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1
摘 要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子宫内膜异位手术及术后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月经来潮第2天皮下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28天1次,共治疗3次)。比较两组疗效、复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的患者比例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8.54%和97.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44%、2.44%和4.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个维度和11个因子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RHa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复发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977.12; 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7-0020-03
Influenc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on recurrence and life quality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HE Xi**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General Hospital of Pingxiang Mining Group, Pingxiang 337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 on recurrence and life quality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Methods: Eighty-two endometrio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41 cases each by digital randomized method.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endometriosis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nti-infection therapy, and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triptorelin (ih, 3.75 mg, once every 28 days for 3 times) in the second day of menstruation after the surgery. The efficacy, recurrence and life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obvious efficacy was 58.54% 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is 97.5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urrence rates of 6 months, 1 year and 2 years after the surg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44%, 2.44% and 4.88%,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Life quality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nd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GnRHa has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nd can reduc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improve life quali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2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析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13-01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其分类
移动支付与传统的支付方式比较起来,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目前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阶段,具体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这就导致对移动支付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认为移动支付就是为了相互交易的双方为了完成某笔业务或者交易,利用自己手中的移动通信设备以一定数额的现金从移动支付的服务商那里得到同等价值的数据,再用终端设备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支付对象,从而最终完成清偿任务的商业运行模式。从上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活动是实现移动支付的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预示着移动支付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支付手段。PDA、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了支付方购买服务或者商品的交易媒介,一般的通信网络都能够实现资金在交易双方之间的转移。那么在对移动支付进行分类时需要考虑到账号设立的方式、金额的大小、具体的地理位置等来对移动支付的类型进行划分。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了小额支付、大额支付、运营商代收费、空中交易、银行卡绑定、宽带服务、手机到手机等多种移动支付的类型。
二、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中常见的商业模式
1.运营商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模式
在这种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在选择所需要的模式以及技术时都会先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一些优势,之后就是选择有合作意向的银行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作为合作银行,就需要搭建一个进行合作的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双方就需要各自保护好自己的平台。在这种模式下,一般都会提供三种账户的设置方式:虚拟银行账户、手机账户、银行账户。移动运营商作为运营的主体时,都会利用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作为用户的支付账户,所花费的金额就从用户的话费账户中扣除。利用这种商业模式需要承担一部分的金融机构的责任,特别是虚拟银行账户这一部分,还没有得到相关法律的支持。除此之外,这种模式下对于税务的处理比较复杂,并且很容易使得交易产生风险。
2.金融机构作为主宰的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通信设备与专线相互连接起来,并且将用户的账号和手机账号相互绑定起来,那么用户就能够利用自己的银行卡来完成支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移动运营商只是负责给用户提供一个信息沟通的通道,并参与到整个的金额交易中去,主要是银行负责给用户提供一个交付的途径。银行要对这些用户全权负责,在我国,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几个大银行垄断了手机银行业务。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移动支付业务在不同的银行之间是不能够互通的,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每个银行的业务不同,但是用户只有一个手机,也就是说只能采用一个银行的业务,对于用户来说,这就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还会造成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发生。
3.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的商业模式
在我国,广州的金中华公司、北京的联动优势公司、泰康公司、掌上通公司等是目前主宰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的主要几个公司。详细情况见下表:
从这个统计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大部分的商户都是体现出了移动支付性,并且这种运营模式是对传统的支付方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这种运营模式将金融机构、用户、移动运营商等很好的串联起来了,使得整个业务变得高效起来,并且弥补了前面金融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中不同银行之间用户不能共享的缺点,具备很好的规模效应。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对于第三方的要求比较高,要拥有很好的技术条件、经济水平以及相对应的研发能力。并且这种模式增加了第三方处理各种关系的压力。
三、如何提高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效益
从上面对商业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来,目前而言,作为移动支付主角的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和提高。
1.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
要积极的进行该项业务的价值宣传工作,让用户自己认识到这项业务的便利,让移动支付成为他们的习惯。之后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技术、经济水平来不断弥补运营模式中存在的漏洞,不断发展自己移动支付的手段,根据移动支付自身的特点,合理的开发一些增业务,从而能够吸引用户们的眼光。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同类企业的合作,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2.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在注重业务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业务的安全问题,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促进该项业务的发展,同时要加大在技术研究上的力度,在进行产品开发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金融机构也要经常性的进行一些宣传工作,共同创造一个移动支付的好环境,同时要避免出现卷款或者欺诈现象。
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3
近几个月以来,市场内充斥着新品、活动、投资和收购的信息,其中主要诉求体现在更廉价、更便利的收费标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增强私密性和安全性。最终谁将成为这场数字移动支付影响战的最大赢家呢?
《福布斯观察》与Appinions公司合作,专门针对那些对数字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发挥影响力的个人及公司展开研究。应用Appinions公司平台,已研究了从2013年12月6日到2014年3月7日期间的近20亿条数据,包括新闻、博客、论坛以及各种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其中,大约2.25亿条信息被视为具有影响力,进而对提出这些看法的个人与实体,分别计算其各自的影响力分值。该项研究记录了这些影响力分值,列出排名前十位的高管和前十位的公司,以及各种相关的市场对比图,涉及移动技术、金融、无线设备制造商等不同领域。
我们的分析证实,2014年以来,与移动支付相关的具有影响力的信息量呈显著增长态势。自从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宣布他们对移动支付充满极大的兴趣以后,整个市场的反应速度较之过去几乎出现双倍增长。移动支付市场的一个独特属性在过去3个月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包括金融机构、零售商、无线运营商、传统与移动支付服务商以及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开展颇具影响力的激烈讨论,并在新兴公司或传统公司之间分享了他们具有影响力的意见。
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4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5
“货币支付综合体”构成为现钞+银行卡+手机移动支付。2015年年初至今,通过对使用不同货币形式群体的调研,提出“货币支付综合体”概念。作为自然人与经济法人,会采用多种支付形式。第一大领域为广义“货币支付综合体”,联行同业往来,同城与异地支付结算使用的纸质支票、本票、汇票或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上运行的电子汇票、银行卡与手机移动支付形式,使用者多为国企和民企。第二大领域为狭义“货币支付综合体”,个人金融消费者,一般采用银行卡、手机移动支付和现金三种形式进行货币支付行为,即构成“一机一卡一票”的“货币综合支付体”。经常状态下,不论买方卖方,交易者均属于“货币综合支付体”中的一员。特定条件下则不同,一些情景则处于“货币综合支付体”缺项状态。其一,买卖交易者只采用现钞支付,即缺少手机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两大项;其二,只采用现钞和手机移动支付,不运用银行卡,即缺少十分关键的大项;其三,只采用银行卡和现钞支付,不采用手机移动支付。上述方面不乏排斥银行卡和手机移动支付的现象,但目前的支付方式却都不排除现钞。一些小规模的超市公开申明,10元以下消费不刷卡,因为还不够缴纳多项费用的成本。显然,成本、效益、利润是支付形式选择的依据。
交易中介――货币――也存在着既背离又融合的两个独立“货币综合支付体”,针对唯一标的物货币的支付结算形式存在的“完整共性”也呈现差异。“完整共性”指可以采用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手机移动支付等货币运营工具和现钞等。而相关的“月有圆缺”特指买卖与交易双方,在不能实施“完整共性”支付结算前提下,致使货币的运营方式与形态出现欠缺。买方作为甲方可以用银行卡刷POS机、手机微信支付扫二维码、现金全方位进行付款,即为完整的“货币综合支付体”。作为乙方若亦如此,买卖双方构成完整完美的“货币综合支付体”。假若他们以种种理由不刷银行卡,不用手机微信支付,那么就是“货币综合支付体”缺项状态。
“法定数字货币”与
“现钞实体货币”博弈
从货币承担的职能考察“法定数字货币”与“现钞实体货币”,它们从形态到本质率先的特性在于透明与隐匿。“现钞实体货币”看似有形有态、有声有色,实则是看不见的战线,尤其它们在体外循环时是流通中货币(M0),其实往往销声匿迹无法明晓去向,而可能形成一股暗流。“法定数字货币”较“现钞实体货币”支付更快捷,可在遥远的异地直接清算,可控制体外循环酿就的弊端。
“法定数字货币”与“现钞实体货币”的博弈,还有行政干预因素,诸如国家部委机关有明确财务规定,报销差旅费和医药费均不再支付现钞,而是将现金打入工资卡。这样一个行政举措即可大量减少现钞的使用数量。“法定数字货币”与“现钞实体货币”博弈,实质上是虚实之间的较量,对落后的事物必然大浪淘沙,只不过存在时间与空间的过渡,“现钞实体货币”将渐渐被取代,未来交易媒介的“法定数字货币”也属于“现钞实体货币”的范畴。
“法定数字货币”与
“数字科技”
本人在《从贝币到“数字货币”》一文中将法定数字货币置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库,提出实施中央银行发行库、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库与“货币自然人和法人钱袋”三位一体模式,即“一库一人一密钥”。中央银行发行库是“法定数字货币”之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库是“法定数字货币”中转站,“自然人和法人钱袋”是“法定数字货币”的使用者。三位一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清楚“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状态和数量,但是作为中央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则无权动用。在每个“法定数字货币”钱袋中需要放多少钱,何时支出由钱袋主人决定。放在“法定数字货币”钱袋里的现金与纸币、硬币一样。但是它们优于“现钞实体货币”,放入钱袋的“法定数字货币”享有利息收入,相同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活期储蓄存款。同时在支付时,一般无需付管理手续费。在非现金支付系统体系下,上述是“法定数字货币”市场化与科学生成的基础。
“法定数字货币”一般无需付管理费用,是指日常小额支出;一次性资金汇划百万元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20万元人民币,现钞支取5万元人民币,即需严格遵守带有法律效应的货币运行规则。譬如,“法定数字货币”钱袋单笔支出1万元,在短暂数日内累计到10万元,即应承担对应的费用。应根据“法定数字货币”使用人所在地城市的平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制定对应收费标准。
“法定数字货币”看似是在包括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手机移动支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货币支付工具家族中新增的一员,其实“法定数字货币”与它们截然不同。不同处就在于“法定数字货币”本身就是货币,其貌似虚拟抽象,实则百分之百等同现钞,是隐身钞票。自然人或法人使用“现钞实体货币”成本基本由国家承担。“法定数字货币”基于现钞又高于现钞,是由实体到抽象的货币,是否得以顺畅发行和流通,关键在于使用成本能否优惠于大众,只有仿照现钞发行办法其才有生命力。
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6
1.基于2.4G频段的RF-SIM技术RF-SIM是一种新型的移动支付技术,它使用2.4GHz频带实现无线通信。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将RFID模块、天线和应用模块全部集成在SIM卡中,用户只需要更换SIM卡即可使用移动支付功能。从成本和控制角度来说是移动支付的最佳选择。这一技术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具有数据传输稳定,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功能开发完善等优点。这种技术前几年曾风行一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依托此技术开发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RF-SIM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案例就是深圳地铁的“深圳通”卡,只需要更换手机SIM卡,而无需更换手机就可以实现完整且安全的移动支付功能,目前,深圳通拥有80万左右的用户。然而,这一技术并没有得到各大金融机构和银联的支持。原因在于银联现有的金融机具和行业应用较少用到2.4G频段,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都不支持这一频段,而POS终端的改造和更换需要巨大的成本。另外,从安全角度来说,2.4GHz片段的通信范围比较大,机卡之间的感应范围理论上可以达到十几米,因此,对于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也是这一技术没能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
2.13.56M频段的RFC技术方案NFC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移动设备的近场识别和互联技术,使用13.56Mhz频段实现通信。其特点就是把RFID读卡器与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现有的RFID基础设施,非常适合手机移动支付使用。手机通过内置的NFC芯片,可以实现非接触式交易的功能,并通过SIM卡来实现身份鉴别等安全功能。简单地说,NFC芯片既可以当做传统的非接触式IC卡,实现公交卡、门禁卡的功能,也可以当做微型的POS和读卡器,实现与老式IC卡之间的读卡和交易功能。NFC方式目前是技术最成熟的方案之一,并且得到了银联的认可和推广,但NFC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定制手机终端,没有NFC芯片的手机无法支持这一功能。而且由于核心专利被日本索尼公司所拥有。技术壁垒和巨额专利许可费用的问题是近几年来NFC技术一直无法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
3.银联和运营商统一技术标准,共同推动NFC方案技术标准不统一是长期以来手机支付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13.56MHz和2.4GHz两种频率之争。采用13.56MHz频率的NFC方案需要定制手机终端,而用户更换终端成本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不成熟阻碍了NFC的推广;2.4GHz方案不用更换手机终端是主要优点,而且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但2.4GHz技术的缺陷主要是非传统行业标准,POS终端需要改造、通信范围过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2012年12月,央行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最终明确推行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2013年,中国银联提出了协调产业链各方的利益,推进产业链各方全面合作,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的盈利模式:运营商提供租赁空间,资金走刷卡POS机网络,三方就移动支付收益的分配也达成一致:银行及银联延续传统POS机时卡行、收单行及银联手续费7:2:1的分成比例,而运营商可以对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银行及特约商户收取一定的租金。这样就解决NFC技术方案得到发展的最大障碍,移动支付的前景逐步看好。
二、NFC技术方案的实现
NFC技术方案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重要的模块:首先必须有完善的技术规范: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协议技术规范、数字协议技术规范和活动技术规范:这些技术协议用以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必须有合适的终端设备,包括NFC芯片,手机终端和POS交易终端。最后是涉及银行的资金账户和涉及SP的电子钱包账户,以及相对应的身份认证规范,以保障资金和交易的安全。
1.NFC技术方案中的硬件基础(1)POS终端基础NFC支付首先需要大量符合标准的POS,由于NFC技术和银联“闪付”POS都使用13.56M的无线频段,所以可以在支持金融IC卡“QuickPass闪付”功能的POS上完成支付。2011年启动的金融IC卡推广工作同时带动了POS的快速改造升级。数据显示,在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动下,银联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约200万台非接触POS终端改造,未来几年将支持NFC的“闪付”终端改造将达到400万台左右。(2)移动终端支持NFC服务的移动终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没有受理终端,所有的移动支付都无法进行。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NFC手机在应用中可以有三种模式:①读卡器模式:可以读取IC卡信息,RFID标签等,实现个人POS终端应用。②智能卡模式:可以实现闪付、小额交易、模拟交通卡、门禁卡等应用。③点对点模式:可以无线和蓝牙配对等应用,实现“当面付”等功能。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推出了集成NFC芯片的手机。
2.NFC技术方案中的软件基础(1)身份认证机制为了解决交易中的身份认证机制,NFC手机需要两大功能模块:SE和SP。SE是身份认证模块,用以实现客户身份的认证、认证信息的加密和传输,按照中国移动的NFC-SWP方案,SE模块被放在SIM卡上:身份的认证通过运营商的SIM/UIM卡完成,SIM卡和手机上的NFC芯片通过C6单线进行通信,用于放置各种不同应用的钱包数据,这也是银联主推的方案。而SP则是各商户的应用,各SP的密钥都存放在SE里面,而不是在手机上的NFC芯片中,各SP可以共用一个电子钱包账户,也可以分别拥有自己的电子钱包账户。简单的说,这种模式就相当于银行的私人保险箱服务。运营商的SIM卡就相当于金库,金库的钥匙和管理掌握在运营商手里,客户只有通过SIM卡完成身份验证后才能进入金库。金库里还有很多加锁的保险箱,供各商户(SP)租用,保险箱的钥匙掌握在各商户(SP)手里,运营商也开不了保险箱,不同的商户即使进了金库也只能开自己的保险箱,开不了别的商户的保险箱。(2)资金账户机制NFC移动支付对应的资金账户可以属于银行也可以属于运营商,通行的做法是在SIM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钱包”区域,“电子钱包”将用户的常用的各种实体卡(如银行卡、公交卡、校园卡、会员卡等)电子化,分别作为不同的SP封装在SE中。这样用户使用NFC手机即可对不同的SP进行电子现金充值、商户闪付交易以及银行远程账户交易等。并且,用户需要使用运营商定制的专用手机SIM卡,并需要和银行联网加载银行账户。但出于安全的原因,目前还不建议客户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现场大额交易。
3.NFC手机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从用户角度而言,他们首先关注的除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支持移动支付的商户数量之外,最主要的技术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NFC协议规范所规定的传输范围比RFID小得多,传统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技术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这一技术要求给NFC带来了一个关键的优点。NFC刷卡手机支付需要在小于0.1M的范围内才能通信,并且只能点对点的通信,这保障在移动支付通信时数据传输的高度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减少了被盗刷的可能性。除了设备的安全性之外,手机支付中账户的安全性也有足够的保障,NFC账户交易的安全是基于人民银行PBOC2.0标准和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行业标准,采用中国银联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提供的证书体系,充分保障了账户本身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手机中的电子账户并不是向公交卡的那样刷卡即付,而是凭密码消费。如果手机丢失,客户只需及时向银行挂失银行卡,并向运营商挂失SIM卡,即可确保银行账户和手机电子钱包账户的安全。
4.影响NFC手机支付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电子支付领域使用NFC技术拥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标准,并具备识别速度快、交易符合安全距离等特征,但仍然有许多障碍限制了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1)发展用户成本高昂虽然NFC芯片的制造成本很低,但由于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才能使用NFC功能,所以用户转化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手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人均持有周期约为两年左右。用户如果想要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的话,不得不去更换带NFC功能的手机,这就造成了用户由于考虑成本问题,不会大规模的更换手机。(2)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周期比较长据相关调查统计,把传统用户从现金支付吸引到信用卡支付上,用了将近10年时间。而用户从银行支付转化到移动互联支付,更加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习惯改变需要的时间周期会大大缩短,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推广方案,等待时间仍然会很漫长。相对手机支付几年来的步履艰难,2014年初由阿里和腾讯主导的打车软件大战在短短三个月里,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在这一方面,运营商和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但在NFC手机大规模使用之前,完成这个转化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成本。(3)对账户安全的担忧影响移动支付的推广此前,运营商的一些短视的做法影响了客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手机用户对垃圾短信和短信诈骗的担忧,是阻碍手机支付发展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手机用户都遇见过莫名其妙的被定制服务扣费的问题。担忧SP商户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客户进行强行消费,会极大地加重对移动支付的抵触心理,致使用户不愿意通过移动网络发送手机或银行的账户信息。其次,安全技术的发展是否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手机病毒和木马的泛滥和大多数普通客户对计算机安全知识的缺乏,使消费者不愿用手机参与网上购物。特别是在移动支付中,订单、密码等信息都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一旦信息被截取,那么消费者账户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在支付过程中,无验证则不安全,严密验证则过于麻烦,繁琐的操作流程会使用户放弃使用移动支付业务,还不如直接用手机银行来支付。最后,是对身份信息泄露的担忧,最近,有媒体披露出NFC手机只要靠近IC信用卡无需知道密码就可以读出最近的十笔交易记录。之后几家相关银行纷纷出来辟谣,说读出的交易信息只有部分并非全部,而且不会造成银行资金的盗用。尽管如此,但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毕竟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信用卡诈骗频发的严峻形势下,谁能保障不法分子不会使用部分个人信息就能实现诈骗犯罪行为呢?IC卡设计和推出的时候,NFC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对IC信用卡的安全仍然需要作出改进。(4)移动支付和商户信用体系方面的法律不完善没有法律的保护,消费者必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移动支付是完全虚拟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物理上的消费凭证。当系统发生错误时,如何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这种担忧心理使得消费者不能放心地使用移动支付,影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推广。
三、移动支付在银行业务创新中的应用
移动支付是金融领域的一次重要的创新,必然会造成市场的重新分割与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关系到运营商,银联,银行等产业链各方的切身利益。在移动支付上抢占先机已经成为了大多数银行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各大银行均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比如手机银行、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等,据统计,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应用多达百余款。在手机银行客户端的累计下载量统计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端下载量位居前五名。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和运营商一起加入手机移动支付的阵营呢?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忘记带钥匙,忘记信用卡,甚至忘记带现金,但绝对不会忘记带手机。所以在手机移动支付方面,运营商和银行都可以成为主导者,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两者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的关系。如果银行仅仅把目标放在“支付”上面,希望能直接从银行账户完成支付行为,甚至用自己的非接触IC信用卡替代服务提供商的储值卡(地铁、公交卡)为目的,那么和运营商、服务商之间只能是竞争的关系。而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挤压银行的空间,让银行在移动支付上步履维艰。”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抢占手机移动支付市场的关键并不在于支付环节的创新,而在于未来个人资金账户与移动终端的进一步融合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所以,银行想要在手机移动支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必须把目光放在交易之外,找到一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商业模式,不能简单地让移动支付成为手机银行和账单支付的延伸。银行不必与运营商、服务商竞争“交易支付”环节,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可信赖的资金管理环境。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系统专业性的信任,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将这种信任扩展到移动支付领域。把自己的经验、市场渗透力和品牌认知度带到移动支付领域。尽力成为合作运营商电子账户的入口银行,并尽力争取服务提供商的收单、结算业务,以及培养新兴富裕客户群的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度,从而影响和引导客户的消费习惯,先一步抢占市场,带动传统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借移动支付的创新来做大银行的传统业务。
1.选择正确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正确的战略合作伙伴至关重要:良好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不但能快速整合移动支付系统、而且还能支持移动营销。目前,中国移动通过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已经在这方面走在了其他运营商的前面,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在功能上已经支持400多项日常开支及账单应用,包括水、电、燃气、暖气等,并覆盖了全国95个大城市。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与银联的合作方面已经落后。在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与业务推广方面,银行及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和共同营销,分摊研发费用,整合社会资源,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2.设计产品方案和推广计划想要在移动支付领域先人一步,对于银行来说,创新产品是关键所在,运营商只提供身份的认证和电子钱包的支付,而银行除了做好电子钱包的充值和账户管理之外,创新有特色的产品,是打动服务提供商的关键所在。
(1)针对公交地铁等公共设施服务商的推广思路当前,对于手机移动支付,最广泛和最容易得到推广的业务就是和公交地铁等公共设施服务商合作的售票支付业务。在这些服务中,运营商需要做的很简单,无非是手机钱包的闪付和提供对老式交通卡的兼容。而商业银行如果仅仅着眼于资金的充值,而没有自己特色的话,很容易就陷入产品同质化的怪圈,泯然众人。那么,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呢?就电子钱包充值一块而言,银行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除了普通的资金充值之外,还可以开发自动充值和自动对账等功能,当电子钱包资金少于限定值后,自动从约定账户扣款充值。扣款金额可以由客户指定;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详细的充值和消费的明细对账单,解决客户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担忧。同时,银行还可以在地铁站周边发展支持银联闪付的商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让客户可以方便的使用手机移动支付购买小额商品。并对电子钱包的支付制定上限,一方面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引导客户养成“小额支付走手机电子钱包,大额支付走手机银行”的消费习惯,借手机移动支付的东风发展银行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同时,借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优势,争取让电子钱包的充值只绑定或优先绑定固定的银行账户,达到排他性的目的,抢占市场份额。或者与运营商、设备商携手,推出银行定制NFC手机,并与揽储、理财和黄金等销售进行捆绑,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客户采取赠送或换购方式赠送NFC定制手机,通过和运营商共同分摊产生的营销费用来降低运行成本。另外,可以借助与运营商、服务商在移动支付上的合作优势,以及周边商铺布放闪付终端的机会,积极营销收单、信用卡、存贷款等银行传统业务,促进传统业务的增长。
(2)针对医院、社保等社会服务商的推广思路除了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企业以外,NFC移动支付的另外一个潜在市场领域是医疗行业。目前银行和医院合作推出的“银医通”类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银医通”也存在自己的缺点。对于银行来说,投入相对巨大,每家医院动辄需要数十万的设备投入,和每年十几万元的线路租用和设备维护费用。而且,每家医院往往同时有几家不同银行同时提供服务,不能达到排他性目的和抢占市场的战略目标,对医院而言,银医通只是相当于增加了挂号和缴费的窗口,虽然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排队的问题,但功能还是相对简单。当NFC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可以做到些什么呢?首先是最普通的刷手机挂号和缴费结算,在完成这些基本功能时,银行无需投入大量的设备和线路费用,只需投放支持银联闪付的POS终端即可,节约了大量设备和线路费用。同时还可以带动发卡和电子银行业务。另外,患者除了通过闪付挂号之外,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医院共同设计的APP应用实现预约挂号和远程挂号。另一方面,针对患者就诊中要多次排队、检查和付费的现象,使用NFC移动闪付可以快速完成付费,或者进行社保账户金额的同步暂时冻结,待全部检查、治疗完成后统一解冻和划账。这样既减轻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节约了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同时,对银行方来说,也是把结算、支付等传统业务积极拓展至社保中心、各大医院等相关医疗领域的极好的机会,并由此带动信用卡、存贷款、理财等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最后,如果银行有意向进一步开拓医疗支付领域,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医院共同设计的APP应用建立完善的医疗应用体系。客户在排队等候时可以通过APP自行输入病情的详细描述、病史和用药要求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APP应用直接反馈给医护人员,节约医护人员问诊和输入病历的时间,同时可以连同仪器诊断、病理化验数据直接进入医院的诊疗数据库当中,同时患者的电子病历、检验数据、消费信息也可以通过APP直接反馈给患者。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提高对单个病人的疗效,而且还可建立起强大的医疗信息数据库。由于电子病历的完善,和银行的中间作用,支持同一应用的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会变得更加简单,相关的会诊费用支付、医疗账户结算、费用账单查询都可以通过APP应用实现汇聚和归集。因此NFC应用将成为医疗行业下一个爆发点。而首先推出相关应用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占尽先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银行,除了交易、支付带来的中间收入以外,通过在医院和患者之间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还可以带动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