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学的认识

植物学的认识范文1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诸多交际教学途径中的一种。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1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其倡导者(如Willis, 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因为它与交际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任务教学法的产生可溯源到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的出现和随之而来的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发展到现在已从最初的一种教学途径成为一种教学思想。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任务”的实质内涵界定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无疑是理解与实施教学的关键因素。Willis(1996)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Bygate, Skehan和Swain(2001)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一种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地使用语言。Nunan (1989) 从交际的角度认为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做这样的活动时,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他们的语法知识去表达意义上,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使用语言的形式。以上语言学家对“任务”的界定无疑为我们理解任务的实质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综合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比如在听录音的同时画一幅地图,听指令做出动作的反应等等。同时,任务也可以是一个是精心组织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有自己特定的目标,适当的内容,特有的学习程序以及各种不同的成果。事实上,任务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通过交流互动解决交际问题,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三、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来源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理论等等。但它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

二语习得专家Krashen (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数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换言之,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不同情景下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且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法,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此外,语言学家Long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修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此外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认为输出与输入的作用不同,学习者仅理解输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机会输出。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参与与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关系很大。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用目的语去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的尝试时,语言就容易被掌握。

此外,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学习和发展是社会活动和合作活动。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该理论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教学应该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其中得到应用。社会构建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学习过程应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外语教师学会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从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人的变革趋势。完成任务的过程能产生大量互动机会,且这些机会是活生生的人际交流。“任务型教学”一定程度上把语言能力目标与生活工作能力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完成任务学会交际已超越了语言学习本身。

植物学的认识范文2

他外地的文化也是只知皮毛,让你单纯的去看书上对万物的解释,想必大家也是死记硬背的吧,但是让你亲自去到一个地方,通过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习俗文化,我想肯定会比看书来的真实,更加让你铭记于心。阅人无数,人是最复杂的,如果一个人能在面对形形的人物时,应付的得心应手的话,我想那是相当令人佩服的。而想要做到这些,恐怕没有接触过这么多人的话是没法做到的。名师指路,人在不同的阶段如果能碰到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来为你指点迷津,我想你这一生的路会走的很精彩。然而精彩的程度高低,我想取决于你自己对名师指路的个人感悟的程度高低。

驴马论,现实生活中存在没找到马前,宁愿自己走路也不愿骑驴,这种思想是严重偏激。其实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在没找到马前,骑着驴,等找到马后再骑马。想想是走路快还是骑驴快,答案可想而知。

金辉老师给我们讲的人力资源管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授课的方式很好,上课很轻松,可能是之前没受到过这种教课方式而感到新颖吧。在课上与学生互动,并做一些游戏,让大家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并不像现在的老师,只是一味的教给学生知识,按照大纲将自己本学期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教完,这种授课方式效果不是很理想。

物流管理王老师讲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要分开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因为一旦摔倒,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鸡蛋将会通通烂掉,而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就将风险降低了。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风险,要将风险降低,不能过于集中,要给自己留存机会。

鸡蛋从外打开叫食物,从内打开叫生命。同样是鸡蛋,而你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则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员工去感悟自己应该做到哪些事情来使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植物学的认识范文3

一、背诵不要与朗读分离

语文教学有“熟读成诵”的传统,道出了“朗读”对“背诵”的重要意义。现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朗读得到了高度重视,花的时间多了,指导到位了,孩子们也读得好了。比之朗读。对背诵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常常是课上指导朗读,课后再去背诵,造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分离,可以说是“半拉子”的工程。

盖茨(AT,Gates)早在1917年就对“单纯阅读”及“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过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后者的回忆成绩平均高出前者30%。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这一结论告诉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把朗读和背诵紧密结合起来。

如《庐山的云雾》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阅读二、三自然段,认识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庐山云雾的美,背诵这部分内容。这里的教学就应当是一个阅读、朗读、背诵交替进行的过程。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是阅读――抓住总述找云雾的特点;再是朗读――抓住“笼罩、白色绒帽、缠绕、玉带、弥漫山谷、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巨大的天幕”等词语,朗读想象云雾的“千姿百态”;然后是背诵――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与感受时、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相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阅读、朗读、背诵紧密结合,整体完成包括背诵在内的学习任务。

二、背诵不仅是记住文本内容

不少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是声情并茂如身临其境,背诵时则神色木然、叽里咕噜如“倒豆状。”完成背诵任务,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不见分毫。教师的评价也常常是“背得很流利”、“背得很正确”之类,极少关注除文本内容准确性之外的东西。

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背诵,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应该围绕着三维目标设定具体教学要求。简单地说,背诵教学应该努力实现让学生“乐背、会背、背好”的目标要求。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背诵教学要积累词语、句子、句群、语段、篇章和语言经验,同时也应当积淀精神底蕴。所以,在重视文本内容的同时,背诵教学也应关注感情表达、背诵方法、背诵兴趣等内隐因素。

如教学《荷花》这课,怎样让学生乐背、会背、背好呢?一是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入境、体验。背诵时,用图片渲染,同时导语带入: “同学们,我们站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身边是满池姿态不一的荷花,清香四溢。沉浸于此时此景,我们一定陶醉啦,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起来吧!”学生一旦“进入角色”,就会背得有感情,背得有兴致。二是设置台阶,指导背诵。如在背诵第二节时,先让学生回忆这段主要讲的是荷叶和白荷花,接着教师逐句引导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背),白荷花――(背),刚开的荷花――(背),全部开的荷花――(背),将要开的荷花――(背),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背诵。由扶到放、由易到难,让学生好背、会背、乐意背、能背好。三是教师的示范。我们的老师已经知道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要作用。同样,在背诵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对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极有价值。

三、背诵不能只掀两个

相对而言,对背诵教学,老师们擅掐两头:一是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快背、背好:二是复习考试时,让学生重新记忆、默写过关。这就容易衍生出两种现象:一是两次背诵间隔的时间长了,前面背诵的也忘得差不多了,后面还要重头再来;另一方面,如果在考试中答好了按课文内容填空,就好像完成了背诵任务,过了考试,学生对背诵的课文开始生疏、逐渐遗忘,老师或无暇顾及或无能为力。

背诵总是要遗忘的,但遗忘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背诵教学,应当遵循遗忘规律,指导学生记牢、用好,这既是适应考试的需要,更是为了打好语言积累基础,提高语文素养。

植物学的认识范文4

1

强化武术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人文精神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将人文意识的培养提高到一定层面上,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健康发展的高职学生。近些年来,社会市场经济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对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对员工的敬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进行了强调。作为培养专业武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在武术教学阶段就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文态度,借助科学扎实的人文教育与职业道德体系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

不断强化高等职业人文精神培养的武术课程设置

近些年来,“就业难”成为了我国社会的突出问题。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测评标准,也逐渐朝人文方面的考量而倾斜。这不仅反映了企业人才选拔方向的转变,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于人文精神的提倡。高职武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武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强化高等职业人文精神培养的武术课程设置。

3

综合武术教学的项目特点,针对性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生想要战胜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的内涵在于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武术套路动作练习不仅方向变化多、动作数量多,且每个动作中包含的因素都十分复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智力方面的考验,更检验了学生身体的灵敏度、协调度、力量与耐力。武术散打更是对学生心理及生理能力的考验,要求学生通过重复的练习来掌握实战技能与技术动作要领,从而具备优秀的实战能力。综合来讲,无论是传统的武术套路还是武术散打,都必须依靠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在高职武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武术教学的项目特点来进行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塑造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精神。

4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教学课内外接触较多的对象,许多学生都将教师的道德修养品质作为自身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能够起到榜样表率的作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先确保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定期组织武术老师的培训学习工作,帮助老师领会武德的现代内涵,使之认识到人文精神的渗透对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在学校进行大范围的武德精神宣传,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确保人文教育在高职学校中顺利开展。众所周知,武术教学是一项直观性强的教学工作,教师能够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武术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武德及武风,拥有自信、宽容、自尊且民主的师德品质,才能使武术教学取得革命性的进展,才能实现根本性的人文教育。

5

植物学的认识范文5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四十九。

(来源:文章屋网 )

植物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学科育人价值;课程目标;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3-01

学科育人价值,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是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阶段提出来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之中,科学教育(包括分科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在传递科学知识、发展学生从事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相比于生物、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物理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且应用广泛的学科,物理也以它抽象、辩证的思维方式及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引导学生形成勤动脑、勤动手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掌握正确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将其落实到课堂之中,是新时代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

在新课程的一系列相关文本中,科学教育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维度的目标中,即部分学者所认为的,科学应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1]。因此,科学教育无疑应包含这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教育。笔者将从此出发,谈一谈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途径。

1.明确学习目的,建立学科观念

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科学技能的基本掌握是具备科学素养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传统知识教育中,知识教育具有被动接受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等特征省[2]。这些现象源于教材对知识教育的安排,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没有明确的学科观念,无法告诉学生物理学科的真正内涵,以及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这门学科并学会运用的重要意义。所以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基础知识,不知道学来有什么作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做题能力的锻炼上,而忽略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内在价值。

物理学科观念,是指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在深入理解物理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物理的总观性的认识。作为教师,在讲授学习基础知识目的时,可以从基础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此基础知识在物理学科乃至其他学科的地位作用两个方面入手。比如高中在学习《相互作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一第三章)一章时,由于是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力的研究,在以重力为例讲研究力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时,应告诉学生力的研究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设计酒瓶起子、指甲刀时我们要知道如何用力可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这就需要去研究力的作用点在什么位置合适。其次,应告诉学生力的研究不仅是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物理学科的基础,并影响社会各领域,学会如何研究力对于今后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建筑设计者甚至体育健将都有很大帮助。

2.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掌握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了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地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传统的方法教育中,教学时除了教科书中介绍的之外,教师一般很少挖掘科学方法,大多隐藏在知识背后,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并挖掘。而这样导致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规律方法,缺少主动总结思考的意识,并盲目与应试结合,总结出答题技巧、背书技巧等。

所谓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公开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科学方法,以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形成科学态度的目的[3]。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总结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举出例子加以说明。比如建立物理模型是一种运用很普遍的科学方法,但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教师讲解时,首先应解释物理模型的概念及建立的意义,再举例说明运用模型是如何处理问题的,此时也可恰当结合物理实际问题举例,并在作业中体现,让学生掌握扎实。比如质点的引入就是模型的一种,教师可告诉学生质点的引入注重的是在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忽略一些复杂但无关的因素,可将问题简单化。可举出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或解物理题时一些数据可被忽略等实际问题。

3.端正科学态度,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我国学者顾志跃先生在他的《科学教育论》中指出:科学态度是个体在科学价值观支配下,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趋向。即科学态度是学生自身对科学的情感及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在自己的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包括个体及其科学世界的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待日常生活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4]。传统说教式教学将倡导的价值观直接灌输到学生头脑里,学生理解不透彻,感受不深刻,并不能真正影响其行为习惯,端正态度。

端正科学态度,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例子以及史实材料来引导学生,也可组织辩论赛、讨论组等形式来进行讨论。比如讲解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意义,可以在讲核聚变与核裂变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核工业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要插入当今影响世界和平的核威胁、核恐怖问题,并介绍二战时期爱因斯坦对于研制原子弹的态度,以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两面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运用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探究性学习、引入物理学史及发明创造法的介绍等方法引导学生端正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结语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充分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方法,将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科学素养才不会最终停留于口头或纸面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反思科学教育[J].中小学管理,1999,12(6):2-4.

[2] 刘燕. 科学教学育人价值探寻[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