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学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学发展史范文1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和谐医院建设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不动摇,创建医院发展文化
三年来我院坚持抢抓机遇求发展,着力把握医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医院有了巨大的发展。靠发展实现了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要求;靠发展增强了医院综合实力,实现了医院振兴;靠发展坚持医院各个方面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还是靠发展,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2007年3月28日成功地托管了南京市第三医院,使之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院,实现了医院规模的优质扩大,为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打开了绿色通道。经过二年多的建设和改造,儿科和妇产科整体搬迁东院后拓宽了医院多个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儿科由过去的1个病区发展为独立的儿童医学中心,设置了4个病区,并在2008年成功开展了十多例小儿心脏手术,儿童医学中心已经发展为儿童医院于2009年7月成功挂牌;肾病医学中心在东院建立了仅次于总医院规模具有75张床位的透析中心,受到服务的病人由几十个发展到二百多个病人;眼视光中心整合了东院和本部的门诊和病房,达到了无缝对接一条龙服务,规模扩大成了有完整病区建制的独立专科;妇产科整体搬迁在东院打造出集服务、管理、业务一流的妇女医疗保健中心,并设置VIP高档病床;一个崭新的皮肤激光美容中心已经服务于广大的患者并有了长足的进步;东院的病床数由托管初实际开放100张左右发展到现在超过300张,且床位使用率稳定在100%以上,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消化医学中心在本部由1个病区扩为2个病区基础上,拓展了消化医学领域的医疗创新和研究,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有举足轻重的席位;我院建立了高平台的中心实验室,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发展项目;肿瘤内科获得南医大校重点学科,胸心外科开展了近百例心脏手术,填补了医院空白;在2008年和2009年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共1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5项,SCI论文18篇,核心期刊论文439篇,科研和取得了我院发展史上空前的好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南医大实习中期教学检查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卫生厅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院本部的病床数由500张发展到690张,床位使用率在98%以上,经常超过100%。东院和本部的病人数经常保持在1100名以上。我们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一方面通过引进人才,提高技术实力来推进医院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医院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院工作,使医院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能力。前年我们成功创建了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卫生部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今年9月创建“三甲”医院获得成功,这一里程碑意义的硕果,为创建“三甲”基本现代化打下了坚实而雄厚的基础,也为跨越发展拓宽了绿色通道和确定了前程似锦的发展蓝图。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员工为本,切实创建医院发展文化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营造医患相互诚信的人文环境,把诚信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1],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就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工作的优劣,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为病人着想,尊重、关爱、方便病人,切实解决好群众就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服务文化。我院连续多年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方面,开展了以“感动病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开展“满意窗口”服务竞赛活动;开展党员配戴党徽示范岗活动;开展“爱心使者”和“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建立联系人制度,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临床交班;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工人先锋号”等争先创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显著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使患者感受到了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医院精神“至精至诚至善至爱”体现,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坚持“以人为本”,另一方面要以医护员工为本,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优化发展医院医疗事业平台[2],创造让医护员工舒心、满意、和谐的工作氛围,把员工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在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方面,大力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开展院训、医院精神的征集讨论确定活动,医院近三年每年元旦、国庆举行升国旗仪式,全院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自发参与,极大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力度;制作具有院训、院徽的信封、纸杯;开展评选医院十件大事等,增强了职工的自信心,弘扬了医院发展文化的精神。举办各类干部管理培训班,聘请国内外知名人士进行医院文化、服务、管理、安全等多方面专题讲座,职工服务礼仪培训班,选送临床业务骨干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和护士长轮岗,促进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推进持续创建医院发展文化
医院三年多来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既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也是继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建设了医院发展文化,在发挥医院发展文化作用中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及时完善确定发展思路,为创建医院发展文化赋予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基调。在近三年的医院职代会上,逐步完善了医院的发展思路是“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三年、四大任务”,这是经过几年艰苦实践并反复调查研究提出的,切合医院发展实际,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大大加快了建设医院发展文化的速度。
(二)2009年3月起参加第二批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医院发展和建设医院发展文化插上了翅膀。医院党政组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发现问题,查找弱项,形成共识,迅速采取积极举措,为创建医院发展文化筑基加柱。
1、针对查找出的当前制约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院、科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兼顾能力,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广开言路,转变作风,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真心实意为医院发展谋划。2、努力破解制约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检查梳理医疗科研现状,找出不足或短板,充分利用医疗科研等技术合作平台,提高我院医疗技术含量,完成拾遗补缺;加强学科建设,尤其是优势学科的建设,努力创建省内领先品牌;加强与南医大和其他附属医院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病源,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医院科研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建立门诊VIP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建立年轻医生门诊能力培养机制,增加医院门诊量;建立吸引人才、鼓励科研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吸引留住并用好人才的实质性工作;营造严谨治学的学风,培养造就一种富有人文底蕴的医院精神。3、加强医院人文精神和学术氛围,培养医疗临床科研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开拓科研视野,力争在科技创新中有所突破。今年聘请了省内各大医院著名专家为全体医务人员做“学看病”系列讲课,培养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名医、大家形象。倡导各科室各专业要主动努力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容忍不同思路、多种风格的学术争议,创造宽松环境让各类人才发挥最大作用,以建成学习型服务型人文医院。4、创新医院服务亮点,让细节体现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也能反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效果。医护员工在和患者接触时,都要注意说话语气、态度和脸部表情等细微动作;建立全员培训机制,加强全院职工的多层次培训;在部分病区开展无陪护试点工作,更好的提高医院管理水准;建立后勤服务中心,使社会化服务走在前面;加强护工管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护工队伍;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医院快速发展。建立医院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保证了院区内各级组织的统一和协调一致。5、抓住医药体制改革机遇,加快医院发展,科学规划医院发展,突破固有发展思维,“南扩工程”从启动、立项、批准、动迁,进展速度惊人,尽早再建一栋新楼,主要用于特色学科、教学、科研等整体建设,推动医院可持续良性发展;继往开来,今年成功创建“三甲”医院,既奠定了医院在医改中所处的进取地位,也规定了正确地发展方向,更为医院发展文化建设创造好了最佳时机。
总之,我们只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根本方法,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就能把医院发展文化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就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永远前进在辉煌发展大道上。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作者简介:蔡玉坤,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
参考文献:
免疫学发展史范文2
选择: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智力是完全相同的,当他们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导致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教师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尽可能地增加学习过程的选择性,才能为学习者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1.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它取决于学习者的认知取向,因此,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式去展开学习,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对教师规定的学习方式,一些学生如鱼得水,一些学生无所适从,一些学生消极观望,导致有效学习时间流失和浪费。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或与老师合作解决问题,从而使指令性的学习活动转变为自主性的探索活动。
2.选择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倾向不同,因此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应是个性化的。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提供实践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在自制打击乐器表现一种音乐场景的音乐活动中,有的学生用空饮料瓶制作乐器,有的拿来家里的碗筷进行敲打,有的还用牛皮纸代表下雨声……在这些另类的创作中证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
合作:发展不同个体的智力强项。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强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优秀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个人有多么的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一个人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用发展的眼光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智力强项。
在歌曲教学《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的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把学生根据其性格特点的差异分成小组,如喜欢舞蹈的同学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对歌曲的理解,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用画笔表达歌曲的意境,歌声嘹亮的同学可以用他美妙的歌声表达他内心深处对老师深深的敬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不再为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感到羞愧难当,而是为自己因超越他人的才能为小组争光而感到自信和骄傲,合作活动的展开成为发展个体智力强项、开发个体差异的动态过程。
交流:促进不同个体的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处于同一问题情境中的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常常会出现认知的误区和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曲调编创活动中,我让学生进行交流,利用所学知识编创四小节旋律。尽管学生的编创不尽完美,甚至有的根本无法演唱,但是,学生的创作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有的学生则创作出了令教师刮目相看的作品,不仅曲调优美而且结构严谨,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差异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在这里,教师并没有特别关注“哪种方法最好”,因为对于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是致力于通过交流把各种差异资源充分地发掘出来,使其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评价:激励不同个体享受成功。
评价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能产生出激励作用的评价应该是个性化的,如将“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很好”送给外向型的学生,用“你讲的很有道理,请大声介绍给你的伙伴”来鼓励那些内向型的学生。当然,课堂中的评价不仅发生在师生之间,更发生在生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评、互评本身就是一种个性的张扬。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引导不同个体沿着自己的智力强项去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每个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促使其将自己优势领域中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并使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发展:教师今后的努力方向。
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差异意识,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发展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激励奋进的职业情感和人格魅力,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
免疫学发展史范文3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
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住房公积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拓宽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因为各地发展不平衡,住房公积金制度不能惠及到各城镇角落,因此,要继续扩大归集面,从而扩大受益人群,同时要及时创新担保方式,进一步探索有效的促缴方式和手段,逐步向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拓展,努力做到应建尽建、应缴尽缴。通过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力度,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更多的职工有条件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贷款。
(二)加大力度,支持职工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近年来,由于各地区县一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大,全力推进县一级管理部个贷业务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各县的广大职工了解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优惠政策。另外,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放款力度,提高县级管理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审批机制,缩短贷款办理时限,提升服务质量,使各县个贷发放量成为新的增长点,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要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把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重点是要逐步改善业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升信息系统质量,增强软件的智能审办和统计分析功能,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保证资金安全。
(四)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做好本职工作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切实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机械服务为人性化服务,从细节入手,找出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文明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使服务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就一定能使住房公积金制度得到更好的实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研究,要重视培养和充实一大批从事住房公积金工作的专业人员,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出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减轻这部分职工的还款压力。另外,在住房公积金支取方面,也要及时调整提取政策,让广大职工受益,特别是为中低收入职工解决住房困难提供帮助。
(三)认真吸收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进一步简化贷款、支取程序和手续,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一切为方便职工着想,一切为方便职工工作。以职工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营造住房公积金事业干净健康的环境。
三、突出特色抓创新,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公积金改革创新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结合我市住房公积金实际,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经公积金管委会同意,进一步放宽了贷款条件。贷款最高限额提高到40万元,同时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缩短贷款审批时限,增加银行贷款办理网点,采用“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出台了多项激励机制,调动内部职工参与贷款发放,实现了中心职工“人人宣传个贷,人人参与个贷,人人服务个贷”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人员深入职工单位、售楼部等贷款一线,现场受理业务,办理审批,为职工提供了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我中心建立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分级核算、统一运作”的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系统软件,建成一个先进完善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职工,积极探索,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开辟了电话语音查询、数据分析、逐月还贷、资金监控、OA办公、触摸屏查询以及装修贷款6项业务管理系统,使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还有效防范了资金运营风险,信息化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启用个贷服务大厅和归集提取服务大厅,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一次性办结”的全新工作模式,并且实行手续内部传递,缩短审批时限,并将6家银行和担保公司集中在大厅,无论是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提取,还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均可在服务大厅内一次性办结。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服务大斤承诺,周六、周日照常办公。同时做到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只要有业务办理,可无限制延长工作时间,做到当日受理的业务,当日审批完毕,全力为各单位和广大职工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为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的职工提供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深受职工好评。
免疫学发展史范文4
关键词:体育 体质
1.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健美乐为宗旨
学校体育改革,若从管理学角度思考,应包括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其调控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部内容。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其典型见证是,人均接受16—19年学校教育的高校教师们身上反映出来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很是一般: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用从小学到大学都曾学习过的跳高、跳远、推铅球等运动技能坚持锻炼身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虽 然符合国有社会需要—办学校—育人,但却又与学生个人需要—求学—生活并不完全一致。且影响学生成才的因素很多,几乎涉及到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限于体育的本质与功能,学校体育不可能单独承担或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由此看来,将“技能”、“体质”和“人才”单独作为学校体育目标都存偏颇,或不需要,或不可能实现。事实上,国内外早已提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观点,揭示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都不应把目光仅仅盯在学生由学校毕业即所谓成才上,而应该为学生们的终身服务。因此,只有突破学校体育的“阶段”框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才有可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思考并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健”是根本,是人类从事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美”和“乐”的首要前提条件,包括了健身、健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即是说,一个经常工作、生活、娱乐的身体活动,动作正确、熟练、省力、优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时时处处显得很有朝气,充满活力;能长时间学习或工作效率高,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健康与长寿。这才是“健”的基本含义,从事体育的首要追求。相比之下,运动场上逞“英豪”,文化学习没精打彩,成绩低劣:比赛夺奖牌,而身体“五劳七伤”,甚至早天,显然失去了“健”的本义,不是体育所追求的目标。
2.体育课程建设应以健美乐为主线
以往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始终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束缚。其主要表现有:教材选编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一跑到底”、“一跳到底”、“一投到底”、“一滚到底”;学校体育工作,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比赛夺标,并以此论英雄成败,而忽视体育教学,不少学校连“法定”体育课也不能保证,学生群体活动更是流于形式;场地器材设施,按竞技运动项目训练比赛需要构建,追求“标准化”,如此等 等,似乎学校体育就是竞技运动,离开了竞技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再也找不到内容。但“照此办理”几十年,我国学校体育既无新的起色,更无特色。且学校群体活动经常性以及学生体质几乎每况愈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作法”不能反映学校体育实质,不是学校体育的本义,学生需要,又是学校不可能做得到的。例如将竞技运动中跑、跳、投项目始终列为大、中、小学的基本教材,而花了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学生学了十几年,可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不用;即使在校期间,如果不是强行组织,课余时间内又有几个学生运用它来锻炼身体。
任何学科,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其内容、形式、层次上有着明显差异,为什么体育学科就没有,是不能还是不愿作这些方面的区分。要求学校构建“标准化”场地设施,又是否必要与可能。例如仅湖南有序号的中学就有6048所,在“标准化”口号下,就该建6048个标准的400米环形田径场,须知该占用多少土地,而我国并非真是那么地大。标准田径场上沙坑1—2个,又能否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又如标准篮球场,按国内外使用惯例,一般只容纳10—15人比赛训练,比照这下,2000名学生的学校,也是否该建100个以上篮球场。更有甚者,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到职业篮球队一律必须使用高3.05m的球篮,
显然很不合理。若“扣篮”是一种高效得分技术,而普通学生望尘莫及,就是体育专业学生也是一筹莫展。为什么不可以降低篮框高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获得享受与体验。所以如此,显然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它们是竞技运动项目,有国际比赛,更因“长官意志”强令学校学生执行。实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
3.实施学校体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免疫学发展史范文5
一、科学发展观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的较快的稳定的增长,既要坚持体制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还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必须保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是要健全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秩序,这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只有健全和完善市场秩序,才能为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勤劳经营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能促进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以及效率提高。否则,企业就会产生各种形式的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合法经营的生产者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收益和回报,而采取非法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生产者就会受到鼓励,假冒伪劣产品就会充斥于市场,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更无从谈起。因此,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市场秩序的建设。从国际实践上看,大多数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它们的经济法制健全、市场秩序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入困境,和缺乏一个好的市场秩序也不无关系。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秩序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得经济增长和发展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制度基础。经济的波动幅度明显缩小,显示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举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在2005年之前较长时期里,我国的证券市场很不规范,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把它称为“不规范的赌场”,令广大投资者望而却步,市场很不景气,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协调。而经过几年的改革和治理整顿,市场秩序有了很明显的好转,投资者信心受到鼓励,市场交易趋于活跃。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秩序,才能调动广大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经济顺利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在这个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工商行政部门在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督管理,制止违法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各类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和公平的消费环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查处,为消费者购买优质产品提供必要的条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广告的监管和违法广告的查处,确保消费者获得正确的消费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查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和违法违章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消费者才能够顺利地享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惠,才能够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否则,如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那么,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而实际上,在一个消费者合法权益经常受到损害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也必然会受到压抑,消费需求无法正常增长,经济增长自然就会受到制约。在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但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各种市场主体的准入资格的审查和监管,通过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可以使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得到保护,有利于市场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是各种市场主体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创新,才能够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否则,如果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的顺利发展就很困难,市场交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社会资源就会出现严重的浪费,经济的顺利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容之一,应当得到充分重视。
二、如何认识和坚持“四个统一”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坚持“四个统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市场监管,不断健全和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准入的监管,确认市场竞争主体的资格;通过对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交易活动公平有序进行。市场监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重要的经济职能之一。只有市场监管有效实施,才能保证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的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对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市场监管本身并不是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市场监管是实现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手段和条件。我们不能就监管论监管,不能脱离政府经济工作的大局讨论监管。而应当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市场监管。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辨证关系,使监管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正如周局长指出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更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目标一致,相辅相成。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放松管理、不讲规范,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最终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工商行政监管的过程。就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要正确处理监管与维权、监管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努力在监管执法中体现对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努力通过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调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要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坚持依法行政的关系,按法办事,依法监管”。可以说,“四个统一”全面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关系,是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的理论提炼。
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四个统一”,关键是要不断深
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登记、维护公平交易、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和消费者保护等各方面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四个统一”,还要积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解决目前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些制度或规定,为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条件。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改善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商标行政保护工作、治理商业贿赂和打击传销专项行动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积极推进了机制创新,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
从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来看,我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按照“四个统一”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改进企业登记和营业登记工作。为各类市场主体的产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特别是要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在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收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现有的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制度中,还有哪些不利于创业和经营的规定,进一步了解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对现有登记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推进企业登记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免疫学发展史范文6
[论文摘要]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序列的高端,更承载着社会创新前进的重任。中国高等教育历经近十年大众化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日益显露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各高等院校只有直面差距、反省不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报告对教育工作的论述有几个突出点:一是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二是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三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四是强调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五是进一步明确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无疑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我们认为,要实现高等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发展差距,增强忧患意识。为什么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什么样的忧患意识?这是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增强忧患意识
所谓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它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忧患意识可贵就可贵在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它时刻提醒我们,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纵向比较,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步人了规模快速扩张阶段,高等院校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高校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学总人数超过2500万,毛入学率达到22%,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布局结构,在大众化过程中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实现大学、学院、高职高专、全日制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独立学院、民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各种非学历证书教育、自学考试等并存互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已被打破。
但横向比较,国内高校发展水平与世界高水平大学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各高校自身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校盲目扩张,贪大求全,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估计,对潜在的危机缺乏预见和防备,对存在的发展差距和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和有效的实际行动。一言以蔽之,缺乏忧患意识。
(一)国内高等院校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世界级领军人才缺乏。我国高校已经聚集了一批科学研究领军人才,但在数量与质量上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发达国家大学获诺贝尔科学奖人数及其占世界总数的比例高,而中国至今未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在158个国际一级学科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进人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3%,其中在一级学科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二级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占1%。
二是知识创新、原始创新差距较大。国内高校科技论文数量上虽有所提高,但质量上仍有较大差距。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T)数据库》统计:近十一年来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排列在前1%的1207所大学中,美、日、英、法、德、意6国的大学数占总数的55%,中国内地占总数的4.1%。国内高校有能力在高水平科学杂志上发表有影响力论文的教师人数偏少,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也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大学科研竞争力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07年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参与评估的1207所大学中,优秀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多集中在美、英、德、日本、加拿大这几个国家。它们囊括了前l00名中的近80%,前200名中的70%,前400名中的近64%,中国没有进入前l00名的大学。在前400名大学中,中国仅有8所,占总量的2%。即使是国内公认的领军高校北京大学也只排名192位,清华大学排名196位,这说明中国大学科研实力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仍有较大差距,不仅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相符,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相称。
背负差距的同时,国内高校还要承受来自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潮的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其中高等教育市场国际化,即高等教育市场无国界的观念在西方极为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先期步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西方国家,在本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纷纷瞄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西方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全面登陆,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对高校生源市场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将会以更强劲的势头进入中国。它们将成为中国高校的竞争对手。据报道,2007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四十多个国家的六百多所院校参展,各国高校在中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生源争夺战”。特别是随着国内留学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学,甚至国外名校都将目光盯在了中国学生身上,“生源大战”已日渐显露。
(二)国内高等院校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显现的突出问题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先生认为,世界上一流大学的精神包括四个最重要的方面:追求卓越、教研结合、学术自由和科学管理。而这恰恰是国内大学所普遍缺乏的。有学者已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大学成为大学”,即如何依循高等教育规律,让大学作为独立自尊的存在,获得自主发展的条件。当前,国内高校在发展中呈现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贪大求全,盲目发展。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为适应扩招需要,达到国家评估指标,在实际发展中几乎所有高校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大兴土木,在国家财政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举债建设。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客观上都造成了各高校沉重的贷款负担,甚至连正常的运转经费都发生了困难,已无力一心一意抓教学科研,从而制约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与教育经费投入、软硬件建设等处于滞后状态的矛盾所引发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已日益显现,特别是教学质量下滑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教育行政部门连续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加强质量建设,并组织力量在全国高校开展教学水平评估,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学质量问题已严重到非抓不可的境地。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纵观国内高校,整体上尚缺乏一批学贯中西的拔尖人才,师资队伍的国际性程度不高,许多重要学科没有形成由国内外学术界知名顶尖学者为领军人物的学术队伍。各高校在持续扩招的同时对教师队伍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整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多数高校缺编严重,生师比过高,教师队伍规模无法满足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需要。此外,教师学术精神倒退、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部分教师过多关注各种评审、奖励、荣誉和称号,表现出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愿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教师队伍中学术腐败问题屡有出现,有的违背基本学术道德,或抄袭剽窃,或请人,或署名不实;有的片面追求数量,脱离实际,粗制滥造,甚至篡改、伪造数据;有的热衷于校外兼职,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严重淡漠。
还有,大学原本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可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国内的个别高校已在无形中偏离了大学本义。唯利是图、高等教育行政化、官本位等现象,已经成为大学走向独立、自由、创新与发展的最大掣肘。
二、增强什么样的忧患意识
面对外部的差距和内部的不足,高等院校必须审时度势,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发展是落后,发展慢了也是落后,在发展中必须抢抓先机,争取主动,赢得竞争,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
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全面地看待形势,在成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目前所处的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在成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摒除盲目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初步的,还面临着诸如上面分析中提到的竞争压力和存在的问题。如何科学解决上述问题,应对挑战,在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争取应有的地位,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所有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勤勉地治校理政,做到防患于未然。“忧患”二字,有“忧”有“患”。对“患”要“忧”,但首先还是要“防”。增强忧患意识,最根本的是提高防患能力。而防患的首要之举,就是把学校治理得更好,真正做到固本强基,防患于未然,切不可骄傲自满,更不可掉以轻心。对待日常工作,应兢兢业业,勤勉治校理政,把忧患意识落实到日常实际工作当中,把各项日常工作做好做实,尽最大努力消除影响发展和安全的隐患。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下力气整顿提高。对于存在的隐患因素,例如在一些干部和教职工中存在的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少数干部、职工责任心、事业心差等,应及时洞察,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做到未雨绸缪。工作中宁肯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困难的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保证学校的长治久安。
增强忧患意识,就要锐意开拓进取,不断开拓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古今中外,历来有创业容易守业难之说。创业其实并不容易,但为什么说守业反而更难呢?原因之一,就是胜利了、掌权了,也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于是便渐渐怠惰起来,不思进取,懒于作为,思想慢慢僵化,作风逐渐腐化,及至形成风气,再想挽救也就难了。所以,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有了忧患意识,就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当前各高校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永远不满足于守成,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更新更优更好的目标。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有所突破,不断开拓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增强忧患意识,就要更加自觉地艰苦奋斗,防止奢靡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长。任何社会,如果任由奢靡之风和腐败现象滋长,都必然会耗费国家的财富,销蚀人们的灵魂,毒化社会的风气,扩大社会的裂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衰亡往往是从内部的腐败开始的。所以,我们党历来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就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要经得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考验,廉洁自律,反对腐败,筑牢思想上、制度上的防线,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健康情趣,让勤政廉洁的浩然正气在学校成为主流。
目前,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开源节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居安思危,顾全大局,以身作则;需要上下同心,思想一致,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增强忧患意识,就要更加忠实地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忧患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时刻防止脱离群众。这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实施一切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深入体察师生员工的意愿,关心和解决师生员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使学校的生命之根永远深扎在广大师生员工的沃土之中。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发展,忧患意识才能落到实处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坚持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把学校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坚持全面发展要致力于质量提高。学校要生存发展,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应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作为工作的最终归宿,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高质量的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教育质量问题不仅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成为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尺度之一。
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高水平、高品位、高效率、高就业率的教育。要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合格专门人才;必须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突出教育质量主题;必须处理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确保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不居安思危,倍加努力,不切实采取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发展就谈不上,生存可能都有问题。一定要结合实际,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重视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全面发展要致力于突出特色。现在,学科专业的质量水平不仅成为一所大学水平的根本标志,也是大学所在地区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要强化学科建设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学科建设是学校一项极其复杂的基础工程,它内涵丰富,包括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学科建设水平对推动学校学术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例如南京大学坚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从1984年到1996年,仅用12年时间跨入了中国一流大学的行列。
学科建设强调特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一流。有特色才能上水平,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突出特色的关键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高。要立足实际,面向需求,不求大,不求高,不求全,只求不可替代。坚持科学定位,凝练特色,选准方向,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培育特色中形成和强化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学科发展要集中在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增加是一种发展,学科减少,重新优化组合了,强势更强了,同样也是一种发展。学科发展要注重拉长学科链,培育学科群,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生态。现在的学科发展在边缘交叉领域最能够形成突破点。因此,学科发展既不能盲目扩张,也不能单打一。要以核心、强势学科为圆心,向周边扩展,发展支撑学科,建设新兴学科。要把没有明显优势的学科整合到强势学科的支撑体系中去,实现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的统筹发展。特色学科、重点学科要做强,新兴学科、应用学科要“出新”,传统学科要搞活。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注重经费、物质硬件的争取与投入的同时,学术梯队建设应得到高度重视。
坚持全面发展要致力于统筹协调。人才培养以全面发展为本,要坚持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核心;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是全面发展之源,要坚持以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来引领;服务社会是全面发展之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必须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要致力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依靠人作为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根本目的。要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尊重他们不同的工作特点和成果体现方式,特别是对基础类研究和应用类研究、科研和教学等,应实行分类评价。评价的着眼点要从量转向质,鼓励教师甘于寂寞,“十年磨一剑”,拿出精品力作,培养优秀人才。评价还要从单纯看结果转向将结果和过程相统一,更加关注人才发展的潜力,宽容和帮助人才耐心积累,为成为拔尖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