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文明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文明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市政道路;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性
一、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
(一)对市民的生活影响较大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这些工程在建造时又必定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比如施在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噪音、交通道路拥挤以及随工程进行而产生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等给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出行带来的不便和干扰,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难度。
(二)施工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市政工程建设的程序复杂、配套的建设项目繁多,施工难度较大。尤其一些项目因为参建单位较多时,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施工队伍素质又参差不齐,常有违反规范要求的现象出现。市政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此外,市政道路工程还会涉及到当地政府的政绩以及当地的外部投资环境,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工期紧、任务重。
二、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知识的培训力度不够
有的施工企业领导对安全施工认识程度不够,为了抢工期而忽视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施工企业没有及时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的安全隐患排查,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增加了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还有很多施工企业都受到统建设理念的制约,在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中只注重投标价,没有将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工程建设准入条件完全挂钩,使一些技能素质水平不高的施工单位进入到施工现场中,给工程安全施工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此外,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还有少数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对工程安全产认识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加大监管力度,缺乏与其它参建单位的相互协作和监督,出现了监而不管的现象,给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三)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力度不够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不仅给施工人员或普通市民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和业主单位带来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据有关资料表明,造成伤亡
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只注重安全管理的监督批评功能,没有很好将安全监
督和服务两者有机联系起来,造成了一系列安全隐患,隐患发生后没能及时整改,由此影响
了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展。
(一)对市政道路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是市政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文明的施工环境是实现职工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对于一个市政道路施企业来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施工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又是工程企业实现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保障,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安全文明施工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市政道路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的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人们的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在提高。为适应当前的形势,市政道路施工企业更新施工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市政道路安全文明施工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当前在国内部分城市,众多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城市是人和物的高度聚集区,道路施工对正常的城市运行秩序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如何做好市政道路的安全文明施工,尽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周边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影响,不仅有利于确保受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直接影响着所在城市的形象,尤其是旅游城市。
(四)安全文明施工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市政道路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就会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做好市政道路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各施工小组成员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把治理安全生产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安全生产督查力度
对于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根据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过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三)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施工培训
要想搞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文明施工,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文明素质,而这又依赖于施工企业开展的教育培训。只有通过加强知识培训,才能够真正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从安全做起,认真做好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四)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的现场管理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往往处于市区,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在布局规划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过程中,要针对周边的交通等因素进行考虑,对工程施工的场地进行科学规划,绘制出最佳的施工现场平面分布图,从而确保现场道路畅通可以避免不必要事故的发生。在划分道路施工现场的功能区域的过程中,要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划分出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现场的施工安全。同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设专人负责调度机械、车辆的进出,在危险处标示或悬挂安全警示牌,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周围设置护栏等也是加强市政道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措施。
五、总结
安全文明施工是预防安全隐患,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市政道路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特点,通过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之得到解决,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城市文明的重要性范文2
2008年5月国家环保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生态文明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6个市县,并同时印发《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指导性要求。此后,第二批、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陆续开展,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尽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广泛推进,但其建设程度如何衡量和评估仍无明确规定,缺乏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我国对生态省、市、县建设已经颁布了相应指标,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市相比,内涵更为丰富,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已经尝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许多前期成果和资料。本文在充分考察和借鉴国内各省市政府及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研究报道的基础上,阐释了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特征和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 包含4个准则层、37项指标的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体系下对深圳2001~2010年时序数据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009年截面数据进行了测算,得到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历年变动趋势和我国4个主要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比较研究结论,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评价体系的构建特点、原则与思路
1.1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2009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了我国首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名均处前列,按报告划分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6种类型,北京、上海、天津均属社会发达型,东南沿海省份则属于均衡发展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值较高、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化率高、社会发展程度普遍较好[4],即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其他地区已经发生明显分异,经济发达城市亟需一套更具针对性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应从其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特点出发:(1)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较国内地区,水平更高、进程更快,已进入到相对高级阶段,因此虽然指标设置带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指标值应严于其他城市要求。(2)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量都达到较高水平,对其生态经济方面指标的考核应更侧重产业结构、资源绩效、科技创新方面的考核,充分突出个性,如“人均GDP、恩格尔系数”等生态市评价的常规指标在本文评价体系中并未列入。(3)生态环境类指标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硬实力,特别是污染减排、环境质量方面的指标应考虑国际通用或国家要求,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形势。而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反映其“环境—经济”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即将或预期走向拐点,生态环境类指标较之国内其他城市通常优势明显,因此其更注重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等软实力建设,在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中对这两方面的指标设计应更为慎重。
1.2指标选取的原则(1)共性与特色相结合原则。在选取国内外普遍涵盖且有实践意义的指标的同时,突出经济发达城市特点,形成这一类型区域评价的特色。(2)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原则。保留传统的国家、各部委及其他省市已有的“科学发展观”、“生态市”等指标体系中的精华指标,并对相关指标和相关标准予以提升,并针对生态文明的特有内涵提出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的指标。(3)可实践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指标、标准值的要求在目前的社会水平和技术水平下可以实现;又要预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指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4)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正确性,又要避免指标简单罗列和过度相关导致重叠;同时,指标应具备可操作性,既要具备可约束性,即要有社会动员能力,又要具备可分解性,可从城市层面分解到行业、企业、社区、家庭各个层面,此外指标的可考核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也要兼具。(5)分步实施和分段评估的原则。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过程中,通常将生态文明城市战略目标分阶段来实施,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指标应便于设置分布实施目标,并实施分阶段评估。
1.3指标设计的基本思路本文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分解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制度保障4个方面。其中,生态经济是环境和经济协调的根本体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体现和物质保障;生态文化通过文化理念影响社会行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生态制度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在法律规范、管理体制方面的保障。因此,本研究从上述4个方面归集各类指标,并遵循如下设计思路:(1)按照内在逻辑对四大类指标进行设置。生态经济类指标以资源、能源节约和产业绿度为核心,并提出生产力的先进性和科技贡献;生态环境类指标以“压力-状态-响应”为内在逻辑[5],重点评估环境要素、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情况;生态文化类指标以“意识-行为”为逻辑,重点反应公众对于生态文明意识的认同;生态制度则考察了现行相关的7项主要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2)按照指标性质将评价体系分为四层。顶层为目标层,即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指数;第三层和第四层为指标层,第三层是对准则层的分解和延伸,主要反应结构变化情况,第四层即为具体指标,将第三层指标进一步细化到可操作的层面。(3)按照指标特征将指标分为控制型、预期型和引导型指标。控制型指标是通过一定工程、项目、制度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应达到的约束性指标;预期型指标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时间推移等其他因素的变化,单纯从客观上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难以控制的指标;引导型指标是指难以量化或量化意义不大,但从长期来看,指标的规定是具有行为引导意义的趋势性指标。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案例中仅涉及经济发达城市历史和现状对比情况,对具体城市未来某时间段的控制型指标数值确定并未讨论,所有类型指标均仅进行了用于数据归一化的高低值确定分析。
2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数量基本介于20~40项之间,大部分均从国家生态市指标衍生而来,如张家港市30项指标中有11项,无锡市42项指标中有15项,昆山市37项指标中有19项,吴江市37项指标中有15项指标与生态市指标相同。本文梳理、比对了生态市指标和其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中相关和差异性指标,按前文所述的指标设计特点、原则、思路,基于AHP法,构建了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4个准则层,涵盖18项控制型、5项预期型和14项引导型,总计37项单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所示。
2.2指标的归一化处理与权重的确定表1中各个指标量纲不同难以直接进行评分比较,本文依据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城市1990~2010年各指标变动区间和未来规划目标,以及前人研究成果[6~7],确定了上述各项指标的高低值,其中涉及经济类数据按不变价调整,采用归一化方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设第i个指标的原始值Xi的对应的高值水平为Mi,低值水平为mi,则归一化后的指标为Ri,对不同性质的指标归一化公式为[8]:其中Cij表示评价某项评价目标时,第i个指标的重要性对第j个指标的重要性的比值,一般采用1~9标度法表示Cij的值,Cij的取值从1/9到9依次代表在评价某项目标时,i指标较j指标的重要性从极端不重要到极端重要,并通过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9]。本研究中分别对四个准则层对总目标的权重,和各准则层下指标的权重在矩阵实验室(MATLAB)下进行了测算,对于超过7项具体指标的生态环境类指标(AHP法判断矩阵不应超过7项指标)在各个三级指标下分别计算,并通过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各具体指标综合权重如表1所示。
3案例研究为了检验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挑选了我国4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案例研究对象,这4个城市均属经济发达且生态建设起步较早的城市,具有相近的建设目标和较好的参照效果。其中,深圳作为我国首批生态文明6个试点城市之一,在2008年即出台《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此后又制定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相对充分的历史数据积累,因此选择深圳市时序数据,利用本文评价体系对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历史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而北京、上海、广州由于数据收集原因仅暂与深圳进行2009年横截面数据的横向对比研究。
3.1深圳市历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变动趋势分析按照前文所述归一化方法,对深圳市2001~2010年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对生态制度类指标采用[0.9,0.7,0.5,0.3,0.1]赋值对应制度建立和执行程度的[好,较好,一般,较差,差],采用线性插值法填补部分缺失数据,对历史数据难以考证的部分指标未列入指数计算,并对由此引起的综合权重变化作平衡调整,得到深圳市历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和4个准则层的评价指数如图1和表2所示。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由2001年的0.23稳步上升至2010年的0.79,年增速高,这说明近十年来,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大、成效显著,已经跃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进入到纵深推进时期。剖析这一总评指数变化的原因,4个准则层分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和生态制度得分的大幅度提升是总评指数升高的重要贡献源,深圳市近年来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的铁线管理政策,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财政性环保投资经费也高于国内绝大部分城市,以“四个难以为继”为背景开展政府环保实绩考核制度;其次是生态文化分指数升高的贡献,而生态经济由于2001年背景值起点较高、地均产出、能耗、水耗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因此相对提升速度较慢,潜力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图1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变动图(2001~2010年)
3.2北上广深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比较分析受数据采集条件所限,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间的对比研究采用评价体系中涉及的均已收集到2009年数据的共21个指标,对指标权重作同比增大,这样计算的深圳市综合评价指数
城市文明的重要性范文3
城区广大居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
共建文明城市,同享幸福生活,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打造良好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位,是一件显民智、聚民力的大事,也是一件解民忧、得民心的喜事。作为县城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构建和-谐美好家园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增一份光。在此,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宣传,做城市管理工作的传播者
作为城区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呼吁广大媒体加强宣传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依靠身边的人和事,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当前城市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广大市民朋友充分认识到县城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
二、全民参与,做城市管理工作的践行者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单靠某个职能部门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要切实做到:有序经商不乱摆乱占,合理施工不污染路面,文明驾车不乱停乱放,讲究卫生不乱扔乱丢,规范宣传不乱贴乱画。
三、提高素质,做城市管理工作的维护者
作为县城的一员,城区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城市,爱护自己的家园,要自觉以城市管理为己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不文明的事情不做,扰乱城市管理秩序的事情不做,还要自觉同身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作斗争,共同维护、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县委、县政府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等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宏伟蓝图,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城市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为构建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与城市管理倡议书二:
广大市民朋友们: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是一个古老文明的襁褓,是一座我们生存栖息的城市,也应该是一片现代城市文明的沃土。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的庄严使命。在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倡议:
一、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希望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创建活动,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为城市容貌增光添彩,为文明创建献计出力,做文明言行的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二、多做实事,身体力行。希望大家认真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市民文明公约,把一切文明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文明在口中,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文明在手上,不损坏公物,不乱扔杂物,不乱贴滥画;文明在脚下,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践踏草坪。
三、立足本职,热心公益。希望大家热爱自身事业,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争做干事创业的先锋,争当创先争优的模范。愿大家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齐心创造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遵章守法,严以律己。希望大家切实遵守各项行为实则和管理法规,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坚决摒弃有损城市形象、不利群众生活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做文明城市的维护者,充分展示现代泉州人的良好形象。
亲爱的市民朋友,你多一分热心,我们的城市就多一丝激-情;多一分付出,我们的城市就增添一抹亮色;多一分努力,我们的城市离文明就更近一步!让我们携起手来,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同创造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家园!
参与城市管理倡议书三:
市民朋友们:
龙沙区是我们生活居住的美好家园,让它更加优美、整洁、宜居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城市管理者多年辛苦付出、努力工作的目标。一年来,在政府和道路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道路变新了、变宽了、居民出行顺畅了,但方便通行的同时,损坏道路的不文明现象也在增多。为了更好地维护城市道路及市政设施,龙沙区城市管理局特此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宣传,做城市管理工作的传播者
我们要积极宣传城市管理工作,每位市民朋友要热情参与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当前城市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通过宣传,使广大市民朋友充分认识到龙沙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以主人的姿态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
二、全民参与,做城市管理工作的践行者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作,单靠城管部门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城市管理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广大市民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倡议大家切实做到: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乱堆乱放,挤占道路;不店外占道经营,影响通行;不乱设摊点,影响环境;不乱搭滥建,影响市容;不乱倒垃圾,随意造脏;不乱贴乱画,违法宣传;不擅自挖掘道路,损坏市政公共设施;不抛洒油污、渣土、杂物、污物,污染道路。
三、提高素质,做城市管理工作的维护者
城市文明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S7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82
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兴盛,同时也导致城市中的环境恶化,再加上城区建筑容量的增加会造成“热岛效应”,很容易导致人们发生心理失衡,不利于城市人们的心理、思想以及身体上的健康,所以将自然代入城市,将绿色引入城市,在生态上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在空间上打造出一个环境优美、感受舒适的地方,无疑会减少城市中的躁动情绪,提升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品质,故而,园林绿化是城市组成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城市中人们内心的幸福感,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还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更加繁荣。
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1 生态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确立生态原则,其本质在于确立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花草树木的选择、搭配、培育和园林建材的使用等,都必须从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出发。也就是说,生态原则指导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使城市的气温得到更好的调节,风沙得到有效的控制,空气得到更好的过滤更新,水土得到更好的保持,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善。
1.2 文化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文化大国,中国优秀的传统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民族骄傲,需要我们认真地继承与弘扬。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中强调文化性,不仅能够让城市园林的绿化工作具有更高的品位,还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的独特性,增加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吸引力。
2 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排为首位的就是能够美化城市中的环境,提高城市居住的舒适度;能够有效改善人们身体的健康程度,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很少有时间真正的去放松身心,而城市园林的建设为人们缓解紧绷的神经提供了空间,此外,园林绿化中的植物也有改善人们身体状况,增加身体健康的功能;城市园林的绿化工作能够凸显出城市的独特性,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定居,故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实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正是由于园林绿化的实施,才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城市的气候,净化污浊的空气,降低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干扰,减少灰尘对健康的侵袭,同时,还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种种都说明了园林绿化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文化
园林绿化的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彰显,因此,可以说,城市园林绿化是最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文明的地方,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无论是名胜古迹、历史雕塑,还是传统的园林建筑,都能够很好的展现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例如,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其既是古迹,又是城市园林绿化之一,其不仅能够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能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
4 结束语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一系列的政策皆说明了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而城市化的发展更加的使人们渴望自然,渴望能够与自然有着更加亲密的联系,而且城市园林的建设不仅能够在生态中调节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够在文明上促进城市的进步,并且,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在建设和谐城市的同时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探讨城市园林绿化的实施成为了目前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3个方面来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环境及文化进行分析的,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文化。通过这几方面的探究来深入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然. 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要作用[J]. 民营科技,2015(11):230.
[2]魏左平,董志勤,靳守茂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园林绿化为例[J]. 园林科技,2013(04):1-5.
城市文明的重要性范文5
全市的少先队员们:
近日来,我市举行了争创省文明城市的活动,为了进一步争做文明人,不断提高人们对文明的重要性的了解,每位公民应全身地投入到争创文明城市活动中去。为此,我向全市小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身边环境的清洁员
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外出旅游时将食品袋、水果皮、罐头盒收集好,顺手丢进垃圾桶,做到“人在一方,净一方环境,美一方环境”。
二、做服装上的美丽人
衣着不伤风俗,体现个性美,还要展现我们东方人的美丽。例如:男生不能上学穿背心、拖鞋,女生不能穿短裙。
三、做公益活动上的好心人
我们要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积极参与到抗险救灾活动中去。对于生活困难,身体受病痛折磨的人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朋友们,创建省文明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从我做起。每个人既要外表美,还要做到心灵美,全心全意为争创省文明城市而努力吧!
做文明小公民倡议书
文明城市靠大家,文明礼貌从小抓,为了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城市,让我们从小就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我向全市的小学生们提出了如下倡议:
一、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有组织,有纪律。上学放学,一定注意:佩戴领巾,着装整洁;靠右行走,步履适中;不闯红灯,遵守规则;放学整队,安静迅速;路不逗留,及时回家;安全牢记,争当模范。
二、教学区,要注意:缓步慢行,轻声细语;尊重师长,互道问候;课前准备,及时充分;上课认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善于倾听;文明游戏,热爱劳动;谦虚诚恳,互帮互助。
三、进入办公区,一定要注意:轻喊报告,允许再进;放慢脚步,勿扰他人; 与师交流,敬语在前;语调轻柔,态度诚恳;准备离开,先说再见;讲究礼仪,争当模范。
四、升降旗,应注意:升降国旗,庄严肃立;目视国旗,规范行礼;齐唱国歌,声音洪亮;国旗献辞,认真聆听;仪式结束,退场有序;热爱祖国,永记我心。
五、体育运动,应注意:体育运动,为我加油;积极锻炼,身体倍棒;快速列队,安静整齐;集体做操,不戴手套;公共设施,大家爱护;器材不足,主动排队;参加比赛,服从裁判;观看比赛,不喝倒彩。
六、借阅图书,要注意:讲究卫生,爱护图书,不能损坏;及时归还,为人着想。
城市文明的重要性范文6
1.1生态环境对全球的作用
“生态是与各生物体有着紧密联系的关系总和[2]”。生态是一种互动性适应关系,它是一种实体,实实在在存在于周边环境和社会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全球有着重大的作用,是项化整为零的政策,可以大大提高全球生态环境的质量,有效地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面貌,从根本上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加固了全球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生态循环,有利于维护自然界生态的稳定性。对于自然界本身而言,生态的形式有许多,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等。这些生态系统的形势变化从来就是有生有灭,不断地在进化,不断地在演变,在不停地发展,或好或坏,甚至有些在消亡。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活的最根本的基础。生态环境中的生态系统有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重要功能,对全球有着重大的作用。只有当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情况下,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才能正常地进行。
1.2生态环境对我国的作用
我国是个城市多、人口量大的国家,并且我国城市较为多元化,各个城市有着各自的发展方式,也导致我国面临着许多问题。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我国根据不同城市解决相应的问题,走化整为零、逐步击破的路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上提出,我国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3]。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生态环境对当地居民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人民生活的基础屏障,是城市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当地实施环境保护就是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带来的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4],所以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加强城市生态建设,能够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城市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进而使城市拥有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可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城市的经济建设,推动全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2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的现状及原因
2.1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的现状(以郴州为例说明)
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的现状,对郴州市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以不记名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所选的高校有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技师学院,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专业,随机采样,兼顾平衡。调查共发放问卷235份,收回220份,回收率为93.6%,其中有效问卷为215份,有效率达到97.7%。经统计,这些学生来自全国20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调查的过程中显示有85.4%的学生知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只有27.3%的学生平时有关注生态环境的新闻,有27.9%的学生平时会注意不随手扔垃圾、注意环保。根据调查问卷可知,被调查学生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基础知识,有良好的环境态度,表现出较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热情,能做到一些简单的保护环境行为。但是其生态文明意识总体水平不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偏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环境问题,并且是零散的,不具有系统性,而对宏观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二是问卷中有18.3%同学知道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生态环境的问题。调查中,虽然同学们对于简单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其知识结构具有相对的片面性,对常识性的、广泛宣传的生态环境知识有了比较浅显的了解,而对于不常接触的、较为深入的相关生态环境知识,则知之甚少。三是生态文明意识发展不平衡。高校学生对自我生态环境意识评价过高。高校学生对自我环境意识评价高于实际生态行动评价,对自我环境行为要求不够高,付出的实际行动较少。这体现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行为水平发展的不均衡。并且同学们对身边的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关注得较少,对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知情,对生态环境破坏、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等生态型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偏低,对如何维护周边生态环境的方法与途径知之甚少。
2.2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现状的成因
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现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对学生进行生态方面知识教育较少,导致学生生态环境意识薄弱,高校有关生态环境的专业较为稀少。国家教育部将环境科学作为一级学科,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教育委员会,但在高校中并没有受到相应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的院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了环境教程,而每年招收的非环境类的学生占普通学校招收人数的99.5%以上,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培养目标。对于非环境类专业学生高校也没有开设绿色教育的相关课程。学生环保知识匮乏,环境意识淡薄,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绿色教育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第二,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以理论为主,高校开展的有关生态知识的课程较少,几乎没有。大学生的生态环境认知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绝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以理论偏多,实践的课程少之又少,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也只是理论性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大降低。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学校在建设、发展规划和管理上注意了环境保护,有些学生甚至觉得环境保护只不过说说而已,而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很难做到绿色生活。
3加强大学生对城市生态知识教育的途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是高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理念,探索生态环境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实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生态文明作出相应的贡献[5]。
3.1加强生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高校要及时开展对大学生的生态认知教育,加强学生生态意识教育,良好的生态意识是现代社会个体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6]。通过举办相关知识讲座、讨论会、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诱导式的教育,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重新理解与认知,摒弃那些不注重环保的陋习,树立绿色环保的思想、勤俭节约的朴素精神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3.2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课程学习,扩展多学科视野
高校学生学习需要扩展多学科视野,它不仅可以提供理论和方向支撑,还可以为学生个人成长提供有利平台。强化生态理论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态相关知识。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强化核心知识。扩展多学科视野,能锻炼高校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培养高校学生兴趣的多元化,让高校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体现在让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善于应用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3建立完善的生态交流平台,关注重点生态问题
如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须巧妙地利用网络这一载体来为生态建设服务。网络具有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通过网络来搭建一个公共的生态知识交流平台,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内分享生态动态,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还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凝聚力。例如创建一个生态环境保护交流群,每个人都可以将有关生态活动的照片、信息上传,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交流。以网络为平台,可以有效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方便快捷地了解生态实事,能更好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归属感。
3.4扩建生态环境宣传途径,扩大影响范围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发展,带动了新型媒介的发展,与此同时,可供宣传的媒介也越来越繁多。宣传手段多元化使得我们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讲座、微信、QQ、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在学校活动中可以穿插生态环境相关知识宣传;还可以利用广播,在下课休息时间段播报相关生态环境新闻、生态知识等;在学生课余时间可定期播放生态纪录片,加强高校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度。
3.5创办实践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