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养老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养老概念

家庭养老概念范文1

关键词:社区 社区养老保障

一、社区保障的定义

社区养老的社区服务,在国外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了“在合适环境中养老”(AginginPIace)的理论,首先在英国推行社区老年照护服务fConununityCarefortheElderly)。自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到20世纪80年代,已走向成熟。大多数学者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为其进行定义。比较通俗的定义有:“社区保障就是社区承担的社会保障事务”;“社区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的执行层次”;“社区保障就是指社区的社会保障”;“社区保障就是社区组织自身为居民提供的各种保障”。有的学者认为“社区保障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标准,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为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围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居民及特殊群体而开展的社会保障活动。”

以上定义从各个侧面揭示了社区保障的含义,由于角度不同,对社区保障的认识、界定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社区保障这一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区保障是指社区组织承担的政府交办的各项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工作,以及社区组织通过优化社区资源专门为本社区居民提供的各项保障业务和服务。狭义上的社区保障专指社区组织通过优化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项保障业务和服务。因为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强制性的社会制度,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社区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社区保障不具备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特征,也不具备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如缺乏扩大内需功能、投融资功能等。所以,必须正确认识社区保障的含义及功能,以避免出现社区功能扩大化倾向,影响社区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总之,社区中的社会保障是本社区管理组织对社区内成员因各种自然和社会原因导致家庭生活贫困,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提供各种帮助,同时努力促进社区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制度。

二、社区养老的特性

1.社区养老模式的功能全方位性

所谓养老功能的全方位性,就是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各方面需要:(1)物质经济上的供养需要;(2)生活照料和护理上的需要;(3)精神支持的需要,包括情感上的慰藉、充实精神生活的娱乐和教育、老年生活调适的心理辅导、应激——应对社会支持等;(4)保护生命的需要,包括医疗服务和治病药物的使用。我国养老体系功能应兼具物质和精神两重性。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有各种具体而特殊的需要,涉及医、食、住、行、乐、为、健、学。

2.社区养老的资源多元性

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中,对老年人的经济奉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由家庭提供,家庭是完成养老功能的资源所在;而社会养老模式的特点是社会提供养老资源。此两种模式的养老资源均是单元性的。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相适应的社区养老模式,其完成各方面养老功能的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也来自社区、政府,因而是多元性的。养老体系的经济供养部分可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家庭供养、个人储蓄、自我供养几个层次;照料体系的构成也要涉及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社区今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老年护理和照料功能。家庭作为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场所、一生的归宿和晚年的倚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最符合其生活习惯和最感熟悉和安全的养老住所,而家庭成员则可以给予老年人他人难以替代的亲情关怀和精神慰藉,因此政府理应制定必要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或在家庭式的环境中养老。

家庭养老概念范文2

关键词:威海市 社区养老 养老模式 发展出路

一 、威海现有养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威海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根据2012年底威海市民政局的调查统计,威海市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7%,远远高出全国的13.7%和全省的15.3%的人口比例,养老问题成为威海市构建“和谐威海”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传统养老模式概念解释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载体,由老人的子女、老伴作为主要赡养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家中生活,安享晚年。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以养老机构为载体,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作为主要赡养行为履行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养老院中进行文化及生活等各种活动。

3.传统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被广泛应用于现实问题的逻辑分析与定位的一种分析方法。借助对威海市传统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我们将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为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取长补短。

优势(strength):

家庭养老: 情感孝道纽带,生活照料细致,人身安全保障

机构养老: 健康保障及时,同龄沟通方便,机构娱乐安排

劣势(weakness):

家庭养老: 人力资源不足,家庭人口外迁,住房压力增大

机构养老: 制度法规缺乏,传染疾病风险,硬件设施较差

机遇(opportunity):

家庭养老:传统孝道推广,子女尽孝体现,老人内心慰藉

机构养老: 政府财政补贴,服务对象多元,市场经济背景

威胁(threat):

家庭养老: 小结构家庭增多,中青年工作压力,健康保障风险大

机构养老: 专业人才匮乏,传统理念阻力,社会资金缺乏

综合上述分析,从优势(strength)的角度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有长处,家庭养老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传统的情感、孝道观念为纽带,老年人可以得到精神的慰藉,在熟悉的家庭便于日常生活。而机构养老的突出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配置情况较好,可满足老年人保健医疗的需求。但是现阶段,从其劣势(weakness)的角度看,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中青年工作压力大,因而物质、精力耗费较大不利于家庭养老的推广。而机构养老中部分养老院硬件设施较差,传统的“养儿防老”理念使老人对养老院有所抵触。

二、威海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1 .社区养老模式概念解释

社区养老是以社区为载体,由社会力量(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等)作为主要履行赡养行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相结合,辅有托老所服务。

2 .威海社区养老发展现状

威海市作为全省甚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市之一,截至去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7%,养老保障与服务问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客观分析威海市面临的巨大的养老压力,笔者认为集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两者优点的社区养老模式是威海市未来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而对于现阶段社区养老模式开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制约因素。

传统观念制约:

囿于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的观念制约,老年人对于社区机构养老的扶持有所排斥,心态上对于社会养老机构的短期的赡养行为较难接受。

专业人才缺乏:

威海市现有的老年公寓、社区工作室等社区养老机构中的服务人员,本科生研究生比例较少,甚至部分活动室工作人员以临时社区工作志愿者为主,社区的专业人才极具匮乏。

资金缺乏:

笔者实地走访威海的两家民办老年公寓,多个街道和社区,部分负责人表示资金缺乏是制约其规模扩大,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资金问题使上述养老机构难以有效的整合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体制不完善:

笔者实地走访威海市的部分社区老年活动室,发现其中部分的老年社区管理机构已经成为社区工作的办公室,由于工作范围的扩大,社区负责机构对于老年群体关注率相对较低。

地区发展程度不均:

学术界对于社区养老问题的研究个案选取多以社区养老发展先进地区为例,难以具有普遍性推广意义。在威海市的社区养老工作推广也有此类弊端,部分试点地区例顶社区设立的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发展较快,但环翠区的其他社区,由于经济圈辐射的微弱差异,发展较慢。

三、威海市社区养老发展出路探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上述分析,结合国内外社区养老发展模式开展方面的经验及缺陷分析,针对社区养老发展出路,笔者对威海市日后社区养老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亲情管理,提升社区养老机构公信力

据威海市民政局调查数据显示,六成以上老人在养老方面首选居家养老。故而社区在开展养老服务时要加强亲情管理。针对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居委会、社区管理者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针对老人恋家、不愿离开子女的特点要做好日间照料站的活动策划工作,提升社区养老机构的公信力。

2. 提升专业人才数量,培养优质志愿者

威海市的社区养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较少。因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养老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对大学对口人才实行竞争上岗。同时政府、文化宣传机构要广泛宣传,对志愿者实行定期培训,对其进行心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知识讲解,提升其服务水准。

3.着力解决社区养老模式推广的资金问题

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行社区养老资金来源市场化社会化制度。政府应明确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提升财政拨款支持力度、加大公益基金发放数量等。同时社区自身同时应善于从多方筹募资金,以达到收支平衡的效果。

4.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制,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从政府层面完善社区内部的分工制度,从法规方面加以引导,高度关注国家地方法规的落实情况。同时在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推广工作的跟进,利用成熟社区模式的基础,结合地区差异,进行深层次的有益探索。

总之,社区养老模式在威海地区推广虽有一定阻力,但是结合威海地区实际情况,社区养老在威海仍将成为养老模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徐守勤.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区医疗服务,2005,8(3).

[2] 詹秀娟.加快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_推进养老服务功能多样化[J].管理科学与经济学,2013(1).

[3] 李洪心,李 巍.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2).

[4] 刘立清 金美荣.我国社区养老现状及发展建议———以丰台区新村街道育芳园社区调查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5(2).

[5] 徐鹏 张辛梓.浅谈城市社区养老的现状及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家庭养老概念范文3

名词解释

何谓养老地产

养老地产与普通住宅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题和地产的商业概念所形成的一种概念。从大的分类来看,养老建筑可以分为养老住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公寓、养老护理机构四大类型。

养老住宅指的是面向老年人家庭、适合其居家养老的住宅产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指的是建设于社区之中、面向老年居民提供专项服务的社区配套设施;养老公寓指的是适用于老年人集中居住、集体生活并提供相关各类服务的居住设施;养老护理机构指的是面向失去或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护理及医疗服务的设施。

养老住宅上世纪70年代初创于北欧,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盛行,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日本都有不少规模各异的老年住宅。中国目前有一些大型养老设施实际上是专业型养老住宅与养老公寓的混合体。

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而根据我国人口计生委数据,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并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到4亿,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困难:

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

现代人寿命的提高让赡养时间延长;部分家庭里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增多;子女的年龄提高导致供养者的老龄化,产生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

1990年,中国老年人口中,有70%的人与子女同住。而现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有的甚至达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受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开始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如果遇上卧床不起的老人,就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的责任。

而目前国内常见的养老设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养老院、敬老院等,因在传统意识里,只有“三无”老人才会入住,再加上环境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下,使很多老年人不愿去,子女也不愿背不孝的骂名,因此造成各地普通养老机构空床率较高,形成社会资源浪费。这时候,与“住”紧密相关的养老地产作为“银发产业”中最诱人的一块“大蛋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觊觎争食。

2010年底,万科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住宅开发运营领域,集团副总裁兼北京总经理毛大庆表示,“房地产在‘十二五’还有很大发展,但到了‘十四五’时期,人口拐点到来的时候,住宅运营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不少开发商正跃跃欲试,首创、保利、华润等地产公司先后专门成立养老产业研究团队。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保险纷纷启动养老产业项目,并被定义为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养老当以老人需求为中心

“父母在不远行”,年迈双亲空巢而居令子女惦念,养老院里老人的生存状态不尽如人意,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成了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求解答案成为共识。针对此种现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作为了自己的工作重心,通过完善缜密的医疗服务、养生保健、文化娱乐、居家服务、老有所为五大服务体系,构建快乐老年生活样板。

《养生杂志》 黄院长,您好!首先感谢您能从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一点时间,倍感荣幸。当前中国社会的老人赡养问题正经历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碰撞,养老的模式在悄悄地转型。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哪些是符合养老公寓概念的房产?

黄再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仅包括物质生活需求,也包括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听觉、记忆力开始下降,导致老年人容易变得烦燥、孤独或变得没有自信,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希望得到社会、亲人的关心和照顾。现在开发的不少养老公寓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台湾的长庚养生文化村、北京市海淀区爱暮家国际养老院、珠海市快乐寿星老年公寓和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等都是比较符合养老公寓概念的房产。

《养生杂志》 现在很多人的思想在慢慢地转变,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颐养天年”,养心、养身、养老。这和养老公寓有关系吗?成熟的养老公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黄再军 我国多种养老经营模式共存互补将长期存在,现代化社会养老服务理念日渐成熟,管理水平慢慢提高,逐渐被老人和子女所接受,好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成熟的养老公寓应该是融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康复、养老、休闲、娱乐及临终关怀于一体的科学化管理机构。就拿老人护理制度来说,这是一种颇为成熟的“按需养老护理”,按照护理程度分成了不能站立、不能步行、不能用餐等各个级别,并按照这些不同的级别提供登门访问、入住老人福利院等不同服务。

《养生杂志》 有的老人住进了老年公寓,自己虽然过得挺自在,别人却不能理解,一些过去与他们在一起晨练的老人竟会无端地怜悯他们,儿女也被人指责不孝。相对于在家里养老来说,选择养老公寓养老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黄再军 这个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人人都会衰老。如何安度晚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的问题,我们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但如今计划生育国策下的“421”家庭模式,则向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现实,如何让老人的晚年过得开心,子女也过得顺心,到养老公寓养老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首先能让老人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其次能让老人有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然后能让老人过上有规律的生活:同时还能让老人容易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让老人晚年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同时,入住养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也尤为重要。

《养生杂志》 以前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养老院对老人不好的报道,这养老公寓与传统的养老院有什么区别呢?

黄再军 以前国内的养老院、敬老院主要以孤寡老人养老为主,带有社会福利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养老院、敬老院居住环境不完善,生活设施不齐全,专业护理水准欠缺,老年人在那里没有家庭亲情感,没有家庭生活感,使得很多老人对养老院、敬老院都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子女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长辈送到养老院、敬老院。现在,从人本意义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养老公寓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把习惯上的养老理念由“养老送终”变成为“颐养天年”,立足于让老人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老人进养老公寓不是为养老防老来的,而是为享受来的。这种把改善老年的生活质量当做一项政府行为来实施的举措,是非常人性化的。

颐养天年之选

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珠海市快乐寿星老年公寓:北靠天然大氧吧将军山脉,东望一水相隔的澳门,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公寓室外配套设施有球场、花园、文化长廊、开心农场、寿星果园、健身音乐广场。为老人提供一个室外负离子含量较高的优质生态休闲健身场所。公寓室内既按星级酒店装修,又增添了符合老人生活及活动特点的设计,每套房间配有独立的卫生洗浴设施,24小时提供热水,居室舒适、高雅,空调、彩电、电话、宽带网络、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施一应俱全。

家庭养老概念范文4

关键词:需求;保障体系;农村资源整合

1前言

1.1农村养老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缩小,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养老需求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傅双喜,王婷等通过调查了全国28各省五千多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并且从生理与安全、交往、认同、自我实现探索老年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特征。本文结合上述研究,将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界定为:农村老年人口为满足基本生活水平及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所需要的东西。

1.2农村养老资源

养老资源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养老”和“资源”两个概念的有机结合。首先,养老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解决养老问题不仅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要有源源不断的养老资金的供给,而且更离不开适合老人安度晚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属于老年人所需要的资源。那么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这些资源就应该称之为养老资源。

1.3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农村养老保障,就是家庭、社区、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它包括物质上的供养、精神上的慰藉,生活上的照料三个内容。沈毅认为养老保障体系是养老保障各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总体,由非缴费型的津贴制度和多方负担的保险制度组成的居民养老系统。综合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以各种养老模式为基础,建立的一套满足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一个制度系统。

2农村养老需求相关研究

中国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来,人口老龄化一直在急速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压力更为突出,而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的养老需求。安增龙,罗剑朝(2004)则认为农民对于养老保险存在潜在需求,但支付能力很低。

3农村养老资源及其整合

张胆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三方面探讨我国养老资源的社会配置问题,他提出养老的经济责任主体是自己,国家有责任提供社会基本养老保障,用社会生活照料资源是解决养老生活照料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整合的研究很少,且基本上都是从定性方面来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出整合的对策建议。

4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4.1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蓝霞等认为在目前我国面临巨额养老金缺口的情况下,尤其应该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朱劲松结合对老年人存在的价值与需求的分析,认为自我养老是农村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促进这种模式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4.2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国外各国依据自身的社保条件,纷纷建立了自身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法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主要依靠其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法国众多社会保险制度的第二大支柱,政府财政及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对其有较大支持,新加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保险等是必要的补充。已有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5结语

国外关于养老的研究多关注制度模式、政府责任、人口老龄化影响,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资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较少,但其成熟的理论、方法、技术对本文养老需求分析、养老资源整合、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具有参考价值。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需求,而对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尚无统一界定,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特征、作用、政策、体系,以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则大多局限于存在问题、对策分析、制度设计等政策层面的定性分析,对分散的、未充分利用和挖掘的养老资源及其整合关注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梳理文献后了解到目前农村养老资源、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及产生原因,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非试点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借鉴城镇养老保障模式,整合规划农村可利用养老资源,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支柱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最后提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傅双喜,王婷.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及其增龄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57-2060.

[2]沈毅.中国覆盖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供求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0.

[3]安增龙,罗剑朝.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需求和供给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72-76.

[4]张胆.我国养老资源的社会配置问题[J].龙岩学院学报,2011,29(4):129-133.

[5]蓝霞,王伟.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中国现行“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59-62.

[6]朱劲松.试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农村自我养老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2009(8):79-81.

[7]蔡红华,杨娅婕.国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6):144-146.

家庭养老概念范文5

[关键词]以房养老;抵押贷款;金融机构;房屋价值评估;政府监管

[DOI]10.13939/ki.zgsc.2016.03.156

1 以房养老的概念及意义

1.1 以房养老的概念

以房养老,就是针对老年人所拥有的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方式以提前套现变现,使房产资源充分利用,同时使得老年人在晚年可以获得一笔长期、持续、稳定的现金收入。在我国,以房养老的方式还处于初级不成熟阶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房养老”的观点会逐渐被更多社会民众所接受。

1.2 以房养老的意义

1.2.1 保障养老问题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预测结果显示,到204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多。而我国的家庭模式仍然主要是独生子女家庭,赡养老人承担的经济压力比较大。同时,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国家的养老资源将会严重不足,财政支出紧张。为了使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得到充分保障,增加养老资源,以房养老的实施变得相当迫切。

1.2.2 增加就业机会、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和睦

以房养老的方式得到社会的普遍推广和认同后,将会出现更多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服务机构,从而会增多就业机会,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从家庭的角度来讲,以房养老不仅能有效解决老人生活上经费紧张的困境。而且,又不会增加子女负担,有利于一个家庭的长期稳定和关系和睦。

1.2.3 促进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以房养老的方式可以使房产资源达到更有效的利用,进一步激活房地产交易市场,同时也可以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对金融机构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人口老龄化将使更多的人为了养老和防老而进行储蓄。“以房养老”也有利于降低社会储蓄率,释放社会消费,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2 我国开展以房养老所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国人眼里,房产作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以房养老”不管是老人还是子女,都不会轻易接受。此外,以房产抵押养老这种方式也极易被邻里街坊视为是儿女不孝的表现,老人将会受到舆论压力。对于子女来说,不仅他们丧失了父母房产的继承权,还可能会使家庭关系破裂或者不和,而且也是对子女尊严的伤害。我国对于孝道、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本等的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了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2.2 推行机构公信力不高

国内推行以房养老模式还属于起步阶段,而参与其中的大多都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机构,大多数老人无法将这么大一笔财产交予一个没有保障的机构。同时,也会有房产转移后自己的老年生活得不到预期保障的担忧。并且,由于机构的公信力没有具体要求限制,市场上极有可能存在机构诈骗、贪污的情况,这不利于整个政策的推行,还可能会破坏这种市场环境。

2.3 政策法规不完善

“以房养老”需要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健全,行业发展还不成熟,政策法规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对金融机构违约的情况没有明确规定,而且我国农村宅基地不允许抵押,因此“以房养老”如何在农村中进行推广也存在相关的问题。老人在养老机构的花销账目透明化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

2.4 房屋价值评估难以科学化

由于房屋价值的评估存在各种问题,房地产的评估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管理的效率也比较低下,整体的评估水平不高。很有可能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或者选取不同的房屋评估方法,造成高估或者低估,使得双方当事人在抵押房产过程中遭受不必要损失。也有可能评估人员与机构勾结,共同牟取老人的不法利益。

2.5 养老机构条件较差以及以房养老经济负担较重

就现有养老机构而言,存在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费用高昂、床位紧俏;档次较低的养老机构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等条件不足的两极化现象。而且在我国,特别是大城市,过高的房价让国人买房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而以房养老通常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才有资格,很多人就会做一个考虑,大概只有10~20年的老年生活,似乎自己养老的花销远小于购房的成本,因此人们不愿意将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

2.6 未涉及农村老人的以房养老问题

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尽管城镇化的推进正在顺利进行,但是农村人口依然居多,而我国的农村宅基地是规定不能用于抵押的,以房养老模式受限制于农村居民,多服务于城镇居民。而实际上,我国最需要解决的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他们缺少生活经济来源,养老的经济负担过重。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以房养老的正确宣传,消除传统观念的阻碍

要想顺利推行以房养老,首先就要消除国内民众的陈旧认识观念,加大以房养老的宣传力度,使民众正确认识到以房养老的概念、程序、好处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具体可以通过社区宣传、电视新闻节目、网络宣传等方式。通过有效的宣传,转变民众的传统观念,提高老年人处理个人房产的自主独立性,从而积极参与试点项目,由点及面,逐步推广以房养老。

3.2 以房养老形式多样化,适当放松限制条件

国内初步运行以房养老政策的限制条件过于严格,并且项目形式单一。因此针对不同的养老需求制定不同的项目形式尤为重要,应该围绕房屋所有权是否变更、何时变更、机构的选择、机构的硬件设施条件等提出多种多样的选择方式。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补贴等)。以房养老的限制条件也可适当放松。通过项目形式的多样化和限制条件的适当放松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推动以房养老的发展。

3.3 增强运行机构公信力,加强政府监管

增加运行机构的公信力度相当重要,国内初步推行该政策可以有倾向的选择银行、知名有公信力的机构。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以房养老运行机构的等级评定协会,对运行机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定,且评定结果公开透明,这将是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减少了老年人对机构的不信任和顾虑。最后,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以房养老项目的每一个运行流程都严加把关,加强对运行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腐败贪污事件的发生。

3.4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房屋价值评估科学化

目前国内以房养老模式存在相关政策法规的缺陷,例如,对金融机构违约的情况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农村宅基地的以房养老模式,老人在养老机构的花销账目透明化等方面都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因此,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十分重要,可以在政府部门的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开启意见征集信箱,发动全国学者和专业相关人士共同出谋划策,科学地完善政策法规。同时,在房屋价值评估上也到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化。

3.5 提高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

目前多数养老机构的条件较差,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素质较低而对老人照顾不周全、硬件设施条件不高、卫生条件较差、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少等。这就要求养老机构在软硬件设施方面提高资金的投入。具体要保障老人生活居住的环境舒适、卫生健康,发展老人疾病就医服务。对于看护人员的雇佣,可以采取高薪聘用优秀、有耐心、有经验的看护人员。同时,增加机构里老人群体的娱乐活动,从各个方面使老人得到最舒心的照顾。

3.6 在农村居民中进行推广,并且积极开展以房养老试点

我国目前的以房养老模式受限制于农村居民,多服务于城镇居民。而实际上,我国最需要解决的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他们缺少生活经济来源,养老的经济负担过重。因此,需要针对农村居民制定相关的以房养老政策,真正做到全面地推进以房养老政策。同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采用多种模式,由点及面,逐步拓展以房养老模式,使其被更多的民众接纳。

4 结 论

尽管我国现目前的以房养老模式属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一方面必须看见以房养老的积极正面意义。另一方面,也必须正视我国以房养老政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需要积极改正。而以房养老模式运行中新的问题又将层出不断。届时,我们需要不断想出更有效、更全面的解决办法。总之,以房养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范雪蕾,高子建.“以房养老”模式的国情分析[J].商业时代,2009(8).

[2]袁Z.“以房养老”模式推行障碍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1(20).

[3]王成程.“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实践分析[J].价值工程,2009(3).

[4]朱鲲鹏,张晓伟.我国实施以房养老制度可行性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5(1).

[5]商登珲.以房养老的本土化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4(2).

[6]柴效武.以房养老,离我们并不远[J].人民论坛,2006(12).

[7]刘杰锋,朱沙,曾胜.以房养老:理念、模式和经验[J].西部论坛,2014(3).

[8]钱丽娜.“以房养老”在我国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4(11).

家庭养老概念范文6

关键词:县城 老年设施 适宜性配建体系

Abstract: our country faces the challenge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the major cities have developed the elderly facilities special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facilities planning county YuDaZhong different cities, especially old facilities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PeiJian system county of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eiJian system of the type and graded suitability of analysis, and then to build a suitable for elderly PeiJian system of county facilities.

Keywords: county, facilities ,system sui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S97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人们对之认识不足,老年设施的建设只是起步阶段,尤其是我国县城的老年设施建设普遍落后于大中城市,并且我国属于“未富先老”,因此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县城来说,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县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难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把老年设施放在整个的社会系统中来考虑,老年设施配建体系基本上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还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由类型和分级构成的老年设施配建体系进行探讨。这不仅关系老人自身健康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大事。

2 我国县城老年设施配建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概念和类型混乱

目前我国老年设施的概念和类型体系,在各个标准、规范中的表述不尽相同,概念相对比较混乱。如养老院(老人院)、护养院、护老院、护理院,这四个概念在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中表述差异很大,这四个概念就连专业人员有时都不容易区分,老年人就更容易混淆(表2.1)。

表2.1现有规范标准中老年设施类型汇总表

规范名称 类型体系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养老院),托老所。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 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老人院(养老院),托老所,护养院,护老院,敬老院,老年人服务中心。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GB/T50340-2003) 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 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老人护理院,老年学校(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站)。

资料来源:作者

2.2 分级单一不成系统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城老年设施的分级方面,只有县级敬老院,居住区(乡镇)级和小区(村)级的老年设施都没有建设。可见,县城现状的老年设施呈现出分级单一、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的特征。与现阶段,因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老年设施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研究日益增长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结合县城的实际社会经济情况和特点,建立适合县城的老年设施配建体系是研究老年设施规划非常重要的基础。

3 我国县城老年设施适宜性配建体系构建策略

3.1 结合县城特点,探讨适合我国县城的养老模式

对比国内外的养老模式现状,我国大部分县城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养老模式,养老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基本上是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我国县城传统的家庭养老基本上是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两种方式。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一些农用地被征用,削弱了基于土地基础上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集体养老也由于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且有下滑趋势,又导致了集体养老功能的弱化。可以看出,我国县城现状的家庭养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又相对滞后。县城的养老必然会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趋势过渡,建立明确长期的养老发展模式是解决老年问题的现实选择。当前县城普遍具有城乡结合的特点,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有的扮演着亦工亦农的双重身份,生活价值观念也更偏向于农村的传统观念。以家庭+社区的养老方式更适合于县城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综合以上分析,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更适合于县城。

3.2 符合县城老年人群特殊属性的设施类型

县城老年设施的服务对象既包括县城内的城市老年人,也包括县域范围内的农村老年人,这两个群体具有自己不同特点。因此,作者认为县城的老年设施类型应该借鉴国外“持续照顾”的理念,结合县城的老年人群特殊属性来制定。

国外的老年设施类型的发展历程与养老模式的演变较为同步,从最初的传统生活照料机构到护理机构扩展、再到社区照顾设施发展。并且,基于“持续照顾”的理念支撑下,按老年人自理能力的不同当前已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老年设施类型体系。我国县城老年设施类型的内容应包括机构、社区两大类养老设施以及老年教育文体设施,每大类设施和服务均按照老年人自理能力形成若干小类。类型并应该简洁明确,能够涵盖各种老年设施的名称范围,符合县城“社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体现“以老人为本”的原则(见表3.2)。

表3.2县城适宜性老年设施分类体系表

大类 小类 服务对象 适于层级

机构养老设施 老年公寓 自理老人 县城、居住区

养老院 自理/半自理老人 县城、居住区

护理院 完全不能自理老人 县城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 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 半自理老人 小区

老年活动中心 自理老人 县城、小区

老年教育文体设施 老年学校 自理老人 县城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自理/半自理老人 小区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3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设施配建体系

针对我国县城老年设施配建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老年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适合县城老年设施的类型和分级应该相对完善,相互联系成为多层次、多样化系统的网络。该体系应涵盖支撑“社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所需的各类老年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的需求,包括机构养老设施、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以及老年教育文体设施(表3.3和图3.1)。

表3.3适宜的分级配置表

分类 项目 县级 居住区级 小区级

机构养老设施 老年公寓

养老院

护理院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 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

居家养老服务站

老年教育文体设施 老年活动中心(站)

老年学校

注: 1 表中为应配建;为宜配建。

2 老年设施配建项目可根据县城社会发展进行适当调整。

3 各级老年设施配建数量、服务半径应根据县城的具体情况确定。

图3.1适宜的老年设施配建体系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4 结语

与大中城市相比,我国县城人口老龄化面临着更加严重的问题。县城现状老年设施配建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养老模式不同于大中城市,在老年设施规划中存在较明显的差别。为此,县城老年设施的内容、指标以及规划结构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老年设施的配建体系一旦确定,老年设施的规模和指标便可以相应确定。因此,探讨县城老年设施适宜性配建体系是我国广大县城面对老龄化问题,进行老年设施规划的基本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文.对老龄设施在城市和村镇规划设计中的思考――老龄设施体系和内容的探讨[J]. 城市规划,2005(1):21-24.

[2] 陆明,邢军,郭旭. 适应我国养老模式的养老设施分级规划研究[J].华中建筑,2011(8):193-195.

[3] 曹新红,郭旭,张荣辰. 基于快速老龄化的城市养老设施的整合与优化[J].华中建筑,2011(8):189-191.