送。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在省教育厅规划指导下,建议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省级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统筹管理;具体负责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协同各教师培训院校(机构)组织实施工作坊研修环节;指导县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开展。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安排专人在线全程跟踪,及时了解并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议,以研修简报、周报、月报等形式上报省教育厅。

3. 完善激励机制

(1)减轻工作坊主持人的日常工作量。担任“国培计划”示范性工作坊或省级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主持人,经县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建议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另外计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或者按照此标准减轻日常工作量。

(2)为工作坊研修提供经费保障。工作坊研修经费应按照教师网络研修经费标准予以保障,目前,湖南省是按照3元/人学时的标准用于平台运行费、资源费、辅导费、管理费等。其中辅导费应不低于1元/人学时,用作坊主、专家和坊主助手的劳务费。建议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评估,评为优秀等级的省级名师工作坊、教育部示范性工作坊,由省教育厅给予一定的奖补经费。评为优秀等级的县市级教师工作坊,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酌情奖补。

(3)工作坊研修要为研修教师认定学时(学分)。教师参加工作坊研修,经考核合格,应根据研修方案为研修教师认定研修学时学分。此外,培训机构根据学员提供资源的数量、“种子”教师和学员对资源的认可度,在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规定的学时基础上,可酌情奖励一定学时(学分)。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文4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实践

一、教育信息化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根本无从说起,但是这些都只是教育信息化的手段而非目的。现在城里的小学都基本具备各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基础教学的老师应该进入教育信息化第二个发展阶段所强调的――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所在,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尽管教育信息化可以在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方面,从理论上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欢欣鼓舞的美好前景(正如微软国际信息化论坛所强调的,“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实现教育在质量提升方面的蛙跳式发展”),但是,多年来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实践,却与这种理想境界之间有很大的落差,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显得尤为突出。这就表明,能否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显著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能力素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基础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见,能否找到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来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的命脉所在。下面以丽水市人民路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设计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此进行了下面的工作。

1.学生特征分析

丽水市人民路104班小学生的特点,总共54人,24个女孩和30个男孩,基本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上来,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重,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励。

2.家庭情况访谈

我们在入学名单确定后马上根据报名情况对各个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和数学老师走访了每位小孩的家庭,了解其成员组成,经济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出大体的判断,小孩的接送情况,登记各父母的联系电话等情况。了解到个别学生父母出国了不在身边,寄宿在亲戚家;还有的家庭工作很忙,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没时间管,还有一些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学习的管理无能为力等。

三、信息技术的一些具体实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互

1.课堂上

上课的时候笔者也用Powerpoint课件,使用课件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一次接受的信息比较少、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对动画图片和视频比较感兴趣;所以在Powerpoint课件中笔者插入了一些自己根据教材编制的简单动画。例如,学生看到一个字母能够慢慢地形状渐变到另一个字母;原来书本上静止的图像在笔者的课件里竟然动了起来,这样就变得生动了,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听课的兴趣,延长了注意力保持时间。但是在等离子电视机上播放课件笔者还是注意控制时间,因为笔者注意到现在很多小孩得了眼睛疾病。近年来因长时间看电视或上网、玩电脑游戏而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眼睛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多数为青少年,有的是不到10岁的孩子。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也表明,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其中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则高达76.74%。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看电视、电脑用眼过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对小孩来说自然光下的学习是最好的,况且,一年级是写字练习的关键时期,所以笔者还是尽量用粉笔板书,让孩子认字的同时也可以看写字的笔画顺序及运笔。目光及肢体语言上能尽可能多的和孩子们保持交流。在汉语拼音字母的学习上,笔者在教高年级学生的时候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很多错误都发生在平翘舌音、后鼻音、方言等方面;而且孩子大了就非常难纠正过来,所以在拼音的教学中笔者尽最大的可能使孩子们读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随书佩带的学习盘和磁带等方法。对一些学生平翘舌音、后鼻音、方言等方面有不足的进行个别化指导,力求使每个学生不在起跑线上就留下遗憾。

2.课外

针对现在孩子的奖励贴贴纸是商店里都能买到的,有些孩子不是很在乎;自己动手做一些手工的奖励贴贴纸,奖给表现特别棒的小孩,告诉孩子这是世界上没人能买到的,以强化孩子们的进步并让其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内网上,我们104班还搞了个班级主页,放上同学的一些值得留念的照片,如运动会的照片,班级小报制作,自己录的声音和视频,一些同学有趣的话等内容。自己还申请了FTP空间用于存放和下载文件z。外网上,在新浪申请了博客,笔者把可以向全部人公开的信息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让孩子们看。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的过程,所以在孩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与他们的父母保持联系。

(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家长的交互

1.入学名单确定后我们对家庭进行了走访。

2.开学后一星期我们请来了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了孩子的培养方面的讲座。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通信技术,每天把作业发到父母的手机上,尽量让孩子自己先记住,如果记不住可以问父母,保证每个孩子都不在家庭作业上落下。也发一些通知和小孩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尽可能的多交流。

4.告诉孩子和家长自己的QQ号,建立了104班的群,把学生的家长们融入到最广泛的网络实时聊天工具中来,在群里也放一些资料等供各位学习。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拼音和写字,更应该注重意境、情操的培养。在这方面笔者用电脑给一些意境比较美的文章配上自己的朗读和配乐,放在QQ群上,让孩子回去告诉自己的父母去看,让父母引导孩子去跟读感受文章的美。如果孩子表现好就让家长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把他(她)的朗读给录下来让大家分享。有些家长对这种观点比较认同,孩子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当有些家庭把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视频放上去后,很多其他家庭和孩子也跟着这样做了。结果发现有几位平时在学校看上去很胆小的、不怎么爱讲话的孩子,在家里她自己的父母给拍的朗读视频却是很棒的,所以后来就从中挑了几位再针对性的进行朗读训练,参加了校的美文朗读比赛。

5.自己的博客是和学生及家长一起经营的学习园地,首先让孩子们回去告诉父母一定要上去看,而且进行一些写话练习;让孩子根据书本的词语造句,把精彩的句子让父母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让其他家庭一起分享。刚开始没什么孩子发,但是没过多久很多孩子都非常感兴趣了,写作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写不完整句子,到能写段,甚至能成型文章,写作上真的是有了跨越式进步。孩子把写作当成了快乐,家长把自己孩子想出来好的句子发到博客上让人家分享也很快乐。而老师把每天看孩子的写作当成了幸福。看着自己的学生由一句话都写不完整到能写成段,而且有些能写成文章,那么美妙的语句由那么小的小孩思想里流出,老师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未来优秀的花朵在这里茁壮成长,带给老师的是无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就是这种感觉让我们在小学语文这种最基础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默默耕耘,这种感觉相信只有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能够强烈感受到和享受到,而这种人生财富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上面是一些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交互的实践途径,当然对于家长做得好的地方,在课堂上给予表扬,与其他父母一起分享经过父母、老师的不懈努力,孩子不断取得进步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学评价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蓝图,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这就需要对教学效果的价值进行判断,即教学评价。它是通过各种测量手段,系统地收集证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教师工作和学生经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经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整,使之趋向完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评价得出的成绩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学评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时间不同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笔者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与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形成性评价,在校级比赛中获得了班级小报制作比赛一等奖,美文朗读比赛第一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素质明显提高了很多。从总结性评价看,在上学期的小学语文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第一名,而且班级平均分跟第二名相差很多,充分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实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很有帮助。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好的同学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而父母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的同学在写话练习上就开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外,在学生过早的接触电脑的同时也就过早地接触了使无数青少年沉迷的网络游戏,笔者发现104班的学生中有些人在玩塞尔号和洛克王国等网络游戏了。我们的观点是低年级阶段自制力差,可以让家长尽量先保证完成作业的前提下限时玩一下,尽量分散学生的兴趣,不至于沉迷。如何正确地教育、引导孩子自己日后自觉摆正学习与游戏的位置,养成合理地安排时间的习惯,这是一个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的重要话题,这里不再赘述。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研究是教育者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参与及总结,作者把教育信息化下的各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写出来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希望能更好地在基础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结合进来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8.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文5

公司经过5年的努力与执着追求,塑造了NBC品牌。目前,公司已经和北京地区100多所学校建立起密切关系,产品得到广泛认可。

信息技术、互联网模式、移动互联、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及融合成为新的方向,我们正把已取得的产品和经验充分地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和移动互联技术进一步优化,加速推广,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有效的面向教师教育教学的SAAS服务和中国最有价值的面向家长的在线教育服务,从而为35万中小学、职高,为1千万教师,为1.9亿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公司战略定位是“做中国信息化改变教育的卓越实践者”,为了达成公司战略目标,我们当前开展的服务主要包括教学教研服务、素质教育服务、家校沟通服务和校园综合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

教学教研服务

教学教研服务主要包括课例分析、教育智慧库等有关教学教研方面的应用。

课例分析以课例视频为关键信息载体,为教师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教科研工具。更加灵活、自由的教科研形式,更加开放的教科研环境,让教师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智慧库旨在从教育智慧和教育资源的管理角度,借助当前先进技术及对用户体验深度理解,为教师构建教育智慧、资源的管理和分享服务。

素质教育服务

素质教育服务主要支撑学校德育工作,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社团管理,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学校的社团管理、O2O的综合实践课程等。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让班级的成员一起经营管理自己的班级文化。班级由学生直接自主经营和管理,教师和家长间接参与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驱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社团管理让学生和教师的社团管理工作在线上进行,为教师减负增效,让学生社团的内容更丰富、展示效果更好、评价更合理。

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基于O2O的模式,将课程的准备、计划、学习、互动、交流、指导、评价和总结等环节网络化。

家校沟通服务

家校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最直接、较频繁、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传统的家长会受到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存在效率不高、参与难度大、时间浪费等问题,甚至对交通和环境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通过网络家长会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高效、节约、绿色的在线沟通环境。同时,有效地构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并能基于此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课程和教育资讯等方面的服务,为教师提供校园管理、资源分享等服务。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多媒体;英语教学;情境;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沉闷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绚丽多彩的界面、生动直观的演示,化平面为立体,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新颖、明了、探索式的课堂教学。那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总结在构建高效课堂诸因素中,发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悬念,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有这样的描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W习动物单词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多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赛跑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画面上来。首先,起跑线上的动物依次“报名”,学生根据听到的叫声,能立刻说出动物的名称:dog,monkey,cat,panda,bear等。接着随着一声枪响,小动物的比赛正式开始了。学生激动地给动物们加油!最后的胜利者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了出来。然后我鼓励学生对胜利者进行采访,如:“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等。大家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记得深刻。

二、创设语境,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有些教学内容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是因为缺乏语境而显得不具体。运用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积累词汇,也许当时记住了,不久就忘记了。也有部分学生一学期下来会读的单词多,能认识的单词少,能写出来的单词更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接触这些词汇是在一种枯燥乏味的课堂背景下,与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的心理特点不符合,针对学生的这种求知心理特征,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课件,效果出奇得好。

在学习“At Christmas”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声色并茂的节日氛围,出示一段有关Christmas的动画小短片,包括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树的魅力……让学生从视觉上认识事物,在体验中学会说英语。整节课,教室都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学生跳啊唱啊,在JINGLE BELL歌声中愉快地学习,学生热情高涨,跟着老师一起在漫天雪地里畅游,在雪花中嬉戏。动画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诱发了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倍感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如。

三、举一反三,加大教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

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四十分钟时间内除了讲解,描述和板书都占用了太多时间,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少,学生唯一训练英语技能的时间、空间都受到限制,而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加速了课堂节奏,增加了课堂知识信息量,学生可以有充分的实践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把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及一些精彩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更无法与学生举行一些巩固性游戏,而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大量讲解和板书时间,为操练和巩固所学知识腾出大量空间和时间。比如在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巩固所学词汇、句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要花费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抄写题目,不仅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学生还会感觉很无聊,有的学生索性不干……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显示了解班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且印象深刻。

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句型“Don’t...?”时,我就将这个句型融入课件当中,把各种各样的图片作为替换部分,除了本课表示动作的单词外,还做了适当的扩充,虽然有的单词已经超出三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但学生很喜欢,积极性也很高,虽然他们不知道下一个会是怎样的图片,但是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轻轻松松地练习了新句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我们要适时、适当、适量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语境,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孩子在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探索知识。作为知识引导者,我们要善于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率,使我们的互动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这样才能真正让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添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