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支付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支付背景范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定制公交;服务质量;APP软件
一、 引言
近些年,随着城市居民使用小汽车通勤比例的快速增加,很多城市在工作日高峰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部分使用小汽车通勤和准备购买小汽车的市民也希望寻求使用更舒适的公共交通来解决工作日通勤。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地铁和常规公交等公共交通供给相对不足,早晚高峰时期公交车内拥挤严重,乘客体验不佳,公交满意度较低,在吸引使用小汽车通勤者方面缺乏竞争力。因此,一些公交企业、客运企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利用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收集乘客出行需求信息,开通了定制公交(Customized Bus),以期满足部分市民在工作日高峰时期的出行需求。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目前,关于定制公交概念的表述方式较多,但内涵基本一致。如徐康明等认为定制公交是为出行线路、出行时间等相似的人群提供量身定制的公交服务方式。胡良等认为定制公交是介于常规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公交服务模式。刘涛等认为定制公交是一种全新的需求响应型公交系统,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网络信息平台收集出行需求模式为特定人群,尤其是为通勤者提供高级的、有吸引力的量身定制服务。
定制公交具有“一人一座、一站直达、线路灵活”等优势,适用于出行时间和起讫点相对固定、出行需求相对集中、出行距离适中的客流群体,有利于吸引使用小汽车通勤者转乘公共交通,能够有效满足中国人口众多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机动化需求。王中航等通过实地调查北京“回龙观―中关村”、“天通苑―八角”、“国贸―梨园”等大型社区与就业集中商务区之间的定制公交线路,认为定制公交能够有效对接和替换部分小汽车出行,降低小汽车出行的比例,进而有效减缓交通拥堵及灰霾效应;同时还指出定制公交在发车时间、票价及线路设置等方面仍需做出调整。安健等认为乘客放弃原有出行方式选择定制公交与这一服务所带来的体能消耗与无效在途时间节省呈现较高相关性,乘客愿意支付远高于当前公交票价的费用用于上述两方面的改善。
基于已有文献研究和实践,本文将定制公交定义为:由专业的公交企业、客运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收集乘客出行信息,与乘客协商公交线路、运营时间和票价,解决特定通勤者在工作日高峰时期出行的一种公交服务。与常规公交相比,定制公交在客源市场、定价机制、付费方式、运营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表1)。
三、 深圳定制公交服务供给模式
1. 定制公交服务供给主体。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8月青岛在全国率先开通了2条定制公交线路。随后,北京、济南等城市也相继开通了类似的公交服务,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0个大中城市开通了定制公交。2014年3月,深圳巴士集团开通深圳第一条定制公交线路;5月深圳中南集团获准开通定制公交次。其中,巴士集团是深圳市三家公交专营企业之一,中南集团是一家不具备公交经营资质的客运企业。
2014年8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拟建设网络平台,将零散的出行需求匹配撮合形成包车方案[8]。定制公交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形成包车方案以节约单位人次出行使用的道路面积,但定制公交与传统的旅游包车服务在服务时间、单次收益和服务人群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表2)。与此同时,深圳交委还规定了深圳定制公交的基本开行要求包括:(1)线上预付费用;(2)一人一座、点对点快速直达服务;(3)定制公交的线路与票价由乘客与企业协商确定;(4)车辆装备等级为中级及以上的客运车辆;(6)交通部门对进入平台的企业、车辆进行等级评定和质量考核。
正在深圳交通部门建设全市层面定制公交平台的时候,2014年9月深圳市嗒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嗒嗒巴士”)成立了深圳第一家定制公交网络平台。2015年7月,滴滴出行平台在深圳也推出巴士业务(以下称为“滴滴巴士”),其目的是解决上班族上下班出行难题,主要的目标客户群是年龄段20岁~40岁之间的上班族。从传统的公交企业巴士集团开始提供定制公交服务到客运企业中南集团参与提供定制公交服务,再到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嗒嗒巴士和滴滴巴士主要提供定制公交服务,深圳定制公交服务供给模式在全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 定制公交服务供给模式。从服务供给模式来看,定制公交类似于单位班车,即是指部分企业为方便员工上下班, 在综合考虑员工的上下车地点后开行的通勤线路,具有相对固定的发车时间和行驶线路。但相比于单位班车,定制公交在运营模式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1)定制公交线路由公交企业、客运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开通运营;(2)定制公交的运营时间、起始站点、行驶路线等信息主要基于通过互联网收集;(3)乘客由同一个公司的员工变为由居住在同一交通走廊上的人群(表3)。
在常规公交市场,一般来说只有取得城市公交运营权的企业才有资格开通公交线路,普通的客运企业不具有运营城市公交的资质。但作为相对发达和开放的城市,深圳市政府在定制公交方面表现出来了其改革和包容的一面,规定允许客运企业经营定制公交,即只要获得旅游包车经营权的客运企业都可以进入定制公交市场。因此,深圳客运企业发挥其在旅游包车业务方面的优势、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在打破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成为定制公交服务供给的主体。但三类不同定制公交企业在线路购票方式、票制票价、支付方式、退款流程、开行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表4)。
四、 移动互联网对定制公交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
从表4可知,相比于深圳巴士集团和深圳中南集团,以嗒嗒巴士为代表的互联网定制公交企业在优化提升定制公交运营模式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用了移动互联网和APP软件在打破信息不对称、整合公交运力资源、优化购票服务流程和简化服务监管程序四个方面优化提升了优化提升模式。
1.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破公交信息不对称问题。定制公交打破了长期以来公交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有效解决了供给方难以充分获取需求方诉求的难题。传统的常规公交线路布局方面经常出现客流量大的地方供给不足、客流量小的地方运力浪费等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公交企业在布局公交线路时难以获得精确的乘客需求从而造成公交线路规划不合理。以嗒嗒巴士为代表的定制公交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经过前期量化的出行调查和乘客招募,然后通过线路聚合算法优化公交线路,能够准确地以乘客的需求量为依据开通公交线路,打破了公交服务供给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截至2015年6月,嗒嗒巴士开通的500多个班次中70%是由用户发起设立的。
2. 整合公交运力资源,提高公交系统效率。巴士公交和中南集团主要是依托企业自身的车辆和司机资源提供定制公交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运力的运作效率。但嗒嗒巴士和滴滴巴士则是在更大范围内与具有资质的城市客运企业或汽车租赁公司以包月或包年形式签订用车合作协议,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配置运力资源,对于提升客运市场的运转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6月,嗒嗒巴士已与新国线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客运企业合作,整合城市客运企业在高峰时期的空置运力,用以提供定制公交服务。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全国总共有250万辆巴士,平均每天只有1.5个出行频次,上座率为70%左右。
3. 优化购票服务流程,增加定制公交吸引力。从表4可以看出,嗒嗒巴士在购票方式、购票期限等方面优化了购票流程,使乘客购票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企业具有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能够支撑随时购买日票、在线完成支付和退票等功能,更能体现人性化服务。另外,乘客还可以随时通过APP软件跟踪车辆轨迹动态,缩短候车时长,提高了公交出行的确定性。最后,定制公交APP软件的使用不仅有利于普及定制公交这一新兴公交服务,同时也通过优化定制公交的购票流程以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定制公交出行。
4. 简化服务监管程序,提升定制公交服务质量。在嗒嗒巴士等定制公交APP的多个界面上,乘客均可对线路优化、客户端使用、司机服务、订单费用等问题提出建议。目前,嗒嗒巴士APP的投诉建议模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已经解答的常见问题,包括预订问题、支付问题、乘车问题、退款问题、包车问题、企业支持等6大类34小类问题,乘客可以进行直接查询。另外,乘客还可以根据乘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投诉建议,包括文字和图片等多种形式。这种即时性的乘客服务反馈渠道,不仅有利于增加定制公交企业和司机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同时还能够使乘客体会到更多的人性化服务。
五、 结论与讨论
正如“互联网+交通”思维下出租汽车打车软件在降低空载率、减少私家车上路数量等方面对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影响一样,定制公交也正在通过共享模式改变着城市公交服务供给模式,这种改变是以降低行业的成本,提高市场的生产效率,提升乘客的消费体验为目的。而定制公交服务供给模式的差异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启发应该是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现有包括常规公交在内的整个城市公交系统的效率,以提供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地公交服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甚至是吸引更多的人们放弃小汽车而选乘公共交通,这对于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定制公交服务结合并发挥了传统城市公交服务和长途客运服务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城市公交和长途客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定制公交有效解决了传统巴士公交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精准的乘客出行需求收集技术,显著提高了城市公交服务供给的效率,缓解了城市工作日高峰期通勤交通的压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定制公交使用城市周边闲置的长途客运车辆,降低了客运市场的运力闲置率,缓解了客运企业的运营压力,具有较好的市场效益。
其次,在定制公交改善传统公交服务供给模式的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又进一步优化了定制公交服务供给模式。利用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功能、人性化的APP软件等技术使乘客在查询、购票、乘车、监管等方面更加便捷。这种定制化的公交服务供给模式改变了传统巴士公交服务体验不佳、乘客满意度低等服务质量问题,增加了公共交通在多种交通方式中的竞争力,对于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建设公交都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虽然不少城市开通了定制公交服务,但也出现了一些城市定制公交主体单一,不允许非公交企业提供定制公交服务;部分乘客出行需求空间上过于分散,信息收集处理难度大;前期客流培育难度较大,企业经营亏损严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包括定制公交在内的整个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仍然需要城市政府打破更多的政策障碍,给予公共交通更大的认可度;同时在突破技术门槛,优化公交运营环境,提升公交竞争力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徐丽群.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瓶颈与解决思路[J].现代管理科学,2015,(3):63-65.
[2] 徐康明,李佳玲,冯浚,等.定制公交服务初探[J].城市交通,2013,11(5):24-27.
[3] 胡良,张文杰.定制公交浅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4,(2):72-74.
[4] “定制公交”――高品质多元化的公交服务新模式[J].人民公交,2013,(9):36-37.
[5] 王中航,王如松.北京城市交通适应性管理――以定制公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3):2-8.
移动支付背景范文2
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劳动防护用品经营业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89〕第31号令)结合商业部、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财政部、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全国总工会《关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定点经营的通知》(〔89〕商日联字第156号)的精神,经市有关管理部门共同商议,现将具体实施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营网点的设置
劳动防护用品的零售网点的设置可分两个经营层次:一是专业商店。这类专店可以经营特种和一般性劳动防护用品;二是专业柜台。这类专柜仅限经营一般性劳动防护用品(目录附后)。
劳动防护用品的批发业务由市一商局指定的国营商业批发企业负责统筹安排。
二、经营网点的布局
本着既方便购买,又有利于控制集团消费,便于管理的原则,城近郊区的经营网点以国营商业为主,远郊区县城镇的经营网点以供销社为主。
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企业可以自销本厂的自产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设立的自产产品零售门市部,应纳入劳动防护用品行业管理范围。
三、为解决这次未批准经营防护用品单位的库存问题,市政府〔89〕31号令第八条,推迟到1991年10月1日起执行。处理不完的商品由企业自己负责解决。
四、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必须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和使用专用发票。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按市税务局〔89〕市税征字第978号通知规定执行。
远郊区县城镇以下,供销社系统需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零售网点,只限经营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其经营许可证的申报和领取由各远郊区县供销社负责办理,由市一商局按有关规定审核批准。
五、使用单位需要到外地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必须经市一商局、市劳动局批准,到劳动部门指定的生产单位购买。
一般性劳动防护用品目录
1.布制圆顶帽
2.布制女工帽
3.布制大夫帽
4.布制护士帽
5.布制炊事帽
6.布制遮阳帽
7.纱布口罩
8.风镜
9.各种面料防肮脏工作服
10.各种面料防绞碾工作服
11.各种面料防磨损工作服
12.各种面料防磨损背带裤
13.各种面料防绞碾背带裤
14.各种面料防肮脏背带裤
16.各种面料防污染大衣
17.各种面料防尘、防污染反穿衣
18.防菌卫生工作服
19.各种面料防菌卫生反穿衣
20.防菌卫生大褂
21.各种面料围裙
22.各种面料套袖
23.垫肩
24.披肩布
25.各种面料棉工作服
26.各种面料棉长大衣
27.各种面料棉短大衣
28.各种面料皮长大衣
29.各种面料皮短大衣
30.各种面料皮工作服
31.各种面料皮背心
32.各种面料棉背心
33.各种面料皮马裤
34.各种面料皮套裤
35.各种面料人造毛皮工作服
36.各种面料人造毛皮大衣
37.各种面料人造毛皮短大衣
38.绒衣裤
39.布五指手套
40.线手套
41.防寒棉手套
42.各种面料毛皮防寒手套
43.纺织女工鞋
44.护士鞋
45.皮鞋盖
46.帆布鞋盖
47.布绑腿
48.电工工具袋
49.木工工具袋
50.瓦工工具袋
51.单胶长雨衣
52.男轻便鞋
53.女轻便鞋
54.彩色轻便鞋
55.一般布胶鞋
56.毛巾
57.肥皂(含洗衣粉)
北京市劳动防护用品经营业管理办公室
移动支付背景范文3
电梯运行管理规范化达标服务活动已在房地局系统全面展开,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为使创建工作实现阶段性目标,市局党委要求各单位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1998年内各区房地局电梯运行管理规范化服务要100%达标。为此市局特做如下通知:
一、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专业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搞好达标工作。
二、各单位要按《电梯管理规范化服务达标标准》的要求,制定各级岗位责任制及有关电梯运行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如:电梯运行管理制度、电梯运行工作标准、电梯司机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办法等。
三、在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培训。对岗位职责的知晓率达到98%,执行率达到95%。
移动支付背景范文4
[关键词]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应用场景
[DOI]10.13939/ki.zgsc.2017.09.217
1 研究背景: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移动支付也获得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中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人。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增长,互联网得以快速发展,我国移动支付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中国,2012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只有0.14万亿元,2015年达到9.31万亿元,总共增长了60多倍。
央行的2016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业务共61.37亿笔,同比增长168%。处理金额总共达到590.95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占29.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可以说,移动支付业务在支付体系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可能性。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购买流程趋于简单化,生活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商家而言,则扩大了顾客规模,简化了收费程序,促进了商业效率提升。
移动支付要能够顺利完成,需要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设备终端提供商和最终用户共同配合。这就为移动支付平台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牢牢占据前两名。在2015年,支付宝市场份额就已达到47.5%,微信支付则占20%。
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是常见的支付工具,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笔者接下来便针对支付宝和微信的差异性做对比分析。
2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初步对比分析
从支付宝的界面设计来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支付。
微信支付在2013年正式上线,依托于本身就已经有庞大用户量的微信App。由于微信本身是社交软件,用户活跃度高,因而在用户黏性上具有天然优势。目前,很多网民通过微信和亲戚、朋友保持着实时通信,而且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同样地,微信支付的这些特征表现得也很明显。
下面本文将从背景、交易频率等方面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
从背景上来看,支付宝属于阿里旗下,是一款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支付宝的核心竞争力是深耕于购物人群,从淘宝到天猫再到其他大的购物平台,为实现从商品浏览到支付提供很好的便捷性和保障性,因此核心用户的忠诚度和用户黏性是支付宝最大的优势。微信支付始于社交软件。微信碛信哟蟮挠没群,可以说是微信支付的最大优势之一。
从交易频率上来看,微信的交易频率比支付宝高得多。据经典网调查发现,微信的交易频率是支付宝交易频率的五倍。
3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的差异性
基于不同的背景和功能设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既有其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日常转账的应用场景中,支付宝更适用严肃正式的场合,微信则更适合熟人化和亲密化的场景。
支付宝本身作为一款支付软件,功能自然以支付为主,自2004年上线至今,支付宝凭借淘宝和天猫两大线上交易平台,成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龙头。当涉及陌生人转账,以及网上购物时,人们总会通过支付宝进行大小额度不同的交易,不同于微信的红包应用,直接明了的转账方式,更受人们青睐。每当涉及陌生人交易时,人们总是想最大限度地保密自己的个人信息,从而专用更正式的支付宝而不是微信。相比于微信支付而言,支付宝更像一种严肃的支付软件,适合正式场合的转账。
微信本身作为一款交际软件,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人群,基于庞大的用户数量,微信支付的发展,更加迅速,继支付宝之后,逐渐成为了移动支付行业的第二龙头。据对18~30岁的用户调查发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有较大的不同。当朋友亲戚之间需要转账时,人们更倾向于打开微信,通过发红包的方式来进行小金额转账,通过直接转账的方式进行大额度转账。原因是他们觉得打开微信要比打开支付宝快,而且通过聊天界面转账要方便得多。相比于支付宝而言,微信支付显得更加亲密化、熟人化。
从本身属性上来说,支付宝的支付属性更强,而微信的社交属性更强一些,这和它们本身的市场定位有关,反过来又在消费者心中造成了不同的品牌形象。由于支付宝天然支付属性,因而消费者在严肃的线上支付、线上交易的场景中更喜欢使用支付宝。支付宝借助淘宝、天猫这两个大平台,凭借商品的多样性吸引了大批顾客,所以严格说来,当消费者用支付宝进行消费支付时,他的身份是一名顾客。
微信是从社交软件起家的,微信支付一开始面对的也是微信用户。调查发现,64%的微信支付是以发红包的形式发出去的,只有36%来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交易、购物。由此可见,微信支付更多的是娱乐用途,人们在用微信支付时,大多是作为一名娱乐者进行消费。
在线上购物的应用场景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线上支付手段,分别和阿里系和京东购物达成了支付合作。一个交易平台的广泛与否直接影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发展。由于阿里的线上平台市场份额高于京东,因而支付宝在网购支付上显然要强于微信支付。
2014―2015年我国B2C购物网站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4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于在应用场合上的差异性带来的深远影响
支付宝和微信都在力图保持自己在支付业务上的优势地位。为了抢夺用户,二者势必会推出更适用于消费者的营销方式,开发最方便的功能。对于消费者来说,生活娱乐中可用微信支付发送红包,小额度充值话费、流量、转账,在刷完朋友圈时,便可轻松地做一点小额度交易,而不需更换界面App,简单又方便。每当想要网上购物时,打开淘宝线上交易平台,凭借支付宝,便完成了自己所需要的交易。
对商家而言,如今的商家完全可以通过支付宝的口碑界面来进行店面推广,减少了广告费用,而且在支付时要明显地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有利于店面的发展。很多商家通过微信开展公众号,进行活动推广,从而吸引了大批顾客前来消费,支付宝与微信的存在使得商家以更小的投入获取了更大的利益。
对传统银行业来讲,如今的线上交易使得人们从银行卡转向了移动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银行却陷入了困境。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对传统银行的利益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果阿里凭借支付宝就此建立阿里商行,许多商业银行都会面临极大的困境。同样地,微信界面推出的理财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抢走一部分理财用户。但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和银行业之间同在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当中,双方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合作关系。如何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中良好发展,是值得传统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共同商讨的事情。
5 研究结论
日常购物几乎已经离不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于不同的背景、市场定位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支付宝的支付属性更强,而微信支付的社交属性更强。由于不同的属性和市场定位,支付宝和微信在应用场景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支付宝更适用于与陌生人之间的转账场合,更严肃正式。微信支付更适用于熟人之间,更具有亲密性和私人性。这样的差异性可能会带来二者的市场分化,各自在适合的场景中纵深发展;也有可能让二者互相模仿,最终趋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趋向究竟如何,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虞楚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模式与定价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移动支付背景范文5
移动支付市场呈现群雄争霸局面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突飞猛进。据比达咨询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40261.1亿元,环比增速24.%。预计2015年下半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1763.8亿元,环比增速将达28.6%。
随着移动支付规模的扩大,移动支付市场百家争鸣。通信运营商、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等各路诸候纷纷涌入,目前形成了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百度钱包、翼支付位居前五,快钱、平安付、易宝支付、京东钱包、连连支付奋起直追的群雄争霸格局。
可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成就了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翼支付等在内的各路巨头布局移动支付使用场景,并通过奖励、返券等方式鼓励用户尝试新业务也快速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
同时,移动支付快速增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习惯从PC端逐渐迁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提升至88.9%。其中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2. 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可以说,手机用户规模急剧增长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扩大。
移动支付从入口向生态圈演变
目前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业务形态正逐步从单纯的支付向互联网金融理财、消费等方向转变,移动支付可信生态圈格局初步形成。
实际上从前五强发展的表现来看,其性也较为突出,那就是都在加强移动支付金融生态圈布局。这其中,在金融应用场景重合的领域争夺尤为激烈。以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为例,从电子红包和打车补贴短兵相接,到城市服务和便利店跑马圈地,再到商超领域对攻战,微佶和支付宝频繁“撞车”进行金融应用场景的争夺。
但在巨头金融生态圈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大巨头各其特点和优势。支付宝背靠阿里巴巴控制的旗下两个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具有天然的支付场景、品牌渗透相对成熟优势。财付通则以微信、QQ强大的社交用户作为根基,通过服务号、微信支付、摇周边和微信卡包等开发的移动开放平台,利用社交生态推动线下,拓展支付丰富应用场景。百度钱包刚整合百度全系的搜索、分发、LBS、团购、视频等优质平台资源嫁接百度钱包,在电影票、机票、旅游门票等票务市场和公交充值、拼车以及外卖市场切入构建庞大的生态圈。
在移动支付生态圈的构建中,除了BAT三巨头外,翼支付也不容忽视。与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翼支付背后的中国电信拥有超过3亿的手机端实体通信用户,这为翼支付通过带有NFC的UIM卡来达到移动支付功能的普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据显示,翼支付已经发展了1.5亿个人账户用户和近40万的企业用户。目前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增多,翼支付生态圈已初步形成:在消费支付方面,翼支付可以提供从线上水电煤气费缴纳到线下乘公交、地铁以及商超购物的移动支付服务:互联网理财方面,添益宝不仅提供有稳健的货币基金理财,还有指数基金等进取型理财产品:天翼贷服务则为电信产业链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在征信管理方面,“橙信分”征信业务,“橙分期”消费金融产品也已面市。翼支付已形成了支付、020综合服务、理财、融资、产业链、征信等多业条线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完善移动支付生态场景拓展是关键
艾瑞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移动支付创造了新的使用场景,也使用户对移动支付和多种支付场景产生了理念化的新关联。目前消费者的用户黏性已经初步形成,使得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不断攀升,人们不会为了使用支付而去购物,而是在某个具体的消费场景里用到支付。未来要让用户养成习惯,并形成实际的支付转换,需要继续拓宽应用场景,进一步刺激人们在线下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工具,借此提高用户的粘合度。可以预见,未来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翼支付等企业均会继续抢占线下的支付场景,无论是打车、餐饮、商超,还是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更多的实体场景将能接受移动支付的付款方式。
移动支付背景范文6
关键词:移动支付 运营模式 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27-03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不断发展,手机的逐渐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金融支付手段的局限性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移动支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业务涉及面广泛,是一个融合各个相关行业的新产业,商机无限的同时需要行业间的合作才能成功。但同时应当注意到,移动支付在国内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其运营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竞争无序的特点,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对现存的各种运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满足用户需求、平衡各参与方利益且具有发展前景的运营模式。
一、移动支付业务的定义和分类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技术实现模式也多样化,到目前为止,移动支付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准确定义。根据移动支付的一些基本特征,从广义上讲,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手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广域网)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到接收方转移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从狭义上讲,移动支付的支付终端仅限于手机。本文主要集中于通过手机完成支付行为的分析。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分类,在安全性、支付成本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应用领域具有一定差异,最终支付的实现模式也各有不同。
第一,根据交易过程中是否有商品或服务的传递,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交易性支付和非交易性支付。
第二,根据基于账户的不同,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基于银行卡账户的移动支付和基于专有账户的移动支付。例如,目前中国银联开展的移动支付以及部分商业银行推广的手机银行就属于基于银行卡的移动支付,而移动运营商的小额支付主要是基于手机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
第三,根据是否事先指定受付方,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定向支付和非定向支付。例如,手机话费的支付属于定向支付,手机购物就属于非定向支付。
第四,根据支付方与受付方是否见面,移动支付可以分为移动远程支付和移动现场支付。例如,通过手机购买数字化产品就是移动远程支付,在自动售货机处购买饮料、支付停车费或加油费等就属于移动现场支付。
第五,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大额支付、小额支付和微支付。在不同的国家大额支付、小额支付和微支付的划分标准有所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各国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也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海外该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的移动支付以微小支付和小额支付为主,采用的支付方式包括以下三种:通过手机话费账户支付、从用户信用卡或借记卡账户支付、以手机作为电子钱包。
二、移动支付业务的流程
移动支付的交易过程至少包含四个当事方:用户、商家、发行方及收款方。与传统的付款方式不同的是,整个交易过程是基于移动网络进行的。所以对于移动支付来说,网络提供商作为主要的当事方,其作用贯穿于整个移动支付的交易过程。如下图所示,发行方通过银行账户为用户提供支付能力,发行方主要是金融机构;收款方根据具体的支付平台不同,可以是商家、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商等。
交易凭证包括账户信息、账户密码以及各种数字安全证书。交易的细节信息由网络提供商负责传递。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中,交易的细节信息利用基于浏览器的协议如WAP和HTML,或者信息系统如SMS和USSD进行传递;在接触式移动支付中,交易的细节信息可以通过红外、蓝牙或RFID等进行传递。
三、移动支付的四种运营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
优点:移动运营商拥有对移动用户及其话费账户、手机厂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强大控制力,并凭借这种资源优势在现阶段掌握了与商业银行或银联合作的话语权。
劣势: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最明显的劣势就是缺乏具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和业务流程、财务制度、风险控制等金融行业的运营经验。其次,就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来看,这种模式的发展面临较多限制:一方面,话费账户每月有最高消费额度限制,这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额度需求;另一方面,话费账户的目标客户群多为后付费用户,而乐于尝试新业务的年轻群体多为预付费用户。另外,话费账户的支付成本高,结算周期较慢。再次,就基于银行账户或银行专业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来看,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变成纯粹的通道提供商,失去产业发展的话语权。最后发生大额交易可能与国家金融政策发生抵触,运营商需承担部分金融机构的责任。
(二)银行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该模式下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
优点:该运营模式下银行的资本实力、营业网点规模和分布、营销宣传等方面比较强,仅把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当作一种类似互联网的信息通道,而且不受其他各方的制约,可以灵活开展支付业务。
劣势:该运营模式下移动支付业务不能够实现跨行互联互通,各银行只能为自己用户提供服务。另外如果不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持卡人若要实现银行卡的个人化,就只能本人亲自到不同银行的柜台办理。
(三)中国银联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中国银联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机构的各种支付卡,实现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通过中国银联的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实现跨银行移动支付服务。
优点:该运营模式下中国银联的最大优势在于联结各发卡行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同时,中国银联拥有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可以向行业客户和重要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增加中国银联对商户的吸引力。另外该业务模式下移动运营商、银行和中国银联之间权责明确,提高了商务运作效率,简化了其他环节之间关系。
劣势:首先中国银联的产业定位使其无法直接掌握持卡人资源和商户资源,尽管他们都是中国银联的最终用户,但是,作为转接机构的中国银联并不拥有对这两个市场的直接影响力。其次,银联的体制使其不能和银行结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中国银联的股东中,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处于控股地位。同时,中国银联人事任免等主要事务基本上由央行决定,因此长期以来,中国银联更像是一个政府机构。这种体制设计产生的一个重大负面影响就是,中国银联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较弱。再次,中国银联的资本实力较弱。对于初期需要较大投入的移动支付业务,中国银联仅仅依靠自身的实力难以推动市场的前进。
(四)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的模式
该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来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和信用管理,使交易能够顺利、正常进行,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优点:通过优势互补来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带动上游和下游企业健康运营,同时银行不需要支付巨额资金给移动运营商。
劣势:该运营模式中的竞争仅仅是一对一的关系,即移动运营商只能与某一个银行的信用卡号进行绑定,无法实现跨行支付。另外,不同银行的接口标准不同,运营商与不同的银行合作会造成成本增加。
四、主要参与方独立运营的可能性分析
(一)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难以单独经营移动支付业务
首先,我国移动用户众多,如果所有移动用户都使用手机购买商品,商业银行都将面临着过于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银行不会同意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其次,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移动支付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再次,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收入,基于预付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受到金融监管。
(二)中国银联不能独立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中国银联不直接掌控用户和终端,而是通过合作者间接影响,同时,中国银联不直接掌握收单网络,没有做到从网络终端到转接核心的全网控制,只是控制支付网络的转接部分。由于没有全网控制的统一网络,没有直接的客户资源,中国银联也就难以直接地、大规模地将服务和商户资源导入到这个平台上,而必须通过各类合作者间接地接入。
(三)银行不会单独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银行独自经营移动支付业务需要在技术研发、设备采购上进行巨额投入,在未能看到明显的利润回报之前,银行仅仅将移动支付作为传统业务的补充及增加客户粘性的一种手段。而且,银行的业务重点在于向客户或商户提供金融业务,而不是支付服务,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出现以某个或某几个银行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目前在世界上也没有出现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
五、移动支付运营模式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