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发展的意义

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文1

摘 要:分析了代谢组学技术对解决中医“证”的研究困境和中药质控及安全性评价的意义,指出了运用代谢组数据模型描述“证”的契合性和重要价值。分析了应用代谢组学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标记研究、有效开展中药安全性整体评价研究的巨大优势。认为代谢组学将成为中医药研发的一个重大契机。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将会对中医药现代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发展;契机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176-02

中医药学研究进展缓慢,归咎一点,是缺乏自己有力的技术手段。新近,代谢组学的兴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代谢组学的技术特点显现出在中医药学研究中前所未有的适用性和巨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必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契机。不少专家看到这一点,纷纷发表文章阐述其应用前景。读罢兴奋之余,仍觉意犹未尽,尚有不少问题探讨,故不吝管谬,试就代谢组学对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适用性及其重要意义作一阐述。

1 代谢组学简介

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文2

论文摘要:就云南省目前的中医药教育现状,提出改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比例、教学资源、专业设置方面的建议。

传统的中医药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云南省人民的健康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教育观念的转变

1.1正视全才、专才与人才的关系

从全国就业的各种调查资料显示,医学院校的学生因为太过专业,其它非专业知识匾乏,择业时一旦没有与其专业对应的岗位,不象其它综合院校的学生容易重新找到新的岗位,这一问题在中医药院校中显得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重视专才,兼顾全才,才可能适应目前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

1.2教育要立足于服务

很多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都认为:学校是神圣的殿堂、高贵的象牙塔、学术的权威地,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教诲,一向都是居高临下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淡化了学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服务的根本场所,国外及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3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

教育是对学生的特点、专长进行引导,促进其朝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教育不仅仅只是完成专业的教学任务,涉及的层面、领域及其宽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教育理念。

1.4教育不能埋没学生的创造性意识

现在很多中医药教育人士认为,中医教育就是一种完全的继承,全盘化吸收,学生就应该改变自己已有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循规蹈矩地接纳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但个体会因为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认知角度的不同,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惑”,此者方为为师之根本。

2教育模式的改进

2.1对理论与实践的次序应适当进行微调

目前云南省一直沿袭使用的中医教学模式“理论~实践~毕业”,本体系确实重视了知识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但这一模式的明显弊端是使中医药的实践与理论有了很大的脱节,没有体现出中医药实践对初学者重要性,很多学生由于对中医药的很多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造成对很多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着极大的障碍。中医药作为一种经验科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具有一定医药工作经验的人员学中医药感悟性高、进步大的原因。因此可以采用更适合中医药教育的方式,即部分基础理论~阶段性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一毕业”,或是“先实践一理论~再实践”,这对提高医药教育水平会有一定实践意义。教育水平的最终体现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学制安排的改变和调整应该围绕这一目标。

2.2注重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我省目前的中医药教育实践的时间并不短,5年制的本科教育实习期为一年半,4年制本科教育实习期为1年,3年制专科实习期为半年,4年制中专则实习1年。由于很多实习医院或单位实习生太多,实习单位未能真正完成对学生的实习任务,不过是将实习生当“跑腿”来用而已。加之学校对实习单位没有利害关系和管辖权利,所以学校对实习单位的约束力非常薄弱。这些导致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冲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义务,每一个与此有关的单位都应该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学校及有关部门也有必要充分利用利益杠杆并调动管理机制,重新调整教育经费的分配,对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实习质量、成绩进行量化,实施奖惩措施,调动和提高实习单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3开创多层次的学生实践方法和路径

现行的基本方法都是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规定的单位、部门实习,实习内容多较为单一和枯燥,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可以调整为,大部分基本内容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实习,少部分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和部门。如此既让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锻炼,也顾及学生的特长和爱好。甚至还可以根据情况及市场的变化和学生的个人发展要求,重新调整所选择的实习内容和单位。

2.4课程比例的调整

目前云南省的中医药教育课程设置中大多是50一60%中医专业内容,35一40%西医内容,5一10%其他非专业课程。很多重要课程如数学、物理、科技写作、艺术欣赏等在医学类学生中没有开设;计算机课每周只有2学时,课程内容多为计算机原理(或语言程序),造成许多学生完成计算机教学后只会开机、关机。学校培养的对象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社会勾通能力,有一定的审美欣赏水平,有一定的生活情趣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学生,所以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议题。素质教育课程比例可调整为20 %、西医课程为40 %,中医课程为40%。

2.5教育资源的开发

2.5.1进行多种渠道的师资配置和选用。每个学校都必须配备有自己的优秀师资,为了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尽可能聘用该学科、该专业、相关课程的较(最)优秀的教师进行执教,可以把外面的行家请进来;自己的人员走出去,加强培养自己的专业队伍,同时需要人事部门及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给予政策倾斜。现在绝大多数单位仍然在吃“年龄饭”,缺乏竞争机制,极不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不利于新秀的脱颖而出。

2.5.2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和地方性。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是学习的样本,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行的部份教材有些过时,脱离实际,甚至有些内容缺乏科学性,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和反思。

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在世界医药学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人类回归自然、重视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热潮的兴起,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再度引起世人瞩目,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高等中医药教育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中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国际化之路。了解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把握其特点与规律,化解其矛盾与问题,提出其办法与思路,对于加快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机部分。中医药教育,尤其是中医药高等教育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在内,层次、科类齐全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目前,全国拥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44所,另有设置中医药专业的西医药院校75所,非医药院校、研究院所126所,在校生达30余万人。因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地位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在制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时,总是把中医药连同中国传统文化一起作为最有条件首先走出国门的两个领域来规划。高等学校也完全有能力、有责任率先走上世界,实现与国际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对话与交流,并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丰富和发展自己。实际上,我国中医药院校从1957年起就开始招受外国留学生,此后中医药留学生教育规模和范围持续、稳定扩大,目前已有10多所中医药院校设立了承担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国际教育学院,招收的留学生遍及世界各地。留学生教育层次也有了很大提高,学历教育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等层次,非学历教育包括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和短期进修生等多种形式。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影响的日益扩大,中医药学成为来华留学最热门的专业,其规模已牢牢占据我国自然科学留学生教育人数之冠。同时,在走出国门方面,经过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和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显著标志之一。

(二)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和中医药国际化是同一进程的两种力量。它们互为基础、互相推动,将祖国传统医学成功推向了世界。实际上,尽管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潮流,但中医药学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却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的范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9年,即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东渡扶桑,首次将中医药带出国门。从公元6世纪起,针灸学开始传向国外,先是朝鲜、日本,17世纪后传人欧洲,长期领先于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到进人近代,现代医学兴起之后,传统医学的地位迅速衰落,中医药学也逐渐沦落为“民间医学”甚至被讥为“伪科学”。近年来,“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天然药物在世界各国开始成为医疗保健的首要选择,中医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中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在预防、保健、治疗人类疑难病症方面,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正以其科学价值和确切疗效,不仅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和各国政府的关注。在机遇面前,我国政府积极推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努力使中医药重新走向世界、融人各国的主流社会,并在国际医药保健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正在实现从传统医药大国向现代中医药强国的跨越。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科技支撑、文化渗透、医疗服务、产业开发和人才培养是其五大支柱,而人才培养更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基石。在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布局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一方面,他们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将其输送到国外从事中医药国际化工作,同时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药学;另一方面,还要在各国政府推动下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各级各类中医药教育,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培养本土化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通过这些有效工作,最终在世界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取得主导地位、发挥更大作用。

二、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环节

(一)推动中医药教育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也是推动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迫切要求。目前,世界上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院校达数百所,为各国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了贡献。仅在美国,就有60余所中医学校通过了美国教育部教育评审委员会的认定,拥有在校学生上万名;在欧盟诸国,有全日制中医学校11所、非全日制中医药培训机构近200所,每年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达4万人。即使在遥远的非洲,在我国援非医疗队及华人中医的努力下,也已开始接受东方传统医学,并不断派出留学生到中国留学,这些国家包括利比里亚、坦桑尼亚、贝宁、利比亚等。但总体看,中医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标准化程度低下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除港台及少数东南亚、欧美国家外,各国多数中医药培训机构办学层次混乱,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互通性不强,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中医药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医药学术交流不足,中医药术语翻译标准极不统一。因此,制定一套包括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中医药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内的中医药教育标准体系,并逐渐实现与现代医学教育的接轨,已经成为推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当务之急。实际上,医学教育标准化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就已经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GUMEWPR);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颁布《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对指导和规范世界医学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出台《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也了《中医学专业(本科)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基本标准》。借鉴这些经验,制定出通用性的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奠基之作。2008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上,我国学者公布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教育标准(草案)》,标志着世界中医本科教育标准化工作迈

出了重要一步。今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依照这一标准进行中医药教育的行业约束,规范中医药教育市场,保证中医药本科教育的基本质量和办学水平。当前的任务,是加快“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工作,并积极开展中医药教育标准的系列化工作,开展国际通用、符合中医药教育需求的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编写工作,开展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中医教育资格认证体系的建设和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促进中医药教育在世界范围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中医药教育与文化传播相结合

从形态上看,中医药学虽然具有自然科学的一般属性,但同时也表现出深刻的人文学科特征。中医药学以其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坚持个体化辨证论治、求衡性防治原则、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已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中医药学与西方医药理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且限于目前科技水平,对于中医的治疗效果、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还不能完全做出科学说明,尤其不能按照西方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中医药概念体系及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加上以古汉语为基础构成的中医药术语表述古朴深奥,国外的普通学生一般很难理解和领会其中蕴含的博大文化精髓。因此,要实现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有必要将中医药知识纳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大系统之中,逐渐推进世界各国和地区民众对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认同。当前,随着我国的迅速和平崛起,东方文化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在世界遍地开花,与中医药一起成为盛开在世界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中医药教育要与中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教育互相造势、互相推动,使世界各国人民在接触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进而理解中西医学的差异,信任中医药诊治疗效,让更多有志青年自觉自愿地选择接受中医药教育、从事中医药推广工作。

(三)加速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中医药是我国对外开放中有望取得原始性创新突破、对世界医学乃至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为此,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作为重要内容,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优先主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的新药研发能力已基本形成,中药产业已初具规模。据2006年公布的数据,我国中医药制造企业1384家,产值1234.64亿元,中医药企业的发明专利迅速增加,其数量已与化学药品制造业大体相当。但总体看,我国中医药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制药技术落后,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几千年的中医传统和中医药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尽管我国目前拥有各类中成药6000余种,每年还推出不少新药品种,但其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很少。在国际草药市场中,我国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的3%左右,且主要以中药材和饮片为主,中成药出口仅占中药出口总额的15.400。即便如此,对欧美国家,我国的中成药只能以食物补充剂的身份上市。目前,在这一领域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欧洲、日本、韩国,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90%的份额。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均一性是进人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要想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不但要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更要加强产品药材的可控化、制剂的现代化、工艺的工程化、质量控制的科学化、安全评价的规范化、疗效标准的严格化和产品包装的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使中药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达到出口国食品及药品管理部门的基本要求。同时,中医药的研发工作还要加强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西方医学的结合,尤其要加强中医药科学原理和机理的研究,加强中医药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此,要积极推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医院、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共建双边甚至多边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诊所等,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中医药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能力,取得我国在世界高等中医药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应有的权威地位。

三、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一)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要解决高等中医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一大批胜任高等中医药国际化推广的高水平人才,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教育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伴相生的。那些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无不重视国际化通用人才的培养。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美国在其90年代制定的《美国2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要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在韩国,其“21世纪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国际化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国际化的意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言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加深学生对各国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等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较晚,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把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努力贯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向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使其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培养熟练的外语交际能力及对异域文化和国际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其在充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等前提下将祖国传统医学成功推向世界。

(二)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教育部先后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都市大学合作举办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批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合作举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教育、医疗、科研三个类别在全国遴选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等11所高校被首批命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使其成为承担国际合作任务,开展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和技术服务等国际合作交流的骨干机构,政府间开展高水平项目合作的平台,以及中医药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孵化源地。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强与各国高校在多层面的合作,不断拓展中医药教育的合作空间,不仅与亚洲中医药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合作,也面向欧美地区和澳洲国家,甚至面向非洲国家开展中医药教育合作。其形式也从传统的以民间、小规模的个体或团体性质的伙伴性合作为主,转向以各国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和高校为主。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高校自身的努力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推动,促使世界相关国家政府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开放中医药教育市场,帮助这些国家建设中医药教育、考试、注册和认证机构,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促进中医药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在各国的兴起。

(三)推进高校的中医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所高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犷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紧紧围绕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建立健全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要重视中医药理论与基础研究,在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领域寻求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以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研究为切人点,推进中医药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同时,要努力弘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多学科集成创新推进新药创制。为此,要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学术大师和科技领军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着力推进科教经、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解决中医药关键问题、实现理论与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效核四联法;新药创制;中医临床药学;结合度

[收稿日期] 2014-01-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4042);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7013)

[通信作者] 翟华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Tel:(010)84738630,E-mail:

[作者简介] 刘洋,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多成分药物代谢与新药创制,E-mail:

研究方法与模式,是推动新药创制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性引擎,这是我国学术领军大家对中药新药创制的指导性意见[1-6]?《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通过知识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7]?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科研项目中,针对中医药研究,提倡将学术思想的创新作为第一要素,注意引进医学科学前沿领域以及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并提倡多学科交融[8]?因此中药新药创制活动以研究方法和模式创新为根基,借鉴现代科学理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就可充分发挥中药的临床优势?

中医临床药学需要研究者们处理好传统继承和现代创新的关系[9],圆融传统中药精髓于现代科技大潮,在阐述传统中药临床疗效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创新中药制剂为中药现代化服务?并努力扭转部分现代中药新药热衷于成分为核心,质控为核心的歧途,回归中医临床药学的药效核心的本源?据此,笔者提出“效核四联法"的新药创制方法模式,在新药创制活动中全面树立药效核心的理念,将新药创制及药品评价的各项内容都与药效直接关联挂钩?但是,基于中医临床药效和代谢的新药发现后,新药开发阶段需要采用动物实验评价药效,为达到动物药效实验尽量代表中医临床疗效核心的层次,有必要将效核四联法拆解分析,其构成组件分别与中医临床药学结合论证,才能做到真正的临床药效为核心?

1 效核四联法学术思想

药效四联法是一种新药创制研究方法?它是以中医临床药效为核心,包括“代效?毒效?质效?构效"4个围绕药效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创制“疗效好为核心,毒性小为基础,质量高为根本"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创新药物,所以其内涵与中医临床药学的要求一致?

其中“代-效"是指在全程药效跟踪筛选有效组分的同时,并行开展代谢及其疗效相关性研究,形成相互关联的可控筛选体系;“毒-效"是指针对筛选出的组分及其内含成分,并行开展深入的组分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对其内含成分配伍进行深入筛选,明确最佳的“高效低毒"组分内成分组合;“质-效"是指在组分内含成分及比例明确的情况下,选择疗效贡献主要成分进行量化质控,达到质量与疗效完全挂钩的质量设计要求;“构-效"是指针对组分新药中组分内含成分的疗效差异,关联结构类似各成分的分子结构差异,对比分析结构与药效表达的相关性,并探索疗效的分子机制?

药效四联法的理论提炼源于执行中药复方制剂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课题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在临床药效确切并为“核心"的前提下,将新药创制过程中的临床代谢研究前移,并作为新药发现的工具?并以“暴露-反应"[10-12]研究方法探索中药复方产生疗效时的中医临床药学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即通过“代-效"关联双追踪手段锁定药效组分,完成中药组分新药的发现过程?整体流程按照“消化道溶出组分[13]-消化道吸收组分[10]-体内有效组分[14]-制剂有效组分[15]"的关键技术体系实施?

后继的新药开发过程中,以实验动物的药效学实验能与中医临床药效一致为原则,开展实验动物代-效验证;按照GLP要求开展安全性评价同时,进行“毒-效"的基础研究,阐述风险/效益比;通过前期“代-效"研究锁定的质量控制成分,进一步用于“质-效"关联质控方法的构建,制订药品质控方案,达到质量与疗效的直接关联预期,对于面向国际的高水平现代中药,具体药效成分的分子结构中“构-效"关系阐述和治疗机制明确可通过相似结构成分的分子差异对比分析阐述,既能揭示原理又能代表中药?具体的理论实施方法流程见图1?

1.1 代-效 “代-效"关联双追踪是有效组分研究的轴心,也是“效核四联法"方法的首要关联组件,是疗效物质基础组分中成分的有效性贡献与其代谢动力过程的直观化结合,既是中医临床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新药的高效方法,也是实验动物体内药效物质动态过程阐述的有利工具?

1.2 毒-效 “毒-效"关联方法是有效组分研究的主线,也是“效核四联法"方法的结构关联组件,因为每一步有效组分筛选的过程,都是在调节有效性和毒性的平衡,并以此来决定有效组分中高效低毒成分的取舍?

1.3 质-效 “质-效"关联方法是有效组分研究的应用,也是“效核四联法"方法的保证关联组件,因中药质量控制的理想目标是“质量与疗效的直接挂钩",在其他三关联基础上制备的有效组分,其内含成分的疗效贡献度是可以确定的,用其控制质量自然最能代表疗效?

1.4 构-效 “构-效"关联方法是有效组分研究的扩展,也是“效核四联法"方法的深入关联组件,因为药理效应机制的分子基础是“构-效"关系的解读和明确,并且可以使中药成分的疗效机制阐述更国际化?

2 效核四联法在新药创制中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医临床药学的联系

效核四联法是在认同中医临床方剂药效基础上,开展的新药创制活动,主要针对口服复方中药制剂的临床服用显效过程,以全程围绕药效追踪锁定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先通过“消化道溶出组分-消化道吸收组分-体内有效组分-制剂有效组分"的时序关联?空间连续的“代效关联双控"关键技术,构建多成分药物的发现体系(discovery),然后对锁定并制备的制剂有效组分进行多成分药物开发研究(development),将“代效?毒效?质效?构效"4 个围绕药效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比分析,力争在开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药效的具体机制?本课题组在五味降压方的科研工作中就运用了效核四联法,以降低血压的药效为核心,将代效关联双控技术应用于机体暴露成分的锁定[10-11],进而将体内有效组分用于指导现代制剂的工艺开发?有别于传统新药研制中将药效?药代?毒性?质量控制及结构的区分研究,效核四联法以药效为核心,在药物毒性?代谢?质量等创制新药必要的方面深入研究,在相似的基本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彼此作证?相互支撑的结构化科研流程?并且与中医临床药学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药代过程?药物的合理应用等[16],最终服务于更好的提高药物临床疗效,有着内在统一的联系?新药创制必须要结合临床实际的应用,脱离临床谈药物开发,根本没有意义?因此,效核四联法要作为新药创制的一种方法,与中医临床药学必然是不可分开的?同时,效核四联法依托于中医临床药学,是立足于阐述传统中医临床药效的基础上的中药现代化新药创制的研究系统和方法,并努力成为提高创制效率的工具和手段?

3 中医临床药学的临床药效核心地位及动物药效试验的佐证作用定位

就现在主流来讲,一个新药的研制,大部分是采用先进行一定期限的动物试验的方法,所以药物作用要在动物试验中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数据或者取得一定的疗效成果后,利用这些数据或结果作为依据,才能逐步进行新药对人体的作用研究?但是,由于动物模型与人体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物试验本身的设计指标或者方法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问题等,导致有些药物虽然在动物试验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应用到人体后,却没有起到疗效作用或者出现其他很多的问题?当然,动物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药物的作用,可以降低药物应用到临床的风险或者指导药物研发的改进方向等[17],所以动物试验具有其作为药效依据的特点和作用,但是又不能全面的反映药效,只能作为一个佐证,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药效作用,真正能反映药物疗效的核心还是临床药效?

临床药效作为衡量药物作用的指标和核心,不但起到直接反映药物效果的作用,更是对中医临床药学的应用起到反馈的作用,只有在临床上真正起到药效作用的药物,才能被认定为是适合人体治疗的药物?当然,以临床药效为核心的同时,临床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对象差异,临床用药规律和变化等,也是辅助体现临床药效的内容?本课题组一直在临床药效的基础上开展新药研究的相关工作,例如通过临床药效代表性的麻黄?五味子的进一步动物药效研究,比较二药影响肺纤维化大鼠病理形态?血管新生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麻黄对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系数有积极作用,麻黄?五味子联用对肺纤维化的肺部小动脉损伤有抑制作用?可以通过降低血中ET-1含量,升高6-keto-PGF1α含量对肺纤维化过程中血管新生机制产生抑制?为充分与中医临床结合,进一步观察清热化痰法?益气活血法?两法联合运用及两法分阶段运用的影响,发现虚?热?痰?瘀4项致病因素在病变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两法联合运用组兼顾上述4种因素的作用,其防治肺纤维化的机制在于抑制肺泡巨噬细胞和肺间质巨噬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降低肺组织VEGF,ET-1,Ang-2的分泌,抑制微血管新生,从而达到延缓肺泡炎和纤维化的进程,做到了药效学实验与中医临床药效的充分结合[18-21],进而效核四联法的各步实施才能反应中医的临床药效?

4 中医临床药学中与效核四联法中相关内容的结合度分析

4.1 中医临床药学中的药物代谢问题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是统一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代谢上是相互联系的,在形态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上是协调一致的,在病理变化上是互为影响的?中医认为人是精?气?神的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整体[22],并从升降沉浮?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等角度利用中药治疗疾病;西医认为人是细胞?组织?系统的层次性整体,并从分子层面的受体?酶?蛋白等靶点机制寻找治疗疾病的化学分子?因此,从采用药物治疗疾病角度审视,当多成分药物将多成分代谢性相互作用作为整体考虑时,更接近于中医学的整体理念,并也将分子机制层面的研究方法带入到了中医整体认知的涵盖层面,因此效核四联法中的代效研究与中医临床的结合度紧密,且该方法较突出药效核心与有效成分代谢间的联系?本方法的核心是基于多成分同时分析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临床药效的结合度分析,并注重成分整体的动态过程,方法实施中源于中医临床显效过程的动态代谢认知符合中医临床的现实?

4.2 中医临床药学中的药物毒性问题 近些年来,关于中药毒性事件急剧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中医中药的看法,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对中药的不合理使用引起的?中药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定的毒性问题,传统中药被分为大毒?中毒?小毒等类别?中药毒性大小与是否使用合理关系十分密切,在一定安全范围内合理使用,对人体来说主要作用是治疗疾病,不会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的,但一旦使用不当,不但起不了药物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毒性?因此,在中医临床药学中,要特别注重药物毒性问题,平衡药效与毒性之间的关系,探索中药安全用药的方法和规范[23-25]?采用效核四联法进行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依然遵循药物安全性第一的世界性原则,而中医临床药学遵循的基本中药使用原则就可以在防止不合理使用致毒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新药创制研究?所以毒-效研究不仅是与中医临床药学结合度的问题,而是将中医临床药学作为效核四联法的基础?

4.3 中医临床药学中的药品质量问题 近些年来,中药质量问题被不断报道,中医临床直接使用的饮片?中成药,乃至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中药材逐渐成为国家药监机构的重点监管领域,中医临床疗效因中药质量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目前的中药质量控制水平和质量标准体系还不能完全达到“质-效"的直接关联,很多质控成分还处于选择高含量成分和指标性成分的现状上[26]?同时,因现代医疗体系与传统中医诊疗方式的差异,现代中医的中医临床药学工作中,很难再有审视判别中药质量等级的机会,更容易因中药质量不好,在中医临床中出现症对?方准,而药不灵的现象?所以基于“质量源于设计"[27]的基本国际原则,以中医临床药效为核心的效核四联法要求质量必须与药效严格相关,从而开发高品质创新药品?

4.4 中医临床药学中的成分结构问题 中药作为一个复杂体系,其成分不但数量多而且结构十分复杂,中药是以这些化学成分作为药效单元通过多成分代谢等作用于机体起治疗作用的,因此这些成分的化学结构与中药疗效紧密相连[28]?一些现代研究显示,很大部分的中药,其有效成分的疗效作用与这些成分的化学官能团或立体结构等相关,若这些结构发生改变,很有可能该药物就失去了原有的疗效作用,或者药物性质发生很大的改变甚至产生毒性,严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作用[29]?当然,有些药物结构通过化学修饰等会产生原先没有或者更好的药效作用,但药物疗效与这些有效成分的结构有关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中医临床药学走向世界的道路,需通过对中药成分疗效的现代科学机制阐述而让世界认同,中医临床药学的药效核心需要通过有效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阐述而符合新药创制的基本技术要求?另外,中药复杂的成分体系依然是不可忽视的瓶颈问题,但效核四联法较传统新药创制更注重向明确药物成分结构影响药效的方向进行创新?所以,效核四联法中的构效关系是传统中药创新提升,成为现代中药的关键因素,为改进原有疗效或在药物原有疗效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药物作用以及新型药物的发现等,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与中医临床药学的发展紧密结合?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将药效为核心,由“代效?毒效?质效?构效"4 个围绕药效的有机组成部分组成的“效核四联法"应用于中药的新药创制研究中,可从中医临床中发现新药,可在进一步的新药开发中高契合度紧随药效开展工作,可为新药上市后的中医临床药学相关领域作好铺垫,并有利于上市后四期临床的数据积累?本方法探索过程中严格遵循的药效核心?代效并行?时序关联?空间连续的基本多成分动态研究原则,系统上注重了各环节的相互配合和衔接,物质上注重了多成分药物特色的中医整体观念,希望能从中药新药创制的方法思维角度抛砖引玉,为广大同仁提供学术交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桑国卫. 我国医药重大创新的设想与实施[C]. 石家庄: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 2008.

[2] 桑国卫. 我国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近况[J]. 中国药事, 2007, 21(1): 3.

[3] 张伯礼, 王永炎.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J]. 中国天然药物, 2005, 3(5): 258.

[4] 王永炎. 继承, 验证, 质疑, 创新――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8): 4.

[5] 张伯礼. 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机遇及关键问题[J]. 天津中医, 2000, 17(4): 1.

[6] 张伯礼. 重视现代中药的基础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3, 14(2): 77.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中医药规财发 [2011]49号) [EB/OL]. [2013-11-29].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2011年课题申报指南[EB/OL]. [2013-11-29]. http:///cmsresources/mohjcg/cmsrsdocument/doc8423.pdf.

[9] 母景红. 浅析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和联系[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2: 606.

[10] 赵慧辉, 隗丽, 张凯伦, 等. 五味降压方在药效反应时肠吸收多成分暴露特征探讨[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4(9): 804.

[11] 赵保胜, 杨文宁, 隗丽, 等. 五味降压方药效评价及血中暴露成分初探[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8): 258.

[12] Rockville, 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Guidance for industry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s study design, data analysis, and regulatory applications [EB/OL]. [2013-11-29]. http://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072109.pdf6.

[13] 刘洋,吕贝然,赵保胜, 等. 川芎散剂体外溶出特征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21(2): 88.

[14] 刘洋,张硕峰,杨文宁, 等. 水飞蓟宾在正常大鼠和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代谢的比较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34 (8): 700.

[15] She Gaimei, Ba Yinying, Liu Yang, et al. Absorbable phenylpropenoyl sucroses from Polygala tenuifolia[J].Molecules, 2011, 16:5507.

[16] 翟华强, 王燕平, 王永炎. 中医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3): 459.

[17] 熊玮, 魏强, 刘雪梅. 动物实验研究的系统评价简介[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 5(2): 161.

[18] 翟华强, 张硕峰, 高明超, 等. 麻黄和五味子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 9(5): 553.

[19] 翟华强, 张硕峰, 刘洋, 等. 麻黄?五味子影响肺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的差异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4(5): 313.

[20] 翟华强, 杨毅, 姜楠. 益气活血法对肺纤维化大鼠胶原动态变化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30(7):129.

[21] 翟华强, 杨毅, 姜楠. 清肺化痰?益气活血两法联合对肺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0(10): 691.

[22] 曹森, 刘家强, 顾佳, 等. 关于中医学的整体思想[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7): 80.

[23] 原思通. 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25(10): 579.

[24] 李澎涛.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及中药毒理学研究的思考[J]. 中国毒理学通讯, 2005, 9(3):7.

[25] 夏东胜. 中药毒性历史溯源与现代认识的比较与思考[J]. 中草药, 2011, 42(2):209.

[26] 杨晔, 豆金彦. 中药质量问题探讨[J]. 甘肃医药, 2013, 32(7): 548.

[27] 吕东, 黄文龙. FDA有关“质量源于设计"的初步实施情况介绍[J]. 中国药事, 2008, 22(12): 1131.

[28] 刘进, 邓家刚, 覃洁萍. 中药成分分子子结构检索的设计与实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2): 87.

[29] 李锦周, 黄初升, 刘红星, 等. 简单香豆素天然产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研究进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4(1): 93.

Combination analysis of new drug discovery with ″Xiaohe Silian″ metho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harmacy

LIU Yang, ZHAI Hua-qiang, XIANG Jia-mei, WANG Jing-juan, ZHAO Bao-sheng,WANG Gang, DONG Hong-huan, OUYANG Guo-qing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2. Zhongcai Health (Beiji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10005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kernel of efficacy, ″Xiaohe Silian″ was a pattern and method for new drug discovery which was constituted with ″metabolism-efficacy, toxicity-efficacy, quality-efficacy and structure-efficacy″. Its connotation was in keep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linical pharmac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new drug discovery practice process for TCM. To avoid western drug like in TCM new drug discovery, we carried out combination analysis with TCM clinical pharmac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basic elements of ″Xiaohe Silian″ and TCM clinical pharmacy was studied to guarantee this method could integrate closely with TCM clinic from all angles. Hence, this method aimed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TCM new drug discovery on the basis of TCM clinical pharmacy with insisting on holistic view of multicomponent study, kinetic view of metabolic process when the curative effect occurred and molecular material view of quality control and structure-activity exposition.

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沼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建设模式

1加强农村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建设,它是能源生态和能源环保建设的重要纽带,是农业生态循环的核心。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对促进农业生态循环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充分认识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沼气建设多年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污水、废弃物等基本全部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解决了生活燃能。最后,沼肥成为高效有机肥和绿色农药。沼气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消耗、高产出、污染低排放的良性循环模式。

2.1促进农民节支增收沼气是1种优质燃料,燃烧后可产生高达1400℃的温度。据测算,建1个8~10m3沼气池,基本可满足1户3~5口农家的生活燃料,每年至少可节约原煤1.2t或12瓶煤气,约1200多元燃料费。此外,每年可为0.33hm2农田提供肥料,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420元左右。

2.2保护生态环境

以沼气建设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长期使用沼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地结构,提高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对保护耕地土质起重要作用。据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2~3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g/cm3,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能提高;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2.3提供了大量优质沼肥

沼肥是人蓄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在厌痒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后的剩余物,即沼液、沼渣。沼渣中含有有机质30%~50%、腐殖酸10%~20%、氮0.8%~2.0%、磷0.4%~1.2%、钾0.6%~20%;每667m2地施用1t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3~4㎏、磷1.5~2.5㎏、钾2~4㎏。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可用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

2.4优化生活环境质量

沼气建设收纳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与畜禽粪便等废弃污染物作原料,解决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消灭了蚊蝇的滋生生源地,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净化了环境,避免了对地下水源的污染等。因此,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无害化生产,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果、疏、粮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以提高,是建设生态家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简单地说,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3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追求的是3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以及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建设美丽乡村。

4贵州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4.1沼气建设模式

多年来,贵州沼气建设模式主要有户用型和大中型。目前,结合我州实际情况,今年,已全部转型建设大中型沼气,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一体式的种、养殖场结合为载体,建大中型沼气池,集中供气,建设有规模的、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4.2利用原则

坚持以“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原则,因地制宜推广多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地开发利用。

4.3合理地科学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结合种、养情况,在基地建设点安装水泵,建贮水池、沼液过滤池、沼液贮存池、埋设输送管道等。即将过滤好的沼液输送到贮存池,利用输送管道直接将沼液输送到地里浇灌作物,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了由于对沼液的使用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直接污染,从而提高了利用率。

4.4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户用叙述为主):

4.4.1猪-沼-菜户建1口8m³沼气池,养2只以上的猪,配套667m2左右的露地菜地,猪粪入池,沼肥用来种植辣椒、姜、蒜、菜豆等,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并用作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品质提高了,而且增产幅度可提高11%~17%。

4.4.2猪-沼-果(茶)户建1口8m3沼气池,年出栏3~5只猪,种0.06~0.13hm2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50%左右。

4.4.3猪-沼-稻(鱼)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稻田养鱼户,户建1口8m³沼气池,种植0.2~0.33hm2稻田,每667m2投放100~150尾鱼,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沼液作追肥,沼渣作基肥和喂鱼,既减少化肥施用量,又降低饵料成本,控制鱼类疾病,起到多业并举的作用。4.4.4“生物链”模式建1口8m3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只猪,种0.2~0.33hm2农田,投放0.06~0.2hm2水田的鱼,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肥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5找准问题,完善措施,健康发展

加强“三沼”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提高合理利用效益;加强培训和宣传,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提高应用规范。大力发展具有较大规模性的种、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相互依托,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提高户用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率。经调查,由于多种原因,有许多停滞使用的病池、废弃池、漏池、闲置池等,需要提倡重新修复,恢复使用。采取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含道路及其他生产设备建设)。

6结语

发展沼气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6月16~18日,在贵州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贵州要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说明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曹群芳.浦江县利用沼气综合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J].中国沼气,2005,23(2):43-45.

[2]刘玉凤,樊鸿章等.渭北旱塬户用沼气生态系统效益分析[J].中国沼气,2005,23(2).

[3]李艳春等,“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2):120-125.

[4]吕纪增.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北京农业,2005(09).

[5]胡仁华.能源农业发展的意义及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8).

中医药发展的意义范文6

1、在现实社会中,市场营销的作用日趋重要,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一些企业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不通过交换,没有市场营销,产品就不可能自动传递到广大消费者手中。从宏观角度看,市场营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一些矛盾。

3、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成功的企业有一套明智的经营原则,即有强烈的顾客意识(持久不懈地接近顾客),强烈的市场意识及推动广大职工为顾客生产优质产品的本领。

4、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首先考虑的第一任务,这一点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显得尤为突出。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