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1.生态文明概念及其重要性认知度提升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概念及其重要性认知度将直接影响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等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知上,选择“一般了解的”占59.56%,同第一次调查相比(以下简称“同比”)上升38.4%“;听说过的”占31.16%,同比下降27.38%;“完全不清楚的”占10.1%,同比下降10.2%;可见,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识理解有所提高。在回答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及自身利益的关系问题时,多数学生都认为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自身利益的关系密切。只有2.03%认为其与自身的利益无关,同比下降5.10%。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对于人类走出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生态环保基础知识愈来愈深入人心

大学生对环保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则是衡量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高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程度提升的一个鲜明的标志。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校园里的宣传栏”、“学校开设的有关课程”“途径获取环保知识”的占50%以上。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生态文明行为形成方面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被问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时,能够正确回答是“6月5日”的占63.46%,同比上升34.1%;选择其它时间或选择“不知道”的占37.44%,同比下降32.43%。当被问及“您认为下面哪一项是工业‘三废’”。选择“废水、废气、废渣”占88.71%;选择“废电池、废家具、废家电”占3.25%;选择“废电视机、废电脑、废冰箱”占4.70%;选择“废铜、废铁、废钢”的占2.25%。由此说明,大学生对工业污染现象比较关注,大部分学生对工业中的“三废”现象比较了解。当调查,“您是如何利用分类垃圾箱的”?其中有33.76%的学生选择“知道分类标准并能严格遵守”;39.95%的学生选择“大致了解但并不经常遵守”;19.12%的学生选择“稍微知道点分类标准,但不区分对待”;还有617%的学生选择“根本不知道分类的标准”。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已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只有少数学生还不知道垃圾分类回收的标准。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基础知识也愈来愈深入学生的心灵。

3“.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逐渐形成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大学生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认知状况,这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被问及“您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时,选择“人是自然的管理者,利用自然资源天经地义”占5.63%,同比下降14.02%;选择“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应顺应自然”占19.89%,同比上升1.03%;选择“自然和人都是平等主体”占84.48%,同比上升22.95%。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应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视自然为朋友,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在树立。当被问及“您认为物种的多样化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关系”?选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占71.4%,同比上升18.46%;选择“关系不大”占5.12%,同比下降6.83%。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已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受益的绝非仅仅是环境,更为重要的还是人类自身。当被问及“您认为环境保护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时,选择“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占42.63%;选择“人类给子孙多遗留一些自然资源”的占15.47%;选择“人类能更持久地利用自然资源”占34.07%;只有7.83%的调查对象选择“为人类以后彻底征服自然服务”。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观念正在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培养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

4.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正在养成

生态文明行为是生态文明素养的外化和集中体现。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他们的绿色消费观念、对生态环保类公益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日常环保行为。绿色消费观,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重要的助推力。当被问及“对于餐馆提供一次性木筷,您的看法是……”?选择“是我经常性的选择”占16.5%,同比下降21.53%;选择“我偶尔选择”占21.46%,同比下降9.21%;;选择“方便,但破坏境,我不常用”占31.05%,同比上升19.12;认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必然破坏森林,我坚决不用”占27.19%,同比上升11.62%。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自觉参加校内外环保公益活动,是高职大学生生态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之一。当被问及能够“经常参加校或社会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性活动”时,选择“经常”占25.95%,同比上升15.98%;选择“偶尔参加”的占35.4%,同比下降4.4%;选择“从没参加”的占38.62%,同比下降10.52%。表明大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能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当调查“假如您在公共场合,有垃圾要扔而又没有垃圾桶会怎样”?时,调查对象中只有6.34%的学生选择“看周围没人,就随地扔了”,同比下降10.13%当调查“看到有人将垃圾随手扔掉,您会怎么办”?调查对象中选择“会上去劝阻他们”占18.36%,同比上升5.15%;选择“不赞成那样做,但不会上去劝阻”占68.46%,同比下降2.86%;选择12.19%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与自己无关”,占12.18%,同比下降316%。由此可见,与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这是尤为可喜的。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被问及“您去超市购物时,会自备购物袋吗?”,选择“经常自备”的占32.31%;同比上升3.09%;选择“从不自备”的占13.52%,同比下降2.8%。当被问及“宿舍水房里一同学大开着水冲衣服,这时您会怎样做”?选择“自己过去帮他关掉”占46.23%,同比上升4.41%。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正在逐步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生态文明行动,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距离在逐步缩小,高职院校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正在养成。

二、生态文明教育经验

1.丰富教学内容,构建“众星捧月”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

“众星捧月”是指各专业、各类课程都应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潜在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共同为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而努力。一是设置独立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如《生态伦理》课,通过生态伦理课的教学,系统的向学生传授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二是向其他课程适当渗透,如“两课”教学中,在思想教育部分可以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引导,注重价值引导与价值认同,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奠定正确的思想意识基础;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可向学生渗透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等内容,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在《大学语文》课中,发掘具有生态文明思想的文学作品,从中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赋予人类的意义,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构建“众星捧月”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丰富了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打破一些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只是局限于环境生态学课程的单一局面。

2.以学生校内外活动为依托,营造浓郁的生态文明教育氛围

大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校内外各项生态环保活动中去,是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生态文明观的确立一个重要标志。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是学校浓郁的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形成的重要保障。学校学生工作处以及校团委应高度重视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氛围的营造,发挥各自的潜力和优势,组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生态文明教育、环保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系列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回顾勤俭历史实现中国梦”、“公寓熄灯一小时我为节能尽份力”、“旧物改造手工艺品展示”、“生活社区跳蚤市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我的身边事’校园DV比赛”等。多姿多彩的校内外环保公益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大学生投身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如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尝试各种各样的生态现状,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3.充分发挥校报、校园网的“喉舌”作用

利用校报、校园宣传和网络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通过对校报和校园网及校园广播,精心设计、编排,为师生打造一个优秀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平台。比如,在校园广播、校报中开辟“生态文明窗口”、“生态校园”专栏,发表与生态文明教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关的文章,对所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进行报导等。充分利用校园网,链接各类生态文明教育网站,聚集生态文明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和接受多样化的指导,为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搭建起一条健康、全面、快捷的网络服务平台,方便学生访问、学习,是学生宣传和表达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和掌握生态文明知识的一个重要平台,使网络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载体和生力军。

4.与“学术”联手,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量身定做相对应的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专题讲座内容。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组织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专题讲座;结合党的“十”报告精神对生态文明知识进行专题辅导“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等多场专题讲座。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与学术活动的联手,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开展融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三、结语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素质

作者简介:周晓阳(1953-),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哲(1987-),男,江西井冈山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研究”(项目编号:XJK012BDY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13-02

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开设生态文明相关课程,启动生态文明意识“三进”工程,开展生态文明相关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生态、关注环保,使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植入大学生的头脑中,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但据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认真调查分析这些问题及原因,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为建设生态文明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比较认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也得到了初步提高。但是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素质,对生态文明有一定的认知,但一般处于浅表层,并未对生态文明的本质和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大多仅仅停留在一些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如公共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保护花草树木等浅表认知上,并没有将生态文明认知内化为生态文明情感和意志,没有形成稳定的生态文明心理机制和思想品质。他们对生态文明的本质和规律大多是一知半解,对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认识不深。由于生态文明认知不深刻、情感不稳定、意志不坚定,因而不能外化为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各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开始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制中。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计划不周,效果欠佳。能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的高校还是很少,虽然有个别高校开设了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和相关课程,但还没有制定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致使生态文明教育不能全面落实。许多高校至今还没有开设生态文明选修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没有纳入生态文明的内容。目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制定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考核指标,许多高校把生态文明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并没有付诸行动。这些现象说明,我国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虽有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生态文明相关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但还不够系统全面。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仅仅局限于生态文明常识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应该包括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包括生态世界观教育、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审美观教育等)、现代生态环境科学教育(包括环境科学教育、生态科学教育等)、中国传统的生态文化教育(包括儒家生态文明思想教育、道家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佛家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德法律及政策教育(包括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生态文明的方针政策教育、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教育)等内容。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把上述内容纳入生态文明教育中。我国高校除生态环境专业外,还没有一本专门的、通用的生态文明的相关教材,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知识的层面上,而很少涉及到深层次的内容。

4.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首先,许多高校并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高校各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没有纳入到高校德育中。生态文明素质作为大学生挑起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重担必不可少的思想素质,应该是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培养任务,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有待于纳入高校德育体系。

其次,目前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不够丰富。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给大学生形象地展示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和图片;没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如生态文明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使生态文明意识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没有把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生态环保实践,培养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

最后,没有营造一个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环境。教育环境十分重要,它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一些高校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显性教育,忽视了教育环境的隐性教育。应当克服这一缺陷,优化教育环境,营造生态校园,发挥生态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作用。

二、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上述突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必须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才能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客观原因

首先,我国生态文明思想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但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后党和政府多次作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的六大特征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一,并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1]党的十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总而言之,我国自觉地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充其量也只有20多年。由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不长,人民自觉地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这在客观上影响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其次,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经验不足。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而孕育产生的。新事物从产生到成熟必定要经历很多曲折。目前我国高校虽然已经启动了生态文明教育,但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我国一些重点高校虽然较早设置了生态环境科学的专业和课程,但最长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且其教材大多从国外引进的。至于非生态环境专业的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则是从新世纪以后才启动的,教育经验更是缺乏。目前,各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规划和课程体系,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发展合力,这必然制约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建设是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制度建设滞后,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国家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规范时,还没有明确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其中。各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依据仅仅是党的文件,还没有一部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法规出台。个别高校虽然率先制定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些规定,但还不够系统,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费和师资都缺少制度保障,这必然导致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

2.主观原因

首先,高校及其主管部门对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科学规范。目前,我国高校及其主管部门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普遍重视不够,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划,更谈不上科学规划。要加强和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高校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科学规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文明教育规划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列为高等教育的议事日程,而只是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工作任务,没有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规划。二是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列入高校德育体系。没有认识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教育主管部门与环保部门没有形成协作机制,制定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统一规划。离开了环保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很难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方案。因此教育部门与环保部门必须密切配合,研究制定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计划,统一规划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合理制定高校各门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在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各门相关专业课程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3]

其次,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生态文明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教师的生态文明素质还不够高,缺乏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系统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不够强。甚至有个别教师连生态文明的内涵也不了解,更谈不上对生态文明教育规律的认识。由于对生态文明理解不深刻,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到位,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更不能做到言传身教。由于我国生态文明学科建设起步晚,造成生态文明相关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各高校尤其是专科院校的生态科学专业教师十分缺乏。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也是造成生态文明教育滞后的重要原因。

最后,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普遍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教育,使非生态环境专业的大学生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一些人认为生态文明就是简单的绿色环保,平时多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即可,不需要专门开课去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教育仅仅停留在感知上而没有深入到理性层面,致使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普遍不高。

调查发现,除了生态环保专业的大学生之外,其他非环保专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对生态环保缺乏深刻认识,不少大学生甚至连生态文明、绿色文明、低碳生活、循环经济、两型社会、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等概念都不理解。由于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深,因而不能形成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坚定意志,更不能外化为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较低,必然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因为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普遍不强,因而造成了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欠佳。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按照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结合大学教育的原则和基本规律,以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以及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诉求,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行为,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形成生态文明道德观,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原理,并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为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生态危机观教育大学生既是高效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也是新时期先进的生态文明观的传播者、发扬者。但由于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学习,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严重后果的认知不足,从而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放任自身可能会危害生态的行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现状及危机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教育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缺乏生态科学基本知识,大学生就无法正确认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连锁反应,更没有正确有效的理论来指导自己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治理的行为。大学生通过学习生态科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从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生态保护、生态破坏后的修护以及科学防治等路径、方法,学会以生态文明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助于他们去除糟粕吸收发扬精华,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承者。

(三)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自然观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价值观等内容。1.生态自然观教育生态自然观教育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又存在一种对立的关系。改变过去“以人为主”对自然环境过度索取,而进行有效保护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正确认识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认识到人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依赖、依存的一面,善待自然环境及其他生物,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促进人类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这就是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观建立的基础。2.生态伦理观教育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共荣为根本追求的,只有人们以更加理智、明智和自觉的态度来尊重、保护自然生态,反对过度索取、开采、破坏,重视保护和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并把这样的认识升华为自身的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有益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长远的发展。生态伦理观教育凸显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伦理底线和伦理责任。3.生态价值观传统的价值观基本是以人为中心、人定胜天的理念,追求索取自然、改造自然、以自然及其资源无限度为人类服务,从而导致了人类社会反被自然报复,蒙受巨大的自然灾难和经济、社会损失。要建立生态文明观,就要从大学生的理念入手,不仅仅让其认识到自然生态平衡与人类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更要让他们对自然有一种精神需求,即乐于走入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感受到自然对其生命的伟大意义,实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统一。

(四)生态文明法制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不像有关民法、刑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人们缺少了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和法律威严对人的约束,从而人们放松了对环境破坏的警惕。生态文明教育必然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法制教育,国际上有关生态环境的条约、协议以及国内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和规定,都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当代大学生熟知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增强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丰富环境保护知识、规范环境保护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延伸

(一)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思政德育教育整体规划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政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呼唤的价值观之一,因而,应当在学校思政德育教育和考评的整体规划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要求,尤其要把这种目标和要求放入到高校的教学改革的蓝图中来整体考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符合高等教育目标和社会价值的成果。

(二)建设好生态文明教育必修课上至教育领导部门下至学校各院系教师都要对生态文明教育加以重视,将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列为高校必修课,尤其要深化其在有关环境保护相关专业院系的地位。而公共基础课程方面,如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中,应突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和正确对待自然、保护生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教育等一系列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内容。

(三)组织编写专业教材教育部门要组织专家编写专业教材。教材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经验,更重要的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也可因地制宜,针对当地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境,把当地的乡土地理、历史、人文传承等内容整合在教材中,既有综合课程教育的理念,又有符合当地需求的教育特色。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理应在教材编写方面发挥示范基地的专业性、权威性,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引导起到引领作用。

(四)构建生态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第一,评价主体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并重。评价主体既要有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也要有授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大学生代表、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社会公益群众代表。第二,课程评价对象的立体性,即要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学习效果、实践活动等项目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既要质与量的评价结合,又要具体问题与综合应用评价结合,还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态文明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的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从“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它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课题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报告的基本精神,大面积地提高高职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讨论的话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

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联系尤为密切,我们的学生正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重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近几年学校通过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加上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并逐步将生态文明教育渗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学校不仅注重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更注重于培养有生态文明观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来提升当代高职生的生态文明观,使我们的学生能牢牢树立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生态文明教育,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早些年就给予了重视。生态教育(亦称作教育生态化、生态化教育、教育生态学化、绿色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苏联学者提出来,它的内涵是要引导人们将生态教育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中来,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中,促使人们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部门,他们对生态文明教育也十分重视,很早就把生态文明教育列入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内,同时在中小学、中专等技术学校也开设了有关生态学和生态文明方面的普及课程。而美国它在普及高校公共基础课生态教育的同时,还重视建设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课程和专业;俄罗斯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它都设有生态学专业,同时,它还将生态学等课程作为文理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现在,在俄罗斯的大学中它把生态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教育引导学生。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的生态教育,他们都已成为规范化系统化,使得生态文明教育能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甚至有些国家还颁布了环境教育法。

中国的生态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开办过第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但是,由于我们对生态学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态教育也仅仅被认为是生态学、生物学等工作者的任务,它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学科。因此,生态教育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普遍开展教育。

目前在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诸多与十精神、与时展不相跟进之处。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非生态、生物专业常规性开设与生态文明相关的选修课的院校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左右,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也仅占到很小的比例,同时还缺乏统一的生态文明教材,我们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最终目标、师资力量、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等都还十分薄弱。与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方面还比较滞后,要形成全民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

2 调研概况

在我国,对于当前的高职生来说,普遍存在着欠缺生态文明观的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利用了一系列的教育手段(理论教育、公众参与、环境熏陶、实践养成等),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等生态文明观教育中,融入了相应的生态主题活动,进一步帮助在校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3年12月,所调研对象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通过网上问卷方式,共回收857份,剔除作答明显不认真和答案不完整的问卷后,保留了8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8%。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6.51%,城镇的占18.3%,市辖区的占4.25%,省会城市的占0.94%。其中女生占77.45%,男生占22.55%。

从结果比较可知,影响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有多方面。性别方面,根据样本显示,在生态文明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女性表现比较好,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质;户籍方面,在生态文明的知情意行等方面,样本群体中来自农村、市辖区、城镇、省会的学生表现并不统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渠道上,在校高职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了解“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方面,高职生可以利用的途径及所占比例分别为:电视电脑占90.44%,报纸杂志占73.08%,学校宣传占77.45%,其他占41.09%。

①您对生态文明的概念了解得怎么样?选择对其内涵比较熟悉的作为分析与评价指标为:16.88%。

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取选项“十七大”作为分析与评价指标为:77.1%。

③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谁的责任?取选项“共同的责任”作为分析与评价指标为:87.37%。

④您觉得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吗?取选项“重要”作为分析与评价指标为:88.78%。

⑤看到别人踩草坪,能从行动上反对的有50.53%;问及在校吃饭的习惯时,选择每次都能吃完的占44.98%;当问及需要丢垃圾,而周围无垃圾桶时你会怎样做?回答为先自己拿着再丢到垃圾桶中的占94.1%。

我们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学生在总体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的价值,对待生态文明的行为,具有非常端正的态度。但是,自觉对待生态文明行为的程度,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认识不够、贪图方便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不利于生态文明的行为。最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下高职学生在生态文明素质方面的表现:知不易行更难,心已动而行却缓。

3 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策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长环境和教师这三方面是影响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最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知情意行的统一,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共同努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其一,高职院校生态文明课堂教育研究。生态文明教育“进教材”,在全校开设生态文明选修课;不断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到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的确立、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中,平时不断将生态文明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起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形成生态文明的道德理念和标准。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还应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培训制度,不断输送新生力量,研究出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的重点与难点,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其二,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当前,高职院校举办者、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服务生态文明教育的使命感也不够强烈,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文化氛围。这将严重制约服务的水平与效果。因此要大力加强舆论宣导,调查研究出高职生受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其原因,以人为本,重视开展以提升全体师生以低碳素养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教育。来增强高职院校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其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①利用节日氛围来组织举办主题日活动。比如借助“环保日”、“地球日”、“植树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来举办一系列关于绿色环保,关于爱的活动,来不断加

强学生的生态文明观,让同学们丰富和感受生态文化知识。

②开展 “美化教室”和“美丽寝室”评比等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利用好教室、学生宿舍七个社区的资源,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运用文字、图片、模型等形式多视角来展示生态文化。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介绍草原、森林、湿地等等生态功能以及作用。以秀山丽水、养生福地为切入点,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我们云和的木制文化、庆元的竹林文化、景宁的油茶文化等三大生态文化。

③由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浙江林校,学校办有生态环保专业,有着实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团队,校内绿树成荫、草木葱茂,并有着自己的大型盆景园。校园有银杏、红豆杉、水杉等多种珍稀树种,整个校园已成为一个树木园,环境优美。这也为学生在认识树种、学习生态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天然的学习条件。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环保专业的学生带动更多的同学来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熏陶,向更多的在校生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学生过低碳生活。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来提升同学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郝苗苗.主流媒体在环境保护新闻宣传中的引导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3(12).

[2]王玲.大学生生态教育现状与路径探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李心.高职生生态文明观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4]严耕,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66.

[5]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24).

[6]林锦莲,陈益华.论加强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与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2).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思想政治专项课题“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证研究――以浙西南高职院校为例”(课题编号:Y201328015)。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美丽中国;大学生生态观;生态观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报告明确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奠基

”美丽中国”代表着绿色的、生态的生活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重要生活保障。对于广大人民来说,”更优美的环境”如同丰衣足食、人身自由、知书达理、公平公道、安居乐业、和平和谐一样,不需要什么高深莫测的说教,当山川秀美、山清水秀离人们渐行渐远,甚至连呼吸安全都成为一种奢求的时候,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不难理解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不难理解无人能置身于美丽中国建设之外的道理。美丽中国建设是新时代的声音,在当今人与自然关系如此紧张的大背景之下,呼吁”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重中之重。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应首先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民。

在伦理学领域,道德是改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际关系建立和改善的重要标杆。建设”美丽中国”将道德关系延伸至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认为当下的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关系相对立的后果,应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道德关系,坚决反对以自然为手段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改变不合理的唯利论观念,注重以促进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平等共赢、和谐共生的道德关系,在和谐关系中逐渐改善生态危机的现状。因此,应做到关怀自然,理解自然,明晰自然的收获就是人类的收获。建设”美丽中国”即建立美丽生态,更是为人们建立美丽人生的舞台。

二、当代大学生生态观现状

每个中华儿女都有为建设美丽中国尽心尽力的责任,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大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积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其言行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整体后备力量的文明程度,并且在现实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标榜作用。观念决定行动,在生态建设的进程中,不容忽视大学生的基本生态观念,掌握大学生对生态建设的基本看法,明晰大学生存在的不合理生态文明观念,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生态理念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修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取向所在。

(1)生态知识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的一部分,也认识到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明白了进行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是缺乏相关的生态理论知识。生态理论主要指的是区别于专业生态学知识、更为普通非专业人群所接受的常识性生态学知识。尽管是常识性知识,很多大学生依然了解的不清楚,比如有关生态保护的节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等的日期和节日要求均不详,以及关于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也不清楚,还有类似废电池、白色垃圾的处理及消化也不甚解等,诸多现象表明,大学生虽然属于高等教育的接收者,却对基本生态保护知识却是一知半解,对生态系统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生态责任感薄弱。当代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言语上充分表明进行生态保护的决心,但同时,又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小瑕疵不会影响生态全局,无形之中造成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现象,对他人违反环境保护的做法也无心去劝阻,或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矛盾选择无视和逃避。由此看出,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缺乏较强的责任感,以人为主的思想观念指导着其日常行为,面对环境污染,只想到自我所受伤害,忽略了自我作为环境问题的制造者,这就导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进行日常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较弱,缺乏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

(3)知行转化能力较弱。绿色生态梦的实现需要人们脚踏实地去实践,将具有的生态保护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态实践行动,切实做好生态保护的各项工作。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很好的进行实践活动。为了省事,随手丢弃垃圾;看到校园内的废弃物,绕开代替了捡起;出于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等。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在将理论付诸实践的环节是断裂的状态,没有很好的运用生态理论知识约束自我,没有真正的将所学只是转化为实践。这种仅仅停留在思想上的生态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应逐渐改善较弱的知行转化能力。

三、“美丽中国”建设下大学生生态观教育路径

美丽中国的创建离不开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则需要依靠生态文明教育。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生态建设方面,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道德修养,倡导大学生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引导其积极投身于生态建设中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1)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课、基础课有机融合。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赋予高校德育的历史重任。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实现开设生态文明公共必修课,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可能短时间实现,但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加强其与专业课知识的联系,是较为可取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使学生了解在与自然环境的摩擦中的是非善恶,正确调整个人言行。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考虑,进行大学生生态观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思想的学习。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道家”回归自然”思想,都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思想,提倡崇尚自然,反对恶意征服自然和破坏自然本性,应以一颗关怀的心对待自然环境,使自然生态永续发展。第二,大学生生态观教育应与当下生态现状紧密结合。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就是凌驾与实践上的空洞理论。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生态问题,深入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劣现状,才能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中的严峻危机,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保护观念,也才能自觉地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关心生态问题,切实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去。第三,加强大学生在法律层面的生态观知识。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发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旨在制止恶意破坏环境的违反分子。使大学生对生态方面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有助于大学生自觉遵守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做合格公民。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职 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 建设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高校校园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相互关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1-02

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外在表现形式,规划统一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环境绿化美化优化、教室、宿舍,宣传设施、标语,以及各个活动场所的具体布置等。营建特征突出、文化浓厚、整体统一、文明高效的校园环境,具有树形象、聚内力的重要作用。优质的校园环境建设是高职院校凝炼竞争优势的促进器,显影器。

一、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校园环境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具有实物性、可视性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要真正意识到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学院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从学校建设发展的长远眼光总体布局,集思广益做好顶层设计,抓住校园环境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机,关键阶段,创新思路,提前规划,做好布局,重点是做好校园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环境绿化美化优化,统一校园建筑、道路、景观命名特征,从而做到校园功能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统一、环境优美、命名体系统一。

二、领导校园环境建设,做好组织建设

做好组织领导是校园环境建设扎实开展、有力推进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组织领导工作,校园环境建设才可能做到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才能有条不紊、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领导集体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是做不好校园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的,做好了,实施起来了也会因人、财、物的配置而困难重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依托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配置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组建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宣教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生态文明教育的日常管理,统筹部署落实各项工作。据公开报道,2015该院投入资金215万元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计划投入资金140万元用于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团队与课程体系的开发;2017年预计投入资金145万元,主要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经验交流和推广应用、系列生态文明教育的教材或读本的编辑出版。

三、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好主题选择

主题,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中心思想和生命力,是学校历史传承、文化底蕴与价值选择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人文气息重要载体。不仅彰显着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高校中唯一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的院校,该院一直致力于生态校园环境建设,主打“生态”主题,在生态校园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服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肯定。该院在40多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生态”理念贯彻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其它各类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标杆,打造生态校园文化,与该院以农林学科专业为办学底色,以环境、生物类专业群办学特色相互支撑,生态校园品质不断提升。翠湖广场与蝴蝶泉广场两个集生态园林专业教学、生态文化景观、休闲游乐于一体,设计新颖,一步一景,依山傍湖,浑然一体。2016年3月,该院面向全院师生、校友和全社会开展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名称征集活动,要求采用生态术语、珍贵名木或名花名草来为之命名,以体现生态办学理念、人文底蕴和核心价值观。天然昆虫野外释放盒项目有序推进,用动物天敌相生相杀来打造环保、天然的校园动植物生态系统。以“生态”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建设,有力的推动该院的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及服务、生态产品经营管理、生态宜居技术、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技术及服务等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及生态专业人才培训,是培育校园文化长足发展的肥沃土壤。

四、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好专业对接

校园环境建设归根结底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服务的,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必须做到与专业设置、专业特点相对接,做到校园环境建设与学生专业技术与知识教育相统一,相互促进,由环境育人提升到体现学校专业特色(设置)的特色校园环境育人。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是“生态湘军的摇篮”,环境、生物类专业群历史悠久,专业优势突出。该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把校园环境规划与建设与专业群建设有机统一起来,集结校园环境的美化功能与教育教学功能于一体,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受到专业熏陶。随处可见的草木悬挂二维码标识牌让学生拿出手机来扫一扫可以了解它们的种类、习性、功能。与休闲广场、各种绿化角项目、主题文化石浑然一体的30多公顷的绿化面积,40多万株乔灌木,10万盆各色花卉,近4万平方米的草坪,120科481种植物,使校园“远看似公园,近看是花园”。依据该院2015年启动的校园总体编制,规划建成一个景观成“品”、绿化成“片”、花卉成“园”的生态校园。

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好职业引导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符合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所以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它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因为要适应“职业教育”的属性,服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这就要利用校园环境建设做好学生的职业引导,让学生在学校体验职业与就业、企业文化与就业环境,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快、更好的适应就业环境,融合企业环境,从而达到满足就业需求和岗位需求的目的。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把校园实训铁路线路与兰新铁路正线接轨,接触网、变电站、高速铁路线路齐全,在教室、演练地、实训场所悬挂企业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一如置身于铁路企业当中,走近和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学校的各条道路均以铁路线路如“兰新路、京广路”等命名,在校园中设置了具有铁路特征的雕塑、宣传栏;教学楼的每间教室均兼顾共性与个性,分别悬挂主题标语和规章制度;校内电子屏定时或不定时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宣传;铁路文化元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处处能呈现环境育人的氛围,让“高职生”秒变成“铁路人”。

原湖南财经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现湖南交通工程学院)200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独特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让学生在校就可以学经营、学管理、当领导、当老板,变“职场”中人。

参考文献:

[1]扬娜.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2]陈鸿飞等.赢在特色――来自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报告[N].湖南日报. 2010年4月26日(第4版:专版).

[3]匡长用.衡阳高职院校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与作用[J].企业家天地,2011(12下).

[4]王怡径然,尹萍.创卓越院校 育卓越人才[N].中国绿色时报副刊,2016-3-30.

[5]张瑜,黎悄悄.树生态标杆 创卓越院校――记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J].林业与生态,2016(4).

[6]徐立耘.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职业,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