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就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阐述,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然性,表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1 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房地产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尤其在近几年来,国家在政策上做出了很大调整,使居民又进一步减轻了贷款购房的支付压力,意在发展房地产业,刺激住房消费,拉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实行以《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为核心,以土地、房屋分管为特征的法律体系,用以规范我国土地管理和城市房地产管理。其特征为:立法从原则上是对实践的总结,以部门立法为主,政策是立法的主要基础等。但与之相应的立法还很不够。一方面,我国房地产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少核心法律,如《住宅法》或《不动产法》;另一方面,立法层次结构不清,法律规范之间交叉重复。再加上普遍的房屋土地分管体制,结果宏观调控市场能力差,管理不力,问题不少,还有许多法律真空,引起诸如住宅质量、

公建设施、住宅面积、中介服务、各项收费等方面的投诉不断的现象发生;这也是我国房地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多次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但近几年是关于房地产业的具体政策出台最多的时期,国务院的这些政策有利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刺激消费的政策。1999年上半年年开始,针对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均不足的新情况,采取了综合对策。其中为抑制消费需求的下滑,采取了提薪、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降息、储蓄实名制、征收利息税等措施抑制储蓄增长,.刺激消费增长。

1.2 推进房改的政策。一是停止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分配的政策逐步推行住房货币化。二是按房价收入比实行不同的住房补贴政策。

1.3 放开住房二级市场的政策。1999年政府了《己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开放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和上市交易程序,明确了上市准入制度所涉及的土地出让金缴纳和收益分配的有关政策,使得开放交易市场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现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开放存量住房交易市场。

1.4 推行住宅产业化的政策。房地产消费市场的逐步规范,进一步调动了买房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一是了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并对所有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进行清理换证,依法淘汰了一大批实力弱、信誉差、经营不规范的企业,规范了销售主体行为;二是会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三是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范了开发商的销售行为:四是了《简化房地产交易与房屋权属登记程序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1.5 减免过高税费的政策。近几年来,国家在鼓励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上有了实质的突破,对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营业税、契税及个人所得税给予了相应的减免优惠,使税赋较大幅度下降。其中主要的,一是取消了对房地产投资者15%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原先这项税种只是对国外境外投资者免征);二是降低房屋交易契税及其他相关费用,契税税率从6%降到3一5%;三是大大降低房屋租赁税费。房屋租赁的总体税收税率由原来的17一30%调低到目前的4一7%;四是有的城市采取购买住房返还个人所得税,促进了住房销售,还有效吸引了一部分企业在城市扎根。

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然性

西方学者指出,要想成功,必须作到下面两点:首先要“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是“把这项正确的事情办好”。相比之下,前者更重要,因为只有去干正确的事情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而后者只是办事的效率的高低而已。战略管理就是设法去做正确的事情,从而追求真正的效果。战略策划的精神能从我国兵书中的“运筹于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话上体现出来。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投资者通过分析自身能力和项目条件,了解环境变化的特性和趋势,去制定出把握机会,发挥和建立竞争优势,避免威胁并弥补劣势的项目战略。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即包括确定项目的开发目标,分析内在条件、能力和外部环境,进行项目定位和策略设计的整个过程。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进行。   第一,可持续发展战略能使企业决策准确,避免项目运作出现偏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对项目目标市场调研后形成的,它是研究者不断地面对市场而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因此,它可以作为企业的参谋,使企业及企业家决策更为准确,避免项目在运作中出现的偏差。

第二,有一r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其中,能使增强项目的竞争能力,使其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房地产企业重新“洗牌”,概念不断创新,开发模式不断突破,一个个近千亩的大楼盘相继出现,竞争越来越激烈,决策者大有“四面楚歌”’的感慨。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更能发挥它的特长,将企业长期的战略指导思想融汇于个体之中,增强项目的竞争能力,赢得主动地位。

第三,能有效地整合项目资源,使之形成优势。要开发好一个房地产项目,需要调动很多资源协调发展,如概念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资源等。这些资源在企业的战略还没参与以前,是分散的、凌乱的,甚至是没有中心的。战略管理参与到各种资源中去,理清它们的关系,分析他们的功能,帮助它们团结一起,围绕中心,形成共同的目标。此外,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有预测未来市场,满足居民居住具体要求等作用。

3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房地产业既是资本密集、关联度高的产业,又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产业,判断房地产业形势和发展前景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中国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去把握。房地产产品开发周期长,形成有效供给相对于投资期具有滞后性,当年的房地产业市场是投资与需求矛盾双方以往多年相互作用积累、演变的结果,所以判断分析房地产业形势不能仅仅依据同比资料得出结论,因为它是以上年基数合理为前提的。房地产产品具有空间不可移动性,局部地区供求关系的异常导致全局连锁反应的可能性较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以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形势推导全国整体态势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会得出相反结论。

在当市场!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若想使投资的项目取得成功,惟有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调整自己企业的战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合理、全面、真实的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研究,这才是我国房地产企业今后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4 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要立足市场,不仅要凭借自身的实力,更要注重智谋,讲究战略。企业的战略观念和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正在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它驱使企业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环境的变化、去整合企业资源,致力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植、经营理念的提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竞争制胜,取得可持续的发展。房地产企业竞争发展的要义在于摆脱纯粹的以项目开发为中心的运作机制,通过积极实施战略管理,规划企业的主要业务与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的人才开发和资源整合、规划企业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谋划发展所长、克服所短的经营策略、竞争策略和发展策略,促使企业进入长期发展的良性通道。

参考文献

[1]杨锡怀,冷克平,王江.企业战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2

>> 现行医药产业政策对中医药的影响初探 中医药的尴尬 中医药的春风 中医药院校推行医古文评级考试的调查与分析 基层中医药进行时随感 老年性白内障的中医药治疗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 陈旧性血栓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中医药的性保健和性治疗 颈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中医药治疗中枢性发热的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经验 医药分业的利弊分析 论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药人才素质的研究 中医药的发展方向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斑秃的进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吴蓬,张志坚.医药分业历史发展的探讨[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3):213-215.

[4] 吴永佩,颜青.论“医药分业”与“医药分家”[J].中国药房,2004,15(2):68-71.

[5] 唐圣春,张新平.药品价格规制的必要性及规制的制度环境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4):1-4.

[6] 申俊龙,马洪瑶,魏鲁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和演化逻辑[J].医学与哲学,2013,34(10A):90-94.

[7] 孙国岗.中医整体观念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52-653.

[8] 马洪瑶,申俊龙,徐浩.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现状浅析与改革初探[J].江苏中医药,2013,45(8):65-67.

[9] 陈相新.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25(7):84-86.

[10] 申菲菲,申俊龙,魏鲁霞.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中医知识创新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8-119.

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3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视发展中医药,把握了医学战略前移的方向,强化了健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曹洪欣委员分析说,“但国内也存在着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现状,肩负着防治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突发性疾病的艰巨任务,而且目前规范化的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尚未形成;另外,在如何发挥中医药对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加快中医医疗养生体系建设

曹洪欣委员认为,应充分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体系,特别是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治重心下移、有效控制的目标。其次,构建中医药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机制,保障中医药在及时有效地防治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加强传染病医院中医防治能力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体系。第三,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纳入国家疾病预防医学体系。

曹洪欣委员表示,目前很多媒体开设了中医养生保健专栏,这对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推动中医知识普及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曹洪欣委员也注意到,部分非中医专业的人士也做起了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目前这种非专业的“科普”宣传比比皆是,且缺乏科学性、知识性与理论指导,甚至常出现明显的、常识性的谬误。这种现状不仅对指导养生保健无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由此,曹洪欣委员认为,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亟需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引导与普及,否则难以真正发挥中医药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同时,根据公共卫生和居民医疗服务的基本需要,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资源配置。”曹洪欣委员认为,这对调整优化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宣传必须专业化,宣讲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建立必要的审批程序和机制,杜绝非中医专业人员宣传中医知识与理论的现象,健全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

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中医药研究专门机构,并迅速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研究,陆续有产品问世。

曹洪欣委员认为,证实疗效、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设中医药国家实验室是有效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我国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战略性选择。

然而,目前在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没有一个属于中医药领域,这样就影响了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曹洪欣委员建议科技部在加强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把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建设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法的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保持中医药原创优势与中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

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学起源、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医学科学。它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的方法论特征以及“大医精诚”的伦理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发展中医理论的原始动力。

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4

前不久,网上掀起了一股“取消中医”的浪潮,签名者达上万人,主要意见是要让中医在五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医疗技术。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中医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如果有这样的签名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对于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黄鹤楼等,国人因了解它们的价值而一再呼吁保护,甚至不惜以重金修复或从国外赎回。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曾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过卓越贡献、拯救了无数生命的中医中药,国人则难以认识到其价值,动辄贬之为“不科学”、“迷信”、“落后”而大加鞭挞,甚至不断提出“废止旧医案”、“告别中医中药”等主张,致使中华民族的瑰宝近百年来惨遭厄运,不断萎缩而竟至陷入难以生存的境地。

我国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不久前发出了洪钟般的警告――照此下去,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近百年来,随着西学东渐,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据资料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19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这说明我国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竟然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告别中医中药”的观点,更是动摇和搞乱了中医药的发展思路,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中医药在中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在国外却得到了高度关注和蓬勃发展。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医药的神奇功效认知日深,为规避西药的毒副作用,他们已开始大力倡导以中医药为基础的自然医学,并高薪聘请我国的中医从业人员走出国门,到国外行医。据统计,目前我国国内中医从业人员不到30万人,而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已有30万-50万人。

虽然宪法第21条写明中西医并重,但长期以来,中央的方针和宪法的精神并未得到认真执行,普遍重西医而轻中医,中医地位日益下降,作用日益衰微。

20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相当大程度上将“西学”与“东方传统文化”当作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不否定中医之疗效,但都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尽可愈病,但无人能以愈病之理愈人”是其中心论点。只有到20世纪后半期,人们才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才认识到中医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但20世纪民族精英的一些错误认识造成中医和中医学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地位。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拯救和振兴中医药,是一项具有极高要求的复杂系统工程,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知难而上,迎难而进。根据我调研所获,特提出如下几大建议(于篇幅,此处只选发十条建言中的四条――编者注)

一、加速中医药立法,修订执业医师法

虽然,在中国的宪法及相关的卫生法律中,早已确定了中医药在科学领域的地位,但仍然缺少一部独立的中医药法。据了解,在国外,韩国、泰国颁布了有关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就连曾抵制中医药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都颁布了有关中医药、针灸的地方法规。因此,加快完善我国中医药立法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当前,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正逐步推进,但是陈旧的管理方式和立法已经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修订更是刻不容缓。建议一是要政府放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二是要完善执业医师考试、注册的程序;三是要规范“医生走穴”行为,建立有序的“兼职执业”制度;四是要建立“执业医师终身禁业机制”,增加医师职业责任感;五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执业医师基本信息披露制度”。考中医执业医师要顺应中医的内在规则,按中医的规律办事,不要按西医思路去考。

二、抢救名老中医与民间秘方

建议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对散落在民间和流失在国外的中医药秘方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回收。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青年中医拜健在的名老中医为师,让这些老中医的精湛医术得以传承下来。当年我们曾花大力气去抢救京剧,如今抢救中医中药其意义更为重大而深远。

三、建设中医药研发基地和中药产业基地

根据普查,我国的中药资源共有12807种,中成药品种5000种以上,还有具有特色的民族药上千种,以及众多的中药滋补品,说明我国中药物种之多,资源之丰富,开发利用前途之广阔,是任何国家所不及的。因此,中药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我国新药开发的高品位金矿,也是中药工业发展的保证,是我国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理应打造成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开发与利用药材资源上,既不能建立在破坏野生资源上,又不能等靠国家来发展和提供资源,要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据自身和市场需求,在道地药材产区建立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且相对稳定的中药材原料和货源基地,做有米之炊,开有源之水,将药厂的第一车间建立在原料产区,实施公司加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我国应主导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引领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认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从这个方向出发,中医学的辩证不只用于诊断疾病,也可用于评价亚健康甚至健康状态。可以认为,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代表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要主导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引领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中医药是真理,也是黄金。有些人难以一下子发现它,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中医药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去传承,我们则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因为我们的后人将以高昂的代价,从外国人那里去赎回原本由中华民族发明的中医中药,他们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的先辈如此愚昧,竟把国宝当垃圾一样扔掉呢?

(全文7000余字,此文是本刊编辑赵继才根据原文编写整理后发表的。详阅全文请点击

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5

2008年夏天,我在京城偶获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的政策研究(总报告)》,其中开篇两段文字,让但凡尚未接触过中医药学的国人顿有振聋发聩之感——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我国的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

与发展仅200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药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果真如此?

我找来中医药学著作中名气最大的《本草纲目》。譬如“入井观天,不过圆顶;登峰眺目,极于烟际”,一经细细品阅,始知自己对中医药学这座如千岩竞秀的文化宝藏竟然如此陌生、陋见。

由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私人编撰的煌煌巨著《本草纲目》,共计52卷,收录药品1892种,附图1109幅,总例“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16部,即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原则论述,很符合进化论思想。在各部之下设69类,比如,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有名未用等类。此外,李时珍将自己收集的11096个单方、秘方、验方,一一附录于各药物之下予以论述,遂成彪炳人寰的创举。

由此观之,仅从诞生于明代、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即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荟萃自然精华的中医药学,堪称“尽广大而致精微”。

医学者,以治疗疾病为根本。据史册记载,李时珍在其时代还有“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之誉,可见他治病救人的医术亦卓著于世。

远在李时珍之前1600多年的西汉,淮南王刘向、刘歆父子所著《七略》,就将医学定义为“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即守护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曾提到——

经方者,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历览前贤,从“尝百草,始有医药”的神农氏,到创制汤药的伊尹;从春秋时代职业医师的医和、医缓、扁鹊、西汉的名医淳于意、东汉的“医圣”张仲景、三国的“外科鼻祖”华佗和以“杏林春暖”垂传于世的董奉;从“化学始祖”东晋的葛洪、“山中宰相”南北朝的陶弘景,到八代名医的徐之才等;从唐代的“药王”孙思邈、“仙医”蔺道人、北宋医学名家唐慎微,到“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政、朱丹溪、李杲;从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明末瘟病大家吴又可,到清代“瘟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一代代国医圣手络绎间出,悬壶济世,如星汉熠熠,辉映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天空。

作为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中医药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在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312次瘟疫,正是中医药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这些疫情的蔓延,中国从未出现过像欧洲那样一死就是上千万人的悲剧。

所以,在古代,有司马迁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总结:“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作为中医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经纬教授在其编纂的《中医史》中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古典医药文献之富,有效医疗技术之多,理论之独具特点等,尚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与之相比。”

然而,近一百年来,时风骤变,功绩卓荦的中医药竟然日趋式微。

人类进入20世纪,在以西方为主的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中医药学由于种种内外因素失去了自己现代化的时机,虽然未像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那样衰落消失,却也陷入生存逆境,多次险遭政府取缔,否定和批判的聒噪之声此起彼伏。

今天,还有多少名中医能称为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而被祖国推崇的“功勋人物”?

今天,又有多少身怀绝技的民间中医因“江湖郎中”的非法行医身份遭人睥睨?

也许,是因为现代以来善良的国人对中医药认知肤浅,对西方现代医学“科学性”盲目崇拜,以“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必欲铲除“迷信”、“不科学”的封建余孽之中医药而后快!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医完全能以其辨证论治的整体科学思维,证明自己在人类生命科学的至高境界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对待中医的方针政策,主席曾强调:“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整理,并发扬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

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6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发展空间。新时期人们经常通过服用天然、健康、安全的中医药来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借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近几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联系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做出研究探讨。

【关键词】

SWOT分析法;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0 引言

作为一项新兴起的医疗科学类产业,中医药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作为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医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支撑我国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产业。放眼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市场,中医药产业已经呈现出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初步具备一定发展规模、中医药生产中心突出、发展独具特色等发展特点。重庆市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研究对策,笔者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得出促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1 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是一项国际兴起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具体是指通过将研究对象置于具体环境下,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就内部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条件两点进行较为统筹全面的分析结论,以科学系统的眼光对研究对象进行较为详实全面的多角度多方位研究分析,并将所研究对象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外界的机遇、威胁等进行列举并绘制成矩阵排列,从而使研究对象从自身角度的缺点与优势、外界角度缺点与优势较为具体地展现在研究者的眼前,从而加强人们对所研究事物的具体了解,既然得出相应的结论,进一步制定出相关发展决策。

2 基于SWOT分析法的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SWOT分析法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产业可在SWOT分析法下得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同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下面笔者就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

2.1 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

重庆处在高原地区,地势较不平坦,同时气候利于多种中药植物资源的生长种植。重庆所含的中医药资源品种丰富,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经济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地道性还体现在特色中医药材料上。多种特色中药材都生长在重庆。

2.2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重庆对中医药的研究方面还做的不是太精,这就是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劣势。同时重庆中医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产出中药材料质量不稳定。因此部分质量较差的中医药资源材料流入市场,造成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重庆没有将中医药的生产制作产业化、规模化,对中医药的生产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将新型科技运用于中医药的生产上,中医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较为落后,没有开创出一套摆脱传统的创新型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2.3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国家政策对于重庆的中医药发挥着较大力度的扶持是有利于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家加大了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以刺激重庆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中医药产品的进口贸易总额得到了增长,为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国际合作项目增多,为重庆中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脚步奠定了基础。

2.4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面对着其他省市的竞争,如辽宁、广东等省市,这些省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先进,在国内市场上一定程度下挤压了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威胁着重庆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同时除了国内的中医药企业的威胁,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给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3 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决策建议

3.1 对重庆内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重庆还有国内中医药研究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重庆的分段式地理环境更为多种多样的中医药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的中医药植物资源可以满足于不同的分层日照、分层气候,从而使重庆的中医药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较广泛。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著名药材生长,比如中低山区域的黄连、党参、杜仲、天麻、金银花、八角莲等职务中医药资源。再往海拔低处,则有丹皮、青蒿、木瓜等中医药资源生长。而浅秋地带则生长着使君子、花椒等中医药材。优良的自身发展优势,再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发展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3.2 重庆中医药产业面对外部机遇相关建议

政府部门应鼓励重庆相关中医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中医药产业文化氛围浓厚。相关企业应积极促进市场消费能力提高,鼓励重庆市民经常性选择中医药来进行治病、预防等,从而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相关企业应当注重中药的质量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企业形象,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链的扩大。

3.3 针对外部威胁的发展决策建议

对于外部的发展优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企业应当把握住市场拓宽的大好机遇,提高中医药制作质量,将中医药贸易推向更深远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积极向国际市场寻求对口企业,从而实现中医药产品的对接。针对目前国际以及省外的中医药发展威胁,重庆中医药产业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中医药发展模式,积极应对相关挑战。

4 结语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相关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中医药企业的建设力度,扩大重庆中医药企业贸易市场,加强中医药企业集群间的联系,从而加强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杨东梅.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7-08

[2]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05-01

[3]田庆爱.重庆市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2013-05-20

[4]李春光.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2010-03-01

[5]刘红宁.时洪洋.薛铁瑛.江西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0-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