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范文1
一、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在现代产业背景下,高技术和创新成为了高利润回报的来源,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追捧新兴产业的原因。
2010年,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颇受关注的一年,以欧美诸国政府为代表,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予以了大量了财政拨款和资助,中国政府亦不例外。与此同时,2010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于常州武进召。2010年常州光伏产业所受的青睐,散发出的迫人魅力,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常州光伏产业新一轮跨时代的飞跃开始了。
然而,事与愿违,聚焦2011年整个常州光伏市场,不难发现宣布扩大产能的光伏产业为数众多,其中包括了以常州天合,亿晶光能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都在计划将自身光伏产品和组件的产能提升到更高一个层面。
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形式下,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的国际市场金融问题,使得光伏市场上风云变幻。在经济震荡之中,国际市场上的光伏产量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据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国内光伏产业链接近1/3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业疲软,发展节点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对光伏产业发展与持续盈利能力产生质疑。太阳能光伏产业转型以及产业发展的问题不断被提起。
二、国际市场变动下,常州光伏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在经济震荡之下,海外市场市场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使得常州一些中小光伏企业开始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常州光伏市场上的一些问题也逐日突显出来。
1.国际市场依赖
目前,常州市已成为江苏省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基地,今年上半年,常州市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18.1亿美元,同比增长74.8%,占同期常州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8.8%,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常州市出口商品的最主要品种。(数据来源:常州海关)
同理国内光伏企业的通病,常州光伏企业同样面临国际市场依赖的弊端,并且此种热度在不断升温。在面对国际光伏市场热度减退的情况下,常州光伏企业仍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没有纵观全局的考虑,冷静去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在经济虚空大环境下的国外光伏市场,金融危机,银行信贷危机下,常州某些光伏企业依然不断增加投产出口额度,设立海外工厂,热衷与于满足海外市场的拓展,这不失为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但过分依赖于此,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隐患,尤其,身处于欧债危机,华尔街消退的时代,海外市场并不稳定,看似机会重重,利润丰厚,实则亦危险层层,风险与收益并存,各光伏企业应当慎行三思。
2.龙头企业绝对优势
常州三大光伏产业园,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依附龙头企业为中心生存,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从而缩减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润率。其中以设施最为完备成熟的天合产业园最为明显,它是以天合光能为中心,集产业上下游、设备、配件和辅料于一体的区域性光伏产业集群。
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几年里,天合光能起到了光伏企业的带头人作用,以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带动着整个园区的运行,同时也扶持了众多中小型的光伏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龙头企业对于常州光伏产业规模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常州光伏产业“贫富分化”更甚,中小企业面临洗牌的危机。外国市场在常州多数光伏企业的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如今海外市场萎缩,并且大部分的外国市场都很重视品牌效应,因此本来中小企业很小的市场蛋糕将变得更加微小。而硅原料价格的上涨,海外市场上太阳能电池价格的下跌,都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愈加严峻,常州中小光伏企业面临着被洗牌的危机。若不对光伏产业的洗牌进行适当控制,很有可能会使得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变得单一,个别龙头企业的垄断经营,势必会影响到常州光伏产业的健康扩张。
3.产能过分扩张
产能不合理的扩张,是从生产而非需求的另一角度,来解答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在短短几年间,规模从30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70%。2010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量项目资助以及产业本身的生产飞跃,使得大多数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采取了扩大产能的举措,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国际市场上的原料价格的上涨,欧债危机,光伏复苏使得欧洲主要光伏应用国家采取“抑制过快发展”的政策,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纷纷在去年年中宣布将下调2011年光伏补贴政策,形成了2011年光伏产品安装需求的的低沉,这些给产能扩大的光伏企业带来严重的负担,甚至出现了大量停产现象。
三、常州光伏产业转型建议
1.加强政策措施,扩展国内市场
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导致了常州市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情况下,步履维艰。其实,国内的光伏产业市场仍是一片未经深垦的沃土,大量利润需求蕴藏其中。各光伏企业不若将视线从国际市场上收回,另辟蹊径,将目光投放至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拓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常州市政府应当积极推广普及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提供融资,补贴等方面的优待。常州市各光伏企业也应当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协调,加速国内光伏市场的拓展。
2.控制产能扩张,保持理性思维
关于产能扩张的问题,各太阳能光伏企业应当采取冷静态度,深度分析未来太阳能产业发展趋势,理性控制产能扩张行为,既要保证企业需求的供给,同时,又要保证企业的发展跟随产业前进的步调,切不可盲目跟从外界的吹捧。
3.调剂产业市场,合理产业洗牌
国际市场的低靡,加剧了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这段发展低潮期应当算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产业节点,经过这一周期性的调整和合理的产业洗牌,那些技术创新能力优越,资金实力雄厚以及品牌效应良好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进入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竞争之中。作为产业发展经验已经较为成熟龙头企业,应当给予那些某些方面不够完善,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一定经验上的指导,技术上的交流以及发展方向的引导。常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对恶意竞争行为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鼓励龙头企业“以富带贫”。有效调剂产业市场,合理控制产业洗牌,防止一些大企业的恶意倾轧。
4.加强技术更新,产业集聚一体化
海外市场的不景气,产能的过剩,使得光伏产业进入了一场价格鏖战,光伏产品价格减低,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净利润率成为了我国光伏企业生存的一大命题。区域化,集聚化,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模式,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这应当作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潮被推崇施行。另一降低成本的良好途径则是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创新,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角度来说,光伏能源产业是具有长久的发展空间的,暂时的市场低迷,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作为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企业,更应当在产业转型阶段,抓住市场机遇,把握市场动向,保持自己的市场分额的同时,赢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控制产能扩张,保持理性思维,扩展国内市场,加强技术更新,产业集聚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一、引言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有效推广对于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制约因素。科学分析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制约因素并制定发展策略对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用。
二、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项目投资回收周期长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需要业主的支持。目前,政府主要通过免税和补贴的方式来提高业主投资分布式光伏的积极性,如已经落实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规定,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全电量补贴价格为0.42 元/度,按此补贴额度和执行期限计算,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内含报酬率在8%11%之间。在如此高额的补贴下,分布式光伏电站工作开展仍然屡遭瓶颈的原因在于高额的初装费用。一般来说,中等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初装费用在58万元,保守估计此投资回收期将长达10 年,如此长的投资回收期使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二)政策持续性的公众信任度低
在现行政策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将由“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持,并且政府也明确规定了光伏发电项目自投入运营起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或者电价补贴的标准维持20 年不变。然而,我国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长期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媒体报道, 2015 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资金缺口为800亿元。这样的资金缺口让业主对政府补贴分布式光伏发电20年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导致了很多投资商踌躇不前。另外,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问题上,虽然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经出台了鼓励分布式并网的政策,但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支持能持续多久存在不确定性。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必然会增加电力设施的维护成本,进而增大电网的运营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如何分摊尚未确定。
(三)政策落地效果不显著
虽然从2013 年起各种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利好政策就已经不断出台,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我国尚存在体系障碍和政策盲点。如个人光伏发电审批流程问题,光伏组建市场的混乱问题以及上网电费的结算问题等等,特别是在能源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投资者3 者之间的责任区分上仍存在盲点,这也导致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部门之间协调不力的情况,这无疑降低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同时也降低了业主的参与热情。
三、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对策建议
(一)增加融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
相较于其他大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而言,分布式发电投入成本较高。因此,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或者完全依靠企业个人都是不现实的,而现有上网电价补贴的方式,并不能有效降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资风险,从而造成业主及相关企业在投资问题上止步不前。因此,必须使政府与企业及个人形成利益互锁关系,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以降低初装投资门槛。
具体来说,对于个人,政府应该着力降低其短期成本;对于企业,政府应该保证其长期回报。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个人相对于企业而言更加看重短期的投资回报,所以应该从降低短期成本入手;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资金比较充足,可以选择自我投资的模式,政府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建立专项基金,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那些资金不太充裕的企业和公益性场所可以选择合同能源管理制(EMC)。
(二)落实各方责任、做好产业引导
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就必须明确各方责任,做好产业引导。笔者认为,国家的责任主要在于分布式光伏产业战略的制定上,另外也要关注各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而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进行有侧重的支持。另外,我国政府也要做好产业引导工作。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对相关企业及个人进行定向培训,强调我国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目标,即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向企业及个人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收期,以及政府政策的持续性等问题,从而保证投资人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建设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一个积极的态度。
(三)提高行政效率、做好部门协调
分布式光伏发电由于其投资的分散性,其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而为群众提供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府任务。特别是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如果审批流程过于繁杂,必然会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所以政府首先应该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审批流程,同时也要简化政策,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增强政府部门人员的办事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时也能帮助我国的光伏产业扩展国内需求,捋顺产业链条,其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当然正如所有新能源产业一样,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应坚持前期进行投资引导,后期进行“半市场化”处理的原则。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进一步对投资者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业主想要投机的心理误区,同时也要扎实地做好产业的政策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为以后的产业市场化发展提供可循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丁芸,林韵.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困境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5(03).
[2]邵汉桥,张籍,张维.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及政策分析[J].电力建设,2014(07).
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范文3
全国政协委员、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保利协鑫”,03800.HK)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在两会期间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作为全球最大光伏材料制造企业的掌舵者,朱共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逐渐显现出竞争优势,但在短期内仍面临不少问题。如光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真正形成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仍未能全面铺开;国际贸易壁垒仍对中国光伏业的发展构成威胁。此外,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补贴资金拖欠问题也日益明显。
与传统能源面临缩减产能的现状形成对比的是,2015年中国光伏行业仍然保持了大幅增长,连续9年蝉联全球光伏产品制造第一大国。但就在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也再创新高,累计逾400亿元。朱共山表示,即便国家发改委上调了征收标准,预计可多征收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148亿元,但仅能弥补一部分补贴拖欠费用,无法覆盖目前累积的补贴缺口。
“与‘十二五’规划相比,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重视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果更好更快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要完善目前的政策规定,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项目和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坚持规范,加强创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对于久拖不决的补贴问题也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使其得到妥善解决。”朱共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针对目前出现的关于补贴资金缺口的问题,朱共山建议,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标准,调整补贴资金管理机制来保证全额征收。
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范文4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1971年首次成功地将太阳能电池应用于东方红二号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太阳能电池应用于地面。2002年在“送电到乡”工程项目的启动以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开始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2000MWp,确立了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世界第一的地位。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能约占全球60%,硅片产能约占70%,多晶硅电池产量约占70%,组件产能约占70%。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也从2006年的2.25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358.21亿美元,五年来增长了150倍以上。我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产业分工和科技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企业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产品,有效降低了各国光伏发电建设和应用的成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尽管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制约其健康、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深层次阻滞因素却依然存在。
首先,是产业链两头在外问题,即我国光伏产业链最上端的原料硅提纯技术和最下端的光伏产品市场应用普及这两个最关键环节均在国外。一方面核心技术的缺失使我国光伏产业沦为海外廉价组件生产商和代工商,例如太阳级硅原料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它们凭借垄断技术获得了太阳能产业链中最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光伏设备仍需高价从国外进口,加大了我国光伏产业链下游环节的开发利用成本。
其次,是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光伏产业的高利润率以及风险投资基金和银行融资的介入导致该产业超常规发展,每年产能呈几何级数增长。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60GW,而实际产量为30GW,实际安装24GW;同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为40GW,实际产量仅为21GW,国内实际安装500兆瓦。这意味着光伏产业组件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我国光伏产能明显过剩。
再次,是出口市场集中度高问题。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58.21亿美元,其中出口美国55.74亿美元占总额的15.56%,出口欧盟则高达204亿美元占总额的56.94%。不论美欧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出于遏制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其发动了“双反”且“双反”成立,至少反映出我国产品确实存在低价销售的情况。低价本身就是产能过剩的副产品,并且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并不绝对领先的我国光伏产品能以低价格大量出口美欧国家特别是德国光伏市场,这里面也有政府财政补贴的因素。所以,美欧以“双反”为由,谋求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制裁自然就不可避免。
二、“双反”冲击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
(一)光伏产业发展整体大幅下滑
美国、欧盟、印度多方“双反”围堵的愈演愈烈,不仅使得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环境迅速恶化,而且带来产业自身一系列矛盾问题的集中爆发,最终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在2012年开始出现从“炽热”到“彻寒”的逆转。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89.5亿美元,同比下降32%。出口降幅最大的是在光伏产品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占了全部光伏产品出口的64.2%,出口额为149.7亿美元,同比下降42.1%。作为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最大省份,江苏省的出口额仅为96.1亿美元,同比下降36.3%。出口严重受挫和国际市场前景堪忧使投资基金与银行对追加投资缺乏信心,众多光伏企业面临经营性现金流锐减、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再加上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库存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结果造成光伏产业整体利润大幅下降、经营业务一片萧条。
(二)光伏产品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由于国内光伏市场刚刚启动,截至2011年底的光伏累计装机仍不足全球的10%,国内光伏电池/组件产品90%仍然依赖海外市场,所以受“双反”的冲击最大。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具体产品为我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模块、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双反”税率终裁结果剔除重复征收部分后,无锡尚德适用税率为35.97%,天合光能适用税率为23.75%,包括英利、阿特斯在内的59家应诉企业适用30.66%的平均税率,其他未应诉的企业将面临260%以上的“双反”税率。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在美国原有10%左右的价格优势已完全消失,我国光伏产品将被迫退出美国市场,仅就2012年来说,我国光伏产品对美国出口就同比下降了30.5%。
(三)主力欧洲市场遭受史上最大冲击
美国“双反”造成的更深层次不利影响是策动欧盟、印度对华光伏“双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相对只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量15%左右的美国市场,欧盟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11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约合204亿美元,占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57%。但从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9月6日正式立案公告对我国光伏电池发起为期15个月的反倾销调查,到今年宣布从3月6日起对产自我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强制进口登记,接连不断的“双反”冲击使我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大幅下滑。2012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总额仅为11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5.1%。欧盟反倾销一旦最终成立,不仅我国光伏产业将失去超过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至少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以及30至50万人失业。
(四)光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在频遭“双反”重创下,不单使我国相关中小企业在日趋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而且使为数众多的光伏支柱企业也举步维艰。天合光能的全年财报显示,其在2012年净亏损了2.666亿美元;而据2013年3月4日英利的全年财报,其2012年的净亏损高达30.6亿元人民币。支柱企业如此,中小企业的境况更是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哀鸿遍野”,普遍性亏损几乎是所有光伏企业都难以逾越的生死关口。事实上,目前90%的光伏企业已经停产,由此带来关联企业破产、银行信贷受损、大量工人失业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此外,我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高达175亿美元(近1100亿人民币),其中赛维LDK负债总额高达60亿美元,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的负债都超过30亿美元,江西赛维LDK、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中电光伏、阿特斯、晶科、天合光能等大型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在60%以上,整个光伏行业大约万亿资金存在坏账风险。
三、 “双反”冲击下我国光伏产业摆脱困境的处路
(一)产业纵向整合,重塑竞争优势
我国光伏产业应加大优胜劣汰力度,进行纵向整合。从太阳能级硅原料,到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一直到下游光伏电站,通过资本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有机整合,形成兼顾应用技术、系统架构和利益分配的新型模式。整合后的光伏企业应具备并网发电的能力从而消化现有过剩的产能并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并具备在各个环节可靠的低成本优势。
近年来,国内光伏电站招标及“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均曝出因组件质量不合格或延期交货而导致的工程项目开工率不足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下游电站开发商开始积极谋划向上游组件制造领域扩张,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控制成本,并确保电站发电效率。由于产业结构决定产品结构,通过纵向整合还可改变我国单一光伏产品出口的局面(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出口额占全部光伏产品出口的64.2%),形成光伏产品、制造设备和项目开发服务共同出口的多元化出口模式,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再加上相关配套政策,例如给予部分光伏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激励骨干光伏企业不断优化技术品质和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推动相关生产业发展,以及加速合同能源管理与光伏产业融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我国光伏产业多点支撑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二)突破关键技术,启动国内市场
现阶段全球光伏市场的动荡是暂时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可再生能源取代化学能源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2011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的安装量仅500兆瓦,占世界安装总量的2.08%,占国内产量的2.38%。当前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难点在光伏电池的安装应用环节,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稳定并网是国内光伏产业共同面对的技术性难题。当前应以金太阳示范工程等项目为抓手,以典型示范工程带动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以产品应用推广拉动国内光伏全产业链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应扩大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模,鼓励集中连片和自发自用;其次应鼓励自带储能单元、可并网/离网双模式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应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推动智能微网系统建设;再次应推动具备大功率、大容量、高效率、瞬间充/放电、安全稳定、寿命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飞轮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缺陷,实现光伏电力平滑并入电网;最后应前瞻性地开掘、培育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推广家庭并网发电,使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光伏产品最广阔的市场。国内光伏市场一旦启动,不但可以创造千万亿的内需市场、增加数百万就业岗位,而且能够促进光伏产业研发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转战新兴市场,争取主导地位
2010年欧洲市场占全球太阳能市场安装量(18.2GW)的82%,2011年欧洲市场在全球太阳能安装量(24GW)中的比重降至68%。随着欧洲各国纷纷削减补贴,不论欧盟是否“双反”,我国光伏产业在欧洲的市场都将呈现日益缩减的趋势。由于近年来光伏产品的单价已经从2007年的超过4美元/瓦直线下跌到现在的0.6到0.8美元/瓦,大批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具备了使用光伏产品的基础和发展光伏产业的能力,东亚、东南亚、澳洲等地的新兴太阳能市场迅速崛起,中东、非洲和南美的采购商也开始涌现。2012年,我国对韩国、东盟和非洲的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26.8%、22.1%和10.9%。
在新兴市场竞争中,我国光伏产业有机会引导市场,并参与主导规则的制定。目前我国一些光伏企业在新兴市场拓展方面已开先河,例如晶亨光电已对光伏电站设备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光伏产品更加适应非洲环境,提升电站的整体发电量。我国光伏产业应逐步将业务重心向新兴光伏国家和地区倾斜,认真研究其市场准入政策和经营运作流程,力求科学进入、稳定拓展和长期获利,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增长空间。
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范文5
每天都到还未彻底装修好的新家转上一圈,成为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南梁村村民老郭近段时间的新习惯。
“听说屋顶上安的那10多块蓝板板,每年能给我们一家带来3000块左右的收入。”老郭指着铺在屋顶上的光伏板,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还不仅是这120平米的大瓦房,等到旁边的光伏电站建好了,我就让外出打工的孩子回来,去那里应聘当职工。”
老郭一家的生活正因为光伏而改变。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在盐池县南梁村,对于光照资源丰富的整个宁夏乃至全国许多同类地区来说,都因此而多了一把产业扶贫的利器。
“定盘星” 光伏扶贫的一大限制在于推广资金不足。
长久以来,地处宁夏中部的盐池县,由于自然气候干燥、十年九旱,降水少、风沙大,种庄稼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常常颗粒无收。
近几年,村民们依靠养羊,收入逐渐有了起色,但羊肉价格起起伏伏,村民的收入时好时坏。像2014年下半年,羊肉价格突遭腰斩,之前一只羊能卖1000元左右,当时降到500元还卖不出去。
吴忠市委书记赵永清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一环,而发展产业则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就需要我们在产业配置上做到梯次化配置,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要发展第一产业,还要能“接二连三”。
光伏产业就是吴忠市找到的“接二连三”路子。
自从2014年国家最初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以来,盐池县通过不断摸索,引进了一批光伏龙头企业,使光伏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融合,进而使老百姓长期受益。
老郭家新房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来自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中民新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新能”)。中民投副总裁孔林山说,设备的购买和维修全部由公司承包,村民不用操心,而且发出的电卖给电网后,电费收入全部补给村民,村民“靠太阳”就能每年收入3000元。
他介绍,中民投正携手吴忠市政府,在国家光伏扶贫指导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光伏+”扶贫模式,帮助盐池县在3年内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在同属吴忠市的同心县县长丁炜看来,中民新能所探索出的“光伏+村级扶贫电站”思路,意味着能以光伏扶贫为引子,有望带动民生、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丁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乡村基层工作中,最难办的往往就是“空壳村”的工作,这些缺乏集体收入的村庄,集体凝聚力不强,村民福利难以提升,即使想要做点什么改变,也往往没有抓手,村庄的发展步履维艰。
而如果村级扶贫电站能够建立起来,依靠每年的电费将给“空壳村”带来稳定的集体收入,从而让村里有了做公共事业的本钱。丁炜认为,“这样不仅是扶贫工作,很多农村的工作都可以被盘活,简直就是一颗‘定盘星’。”
推广资金难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光伏扶贫是一种新型的精准扶贫手段,对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就业、改善农村用能条件,具有明显经济带动作用,“但当前却依然面临资金、装机指标等限制,亟待更进一步的突破。”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董玲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事实上,盐池县之所以能够在农户和村集体几乎不用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迅速开展光伏扶贫项目,主要得益于一些大项目拉动,通过项目产生的规模效应来带动扶贫。
而一些小项目由于盈利空间小,想扶贫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扶贫措施“蜻蜓点水”,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因此,在大型地面电站指标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类似的扶贫模式就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要建设更多的光伏电站,资金来源成为主要障碍。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虽然建成后对贫困户能带来每年大约3000元的稳定收益,但是建设一个3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需要投入3万多元。
对于贫困地区群众来说,这笔支出不算小,尤其是贫困线以下人口想要拿出这笔钱,困难更大。
更重要的是,不仅一家一户投资建电站面临资金问题,村级电站也不例外。在西部贫困地区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收入本身就并不富裕,要想每个贫困村都拿出几十万投资建设村级电站,几乎没有可能。
以同心县为例,根据中国电建宁夏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的《同心县2015―2020年光伏扶贫专案规划》,同心县是宁夏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也是全自治区最先开展光伏扶贫规划的县(区)。按照规划,光伏扶贫要覆盖同心县5个镇22个贫困村共18020个贫困户,计划利用2015―2020年共6年时间,在同心县20个移民村和2个自然村建设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各移民村和自然村周边的8块荒山荒坡建设集中并网光伏电站,规划总建设规模达655MW,工程总投资约50亿元。
而2015年1~10月,整个同心县的财政收入也才1.7亿元,离50亿的资金需求相差甚远。
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转发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受托制定的《关于印发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的函》。该《大纲》对光伏扶贫面临的资金问题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比如,一个办法是由地方政府对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给予35%初始投资补贴、对大型地面电站给予20%初始投资补贴;国家按等比例进行初始投资补贴配置;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还贷期5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大型地面电站还贷期10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等等。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随后不久联合《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也对项目建设资金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安排。
政策已经一年多,从现实情况看来,地方政府虽然对光伏扶贫态度非常积极,但投入35%的初始投资补贴往往十分困难。而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前,来自国家部委的初始补贴也不无困难。
贫困户、村、地方财政都缺乏实力,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就成为了重要希望。不过据宁夏扶贫办介绍,曾经有银行尝试介入光伏扶贫项目,但随后发现,全额贴息政策尚未具体落实。即便地方政府协调担保,建设电站依然要支付超过基准利率的贷款利息。
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范文6
两年前,光伏产业还是地方政府争抢发展的香饽饽,新能源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如今对不少园区而言,似锦繁花不再,留下的却是一地尴尬。
四年前,四川乐山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之一,打造中国“硅谷”。去年年底,以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硅业)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园区内多晶硅企业开始停产进行技术改造。
“2011年7月,在乐山的母公司和双流的分公司相继停产技改时,园区内的多晶硅企业都已经停产。”新光硅业技术部副总经理吴世科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仅乐山,四川的成都、雅安、眉山等地,甚至全国范围内的部分光伏产业园区,均遭遇多晶硅企业停产潮。据知情人士透露,仅四川地区,就有约两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停产。
在面临行业低谷时期,园区的管理该如何引导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已经是摆在各个光伏产业园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实实在在的考题。
诱惑
事实上,这是园区经济发展经历的偶然,也是必然。
2005年,无锡尚德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随后几年,便是光伏产业爆炸式的发展。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上游,价格一路飙升,一度突破500美元/公斤。一位多晶硅行业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多晶硅项目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诱惑大得让人无法拒绝。企业只要有钱,敢投入就能赚钱。对政府来说,两三千吨规模的多晶硅项目,可以为当地带来上亿的GDP增幅。
这让很多企业将其视为淘金之地,忙着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坐不住板凳,争先恐后地要发展光伏。况且,光伏是一个质优量好的朝阳产业,这让备受“以环境换金钱”诟病的地方政府看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希望。
多晶硅产业既满足了当地政府提升GDP产值的要求,也符合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发展的诉求,而且像多晶硅这样能迅速拉动当地GDP项目的并不是很多。还有一点尤为重要的是,多晶硅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的产业,不像其他项目是实行审批制,多晶硅是实行备案制,项目的主导权在地方。在省里备案就可以。
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多晶硅项目上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以至多晶硅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演变成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在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包括四川在内,多晶硅行业在全国上下大干快上。短短数年间,多晶硅项目满地开花,全国的20多个省都建立起了多晶硅项目。地方政府也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在上多晶硅项目。
可是,这样的市场发展势头没有持续太长时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给这个火热的产业降了温,光伏产品需求迅速下降,但是国内多晶硅的产能却在不断释放。根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高达16万吨,与2009年的10.5万吨相比,增长了52%。
多晶硅的价格达到500美元/公斤的价格顶点后,便急速暴跌。2011年,多晶硅价格从年中的70多美元/公斤跌到年末的30美元左右/公斤,现在更是滑到了18美元/公斤左右。这不仅让多晶硅企业难以承受,也让政府尝到了盲目招商的苦果。
自救
多晶硅行业乃至整个光伏行业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地产业园区则开始努力展开自救工作。成都市新能源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的市场,另外也在帮助企业进行自身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发展上坚持多条技术路线的园区抗风险能力较强。多晶硅受到影响,园区还有其他新能源,如薄膜电池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此外,园区除了光伏,还发展储能电池、核电配套的风能等。“整体来看,我们的品种比较齐,多条腿走路,多条技术线路并进。”上述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能源产业处副处长蒋炜对光伏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在经过企业调研之后,蒋炜认为,光伏行业现在面临的困难也不全是坏事,这将促进了企业搞好技术研发、成本控制,搞新兴市场的扩展。
他认为,首先要支持和帮助企业技术进步和扩张。虽然国际光伏行业面临困境,业内普遍预计将会有一至两年的低迷期,但积极抓住机遇和优势,在技术研发提升、经营成本控制、新兴市场拓展等方面努力取长补短,化危为机,力争推动多晶硅产业平稳发展。
具体来讲,在资金和人才上着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在国家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区自身优势制定光伏产业发展目录:哪些该重点发展,哪些该优化发展,哪些应该限制发展的相关规划。
此外,提高企业的集群发展水平和多方拓展市场也是蒋炜呼吁各地园区引导、各地企业应当实行的应对策略。多晶硅企业产业链缺失的,就要帮助企业补足产业链。比如可以引进高端的生产设备、系统集成等。通过这些方式促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发展,抱团取暖。
虽然美国、英国等国削减补贴,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我们仍可以开辟新兴国家的市场。“比如大西洋、新西兰、南非这些市场都非常好。而我也比较看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这些市场的前景。”蒋炜表示,业内人士都非常希望国家能尽快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启动起来,支持重点的龙头骨干企业。而在市场低迷期,园区、企业更应该对现有的一些重大项目,加紧、加快建设,等低迷期过去后,这些项目正好就投产。
“政府要帮助企业度过行业低迷时期,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适当的补贴和支持。但主要还要靠企业自身,不然我们又可能成为别人反倾销反补贴的对象了。”蒋炜说,有些项目是非常好的,如薄膜电池、聚光光伏等,要往这些方向引导园区发展,至于多晶硅产业,保持现有的企业,然后做大做强。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优化发展环境,在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基础上,适当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把国家的一些政策利用好。比如光伏屋顶计划、金太阳。
在蒋炜看来,多晶硅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个市场上,肯定有波动期,是很正常的。产业园区要做的就是要加强服务,建设相关的一些检测中心、企业的技术工程中心等。因为不管行业发展好与不好,即使企业倒闭了,那些研发的技术和知识始终是有价值的,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