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治经济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治经济学教育

政治经济学教育范文1

确立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理念。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要围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中心这个宗旨,此种理念现已为大众所接受。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又因升学率高低的评价的客观存在,最终还是陷入了人人厌倦而又人人不得不去应对的应试教育中。先前人们还不认为大学有升学的压力,但现在大学分明在评价各个高校研究生的考取率,并作为这所大学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这就给我们的高校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带来一定的压力。基于学生要参加各种考试(包括考研),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确曾把眼光只放在考试的需要上,为考概念而讲概念,为考原理而讲原理。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可以理解教师的煞费苦心,却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少去关注教材以外的经济现象。更让我们做教师感到迷惑的是反复讲解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们仍是死活理解不了,考试自然是只有死记硬背了。经过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及自己的思考后,从而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固然少不了要以教材中列举的经典为教学内容,要从经典中援引思想资源,但也不应忽略现实问题。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重新审视经典,自然会使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获取新的思想资源。有些现实问题,只要善于发现,加以提炼,就会引发出学生学习、研究的话题,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们早一些走向学术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原有理论体系,又丰富了学生们的思想,提高了学习兴趣。反之,把教学内容仅局限于纯而又纯、玄而又玄的经典中,于学生、教师、社会,均无益处。因而教学中改革传统的经典阐释的教学观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当前政治经济教学的基本理念。

选择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学也常常是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先复习旧课,列出1、2、3几个概念或问题,然后是导入新课,板书要讲的章、节等内容,并在相当程度上很注意“板书”这一教学环节。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到板书固然很重要,但也时常觉得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的板书对大学生的思维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启发思考作用的同时,往往更多的起到的是相反的抑制思考的作用。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还没等教师在黑板上写完,学生马上就会产生这样的意识:高中时学过了,谁不知道。其后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情景。因而,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挖掘好的素材,引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介绍、分析、讲解,启发、调动、吸引学生思考,并在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把他们原来有所接触但实际并未掌握好的经典概念予以生动的解释。在这个前提下再板书必要的纲目,我觉得比为板书而板书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传统的教学以传播经典文化知识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学生往往是教学活动的受动者。教材安排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除了有高分未必有高能力之外。往往还会让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玄而且空,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又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殊不知,文化是多元交织的复合体,教材中所列经典只是丰富的文化知识中相对凝固了的部分,是对以往生活的总结与升华。而现实生活又是经典得以不断更新、充实、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并且现实问题又极有可能成为经典问题。我们的教学的确不应只在经典上“讨饭吃”,而是应该拓展视野,把现实也纳入对象范畴。

政治经济学教育范文2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各高校逐渐形成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对原有培养方式的改革。本项目组积极响应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参与式教学法的涵义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在这种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让学生参与的环节可以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任一环节。

2 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政治经济学是所有学经济的学生都必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因此,国家政策提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除了政策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外,还有以下原因,使得政治经济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成为必要:

2.1 理论实施的必要性

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主讲,学生识记的“注入式”教学法形成鲜明对比,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变革,理论证明,这种教学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和适应社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操作价值,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2.2 大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需求

本项目组为了更好地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对经贸学院2014级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部12个班共609名学生的调查结果(问卷见附件)显示,他们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就是参与式教学法。其次是在教学中局部进行互动式的教学,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人选择,如表1,71.92%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被改革。因此,亟待用新的教学方法加以革新。从表2中可以看出,80.79%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本项目举行的大型辩论赛和论坛试教学中。

2.3 大学生对综合能力的需求

目前社会急需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了新的要求。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访谈,得知组织、协调和创新等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说明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对参与式教学的认同感。

3 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过程中有很多种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方式,本项目组成员主要尝试了以下方法:

3.1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熟练掌握电影、电视、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并且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商品这一章时,对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的内容,教师就将平时生活中的常见电视广告视频等录制,并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有一种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简单又实用的感觉,这样教师再通过问题引导逐渐让学生在课堂上回顾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商品相关内容的讨论与学习中。可以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材料展现出来,与单纯的理论讲授相比,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2 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配合性,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本项目组成员在每一张甚至每一节的授课内容中都会引入案例。通过一层一层的分析,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答案,可以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告知答案,可以使学生很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求知创新的欲望。

3.3 运用辩论式教学

针对一些重要的,又比较热门很有探讨价值的内容,采用辩论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本项目组成员根据教学大纲重难点的要求,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一内容上采取了辩论式的教学,教师讲解完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后不知辩题“劳动创造价值还是自动化创造价值”,在所有12个班级举行了7场辩论赛。期间,学生自己寻找辩手,写方案,辩手自己寻找论据。都显现出学生积极参与的心态。辩论赛结束后教师的总结也让学生获得启发,赛后积极地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吸引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通过辩论式的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与创新能力。

3.4 运用论坛式教学

教学中,也有一些知识点就像一个专题,此时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该专题的内容,制作课件,并上台讲解,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只是予以辅的答疑。比如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项目组成员就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论坛的专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从查资料、写教案、试讲、正式讲授到答疑,学生会有一种荣誉感,并与教师产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另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能牢固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使其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3.5 期末考核的配合

为了检验参与式教学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期末考核,将参与式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纳入期末考核内容中,比如项目组就将辩论时的辩题纳入期末考试,这样就能保证参与式教学的实施。

4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4.1 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强调沟通。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师生间的合作对学生大有裨益。如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心等。同时,参与式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观察,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可以实现多途归一的效果,这样扩大了思路,提升了创新能力。甚至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协调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如表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参与式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诉求是一致的。

4.2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素质

政治经济学教育范文3

【论文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手段创新;理论联系实际

近年来在高校政治经济学公共理论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欠佳、课程不受欢迎,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愿教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1)政经“过时论”和“无用论”的影响。许多学生都认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创立的,对于现代市场经济已无指导意义,而且政治色彩浓厚,理论抽象,学之既无用处又无趣味。加上政治经济学通常在大一开课,学生们忙于应付英语、数学两门基础课,更不愿意将精力放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上,上政经课看英语书、做数学作业的大有人在。(2)西方经济学的冲击。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的涌入,西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而且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与此相应中,政经理论的抽象、与现实的脱节,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应用西经代替政经,这更降低了学生学习政经的积极性,虽然目前的情况是政经与西经并存,但学生对西经的重视已明显超过政经。(3)教材原因。现行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规范分析,从理论到理论,抽象、枯燥,缺乏吸引力,教材内容与现实有较大差距,对实践缺乏指导能力。而且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分内容与高中经济常识有重叠,容易让学生产生“吃剩饭”的感觉。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把政经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现实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令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服的政治经济理论,是每一个政治经济学教师应担负的责任。为提高政经教学的质量,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在政经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把基本原理讲清讲透,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处理现实中存在的经济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我国目前已在市场机制的建立、国企改革、所有制结构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教学中可联系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问题、下岗与失业问题、社会资本运动中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及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和调控方式、手段的改革等问题来阐述理论,让学生切实感到政经理论的有用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与传统观念和理论相悖的问题,例如,传统观念认为资本和剩余价值都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没有资本,也没有剩余价值,而实际上,两者都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只要商品经济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就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否则会使政经理论与现实相背离,缺乏说服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改革开放的现实,把深奥、抽象的经济理论通过运用贴近现实、具体易懂的实例来阐述,使理论与实际相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是,首先案例应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生动,与理论联系紧密,让学生觉得简单易懂;其次案例必须是通过对收集来的大量素材进行筛选和提炼而得的,要具有较强说服力与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吸引力与时效性

1、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气氛。课堂气氛对教学有极大影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课堂上师生间不沟通、不互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必须使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首先可采用“提问式”教学及安排课堂讨论。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渴望沟通和交流,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探求欲,必须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可根据具体内容,在讲授前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讲到劳动力商品的问题时,可以提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和内涵,然后与我国劳动力现实情况相结合,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其次课堂讨论也是使教与学相互促进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组织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题目的设定、资料的收集、论点及论据的组织和课堂讨论形式的设定等。成功的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加深对一些基本原理的掌……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扩大有效信息量。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足够的信息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参考资料,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例如,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代表作、反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实践的书籍等,鼓励他们阅读相关报刊杂志,通过这些书籍报刊杂志的阅读,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方式。它可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提高制作多媒体软件的水平,并收集多媒体教学所需的图像资料等。

三、处理好大学政治经济学与高中“经济生活”课程的衔接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育范文4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学习,联系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出问题,从上节课过渡到这节课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兴趣和热情。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1)圆的对称性。(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开始以赵州桥的问题引入课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圆的轴对称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动画演示得出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进一步研究圆中相等的弧、弦得出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此定理再去解决赵州桥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2) 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的相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3) 掌握辅助线的作法――作弦心距。

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索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2) 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运用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猜想、探究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理解圆的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推论及其应用;(3)学会应用垂径定理等结论解决一些有关的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腰三角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赵州桥图片,语音阅读教材第80页“问题”,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中的问题。

教师:要解这一问题,就要用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探究、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方法。

二、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一)圆的轴对称性

学生操作:(1)将一等腰三角形对折。(回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将你手中的圆形纸片沿圆心对折,你会发现圆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操作结果)。

教师演示动画(几何画板软件):(1)等腰三角形对折;(2)圆形纸片沿圆心对折。

提出问题:(1)你发现了什么?(2)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等待学生表达自己发现的结论 )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圆是轴对称图形;(2)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注:不能说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3)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4)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师要注意学生归纳结论时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教师强调: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1、垂径定理

(1)学生操作: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上作图:①任意作一条弦 AB;②作直径CD垂直弦AB垂足为E。将圆形纸片沿直径CD对折,观察重合部分后,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弧相等?(2)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在学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得出:在圆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垂直AB于E。那么AE=BE,弧AC=弧BC,弧AD=弧BD。(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发现结论。);(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发现的结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板书: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提出问题:你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这个结论吗?

(让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变为符号语言,用几何符号表达定理的逻辑关系)。

(4)验证垂径定理:

已知:如图,在圆O中,CD是直径,AB是弦,

CDAB于E。

求证:AE=BE,弧AC=弧BC,弧AD=弧BD。

分析:如图,连接OA、OB,OA=OB。可通过证明RtOAE ≌RtOBE,结合轴对称证明。

(学生观察图形,结合圆的对称性和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得出垂径定理,再进行严密的几何证明。)

2、垂径定理的推论

如上图,若直径CD平分弦AB。

提出问题:(1)直径CD是否垂直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何证明?(2)你能用一句话总结这个结论吗?(即推论:平分弦的直径也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如果弦AB是直径,以上结论还成立吗?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得到: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提出问题:推论中“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为什么不是直径?(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是直径”的理由)

提出要求:如图,请同学们写出“垂径定理定理“中的题设和结论:

① 直径CD(过圆心);② CDAB(垂直于弦);③ AE=BE(平分弦);④ 弧AC=弧BC(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 弧AD=弧BD(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定理中的题设和结论,初步理解“知二推三”口诀的含义。

(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写出下列“知二推三”的“题设”和“结论”。)

政治经济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竞争 激励 中职 分组竞赛

一、竞争激励教学的含义

竞争激励教学就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竞争激励借鉴德育中的激励教育,结合中职院校特点,以竞赛为主要媒介,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学生在激励之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这便是竞争激励教学。

二、竞争激励教学的意义

激励在外语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激励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并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外语的动力,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竞争激励教学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课堂学习活动和竞赛相结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竞赛的成绩所带来的成就感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将其迁移到知识的学习上,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学习知识,在比赛过程中便掌握了知识。这就是竞争激励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竞争激励教学的实施与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基础;竞争激励教学,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出现新的学习增长点,学生们不但要会学,善学,而且还要善于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以便发展其个性,点燃潜能,提高素质。

1.竞争激励教学的形式

竞争激励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六人左右),以小组共同探讨研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小组成员的集体表现或个人表现,给予量化评价。在解决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解决的任务时,小组的成员一起合力完成任务。按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来给小组打分,或者根据所完成的数量给出相应的分数。而在解决靠个人力量能完成的任务时,学生只要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的,直接站起来回答,如果回答正确,根据任务的难度系数给予赋分。

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组员应是不同等次学生合理搭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体现新课标精神、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形式。这种方式更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和谐竞争的气氛中进行语言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竞争激励教学的实施与应用

在教学具体操作时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方式:

(1)由学生独立预习新课,独立完成作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部分问题。

(2)协作性学习。带着预习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参加小组讨论,通过讨论,解决部分问题,并为提出“存疑”和“求胜”题作准备。

(3)竞争性学习。各组提出“求援”问题(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其他组抢答。问题提对了,给予计分;答对了,也给予计分。以一人答对,全组得分促使学习小组的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4)对抗性学习。针对尝试题中的错误选项进行提问题,并指定某组的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提对了给予计分,答对了也给予计分,强化小组内的协作精神及组间竞争意识。

(5)尝试性超越学习。各组提出“求胜”题,对独特的或创新的见解或对各组均未提到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先由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启发,让大家尝试超越,以鼓励大家“跳起来摘苹果”。这时的评分标准按超越或创意的多寡记分,创意特别好的可以破格记分。

(6)巩固性学习。通过回顾、归纳、交流、应用,巩固并提高所学知识。这一环节按优劣记分。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学会了独立学习,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使之既学会了竞争,又在竞争中求发展,不断尝试创新。

3.竞争激励教学的内容

将竞争引入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进行小组间竞赛。竞赛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小组的单词竞赛法,速读,速记比赛,男女对抗,单独挑战等。比如小组间单词竞赛,利用已经分配好的小组,让小组间互相挑战刚学过的词与词组。每个小组代表可以提出问题挑战别的小组,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抢答,回答得最快最准确的胜出。这样不仅激励学生背记单词,同时还可以考察他们掌握单词的情况。

小组竞赛可把听说读写等内容都溶于其中,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对话:包括问答擂台赛、接龙赛、俩俩对话等,可采用限时(一般为1分钟)计量记分或限量计时记分的办法。

(2)笔头:主要用于时态、句型的训练。

(3)表演:包括模拟表演、创造表演、课本剧表演等。

(4)卡片:主要用于生词、短语的拼、读、用法造句等训练。

(5)听音:包括单词、句子、短文等的复述和短文的听音回答问题。

(6)释疑:根据课文内容,可老师提问学生答,也可学生提问学生答。

(7)看图说话:可根据课本图片,也可用课本外的图片。

4.竞争是激励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政治经济学教育范文6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专业学校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课程体现了新时期的新要求,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着重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服务等环节相融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

 

1.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中专“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真正地以中专生的思想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也未能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习者的内心理解,中专生面对德育课没有多大的压力和动力,要上好“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用心思考,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多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

 

在讲授到“价格与价值规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到餐厅、菜市场调查商品价格以及供求情况的任务,通过合理的比算,看看学校餐厅饭菜的价格到底贵不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很多学生看来,德育课都是枯燥无味的。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虽然对教材进行了改革,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光靠教材的革新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章节时,我就让我所在的班级按照不同专业,在学校内分别走访本专业的教师,调查自己所在的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通过调查总结,会计专业的学生说,伴随着改革开放,会计专业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说,我们最大的成就,就是保证我们的学生在上计算机课时一人一机,而且电脑的配置都是最新的,这在以前是根本做不到的;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说,我们最大的成就就是实验室建设,特别是新采购的机床,功能完备,设备齐全,能够做各种磨具,真是太方便了。通过调查,学生能体会到我们身边的巨大成就,而且在学校内分专业调查,容易操作,保证安全,而且还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的很多章节都和当今世界的一些热点问题紧密相连,比如,“个人的收入理财”“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等章节,因为教材不可能随时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果断地摒弃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及时将正在发生的历史融入教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对当今世界的变化发展有所了解。

 

3.如何评价学生

 

中专“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如果还是延续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极大地束缚了教师创新的手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这就要求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应重点突出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在评价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予以保护。评价应从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转变为对其综合素质的关注。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全面辩证的原则,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来考查课程所要求的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要突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笔者在实践总结了一些评价方法。①基础知识评价:占总评价的40%。主要采用试卷测试,从德育课教学情况出发,采用单向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对错、材料分析等形式进行开放式考核。②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的40%。其构成要素为学生学习态度、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堂提问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③活动性评价:占总评价的20%。主要结合课后练习,调查、收集有关材料,采用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的方式,形成调查报告、小论文等书面作业。

 

中专生的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渐进地进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具有耐心和信心,不懈地创新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