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生物学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生物学原理范文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使用的是材,教师按照材实施教学。中考模式决定了初级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边沿地位。对刚进入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论是对生物学科喜欢的人数仅占5%,对微博、微信、游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文化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学科很重要,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小学、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学,一个班41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试想,如果这种程度去面对对世界充满新奇、喜欢花花草草、满头脑都是“为什么”的幼儿,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数要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点与“现象”相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内容是按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的。我们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不能就课本讲知识,应当对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生物学原理和生物现象结合,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现象,揭开奥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传授“种子的类型”这一章节,就可以引入“转基因大豆”这个社会话题,通过认识了解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进行科学判断。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生物学解释,更能让学生对社会实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植物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入校园、走进植物园,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和辨别植物,为他们以后成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认识身边的植物打下基础。校园的美化、校园植物角的建立、校园植物的分类挂牌,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参与;人们比较普遍的把“二球悬铃木”称之为“法国梧桐”,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这种错误称谓纠正过来。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用科学的原理认真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了植物学后,让学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儿园环境”这个作业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特点分析选出适合幼儿环境的植物,使学生在有趣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中去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不是枯燥的原理、无趣的结构。生物学知识包围在我们周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还有好多生命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还有很多生命奥秘需要我们去揭开。
3.教师需要给学生要补充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面。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是接触最密切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都不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克隆、艾滋病、转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无眼蜗牛、生物战争、生态学等。这需要生物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教学对教师的需要。
保护生物学原理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兴趣;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获得生活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在知识目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要达到了解、掌握、应用和分析综合四个层次。了解是指学生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一些概念、原理等一些非重点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对知识的最低认知水平。掌握是指学生在对知识点概念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产生的变通性能够推理得到。应用是指学生找到知识点与问题间的对应关系,举一反三,将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的情景中去。而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学生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利用生物学原理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推导。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在对生物知识点熟练掌握运用的基础上,能够将生物学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中来,并在生物课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是以知识目标为基础的,只有达到知识目标,学生才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将生物学原理合理地适用于生物现象的探讨上。
德育目标要求学生在进行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纷繁复杂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活动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行。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护。选修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人与生物圈。教学内容不但涉及面广,而且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与掌握。
3.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中教学主要以高考为目标,学生在高中学习多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为目标。但是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程在高考考试体系中所占的分值并不多,而且,高考对高中生物的考试内容也无非是对部分重点内容的考查,这就对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态度产生了影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在高考强大的压力之下失去方向的又岂只有学生?为了高考整体成绩的提升,生物课的任课教师也不得不以高考考试内容为准绳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工作。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而言,教师教是为了高考教,学生学也是为了高考学,这样一来不但很难达到在教学大纲设定的教学知识目标的实现,更别说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的达成了。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课程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偏离了它自身的目标轨道,也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梯队。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关键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如遗传与基因工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自己是单眼皮、为什么自己的体貌特征像爸爸多一些等,这些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如通过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学习,学生会了解环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然而为什么学生对本身很感兴趣的学科,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又失去了兴趣了呢?,其主要原因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内容不同于小学课程中的自然课程,只学现象,只注意观察现象就可以了,而是要探究生物学原理,而生物学原理比较深奥,本身又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随着难度的增加慢慢消失了。
2.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一部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然而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只是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还应以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其中能力目标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课程教学来实现。
保护生物学原理范文3
一、生物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外在因素或个体的自身原因,在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就可以克服这一点。
1.形象贴切的比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笔者在讲各种《组织》时,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用与生物学相关的文学形象比喻:分生组织――雨后春笋;机械组织――不屈不饶;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保护组织――出淤泥而不染。事实证明,通过教师形象贴切的比喻,并运用具有感彩的语言,把生物学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语言富有感染力,学生听课津津有味,课后余味无穷,且记忆牢固。
2.有声有色的比拟。为了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具有鲜明的印象,在讲到《生物的适应性》时,采用比拟讲述。保护色――“我不在这里”;警戒色――“我在这里,但不要碰我”;拟态――“我不在这里,我是“xx”。运用比拟讲解,既能使课本内容表达得形象,新鲜,又能使学生的思想产生跳跃性,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生动有力的数据。在讲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过度繁殖时候,教师激情讲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有野心勃勃,称雄称霸,想把地球占领。请看一组数据:家蝇每10天就能繁殖一代,每代产卵1000个,如果这些卵都能成蝇,那么一对家蝇在一年内的后代就能覆盖地球表面。当学生听到这些形象的直观的数据时候,不得不对生物的繁殖能力惊叹不已!
(二)语言要严谨、准确,讲究科学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语言不仅不要有趣味性,而且要有科学性。①对生物学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如不能把动脉血说成干净血,把静脉血说成脏血。②对生物学观点的传授要严格。如不能把生物适应环境的某些结构说成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③在指导学生作实验时,教师示范的同时指导性讲述一定要准确,语言的科学性更显得重要。④有些专有名词的部位不能讲错。如手不等于上肢,足不等于脚等。
(三)科学设疑提问,讲究语言的启发性
1.问题式的语言。如在讲《呼吸系统》一节时的开场白中,可设计四个启发性问题作为导言。(教师)什么是呼吸?(学生)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为什么要呼吸?(学生)不呼吸就会死亡。(教师)为什么不呼吸就会死亡?(学生)迟疑,少数答因为没有氧气。(教师)为什么人没有氧气就会死亡?学生答不上来,急待教师讲解。这样设置悬念,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2.探究式的教学。如在讲《新成代谢》时,讲完酶的这一生物学概念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酶在什么地方合成?(学生)活细胞内。(教师)具体说,活细胞中哪个细胞器合成酶?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多数很快答出核糖体。通过教师启发式的追问,培养学生跳跃式思维,即酶――蛋白质――核糖体。并对现代酶概念作进一步延伸。
3.发问式的小结。即教师在讲完一节课后,可设置一组问题,步步紧扣,层层加深,进行发问,以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生物学语言的规范化
l.语言的准确性
首先应当做到准确无误。具体地说,在表达概念、定义、原理、结论、规律时,必须做到准确、精练。例如,在讲免疫中的抗体和抗原时,虽然这两个概念只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同。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用普通话教学,还要注意准确读音,许多生物学常用字的读音不同于习惯发音,如萎蔫(nian)不能读成萎蔫(yan),两栖(qi)动物不能读成两栖(xi)动物,等等。
2.语言的穿插性
许多成语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原理,或反映着丰富的生物学现象,设计一些新颖别致、活泼有趣的成语型练习题启发学生挖掘其中内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加强生物学与语文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对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构建大有裨益。例如,“作茧自缚”的昆虫处于变态发育的蛹期。“油光满面”是人的皮脂腺活动加强的表现。“蜻蜒点水”指产卵。“金蝉脱壳“是指蝉若虫的蜕皮习性。生物教师把这些问题穿插课堂当中,不仅能起到规范语言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语言的科学性
(1)生物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讲授的基本知识,要求真实、确切。(2)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达上的科学。例如,如果说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显然把话说绝了,不够科学,如果说“哺乳动物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用肺呼吸的,该肯定的却又把话说的太留有余地,也是不够科学的。(3)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要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进行教学。不要滥用习惯用语、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的名词概念、原理。例如,我们平时习惯于把皮肤浅层的静脉叫青筋,把鸟类的喙说成是嘴等等。
4.语言的针对性
生物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而言的。中学生物学科的知识,不可能都像大学生物学那么严谨,它的科学性程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中学生物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要用高一级的语言代替教学,自以为科学性强,实际上已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及中学生的教学要求。
5.语言的口语化
生物教学语言的口语化是指教学语言既不同于一般的口头语言,又不完全是书面语言,因此,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教学语言口语化的修养。要把备课的过程当成锤炼教学语言的过程,写成自成一家的口语化教案。口语化的教案要求教师在口头表达上有一定的节奏、停顿、抑扬顿挫、语气声调等变化的艺术性,并逐步做到声情并茂,诙谐幽默。
6.语言的趣味性
保护生物学原理范文4
关键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环境监测;应用技术
1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主要内容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研究的是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以及功能等特性。其实,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就是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生物学原理的技术方法。从分子的角度看待生物学问题,可以更加科学、细致、客观的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在环境监测和污染问题治理上都能有很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举例说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
2.1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过程
标准的PCR过程分为三步:1.DNA变性(90℃-96℃):双链DNA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2.退火(复性)(40℃-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3.延伸(68℃-75℃):在Taq酶(在72℃左右最佳的活性)的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5′端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每一循环经过变性、退火和延伸,DNA含量既增加一倍。现在有些PCR因为扩增区很短,即使Taq酶活性不是最佳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制完成,因此可以改为两步法,即退火和延伸同时在60℃-65℃间进行,以减少一次升降温过程,提高了反应速度。
2.2实验结果分析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理来使得DNA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迅速扩增的技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
2.3实验结论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旋成单链,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拷贝。在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因此PCR技术可以应用检测土壤、水样等的环境样本中不能培养的微生物的种类与大致数量,而且拥有很高的精确性。
2.4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以及工厂排放废气的污染,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污染物物质越来越多,于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得到了应用,它能够检测到大气中过量的固体颗粒物对人类的影响,从而确定当时的空气质量。近些年来,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还被应用到了环境微生物的定量检测中,可以想象,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未来配合其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一定会更好的用于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
3生物传感器技术
3.1技术方法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把生物反应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被专业设备放大接收,从而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可以分为很多种,优点是体积小、反应快,而且检测成本较低。
3.2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被应用在检测水中有机磷等等污染物的含量,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生物传感器技术还能被应用在检测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污染物的含量。不仅如此,生物传感器技术还能够检测样本中的某些特定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说重金属污染物。化工厂的违规排放,电池等垃圾的随意丢弃都会造成土壤与水中的重金属物质的含量超标,这样受到重金属物质污染的土壤与水就会变得有毒,生物无法再其中生存。因此,环境监测人员在发现了被污染的土地或是水域后就可以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土壤或是水样本的重金属含量来确定样本区域是否被重金属物质污染,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BOD生物传感器能在在10-15min检测出BOD值,可在线监测水质状况。目前已经有间接测定空气中NOx的浓度的传感器,其检出限1x10-8mol•L-1。NO3离子是主要的水污染物之一,如果添加到食品中,对人体的健康极其有害。Zatsll等人提出了一种整体化酶功能场效应管装置检测NO;离子的方法。该装置对NO,’离子的检测极限为7x10的负5次方mol,响应时间不到50s,系统操作时间约为85s。
4结束语
其实我们在上文中仅仅举例介绍了几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还有好几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像生物芯片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科学技术来保护生态环境,把科学技术应用到保护生态环境中来,已经成为了人们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未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一定会日趋进步完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也一定更加的广泛。
参考文献:
[1]瞿建宏,马晓燕,刘洪波,吴伟,杨健.水产品中甲氰菊酯残留的ELISA快速检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04).
保护生物学原理范文5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系统论 整体与部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课堂意外引出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教材中第五章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其中有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前者又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和“系统整体性”。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对此课本是以珊瑚礁的藻类和珊瑚虫的营养关系为例,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因此笔者当时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举了这个例子,没有注意学生理解的理解程度。可是课后有部分学生反应他们不理解,所以笔者对这个例子做进一步的解释:
珊瑚虫是一种产在热带海中的腔肠动物,大多群居生活,能够吸收海水中矿物质来建造外ぃ以保护身体,虫体会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长年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礁,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通常情况下,如果珊瑚虫失去了共生关系的藻类,就会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进而生物的多样性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因此珊瑚和藻类实现的总体功能大于它们单独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它们彼此共生互利。
接着笔者提出有一道旁栏思考题,“你能举出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例子吗?”
之后立刻有学生回答:“老师,豆科植物的根和固氮菌他们也是互利共生的,还有内环境是由免疫-神经-体液这样的网络构成的,它维持着生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这种稳定是这三者共同起作用才能达到的,也体现了1+1>2。”他的回答十分出乎意料。笔者的本意是利用珊瑚礁和藻类的关系让学生举出高中阶段互利共生的例子,但没有想到学生还能举出学过的其他例子。学生完全是用系统论思想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考虑这个问题。
2 整理总结高中生物三个模块中体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整体性原理,教师应该先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整体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整体与部分就地位而言,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就功能而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三种情形:①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 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定义仅仅指第二种情形。现将人教版生物必修中有关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例子全部找出。
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把细胞看成最基本的一个生命系统,组成这个生命系统的成分,如各种细胞器要相互协调、相互分工,这个系统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组织有了和构成它自身细胞不同的功能……最后大到生物圈,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生物圈,这个生物圈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必修2:受精作用――与卵子的相互识别成为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分裂分化最终成一个个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最后一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内,小鼠最后死亡,从死亡小鼠的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DNA分子结构中,双链DNA并不是两条单链的相加,最终获得的是有功能的蛋白质产物;一个DNA分子是由若干个有遗传效应的DN段组成,但最后在生物体的不同部分,并非全部的遗传性状都表现出来;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果蝇的第二种染色体片段没有重复的时候表现型是正常眼,重复时候变现型是棒状眼;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共同进化中两种生物最终都进化出了相互适应的生物性状特征,如课本中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必修3:稳态是由免疫-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业、共同调节;种群和群落中,种群的一些特征是个体没有的,不同种群构成的群落的特征是种群也没有的。
3 基于系统论思想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系统论的思想,要注意系统中整体与部分关系。如“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的编排就是把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几个章节中分别介绍了这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发展;“遗传和变异”模块的编排类似于必修1,把基因作为一个系统,按照人们认识基因这个系统的过程,介绍这个微观系统的位置、组成、结构以及功能,最后介绍了人们认识这个系统的目的(人们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生物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将生物和生物学知识体系放在系统的位置上加以认识和考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学知识,从本质上理解生物学知识,使生物学知识成为一个有明显结构层次、线条清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体现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和本质上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科内综合能力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想自由地释放出来,教师要多给予展现自我想法的机会,相信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 桂起权,傅静,任晓明.生物科学的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保护生物学原理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策略
一、引言
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讲,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唯一的评判指标。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等被作为考察的重点。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是目前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利用多媒体丰富初中生物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这一课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黑板板书以及书本这几大手段来教授学生知识,但是在现代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手段感到厌倦,在这样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可能产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相反会越来越讨厌生物学习,无法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这时,教师就要利用相应的办法改善这一处境。在利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资源,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生物图像以及影音资料。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例如,在《生物的多样性》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以及影音资料向学生呈现不同的生物进化形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自主能力,从而学好生物这一门学科。
三、利用课堂实践让学生理解生物
在讲授光合作用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带植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外自己种植植物,在课堂上将自己养育的植物展示给大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花草的长势以及自身的养育经验,互相分享自身的种植日记,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交流过后,就可以将生物知识讲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体会到其中的实际关系,还能够在生活中渗透生物原理,在生活中发现生物原理。这样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过程中拓宽自身的知识范围,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在生物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四、利用课外知识延伸加强生物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生物知识构建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未来的生物世界一直是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全面、科学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点,摆脱传统的强调知识记忆的教学方法以及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教育方式,利用延伸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让生物知识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学习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章内容时,为了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让学生亲自走访某一条污染河流附近的居民。通过他们真实的言语让学生感知到环境的变化,进而便会培养一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五、游戏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跳脱的好动时期,初中生物学科知识又比较生涩难懂,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初中生思维跳脱活跃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物学科自身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游戏中体验生物知识,理解生物知识。这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在课堂上有着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又能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保护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事先做好颜色各异的蝴蝶,贴在课堂的各个地方,然后组织学生玩找蝴蝶的游戏,看看哪个学生找的蝴蝶多,而最后许多学生都没有找到贴在黑板上的黑蝴蝶,老师这时候就可以讲解动物有自己的保护色,会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与环境相近的保护色,就像黑板上的黑蝴蝶一样,这个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保护色的真正含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介绍生物科学重要性
很多初中生应试教育思想的负担过于严重,他们往往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数英上,意识不到生物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就应该及时向学生进行灌输,让他们认识到生物W习的重要意义,进而增强他们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现在的每一个男孩子都可能有一个警察梦,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介绍通过DNA比对来查找罪犯的这一警方常用的破案手段,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在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加深对生物学科的印象和重视程度,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意义。
七、实验教学
将实验贯穿到整个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符合生物学的本质特征,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眼睛和耳朵直观的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解骨骼成分的时候,可以进行鱼骨实验,让学生亲手拿鱼骨在火焰上烧,再放到稀盐酸中浸泡,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无机物、有机物的知识,通过对鱼骨的观察称重来分析鱼骨中的成分,这个实验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学习了知识。
八、结语
总之,初中的生物知识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更加容易,从而便会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养成对生物的兴趣,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