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消费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消费分析

旅游消费分析范文1

关键词:旅游消费;效应;离岛免税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6-0054-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12

一、引言

旅游消费是居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形式,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中一度出现重投资、轻消费的结构失衡问题。在近年扩内需、调结构等经济发展策略的调整引导下,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相关落实方案,明确了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地位。培育和发展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扩大我国内需的现实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一些新的旅游业态不断涌现,逐步升级的旅游消费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着力点。与此同时,旅游消费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二、旅游消费升级的特征分析

(一)经济较快增长背景下旅游消费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利用结构分析方法实证得出,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动态相关性。按照经济学界的认识,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该国旅游业将进入国内旅游的需求增长期,旅游形态以观光旅游为主;当人均GDP 达到2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进入出国旅游的增长期;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度假旅游升级;达到5000美元,则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经济水平的发展促进旅游需求的提升,旅游需求促进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王鑫(2011)通过选取经济发展状况、旅行者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价格指数、旅游业从业人员等指标,通过实证的方法,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增加对旅游收入带动的正效应最为明显[1]。

(二)旅游消费需求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

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市场需求看,当代的旅游市场需求总体呈现出差异化、复杂化和个性多样化的特征。传统的消费度假模式将逐渐被追求多种兴趣以及追求富有新意的旅游经历所超越[2]。世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正在造就出一大批“新型”旅游者。随着消费意识、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结构的改变,传统旅游的重要程度相对下降,自行安排的或按照自己要求而定值的旅游安排越来越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也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大众旅游和旅游开发热潮的兴起,各地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又促使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感受,从初期追求消费价格便宜、到重视旅游服务质量,并延伸到越来越多关注人性化的需求,进而影响到旅游行为的改变。

(三)旅游消费升级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产业,是一种从需求角度定义的综合性产业,与从供给角度定义的产业一样经历着发展演变的历程。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安妮塔·M·卖加恩在《产业演变与企业战略》中,归纳了产业演变的四种轨迹:渐进性演变、创新性演变、适度性演变和激进型演变。旅游产业演进从狭义上看,是旅游产业在结构上不断由低向高转型升级的过程。而广义上看,则是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以及结构升级等现象和关系的综合。旅游产业演进具有依附性特征,表现为一种向前向上发展演化过程。在旅游业态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旅游者行为也伴随旅游业态的发展有所差异。随着新一代的生活方式逐渐生根,有效掌握消费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正成为中国创新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消费升级的综合效应分析——以离岛免税为例

(一)离岛免税运行情况

1.从政策内容看。“离岛免税”自试点以来额度和范围逐步扩大。2011年4月试点初期,该项政策主要针对年满18周岁、乘飞机离开海南本岛但不离境的国内外旅客,离岛旅客每人每次累计免税购物金额不超过5000元,岛外和岛内居民每人每年分别有2次和1次免税购物机会,免税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优惠幅度可达到15—40%。2012年10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新的规定将政策适用对象的年龄条件调整为年满16周岁;增加3类免税商品品种,调整后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购物限额调整为8000元。

2.从政策设计来看。其一,基于促进旅游这一政策目标,免税商品应以与旅游相关的个人消费品为主。其二,免税商品限定为进口品,而不包括国产品,主要是考虑到离岛免税店经营的免税商品大多在境内消费,如经营退税的国产品将对国内同类国产品普通零售业务产生不公平税负。其三,离岛免税政策允许旅客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购买免税商品,政策规定了各商品品种的购买数量范围。其四,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税收优惠幅度较高,免税税种包括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3.从营运模式来看。截至2012年12月末,海南省离岛免税业务特许经营商店三亚和海口各一家。其中,三亚免税店在原批准设立的离境市内免税店基础上,增加其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功能。三亚免税店由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为市内免税店;海口免税店由海南省国资委下属的海南免税品公司和海航集团下属的“海岛建设”合资经营,设在机场隔离区。

4.从国际比较来看。离岛免税政策并不是一种国际通行做法,只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实施了这一政策,其中实施时间较长、运行较为成熟的主要是日本冲绳和韩国济州,与海南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韩国济州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为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日本冲绳免税购物限额虽然较高、为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000元),但只免除税率较低的关税,从日、韩实施经验看,离岛免税政策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国政府均将该政策作为针对特定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是国务院批准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充分考虑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制定的特殊优惠政策。

(二)综合效应分析

1.“离岛免税”持续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热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实施以来,离岛免税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海南旅游的特色标志。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2013年2月末,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额自政策实施以来已达42亿元,销售件数609万件,购物旅客179万人次,日均销售613万元。特别是2012年11月政策调整后,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旅客的消费欲望提升。2013年1-2月,三亚市内免税店单日最高销售额达2922万元,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单日销售额最高达441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2.旅游新业态增强旅游所在地的吸引力。三亚市旅游委2012年的抽样调查显示,免税购物纳入来琼游客重要行程,受调查游客中有63%在春节期间去过三亚免税店,其中超过半数游客购买了免税品。离岛免税带动当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春节,三亚市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95%,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0.4%;三亚市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者人均每天花费同比分别提高了19.7%和18.4%。旅游目的地零售业大幅增长。开展离岛免税试点的当年,三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8%,远高于全省18.8%的增长水平①。其中,三亚免税店销量最大的化妆品类和日用类商品分别占全省同类商品零售额的54.9%和31.6%,带动全省这两类商品零售额分别较2011年增长190%和110%。

3.政策调整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整体档次。海口海关分析,2011年政策试点初期,离岛免税销售结构中化妆品类占据最大份额,其中三亚免税店销售的全部免税品中化妆品类占比达49.1%,日用品类免税品占比为35.5%。新的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后,旅客购物选择的种类增加,免税余额可以在征税商品中调剂使用,推动手表、箱包等高价商品销售情况趋好。2013年1-2月共销售8000元以上商品7716件,同比增长74%;免税额度使用比例大幅增长,旅客共使用免税额度8.8亿元,同比增长70%;免税商店对离岛旅客销售免税品件数和购买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7%和5%,而同期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了63%。单件购买和人均购买金额进一步提高,说明离岛免税政策自实施以来,海南旅游购物消费的档次得到了提升。

4.旅游消费升级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各要素在发展过程中自由配置。这种融合方式是在单一的旅游观光活动中增加各种旅游吸引要素,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旅游产业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态势。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拉动旅游地方经济发展。利用旅游产业内部的相互渗透性,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离岛免税政策带动交通、物流、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以航空业为例,离岛免税试点以来,海航在海口、三亚的进出港航班客座率均在95%以上,部分航班客座率甚至达到100%。国内海航、南航、首都航空、河北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相继新增多个海口、三亚进出港航班,助力海南“离岛免税游”。

5.旅游企业经营综合化程度和效益提高。2012年半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免集团的母公司中国国旅收入利润快速增长,其中主要是中免集团的免税业务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增量。2012上半年年报显示,中国国旅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69.07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71.9%;集团免税商品销售金额为24.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4%,毛利率上升44.8%。即便在旅游淡季,三亚免税店销售额表现较好,成为中国国旅集团最近两年最主要的利润增长来源。根据海口海关公布的数据②,2012上半年三亚店实现收入9.96亿元,几乎达到2011年全年的水平。三亚免税店免税购物政策试点成功,激励企业在海南进一步扩大投资,推动旅游集团综合化经营规模。目前,中免集团正加快推动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项目,前期计划投资近40亿元,预计2013年底开业运营,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离岛免税店。

6.优化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结构。201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当前海南省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购物消费约占20%,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比例,旅游购物一直是海南旅游的短板。通过探索包括离岛免税在内的多种旅游消费模式,有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实力,发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中的核心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2011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22706亿元,增长17.6%。海南省国内游客占了绝大部分客源,旅游消费升级的增长空间巨大。海南旅游将从目前的自然观光游快速向休闲、度假、购物等深度游发展,实现海南从单纯旅游观光目的地到旅游消费承接地的转型。

四、旅游产业升级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空间有待进一步突破

仍以离岛免税为例,一是离岛免税购物限额偏低。每人每次8000元的限额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购买高档商品的需求,与日本冲绳岛1.5万元、台湾澎湖1.26万元的免税购物限额相比吸引力相对不足。二是免税商品种类偏少影响经营效果。目前离岛免税店顾客的消费集中在香化类、日用类免税商品,部分消费者较偏好信息电子类产品均未列入免税品范围,可供选购的范围狭窄。三是对单价超过限额物品征收物品增收一定的行邮税,使这部分商品价格过高导致竞争力下降。四是目前海南免税商场数量有限,每年退免税品的额度也受到一定限制。

(二)旅游消费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2011年中国旅游报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联合调查显示,67%受访者看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44%的受访者认为海南旅游业还应大力改善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关于“海南旅游发展最需要从哪个方面着手”的调查,47%的受访者选择“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加休闲娱乐设施”,4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大力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9%的受访者认为应进一步提高离岛免税的优惠幅度。此外,关于可能会因为海南的离岛免税政策而改变去香港购物的意愿调查中,有32%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明确表示“不会改变”的受访者比例占到42%。事实上,在离岛政策试运行期间也暴露出海南购物软硬环境不完善的问题,影响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从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等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情况来看,各国为促进旅游消费,在法制环境、整体规划、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出台了长期、系统的措施,对旅游消费整体水平的稳定提升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三)旅游高端消费仍有较大部分流向国外

目前国内旅游购物整体水平偏低,部分高端旅游消费流向国外。胡润报告指出,高端消费的人群比例在提高。2012年,中国的千万富翁已经超过百万人数,比2011年增长6.3%;亿万富翁人数比2011年增加5.8%,达到6.35万人;资产超过10亿的个人达7500人,比2011年的增加了46.7%。世界奢侈品协会的《2013中国春节华人海外奢侈品消费统计报告》显示:仅2013年春节一个月,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8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8%。2013春节期间中国人消费群总量分别占据了海外同期消费总额的53%,其中欧洲、北美、中东、港奥台分别占65%、32%、29%、87%。在国内扩大内需遭遇多种难题的同时,中国购买力的流失却十分严重。如何将国人的中高档消费品购买力引回国内,已成为“扩大内需”中必须重点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主要政策启示

(一)注重引导落实旅游消费政策

大力倡导积极的旅游消费理念,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把扩大旅游消费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引导和推动旅游消费政策的创新和落实,有效实施国民休闲旅游保障计划。管理体制上更注重提升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继续推行刺激旅游消费的具体举措,探索退税、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旅游消费相关支持。加快研发新型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消费不断升级。

(二)着力扩大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旅游业应积极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挖掘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消费潜力。旅游市场开发上更注重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注重走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新业态、新产品满足我国巨大的旅游消费。在扩大旅游消费升级中,旅游产业应准确定位旅游需求,全面明晰旅游市场特征,明确旅游消费的市场定位,注重科技和管理服务创新,推进国内新兴市场、高端市场、专项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有效引导高端旅游消费回流

完善配套措施,从降低流通成本、降低税费、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方面着手降低中高端消费品售价。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通过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通过分销体系的完善,通过税制进一步合理化等措施减轻零售企业负担,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奢侈品在我国的销售价高于海外的问题,探索让外销转内销产品直接在国内销售的途径。大力培育市场竞争的主体,包括培育中国的高档、优秀的消费品品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本土奢侈品行业的发展,让“外需”转换成“内需”。

(四)从旅游消费角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的本质是围绕旅游消费的无边界产业链,无论开发旅游产品还是扩大旅游产业,其根基都是由旅游消费构筑和支撑的。必须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以海南为例,应推进高端、中端和大众化旅游产品,满足多种旅游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需求潜力大、消费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等中高档旅游产品,积极推进邮轮旅游、游艇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积极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多层次商业零售业态,引进奥特莱斯商业模式,建立大型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完善海南旅游购物环境。

(五)进一步完善旅游消费整体环境建设

各地应结合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不断完善旅游消费所在地的软硬环境的配套。以海南为例,国际离岛免税一类的政策多为辅助而非主导。从长远看,海南能否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更多地取决于海南在营造综合性的软硬环境方面有多大作为,以及如何作为。因此,在优惠政策基础上,旅游目的地应做好软硬环境建设。核心是围绕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让中外游客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鑫.关于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时代金融,2011(2).

旅游消费分析范文2

关键词:国内旅游;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2、尤慧,陶卓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研究[J].2006(8).

3、王媛,黄震方.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及相关行为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旅游消费分析范文3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差异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129-04

2008年9月各高校迎来了第一批“90后”大学生,预示着在未来近10年的时间将是“90后”大学生的舞台,“90后”大学生将成为未来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具有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心理和需求,有着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提出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相关策略,以期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起到较好的参考作用。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安阳市两所高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90后”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大学生的一些旅游消费行为,包括大学生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目的、旅游偏好、旅游经济和旅游信息来源等方面。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调查、分析,找出适合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主教学区及宿舍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个别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工作于9月15日开始,9月23日结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2份,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率95.3%。

通过整理回收的问卷,按处理要求将基本数据编码后输入计算机,利用电子表格系统Excel2000进行处理分析,最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数据,找出“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二、“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一)出游时间

大学生相对来说闲暇时间较多,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外,主要还有寒假、暑假、双休日及其他课余时间。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更愿意选择暑假(占23.7%)和“十一”长假(占22.2%)出游,而寒假(占6.7%)和春节(占3.0%)偏少(见图1)。寒假和春节处于冬天,多数地区气候较冷,另外,由于这个时间多数人还习惯于与家人团聚,所以外出旅游的比重最小。另外经过深入访谈得知,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周末或没课的时间更愿意做短途旅游,如一日游。出游时间的长短与旅游开支多少有关,多数学生无法承受过高的旅游费用,只好通过缩短时间和节约开支来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由此说明,大学生外出旅游受到气候、时间、金钱等因素的影响。

(二)出游目的

大学生出游目的为观光游览和探险猎奇的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23.2%和20.8%),其次是休闲娱乐(占17.5%)和了解、体验异地文化(占16.4%)(见图2)。大学生思想活泼、热情奔放,又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外出旅行希望了解与自己不同的各类事物,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调查情况看,休闲娱乐和体验异地文化方面所占比例也较高,说明“90后”大学生更注重享受生活,他们有着特殊的追求浪漫及体验型项目的心理需要,在旅游方面表现为娱乐性更强,玩性更大。另外发现,在探险猎奇方面,男生选择的较多,而女生却较少,说明男生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冒险性,而女生表现出更多的依赖性。

(三)出游方式

大学生选择的出游方式中自愿组成小组和班级组织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34.6%和25.5%),小组方式出游比较灵活,旅游时间和内容安排比较方便;班级组织多是自己的同学,可以增加外出旅行的安全感并有利于增进友谊和增强班集体凝聚力。“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较强,在出游中最不愿意参加旅游团(占4.9%,见图3)。经过深入访谈得知,学生除了不愿受约束原因外,还认为旅行社的定价不够合理。当然,从网络、传媒获得的关于旅行社的负面信息,也是他们不愿跟团游的原因。

(四)旅游偏好分析

一个人的态度是由信念与认识、情感以及行动的心理倾向构成的,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行为方式的偏爱或意向。由于每个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不同,构成了每个人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尽管在旅游偏好方面,大学生存在一些差异,但也表现出共同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在旅游偏好方面,大学生表现为对城市旅游区和民族风情区最感兴趣。在城市旅游区的调查中,一些有特色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南京等才能吸引大学生。旅游地与居住地有差异,才能对大学生构成一种恒久的吸引力。文化差异越大,越具有魅力,吸引力就越大,大学生的偏爱程度也越高。大学生对于民族风情区最感兴趣的是云南、新疆、等地,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饮食与服饰等与汉族的差异,从而形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五)旅游消费

1 可接受的一次性旅游花费。根据大学生可接受的一次性旅游花费的调查,可接受400-600元花费的所占比例最高,占33.1%;其次是200到400元,占27.5%;800元以上的最少,占10.6%(见图4)。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非常低,而旅游本身是一项高消费,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背景。因此,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时应以经济型旅游产品为主。

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可接受的旅游花费与月生活费及生源地区密切相关。其中,可接受的一次性旅游花费与月生活费成正比关系,即月生活费越高,可接受的一次性旅游花费也就越高,说明旅游花费与大学生的经济能力、经济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与大学生来源地区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密切相关。来自城市的学生与农村的学生、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前者可接受的一次性旅游花费要高。这说明地区之间、家庭背景之间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们在旅游行为特征上表现的差异性。

2 旅游经济来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消费来源靠奖学金的有9.7%,自己打工挣钱的占14.3%,家庭支持的占38.8%,生活费节省的占32.1%(见图5)。这表明大学生没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但又有强烈出游欲望,只能靠家庭支持和在生活费上的节省。“90后”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负担较小,又备受父母宠爱,所以外出旅游家庭支持者也较多。

(六)旅游信息来源

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有朋友介绍、网络、旅行社、校内海报、报刊杂志。其主要来源是网络、朋友介绍、校内海报,分别占34.9%、28.2%和21.5%(见图6)。作为“90后”大学生,他们从小与网络接触,喜欢通过网络搜寻信息,而网络又能够提供大量信息,方便快捷,因此多数人主要从网络上获取旅游信息。另外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朋友介绍,人们往往认为,朋友介绍是诚实的、可信赖的,因此,这给旅游企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一流的服务才能有良好的口碑,才能使旅游者成为旅游企业潜在的宣传者。

三、“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通过以上对“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分析,“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表现为以下几大特点:

(一)出游时间相对集中

在出游时间上,国庆黄金周、暑假是大学生进行较长距离旅游的主要时段,课外时间及周末同学之间结伴主要进行短途旅游。短途旅游更是大学生们所偏爱的,因为旅游花费较低,又能实现游玩和扩大交友、增长见识的目的。

(二)出游方式多样化

“90后”大学生个性强,崇尚自由,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多数都不愿接受旅行社安排的成形产品,更愿意在同学中寻找“驴友”,或两性搭配,或结伴而行,既可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又可获得乐趣。

(三)要求产品新奇并有特色

“90后”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张扬,在旅游方面娱乐性更强,更注重享受。对旅游产品要求多样化,尤其喜欢刺激性、挑战性娱乐项目,对于尝试新奇事物具有更浓厚的兴趣。在出游目的中,探险猎奇和休闲娱乐都占有很高的比重。

(四)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对物质要求不高,对价格较敏感,因为旅游花费的多少与家庭经济情况直接相关,经济状况直接决定大学生进行旅游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四、开拓“90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又具有这个群体自身的特征。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结合大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特提出开拓“90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一)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开拓客源的基础,针对“90后”大学生特殊的旅游行为特征及偏好,可以推出符合其需要的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形成适合的旅游产品系列。首先,旅游企业可以利用“五一”、“十一”和寒暑假推出各种中长途旅游线路,利用双休日开展短途旅游。其次,根据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善猎奇、敢追逐新潮的心理特点,旅游企业可推出观光、娱乐、野营探险类旅游产品。再次,可根据大学四个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如针对大一新生刚入校,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的特点而开展的校园文化游和交友游;大二、大三学生学业重,希望得到放松、休息的观光、休闲游;针对大四毕业生即将离校,能使之留下美好回忆的以交流为主的毕业游,如在野外或某个有意义的地点召开毕业生欢送会,并为他们提供设计活动内容等服务。最后,可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设计独特的旅游线路,如对于感性化的教育院(系),经济管理、外国语、历史等文史类专业,可开展寻古探幽的考古游,陶冶情操的山水游,体验异地文化的民族风情游等等;对于理性化的机械系、建筑工程系、数学等理工类专业,可通过参观工厂、大型知名企业、博物馆等开展以扩大专业知识面为主的学术游;对于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可开展回归大自然的写生游、追求刺激的探险和挑战极限游以及各个城市举办的美术展览游等,满足他们追求艺术上的灵感和挑战自我的需要。

(二)采用合理灵活的定价策略

针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能力及对价格较敏感的行为特点,可以制定出不同时间、不同产品的学生价格体系,在保障旅游产品质量的同时,使产品的价格定位符合大学生旅游的需求。比如在旅游淡季,旅游企业可以推出特价旅游线路,通过降价优惠、与学生社团联合等措施吸引学生出游。为了降低价格,个体游时可以考虑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提倡快餐或自带干粮,团队出游时可以考虑野炊形式,短途旅游可以组织自行车队出游等。而对于一些新奇的、刺激的符合“90后”偏好的新产品,可以采取较高价格策略。

(三)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促销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旅游企业传播旅游信息的主用方式。多数高校都设有网站或校园网,旅游企业可与高校的网站建立友情链接,构建高校旅游网络,设置学生专栏,经常性地结合各地推出的旅游项目,在网站上推出,以吸引大学生参与。还可以通过高校校园网、校园电视媒体、报纸和海报等方式,对旅游线路、旅游景点等进行宣传。另外,高校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社团,旅游企业可选择其中一些规模较大、愿意开展旅游活动的社团来开展旅游业务;还可以在校园里培养学生直销点,聘用大学生作为旅游促销人员,利用其信息广、朋友多的优势,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

旅游消费分析范文4

摘 要 如今,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是中国快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其思想、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都有其特别之处。本论文的调查对象为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侧重于分析年级的差异和区域的差别对当代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观念的影响,并对于大学生旅游业务发展的给出一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旅游 消费 调查分析

一、调查结果

(一)在校大学生旅游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选择了四所类型不同的高校,分别为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本次调查的400名在校大学生在四个年级均有分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都会选择在空余时间出去进行旅游,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方式选择、旅游消费等方面的原因众多。其中,年级不同,也就是不同年代的观念不同,以及学校大环境的不同同样使得不同学生对于旅游影响因素的考虑有不同的偏重。

(二)年级差异对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影响

1、旅游方式的选择方面

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旅游方式主要由跟团出行,自助出行以及互助出行三种方式构成。在三项旅游方式选择的比例分析中可发现,各年级受访人群中选择自助出行的人数最多,其次为跟团出行,最后是互助出行。其中选择自助出行的学生在各年级受访学生中所占比例均高于50%,大一大四两个年级的比例更是高达71.79%以及75%。而跟团出行作为传统的出游方式,所占比例则相较于自助出行则有所降低,其比例在各年级中分别为15.38%,37.17%,37.69%以及22.92%。可见,对于自主能力较强的在校大学生而言,自助出行由于其旅游自由安排空间大而更受欢迎。另外倍受旅行者追捧的革命性的新型旅游方式――互助旅行,是指陌生的网友之间通过互联网相识,然后走出网络,在现实出游中互相帮助。互助出行主要包括寻找驴友,借宿等方式。选择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的学生在大一,大二以及大三调查人群中基本占11%左右,远高于大四年级的2.08%。

2、旅游满意程度方面

在对在校大学生对目前所选择的旅游方式满意程度的调查中,选择“非常满意” 的群体比例在各年级中均占50%左右。而选择“勉强满意,将考虑选择其他方式”的群体比例则有所降低,平均比例在40%左右。其中大一大四调查人群选择“勉强满意,将考虑其他方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15%以及43.75%,明显高于大二大三的35.97%以及38.58%。主要原因在于大二大三学生处于大学期间中期,相比大一学生对旅游环境以及旅游消费有成熟的认识,同时相较于大四学生也有较大的方式调整空间以及转换需求。此外,在具体调查中,达90%以上的调查对象为勉强满意跟团出行方式,将考虑选择自主出行或互助出行。因此目前相关旅游市场应该注重在校大学生对旅游自助程度的高要求,调整旅游线路以及安排,从而在其安全度高性价比高的基础优势上吸引更多消费者。

3、旅游资金来源方面

因为学生本身大多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旅游花销往往都是来自家庭。在问题“旅游资金大部分来源”中,我们发现虽然每个年级的绝大多数都是选择家庭,然而也有部分学生是选择其他方式。选择家庭支持的比例大二和大三年级分别为73.23%,72.08%,大一年级的比例较低为64.1%,而大四选择的比例最低,为58.33%。而相应的,大一年级选择兼职创业储蓄的比例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达到33.3%,大四选择奖学金的比例则为最高22.92%。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以家庭支持为主,而其中高年级(大四)由于自己的奖学金、刚入学的新生(大一)则通过积蓄和兼职选择自己承担费用的不在少数。

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家庭为主,决定了对于旅游费用往往要选择更为经济的安排。

4、影响消费因素方面

在“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个问题中,我们列举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来试图分析学生们的消费心理。

而在选项中第一位的是“价格因素”,都高于百分之七十,而大四年级可能由于学期花费较多、将要面临社会竞争以及对家庭支持依赖度相比较更低,对于这个选项的比例高达85。42%,对于旅游费用更为谨慎。

大一年级的选择中,从高到低的另外四位分别是:同伴因素,安全因素,行程安排,旅行目的地。同伴因素的比例69.23%是四个年级中最高的。对他们而言同伴和安全最为重要,并且需要合理的行程安排。这可能是由于大一刚刚进入大学生活,对于团体活动极为渴望,同时安全意识也非常高。大二大三年级的选择中,选择较高的几个选项分别为:同伴因素,住宿条件,安全因素,行程安排、旅行目的地。相比较其他几个年级,大二大三群体中选择住宿条件的比例尤为多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可见他们对于住宿条件这样的服务要求在增高。在大四年级的选择中,从高到低的四位分别是:目的地因素,安全因素,同伴因素,行程安排。说明大四年级更看重是去哪里玩,而不是和谁一起,同时对于旅行的住宿条件要求也较低仅为25%也是最低比例。

综合来看,从大一到大四,选择安全因素、同伴因素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目的地因素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低年级比高年级更容易选择组团旅游集体出游的形式。而高年级可能更喜欢少数人或者独自出游的方式

5、费用支出方面

在费用中,四个年级选择的前三名都是:食宿费用、交通费用、门票费用。显然这方面的支出对学生们而言都是可以接受、不可避免的。在礼品特产费用这一项中,大一选择的比例为38%,远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9%,8%,8%。对于大一年级学生而言,出行带纪念品的想法和习惯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而随着年级不断增加,学生们也越来越觉得纪念品没有太大的购买需求。在选项导游费用中,随着年级增高比例也在不断减少,从大一的6%到大四的选择为0,学生们随着年级增加,对社会事务理解的更多,更倾向于自己了解景点,而不是导游介绍。

在消费品因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四个年级第一位选择均是个人偏好,而且比例随着年级变高不断增长,而大一至大三均以性价比第二位,除了大四年级选择的第二位是个人经济条件,尽管如此,大四年级选择个人经济条件的比例仍然和大一持平低于大二大三。

总的来看,除却个人偏好外,大一重视档次的比例较高,而大二大三更多重视性价比和经济条件,大四考虑的因素比例较少,除却喜好就是经济条件和性价比。

(三)学校性质差异对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影响

1、旅游频率方面的影响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南大的旅游出行率明显比南审、晓庄、河海的出游频率高出不少。当这三所学校学生的每学期经常出游的频率集中在30%上下的时候,南京大学每学期至少出游一次的同学人数占到统计人数的56%,已经超过半数。而在南京审计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和南京河海大学的被调查同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同学中选择偶尔会出去旅行的人有50%左右。由此可知,其实同学们对于旅游是有一定兴趣的。但是由于种种条件或者环境限制,出游的频率不是很高。“9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为文化需求。而南京大学的的课程要求和对学生要求使得专业学习的必要或者是学校本身的活动比其他学校更高。并且按照这个原因也可以不难解释河海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的学生出游率会比较高,而晓庄学院的数据偏低一些。

2、对出游方式的影响

相比较于传统的团体出游的方式,目前自主出游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反映出人们在对旅游便捷、经济的要求基础之上,越来越需要自由和私密的旅游环境。而在我们所进行的调查中,已经有超过六成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他们主要选择自主出游的方式,而选择跟团出游的大学生已经不到四成。

在我们所调查的学校当中,一所理科学校的自助出游的人数占到了总体的80%,远高于综合性或者文科类院校。经过我们的细致调查,发现在受访的学生中,很多女生都对人数较少的个人旅游抱有安全因素的考虑,不少女同学担心独资或者两三个女生出游会有安全危险,尤其是在去往山区或者偏远地区时,往往需要男性陪伴或者干脆选择集体出游。这构成了理科学校自助有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

3、旅游经费来源方面

每所学校虽然性质不尽相同,但是均有超过很高比例的同学出游基金来源于父母支持。最高的为南京审计学院,84.85%。紧接着是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和晓庄学院,分别为72%,66%和62.77%。毕竟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父母,生活费或者是其他消费也主要由父母提供。但是我们发现,晓庄学院和南京大学的受调查者中均有超过20%同学的旅游经费来源来自自己兼职或者创业储蓄所得。我们发现,这四所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相差很远,周边配套环境,商业发展成熟度也截然不同。南审位于浦口区雨山路,周边除一条百米左右的小门面街外,并无其他配备,也没有太多适合兼职的地方。河海大学附近环境商业区业发展不错,所以有15%同学旅游经费来源是兼职或者创业。而晓庄学院周围有大型商业配套,商业设施较完善。南京大学的提倡自主创业,并且每年有大笔经费投入到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中。并且从自主创业项目中获得收入的学生不在少数。

4、对旅游时消费的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旅游的开支还是集中在食宿及交通方面,且他们对价格的敏感性较高。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自助出游的大学生会选择提前购买特价机票或者入住较为便宜的青年旅社,而对高端的旅游需求还停留在很有限的地步。来自南京大学的一位女同学表示,她宁愿请假来花更少的钱在平时淡季的时候出游,也不愿意在节假日花更多的钱出游。

在对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旅游中“特产礼品费用”这一项上不同的学校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文科类院校有25%左右的人表示这构成了出游费用中一定的比例,而仅有7%的理科生表示他们会花这部分钱,综合类院校的数字居于两者中间。我们细致了解了一个理工科男生的想法:与其买华而不实的旅游几年品,他更愿意将这部分钱省下来为下一次的旅游做准备。

很有意思的是,在导游费方面,不少学校的学生都表现出毫无兴趣,这也是对中国普遍的低素质的导游业的一种惊醒。相较之下,文科院校的同学更愿意请导游,最简单的原因莫过于女生对一些历史名迹等需要讲解的地方会产生更大的旅游兴趣。

经过综合对比我们不难看到,女生更愿意花钱来提升自己的旅游品质,而男生则显得更为理智,“少花钱多做事。”

二、大学生旅游业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业务现状

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大学生对于旅游还是有一些了解的,选择完全不了解的比例并未超过百分之五十,其中三所学校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见当下大学生选择做旅游其实是有一定比例的,对学生的宣传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当中,只有不到10%的同学参加过校园旅游组织的旅游活动,为了了解原因,我们采访了南京审计学院创业园内的一家旅游结构和一些同学。通过对机构的采访,发现在校园旅游处报名出游的一般都是班级春游秋游,素质拓展一类的旅游,平时很少有别的学生团体和个人在这里报名。有些来咨询的学生认为还是对一些大的旅行社比较信任,尽管校园旅游一般给出的价格都比较优惠。另外,因为这些机构的规模一般较小,路线也集中在学校周边,一些自由行的项目或者稍微远途的旅行并不能很好的提供,所以更多的人在咨询之后还是选择了校外的旅行社。

来自南京大学的王同学说,他觉得一些旅游让人感觉很不靠谱,总觉得是小作坊,对于涉及安全保障的旅游来说还是想选择大一些的机构。

另外,仍有超过四成的大学生并不知道校内旅游机构的存在。可见这些机构在宣传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大学生旅游业务发展建议

1.改进宣传方法,扩大知名度

当下大部分学生都对旅游有所听闻,但是很明显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也需要改进推广方式。比如通过和社团、学生组织合作,通过赠送礼物等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而学生们往往都会容易通过口口相传获取旅游信息,因此,在校园举办一些活动将能够起到扩大了解面的作用。除此之外,推荐朋友旅行、第二次参加给予优惠等也都可以符合学生们的心理推广知名度。

2、尝试薄利多销的模式

由于大学生无论是何种经济来源,都会把价格放在首位,而作为没有自己收入的群体,这点更是格外重要。大学生旅游想要做大市场,就需要降低单个旅游团的利润来吸引学生、通过加大宣传和优惠活动进行推广,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利润。

3、发展特色项目,争取走出差异化的路线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目的地、行程安排的重视度往往非常高,而在大学生中比较热门的旅游地点往往都是可以列举出来的。加上大学生对于同伴的看重,旅游可以发掘几条单次人数有限但是批次多、有不同特色活动的路线。比如根据学生数量、活动项目的性质、时间长度来安排不同的可选特色路线。现在很多是和校外的旅行社合作,只是起到一个吸收人员的作用,而如果想正真的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核心利润,就务必提供和大机构不同的差异化服务,充分为学生着想。比如了解大学生普遍喜欢什么样的住宿方式,什么样的活动,提供与大机构差异化的服务,才能正真获得人心。

参考文献:

[1]潘华丽.大学生出游市场研究.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01).

[2]张磊,包艳,马娟娟,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贵州:贵州大学学报.2009.

[3]干晨静.大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学报.2010.

旅游消费分析范文5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旅游消费心理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旅游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旅游消费心理是旅游者行为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心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求知心理。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外出旅游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2、猎奇心理。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同学被“关押”在学校里,眼里充斥的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对外面的世界近乎一无所知。上大学之后,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也就萌生了“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3、放松心理。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大学的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长期处在神经紧绷、身心俱疲的状态,对人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而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放松身心的好办法。

4、攀从心理。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在旅游变得越来越时尚,且一些学生率先走出学校,加入旅游大军享受的生活的时候,其他同学自然不甘落后,不管经济是否允许,都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5、访友心理。中学毕业后昔日的好同学各奔东西、遍布大江南北,但那份最真挚的感情却让人难以忘怀,于是到异地的老同学那里叙叙旧,顺便游山玩水一下,况且有人管吃管住,何乐而不为呢?

6、顺从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出游的打算,但是在同学、好友的怂恿和相邀下,也就顺便跟着出去转转了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旅游群体,他们在追求个性,讲求创新和特色的同时,又对旅游产品的价格极其敏感,因此,针对大学生旅游的心理特征,要求旅游企业要制定有大学生特色的营销策略。

1、灵活的开发思路。针对大学生是喜欢个性的特点,旅游产品要灵活、丰富。

(1)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娱、购等项目分别列示,让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形式的包价旅游;

(2)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多种多样的旅游方式需求,应该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在保证旅游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兼具灵活性,可以允许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几种不同的旅游方式,进行自由组合;

(3)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可以根据其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

(1)灵活的旅游产品的组合。吃、住、交通、旅游、娱乐、购物等分别列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的自由,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形式的包;

(2)旅游的多样性。各种大学生旅游需求,应该设计多种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以及确保旅游的多样性也想要的灵活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旅行方式,自由组合。

(3)组织者应灵活。大部分的大学生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大部分在你旅行之前,可以根据其特点,将团体旅游。

2、分层次设计旅游产品。针对大学生每个年级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旅游心理特征,可以分层次设计大学生旅游产品,提供具有年级特色的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1)针对大一的新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还不是很了解,可以采取和学校联合运作,组织开展短程旅游,如城市一日游或两日游,让学生们了解当地的风光,熟悉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

(2)针对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可以推出具有刺激性的探险游、野外生存体验等。

(3)大四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可以设计以就业培训、就业考察、开拓眼界为主题的寒暑假就业游,到知名企业参观工作环境,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过程。

3、分层设计旅游产品。每个年级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旅游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可以分层设计旅游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的品位特色。

(1)针对新生,周围的环境也不是很了解,他们可以去学校和联合行动,组织进行短程旅行,如城市旅游或LiangRiYou,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景,熟悉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2)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渴望追求新知识,而且可以推出令人兴奋的冒险,生存经验,等等。

(3)高级学生更关心就业问题,可以设计为职业培训,就业调查,视觉主题的夏季和冬季假期就业游泳,参观著名的企业工作环境,感觉大气,经验的工作过程

4、多层级价格

大学生的经济实力薄弱,花的钱大部分来父母,少部分来自个人兼职、奖学金。因此,大学生在旅游的时候对旅游的产品的价格比较敏感。但是,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学生又追求个性、创新和变化。针对这个特点,可以把产品分解成若干部分,通过多层次的价格体系吸引大学生旅游者的前往。这一举措既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创新和变化的心理,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又降低了旅游产品的表面价格,让大学生更容易选择。

高校学生是一个特定的旅游消费群体,旅游企业应针对性地进行宣传营销,刺激潜在旅游需求,培育一个有规模、有潜力并稳定增长的客源市场,实现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旅游消费群体,旅游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刺激潜在的旅游需求和培养规模、潜在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实现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旅游消费分析范文6

关键词: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 旅游经济 关系

本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变量选择、基本假设和数据

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本文将旅游经济分别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用各自的恩格尔系数代替。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学术界一致认为恩格尔系数越大,食品支出越高,生活水平越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用旅游消费总额来表示。因此本文存在四个变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CZS)、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NCS)、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额(CZL)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总额(NCL)。由于旅游消费额数值较大,对其进行对数化,以消除数据之间的异方差,并且不影响其线性关系。变量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额(CZL)、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总额(NCL)对数化后分别表示为LCZL、LNCL。

为计量模型的需要,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基于此假设,如果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有促进作用,那么旅游经济发展不会因为发展空间的局限性而限制发展。假设2:旅游经济发展不受微观客体的影响,即任何人生活水平提高,想出去旅游都可以达到目的,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假设3,生活水平提高的空间是无限的,即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采用1994年至2012年我国统计局信息网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如表1。本文采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计量模型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序列为时间序列,并且存在向上趋势,因为可能存在单位根现象。在不差分的情况下,对变量CZS、LCZL、LNCL和NCL进行ADF检验,结果发现结果T检验值与拖尾概率P值均不满足要求,序列不平稳,存在单位根,但是在一阶差分条件下,对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均消除单位根。因此可以对差分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

(二)相关性分析

由于序列都为一阶差分序列,因此可以对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验证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

首先序列CZS与LCZL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见表3。根据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squared为0.6553,拖尾概率P值为0.0000。在一个自变量的前提下,相关系数偏低。

对序列NCS与LNCL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如表4。根据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squared为0.9037,拖尾概率P值为0.0000。模型表现较好,因此二者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

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说明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之间确实存在较强的作用。但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城镇旅游经济的发展明显表现较弱,相关性不强。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序列CZS、LCZL、LNCL和NCS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检测其单向的相关关系,即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检验结果如表5。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恩格系数不是引起农村旅游经济变化的原因的可能性概率是0.0289,农村旅游经济不是引起农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的可能性概率是0.0588,概率都小于0.1,因此在置信水平位10%的条件下,结果显著,因此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越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越快),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城镇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并没有表现出来。据表5所示,二者的格兰杰检验拖尾概率P值均大于0.1,因此因果关系不显著。

(四)脉冲函数分析

由于脉冲函数分析通过VAR模型来预测,因此首先必须根据格兰杰检验结果,只能对LNCL与NCS进行脉冲分析,结果如图1、图2。

根据图1显示,给NCS一个冲击后,LNCL逐渐受到影响,并在第三年影响达到最大值,然后有下降。NCS给LNCL的影响为负值,即给NCS一个正的冲击时,LNCL会降低。根据图2显示,给LNCL一个冲击后,NCS会逐渐受到影响,并在第三年达到最大影响,但是作用在第四年就基本消失。LNCL对NCS的影响也为负影响,即给LNCL一个正的冲击时,NCS会受到负的影响,降低数值。

从脉冲函数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反过来旅游经济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三年,维持时间较短。

恩格尔系数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彼此呈现负作用,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之间彼此呈正向作用,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作用较大,而旅游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持时间较短,作用较小。

(五)结果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格兰杰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根据旅游经济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可以看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生活水平较低时,农村居民没有多余的闲钱进行多余的消费,但生活水平上升时,其有能力进行旅游消费。同时随着收入的不断上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精神消费的要求也会不断上升,而旅游成为精神消费重要的选择。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消费和就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第二,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相关性较弱,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居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限制城镇居民旅游的关键因素不是金钱而是时间限制,因此即使生活水平上升也无法进行更多的旅游消费;观念变化,即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过程中,居民的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对旅游不会增加偏好甚至减少,因此生活水平的上升也无法促进旅游消费,甚至可能会有负作用;旅游消费对于居民来说也有饱和,即人们对旅游的消费能力有限,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再消费,这样即使生活水平上升,对旅游的消费也不会上涨,因此不能再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从我国当前实际来说,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因此造成这种结果最大可能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即第一个原因。

第三,生活水平的上升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大,并且在3年后影响稳定,并持续作用,但是旅游经济对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则表现为短期影响,在3年时达到顶峰但是很快作用会消失,这可能是因为旅游经济增长后,会带来就业从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反应,也就是其增长带来的就业量是有限的,而生活水平的变化则可能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增加对精神产品的需求。

政策建议

第一,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充分挖掘农村旅游市场潜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其对旅游经济的作用较强,因此政企要突破旅游的困局可以从农村着手。但是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看,由于其对旅游的认识不够,许多居民没有参加过一次旅游,因此没有消费的潜在欲望。引导农民消费可以从有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宣传教育,使农村居民意识到旅游的意义;创造消费条件,农村交通等旅游条件有限也是限制农村居民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性优惠引导。

第二,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提高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旅游经济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说明生活水平是限制农村居民进行旅游消费、影响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须大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增长。

第三,完善假期制度。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的相关性较弱,这说经济能力已经不是限制其旅游的关键障碍,因此更多的可能源于时间的限制。城镇居民大多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工作,其外出时间受到我国假期制度的影响。完善假期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假期,增加城镇居民的休闲时间,以促进旅游消费;二是协调假期,改善假期制度,使城镇居民在闲暇的时间便于出行旅游,以促进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刘硕.新形势下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4)

2.张璐.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