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1
摘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有力保证和前提条件。增强当代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了解并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健康身体对自身将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能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发的锻炼从而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健身;体育
当代大学生在最近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时频发个别学生猝死案例,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好的身体应是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所以必须要强化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强化大学生的体能锻炼,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让大学生本人充分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曾向全国人民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今天看来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对比当代和过去的大学生
以前的大学生生活,除了学习,课余时间多是看书,参加劳动,或是参加体育活动,篮球,足球,排球,单杠和双杠。虽然物质条件相对较差,但由于不缺乏锻炼都身体健康。而现在的大学生因各种的原因已很少锻炼了原因。
1.学习压力,使当代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极少有锻炼身体的精力和习惯。
2.大学生上网打游戏,使部分大学生达到了痴迷的状态学业都荒废了,更别提锻炼了。
3.部分大学的体育设施不健全,也对同学们参与锻炼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于女生,除了极少人乒乓,跑步几乎在没有女生可锻炼的项目了。
4.对健身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一个好的身体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二、身体锻炼不足出现的问题
1.体检出现的问题 沈阳市是今冬辽宁省确定的征集大学生新兵的试点城市之一。据相关资料部分大学生的 应征积极性异常高涨,但体检情况不容乐观。11月25日,全市14所大学报名应征 的203名大学生体检结束,合格率只有40.9%,与社会上应征青年相比,低了16个百分点。据负责体检的大夫介绍,在校大学生在血、尿、便常规和心电图等项目上基本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视力不达标或身体偏胖、偏瘦,而且偏瘦的居多。还 有个别学生因文身被淘汰。另一方面,高营养的饮食结构使当今青年人受到极大冲击,大学生人群明显出现两种现象,要么过于肥胖,要么“豆芽菜”型,而对待美的问题上,更多的同学一贯的做法是减肥,但对于减肥,更多的人又是减食,而并非锻炼。
2.学生因参加运动猝死事件频发
参赛项目是半程马拉松在17日进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跑中,有两名业余选手猝死。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约有400人因韧带拉伤被治疗,另外还有11人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东北大学大一学生在晚踢球时头部被球击中,在抢救了两个多小时后,心脏停止了跳动。武汉科技大学的新生典礼暨新生军训动员会上,不到一小时竟然30多名学生晕倒在现场。无独有偶,在这个月的6号、7号,在辽宁的省会沈阳,短短两天竟然发生两起大学生猝死事件。当然,不排除其中有先天体质的因素,但据已经公布的原因分析,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后天的锻炼不足所至。
三、大学生健身的益处
1.大学生参加健身的优势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健康的大学生也预示着祖国未来的良好发展。中学生和已参加工作的人相比较大学生的空余时间相对充裕拥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大学生正处于体育锻炼的最佳年龄(25岁前),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处于上升阶段包括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骨骼肌肉等等这一时期锻炼效果最好最明显,同时效果可以保持很长的时间。另外,学习和体育锻炼相辅相成,并不冲突,每天只需要抽出1-2小时,坚持下来会有非常好的健康效果。
2.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益处
(1)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的焕发青春的活力,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2)缓解学习压力和各种压力,使大学生心理健康。
(3)使人开朗,可结交朋友,提高与人交际能力。
(4)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的保证,是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条件。
(5)关系个人未来的发展,健身使人有良好的体型、气质风度,对例如应聘、面试有着很大的影响。
3.健身对身体的益处
(1)坚持健身会大大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提高抵御病毒和传染病的免疫力
(2)各种健身会改善体形,增加瘦体重,20分钟的力量练习可显著改善你的情绪。
(3)在进行高强度力量练习后的12小时内你的新陈代谢率增强。
(4)20分钟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减轻你的焦虑情绪。
(5)锻炼可激发你的创造力,坚持锻炼还可以改善睡眠。
(6)适度运动不会使你胃口大开,激烈运动则更会使饥饿感推迟15-30分钟,因此不必担心运动后胃口好使体重增加。
(7)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均可提高你对疼痛的耐受力。
(8)在固定自行车上进行消耗350千卡热量的中等强度训练后可立即降低你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质水平,这种作用将持续24-48小时。
四、结论
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逻辑上讲,健康是人一切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他不仅具有对人体本身健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术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科学和体育文化知识,并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开发和培养人的智商,情商,对人进行德育,美育的教育。要改变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差的情况,一是要积极营造适应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主动担负起和履行好各自职责,倡导健康为荣,强化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二是学校要强化大学生的体能锻炼,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学校重要职责, 摆到日程上来;三是家长要经常教育子女坚持体育锻炼,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最终目的还是让大学生本人充分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自觉自发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桂铃.“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 2004.11
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2
社会文化视角具有明确的学术定义,即将其当作是在做出身体健康相关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系列因素,或将其作为一种对个人过着健康积极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理解,找出这两种定义的区别至关重要。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官方身体健康教育大纲文件指出,社会文化视角,通常指一系列影响个人身体健康观念及行为表现相关的选择因素,这一概念指与社会和文化因素相关的,并对个人身体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的要素。根据身体健康教育的学术文献,社会文化视角不仅仅是对以上所述因素的阐释,显然,社会文化视角确实涵盖了对这些因素及其对个人身体健康活动的影响的理解。身体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利用批判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了学校开展的身体健康教育以及意识形态、权力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们将一整套重塑公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价值观话语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学校的身体健康教育对部分学生有失公平,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伤害,并且通常与青年人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脱节。批判身体健康教育的研究者与身体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变化共同促进了社会文化视角在公共政策中的发展。澳大利亚将原本分开的身体健康教育进行整合,并且与个人生活和健康相关的身体健康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使得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身体健康教育的一整套价值观在公共政策中概念化。过去,人类身体健康行为的定义仅仅包含其生物医学方面的意义;如今,身体健康应该从社会视角进行理解,这就要求对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身体健康概念进行重塑。例如,有学者与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小学6年级教授个人发展和身体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合作,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和训练,内容包括个人发展与健康的社会化本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造成的身体健康行为选择差异。与此同时,社会批判研究者们还专门研究了进行身体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此突出强调了社会正义原则对身体健康教育发展的潜在影响。在一些身体健康教育研讨会中,也有学者尝试指出身体健康的变革趋向问题,身体健康教育必须以各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制度改革和支撑环境为基础。还有一些学者个人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视角指的是研究身体健康活动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阅读”或理解身体健康教育内容的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者们对身体置于制度改革的视野,并从教育改革的文化视角对身体健康进行了研究。基于这些研究,最近的身体健康教育政策涵盖了社会文化视角,如昆士兰老年身体健康教育政策中指出,“如何从社会文化视角理解身体健康活动,并且社会文化对澳大利亚社会中的个人、团体和群体的身体健康价值观有何积极的影响”。
2.西方身体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学阐释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社会文化视角不断被边缘化,成为身体健康教育中的一种知识存在形式。身体健康教育以及身体健康教育师资教育领域的社会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社会文化知识和批判性参与高等身体健康教育师资教育都被相对的边缘化了。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澳大利亚的身体健康教育师资教育体系中,生物学知识比社会文化知识要突出得多。虽然这些变化知识是在20年前发生的,但是这一领域的某些现象表明,其仍然发挥着学科导向的影响力。实际上,这一假设本身就存在问题。只有将医学、心理学、生物学领域的专家提出的知识进行改造,符合身体健康教育并且改造后的知识是正确的,无争议的,并且为大家普遍接受时,这一假设才可能成立。根据科学学科形成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被重新组合,然后就应用到初中学生的知识教学中,如此形成的学校课程就是简单化的高级教育课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纲编写者们根据科学学科的学术地位,将可测验的高级身体健康描述成一门要求严苛的课程,这使得上述说法得到验证。在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中,社会文化知识在学校课程中被边缘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达到这样的目标很难,因为英国和威尔士的学校课程历来都重视身体健康教育活动。社会文化视角价值取向的操作性层面上,归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决策问题。从社会文化视角对身体健康行为的研究纳入社会决策研究,教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健康行为选择。身体健康教育发展的社会模式和新的公众身体健康活动,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但是二者的学科来源完全不同。身体健康教育发展的社会模式理论主要来自于身体健康社会学,而新的公众身体健康活动理论的主要依据是身体健康科学。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以身体健康科学为依据的新的公众身体健康质量提升方案过多地依赖于个人解决方案,因此常遭到社会学家的批判。据此,建议身体健康活动质量的社会决策影响要素,限定在身体健康教育发展的社会模式内想象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一种方法论实践途径。这种方法论的前提是,身体健康行为发生于社会环境中,并且由于我们对环境获得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开始关注身体健康行为本身,而非源于个人在生物医学上的行为变化。教育变革是为了提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变革是为了提高教师和教学工作在效率、效益、责任以及管理上的质量。某些过于宽泛的教学计划工作,例如社会文化评论视角,考虑如何将其融入大纲。也可能导致将身体健康问题归类为一种更为宽泛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询问为基础的活动,其中包含诸如解决问题、批判性询问等概念。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种社会文化动力驱动的身体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运用到普通学生身体训练中。从身体教养概念的发展和意义禀赋上来说,身体健康问题的本质在于改善身体教养或者说提升身体读写能力,增强体质、技能传习、文化传播等多元功能的有效实现最终将取决于身体教养水平。
3.结语
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高校;改革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著名的教育家PaulLengrand率先提出的。其在联合国科教文会议上提出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并阐明了终身接受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会使接受者终身受益,获得更好的发展。近些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相关工作者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是当代素质教育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不断优化改革的过程中,总结一些积极有益的教学思想及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打下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终身教育,是受教育者除了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增强自身健康之外,在完成学业之后,让坚实通过掌握的正确的体育知识及技能,积极的在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促使学校体育的效能可以有效的延伸至终身。教育界进一步将终身教育划分为:学龄前、学龄中、学龄后三个阶段。以期通过体育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保持身体健康。教师通过三个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时期的成长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更加有利于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可以在毕业后仍能正确的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状态。目前,在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更加关注影响自身身体健康的因素,如何正确的补充身体所需的影响,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因此,肥胖、精神不振等亚健康问题很普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亚健康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跑步猝死、打球休克等现象新闻中已有多次报道。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作为高校实施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深入探究的教学问题之一。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
二、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主要原因:普通高校重视体育的程度不够,体育专业教师缺乏,且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相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有效的挖掘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单一的教学手段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其次,教学观念落后,实践课时远远大于理论课时,甚至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有明显的“重实践,轻理论”倾向。如今社会的发展走向,如何有效的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积极的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非常重要。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必然要趋向于多元化,通过多种目标来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突出内容丰富,多样,健康性,娱乐性,终身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当中,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可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随着我国竞技运动的职业化推进,高校势必要担负起培养体育竞技运动人才的重任。
三、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教育的理念,主要是为了促使体育教育能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受教育者的一生,在实现体育教育统一性、完整性、连贯性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将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终身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确保高校体育教育成为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保障。其次,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科学健身,督促学生尝试进行锻炼,为其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奠定基础。此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状态,以便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追求更加有益于自身的生活方式,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在学生完成学校教育后,会延续于学生自我生活中,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命在于运动。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快节奏的紧张生活,往往是造成人们身体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人们必须重视身体健康问题。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及状态的基础上,积极的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使之可以在毕业后,通过贯彻体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坚持通过体育锻炼,实现自身健康的发展目标。其次,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应实施一定的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热情,将快乐体育的精神传承下去,最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2009(06).
[2]沈光辉.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福建省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
[3]杨山杉.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终身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4]邓强.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
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 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 隐性课程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许多学者都加强了对健康教育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多数学者认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帮助人们增进和提高健康愿望,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降低、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共同创建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寻求适当的帮助,从而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1]。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切实贯彻《纲要》中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素质教育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幼儿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建立幼儿健康行为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如果幼儿养成不良习惯,随后要纠正也是非常困难。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结合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在该时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与习惯,使之终身受益。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当前幼儿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幼儿健康教育是在传统的科学保健教学和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从开始实施到现在,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尽可能提高幼儿健康的效果,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
目前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幼儿智力开发,忽视幼儿健康。虽然很多幼儿教师在观念上明白,幼儿教育应该以健康为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在身体健康方面问题不多,所以老师们更注重智力的开发,同样,家长们也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了什么能力。但实际上,身体健康不单单指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幼儿的心理是否也健康。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尤其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如果忽视幼儿健康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2)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早期,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是能吃、能睡,没有疾病。但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应具有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对环境较快的适应能力。然而,现实中幼儿心理健康是一个薄弱环节,往往被忽视了。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差、意志力薄弱、怕苦怕累、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等[2]。心理学家指出,很多成年后的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幼年时期。因此,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心理素质。
(3)重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
安全问题是幼儿园最重视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媒体也报道了不少关于幼儿园的不安全事件,这让幼儿园对于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原本很多该由孩子完成的事情,由老师代劳,严格限制孩子的各种活动,导致孩子由于缺乏锻炼,过多保护,身体素质较差,对危险事物缺乏防范能力而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因此,幼儿园在考虑孩子安全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加强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
三、解决方法
(1)健康教育与智力开发两手抓
幼儿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能只顾开发幼儿的智力而忽视幼儿的健康教育,应当认识到幼儿的成长过程应是健康、愉快、活泼的,需要把健康教育与智力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健康第一”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幼儿智力。《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根据《纲要》内容指示,要转变过去只重视身体健康而轻视心理健康的观念。许多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解决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第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第二,为幼儿心理健康创建良好的环境,教师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第三,在各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总之,在幼儿健康教育时,既要注重幼儿身体健康,还需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心理素质,让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2)开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健康教育课程系统
《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提供的学习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所谓显性课程,是指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常以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潜隐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等。隐性课程具体可分为创设健康环境和提供健康服务。
幼儿健康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的设施建设和使用设备等。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是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我园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场地,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如塑胶地、风雨操场、轮滑场、仿真草坪、天然草坪、卵石路等,还设置了玩沙区、玩水区等。此外,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操场设置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大、中、小型器械,除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器械以外,我们还鼓励教师和家长共同开发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或改制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种器械,有栩栩如生的民间舞龙、颜色各异的抛接球布垫、招人喜欢的喜羊羊投掷器、一物多玩的魔力棒……
精神环境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幼儿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充分地活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养成热爱生活、爱护公共卫生和环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健康服务是指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和保育措施和活动,如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预防接种。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和生活照顾等。要真正切实有效地改善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需要在课程编排中把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整合和吸纳进去,做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
(3)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
教师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她们不仅向幼儿传授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和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了改善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幼儿老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如果是缺少相关知识储备,则应丰富相应的知识;如果是教育理念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果是教育方法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与途径,避免出现空洞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规范其言行举止,有效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
(4)形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位一体化的幼儿健康教育系统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的健康教育都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启蒙学校,孩子在父母面前更愿意表达情绪和情感,家庭教育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该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在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如聘请专家对家长开展课程式的理论培训、每月举办一次互动式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体验式教学、调查一些家庭式的健康活动等。另外,社会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作量大的社会教育工作,主要由各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和各级文化和娱乐部门等团体来实施。在进行幼儿健康教育时,必须重视不同教育方式的参与和配合,根据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使幼儿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使家长和社会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指南》里针对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教师及家长等提出了许多“教育建议”,这些建议通俗易懂、涵盖面广、指导性强,为我们有效实施家园一致性教育搭建了桥梁。综上所述,幼儿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在幼儿园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还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只有保持三者的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幼儿健康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幼儿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因此,关注幼儿健康势在必行,它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牢固的基础。
(江苏省盐城市格林幼儿园)
【参考文献】
[1] 童慧玲.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对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33.
[2] 陈仕范. 幼儿健康教育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J]. 学前教育研究,2005,1.
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5
健康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要时刻体现在我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行为中,需要具体的、综合的、合理的运用,才能设计出真正的健康工业设计产品。人们与产品的关系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当我们关注于人们使用产品的过程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必须运动,无论是驾驶汽车、接听电话或者是用餐具吃饭,在这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的运动行为是利于我们保持或促进身体健康的,而有的运动行为则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清楚什么样的运动行为是利于健康的、高效自然的,什么样的运动行为时不利于健康的,这是设计师实现健康工业设计目标的关键,在传统工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因为不清楚这个实现健康工业设计目标的关键而无法设计出满足健康要求的产品,而这样的产品很有可能会降低人们的各种身体机能,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健康工业设计的关键原则是: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不应将人机工学和人机尺度作为教条性的基础,而应充分考虑人们使用过程中的身体自然状态以及用户的身体如何进行自然而健康的工作。健康工业设计的意义在于: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坚持以用户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影响用户身心健康的因素并以此作为衡量产品价值水平的标准,最终设计出利于实现用户身心健康目标的产品。
面对健康工业设计的意义也许有些人会去考虑获得与支出的比重,为了追求这样的健康目标作为设计师甚至是作为用户是否需要为额外的设计成本“买单”,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作为设计师会关注追求健康工业设计目标的设计项目与传统设计工作相比不会花费额外的人力以及时间成本,基于健康工业设计的设计项目与传统设计工作相比,仅仅是在设计开发过程以及效果评估过程中考虑更多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但这些工作的进行都将建立在传统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比如传统设计研究中的人机工学、行为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等,并非是完全区别于传统设计工作的。因此健康工业设计理念的运用,对于用户、设计师甚至是企业都将起到十分积极有利的效果,为用户带来健康、愉快和乐趣,也赋予设计师和企业更加关注用户健康的责任。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以健康为标准的产品,但也有不少人对健康工业设计这一理念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在很多人看来这仅仅是一个设计师能够理解的理论,但事实并非如此,健康工业设计是为解决产品健康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理念,作为一种实际的工作方式而非理论知识,健康工业设计以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为基础和评价依据,以人体的自然运动规律为产品的设计和使用原则。
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广场舞;中老年;身心健康;作用
目前,广场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在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广泛开展,成为我国全民健身的一股新鲜活力,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加速体育生活化、普遍化进程中,对发展我国体育人口(尤其是中老年的体育人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广场舞的概念和特点
广场健身操、广场健身舞蹈、广场集体舞蹈、广场民间舞蹈等统称为广场舞。广场舞是人们在广场上进行的以健身、娱乐等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它具有群众性、多样性、自娱性、简易性、开放性、集体性等特点。由于它的时尚性、健身性等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群参与到其中。
二、广场舞的开展现状
伴随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逐年完善以及休闲场地的出现,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阶层的人群前来休闲娱乐。在城市的广场、公园、社区空地和街道旁边的开阔地等都有群众参与的广场舞。其活动内容呈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参与广场舞的人群呈多元化的态势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终身体育的理念也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中。
三、中老年身心健康的特点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文明病”、“富贵病”缠绕着他们的身体。身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的明显改变,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提高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对强身健体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积极参与适合自身条件的、感兴趣的、有趣的体育活动。而广场舞以其时尚性、多样性、群众性、健身性而得到中老年的喜爱。
四、广场舞对中老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参与体育运动锻炼,是提高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最积极有效的方式之一。中老年人参与广场舞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愉悦身心。通过广场舞的练习,绝大部分的参与者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广场舞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测试,一般参与者在跳完两支舞曲后,心律就能达到120 次以上,而且跳完一小时心律也不会超过140 次。说明广场舞是一项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是一项对亚健康状态有效治疗的方法之一。
(1)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广场舞的动作编排,是围绕颈、肩、腰、髋、膝、踝等关节来进行伸展、屈伸肢体。动作强度虽然不大,但是一系列的动作下来可以调动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广场舞的用力特点有利于增加肌肉的力量与弹性,尤其对中老年人易出现问题的颈部、肩部、腰部和腹部等部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经常从事这种锻炼对身体是一种很好的伸展作用,能增强体力和身体的灵活性。
(2)改善心血管系统,延缓机体衰老。通过广场舞练习,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平衡血压和心律,确保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到大脑,并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延缓衰老。长期坚持锻炼可使心脏强劲有力,可以增加心脏血流量的输出量,尤其是增加血流量在骨骼肌的再分配,以满足身体代谢增强时的供能。
(3)增强大脑神经活动,改善睡眠。长期的广场舞蹈练习会使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的适应性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在进行广场舞时,不仅要聆听音乐的节奏,还要观看领舞者的舞步动作,并需要记忆这个过程。这种反复记忆的过程加快了中老年人的大脑活动,也就提高了记忆力。经过1-2个小时的广场舞练习之后,无论是身体或心理得到放松,很容易产生睡意,并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4)提高消化功能,塑造完美体形。广场舞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健身运动,具有明显的降脂减肥功能,能控制中老年体重,使体脂百分比减小,腰臀比下降。坚持长期跳广场舞,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广场舞练习是一个好的身体素质训练的项目,因为在活动中能协调各部分,使肌肉收缩,增加骨密度,具有良好的塑身作用。
2、广场舞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老年长时间面对生活、家庭及疾病等方面的压力,过度紧张就会引发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抑制,因而会发生功能失调等现象。主要表现为:失眠、烦躁、焦虑、抑郁等症状。据有关文献报道,发现不同运动量、不同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也不一样,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起到最佳的健心效应,而中等运动量又明显好于小运动量,特别在“焦虑”、“抑郁”等因子上,中等运动量的健心效应更加显著。
(1)调节心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广场舞是一种积极的体育活动,通过调整呼吸,调整精神意识,使身体放松,呼吸顺畅,最终达到精神松弛、愉快的情绪状态。伴随着音乐,在轻松的状态下享受广场舞所带来的欢乐,转移了注意力,忘记了沮丧和抑郁。一曲过后,身体疲劳得到很大的缓解,心理压力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2)增进交往,调节改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中老年整天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与外界的接触与交往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参加广场舞,在与他人的共同锻炼中,相互谦让、尊重, 使自我交往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整个心理活动积极活跃, 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相互信赖和相互交往的亲和感,提高了归属感,消除了陌生感,愿意主动的、愉悦的与他人交往。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增进了解,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活动,能产生一些好的情绪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能切合实际的制定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广场舞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练习,通过流行的音乐伴奏和优美的动作结合,外在美的锻炼和内在美的体验,符合中老年人的追求和需要。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新实践,表现地更加自信和满足。
综上所述,广场舞是一项集健身、健美、健心、健脑为一体的运动项目,也是增强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很大的益处。中老年人群通过广场舞锻炼能够增强体质、调整心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并在心理上一定程度的降低抑郁、焦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同时广场舞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6.693-695.
[2]古维秋.排舞对我国民族健身舞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0.8.140-142.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郑腾腾.论广场舞的健身效应[J].搏击(武术科学),2013.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